桩基检测试验(静载)方案-桩基静载试验

桩基检测

桩基检测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桩基测试内容包括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测试、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测试、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声波透射法及桩身桩底位移检测、桩身轴力、桩侧侧摩阻力检测等:

二、检测方案编制说明:

1、检测数量、方法: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公共活动中心工程》及本工程的桩基施工说明、桩位平面图及抗压桩抗拔桩详图。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 )

三、现场要求:

(1)一般要求:现场场地平整,道路通畅,便于吊、卡车进出场及

起吊设备;提供220V和380V交流电用以照明和设备用电。临时用房一间

(2)试桩期间,试桩静载设备2倍桩长范围内不得有重型机械或将产生振动设备的作业,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和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3)低应变检测前须将每工程桩全部开挖且将桩顶处理后进行。(4)工程桩高应变检测应将需检测的试桩按本方案的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四、检测时间:

抗压静载检测速度为4天/ 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

抗拔检测检测速度为2天 /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

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成孔检测、声波透射检测待测试条件具备。检测时间由委托单位提前一天通知。一般在一天即可完成现场检测工作。桩身、桩底位移检测及桩身轴力、测摩阻力检测在静载试验进行时同时检测。

五、测试成果及期限

1、静载确定实测单桩竖向抗压(拔)极限承载力。提供单桩竖

向抗压(拔)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和s—lgt曲线以及成

果汇总表。

2、低应变所测桩桩身完整性曲线和判断及缺陷描述。

3、试成孔检测提供连续12小时的孔径、、孔深、垂直度、及沉

渣厚度的检测数据以判定孔壁稳定性能,评价施工机械和工

艺是否满足灌注桩成桩的质量要求。

4、成孔检测提供孔径、、孔深、垂直度、及沉渣厚度的检测数

据。

5、高应变检测提供抗压桩的实测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

6、声波透射法检测提供桩身完整性并判定桩身缺陷程度并确

定其位置。

7、沉降杆法可提供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桩身各个需检测断面及

桩端位移值。

8、基桩内力测试:对于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可得到桩侧各土层

的分层抗压摩阻力和桩端支承力;对竖向抗拔静荷载试验桩,可得到桩侧土的分层抗拔摩阻力;

9、每项试验结束后两天内提供速报,每个单项的检测工作结束

后一周内提供正式报告。

注:需委托方在现场检测前提供地质勘察报告、成桩记录和桩位平面图,以供现场检测安排,分析参考。

第一章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一、静载仪器设备:

静载试验设备主要由主梁、次梁、锚桩等反力装置,千斤顶、油泵加载装置,压力传感器或荷重传感器等荷载测量装置,位移传感器等位移测量装置组成。

1、反力装置:

静载试验加载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选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我们确保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并且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确保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不应产生过大的变形,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并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混凝土抗拉能力)进行验算,并监测锚桩上拔量。以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可靠。

锚桩试验装置示意图

2、荷载测量设备:

荷载测量采用通过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采用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本工程选用的千斤顶的最大试验荷载对应千斤顶量程的30%~80%。

试验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当试验油压较高时,油泵应能满足试验要求。

3、沉降测量设备:

基准梁长度、刚度均能满足试验要求。基准梁的一端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以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基准梁挠曲变形。采取有效遮挡措施,以减少温度变化和刮风下雨、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注:D为试桩、的设计直径或边宽。

沉降测定平面在桩顶200mm以下位置,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桩身,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沉降测量采用大量程百分表,量程(0-50mm),全程示值误差和回程误差分别不超过40μm和8μm,相当于满量程测量误差不大于0.1%。沉降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率优于0.01mm。二、桩头处理

试验过程中,为确保不会因试桩桩头破坏而终止试验,应对桩头

进行处理。首先凿掉桩顶部的松散破碎层和低强度混凝土,露出主筋,冲洗干净桩头后再浇注桩帽,桩帽的施工应达到下列要求:

(1)桩帽顶面应水平、平整、桩帽中轴线与原桩身上部的中轴线严

格对中,桩帽面积大于或等于原桩身截面积,桩帽截面形状为方形。

(2)桩帽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如原桩身露出主筋

长度不够时,应通过焊接加长主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桩帽主筋应与原桩身主筋按规定焊接。

(3)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3mm厚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

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桩帽应设置钢筋

网片3层,间距100mm。

(4)桩帽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级,且不得低于

C30。

(5)桩帽加固图见抗压桩详图中SZ1、MP1、MP2。

(6)试桩桩顶标高为便于沉降测量仪表安装,试桩顶部宜高出自然

地面40cm。

(7)锚桩顶部高度基本与地面高度持平,锚桩主筋应露出桩顶40cm。

三、静载检测技术

1、系统检查

在所有试验设备安装完毕之后,应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对试桩施加一较小的荷载进行预压,消除整个量测系统和被检桩本身

由于安装、桩头处理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间隙而引起的非桩身沉降;

排除千斤顶和管路中之空气;检查管路接头、阀门等是否漏油等。

如一切正常,卸载至零,待百分表显示的读数稳定后,并记录百

分表初始读数,即可开始进行正式加载。

2、维持荷载:本工程抗压桩采用两循环加载卸载法:

1)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量的1/10,其中第

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即20%,

2)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

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3)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

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不超过0.1mm,可视为稳定(由

1.5h内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4)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5)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的0.7后即卸载。

6)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5、15、30、60min测读

桩顶沉降量;。

7)再次按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的0.9

后维持24小时,再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后按慢速法进行

卸载。

8)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

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 10%

3、终止加载条件: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

5倍。当桩顶沉降能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

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

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稳定标准。

(3)达到设计估算的试桩极限抗压承载力的1.1倍。

(4)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

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4、试验资料记录

静载试验资料准确记录。试验前应收集工程地质资料、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等,填写桩静载试验概况表,概况表包括三部分信息,一是有关拟建工程资料,二是试验设备资料,千斤顶、压力表、百分表的编号等,三是受检桩试验前后表观情况及试验异常情况的记录。

5、检测数据分析

(1)、绘制竖向荷载-沉降(Q-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s-lg Q、lg s-lg Q等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并整理荷载沉降汇总表。

(2)确定实际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第二章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

一.仪器设备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设备主要由主梁、次梁(适用时)、反力桩或反力支承墩等反力装置,千斤顶、油泵加载装置,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或荷重传感器等荷载测量装置,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等位移测量装置组成。

1、 反力装置

抗拔试验反力装置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反力架系统具有不小于1.2倍的安全系数。

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时,反力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强

间隙示意图

荷载测量可采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

3 上拔量测量

桩顶上拔量测量平面必须在桩顶或桩身位置,安装在桩顶时应尽穿心千斤顶

主梁 支承墩或 支承桩 主筋

百分表 基准梁 试

支承桩 反力梁

试桩

表座 测微表 球铰 液压 千斤顶

球铰 液压 千斤顶 ≥4D 且>2.0m ≥4D 且>2.0m 基准 支承桩 垫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