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构成法则

形式构成法则
形式构成法则

鞋靴造型设计形式构成法则

前一节我们对鞋靴造型设计构成要素进行了介绍,对这些要素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如何将这些构成鞋靴的形式要素组合成一种美的形式是本节要解决的问题。

形式美的产生源自于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形式美构成法则是人们对事物形式美构成规律的总结。我们研究形式美构成法则,是为了提高对事物形式美的把握和创造能力,以便更好地运用鞋靴造型要素创造出更具美感和个性的鞋靴产品。

鞋靴造型设计形式构成法则主要有对比法则、对称法则、均衡法则、呼应法则、节奏法则、谐调法则、重复法则和夸张法则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对比法则

形式美中的对比是指形态、色彩、肌理、大小、明暗、虚实等形式因素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使形式构成呈现出一种对比强烈、鲜明、活泼的效果,是鞋靴造型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形式构成法则,多用于童鞋、旅游鞋、运动鞋、时装鞋、前卫鞋等鞋类中。

鞋靴造型设计中,形式对比法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在鞋靴造型设计中运用较多,尤其在童鞋、运动鞋中运用最普遍。色彩对比一般表现在色相对比(冷色相与暖色相)、纯度对比(灰色与高纯度色)、明度对比(亮色与暗色)和无彩色系的黑白对比。

2.材质对比

材质在造型设计中指一种质感或肌理。材料肌理在鞋靴设计及产品消费中常发挥重要的审美作用,肌理实质是材料表面组织结构的特征。根据经验,人们对不同肌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漆革的光滑,给人以现代感,绒面革肌理给人以温和、含蓄的感觉等。这些材质穿插使用会有别致的效果。

另外,材质对比还有性质上的对比,即不同材料在一起的对比,如皮革与金属、皮革与塑料、皮革与棉麻、皮革与木头等(彩图46)。

3.形态对比

形态对比在鞋靴设计中主要以图案、线形在大小、方圆、疏密、线形的曲直、长短、粗细、横竖等方面的对比。

(二)对称法则

对称是指形态、图案、色彩等因素在物体对称轴两侧或中心点四周,以完全对等的面貌出现。人们对对称美的欣赏是因为对称在自然界中意味着圆满和完整。对称具有稳定、完整、庄严的感觉。由于人的单脚在形体上不对称,反映到鞋的形态上便无法产生严格意义的对称,鞋靴在体量上无法做到两侧对称,但在局部部位的样板设计和制取上是对称的,如鞋舌、包头、鞋耳、后包跟等。

根据日常经验,虽然鞋的形体不是严格对称,但只要鞋耳等在背中线两侧相等,人们就感觉是对称的。实际上,人们很少从正前方角度观察鞋,因此,除非在结构、图案、色彩等方面有大的变化,否则人们对鞋的对称性并不敏感。

(三)均衡

均衡是指形态、图案、色彩等因素在物体对称轴两侧或中心点四周的形状、大小、数量、位置等因素有一定变化,但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人在视觉、心理上的感觉是平衡的。在鞋靴造型构成中,均衡形式一般是通过下列几个方面来体现:

1.帮部件的形状、大小、数量构成鞋靴上的一种均衡,一般外侧部件大一些、多一些。

2.装饰工艺表现的数量、位置构成鞋靴上的一种均衡。

3.色彩、造型的强弱、大小构成鞋靴上的一种均衡。

(四)呼应

事物在一定空间里存有一种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呼应。呼应表现在鞋靴造型上是某种造型要素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在同一只鞋上出现相同或相似的造型要素。这种呼应在鞋靴造型设计中通常表现为色彩呼应、材质呼应、形态呼应、图案呼应和装饰工艺的呼应。

呼应法则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呼应双方要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的呼应位置安排一般是在鞋靴的两端,如前包头与后包跟或是靴鞋的口沿处和靴底部的呼应,也可以是中间位置与鞋靴四边的某一位置呼应。二是呼应双方在大小方面要拉开距离,这样视觉上有变化,感觉会更好一些(彩图47)。

(五)节奏

节奏原本为音乐的专用名词,是音乐的构成要素之一。这种有规律、反复出现的形式同样存在于其它事物和艺术门类中。因此它也经常被用于其它艺术门类的形式构成原则中。

节奏是指事物的构成因素在大与小、强与弱、轻与重、多与少、长与短、虚与实、明与暗、硬与软、曲与直等方面有规律和有秩序的变化。鞋靴造型设计中的节奏主要是通过构成要素的形态(点、线、面)和色彩在大小、强弱、多少、明暗、长短、曲直等方面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来形成。

节奏形式法则能使鞋靴款式显的活泼、有动感,因此,节奏形式法则适合于童鞋、运动鞋、休闲鞋等鞋类(彩图48)。

(六)协调

协调是指事物间的一种和谐状态。反映在鞋靴造型设计上,是形态(点、线、面、体)、色彩、图案保持一种相似关系。例如,舌式鞋前帮盖前面造型与鞋楦头式造型的协调,浅口鞋口门前的造型与鞋楦头式的协调。

通常情况下,鞋靴造型设计中的协调有以下几方面:

1.整体与局部协调。如帮部件造型与鞋靴整体造型的协调,配件造型与鞋靴整体造型的协调,图案(形)与鞋靴整体造型的协调。

2.形态局部与局部协调。如运动鞋、旅游鞋、休闲鞋等鞋类部件间的造型经常需要一种协调。有时配件造型也与帮部件构成一种协调。

3.色彩的协调。在休闲鞋中色彩协调法则运用最广,一般多为咖啡色系的协调。

(七)夸张

夸张是指设计师发挥其想象力,对鞋靴进行一种超乎寻常的设计,以增强视觉冲击力。夸张形式构成法则常用于前卫鞋、时装鞋。夸张设计多表现在对形态(集中于鞋靴头式造型、鞋跟造型)、图案和配件等要素的运用。夸张法则运用应注意不能对鞋靴实用功能造成影响,要在对使用、经济、工艺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下进行适当的夸张(彩图49)。

(八)强调

强调形式构成法则是设计师运用一定方法强化某个部位使之成为视觉中心,以达到一种功能目的。在鞋靴设计中强调法则运用多为了强调品牌、标志的突出(彩图50)。一般表现手法是将品牌标志作为一个“点”,其余部分是面和线,为了提高这个“点”(品牌标志)的视觉吸引力,将“点”周围帮面处理简洁,然后再将“点”的形状、色相、明度、纯度、质感与周围环境拉大,使之产生对比反衬效果,从而达到使“点”鲜明、突出的效果。

(九)流行

鞋靴流行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外观造型上。流行的形式内容主要有鞋靴头式(楦头造型)、材料(肌理、质地、纹样)、结构式样、色彩等。鞋靴设计流行法则是对鞋靴造型中某种要素流行倾向的把握,鞋靴设计师将这种流行趋势,表现到设计的鞋款中。

(十)创新

鞋靴造型设计形式构成法则中的创新法则是最高法则。没有创新,设计将不复存在,创新使造型设计有了更高价值。创新法则离不开对其它形式法则的运用。

当然,鞋靴设计创新是在一定条件下,针对特定的对象的创新,否则,它是无意义的创新

形式美基本原理和法则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了的反映。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等在内的众多艺术形式之中,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服装设计中的美学法则。其主要有比例、平衡、韵律、视错、强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1.比例比例是相互关系的定则,体现各事物间长度与面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的数量比值。对于服装来讲比例也就是服装各部分尺寸之间的对比关系。例如裙长与整体服装长度的关系;贴袋装饰的面积大小与整件服装大小的对比关系等等。对比的数值关系达到了美的统一和协调,被称为比例美。

2.平衡在一个交点上,双方不同量,不同形但相互保持均衡的状态称为平衡。其表现为对称式的平衡和非对称性平衡两种形式。

对称的平衡为相反的双方之面积、大小、质料在保持相等状态下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应用于服装中可表现出一种严谨、端庄、安定的风格,在一些军服、制服的设计中常常加以使用。为了打破对称式平衡的呆板与严肃,追求活泼、新奇的着装情趣,不对称平衡则更多地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这种平衡关系是以不失重心为原则的,追求静中有动,以获得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3.节奏、韵律节奏、韵律本是音乐的术语,指音乐中音的连续,音与音之间的高低以及间隔长短在连续奏鸣下反映出的感受。在视觉艺术中点、线、面、体以一定的间隔、方向按规律排列,并由于连续反复之运动也就产生了韵律。这种重复变化的形式有三种,有规律的重复、无规律的重复和等级性的重复。这三种韵律的旋律和节奏不同,在视觉感受上也各有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服装风格,巧妙应用以取得独特的韵律美感。

4.视错由于光的折射及物体的反射关系或由于人的视角不同、距离方向不同以及人的视觉器官感受能力的差异等原因会造成视觉上的错误判断,这种现象称为视错。

例如:

(1)两根同样的直线,水平与垂直相交,垂直线会错感觉比水平线长。

(2)取三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如图进行分割,人的视错会认为竖线多的

长方形比一条竖线的长方形长。

将视错的认识运用于服装设计中,可以弥补或修补整体缺陷。例如利用增加服装中的竖条结构线或图案来掩盖较胖的体型。视错在服装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视错规律进行综合设计,能充分发挥造型的优势。

5.强调服装须有强调才能生动而引人注目。所谓强调因素是整体中最醒目的部分,它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有“特异”效能,具有吸引人视觉的强大优势,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在服装设计中可加以强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位置方向的强调,材质机理的强调,量感的强调等等,通过强调能使服装更具魅力。

6.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变化与统一是构成服装形式美诸多法则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变化是指相异的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时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对比和差异的感觉,变化具有多样性和运动感的特征,而差异和变化通过相互关联、呼应、衬托达到整体关系的协调,使相互间的对立从属于有秩序的关系之中,从而形成了统一,具有同一性和秩序感。变化与统一的关系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在服装设计中既要追求款式、色彩的变化多端,又要防止各因素杂乱堆积缺乏统一性。在追求秩序美感的统一风格时,也要防止缺乏变化引起的呆板单调的感觉,因此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并保持变化与统一的适度,才能使服装设计日臻完美。

色彩构成的原则

色彩构成的原则 色彩构成是有一定法则可寻的。按一定的程式法则可得到美的形式。创造美的关系是色彩构成的要点,这些要点既离不开一定的基本法则,也是一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第一节图形色、底行色及色彩的平衡 一、图形色与底形色 画面中的主体表现物称为图,它周围的空间称为底。一般多数情况下,图形是积极的、强烈的、前进的性格。设计中的底形往往是起陪衬作用的。所以,图形往往是积极的,底形色往往是消极的,在表现图形色与底形色的积极与消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图形色与底形色的突出与衬托主要是由色彩的明度、纯度的变化关系决定,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具有图形色的特征,相反,明度低纯度也低的色彩,体现底形色效果较好。(2)一般情况下,明度鲜艳的图形色面积小一些,视觉平衡就会好一些,而明度低的浓色面积大些,效果易于平衡。总之,面积不要太接近,图底均等的情况多少会给人带来画面不安定的问题。 (3)一幅画面中的对象表现在与整体构图有关的同时,也于整体布光有关。光线和物体的关系千变万化,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第一种是顺光,即光线从物体的正前方照射,此时应注意色彩的表现层次,一般为从前制后逐层暗化。第二种是侧光效果,即光线从物体的侧面照射。第三种是逆光,背光的部分明暗反差大小,看不清楚。此时物体的影象轮廓是重点,外廓的完美是关键。 二、色彩的平衡 在一副作品中,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有轴心或骨架,其基本形状在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位置都是对称性平衡所形成的效果,是构图和色彩中最易达到的平衡。其特点是单纯、有序,有着强烈的安定、平衡感,它的表情适合如庄严、肃穆的主题表现,但是有时过于死板,不适于以生动、活泼为主题的表现。 非对称性的平衡,是指画面上的形状、方向、位置、色彩等造型元素都不是平衡和对称,而是在相应的运动和对比变化中所建立起来的相对平衡的一种感受。非对称性色彩在平衡中应注意以下情况: (1)在表现明与暗、图形色与底形色的构图中,应尽力利用面积关系的变化,利用鲜浓的面积调整和位置的变化,如一小块亮色对比一大块暗色,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即可取得平衡的效果。 (2)当色面积比例已经很大,但还不能平衡感受时,小面积的色可通过加强自身的肌理表现来求取平衡。 (3)大多情况下,冷深色的面积大于暖浅色,易于平衡。当双方明度接近时,纯度高的色面积小些好。在画面中大面积使用次于最大纯度值的色,就已经给予面积使用很纯的色留有余地。设计中用色的关键是建立关系,而不是使用绝对值。

色彩构成教案设计(全面完整)

目录 第1章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 6 第1.1节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 6 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 6 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 6 1.1. 2.1 光与色 6 1.1. 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7 第1.2节色的特性与分类7 1.2.1 色的分类8 1.2.1.1 无彩色系: 8 1.2.1.2 有彩色系: 8 1.2.2 色彩的基本特征8 1.2.2.1 色相(Hue) 8 1.2.2.2 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8 1.2.2.3 明度(Value)8 第1.3节色的混合9 1.3.1 原色理论9 1.3.2 混色理论10 1.3. 2.1 加色法混合10 1.3. 2.2 减色法混合10 1.3. 2.3 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11

第2章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12 第2.1节色立体12 第2.2节色彩的生理理论12 2.2.1 色彩的视觉适应12 2.2.1.1 距离适应12 2.2.1.2 明暗适应12 2.2.1.3 颜色适应12 2.2.1.4 色的恒常性13 2.2.2 错觉与幻觉13 2.2.2.1 形的错觉与幻觉13 2.2.2.2 色的错觉与幻觉13 第3章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5 第3.1节三原色对比15 第3.2节邻近色相对比15 第3.3节类似色相对比15 第3.4节中差色相对比15 第3.5节对比色相对比16 第3.6节互补色相对比16 第3.7节作业:16 第4章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8 第4.1节明度18 4.1.1 高长调——积极、明快、强烈、醒目19

4.1.2 高短调——淡雅、温和、淡雅之美,象征女性19 4.1.3 中长调——明快、有利、阳刚之美象征男性19 4.1.4 中高短调——丰富、含蓄具有层次感19 4.1.5 中低短调——模糊、厚重具有神秘感19 4.1.6 中短调——沉着、含糊、暧昧19 4.1.7 低长调——强烈、明快、威严和沉重感19 4.1.8 低短调——沉闷、忧郁缺乏生气19 第4.2节作业:19 第5章以纯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20 第5.1节同一纯度构成20 第5.2节邻近纯度构成20 第5.3节类似纯度构成20 第5.4节对比纯度构成20 第5.5节综合构成21 第5.6节作业:21 第6章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3 第6.1节色彩的均衡23 第6.2节色彩的呼应23 6.2.1 局部呼应23 6.2.2 色彩的全面呼应24 第6.3节色彩的主从24 第6.4节色彩的层次24

构成基础13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首页 1本表及教案续页每一大节填写一次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续页 组织教学: 1、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理解和掌 握了和谐与对比,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法则。 2、对形式美法则的作品进行分析与点评。 3、引出本节课另外两个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平衡比例与风 3、对称与平衡 对称自身具有平衡性,是取得安定统一的最简单的方法。对称形式,深受我们知觉系统的欢迎。人类在形式方面最先发现和运用的也是对称的美。 对称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完全的平衡,具有端庄祥和、严谨稳定 的美感。 今天人类的文明进程已经进入了21世纪,对称的形式美法则 仍然被普遍的认同,可见,对称的形式是永恒的形式美法则。 总之,是人类自身及周围物象所具有的对称性培养了人类 对于对称性的美感。这种对称 规律的发现和运用,在历史上与今天的生活中,都有着重大的 意义。 在平面构成中,对称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相对对 称不要求中轴线两边的形态绝对重合,这类对称构成形态的表现形 式有较大的自由度。相对对称在现代平面构成设计中一直被广 (批注、补 充、 思考提问、作业

泛运用。 平衡是对称结构在形式上的发展,由形的对称转化为力 的 对称,体现为“异形等量”的外观。在设计表现中,平衡格式 是一 种比较自由的形式。 在设计中所有的要素分布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从广义上说,对称和均衡的基本形式有四种:反射、移动、 回 转、扩大。 (1反射 反射是形象在左右或上下位置的对应排列,是对称和平衡的 最 基本的表现形式。 (2) 移动 是在总体保持平衡的条件下,局部变动位置。移动的位置要 适 度,要注意其平衡关系。 (3) 回转 是在反射或移动的基础上, 将基本形体 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 以增强形象的变化,这 种构成形式 主要表现为垂直与倾斜或水平的 对比,但效果上要适度平衡。 (4) 扩大 是指扩大其基本形体的一部 分,形成大小的对比关系。使其形 象 达到既有变化又有平衡的效果。 上述四种形式,可通过综合运用演变出众多的形式。 平衡有 心理平衡和物体平衡。 物体平衡是指当物体上的各种力可以互相抵消时, 这个物体 便处于平衡状态之中。心理平衡是指外物的刺激使人脑视皮层生 理 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视觉才能感觉到平衡。 平衡是人的生理需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平衡,便将严 重 扭曲其生存状态。而人除了要求自身的平衡外,还要求周围的-A (MJ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计划修订稿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计划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色彩构成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总目标: 《色彩构成》是广告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设计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大家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专业设计做好准备。 (一)技能目标: (1) 能合理有序选择色彩 (2) 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 (3) 对色彩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4) 具备设计构思规划色彩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 (3) 对色彩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以前在初中没收接触过美术课,对色彩的了解也很差。这给色彩构成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像PS平面设计课,能直观看到;我们要求大家自己去画,但有些学生绘画功底太差,往往很快就放弃了,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及处理意见: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是向学习者传授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和培养合理有序选择色彩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着重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具备设计构思规划色彩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色彩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为学生学习PS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设计知识的基础。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素材提炼色彩关系,在实际的设计中用形式美的法则来约束构图和色彩设计达到审美和设计的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1、设计色彩的概念和特点。 2、光线的传播方式和色彩的关系、关于物体色的关系及光的演色性; 3、视觉特性;色彩的三要素概念、特点及相互关系; 4、色彩关系的6种主要基调; 5、日本多色配色形象尺度;色彩构成理论和应用。 难点:1、设计色彩和绘画色彩及自然色彩的区别和联系 2、。不同色相的表情;典型色彩联觉。 3、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调整正整体画面色彩关系,达到审美要求对比和 调和的区别与联系; 4、建立以对比为主或以调和为主的配色关系的方法;。 关键:色彩的减色混和和空间混和,色立体 五、教法及改进教学的主要措施: 教法:本课程以理论讲课和色彩设计训练双重并进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及优秀作品分析,使学生能理解掌握色彩构成的关键结构,理论授课和多媒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

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美学分割又称黄金分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黄金分割又称黄金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段,使其中长线段的比(即a+b)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列式即为a:(a+b)=b:a,其比值为0.6180339……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又被称为黄金分割率。 黄金分割长方形的本身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黄金分割的长方形组 成,可以将这两个基本形状进行无限的分割。由于它自身的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他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此,使人感到悦目。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 在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不同程度地借鉴并融汇了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黄金分割也因此成为摄影构图中最神圣的观念。应用在美学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率0.618排列出数列2、3、5、8、13、21……并由此可得出2:3、3:5、5:8、8:13、13:21等无数组数的比,这些数的比值均为0.618的近似值,这些比值主要适用于:画面长宽比的确定(如135相机的底片幅面24mmX36mm就是由黄金比得来的)、地平线位置的选择、光影色调的分配、画面空间的分割以及画面视觉中心的确立。摄影构图通常运用的三分法(又称井字形分割法)就是黄金分割的演变,把上方形画面的长、宽各分成三等分,整个画面承井字形分割,井字形分割的交叉点便是画面主体(视觉中心)的最佳位置,是最容易诱导人们视觉兴趣的视觉美点。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美的形式是体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内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重大区别表现在:首先,它们所体现的内容不同。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而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内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其次,形式美和美的形式存在方式不同。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参差、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齐一与参差

人类对形式美的认识和创造、运用,是逐步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参差与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参差齐一”是指按“一生一”的结构构成的形式规律。“参差”是指在形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差异色调等。“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特定形式因素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重复组成的。按照“参差齐一”法则构成的形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 调和与对比 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著,可简可繁。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无论质和量都相辅相成,互为需要,其矛盾形成秩序的动态,是一种变化的美。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和谐,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相互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称为调和。调和出现趋于一致的关系,呈现出平静,稳当,单纯的感觉,其缺乏灵巧活泼感,故对比应运用变化的原理,用形象的差异性加以处理,使调和的形象有变化,形成对比调和,但对比不能过分脱离统一调和的原则,否则会使画面过于刺激,而失去统一。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与尺度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构成设计第二章形式美法则教案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一、引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以完美的状态存在,悦目人们的视线,美化人们的心灵,这些美丽的事物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如:海螺的生长结构,符合数学秩序的规律性;向日葵的葵花籽,生长结构从小到大、从密到疏、从中心向外渐次扩散,都具有优美的比例关系和较强的韵律。这些美的因素,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接受以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视觉经验。 二、讲解新知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形”,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知觉系统,进行积极的视觉组织而建构的形,而不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造型艺术中的形,应是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清晰地显示,形与形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每个“形”都有独立的品格。虽然“形”是由基本造型要素组成,但并非是所有构成成分的总和。 一、形的概括 现实中借鉴的形纷繁复杂,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运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变化改造。在把握形的本质特征基础上尽可能将其概括成简单的甚至几何化的形。形的概括过程也是抽象化的过程,如何在艺术实践中把握形的概括,大师们的作品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毕加索的作品《公牛的变形过程》 二、形的省略 不完全的形往往意味着艺术上的更高阶段。成熟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艺术魅力使人回味无穷。 在形的创造中,如何通过形的省略使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增强,是艺术家造型的重要任务。 三、形的组织 形的组合涉及到空间关系,图形中形的组织,有“形”与“形”的空间关系问题,也有“图与底”的关系问题。 (一)、“图与底”的空间关系 “图与底”是由对比、衬托产生出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图”有明确的形象感、视觉印象强烈、在画面中较为

形式构成法则

鞋靴造型设计形式构成法则 前一节我们对鞋靴造型设计构成要素进行了介绍,对这些要素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如何将这些构成鞋靴的形式要素组合成一种美的形式是本节要解决的问题。 形式美的产生源自于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形式美构成法则是人们对事物形式美构成规律的总结。我们研究形式美构成法则,是为了提高对事物形式美的把握和创造能力,以便更好地运用鞋靴造型要素创造出更具美感和个性的鞋靴产品。 鞋靴造型设计形式构成法则主要有对比法则、对称法则、均衡法则、呼应法则、节奏法则、谐调法则、重复法则和夸张法则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对比法则 形式美中的对比是指形态、色彩、肌理、大小、明暗、虚实等形式因素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使形式构成呈现出一种对比强烈、鲜明、活泼的效果,是鞋靴造型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形式构成法则,多用于童鞋、旅游鞋、运动鞋、时装鞋、前卫鞋等鞋类中。 鞋靴造型设计中,形式对比法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在鞋靴造型设计中运用较多,尤其在童鞋、运动鞋中运用最普遍。色彩对比一般表现在色相对比(冷色相与暖色相)、纯度对比(灰色与高纯度色)、明度对比(亮色与暗色)和无彩色系的黑白对比。

2.材质对比 材质在造型设计中指一种质感或肌理。材料肌理在鞋靴设计及产品消费中常发挥重要的审美作用,肌理实质是材料表面组织结构的特征。根据经验,人们对不同肌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漆革的光滑,给人以现代感,绒面革肌理给人以温和、含蓄的感觉等。这些材质穿插使用会有别致的效果。 另外,材质对比还有性质上的对比,即不同材料在一起的对比,如皮革与金属、皮革与塑料、皮革与棉麻、皮革与木头等(彩图46)。 3.形态对比 形态对比在鞋靴设计中主要以图案、线形在大小、方圆、疏密、线形的曲直、长短、粗细、横竖等方面的对比。 (二)对称法则 对称是指形态、图案、色彩等因素在物体对称轴两侧或中心点四周,以完全对等的面貌出现。人们对对称美的欣赏是因为对称在自然界中意味着圆满和完整。对称具有稳定、完整、庄严的感觉。由于人的单脚在形体上不对称,反映到鞋的形态上便无法产生严格意义的对称,鞋靴在体量上无法做到两侧对称,但在局部部位的样板设计和制取上是对称的,如鞋舌、包头、鞋耳、后包跟等。 根据日常经验,虽然鞋的形体不是严格对称,但只要鞋耳等在背中线两侧相等,人们就感觉是对称的。实际上,人们很少从正前方角度观察鞋,因此,除非在结构、图案、色彩等方面有大的变化,否则人们对鞋的对称性并不敏感。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

段和方法。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张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形体材料表面的色彩在各种光线照射下会构成不同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且由于这些形体材料表面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不同构成色彩形象对比,同时人在感觉色彩的过程中伴随着心理活动,导致出现冷暖、进迟、轻重、厚薄、扩张与收缩、动与静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是进行变化的重要方法。任何对比色相都可以通过改变纯度、明度、面积、比例取得对比与调和。 在建筑中,利用材质和色彩达到形体的统一是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建筑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材料上。相同材料的质地和色彩是一样的,能够将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形式统一起来,不会显得与其他建筑结构形式格格不入。在雕塑中,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也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奥登伯格、范布拉根合作创作的《汤匙桥和樱桃》中,汤匙桥极富动感的曲线与樱桃球体构成的方向对比,给人极大的视觉刺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目录 概念 主要内容和谐 对比与统一 对称 衡器 比例 重心 节奏与韵律 联想与意境 注意事项 标志设计的形式美法则(1)统一与变化 (2)对称与均衡 (3)节奏与韵律 (4)调和与对比 (5)比例与尺度 平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概念 主要内容和谐 对比与统一 对称 衡器 比例 重心 节奏与韵律 联想与意境 注意事项 标志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1)统一与变化 (2)对称与均衡 (3)节奏与韵律 (4)调和与对比 (5)比例与尺度 平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展开编辑本段概念 美学分割又称黄金分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黄金分割又称黄金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段,使其中长线段的比(即a+b)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列式即为a:(a+b)=b:a,其比值为0.6180339……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又被称为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长方形的本身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黄金分割的长方形组成,可以将这两个基本形状进行无限的分割。由于它自身的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他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此,使人感到悦目。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 ? 在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

形式美法则与构成原理

Ⅰ、形式构造法则 英国的鲍山葵在《美学三讲》中说过:“审美形式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的灵魂。” 一、平衡、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在对称中心的周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对称是表现平衡的最完美形态,具有绝对平衡,在自然界中,许多形态都呈现出这种对称的绝对平衡。比如:人自身的构造,从五官位置分布到躯干和四肢都是对称的形式,蝴蝶和树叶多以轴线对称分布,这样例子不胜枚举。 在画面中,形体间相互牵制后形成的视觉重量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总结为画面视觉形象的重量比较关系: 1、深色比淡色重(淡色背景) 2、淡色比深色重(深色背景) 3、粗线比细线重 4、体积大比体积小重 5、颜色鲜艳的比灰暗的重 6、近的东西比远的东西重 7、离画面中心距离远比近的重(杠杆原理) 8、动态比静态重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变化统一最直接的体现,形态间统一的格局一旦被打破,势必会形成对比,而要将许多的形态凝聚在一起,势必要用调和的手法。 对比是指将不同质或量形成的强和弱、大和小等存在对比性的形态放置在一起,对比的类型分为: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对比、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对比以及色彩的对比,形态间的对比又分为形状、大小、远近、方向、多少、曲直、虚实、明暗等的对比;空间中的对比分为正负、疏密、面积等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有明度、色相、纯度、冷暖等的对比。 所谓调和就是和谐,是指构成画面的各个元素间能够安定和谐地配合在一起,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形态间如果特征对比很明显,不易调和,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将它们统一起来,比如适当增加主要形态的重复形或类似形,使其产生呼应;或者对形态进行位置的重新分配,使形态有秩序起来,还可以调整形态的明暗关系,起到前后穿插、主次分明的效果。 对色彩的调和最重要的是调和色调关系,色调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色在画面中占有主要面积,对比色相占中面积,由于主色调占据面积优势,所以有明显色调的画面,即使对比强烈也感觉协调。 三、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在视觉形象设计中表现为:有一定的秩序性,同一形态按一定节奏连续反复,产生具有律动的运动感,整体上和谐富于变化,可以使形态分别得到强调。但总体上有统一。 Ⅱ、构成手法 一、骨骼与单元形 骨骼是构成手法中一个重要概念,骨骼是构成画面形态组架关系的框架脉络,骨骼将限定的空间划分为均等的小空间,使单元形能在空间中有规律地排列布局,通过对骨骼组织的变化,就直接决定了单元形最后构成的结果,所以骨骼的作用是管辖和编排单元形。 骨骼可分为规律性骨骼和非规律骨骼 规律性骨骼是以数理方式分布构成,有很强的规律性, 骨骼根据它在画面中的可见与不可见还可分为作用性骨骼与非作用性骨骼,非作用性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