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

遗传学
遗传学

遗传学

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即研究亲子间的异同的生物学分支学科。这一学科名称是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森在1909年首先提出的。

遗传学发展简史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而后人们逐渐学会了改良动植物品种的方法。西班牙学者科卢梅拉在公元60年左右所写的《论农作物》一书中描述了嫁接技术,还记载了几个小麦品种。533~544年间中国学者贾思勰在所著《齐民要术》一书中论述了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和家畜的饲养,还特别记载了果树的嫁接,树苗的繁殖,家禽、家畜的阉割等技术。改良品种的活动从那时以后从未中断。

许多人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力图阐明亲代和杂交子代性状之间的遗传规律,但都未获成功。直到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发表了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揭示了现在称为孟德尔定律的遗传规律,才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的工作结果直到20世纪初才受到重视。19世纪末叶在生物学中,关于细胞分裂、染色体行为和受精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对于遗传物质的认识,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

从1875~1884的几年中,德国解剖学和细胞学家弗莱明在动物中,德国植物学和细胞学家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中分别发现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的纵向分裂,以及分裂后的趋向两极的行为;比利时动物学家贝内登还观察到马副蛔虫的每一个身体细胞中含有

等数的染色体;德国动物学家赫特维希在动物中,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中分别发现受精现象。这些发现都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奠定了基础。

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历来有所臆测。例如1864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之为活粒;1868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微芽;1884年瑞士植物学家内格利称之为异胞质;1889年荷兰学者德弗里斯称之为泛生子;1883年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称之为种质。实际上魏斯曼所说的种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臆测了,他已经指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便是种质,并且明确地区分种质和体质,认为种质可以影响体质,而体质不能影响种质,在理论上为遗传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孟德尔的工作于1900年为德弗里斯、德国植物遗传学家科伦斯和奥地利植物遗传学家切尔马克三位学者分别发现。1900~1910年,除证实了植物中的豌豆、玉米等和动物中的鸡、小鼠、豚鼠等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定律以外,还确立了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909年丹麦植物生理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森称孟德尔式遗传中的遗传因子为基因,并且明确区别基因型和表型。同年贝特森还创造了等位基因、杂合体、纯合体等术语,并发表了代表性著作《孟德尔的遗传原理》。

从1910年到现在,遗传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细胞遗传学时期、微生物遗传学时期和分子遗传学时期。

细胞遗传学时期大致是1910~1940年,可从美国遗传和发育生物学家摩尔根在1910年发表关于果蝇的性连锁遗传开始,到1941

年,美国遗传学家比德尔和美国生物化学家塔特姆发表关于链孢霉的营养缺陷型方面的研究结果为止。

这一时期通过对遗传学规律和染色体行为的研究确立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一时期中虽然由美国遗传学家马勒和斯塔德勒分别在动植物中发现了 X射线的诱变作用,可是对于基因突变机制的研究并没有进展。基因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成果则几乎只限于动植物色素的遗传研究方面。

微生物遗传学时期大致是1940~1960年,从1941年比德尔和塔特姆发表关于脉孢霉属中的研究结果开始,到1960~1961年法国分子遗传学家雅各布和莫诺发表关于大肠杆菌的操纵子学说为止。

在这一时期中,采用微生物作为材料研究基因的原初作用、精细结构、化学本质、突变机制以及细菌的基因重组、基因调控等,取得了已往在高等动植物研究中难以取得的成果,从而丰富了遗传学的基础理论。1900~1910年人们只认识到孟德尔定律广泛适用于高等动植物,微生物遗传学时期的工作成就,则使人们认识到遗传学的基本规律适用于包括人和噬菌体在内的一切生物。

分子遗传学时期从1963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开始,但是50年代只在DNA 分子结构和复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而遗传密码、mRNA、tRNA、核糖体的功能等则几乎都是60年代才得以初步阐明。

分子遗传学是在微生物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研究工作都以微生物、特别是以大肠杆菌和它的噬

菌体作为研究材料;它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基因和蛋白质的线性对应关系、基因调控等也都来自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分子遗传学在原核生物领域取得上述许多成就后,才逐渐在真核生物方面开展起来。

正像细胞遗传学研究推动了群体遗传学和进化遗传学的发展一样,分子遗传学也推动了其他遗传学分支学科的发展。遗传工程是在细菌质粒和噬苗体以及限制性内切酶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但可以应用于工、农、医各个方面,而且还进一步推进分子遗传学和其他遗传学分支学科的研究。

免疫学在医学上极为重要,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按照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设,一个生物为什么能产生无数种类的免疫球蛋白,这本身就是一个分子遗传学问题。自从澳大利亚免疫学家伯内特在 1959年提出了克隆选择学说以后,免疫机制便吸引了许多遗传学家的注意。目前免疫遗传学既是遗传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分子遗传学的活跃领域之一。

在分子遗传学时代另外两个迅速发展的遗传学分支是人类遗传学和体细胞遗传学。自从采用了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手段后,遗传学研究可以不通过生殖细胞而通过高体培养的体细胞进行,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才得以迅速发展。不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凡是采用组织培养之类方法进行的遗传学研究都属于体细胞遗传学。人类遗传学的研究一方面广泛采用体细胞遗传学方法,另一方面也愈来愈多地应用分子遗传学方法,例如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来建立人的基因文库并从中分离特定基因进行研究等。

许多遗传学分支的研究都采用了分子遗传学手段,特别是重组DHA技术。即使是有关群体的遗传学研究也受分子遗传学的影响,进化遗传学研究中的分子进化领域便是一个例子。

遗传学的基本内容

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三个方面。遗传物质的本质包括它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它的结构、组织和变化等;遗传物质的传递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等;遗传信息的实现包括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调控以及个体发育中的基因的作用机制等。

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不限于父母子女或一个家族,还可以延伸到包括许多家族的群体,这是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象。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还可以以细胞为单位,离体培养的细胞可以保持个体的一些遗传特性,如某些酶的有无等。对离体培养细胞的遗传学研究属于体细胞遗传学。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还可以扩充到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甚至mRNA的转录,这些是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课题。

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而产生无数具有相同遗传组成的子细胞,它们怎样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是一个遗传学课题,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发生遗传学。由一个受精卵产生的免疫恬性细胞能够分别产生各种不同的抗体球蛋白,这也是遗传学的一个课题,它的研究属于免疫遗传学。

从噬菌体到人,生物界有基本一致的遗传和变异规律,所以遗传学原则上不以研究的生物对象划分学科分支。人类遗传学的划分是因为研究人的遗传学与人类的幸福密切相关,而系谱分析和双生儿法等又几乎只限于人类的遗传学研究。

微生物遗传学的划分是因为微生物与高等动植物的体制很不相同,因而必须采用特殊方法进行研究。此外,还有因生产意义而出现的以某一类或某一种生物命名的分支学科,如家禽遗传学、棉花遗传学、水稻遗传学等。

更多的遗传学分支学科是按照所研究的问题来划分的。例如,细胞遗传学是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结合;发生遗传学所研究的是个体发育的遗传控制;行为遗传学研究的是行为的遗传基础;免疫遗传学研究的是免疫机制的遗传基础;辐射遗传学专门研究辐射的遗传学效应;药物遗传学则专门研究人对药物反应的遗传规律和物质基础,等等。

从群体角度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学科有群体遗传学、生态遗传学、数量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等。这些学科之间关系紧密,界线较难划分。群体遗传学常用数学方法研究群体中的基因的动态,研究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群体大小、交配体制、迁移和漂变等因素对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平衡的影响;生态遗传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或影响的遗传学基础,常把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工作结合起来研究多态现象、拟态等,借以验证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得来的结论;进化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命起源、遗传物质、遗传密码和遗

传机构的演变以及物种形成的遗传基础等。物种形成的研究也和群体遗传学、生态遗传学有密切的关系。

从应用角度看,医学遗传学是人类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遗传性疾病的遗传规律和本质;临床遗传学则研究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优生学则是遗传学原理在改良人类遗传素质中的应用。生统遗传学或数量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数量性状,而农作物和家畜的经济性状多半是数量性状,因此它们是动植物育种的理论基础。

杂交是遗传学研究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所以生活周期的长短和体形的大小是选择遗传学研究材料常要考虑的因素。昆虫中的果蝇、哺乳动物中的小鼠和种子植物中的拟南芥,便是由于生活周期短和体形小而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大肠杆菌和它的噬菌体更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常用材料。

生物化学方法几乎为任何遗传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所普遍采用,更为分子遗传学所必需。分子遗传学中的重组DNA技术或遗传工程技术已逐渐成为遗传学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遗传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应用

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和其他许多生物学分支学科之间也有密切关系。例如发生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之间的关系;行为遗传学同行为生物学之间的关系;生态遗传学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等。此外,遗传学和分类学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因为在分类学中应用了DNA碱基成分和染色体等作为指标,而且还因为物种的实质也必须从遗传学的角度去认识。

各个生物学分支学科所研究的是生物的各个层次上的结构和功能,这些结构和功能无一不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许多学科在概念和方法上都难于离开遗传学。例如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免疫反应机制一向被看作是和遗传学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理学问题,可是现在知道前者和基因的激活有关,后者和身体中不同免疫活性细胞克隆的选择有关。

遗传学是在育种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人们进行遗传规律和机制的理论性探讨以前,育种工作只限于选种和杂交。遗传学的理论研究开展以后,育种的手段便随着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的深入了解而增加。

美国在20年代中应用杂种优势这一遗传学原理于玉米育种而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中国在70年代把此原理成功地推广应用于水稻生产。多倍体的生长优势同样在中国得到了应用,小黑麦异源多倍体的培育成功便是一例。人工诱变也是广泛应用的育种方法之一。数量遗传学和生物统计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被应用到动、植物选种工作中而使育种效率得以提高。这些主要是细胞遗传学时期研究成果的应用。

40年代初,抗菌素工业的兴起推动了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又推动了抗菌素工业以及其他新兴的发酵工业的进步。随着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基因调控作用的原理被成功地应用到氨基酸等发酵工业中。此外杂交转导、转化等技术的采用也增加了育种的手段。

70年代体细胞遗传学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育种的手段,包括所谓单倍体育种以及通过体细胞诱变和细胞融合的育种等。这些手段的应用将有可能大大地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

遗传学研究同人类本身密切相关。由于人类遗传学研究的开展,特别是应用体细胞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方法所取得的进展,对于遗传性疾病的种类和原因已经有很多了解;产前诊断和婴儿的遗传性疾病诊断已经逐渐推广;对于某些遗传性疾病的药物治疗也在研究中。免疫遗传学是组织移植和输血等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学有密切的关系;毒理遗传学关系到药物的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用遗传工程技术对遗传性疾病进行基因治疗也正在进行探索。人类遗传学研究也是优生学的基础。

遗传学研究为致癌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虽然目前治疗癌症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能够有效地检测环境中的致癌物质,便是一个重大的进展。癌症患病的倾向性是遗传的,癌症的起因又同DNA损伤修复有关,近年来癌基因的发现进一步说明癌症和遗传的密切关系,所以从长远观点来看,遗传学研究必将为全面控制癌症作出贡献。

遗传学第一章遗传学细胞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本章要点 ?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与染色体的高级结构模型。 ?多线染色体的形成原因。 ?有丝、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变化及遗传学意义。 ?无融合生殖及其类型。 ?高等动植物的生活周期。 ?染色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异固缩现象、核型、核型分析、双受精、直感现象、世代交替。 ?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1.细胞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及穿壁胞间连丝。 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 功能:对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2.细胞膜 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分子组成。 功能:选择性透过某些物质;提供生理生化反应的场所;对细胞内空间进行分隔,形成结构、功能不同又相互协调的区域。 3.细胞质 构成:蛋白分子、脂肪、游离氨基酸和电解质组成的基质。 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线粒体:双膜结构,有氧呼吸的场所,有自身的DNA,和植物的雄性不育有关。 叶绿体:双膜结构,光合作用的场所,有自身的DNA,绿色植物所特有。 核糖体:蛋白质和rRNA,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平滑型和粗糙型,后者上附有核糖体。 高尔基体:单膜结构,分泌、聚集、贮存和转运细胞内物质的作用。 中心粒:动物及低等植物,与纺锤体的排列方向和染色体的去向有关。 4.细胞核 功能:遗传物质集聚的场所,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 组成:1. 核膜;2. 核液;3. 核仁;4.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间期细胞核里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网状结构称为染色质。 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卷缩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碱性染料染色很深的物质,染色体。 二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不知道是什么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精华双语版

adductive effect 加性效应:在多基因遗传的疾病或性状中,单个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但是若干对等位基因的作用积累起来,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效应,称为加性效应。 allele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特定基因座上的不同形式的基因,它们影响同一相对性状的形成。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A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控制某性状或疾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 AR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控制一种遗传性状或疾病的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ase substitution 碱基替换: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所替换,是DNA分子中单个碱基的改变,称为点突变。 Cancer family癌家族: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的家族。 cancer family syndrome 癌家族综合征:一个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恶性肿瘤,其原因可以是遗传性的,也可称为遗传性瘤,也可以是环境中的各种致癌因素引起的。 carrier 携带者: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称为携带者。Carter effect卡特效应:发病率低的性别,阈值较高,那些已发病的患者易患性一定很高,因而他们的亲属(尤其是发病率高的性别)发病风险增高。相反,发病率高的性别,阈值较低,已发病的患者易患性也较低,因而他们的亲属(尤其是发病率低的性别)发病风险较低。 chromosomal aberration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发生的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 chromosome polymorphism 染色体多态性:在正常健康人群中恒定的染色体微小变异。 codominance 共显性:染色体上的某些等位基因没有显隐之分,在杂合状态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能表达,各自独立的表达基因产物,形成相应的表型。 coefficient of relationship 亲缘系数:两个有共同祖先的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位上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 complete dominant完全显性:在显性遗传性状或疾病中,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表现出与纯合子完全相同的表型。Congenital malformation先天畸形:胎儿出生后,整个身体或其一部分的外形或内脏具有解剖学形态结构的异常。consanguinity近亲:医学遗传学上通常将3-4代内有共同祖先的一些个体称为近亲 CpG island CpG 岛:DNA在某些区域CpG序列的密度比平均密度高出很多,称为CpG岛。 criss-cross inheritance交叉遗传:XR患者多为男性,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可能来自其携带者母亲,将来只能传给女儿,也就是从男到女再到男,这个现象就是交叉遗传。交叉遗传是XR病致病基因遗传的特点。 delayed dominance 延迟显性:某些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生命的早期并不表现相应的病理状况,当达到一定年龄时,致病基因的作用才显现。 diagnosis of genetic disease 遗传病的诊断: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并结合遗传学分析,从而确认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并判断其遗传方式及遗传规律。 DMs 双微体:染色体区域复制后产生许多DNA片段并释放到胞浆中,这些多余的染色体DNA成分形成连在一起的双点样形状称为双微体。Dosage compensation剂量补偿:由于雌性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异固缩,失去转录活性,这保证了雌雄两性细胞中都只有一条X染色体保持转录活性,使两性X连锁基因产物的量保持在相同水平上. dynamic mutation 动态突变:又称为不稳定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其突变是由于基因组中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拷贝数增加,拷贝数的增加随着世代的传递而不断扩增,称为动态突变。 enzyme protein disease酶蛋白病:是由于遗传性酶缺乏或增多而引起的先天性代谢病,又叫遗传性酶病(hereditary enzymopathy)。AR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 序列信息的现象称为表观遗传学。 expressivity 表现度:在发病个体间,杂合子因某种原因而导致的个体间的表现程度的差异。 euploid 整倍体异常:在二倍体的基础上,体细胞以整个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多或减少。 familiar carcinoma 家族癌: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患同一种癌,通常是较常见的癌或瘤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fitness 适合度: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某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将其基因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Flanking sequence侧翼序列:每个断裂基因中第一个外显子的上游和最末一个外显子的下游,都有一段不被转录的非编码区,称为侧翼序列。 fragile site 脆性部位:在特殊培养条件下出现的染色体恒定部位的宽度不等的不着色区。 fragile X chromosome 脆性X染色体:X染色体的Xq27~Xq28之间成细丝样,导致染色体的末端成随体样结构,由于这一部位容易发生断裂,故称为脆性X染色体。 frameshift mutation 移码突变: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但不是3或3的倍数),造成这一位置以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fusion gene 融合基因:染色体之间的错配联会和不等交换导致两种不同的基因发生交换所致。 GT-AG法则:在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区都是一段高度保守的共有序列,内含子的5`端是GT,3端是AG,这种接头方式称为GT-AG 法则,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RNA剪接的识别信号。 Gene cluster基因簇:功能相同、结构相似的一系列基因常彼此靠近、成串地排列在一起,这一系列基因称基因簇。 genetics disease遗传病:经典遗传学认为,人体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或受精卵细胞,其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后所导致的疾病叫遗传病。genetic heterogeneity 遗传异质性:表型相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 基因型,这种现象称作遗传异质性。 genetic imprinting 遗传印记: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 因,随其来源于父亲或母亲的不同而表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即一个 等位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结果产生了不同的表型。 Genetic load遗传负荷:一个群体由于致死基因或有害基因的存在 而使群体适合度降低的现象。通常用平均每个个体所带有害基因数 来表示。 genetic consulting 遗传咨询:咨询医师应用医学遗传学与临床医 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解答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或有关人员提出的 有关疾病的病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等问题,估 计患者亲属特别是子女中某病的再发风险,提出建议及指导,以供 患者及其亲属参考的全过程。 genetic screening 遗传筛查:将人群中具有风险基因型的个体检 测出来的一项普查工作,通过筛查,可了解遗传性疾病在人群中的 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估计某些疾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分析、研 究遗传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人群预防对策提供依据。 Genome 基因组:一个生殖细胞中所有遗传信息。包括核基因组和线 粒体基因组。 gene frequency 基因频率:某一基因在其基因座位上所有等位基因 中所占的比例。 genotype frequency 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总个体 数的比例。 gene flow 基因流:在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部分个体,因某种 原因迁入与其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个群体,并杂交定居,是迁入群 体的基因频率改变。可使某些基因有效地从一个群体扩散到另一个 群体,这种现象称为基因流或迁移压力。 gene amplification 基因扩增:基因组中某个基因拷贝数目的增 加,细胞癌基因通过基因扩增使其拷贝数大量增加,从而激活并导 致细胞恶性转化。 gene diagnosis 基因诊断:又称分子诊断(molecular diagnosis)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探测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 情况,从而对被检查者的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 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运用DNA重组技术设法修复患者细胞中有 缺陷的基因,是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而达到治疗遗传病的目的,包括 基因修改和基因添加。 Gene family 基因家族:一系列外显子相关联的基因,其成员是由 一个祖先基因复制或趋异产生。 Hardy-Weinburg low 哈温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 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称为遗传平衡定律。其中一定 条件是指群体很大,随机婚配,没有选择,没有突变,没有大规模 的个体迁移。 Hemoglobinopathy血红蛋白病:珠蛋白分子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 起的疾病。 Hereditary tomor遗传性肿瘤:符合Mendel遗传规律、呈ad遗传, 来源于神经或胚胎组织heritability 遗传率: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 传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 heteroplasmy 异质性:由于线粒体DAN的突变,使在同一组织或细 胞内同时存在野生型和突变性的线粒体DAN。 的单基因肿瘤。 histone code 组蛋白密码:组蛋白在翻译后的修饰过程中发生改 变,提供一种识别的标志,为其他蛋白与DNA的结合产生协同或拮 抗效应,是一种动态转录调控成分。包括被修饰的氨基酸种类,位 置,和修饰方式。 Homologous chromosomes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结构上相同的 一对染色体。成对的染homoplasmy 同质性:在同一组织或细胞内, 线粒体基因组都一致。 色体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 HSRs 均质染色区:扩增过程在某一染色体区域产生一系列重复DNA 序列,即特殊复制的染色体区带模式,称为均质染色区。 halfzygous半合子:虽然具有二组相同的染色体组,但有一个或多 个基因是单价的,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等位基因,这种合子称为半合 子 inbreeding coefficient近婚系数:是指一个个体接受在血缘上相 同即由同一祖先的一个等位基因而成为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概率。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先天性代谢缺陷:由于基因突变导 致酶蛋白缺失或活性异常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紊乱,又称遗传代谢病。 incomplete dominace 不完全显性:在显性遗传性状或疾病中,杂 合子的性状介于显性纯合子和隐形纯合子之间。 irregular dominance 不规则显性:显性遗传中,由于环境因素的 作用,使得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并不表现出相应的性状,使得遗 传递方式不规则,成为不规则显性。 Karyotype核型:一个细胞内的全套染色体即构成核型。 landmark 界标:染色体上具有显著形态学特征的并且稳定存在的结 构区域,包括染色体两臂的末端、着丝粒及其在不同显带条件下均 恒定存在的某些带。 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遗传平衡定律:如果一个群体满足下 述所有条件:1.群体无限大2.随机婚配,指群体内所有个体间婚配机 会完全均等3.没有基因突变,同时也没有来自其他群体的基因交流 4.没有任何形式的自然选择 5.没有个体的大量迁移,在这样一个理 想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可以一代一代保持不变。这一规律称 为遗传平衡定律,又称为hardy-weinberg定律。 liability 易患性:由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个体患某 种疾病的可能性大小。 Linkage group连锁群:在遗传学上,将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若干对彼此连锁的基因称为一个连锁群。 major gene主基因:对数量性状能产生明显表型效应的基因。 marker chromosome 标记染色体:由于肿瘤细胞的增值时空等原因 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并产生部分染色体断裂与重接,形成了一些 结构特殊的染色体,称为标志染色体。 maternal inheritance母系遗传: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不论正交或反交,子一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 medical genetics医学遗传学:1.简单讲: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 疾病与遗传关系的一门学科。2.具体讲,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 床医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的应 用,可被视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 minor gene微效基因: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一对控制基因的作用是 微小的,故称微效基因。missense mutation 错义突变:碱基替换 导致改变后的密码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是多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 序发生改变,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分子。 modifier,modifying gene修饰基因:某些基因对某种遗传性状并 无直接影响,但可以加强或减弱与该遗传性状有关的主要基因的作 用。具有此种作用的基因即为修饰基因。 molecular disease 分子病: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 异常或含量异常而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monoclonal origin hypothesis of tumor 肿瘤的单克隆假说:致 癌因子引起体细胞基因突变,是正常体细胞转化为前癌细胞,然后 再一些促癌因素作用下,发展成为肿瘤细胞。也就是说,肿瘤细胞 是由单个突变细胞增殖而形成的,肿瘤是突变细胞的单克隆增殖细 胞群。 monogenic disease 单基因病:单一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mosaic 嵌合体:一个个体内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核型的细 胞系,此个体称为嵌合体。 mtDNA 线粒体DNA:一种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含有37个基因。 编码22种tRNA,13种mRAN,2种rRAN。 Multistep carcinogenesis 多步骤致癌假说:又称muitistep lesion theory多步骤损伤学说,细胞的癌变至少需要两种致癌基 因的联合作用,每一个基因的改变只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另一些 基因的变异最终完成癌变过程。 mutation load 突变负荷: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有害或致死基因, 或由于基因突变率增高而使群体适合度下降的现象。 mutation rate突变律:每一代每100万个基因中出现突变的基因 数量。(在一定时间内,每一世代发生的基因突变总数或特定基因座 上的突变数) Multigene family多基因家族:是指基因组中由一个祖先基因经重 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 multiple alleles复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群体中存在于同一基因 座上,决定同一类相对性状,经由突变而来,且具有3种或3种以 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互称为复等位基因。 natural selection自然选择:自然界中,有些基因型的个体生存 和生育能力较强,留下的后代较多,有些基因型的个体生存和生育 能力较弱,留下的后代较少,这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ncRNA 非编码RNA: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被大量转录的RNA分子,既 不行使mRNA的功能,也无tRNA,rRNA的作用,但在调节真核细胞基 因表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neutral mutation中性突变:指突变的结果既无益,也无害,没有 有害的表型效应,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此时,基因频率完全取决 于突变率。(或者:产生的新等位基因与群体己有的等位基因的适合 度相同的突变)。 neoplasm 肿瘤:泛指由一群生长失去正常调控的细胞形成的新生 物。 nonsense mutation 无义突变:碱基替换是原来为某一个氨基酸编 码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产生无生 物活性的多肽链。 oncogene 癌基因:能引起宿主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 pedigree 系谱:从先证者入手,调查其亲属的健康及婚育史,将调 查所得的资料按一定的方式绘制成系谱图。 pedigree analysis 系谱分析:从先证者入手,调查其亲属的健康 及生育状况,将调查资料以一定的方式绘制成系谱图进行系谱分析。 penetrance 外显率:在一个群体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中,表现出相应 病理表型人数的百分比。 phenocopy 表型模拟:一个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在环境因素的作用 下产生的性状与由特定基因控制产生的性状相似或完全相同的现 象。 Ph chromosome Ph染色体:是一种特异性染色体。它首先由诺维尔 (Nowell)和亨格福德(Hungerford)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 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中发现,故命名为Ph染色体。 pleiotropy 基因多效性:一个基因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的形成。包 括初级效应及其引发的次级效应 Point mutation点突变:当基因(DNA链)中一个或一对碱基改变 时,称之为点突变。 Population genetics群体遗传学:以群体为单位研究群体内遗传 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支学科。 prenatal diagnosis 产前诊断: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是否患有某 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做出的诊断,是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患儿 出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proband 先证者:在某个家族中第一个被医生确诊或被研究人员发 现的患有某种遗传性疾病或具有某种遗传性状的人。 pro-oncogene 原癌基因:广泛存在于人与哺乳动物细胞中,通常不 表达或低表达,在细胞增殖分化或胚胎发育过程中发重要作用,在 进化上高度保守,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细胞周期特异性,发育 阶段特异性。 pseudogene 假基因:在基因家族中不产生有功能基因产物的基因。 qualitative character 质量性状:在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取 决于单一的主基因,其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 吧变异个体明显的分为2~3个群,群之间差异显著,具有质的差异。 quantitative character 数量性状:在多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 中,其变异在群体中的分布是连续的,某一性状的不同个体之间只 有量的差异而没有质的不同,这种形状称为数量性状。 random genetic drift 随机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的群体中由于所生 育的子女少,基因频率易在世代传递过程中产生相当大的随机波动。 Recurrence risk再发风险:某一遗传病患者的家庭成员中再次出 现该病的概率。 reverse diagnosis 逆向诊断:基因诊断和传统诊断方法的主要差 异在于直接从基因型推断表型,即可以越过产物直接检测基因结构 而作出诊断,改变了传统的表型诊断方式,故基因诊断又称为逆向 诊断。 RFLP 限制性基因片段多态性:DNA序列上发生变化而出现或丢失某 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是酶切产生的片段长度和数量发生变化,在 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的这种差异称为限制性基因片段多态性。 samesense mutation 同义突变:碱基替换后,改变前后的密码子编 码同一种氨基酸。 segregation load 分离负荷:由于基因分离使得适合度高的杂合子 产生了适合度低的隐形纯合子的现象。 selection coefficient,s选择系数(压力):指在选择作用下适合 度降低的程度。S反映了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存在的程度,因 此s=1-f. Sex chromatin性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部分 显示出来的一种特殊结构。 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 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型 上由于受性别的影响而表现出在男女中的分配比例不同或基因表现 程度的差异。 sex-limited inheritance 限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 受到性别的限制,性状只能在一种性别中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中则 完全不能表现,但是这些基因均能传递给下一代,这种遗传方式为 限性遗传。 skipped generation隔代遗传:双亲正常,子女患病,子女的患病 基因来自父亲,这种遗传现象称为隔代遗传。 somatic cell gene therapy体细胞基因治疗:是指将一般基因转 移到体细胞,使之表达基因产物,以到达治疗目的。 split gene 断裂基因:大多数真核生物的编码序列在DNA上是不连 续的,被非编码序列所隔开。 SSCP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单链构象多态 性:是一种分离核酸的技术,可以分离相同长度但序列不同的核酸 (性质类似于DGGE和TGGE,但方法不同)。 stem line 干系:在某种肿瘤内生长占优势或细胞百分数占多数的 细胞系称为干系。 susceptibility 易感性: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termination mutation 终止密码突变:一个终止密码子变成为某个 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导致多肽链继续延长,形成过长的异常的多 肽链。 Thalassemia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也称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由于某种珠蛋白链合成速率降低,造成一些肽链缺乏,另一些肽链 相对过多,出现α链和非α链合成数量不平衡,导致溶血性贫血, 称为地中海贫血。 threshold 阈值:当个体易患性达到某个限度时个体即将患病,此 限度既为阈值。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阈值代表了致病所需的致病基 因的数量。 threshold effect 阈值效应:当突变的线粒体DNA达到一定的比例 时,才有受损的表型出现,则就是阈值效应。明显地依赖于受累细 胞或组织对能量的需求。 transition 转换:同种类型的碱基之间的替换。 transversion 颠换:两种不同种类碱基之间的替换。 tumor suppressor gene (anti-oncogene抗癌基因 or recessive oncogene 隐性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起作用是隐性的,当一对等 位基因均发生缺陷而失去功能时可促使肿瘤发生。

刘祖洞遗传学习题答案13

第七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1.为什么说细菌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2.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与具有典型减数分裂过程的生物有什么不同? 3.解释下列名词: (1)F-菌株,F+菌株,Hfr菌株; (2)F因子,F,因子,质粒,附加体; (3)溶源性细菌,非溶源性细菌; (4)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原噬菌体; (5)部分合子(部分二倍体); 4.部分合子在细菌的遗传分析中有什么用处? 5.什么叫转导、普遍性转导、特异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6.转导和性转导有何不同? 7.一个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敏感的E.coliHfr菌株与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耐性的F-菌株接合,30分钟后,用链霉素处理,然后从成活的受体中选出e+型的原养型,发现它们的其它野生型(+)基因频率如下:a+70%,b+-,c+85%,d+10%。问a,b,c,d 四个基因与供体染色体起点(最先进入F-受体之点)相对位置如何? 解:根据中断杂交原理,就一对接合个体而言,某基因自供体进入受体的时间,决定于该基因同原点的距离。因此,就整个接合群体而论,在特定时间内,重组个体的频率反映着相应基因与原点的距离。 报据题目给定的数据,a、b、c、d与供体染色体的距离应该是: 8.为了能在接合后检出重组子,必须要有一个可供选择用的供体标记基因,这样可以认出重组子。另一方面,在选择重组子的时候,为了不选择供体细胞本身,必须防止供体菌株的继续存在,换句话说,供体菌株也应带有一个特殊的标记,能使它自己不被选择。例如供体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这样当结合体(conjugants)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供体菌株就被杀死了。现在要问:如果一个Hfr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你认为这个基因应位于染色体的那一端为好,是在起始端还是在末端? 解:在起始端 9.有一个环境条件能使T偶数噬菌体(T-even phages)吸附到寄主细胞上,这个环境条件就是色氨酸的存在。这种噬菌体称为色氨酸需要型(C)。然而某些噬菌体突变成色氨酸非依

遗传学简答题答案(学习资料)

20.1线粒体基因组有什么特点? 答:基因组是双链、环状的DNA分子,由于缺乏组蛋白,故不形成核小体。基因组中有一个D环,与DNA复制有关。基因组分为H链和L链,有各自的复制起始点。基因间没有间隔。 20.2人类mtDNA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答:人类线粒体基因中,小的(12S)和大的(16S)rRNAs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间隔中有一个tRNA基因。人类线粒体DNA组成了一个紧密结构,蛋白编码基因和rRNA基因连接,其间很少或无间隔存在。线粒体DNA对于大部分mRNA都没有编码链终止的密码,取而代之的是在转录本的末端带有U或UA。 20.4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叶绿体基因组在很多方面和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相似。也是双链环状,缺乏组蛋白和超螺旋。长度约40-45微米,大小一般在121-155kb之间。 20.6核外遗传有何特点? 答:(1)正反交得结果不同,一般表现为单亲遗传,多为母系遗传;(2)不出现典型的孟德尔式分离比;(3)母本的表型决定了所有F1代的表型;(4)遗传物质在细胞器上,不受核移植的影响;(5)不能进行遗传作图 20.7紫茉莉叶的白斑遗传有何特点?发生机制是什么? 答:特点是其后代的表型完全取决于结种子的枝条,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发生机制是白斑的表型是由于叶绿体DNA突变,无法合成叶绿素。由于突变基因在核外基因组上,因此受核外遗传控制,属于典型的核外遗传。 20.8核基因组通用密码子和哺乳动物及真菌线粒体的遗传密码有什么不同? 答:在线粒体中AUA成为Met的密码子,而不是核基因的Ile密码子,只不过在哺乳动物中AUA还是起始密码子,而真菌中AUA只是延伸密码子;在哺乳动物和真菌的线粒体中UGA是Trp密码子,而不是核基因的终止密码子;AGA,AGG在哺乳动物线粒体中成为终止子,而不是核基因中的Arg密码子。在真菌线粒体中,CCA是Thr密码子,而不是核基因中的Leu密码子;CUG是Ser密码子,而不是核基因中的Leu密码子;UAG是Ser密码子,而不是核基因中的终止子。 20.11比较一下叶绿体和线粒体中rRNA基因的组成。 答:叶绿体DNA上有编码23S、16S、5S、4.5S rRNA基因。线粒体只有编码12S和16SrRNA 的基因。 20.12母体影响和核外遗传有何不同? 答:母体影响仍然符合孟德尔定律,只不过分离比推迟了一代表现出来,而且母体影响的基因仍然在核基因组中;而核外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式遗传,无固定分离比,基因在核外基因组中。 20.13如何用实验区分母体影响、伴性遗传和核外遗传? 答:无固定答案,只要实验可行,可以区分即可。 20.14酵母有几种小菌落?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可以分为核基因突变型小菌落,中性型小菌落和抑制型小菌落。核基因突变型小菌落是由于核基因中编码某些线粒体蛋白的亚基发生突变,这种小菌落与野生型杂交产生的二倍体是大菌落,该二倍体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分体中2个是大菌落,2个是小菌落。中性型小菌落线粒体DNA基本上全部丢失,即没有线粒体功能,一旦与有正常线粒体的野生型酵母杂交,这种突变就不会出现。抑制型小菌落也不能合成线粒体蛋白,但是它与野生型杂交后,后代的呼吸功能介于野生型和小菌落之间,而二倍体减数分裂产生的四分体全为小菌落。

医学遗传学

题型: 名词解释,6个,30分 填空,1分/空,20分 选择,单选,10分 问答,5题,共40分 1临床上诊断PKU 患儿的首选方法是 A 染色体检查B生化检查 C 系谱分析D基因诊断 2 羊膜穿刺的最佳时间是 A孕7~9周B孕8~12周 C孕16~18周D孕20~24周 3遗传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是 A发病早,单侧发病B发病早,双侧发病 C发病晚,单侧发病D发病晚,,双侧发病 4进行产前诊断的指症不包括 A夫妇任一方有染色体异常 B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C年龄小于35岁的孕妇 D多发性流产夫妇及其丈夫 填空 5 多基因遗传病遗传中微效基因的累加效果可表现在一个家庭中……….. 6线粒体疾病的遗传方式………… 根据系谱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此病的遗传方式,写出先证者的基因型 2患者的正常同胞是携带者的概率是多少 3如果人群中患者的概率为1/100,问Ⅲ3随机婚配生下患者的概率为多少

二高度近视AR,一对夫妇表型正常,男方的父亲是患者,女方的外祖母是患者,试问这对夫妇婚后子女发病风险(画系谱) 三PKU是AR,发病率0.0001,一个个侄子患本病,他担心自己婚后生育患者,问其随机婚配生育患儿的风险 四某种AR致病基因频率0.01,某女哥哥是患者,问此女随机婚配或与表兄妹婚配风险。

五PKU是一种AR病,人群中携带者频率为1/50,一个人妹妹患病,他担心自己婚后生育患儿,问这名男子随机婚配生育患儿的风险是多大 答案 1B 2C 3B 4C 填空 1患者人数和病情轻重 2母系遗传 大题 一1 常隐aa 2 2/3 3 2/3×1/100×1/4=1/600 二1×1/2×1/8=1/8 三 1/2×1/50×1/4=1/400 四随机婚配:2/3×1/50×1/4=1/300 与表兄: 2/3×1/4×1/4=1/24 五2/3×1/50×1/4=1/300

遗传学简答题

四、简答题答案 1、有丝分裂的等数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 1、答:等数分裂使得生物体各个部分具有相同等数量和质量的染色体,而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基础,从而使得每一个物种在个体发育中保持遗传的稳定性。植物细胞的全能型,植物进行无性繁殖能保持与母体相同的遗传性状,原因都在此。而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是单倍性的,雌雄配子结合后恢复双倍性,从而使各物种保持了世代间遗传的相对稳定,同时,减数分裂是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个体杂交,后代产生3:1的条件是什么? 2、答: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个体杂交,后代产生3:1的条件是:双亲都必须是同质结合的双倍体;所研究的相对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等位基因之间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而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F1产生的配子都发育很好,并可严格控制花粉来源;F2的个体都处于相似的环境下,所调查统计的F2群体较大。 3、分离规律在育种上有什么意义? 3、答:分离规律在育种上有以下重要意义:必须严格选用纯合体作为试验材料或杂交亲本,否则F1就发生分离,F2及以后各代的分离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无法正确分析试验资料;在育种过程中通过自交进行基因型分析,避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提高选择的正确性,提高育种成效;配制杂交种时,为提高杂种优势,必须选用高度纯合的亲本,同时生产上只用杂交一代进行生产;良种繁育时,必须注意防杂得纯。 4、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何在? 4、答: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异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随机分配,这就是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 5、番茄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二室对多室为显性,今有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怎样分析其基因型? 5、答:可用自交法或测交法来分析那株红果多室番茄的基因型。如用测交法,红果多室ⅹ黄果多室,①假如后代全是红果多室,则被测验的红果多室的基因型是YYmm,②假如后代有一半红果多室和一半黄果多室,则被测验的红果多室的基因型是Yymm. 6、为什么说独立分配规律是杂交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6、答:因为①独立分配律揭示了异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是生物发生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生物有了丰富的变异类型,就可以广泛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物的进化;②由独立分配定律可知,用于杂交育种的双亲必是纯合体,并能互补,同时可知目标个体在后代的概率,借以确定育种规模,第三可知杂交二代是杂交育种选择的关键世代;③杂种优势利用时,独立分配规律告诉我们:杂种的双亲必须是纯合体;④良种繁育时,它告诉我们必须防杂保纯。因之种种原因,故说独立分配规律是杂交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7、连锁交换规律在育种上有何意义? 7、答:连锁交换规律在育种上有以下应用:①它描述了同源染色体上异位基因的交换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杂交育种中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②它告诉我们:用于杂交育种的双亲必须是纯合体并能互补,同时目标个体在后代群体中出现的概率也可由交换值推算出来,借以确定育种规模;③它告诉我们,可以通过鉴定一个易于鉴定的性状来选择一个与之连锁但不易鉴定的优良性状。 8、遗传的三大规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8、答:遗传三大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①三规律都以减数分裂为基础;②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规律,且是后面两类遗传规律的基础;③处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的异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④处于同对染色体

遗传学(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现象就叫做变异。 2、遗传学研究就是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他们的遗传和变异。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念,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4.(分离规律)(Mendel’s first law) (孟德尔第一定律) 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互不干扰,保持相互独立,在配子形成时,各自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正常情况下,配子分离比为1∶1,F2代基因型比是1∶2∶1,F2代表型比为3∶1。 5.(独立分配规律,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第二定律) 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则自由组合。 6.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遗传规律 1910年以后,摩尔根(Morgan TH)同样发现性状连锁现象,并提出--连锁遗传规律。 7.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1.染色质: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以见到许多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这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 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3.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4.细胞的膜体系包括哪些膜结构?细胞质里包括哪些主要的细胞器?各有什么特点? 答:细胞的膜体系包括膜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膜。细胞质里主要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 5.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染色体形态有哪些类型? 答: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着丝粒、染色体两个臂、主溢痕、次溢痕、随体。 一般染色体的类型有:V型、L型、棒型、颗粒型。 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表示并加以说明。 答:有丝分裂只有一次分裂。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称为体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第二次染色体等数分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最后分裂成为4个子细胞,发育成雌性细胞或者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也称为性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合称二价体。粗线期时非姐妹染色体间出现交换,遗传物质进行重组。双线期时各个联会了的二价体因非姐妹染色体相互排斥发生交叉互换因而发生变异。有丝分裂则都没有。 减数分裂的中期I 各个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散在赤道板的两侧,并且每个同源染色体

遗传学进展概述(选修课论文)

遗传学进展概述 作者:戴宝生 克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5月23日报道,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和克隆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在国内独立完成的。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2003,422:618上,这是我国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第一篇源自国内的Nature文章,标志着我国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分蘖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枝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它直接确定作物的穗数并进而影响产量。虽然对水稻分蘖的形态学、组织学及突变体都有过很多描述,但是控制分蘖的分子机制一直没有弄清。自1996年起,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资助下,李家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水稻研究所的钱前博士等开始进行此方面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项目组鉴定了一株分蘖的极端突变体——单杆突变体MOC1。通过遗传图谱定位克隆技术,分离鉴定了在水稻分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MOC1,它的缺失可造成分蘖的停止。进一步的功能分析表明,该基因可编码一个属于GRAS家族的转录因子,该转录因子主要在腋芽中表达,功能是促进分蘖和促进腋芽的生长。对这一重要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望解释禾本科作物分蘖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水稻高产品种的培育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走出“基因决定论”的误区 自从基因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科学家的词汇表以来,它不仅是生物学家最为常用的词汇之一,也成为当今普通大众最为熟悉的科学术语之一。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不仅知道了基因的化学性质——DNA序列,而且还认识到了基因的功能——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广为流行的“基因决定论”:生命的各种性质和活动都是受基因控制的,甚至人类的精神活动也在基因的控制之下。不久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某些患有诵读困难的病人中,发现了一种名为“DYXC1”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也就是说,人类的阅读可能受到这种“DYXC1”基因的控制。不可否认,基因对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因的异常通常就会导致生命的异常。但是,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生命活动从来就不是由一种因素就能完全决定的。当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正在向“基因决定论”挑战。科学家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理解生命现象。 不再是“垃圾” 随着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基因仅是其全部DNA 序列的一小部分。在人类基因组中,全部基因序列只占基因组的2%左右。基因组内的非基因序列曾一度被研究者称为“垃圾DNA”(junk DNA)。这些“垃圾DNA”中至少有一半是

医学遗传学问答题42867

一、什么是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技术分为哪几类?产前诊断的指征包括哪些? 1、产前诊断又称为宫内诊断,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对胎儿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目前能产前诊断的遗传病有:染色体病、特定的酶缺陷造成的先天代谢病、可利用基因诊断方法诊断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的神经管缺陷、有明显形态改变的先天畸形。 2、在现有条件下,产前诊断技术分为四类:直接观查胎儿的表型改变、染色体检查、生化检查和基因诊断。直接观察胎儿可用胎儿镜或B型超声波扫描等,染色体检查、生化检查和基因诊断都需要通过绒毛取样和羊膜穿刺取样后再完成。 3、进行产前诊断的指征包括:夫妇任一方有染色体异常;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夫妇任一方为单基因病患者;曾生育过单基因病患儿的孕妇;有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史、畸胎史、死产和新生儿死亡史的孕妇;羊水过多的孕妇;夫妇任一方曾接触过致畸因素;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有遗传病家族史的近亲婚配夫妇。 二、系谱分析要注意哪些问题? (1)系谱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一个完整的系谱应有三代以上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婚姻情况及生育情况(包括有无流产史、死产史及早产史),还应注意患者或代述人是否有顾虑而提供虚假资料,如重婚、非婚子女等,造成系谱不真实; (2)遇到“隔代遗传”,要认真判断其是由于隐性遗传所致,还是由于外显不全所致; (3)当患者在家系中为一散发病例时,不可主观断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要考虑新基因突变的情况。 三、倒位染色体的携带者为什么会出现习惯性流产的现象? 由于倒位发生时一般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所以倒位携带者本身井无表型的改变,但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时,由于基因顺序的颠倒,这一条倒位的染色体无法与另一条正常的染色体正常配对,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结构——倒位环。如果这时同源染色体在倒位环内发生重组,则会产生四种配子。这四种配子分别与正常异性配子结合时,就会有不同的情况产生。一种配子是完全正常的,与正常配子受精所形成的受精卵也是完全正常的;另一种配子含有一条倒位染色体,受精后发育为倒位染色体的携带者;而其余两种配子都含有染色体部分片段的缺失和重复,所以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可形成部分单体、部分三体的胚胎,这种胚胎常发生自然流产。基于以上原因,倒位染色体的携带者在生育子女时常常会发生自然流产的情况。 四、什么是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如果一条X染色体Xq27-Xq28之间呈细丝样结构,并使其所连接的长臂末端形似随体,则这条X染色体就被称作脆性X染色体。若女性个体的细胞中带有一条脆性X染色体,一般没有表型的改变,为携带者;若是男性个体的细胞中带有脆性x染色体,则会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改变即为脆性X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重度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性格孤僻、青春期后可见明显大于正常的睾丸,伴有特殊面容——长脸、方额、大耳朵、嘴大唇厚、下颁大并前突、巩膜呈淡蓝色。 五、何谓基因突变?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基因突变会引起什么后果? 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或数目发生改变称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有置换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和片段突变等等。基因突变可直接引起其编码的蛋白质发生质或量的改变,进而导致表型变异:①轻微而无害的突变,可造成正常人体生物化学组成的遗传学差异。如蛋白质的多态现象; ②严重而有害的突变,可引起分子病、遗传性酶病或产生遗传易感性。 六、试述多基因的累加效应是什么?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视为微效基因的累加作用超过阈值而致。因此,一对夫妇所生患儿的数量,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都反应了夫妇双方易患性水平的高低。—对生过两个患儿的夫妇和只生了一个患儿的夫妇相比,他们的易患性必然更接近阈值;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对夫妇所生患儿的病情比另一对夫妇的患儿更严重,则也说明他们的易患性更接近阀值。因此,估计发病风险时,如果一个家庭中出现两个患儿或患儿病情严重,则再次生育时复发风险也将相应地增高。 一、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什么? 等位基因A和a,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p+q=1。人群中三种基因型AA、Aa、aa,其频率分别为D、H、R,D+H+R=1。 p=D+1/2H q=R+1/2H 二、什么是异常血红蛋白病?有哪两种类型? 异常血红蛋白病是一类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肽链结构发生异常的血红蛋白分子病。又有两种,一种是镰形细胞贫血症,一种是血红蛋白M病。 HbS杂合体(HbAHbS)个体既含正常的血红蛋白HbA (α2β2),也含镰形细胞血红蛋白HbS(α2β2S),一般无临床症状,但在严重缺氧时(例如在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就会部分镰变呈现镰状细胞特征。HbS纯合子(HbSHbS)个体不能合成正常的β链,血红蛋白组成只有α2β2S,表现为镰状细胞贫血症。 血红蛋白M病是由于珠蛋白链与铁原子连接和作用的有关氨基酸发生替代,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所致。组织供氧不足致紫绀。 三、什么是地中海贫血?有哪几种类型?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相应的珠蛋白合成障碍,类α链和类β链合成不平衡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其中,类α链合成不足引起α地贫,类β链合成不足造成β地贫。 (1)α地中海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