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CCXAB分行贷后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设银行CCXAB分行贷后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设银行CCXAB分行贷后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设银行CCXAB分行贷后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3章建设银行CCXAB分行贷后管理现状分析

自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公布之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

布了《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商业银行授信工作贷前调查、授信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指导意见,建设银行CCXAB在该指引的指导下,逐步完善信贷业务管理各环节工作内容,建立了客户准入制,项目准入制、名单管理制,风险限额和授信限额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审贷分离机制、客户内部评级制度、资产风险分类制度,开始推行风险经理贷前平行作业制度等各项工作加强了信贷业务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管理业绩,推动了建设银行CCXAB信贷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但是我们仍应清醒的认识到在取得了这些骄人业绩的同时,我们的信贷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贷后管理环节,贷后管理已经成为信贷管理最薄弱的一环,亟需我们加大力度进行改善,以保证建设银行CCXAB分行信贷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我们开始分析建设银行CCXAB分行信贷业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建设银行CCXAB分行信贷业务经营现状

建设银行CCXAB分行是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下辖的一家综合性直管支行,

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对公客户结算、对公负债业务、对公对私资产业务。分行的盈利主要依赖于信贷资产利息收入和与信贷资产直接相关的中间业务收入。

近年来,分行领导及信贷条线业务人员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客户营销,不

断发展新客户和新业务,分行信贷资产总量不断壮大,信贷资产结构不断调整,分行信贷利息收入逐年提高,表外信贷业务规模也逐步扩大,表外业务手续费收入每年均有增加。分行信贷业务利息收入和表外业务手续费收入是分行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分行信贷业务的长足发展为分行的总体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近三年来,建设银行CCXAB分行的利润构成情况如表3.1:

以上,在分行利从上表可以看出信贷资产利息收入占分行全部收入的

92%CCXAB 建设银行润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分行重点关注和发展的

业务。分行近三年信贷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信贷业务结构也日趋合

理。.

近三年来,建设银行CCXAB分行信贷业务发展较快,其中正常类贷款占比

较高,约占贷款总额的90%以上,是分行贷后管理的重中之重。充分的贷前调查和完善授信审批是实现信贷利息收入的重要前提,良好的贷后管理是实现信贷利息收入的充分条件。贷后管理环节在整个信贷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历时最长,面临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变化最大,风险最难以预料,是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3.2建设银行CCXAB分行贷后管理制度

3.2.1信贷资产检查

首先,在信贷业务发生后30天内,信贷人员通过实地检查、电话访谈、见

面访谈等形式进行首次检查,重点检查本笔信贷的使用情况,并形成《信贷业务首次检查报告单》。其次,信贷人员自首次检查后,应至少按月对信贷客户进行实地或非实地检查一次,并形成《信贷检查工作日志》,主要记载检查时间、方式、内容、访谈对象、是否发现异常情况等。再次,信贷人员至少每季度实地检查一次,形成《信贷资产检查报告》,检查客户状况及变化,信贷业务风险状况及不利变化,担保状况及不利变化,根据检查情况分析影响贷款偿还或客户履约的主要不利和有利因素,估计客户违约可能性,并提出拟采取的主要处理措施。最后,当客户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时应当立即实施重点检查。按贷款风险分类或不良贷款认定结果,贷款形态由正常转为不良或不良贷款形态恶化;欠息超过60天,本金出现逾期;客户发生可能影响贷款安全和信贷资产质量的

生产经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重大投资活动、体制改革、债权债务纠纷、事故与赔偿、人事调整等重大事项;总行预警评级系统发出风险预警信号;总行、一级分行或外部监管部门要求对特定客户组织重点检查。重点检查须为现场检.查,一般由信贷人员实施,必要时由信贷经营部门主管或行领导牵头实施,着重分析客户出现的异常变化对其还款/履约能力的影响,以及给建设银行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损害,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形成《信贷资产检查报告》。属于重大风险事项的,还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信贷管理部门和法律部门。

133.2.2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1.分类标准。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建设银行CCXAB分行为加强信贷经营管理,按照国际

先进标准及时准确揭示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增强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能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一项基础性的信贷管理工作。

根据信贷资产按时、足额回收的可能性,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

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后三类合称不良信贷资产。

正常贷款的核心定义,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

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主要参考特征:债务人有能力履行还款承诺,能够到期归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关注贷款的核心定义,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

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主要参考特征:借款人财务状况不佳;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借款人还款意愿较差,不愿与银行合作;抵质押品价值下降;银行对贷款管理不善,如未能及时了解借款人经营财务状况;借款人提供的财务资料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影响银行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价;借款人从事固有风险很大的行业,其最终还款能力容易因市场波动或产品的成败出现负面大幅度变动;借款人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且新任管理层的还款意愿较差,可能削弱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借款人所处的法律和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以致削弱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股利分配行为与盈利状况不匹配,可能影响借款人最终还款能力。

次级贷款的核心定义,债务人的还款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

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主要参考特征:借款人出现持续财务困难,影响到其业务的持续经营;借款人内部管理混乱,影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借款人采取不正当手段套取银行贷款。

可疑贷款的核心定义,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要造

成损失。主要参考特征:贷款会发生较大损失,但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14并、抵质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仲裁)等因素,损失金额尚不能确定;借款人

陷入经营和财务危机,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固定资产项目处于停建或缓建状态;借款人资不抵债,无力还款;已采取法律手段,但预计即使执行法律程序仍将发生较大损失;借款人因无力还款,虽经过重组、兼并、合并仍不能按还款计划偿还本金和利息;经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的意愿;全额抵质押的贷款已取得法院判决,但借款人未履行法院判决或者银行维以执行法院判决。

损失贷款的核心定义,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

债权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主要参考特征:借款人的经营停滞,

贷款绝大部分或全部将发生损失;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人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抵质押品价值难以确定,变现困难;固定资产项目停工时间很长且无望复工;借款人破产或对借款人的诉讼(仲裁)程序已经完结,即使处置抵质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也只能收回很少的部分,或因为各种原因决定不提起诉讼(仲裁)。2.分类原则

真实性原则,信贷经营人员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充分估计客户现实

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信贷经营管理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授信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银行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重要性原则,分类人员应根据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区别其重要程度,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及时性原则,分类人员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的有利不利因素,及时录入更新客户信息,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工作,及时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3.分类程序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分类准备及初分、信贷讨论、分类

认定、分类认定结果审批、提出改进意见等五个主要环节。分类准备及初分,15由信贷经营部门负责完成,信贷经营人员收集整理债务人的基础信贷档案资料,

调查了解其他最新信息,提出初分意见并录入系统,信贷经营部门对录入的客户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信贷讨论,风险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信贷经营部门进行信贷讨论,对经营部门提送的分类材料进行讨论。分类认定,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分类资料和信贷讨论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出分类认定意见。分类认定结果审批,有权审批部门对分类认定结果进行审批并填写审批意见,此项工作一般由风险管理部门完成。提出改进意见,审批部门对信贷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

3.2.3客户信用评级

客户信用等级是反映客户偿债能力和违约风险的重要标志。客户信用评级

为建设银行CCXAB分行市场营销、客户准入退出、授信审批、信贷授权、产品定价、信贷资产分类、经济资本分配和绩效考核等信贷经营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中国银行业的监管要求,2005年建设银行CCXAB分行改变原有的以评级人员主观打分为主的客户评级管理办法,开始实行定量管理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级模型管理方法,并第一次明确划分客户信用等级的核心指标是客户违约概率(简称PD,是指客户未来一年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根据客户违约概率将客户信用级别划分为AAA级、AA级、A 级、BBB级、BB级、B级、CCC级、CC级、C级和D级共10个风险递增的级别。.

客户信用评级考察的内容具体包括: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信用记录和

基本面风险四个方面。

系统性风险是指客户所面临的宏观和中观层面上的风险因素,包括行业风

险、区域风险以及交叉风险等,主要反映特定客户群的环境特征和风险共性,是客户信用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风险评价指标包括环境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贷风险等四个方面共30项指标。区域风险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景气指数、经济开发度、区域政策指数、企业效益指数、建行信贷资产质量、建行盈利性、建行流动性7项指标。

财务风险评价是基于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通过数理统计模型的计算进行

违约风险分析和判断。一般公司类客户财务风险指标主要包括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五个方面。

信用记录评价是通过监测、分析目标客户在我行及其他银行的信贷质量与

结构判断其违约风险。信用记录评价指标包括平均损失率、相对不良率、平均期限、信贷扩张速度、利息实收率和历史违约记录6项指标。

基本面风险是直接评价人员根据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和经验,对客户基本情

况及主要风险特征进行定性的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品质、实力、环境、资信状况和危机管理五大类。对于新成立的客户还应评价控股股东影响力等情况。193.3分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贷后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建设银行CCXAB分行近年来一直强调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从目前的

管理现状来看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是我行信贷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对贷后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建设银行CCXAB分行的考核机制和各项指标设置主要以业绩考核为主,开发了多少客户,新发放多少贷款是分行领导关注的重点,这些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与分行效益挂钩,与分行领导和信贷人员的工资挂钩,在这种政策导向下,信贷人员的主要精力自然是放在客户和信贷业务

的营销上。同时,贷后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付出较多的成本,但取得的工作成绩并不明显,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升,贷后管理工作怠于执行。另一方面,信贷人员在风险管理意识上存在认识误区,信贷人员通常理解的好客.户标准:大客户、信用等级高的客户、能够按时还息的客户、资产负债率低的客户都是好客户,主观上认为不需要对这几类客户加强贷后管理工作,信贷资金也不会出现问题。第三方面,从分行现在的客户构成看,以省内大客户为主,这些客户是省内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是上级行领导积极努力营销来的客户,与我们的客户经理在地位上不平等,在信息方面不对称,我们的客户经理只能积极配合企业的需求,不能管也不敢管。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分行客户经理风险意识薄弱,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已经并正在形成贷后管理工作弱化的现状,使贷后管理工作成为信贷管理最薄弱的环节,需要改变现有的工作状态,提高贷后管理工作效用,促进信贷管理工作整体良性发展。

3.3.2贷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现在建设银行CCXAB分行已经建立了贷后检查制度,贷款发放后进行首次

检查,每月形成信贷检查日志,每季度形成较详细的信贷检查报告,按季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定期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年检,到期贷款月提醒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客户经理收集客户风险预警信息,定期对信20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督促客户经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在加强贷后管理

工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贷后管理制度仍存在较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现在的贷后检查报告内容千篇一律,没有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没有建立风险经理贷后管理工作制度;客户信用评级工具从原来的主观定性判断为主发展为模型定量评分为主的评级机制,对把握客户风险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分类不够精细,同一级别客户差异较大,不能真实反映客户的风险状况;客户季度信贷资产清分结果只设定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项标准,仍需进一步细化,以体现客户的差异性,并据此进行贷后管理。3.3.3客户经理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行领导非常重视信贷工作,不断充实客户经理队伍,改善客户经

理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将一部分年轻学习能力强的员工充实到信贷岗位,改善客户经理素质过低的问题,但是现在分行客户经理素质参差不齐,客户经理风险识别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差异较大,特别是财务分析能力明显不足,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识别度量,客户评级和贷款风险分类只是简单的罗列财务数据,不能准确的进行客户偿债能力分析,不能准确预测企业现金流量的发展变动趋势,无法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与计量,不能有效的监督信贷风险。一方面,客户经理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差异仍然较大,有90年代入行的老员工,经过10多年的发展,原有的知识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和信贷业务需求,同时这部分人的经验虽然较为丰富,但学习能力也在下降,而且容易受固有思想的束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近年来入行的新行员,有一定的冲劲,学习能力也强,但这部分人具有80后特有的思想,他们不安于脚踏实地工作的现状,更多的追求生活品质,工作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整体上在财务和法律知识方面都比欠缺,我们的信贷人员可以很好的进行客户管理,了解客户的需求。但是在经办具体业务时,对建设银行信贷政策的把握上明显不足,经常是企业提出了需求后才学习业务,一边做一边学,这样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也容易出错。同

21时由于财务和法律知识的欠缺,我们的信贷人员在对客户进行风险分析时不能

较为准确的进行财务预测,不能准确的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在涉及信贷、担.保及法律合同文本等内容时不能确定法律风险,容易形成风险隐患。我们的客户经理素质差异较大,有的信贷人员能够认真学习文件,严格执行信贷政策;有的信贷人员应知应会的最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在信贷政策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不能熟练的完成同一类信贷业务管理的工作,不能有效的贯彻、执行信贷政策,不能有效的完成信贷管理工作。可见我们的客户经理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客户经理的业务素质固然需要提高,但最重要的是提高客户经理的责任意

识,目前分行客户经理贷后管理责任意识远未达到要求,有的客户经理以工作繁忙为托词,不认真及时学习;有的客户经理工作马虎,由于疏忽造成人为过失履查不改;有的客户经理不认真执行贷后管理工作制度,未能有效完成贷后管理工作目标。可见我们必须提高客户经理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纠正思想,提高贷后管理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贷后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分行领导高度重视,从贷后

管理工作机制入手,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现有工作状态,提高贷后管理水平,建立贷后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分行信贷业务整体良性发展。

第4章建立贷后管理长效机制

4.1建立新型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

学和价值观,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风险文化一般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组成,其中风险管理理念是风险文化的精神核心也是风险文化中最为重要和最高层次的因素,比起知识和制度来说,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具有直接和长效的影响力。

我们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首先,风险管理体现了商

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商业银行控制风险,创造收益的能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就是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保持审慎经营的理念、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匹配,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健全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我们要明确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不能回避风险,应始终清醒的认识到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只有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实现高收益的目标,才能在明确的风险偏好前提下,保持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再次,风险管理战略是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游离于业务发展战略之外,风险管理必须服务于业务计划和业务策略,商业银行所有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都承受风险并获得风险带来的收益,所以从前台业务部门到后台管理部门,包括其他支持保障部门均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范畴。最后,商业银行应充分了解所有风险,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机制。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加强风险管理,了解你的客户,才能有效控制风险。

在明确了风险管理文化和风险管理理念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注重培育全新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中国建设银行的分析要点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黎代福 !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风险文化的建设不足$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形似&而非 %神似&$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落后$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等’本文建议(需要建立多种资本参与的商业银行产 权体系$构建垂直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健全事项识别机制$提升风险量化 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树立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信 息系统与严密的监控体制$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激励和考核机制与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经理队伍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作者简介# 黎代福! 1971-" (男(广东深圳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商业银行推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风险管理文化的理念尚未建立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时刻无论银行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如何完善(变化多端的市场随时都可能出现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将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工作环节(并逐渐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扎根于整个银行的运作行为之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银行形成一种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风险防范的道德评价和职业环境但是(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需要董事会的承诺(管理层的推进(以及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风险管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内涵(难以直接观察到(一旦形成就可以一直影响下去中国建设银行虽然在股份制改造期间一直强调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有意识地引导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但在实际工作中(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上存在的风险点(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还存在相当的困难要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文化(提高风险意识(还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引导 ! 二" 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从%形似&到%神似&尚待进一步优化建设银行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根据银监会的要求(按现代商业银行风险内控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集中管理和垂直管理的原则(初步建立了相应的矩阵型的风险内控管理组织结构 在全面性原则方面(内部控制决策层设立了风险内部控制委员会$合规合法委员会(并且在管理层$执行层和监督层设置了具体的风险管理和监督部门(如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审计部$监察部等在独立性和程序性原则方面(风险管理已经开始逐步独立于其业务发展部门和支持保障部门(审计部门完全独立于银行业务发展$综合管理和支持保障等部门(直接向银行决策层负责这种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能够保证银行风险管理事前授权审批$事中执行和事后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 程序性和独立性原则但是(风险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尚有待优化# ! 1" 风险管理仍集中在信用风险领域(还没有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重要的管理领域! 2" 由于管理体系$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仍较为分散(各个业务部门%各自 为政&$ %分头管理& 风险管理部门并未能总揽全部风险管理工作(对于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并未起到检查和督导作用(只能任由各部门%自立门户&$

如何着力建设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复习过程

如何着力建设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一、国外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情况 目前,全球银行业已普遍认同把合规视作为一门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且有了相当快的发展,合规风险已与银行的其他风险一道纳入到银行的全风险管理框架之中。同时,各国监管当局意识到要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必须以银行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 目前,全球银行业已普遍认同把合规视作为一门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且有了相当快的发展,合规风险已与银行的其他风险一道纳入到银行的全风险管理框架之中。同时,各国监管当局意识到要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必须以银行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各国监管机构大力倡导银行建立自身的合规文化,致力于促进银行建立一个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以提高合规的有效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反思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合规机制和合规文化。 举例来说,美国货币监理署等监管机构针对美国近一,两年出现的大银行违规现象,反思其对这些大银行风险监管的有效性问题。今年5月6日,美国货币监理署代署长朱莉?¤威廉姆斯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声誉风险是当今最令人困惑,最难管理,也是最令人畏惧的风险,这些声誉风险危机导致许多银行经营管理者受到重创,不断遭受法律诉讼甚至控告,员工士气受挫,监管机构因此而加大监管力度,银行遭受巨额罚款,一些战略举措被迫放弃或搁置等。他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声誉风险,要关注银行是否具有一个合理的,包括有效的结构性治理决策环境;一个识别,监测和控制有关风险的权利制衡机制,以及银行的激励机制是否能够对公司所倡导的价值和文化进行认可。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高层的示范作用,也就是高层所设定的基调如何,银行高层的行为是否有力地支持银行明文规定的宗旨和倡导的价值观,银行董事会是否有反映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道德准则和书面政策,高级管理层是否切实贯彻并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并以身作则,在业务活动中恪守高度的道德准则。 也正是在过去十几年的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银行业的风风雨雨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银行业和监管机构对合规重要性认识的逐步到位,全球银行业的合规职业队伍开始崛起,合规工作日益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阶层,合规这一职业甚至成为近几年全球银行业加薪最快的职业。一些国际性活跃银行的专职合规人员占银行从业人员的比例在0.5-1%之间,如德意志银行专职合规人员约600多人,占其全球6万从业人员的1%,荷兰银行专职合规人员500多人,占其全球10.5万从业人员的0.5%。

中国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讨

中国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讨 mba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小编为你提供一篇关于中国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讨的毕业论文作为您的参考,希望您喜欢! 摘要: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是商业银行实际工作中一个重要而生动的议题。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整体关注,距今不过XX 年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因操作风险导致的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事件,引起了业界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bis)在XX年6月颁布的《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列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并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从而带动了国际金融界对操作风险的广泛研究和讨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XX年3月27日下发了《关于加强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陆续启动新一轮的变革,XX 年10月27日,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意味着建设银行将面对来自证券监管部门、银行监管部门、投资者、股东、新闻媒体、客户和社会公众更加严格、深入、全面、透明的监督,更需要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针对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知识和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的状况,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国际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尽快建立起完善

的操作风险管理构架,全面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大力提高识别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建设银行必须认真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操作风险问题研究,对于建设银行增强自身抵御风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从操作风险的基本内涵、特征、分类和国内外监管机构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透过损失事件调查,发现建设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认识、运作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阐明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作者主张从六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操作风险控制机制、运行机制和传导机制。即:制定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构建公司治理下的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培育全员风险管理文化,推进以体系化文件为特征的风险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操作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问责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操作风险;内部控制;建设银行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操作风险的基本内涵及操作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特征分析 第二节操作风险分类及应用举例 第三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

继往开来,以创新驱动中国建设银行蓬勃发展

继往开来,以创新驱动中国XX银行蓬勃发展 成立60年来,中国XX银行围绕改革发展为主线,不断创新,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XX银行按照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为指引,改革和优化自身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致力于XX“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创新型银行,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源泉。 创新是XX银行鲜明的文化特征 XX银行自1954年成立以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XX银行从专业专注审基建,到一心一意办银行,创新贯穿始终。一部建行发展史,就是一部拼搏创新的历史。 创立伊始,立足基建,专业专注。改革开放以前,XX银行“守计划、把口子”,肩负着基本XX拨款和审查等重要任务。XX银行的成立,使国家基本XX拨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业务范围从国家预算内基本XX拨款扩展到自筹基本XX、地质勘探、勘察设计,以及国营企业“四项费用”等拨款的更宽领域。1956年开办的新业务——审查工程预算,在商业化改革后转变为审查工程造价,成为一项重要中间业务。迄今为止,XX银行仍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商业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探索,敢为人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XX银行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尝试新业务。1979年,发放了第一笔基本XX贷款。1986年,开办了第一笔储蓄业务。1988年,开办了国际业务。1990年,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1992年,房改金融业务登上了《新闻联播》,而该项业务自开办以来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商业化改革以后,全面发展,独具特色。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拉开了银行业市场竞争的序幕。商业化改革以后,XX银行以死里逃生、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一心一意办银行,成为商业银行改革和创新的领跑者。如先后办理了第一笔债券融资业务,发行了第一张多功能龙卡,创新了存款免填凭条服务,推出了实时到账的电子汇款,“要买房,到建行”更是深入人心,妇孺皆知。2005年10月,XX银行率先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开创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境外上市的先河。股改上市以来,XX银行秉承创新文化传统,争创国内最佳,国际一流,不断开辟新的业务领域,电子银行、私人银行、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湖南总审计室课题组 尹利芳屈小平唐昌明杨汉武徐超华 [摘要] 随着建设银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将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银行风险管理过程和促进其完善,以履行和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这是内部审计提升审计价值实现增值服务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就建设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内部审计如何具体应用于银行风险管理过程,如何促进完善银行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应用伴随着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审计失败屡屡发生。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审计业界的关注。为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和发现舞弊的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发展,结合我国国情,修订了审计风险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并且修订的审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的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施行。同时,建设银行风险管理发展迅速,它已逐步成为经营活动的核心领域和主要工具,风险管理已经融入经营管理的战略思

考、流程设计、组织框架和经营产品中。在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逐步形成了整套管理体系,包括识别风险的标准、方法、工具,处理风险的渠道、方法、计量模型以及其相应的风险文化观念等,但是,主动、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尚未真正建立。作为组织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中的内部审计如何利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工具方法来完善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呢?本文以建设银行为例,对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如何应用于风险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一、风险导向审计内涵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念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判断、分析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检查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方法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审计发展早期,为了促使受托责任人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做出诚实、可靠的行为,审计的

建设银行发展史

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当时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自成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经办国家财政拨款时期。1954年10月,建设银行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后,其任务是经办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管理和监督使用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部门、单位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几十年来,建设银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阶段,为国家专业银行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为适应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银行先后开办了现金出纳、居民储蓄、固定资产贷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国际金融、住房贷款和各种委托代理业务。通过开办各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商业银行业务,丰富了银行职能,为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为国有商业银行时期。1994年,按照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 求,建设银行将财政职能和政策性基本建设贷款业务分别移交给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从功能转换上迈出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的重要一步。 经过近50年的改革与发展,建设银行已经具备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实力。到2004年6月末,资产总规模为37228亿元,负债总规模为35223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17%。按照境内外全口径统计,全行不良贷款余额657.1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3.08%,达到了银监会要求的3 —5%的标准。境内外营业性分支机构15401个,其中有6个海外分行,2个驻海外代表处。全行正式员工26.3 万人。同时,全资拥有建新银行,并持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43.35%的股权,持有中德住房储蓄银行75.1%的股权。 2004年9月15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会议,决议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将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后,名称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承继原中国建设银行商业银行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和权益。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后,将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实现股权

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及策略建议改.精讲

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及策略建议 摘要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加快,外资银行的进入无疑会对我国整体核心竞争力较低的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提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念,并确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五种方面。从而构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从定性方面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以强化公司治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准确的战略定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和运用品牌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 SWOT分析

Abstract The core competence is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research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is the pursui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business management. With the opening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to speed up,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will lower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s overall banking brings hitherto unknown challenge. Research 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hina represented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ncep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o determine the five aspects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rder to build the principle and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Construction Bank China as an example, by qualitative analysis, using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are give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corporate governan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strategic positioning accurac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and use of the brand and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Bank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word:China Construction Bank;core competence;SWOT analysis

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风险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风险管理体制改革 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总行风险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行实际,制定如下试点实施方案。 一、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目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改革目的 通过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中台的管理控制功能,提高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预警与控制的能力,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革原则 1、全面风险管理原则 建立和完善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特别要改变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偏软、基础较差的状况;强调“过程”管理,改变以前风险管理只注重“结果”的模式,对所有业务活动进行流程监控;强调全员风险管理,业务流程相关的所有员工都应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 2、风险管理独立性原则 风险承担与风险监控分离,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经营体系保持

相对独立,但同时保持协同配合,在业务上构成整体联动的团队;建立并完善垂直化管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下级风险管理机构对上级风险管理机构负责,上级风险管理机构负责下级风险管理机构的业务运行组织、工作布置与绩效评价等。 3、权责对等原则 风险管理权力的大小及范围与风险管理责任的大小及范围相适应,在确保风险管理权威性和独立性,并实施垂直化管理的前提下,完善风险管理与各项风险决策行为的责任制度,在风险管理系统对机构和人员建立和实施科学和清晰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4、积极稳妥的原则 实施风险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同时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诸多方面,需精心设计,制定周密计划,确保试点推进过程中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 (三)改革主要内容 1、建立垂直化管理组织架构。推进风险经理制,实行全行风险管理系统机构和人员的垂直管理,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效率,保证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有效性。 2、健全强化中台管理,实施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调整优化业务与管理流程,完善中台管理职责、功能,建立和实施

中国建设银行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摘要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中国四大银行之一,一直走在开源节流的先端。为中国的金融经济注入了许多活力,同时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他进步的源泉。中国建设银行经历过中国许许多多的金融经济大变革,始终秉承着着原有的品质,继承原有职能的同时,不断拓展银行职能,积极开展贷款、信用卡业务、国际金融、电子银行、网点建设等等。在日新月异的的变化之中,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之下,事实证明,银行的多元化的建设更加有利于抵御和分担风险。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多元化发展,策略,

目录 一、引言 (4) 二、中国建设银行多元化发展现状 (4) 三、中国建设银行多元化发展的原因 (5) (二)金融政策原因 (6) (三)股份制及内部控制改革需求 (6) 四、中国建设银行多元化的策略 (7) (一)明确战略目标,深入固化内部风险防控制度 (7) (二)调整产业结构,推行网络多元化服务 (8) (三)要以实现收入多元化为目标 (9) 五、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一、引言 银行作为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两个重大选择,一方面秉承自身优势,发展专业化优势,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重视多元化竞争的战略方针,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建设银行的多元化发展发展带来契机。国内的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新的金融市场不断涌现,且发展十分迅速。全球资本市场的形成和迅速发展,科技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全球资本市场的形成和资金流动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工具层出不穷。同业竞争的白热化,同时也需要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 论文针对金融自由化及一体化的深入,金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并购此起彼伏,全球掀起了一场金融多元化的浪潮,同时作为金融行业之一的银行业在这场变革浪潮中积极探索,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注重分析和阐述中国建设银行在多元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二、中国建设银行多元化发展现状 中国建设银行是股份制建设银行,是国有五大建设银行之一。中国建设银行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在面向未来,中国建设银行秉承主营业务,加大对国家建设力度的支持的同时,不断推进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为我国的金融业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银行国际化经营是当今世界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商业银行之一,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建行的国际化经营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在结合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和规则,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或间接加入全球性金融服务。主要表现为银行通过大规模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或建立代理关系,形成全球性的服务网络,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金融服务,实现以资本国际化为特征的跨国经营。具体来说,国际化银行的业务活动主要在国际市场,服务网络覆盖全球或世界主要地区,主要服务对象是进出口公司及跨国公司,金融产品实现了高度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金融合作与竞争。 二、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分析 1.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跨国经营向纵深发展,建设银行的海外资产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币86,746.33亿元。同时,建行在香港的两家经营性全资子公司——建行亚洲、建银国际进一步扩充资本,在香港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客户贷款额由原来的第16位升至第9位,并快速搭建起建设银行在港澳地区的零售业务发展平台,建行亚洲的

分行由过去的14间变成了30多间,业务有了长足发展,未来还会有新的发展。 2.境外分支机构不断扩张 建设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在海外分支机构拓展方面一直秉持“做强亚洲、巩固欧非、突破美澳”的战略。 建设银行于1991年在伦敦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随后又于1995年在香港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逐步不断扩张。截至2009年6月1日,建设银行在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均开设分行,在悉尼设有代表处;同时在香港拥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建行亚洲和建银国际,在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经营性机构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从而实现建行在全球五大洲的经营网络布局。 3.国际化经营业务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 建设银行设在世界各地的机构,经营着当地法律许可的各项银行业务,一方面,各海外机构巩固发展了存贷款、贸易结算、外汇交易等中行传统业务;另一方面,它们又积极借鉴和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先进的经营方式,不断开发新的业务产品和服务项目。 2006年建设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全球贸易融资服务协议》,凭借国际金融公司的信用支持,建设银行可以大力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融资业务,延伸其国际贸易融资范围,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外汇业务整体竞争力。同时,不断对其业务产品进行创新,在个人理财产品上,在境外推出结构性存款、基金投资、信用卡代理清算等业务;其海外分行将主要从事公司存款、贷款、贸易融资、大宗商品融资与保值等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中图分类号:密级:公开 学科分类号:论文编号:37_125300_31045632016300115_LW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作者姓名:焦体喆 学科专业:会计硕士 指导教师:张建刚 培养院系:会计学院 二○一六年五月二十日

The Research on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Auditing of Commercial Bank ——Based on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andidate:Jiao Tizhe Supervisor:Zhang Jiangang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密级:公开 学科分类号:论文编号:37_125300_31045632016300115_LW 硕士学位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作者姓名:焦体喆申请学位级别:会计硕士 指导教师姓名:张建刚职称:副教授 学科专业:会计硕士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学习时间:自2014年9 月 1 日起至2016 年 6 月30 日止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6年6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电子版),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从数字看建行发展---欢迎访问中国建设银行-个人客户上课讲义

共和国建设的金融主力军 ——写在中国建设银行成立60周年之际 风雨沧桑一甲子,金融报国六十载。60年前,中国建设银行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的序幕中应运而生;60年间,建设银行始终矢志不渝坚守“国家利益至上,服务建设为本”的理念,服务于“一五”至“十二五”的共和国经济建设之中,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大型国有银行的兴行强国之路。 漫漫60年,建设银行在发展中找准定位,在改革中成就事业,在转型中实现升级,在创造中体现价值。漫漫60年,不仅仅记录了建设银行的成长与奉献,也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进步与飞跃。60年巨变历程,也是中国金融业从计划迈向市场、从传统走进现代、从探索图存到变革强盛的过程。60年后的今天,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在日日焕发勃勃生机中实现了跨越发展。建设银行的主要经营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监管要求并位居全球前列,市场表现引人注目:资本充足率、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拨备覆盖率等7项核心监管指标,建设银行在国内同业中4项第一、3项第二,领先国际先进银行。最近英国《银行家》和美国《福布斯》杂志对2013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和2014年全球2000家大企业综合排名,建设银行均名列第2位,在财政部金融

企业绩效评价中列居第一。先后多次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告诉记者:“建设银行的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始终高度一致。国家强盛银行兴旺。如今的建设银行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空前增强,已成为全球盈利、市值、存贷款和品牌价值位居全球最前列的大型金融集团。”据统计,上市9年来,建设银行对国家的贡献超过14100亿元,其中累计国家税收5530亿元,国有股份获得现金红利2551亿元,国有股份市值增长6024亿元。在今年的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我国银行上榜数已达111家,是25年前的13倍。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金融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淬炼——历史使命的召唤 建设银行6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呕心沥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宏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个五年计划在全国陆续启动,随着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高速发展,相关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政务院的决定,中国建设银行于1954年10月1日正式成立,全面承担起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和监督的职能任务。成立后的建设银行,为国家各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建设任务的胜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信贷资产高、风险隐患大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危及了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潜在风险很大,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因此,研究分析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策略选择,不仅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贷风险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然后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深入研究了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及信贷风险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信贷风险管理程序的优化、先进管理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客户信用评级和授信方案的评审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就中国建设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文以期在对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个体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信贷资产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1.1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绪论 1.1.1课题的背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信贷资产偏高,信贷风险隐患大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截至2005年末,中国建设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率为3.84%,而国际上运作较好的商业银行不良率一般为1%--2%,有的甚至在1%以内,如德国商业银行,2002年末不良率仅为o.35%,1998年美联银行不良率为o.62%。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普遍不良率高,信贷资产质量较差。因此,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 信贷风险是中国建设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经营风险之一。中国建设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 中国建设银行规模庞大,一旦发生支付危机,将导致连锁性信用恐慌,造成金融动荡,影响社会稳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中国建设银行已于2005年10月在香港上市,上市后将面l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设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1.1.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资产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年建设银行呈现出贷款总额持续增长、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的趋势,表明该行信贷业务正较好发展,资产质量不断优化。同时,与工、农、中其他三大行相比,建设银行的不良率也是最低的。但实际上,在建设银行内部不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信贷风险,其隐藏的风险也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良信贷资产的快速降低,并非完全建立在改善银行运作机制和银行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扩大贷款总量这个分母稀释,或者是通过技术上的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账面上的不良信贷资产数额;二是建设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贷款历史相对较短,且是一家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特色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的比重大,从账面上反

建设银行发展史

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当时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自成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经办国家财政拨款时期。1954年10月,建设银行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后,其任务是经办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管理和监督使用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部门、单位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几十年来,建设银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阶段,为国家专业银行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为适应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银行先后开办了现金出纳、居民储蓄、固定资产贷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国际金融、住房贷款和各种委托代理业务。通过开办各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商业银行业务,丰富了银行职能,为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为国有商业银行时期。1994年,按照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建设银行将财政职能和政策性基本建设贷款业务分别移交给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从功能转换上迈出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的重要一步。 经过近50年的改革与发展,建设银行已经具备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实力。到2004年6月末,资产总规模为37228亿元,负债总规模为35223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17%。按照境内外全口径统计,全行不良贷款余额657.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08% ,达到了银监会要求的3-5%的标准。境内外营业性分支机构15401个,其中有6个海外分行,2个驻海外代表处。全行正式员工26.3万人。同时,全资拥有建新银行,并持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43.35%的股权,持有中德住房储蓄银行75.1%的股权。 2004年9月15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会议,决议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将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后,名称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承继原中国建设银行商业银行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和权益。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后,将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实现股权多

中国建设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选择和实施

中国建设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选择和实施国内宏观经济结束高增长、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导致国内企业对财资管理要求更加集中、精细和专业,银行必须具备一站式管理上下游资金的能力,这对商业银行开展公司业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在此背景下,银行依赖规模扩张和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他们必须探索对公业务转型升级的新模式。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交易银行因其低风险性、轻资本化、稳定盈利性等优点表现突出,进而重新拾起国际银行业的注目。国内部分上市的商业银行目前已经明确向交易银行业务转型的意向,着手进行中国版交易银行的探索,开始整合现有的业务结构和产品服务,向一站式的交易银行服务升级发展。 本文从交易银行业务备受国际银行推崇和国内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两方面入手,阐述了交易银行“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的核心理念。交易银行属于银行轻资本运营的模式,是银行获取低成本负债,进而提升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措施,其主营业务板块包括贸易融资、现金管理、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和资产托管等。随着交易银行对企业业务端发展的增强,该业务在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转型,将由现阶段一定的从属性和被动性,转向主体性与拉动性发展,未来必须大力发挥它动力引擎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支持与服务的功能。接着,本文解释了交易银行的定义、特点、业务模式对比及发展优势,再是回顾了交易银行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分析渣打银行在孟加拉国展开交易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及结构特点,以此作为国外交易银行成熟模式的经验借鉴,并整理各国内银行现有交易银行业务的特色。 然后,阐述中国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状况和公司业务面临的挑战,说明中国建设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必要性。最后重点提出建行发展本土化交易银行业务的运营策略,进而为国内商业银行该业务的发展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对银行突破传统业务的瓶颈、获取新的利涧増长点、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最新基于金融创新的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金融创新的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市场经济本质属性决定了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必然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风险,银行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同样在经营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风险,然而银行又是一种以经营货币为目的的特殊行业,因此其所面临的风险种类以及风险暴露程度相对其他经济主体来说,表现更为突出,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之一就是风险管理。本文从金融创新出发,就建设银行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0 引言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银行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解决问题,在银行金融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管理核心之一,然而,银行的金融风险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渐渐暴露出来,因此,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银行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发展的重点。本文就金融创新下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建设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对策。 1 对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金融商品的创新一方面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这些风险一般发生在承销和交易过程中,因此,金融机构在运行创新业务之前必须要了解其中的风险所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的防范措施,确保创新业务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达到最小化。对于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商品管理时,其中金融衍生商品是金融机构管理的一大重点,因为其构成相当复杂,这就引

起风险的大不同,也就是说创新或复制后金融商品的风险与原产品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不仅受标的资产的报酬率和风险影响,对于同一金融商品,所针对的发行者和使用者的风险也不同,并且还与商品的使用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使用方式不同,其风险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 随着各国对市场利率、外汇管制的放松,金融机构创造了多种新的金融工具来进行表外融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想要转移或消除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摆脱政府的金融管制,这就导致金融创新活动更为激烈,就目前的金融创新活动来讲,其着重点主要集中在资产证券化和新型金融衍生商品开发上。 在金融市场上,并不是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是流动的,如零售汽车贷款、房贷等等就不具有流动性,但有的金融资产又是流动性的,如证券交易,对于投资者来说,证券的买卖是有他个人所决定的,可以随时将其卖出,而对于银行来说,银行为了大幅度提高资金运转的效率,将非流动性资产向流动性证券转变就很有必要,资产担保证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它是以贷款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担保发行的证券,通过资产担保证券,银行将难以流动的资产转变为可以流动的证券。 2 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 2.1 风险管理方法单一、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建设银行在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进行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够很好的对风险进行预测和把握,难以实现风险量化管理,长期以来,银行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分析方法,运用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分析模型来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其技术管理方式较落后,基本是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虽然现在已经引入了风险价值VAR、IRB、AMA、RAROC和持续期等概念,但是目前还仅仅是引入阶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际应用,因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