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经济性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经济性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性能计算模块计算说明书

2010年7月

经济性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1 锅炉系统经济指标计算

计算中所使用的技术参数说明说明如下。

■锅炉实际蒸发量。锅炉实际蒸发量是指锅炉的主蒸汽流量(kg/h)。应取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流量值,或者根据进入锅炉省煤器的给水流量来进行计算确定,具体计算可根据汽轮机运行技术经济指标中主蒸汽流量的计算方法确定。

注:锅炉的实际蒸发量可以通过进入锅炉省煤器的给水流量、过热器减温水、锅炉排污及自用抽汽等流量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汽机的主蒸汽流量、主蒸汽管道的疏水、抽汽等流量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锅炉主蒸汽压力。锅炉主蒸汽压力是指锅炉过热器出口的蒸汽压力值(MPa)。应取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的蒸汽压力值。如果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有多路主蒸汽管,应取算术平均值。

■锅炉主蒸汽温度。锅炉主蒸汽温度是指锅炉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值(℃)。应取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值。如果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有多路主蒸汽管,应取算术平均值。

■锅炉再热蒸汽压力。锅炉再热蒸汽压力是指锅炉再热器出口的再热蒸汽压力值(MPa)。应取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的蒸汽压力值。如果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有多路再热蒸汽管,应取算术平均值。

■锅炉再热蒸汽温度。锅炉再热蒸汽温度是指锅炉再热器出口的再热蒸汽温度值(℃)。应取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值。如果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有多路再热蒸汽管,应取算术平均值。

■锅炉给水温度。锅炉给水温度是锅炉省煤器入口的给水温度值(℃)。应取锅炉省煤器前的给水温度值。

■过热器减温水流量。过热器减温水流量是指进入主蒸汽(过热器)系统的减温水流量(t/h)。对于主蒸汽(过热器)系统有多级减温器设置的锅炉,过热器减温水流量为各级主蒸汽(过热器)减温水流量之和。

■再热器减温水流量。再热器减温水流量是指进入再热汽系统的减温水流量(t/h)。对于再热汽系统有多级减温器设置的锅炉,再热器减温水流量为各级再热汽减温水流量之和。

■排烟温度。排烟温度是指锅炉末级受热面(一般指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温度(℃)。对于锅炉末级受热面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排烟温度应取各烟道烟气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锅炉氧量。锅炉氧量是指锅炉省煤器(对于存在多个省煤器的锅炉,采用

高温省煤器)后的烟气中氧的容积含量百分率(%)。对于锅炉省煤器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锅炉氧量应取各烟道烟气氧量的算术平均值。

■送风温度。送风温度是指锅炉空气系统风机入口处的空气温度(℃)。对于有两台送风机,送风温度为两台送风机入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对于采用热风再循环的系统,送风温度应为冷风与热风再循环混合之前的冷风温度。对于具有送风机风量和一次风机风量单独计量,可以采用风量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送风温度计算。

■飞灰含碳量。飞灰含碳量是指飞灰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对于有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的系统,飞灰含碳量为在线测量装置分析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对于没有在线表计的系统,应定期进行取样分析化验,测得飞灰含碳量。

■煤粉细度。煤粉细度是指将煤粉用标准筛筛分后留在筛上的剩余煤粉质量与所筛分的总煤粉质量之比(%)。对于直吹式制粉系统,应在磨煤机出口的一次风粉管道上进行煤粉取样;对于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应在细粉分离器后进行煤粉取样。

考虑到正平衡采用皮带秤测量的给煤量的测量误差,目前通常都不以正平衡方法为,进行严格的锅炉效率计算。

(1)热损失法(反平衡)锅炉热效率计算

热损失法锅炉热效率g η按下式计算:

)(1001001654326

5432q q q q q Q Q Q Q Q Q r

g ++++-=?+++)+-

=(η

2Q ——每千克燃料的排烟损失热量,kJ/kg ;

3Q ——每千克燃料的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损失热量,kJ/kg ; 4Q ——每千克燃料的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热量,kJ/kg ;

5Q ——每千克燃料的锅炉散热损失热量,kJ/kg ;

6Q ——每千克燃料的灰渣物理显热损失热量,kJ/kg ; 2q ——排烟热损失,%;

3q ——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4q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5q ——锅炉散热热损失,%; 6q ——灰渣物理显热热损失,%。

排烟热损失。排烟热损失是指末级热交换器后排出烟气带走的物理显热占输入热量的百分率。

1002

2?=

r

Q Q q O

H gy

Q Q Q 22

22+=

gy

Q 2——干烟气带走的热量,kJ/kg ;

O

H Q 22

——烟气所含水蒸气的显热,kJ/kg 。

)(,2

sf py gy p gy gy

t c V Q -=θ

)(222,2sf py O H p O H O H t c V Q -=θ

gy V ——每千克燃料燃烧生成的实际干烟气体积,m 3/kg ;

O H V 2 ——每千克燃料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及相应空气湿分带入的水蒸气体积,m3/kg ;

py θ——排烟温度,℃;

sf t ——送风温度,℃;

py p c , ——干烟气从o t 到py θ的平均定压比热,kJ/(kg ·K); O H p c 2,——水蒸气从o t 到py θ的平均定压比热,kJ/(kg ·K)。 o t ——基准温度,一般采用送风温度sf t ,℃;

如果采用燃料的元素分析对排烟热损失进行计算,应参照GB10184中的计算方法。

如果用燃料的工业分析进行简化计算,可以按如下计算方法。 实际干烟气体积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c gk o py c o

gy gy V V V ))(1()(-+=α

c o gk V )(――每千克燃料燃烧所需的理论干空气量,m 3/kg ;

c o gy V )(――每千克燃料燃烧产生的理论干烟气量,m 3/kg ;

py α ――末级受热面出口的过剩空气系数。

理论干空气量及理论干烟气量用下式计算:

)(1000

1)(,2ar net c

o gk Q K V ?=

c o gk c o gy V K V )()(1?=

1K 、2K 可根据燃料的种类及燃料无灰干燥基挥发份的数值在下表中选取。

??

????++=k c

o gk py ar ar O H d V M H V )(293.1100924.12α

ar H ――燃料收到基氢含量,%; ar M ――燃料收到基水分含量,%; k d ――环境空气绝对湿度,kg/kg 。

燃料收到基氢含量可以在上表中选取,或选取近期的煤质元素分析数值。 一般情况下,干烟气的平均定压比热可以取 1.38kJ/(kg ·K),水蒸气的平均定压比热可以取1.51kJ/(kg ·K),空气绝对湿度可以取 0.01 kg/kg 。

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是指排烟中可燃气体成分未完全燃烧而造成的热量损失占输入热量的百分率。对于燃煤锅炉可以忽略。

对于燃油及燃气锅炉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计算应参照GB10184进行计算。

()10079.59098.10718.35836.1261

243?+++=

n m gy r

H C H CH CO V Q q

CO ――排烟的干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容积含量百分率,%;

4CH ――排烟的干烟气中甲烷的容积含量百分率,%; 2H ――排烟的干烟气中氢的容积含量百分率,%;

n m H C ――排烟的干烟气中n m H C 的容积含量百分率,%。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是指锅炉灰渣可燃物造成的热量损失和中速磨煤机排出石子煤的热量损失占输入热量的百分率。

sz

r

ar q Q C A q 4

427.337+=

-

sz

q 4――中速磨煤机排出石子煤的热量损失率,%;

ar A ――燃料收到基灰分含量,%;

-

C :――灰渣中平均碳量与燃煤灰量之比率,%。

1004?=r L sz

net

sz sz Q B Q B q

sz

net

Q ――中速磨煤机排出石子煤的低位发热量,kJ/kg ; L B ——锅炉燃料累计消耗量,t ;

SZ B ——石子煤的排放量,t 。

fh

fh

fh lz

lz

lz C C C C C -?+

-?=

-

100100αα

lz α――炉渣占燃煤总灰量的质量含量百分比,%;

fh α――飞灰灰量占燃煤总灰量的质量含量百分比,%;

lz C ――炉渣中碳的质量百分比,%;

fh C ――飞灰中碳的质量百分比,%。

lz α、fh α的数值可根据最近灰平衡试验或锅炉性能试验来选取。对于固态排

渣煤粉锅炉,可以代之以10=lz α、90=fh α;对于液态排渣煤粉锅炉,可以代之以90~30=lz α、lz fh αα-=100;

对于燃油及燃气锅炉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可以忽略。

散热损失。锅炉散热损失是指锅炉炉墙、金属结构及锅炉范围内管道(烟风道及汽、水管道联箱等)向四周环境中散失的热量占总输入热量的百分率。热损失值的大小与锅炉机组的热负荷有关,应根据GB10184中的规定选取和计算,

其中的规定选取建议明确提出计算公式为:

D

D q e 62

.0582.5?=

灰渣物理热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是指炉渣、飞灰排出锅炉设备时所带走的显热占输入热量的百分率。

???

?

????--+--=fh fh o py fh lz lz o lz lz r

ar

C c t C c t t Q A q 100)(100)(6θαα

lz t ――炉膛排出的炉渣温度,℃ ; lz c ――炉渣的比热,kJ/(kg ·K) ;

fh c ――飞灰的比热,kJ/(kg ·K) 。

对于固态排渣煤粉锅炉,炉渣温度可以取800℃;炉渣的比热可以取0.96

kJ/(kg ·K)。

对于液态排渣煤粉锅炉,炉渣温度1003+=t t lz ℃(3t 为煤灰的熔化温度FT ,℃),炉渣的比热可以取1.10 kJ/(kg ·K)。

鉴于排烟温度一般介于100℃~200℃之间,飞灰的比热一般可以取0.82 kJ/(kg ·K)。

当燃煤的折算灰分小于10%(即

104187,

net ar

Q A % )时,固态排渣火室炉可

忽略炉渣的物理热损失;火床炉及液态排渣炉、旋风炉可忽略飞灰的物理热损失。

对于燃油及燃气锅炉灰渣物理热损失可以忽略。 (2)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是指漏入空气预热器烟气侧的空气质量流量与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质量流量之比(%)。

依据GB10184中关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定及计算,空预器漏风率计算公式为:

90'

'

"'?-=α

ααL A L A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α ――空气预热器入口的过剩空气系数; "α ――空气预热器出口的过剩空气系数。

(3)锅炉排污率

锅炉排污率是指锅炉运行中排污量与锅炉实际蒸发量的比率。

100?=

D D L pw pw

pw D ――锅炉的排污量,kg/h ; pw L ——锅炉排污率,%。 如有锅炉排污计量装置的直接测量。

不能直接测量的可以通过化学盐平衡法或用补水率法进行计算。

化学盐平衡是指给水带入的盐分应等于蒸汽带走的盐分与随同排污水排走的盐分之和。由此可以通过对给水、排污水(炉水)及饱和蒸汽中盐分的分析来计算排污率。

100?--=

gs

pw b gs pw S S S S L

gs S ——给水中的盐分含量, mg/kg ;

b S ——饱和蒸汽中的盐分含量, mg/kg ;

pw S ——排污水中的盐分含量, mg/kg ;一般情况下可以视作等于炉水的盐分含量。

补水率法是指汽机维持恒定工况时,通过对锅炉开关排污时机组补水率的变化来计算锅炉排污率。

bh pw D L ?=

Δbh D ——机组的补水变化率,%。

2汽轮机经济指标

资料表明,国内的研究在两个方面存在致命弱点。一是在线监测机组能耗率时,以主蒸汽流量或给水流量为重要的被测参数,由于流量仪表测量误差较大,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煤耗率也较大。二是进行煤耗偏差分析时采用等效焓降法或循环函数法等,这些方法只适用于通流参数达到额定参数时的系统静态分析,对于通流参数变化对煤耗率的影响偏差计算无能为力。在建立模型方面,针对以上问

题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使用先进的开发环境、技术,开发出先进的系统。重点解决三个技术问题。

1、摒弃以主蒸汽流量为主要参数的能耗率指标计算方法,利用系统中众多的压力、温度参数以及国际水蒸气性质计算公式进行系统热力计算,使在线的能耗率指标准确可靠。

2、由于汽轮机尾部工质处于湿饱和蒸汽状态,而目前实用的湿度测量仪表尚无开发产品,因此要研究汽轮机尾部(末一、二级)变工况问题。本项目在计算低压缸末级排汽焓时引入了改进型弗留格尔公式,用它来进行排汽焓的计算,结果精度已经达到实用要求。关于弗留格尔公式的改进也于2002年在《中国科学》上发表。

3、能耗影响偏差分布的研究。即使在线能耗率以及总能耗偏差(在线值与设计值之差)准确,但是由于原因复杂(设备运行原因可高达三十多项),各项原因又彼此相互关联,影响。因此有可能产生能耗偏差的重叠,漏算现象,使得各项原因产生的能耗偏差之和与计算的总能耗偏差不符。本项目在进行耗差分析时,引入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预期达到的经济指标为在线能耗率指标准确度大于99%,单项原因能耗率偏差指标准确度大于95%,总能耗偏差与单项原因偏差之和误差不低于90%。

本模型是建立在电厂现有的实时数据基础之上,通过在线监测锅炉、汽轮机、泵和风机以及整个热力系统有关测点,实时分析整个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并定量的查找热耗偏高的部位和原因,准确地对热力设备和系统的技术改造以及运行方式的改进提供指导,从而提高电厂的运行和管理水平,以达到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性能计算模型是基于经济性能计算基于下列标准:

?ASME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20):《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计算中所使用的技术参数说明如下。

■汽轮机主蒸汽压力。汽轮机主蒸汽压力是指汽轮机进口的蒸汽压力值(MPa),应取尽可能靠近汽轮机自动主汽门前的蒸汽压力。如果有两路主蒸汽管道,取算术平均值。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汽轮机主蒸汽温度是指汽轮机进口的蒸汽温度值(℃),应取尽可能靠近汽轮机自动主汽门前的蒸汽温度。如果有两路主蒸汽管道,取算术平均值。

■汽轮机再热蒸汽压力。汽轮机再热蒸汽压力是指汽轮机中压缸进口的蒸汽

压力值(MPa ),应取再热主汽门前的蒸汽压力。

如有多路再热蒸汽管道,取算术平均值。

■汽轮机再热蒸汽温度。汽轮机再热蒸汽温度是指汽轮机中压缸进口的蒸汽温度值(℃),应取再热主汽门前的蒸汽温度。

如有多路再热蒸汽管道,取算术平均值。

■再热蒸汽压损。再热蒸汽压损是指冷再热蒸汽(高压缸排汽)压力和汽轮机再热蒸汽(中压缸进汽)压力之差与冷再热蒸汽(高压缸排汽)压力的百分比。

100?-=

?lzr

zr

lzr ys p p p p ys p ?——再热蒸汽压损,%; lzr p ——冷再热蒸汽压力,MPa ; zr p —— 汽轮机中压缸进汽压力,MPa 。

■机侧最终给水温度。机侧最终给水温度是指汽轮机高加给水加热系统(含大旁路)后的给水温度值(℃)。

■最终给水流量。最终给水流量是指汽轮机高加给水加热系统后主给水管道内流量(kg/h ),应取主给水管道上流量值,如有两路给水管道,取两块流量表的读数和。

■凝汽器真空度。凝汽器真空度是指汽轮机排汽端真空占大气压(工程)的百分数。

100)1(?-

=gdq

by zk p p η

zk η——真空度,%;

by p ——背压,是指凝汽器喉部排汽压力,由绝对压力表实测,也可由下式计算:

-=dq by p p 真空值,kP a ; dq p ——当地大气压,kP a ;

gdq p ——98.0665 kPa(一个工程大气压) 。 ■

排汽温度。排汽温度是指汽轮机组的凝汽器喉部排出蒸汽的温度值(℃),条件允许的话,取多点平均值。

供热机组主要热经济性计算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1)供热比

rd

gr r Q Q =

α

r α —— 供热用热份额;

gr Q —— 机组供热量,GJ ;

rd Q —— 供热、发电用的总热量,GJ 。 (2)供热量

grb grb gq

gr gq gr hs hs rs rs gr h D h D h D h D Q -+-=

rs D ——供热水量,t ;

rs h ——供热水焓,kJ/kg ; hs D ——供热回水量,t ; hs h ——供热回水焓,kJ/kg ;

gq

gr

D ——供汽量,t ; gq

gr

h ——供热蒸汽焓,kJ/kg ; grb D ——供热补水量,t ; grb h ——供热补水焓,kJ/kg 。 (3)供热标准煤耗率

1000?=

gr

r

b r Q B b b r b ——供热标准煤耗,kg/ GJ ;

r B ——供热部分的燃料消耗量,t 。@不使用

B ——锅炉燃料的消耗量,kg/h 。

r α —— 供热用热份额;

Qgr ――热量

r r B B α?=

(4)供热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

610?=

f

d

b f W B b

b f b ——发电标准煤耗,g/kW ·h ; d B ——供电部分的燃料消耗量,t ;

f W ——机组发电量,kW ·h 。 d d B B α?=

(5)机组供电标准煤耗率

610?=

g

d

b g W B b b g b ——供电标准煤耗,g/kW ·h ;

d B ——供电部分的燃料消耗量,t ; g W ——机组供电量,kW·

h 。 应用先进的热力系统计算的全信息热力系统汽水分布方程,并通过吸热量方程和功率方程得到机组效率。通过对锅炉效率、发电机效率、管道效率、机械效率、散热损失和厂用电率的计算可以得到机组的发电煤耗率以及相应的供电煤耗率。

以国电榆次电厂330MW 亚临界空冷机组为例,其汽水分布方程如下:

1

22

333

4444

55555

666666

77

7

7777

q q q q q q q γγγγγγτττγττττγττττγγ?????????????????????????

?

1134567fl fb x D D D D D D D D D D ????-??????+-????????????????+04800()()00()()bl s p fb fb fd fd fk fk wc D D D D h h D h h D h h γτ????????+-??-??????????-+-??????=0000000bl ss bl ss bl ss bl s bl s bl s bl s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γγγγ+-????+-????+-??+-????+-??

+-????+-??????

1234567τττττττ??

??????

??????????????????

其中锅炉效率应用上述反平衡法计算;发电机效率采用厂家提供(或同类型机组)的功率与效率曲线计算得到,机械效率采用同类型机组的机械损失曲线计算得到,散热损失环境温度计机组平均温度的修正设计厂家的设计值的计算得到,厂用电量为主变压器功率、励磁变功率和启备变功率的统计值。

关于机组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将程序中的代码公布如下:

D1:=(D0+DbL-Dss)*Tao1/q1;

a1:=D1/D0;

D2:=(D0+DbL-Dss)*Tao2/q2-D1*gama2/q2;

a2:=D2/D0;

D3:=(D0+DbL-Dss)*Tao3/q3-(D1+D2)*gama3/q3-Dfb*(hfb-h3)/q3

-(D0+DbL-Dss)*Taofp/q3-Dfb;

a3:=D3/D0;

D4:=(D0+DbL+Drs)*Tao4/q4-(D1+D2+D3+Dfb)*gama4/q4-DfL*(hfL-h4)/q4-DfL-dfgr*(hfgr

-hw5)/q4;

a4:=D4/D0;

D5:=(D0+DbL+Drs)*Tao5/q5-(D1+D2+D3+D4+Dfb+DfL)*Tao5/q5+dfgr;

a5:=D5/D0;

D6:=(D0+DbL+Drs)*Tao6/q6-(D1+D2+D3+D4+Dfb+DfL-dfgr)*Tao6/q6

-D5*gama6/q6;

a6:=D6/D0;

D7:=(D0+DbL+Drs)*Tao7/q7-(D1+D2+D3+D4+Dfb+DfL-dfgr)*Tao7/q7

-(D5+D6)*gama7/q7-Dfk*(hfk-hwc)/q7;//-Dfc*(hfc-hwc)/q7;

a7:=D7/D0;

D1, D2,…, D7分别为机组的各段抽汽流量的计算值,a1, a2,…, a7为各段抽

汽系数。

功率方程为:

W:=(h0+Sgama-hc)-a1*(h1+Sgama-hc)-a2*(h2+Sgama-hc)-a3*(h3-hc)-a4*(h4-hc)

-a5*(h5-hc)-a6*(h6-hc)-a7*(h7-hc)

-(afk/4)*(h0+Sgama-hc)-(afb)*(h0+Sgama-hc)-(afL+afk/3)*(h2+Sgama-hc)-afn1*(hfn1

-hc) -(afk/3)*(hfJ-hc);

W为1Kg工质的做功量。

其中dfgr为供热抽抽汽流量,hfgr为供热抽汽的焓值。

吸热量方程为:

Qb_t:=h0+Sgama-hw1-a1*Sgama-a2*Sgama+ass*(hw1-hss)+ars*(hrh-hrs)

+abl*(hbl-hw1)-(afB+afK*2/4+afL)*Sgama-dfgr*(h5-4.2*tfgr)/d0;

其中,dfgr*(h5-4.2*tfgr)为对应供热量,上式中考虑了供热情况下用于发电

部分的1Kg工质的吸热量。

yii:=W/Qb; // 汽轮机内效率

ycp:=yii*glxl*ym*yg; // 发电热效率

ycpn:=ycp*(1-y_cydL/100); // 供电热效率

q:=3600/yii; // 汽轮机装置热耗率 Kj/Kw.h L

qcp:=3600/ycp; // 全厂发电热耗率 Kj/Kw.h

d:=3600*D0/Ng; //汽耗率

qcpn:=qcp/(1-y_cydL/100); // 全厂供电热耗率 Kj/Kw.h

bs:=q/(7*4.1868*glxl*ym*yg); // 发电标准煤耗率 g/Kw.h bsn:=bs/(1-y_cydL/100); // 供电标准煤耗率 g/Kw.h

3其他经济指标

(1)加热器上端差

加热器上端差是指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加热器的水侧出口水温之差。cs bh t t t -=?

t ?——加热器上端差,℃ ;

bh t ——加热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

cs t ——加热器的水侧出口水温, ℃ 。 (2) 加热器下端差

加热器下端差是指被加热工质进入疏水冷却器(或疏水冷却段)时的温度与离开疏水冷却器(或疏水冷却段)的疏水温度的差值

js ss xd t t t -=?

xd t ?——加热器下端差,℃ ; ss t ——疏水冷却器的疏水温度,℃ ;

js t ——加热器的水侧进口水温, ℃ 。 (3) 加热器温升

加热器温升表示工质在加热器中的受热程度。

js cs ns t t t -=?

ns t ?——加热器温升,℃ ;

cs t ——加热器的水侧出口水温, ℃ 。

js t ——加热器的水侧入口水温,℃ 。 (4)凝汽器端差

凝结器端差是指汽轮机排汽温度与凝汽器循环水出口温度之差。

xhc pq k t t t -=?

k t ?——凝汽器端差,℃;

pq t ——汽轮机排汽温度,℃。 xhc t ——循环水的出口水温,℃;

(5)凝汽器过冷却度

凝结器过冷却度是指凝汽器热井水温度与汽轮机背压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rj bbh gl t t t -=?

gl t ?——凝汽器过冷度,℃; bbh t ——背压下饱和温度, ℃;

rj t ——凝汽器热井水温度, ℃。 (6)负荷系数

e

pj P P X =

X ——负荷系数,kW/kW ; pj P ——机组平均负荷,kW ; e P ——机组额定容量,kW 。 (7)有再热系统管道效率

???

?

?

?--????? ?

?--????? ?

?--????? ?

?--

=gs gl

gs

gs c zr zr c

zr lzr j

zr lzr gq zq

gq zr gd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K 1111η gq h ——锅炉主蒸汽焓值,kJ /kg ;

zq h ——汽轮机主蒸汽焓值,kJ /kg ; lzr h ——冷再热蒸汽焓值,kJ /kg ;

j

zr

h ——再热器蒸汽进口焓值,kJ /kg ; c

zr

h ——锅炉再热器出口蒸汽焓值,kJ/kg ; zr h ——汽机热再热蒸汽焓值,kJ /kg ;

gs h ——主给水焓值,kJ /kg ;

gl

gs

h ——锅炉给水焓值,kJ /kg ; zr K ——再热蒸汽工质和锅炉、汽轮机设备效率未计入的热损失计算系数。

K 、zr K 是指主蒸汽、再热蒸汽工质损失和锅炉、汽轮机设备效率未计

入的其它热损失(锅炉排污、吹灰、采暖、伴热等)的计算系数。运行参数

一定,相同设备状况下,负荷小、其热损失比例也相对增加,管道效率相对低一些;负荷大、其热损失比例也相对减少,管道效率相对高一些。一般取值0.95~0.995。

附件一

分析所需测点清册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8、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9、年龄别性别比指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之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某一年龄组女性人口数为10 0时所对应的相同年龄组的男性人口数。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的对比比例关系。 11、虚岁年龄一般是出生后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一岁。 12、确切年龄是从出生之日起至计算之日为止所经历的真实日数。 13、周岁年龄(实足年龄)是从出生时起至计算时为止共计经历的整年数。 14、少年人口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15、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16、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17、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 18、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 19、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0、就学率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 21、在业人口也称为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 22、非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 23、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 24、非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25、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7、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许多涉及到权重的设置,如素质评价、绩效考核等。在一般的情况下,管理者都知道权重的重要性,但在设定权重时却往往会依凭自己积累起来的经验以及评价因素的定位来进行判断。事实上,这种确定权重的方式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在实践中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偏差。如何在设定权重时,既考量管理者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经验判断,又科学客观地定位各评价因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偏差,使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呢?下面的几种方法,或许能给你带来一定的收获。 一、简单排序编码法 这种方法通过管理者对各项考评因素的重视程度进行排序编码,然后确定权重的一种简单的方法,需要管理者从过去的历史数据及个人的经验对各项考评项目作出正确的排序。 比如在绩效考核过程中,某一职位有四个KPI的考评因素,分别为A,B,C,D,依企业的要求及目标设定者的经验,各项考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B,D,C,A;然后再按照自然数顺序由大到小对其进行分配,分别为4,3,2,1。然后将权数归一化,最后结果为A:1/(4+3+2+1)=0.1;B:4/(4+3+2+1)=0.4C:2/(4+3+2+1)=0.2;D:3/(4+3+2+1)=0.3。 这种简单排序编码法计算权数的方法简单,但也存在主观因素,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至少它比管理者单纯地依据自身经验进行设定的方式要客观一些。 二、倍数环比法 倍数环比法首先将各个考评因素随机排列,然后按照顺序对各项因素进行比较,得出各因素重要度之间的倍数关系,又称环比比率,再将环比比率进行统一转换为基准值,最后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其最终权重。这种方法需要对考评因素有客观的判断依据,需要有客观准确的历史数据作为支撑。 以上述四个因素为例,如下表。 说明:表格第二行,0.3表示A的重要性是B的0.3倍;2表示B的重要性是C的2倍,0.55表示C的重要性是D的0.55倍;1表示D本身。第三行,是以D为基准进行的比率归一化,因C的重要性是D的0.55倍,因此取值为0.55*1=0.55;B是C的2倍,所以取值为0.55*2=1.1;以下类推。最终权重则以合计数为分母,各基准值为分子算出。 这种倍数环比法决定权重的方法较为实用,计算也简单,由于有准确的历史数据作支撑,因此具有较高的客观科学性。 三、优序对比法 倍数环比法虽然较为实用,但事实上,许多企业的历史数据常常不能反映因素之间的客观关系,而且也有些因素不能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计算。如何评定它们之间的重要程度呢?优序对比法通过各项因素两两比较,充分考虑各项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从而确定其权重。 首先需要构建判断尺度,一般情况下,重要程度判断尺度可用1,2,3,4,5五级表示,数字越大,表明重要性越大。当两个目标对比时,如果一个目标性为5,则另一目标重要性为0;如果一个目标为3,则另一个目标为2。 仍以上述四个因素为例,进行说明。

财务报表指标计算公式

1. 主营业务毛利率(%)=(1-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2. 毛利率(%)=(1-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3.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4. 总资产报酬率(%)=EBIT /年初末平均资产总额×100%(上市公司用年末数) 5.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初末平均净资产×100%(上市公司用年末数) 6. EBIT=利润总额+列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 7. EBITDA=EBIT+折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8.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9. 债务资本比率(%)=总有息债务/资本化总额×100% 10.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及递延资产)×100% 11.资本化总额=总有息债务+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递延税款贷项 12.总有息债务=长期有息债务+短期有息债务+其他应付款 13.短期有息债务=短期借款+贴息应付票据+其他流动负债(应付短期债券)+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务 14.长期有息债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15.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6.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17.保守速动比率=(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短期投资)/流动负债 18.存货周转天数=360/(主营业务成本/年初末平均存货) 1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年初末平均应收账款+年初末平均应收票据)) 20.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主营业务成本/(年初末平均应付账款+年初末平均应付票据)) 21.现金回笼率(%)=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22. EBIT利息保障倍数(倍)=EBIT/利息支出=EBIT/(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23.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倍)=EBITDA /利息支出=EBITDA /(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24.经营性净现金流利息保障倍数(倍)=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支出=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第二章:人口状态统计指标

一、基本概念 1、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又称少年儿童比重,是指14周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其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来反映人口总体的年轻或者年老化程度。 2、老年人口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其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反映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特征。 3、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由于年龄中位数是根据标志值所处的重点位置来确定的,不受极大或极小年龄数值的影响,具有位置平均数的性质,所以可以用来反映整个人口总体的年龄水平。 4、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指标,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的性质。因此,它可以用来作某一人口总体在不同时点上或同一时点上不同人口总体间进行比较。 5、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也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和年龄中位数一样不是根据人口总体的全部年龄值,而是根据其所处的特殊位置有关的一部分年龄值计算的。 6、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位100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7、出生婴儿性别比:它是反映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女两性间的对比比例关系,它是影响总人口性别比的重要因素之一。 8、少年儿童负担系数:又称少儿抚养比,指总人口中少年儿童人数与劳动适龄人数之比。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多少少年儿童。 9、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又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数之比。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多少个老年人。 10、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适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多少个非劳动适龄人口。 11、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于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年龄界限是15—64岁。 二、思考题 1、什么是时点人口数?统计时点人数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时点人口数是一个静态指标,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状态下的人口。统计时点人数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定时间点;二是确定统计的范围;三是确定人口统计的范畴。 2、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可以分为几种?划分这些类型的指标有哪些? 答: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来决定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类型的方法。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可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指标主要有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四个指标。具体如下: 3、人口老化和老年型人口是同一概念吗? 答:人口老化和老年型人口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老年型人口

权重的确定方法汇总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 1.综述 目前关于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很多,根据计算权重时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这些方法分为三类: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组合赋权法。 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决策者(专家)主观上对各属性的重视程度来确定属性权重的方法,其原始数据由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而得到。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有专家调查法(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 )[106-108]、二项系数法、环比评分法、最小平方法等。本文选用的是利用人的经验知识的有序二元比较量化法。 主观赋权法是人们研究较早、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观赋权法的优点是专家可以根据实际的决策问题和专家自身的知识经验合理地确定各属性权重的排序,不至于出现属性权重与属性实际重要程度相悖的情况。但决策或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客观性较差,同时增加了对决策分析者的负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 鉴于主观赋权法的各种不足之处,人们又提出了客观赋权法,其原始数据由各属性在决策方案中的实际数据形成,其基本思想是:属性权重应当是各属性在属性集中的变异程度和对其它属性的影响程度的度量,赋权的原始信息应当直接来源于客观环境,处理信息的过程应当是深入探讨各属性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再根据各属性的联系程度或各属性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决定属性权重。如果某属性对所有决策方案而言均无差异(即各决策方案的该属性值相同),则该属性对方案的鉴别及排序不起作用,其权重应为0;若某属性对所有决策方案的属性值有较大差异,这样的属性对方案的鉴别及排序将起重要作用,应给予较大权重.总之,各属性权重的大小应根据该属性下各方案属性值差异的大小来确定,差异越大,则该属性的权重越大,反之则越小。 常用的客观赋权法[109-110]有:主成份分析法、熵值法[111-112]、离差及均方差法、多目标规划法等。其中熵值法用得较多,这种赋权法所使用的数据是决策矩阵,所确定的属性权重反映了属性值的离散程度。

最简单的权重计算方法

最简单的权重计算方法 权重:反映指标在指标体系中重要性程度的数量。 研究问题:择偶指标体系权重集计算 1.外貌(身高、体重、长相魅力) 2.性格(情绪稳定性、性格匹配性、性格魅力) 3.成就(才华、财富) 4.潜力(升值空间) 一、定量统计法 假定随机抽取50名男大学生,50名女大学生,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00名大学生对择偶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评价结果 第一步:以67%(2/3)为界限,若选择“重要”、“非常重要”、“极为重要”的比例合计小于67%,则删除该指标。由表1知,4个指标累计比例均大于67%,均应保留。 第二步:把不重要赋值1,有点重要赋值2,重要赋值3,非常重要赋值4,极为重要赋值5,若仅选择重要及以上数据进入统计,则这三种选项的权重分别

为:3/(3+4+5)=0.25;4/(3+4+5)=0.33;5/(3+4+5)=0.42。 第三步: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指标1的权重=(40*0.25+30*0.33+20*0.42)/{(40*0.25+30*0.33+20*0.42)+(30*0.25+40*0.33+10*0.42)+(40*0.25+30*0.33+10*0.42)+(30*0.25+40*0.33+20*0.42)} = 28.3/(28.3+24.9+24.1+29.1)=28.3/106.4=0.266 指标2权重=24.9/106.4=0.234指标3权重=24.1/106.4=0.226指标4权重=29.1/106.4=0.274 二、专家评定法 假设请三位专家对4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专家评定结果表 第一步,请每位专家就4个指标的重要性打分,4个指标评分的总和为100。第二步,计算每一指标的均值,见最后一列。 第三步,计算4个指标的权重。 指标1权重30/100=0.30 指标2权重26.67/100=0.27

财务指标计算公式(超全)

财务指标计算公司公式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 一、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2.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3.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4.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5.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经营效益越高 二、盈利质量分析 1.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强,其值一般应大于1 3.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数值越大表明销售收现能力越强,销售质量越高

三、偿债能力分析 1.净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进行比较分析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6.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该比值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7.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产权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8.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9.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10.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 比率越高,偿还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四、营运能力分析

指标权重计算的确定方法

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针对量表类问卷,指标权重计算在学术研究和企业研究中都较为常见。量表类问卷权重研究关注重心在于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分值,而非影响关系,通过计算各个指标或者题项的权重得分值,最后构建完善的权重体系,并且结合各指标权重情况提供科学建议。 方法分类 权重研究分析方法非常多,以及权重研究均针对量表类题项,基本无法对非量表类问卷进行权重体系构建。针对量表类问卷权重研究方法,根据计算权重时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这些方法分为三类: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 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决策者(专家)主观上对各属性的重视程度来确定属性权重的方法,常用的主观赋权法包括专家咨询法(Delphi法)、AHP层次分析法等。专家咨询法是由多位专家讨论共同决定各指标的权重值情况,而AHP层次分析法也是利用专家打分,并且使用数据计算过程最终生成各指标权重值。 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原始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来确定权重,其判断结果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常用的客观赋权法包括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等,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直接使用收集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最终生成指标权重值。 组合赋权法:针对主、客观赋权法各自的优缺点,研究人员可以综合使用两种方法,同时基于指标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和专家经验对决策指标进行赋权。

进一步说明 专家咨询法(Delphi法),是采用背对背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大致流程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见。 AHP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剁成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底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其基本模型如下: 层级分析法的计算步骤为:首先构造两两判断矩阵,然后让专家进行评分,接着计算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进行权重的计算。 熵值法,熵值是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越大。因而利用熵值携带的信息进行权重计算,结合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这个工具,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通常熵值法的使用场景情况如下: 配合因子分析(或主成分析)得到一级指标权重,进一步使用熵值法计算具体二级指标的权重,最终构建权重体系;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的确定方法 一、权重的概念 用若干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是,其对被评价的作用,从评价目标来看并不是同等重要。在统计综合评价中,权属的大小反映了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权数大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大,权数小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小。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绝对数(频数)表示,另一种是用相对数(频率)表示。 (1)从含信息的多少来考虑。权数越大,评价指标所包含信息越多。 (2)从指标的区分能力来考虑,全数越大,说明评价指标区别被评价对象的能力越强。 二、权重的确定方法 对实际问题选定被综合的指标后,确定各指标的权的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概括起来,权重的确定方法从总体上可归为三大类:即主观赋权评价法、客观赋权评价法及组合集成赋权法。 (一)主观赋权法 所谓主观赋权法,就是指基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或偏好,通过按重要性程度对各指标(属性)进行比较、赋值和计算得出其权重的方法。对于主观赋权法的研究,目前已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层次分析法(AHP 法)、专家调研法(Delphi 法)。 1、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为专家法,其特点在于集中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基本步骤如下: (1)选择专家。这是很重要的一步,选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选本专业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深理论修养的专家10~30人左右,并需征得专家本人的同意。 (2)将待定权重的p 个指标和有关资料以及统一的确定权重的规则发给选定的各位专家,请他们独立的给出各指标的权数值。 (3)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4)将计算的结果及补充资料返还给各位专家,要求所有的专家在新的基础上确定权数。 (5)重复第(3)和第(4)步,直至各指标权数与其均值的离差不超过预先给定的标准为止,也就是各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以此时各指标权数的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重。 此外,为了使判断更加准确,令评价者了解已确定的权数把握性大小,还可以运用“带有信任度的德尔菲法”,该方法需要在上述第(5)步每位专家最后给出权数值的同时,标出各自所给权数值的信任度。这样,如果某一指标权数的任任度较高时,就可以有较大的把握使用它,反之,只能暂时使用或设法改进。 2、层次分析法(AHP 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70年代由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 提出的。 方法:多属性决策中,由决策者对所有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判断矩阵() ij n n U u ?=, 其中ij u 为评价指标i s 与j s 比较而得的数值,取值为1至9之间的奇数,分别表示前者指标比后者指标同等重要、较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绝对重要;当取值为1至9之间的偶数时,分别表示指标两两相比的重要性程度介于两个相邻奇数所表示的 重要性程度之间,且1 ij ji u u =。则:() 1 1 ()1,2,,n n j ij i W u j n ===∏ (二)、客观赋权法 客观赋权法,它是基于各方案评价指标值的客观数据的差异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的方法。目前,关于客观赋权法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基于“差异驱动”原理的赋权方法,可分为突出整体差异的“拉开档次法”和突出局部差异的“均方差法”、“嫡值法”以及“极差法”、“离差法”。 1、主成分分析法 方法:把多项评价指标综合成z 个主成分,再以这z 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构造一个综合指标,并据此作出判断 特点:用:个线性无关的主成分代替原有的n 个评价指标,当这n 个评价指标的相关性较高时,这种方法能消除指标间信息的重叠;而且能根据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通过数学运算而主动赋权 2“拉开档次”法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综述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综述 1.引言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多目标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思想是将多目标决策结果值纯量化,也就是应用一定的方法、技术、规则(常用的有加法规则、距离规则等)将各目标的实际价值或效用值转换为一个综合值;或按一定的方法、技术将多目标决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决策问题。然后,按单目标决策原理进行决策。指标权重是指标在评价过程中不同重要程度的反映,是决策(或评估)问题中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和客观反映的综合度量。权重的赋值合理与否,对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某一因素的权重发生变化,将会影响整个评判结果。因此,权重的赋值必须做到科学和客观,这就要求寻求合适的权重确定方法。 2.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评价指标权系数的确定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根据计算权系数时原始数据来源以及计算过程的不同,这些方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类为主观赋权法,一类为客观赋权法,一类为主客观综合集成赋权法。 主观赋权评估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如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Delphi法)[](镇常青.多目标决策中的权重调查确定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7,7(2):16-24)、模糊分析法、二项系数法[](程明熙.处理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二项系数加权和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3,3(4):23-26)、环比评分法[](陆明生.多目标决策中的权系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6,6(4):77-78)、最小平方法[](宣家骥.多目标决策.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9,陈挺.决策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序关系分析法(G1法)[](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等方法,其中层次分析法(AHP法)是实际应用中使用得最多的方法,它将复杂问题层次化,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萨迪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种整理和综合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适合于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或综合评价问题的权重确定和多指

权重确定方法

? ? ? ? ? ? 权重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权重表示在评价过程中,是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每个人员的性质和所处的层次不同,其工作的重点也肯定是不能一样的。因此,相对工作所进行的业绩考评必须对不同内容对目标贡献的重要程度做出估计,即权重的确定。 总之,权重是要从若干评价指标中分出轻重来,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了权重体系。一组权重体系{Vi|I=1,2,…n},必须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1)0

确定权重的原则 一、系统优化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系统都由它的作用和贡献,对系统而言都有它的重要性。所以,在确定它们的权重时,不能只从单个指标出发,而是要处理好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它们的权重。应当遵循系统优化原则,把整体最优化作为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权衡它们各自对整体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对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确定各自的权重,即不能平均分配,又不能片面强调某个指标、单个指标的最优化,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使每个指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评价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情况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权重反映了评价者和组织对人员工作的引导意图和价值观念。当他们觉得某项指标很重要,需要突出它的作用时,就必然各该指标以较大的权数。但现实情况往往与人们的主观意愿不完全一致,比如,确定权重时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1)历史的指标和现实的指标;(2)社会公认的和企业的特殊性;(3)同行业、同工种间的平衡。所以,必须同时考虑现实情况,把引导意图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前面已经讲过,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应该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加以考虑。 三、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权重是人们对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认识,是定性判断的量化,往往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都有各自的看法,而且经常是不相同的,其中有合理的成分;也有受个人价值观、能力和态度造成的偏见。这就需要实行群体决策的原则,集中相关人员的意见互相补充,形成统一的方案。这个过程有下列好处: 1、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使权重分配比较合理,防止个别人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片面性。 2、比较客观的协调了评价各方之间意见不统一的矛盾,经过讨论、协商、考察各种具体情况而确定的方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预先消除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 3、这是一种参与管理的方式,在方案讨论的过程中,各方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而且对评价目的和系统目标都有进一步的体会和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更好的按原定的目标进行工作。 权值因子判断表法 1、组成评价的专家组。包括人事部门的人员、评价专家以及相关的其他人员。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和目的,专家构成可以不同。 2、制订评价指标因子判断表。见下表:

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的确定方法 ——数学建模协会A.权重简介 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权重是表明各个评价指标(或者评价项目)重要性的权数,表示各个评价指标在总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权重有不同的种类,各种类别的权重有着不同的数学特点和经济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权重。 按照权重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权重和相对数权重。相对数权重也称比重权数,能更加直观地反映权重在评价中的作用。 按照权重的形成方式划分,可分为人工权重和自然权重。自然权重是由于变换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和统计指标的合成方式而得到的权重,也称为客观权重。人工权重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指标的内涵状况,主观地分析、判断来确定的反映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的权数,也称为主观权重。 按照权重形成的数量特点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如果在统计综合评价时,采取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的方法相结合,获得的效果更好。 按照权重与待评价的各个指标之间相关程度划分,可分为独立权重和相关权重。 独立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数值的大小无关,在综合评价中较多地使用独立权重,以此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称为“定权综合”模型。 相关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的数值具有函数关系,例如,当某一评价的指标数值达到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的减弱;或者当某一评价指标的数值达到另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地增加。相关权重适用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随着指标取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于相关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被称为“变权模型”。比如评估环境质量多采用“变权综合”模型。 确定权重的方法较多,这里介绍统计平均法、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些也是实际工作种常用的方法。 B.确定权重的原则 一、系统优化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系统都由它的作用和贡献,对系统而言都有它的重要性。所以,在确定它们的权重时,不能只从单个指标出发,而是要处理好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它们的权重。应当遵循系统优化原则,把整体最优化作为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权衡它们各自对整体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对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确定各自的权重,即不能平均分配,又不能片面强调某个指标、单个指标的最优化,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使每个指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评价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情况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权重反映了评价者和组织对人员工作的引导意图和价值观念。当他们觉得某项指标很重要,需要突出它的作用时,就必然各该指标以较大的权数。但现实情况往往与人们的主观意愿不完全一致,比如,确定权重时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1)历史的指标和现实的指标;(2)社会公认的和企业的特殊性;(3)同行业、同工种间的平衡。所以,必须同时考虑现实情况,把引导意图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前面已经讲过,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应该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加以考虑。 三、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权重是人们对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认识,是定性判断的量化,往往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

人口统计复习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全院素质教育选修课 《人口统计》复习题(2011.6) 一、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统计指标的计算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3、什么是静止人口?它有哪些性质? 4、计算人口密度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不同? 6、普查工作分为哪几个阶段? 7、什么是性别构成?影响性别构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人口年龄构成?在国际上按人口年龄构成把人口划分为哪三种类型?区分年龄构成类型一般有哪几种方法? 9、什么是封闭人口和开放人口? 10、年龄中位数和平均年龄有什么不同? 11、对人口社会构成通常采用哪些标志进行研究? 二、现有某市2009年各年龄组妇女人数和生育人数资料: 要求计算:(1)各年龄组生育率;(2)育龄妇女总生育率;(3)总和生育率;(4)终身生育率。 注:计算结果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三、已知某地区育龄妇女生育率及生存率资料如下: 附:已知出生婴儿中女婴占48%。 要求据上述资料计算:(1)该地区育龄妇女的总生生育率;(2)该地区的粗人口再生产率;(3)该地区的净人口再生产率;(4)该地区的平均世代间隔年数;(5)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 注:计算结果中,平均世代间隔年数保留二位小数,其余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四、试推导人口增长加倍时间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平均每年人口增长速度为0.5%,1.5%和3.0%时的人口增长加倍时间。 五、某市1997年底有人口367万人,1998年全年出生56,826人,死亡23,063人,迁入10,958人。迁出4,721人。试计算该市1998年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 六、某地1996年各年龄组人口数资料如下表:

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的确定方法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元素间存在质和量的联系。由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如层次模型),我们已经确定了指标体系质的方面的联系,那么权重则反映各系统各元素之间量的方面联系纽带,它对于系统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模糊综合评价,还是层次分析、灰色系统评价无一例外的用到了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的概念 韦氏大词典中对权重(Weight)的解释为:“在所考虑的群体或系列中,赋予某一项目的相对值”;“在某一频率分布中,某一项目的频率”;“表示某一项目相对重要性所赋予的一个数”。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权重是表示因素重要性的相对数值。 (2)权重是通过概率统计得出的频率分布中的频率。 由此可以看出权重具有随机性与模糊性,它是一个模糊随机量。在综合评价中权重可以定义为元素对于整体贡献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元素能够反映总体的程度。 权重的确定方法 对实际问题选定被综合的指标后,确定各指标的权的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些方法是利用专家或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有时称为主观赋权法。但这些专家的判断本身也是从长期实际中来的,不是随意设想的,应该说有客观的基础;有些方法是从指标的统计性质来考虑,它是由调查所得的数据决定,不需征求专家们的意见,所以有时称为客观赋权法。在这些方法中,德尔菲(Delphi)方法是被经常被采用的,其它方法就相对来说用得不多,这里列举几个在下面,以供比较。 1.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为专家法,其特点在于集中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基本步骤如下: (1)选择专家。这是很重要的一步,选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选本专业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深理论修养的专家10~30人左右,并需征得专家本人的同意。 (2)将待定权重的p个指标和有关资料以及统一的确定权重的规则发给选定的各位 专家,请他们独立的给出各指标的权数值。 (3)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4)将计算的结果及补充资料返还给各位专家,要求所有的专家在新的基础上确定

权重的三种计算方法

权重的计算方法举例 权重:反映指标在指标体系中重要性程度的数量。 研究问题:择偶指标体系权重集计算 1.外貌(身高、体重、长相魅力) 2.性格(情绪稳定性、性格匹配性、性格魅力) 3.成就(才华、财富) 4.潜力(升值空间) 一、定量统计法 假定随机抽取50名男大学生,50名女大学生,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00名大学生对择偶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评价结果 第一步:以67%(2/3)为界限,若选择“重要”、“非常重要”、“极为重要”的比例合计小于67%,则删除该指标。由表1知,4个指标累计比例均大于67%,均应保留。 第二步:把不重要赋值1,有点重要赋值2,重要赋值3,非常重要赋值4,极为重要赋值5,若仅选择重要及以上数据进入统计,则这三种选项的权重分别为:3/(3+4+5)=0.25;4/(3+4+5)=0.33;5/(3+4+5)=0.42。 第三步: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指标1的权重=(40*0.25+30*0.33+20*0.42)/{(40*0.25+30*0.33+20*0.42)+(30*0.25+40*0.33+10*0.42)+(40*0.25+30*0.33+10*0.42)+(30*0.25+40*0.33+20*0.42)} = 28.3/(28.3+24.9+24.1+29.1)=28.3/106.4=0.266 指标2权重=24.9/106.4=0.234指标3权重=24.1/106.4=0.226 指标4权重=29.1/106.4=0.274

二、专家评定法 假设请三位专家对4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专家评定结果表 第一步,请每位专家就4个指标的重要性打分,4个指标评分的总和为100。第二步,计算每一指标的均值,见最后一列。 第三步,计算4个指标的权重。 指标1权重30/100=0.30 指标2权重26.67/100=0.27 指标3权重23.33/100=0.23 指标4权重20/100=0.20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人口统计学题库 一、填空 1、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方面: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人口发展趋势。 2、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 3、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名称、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 4、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人口静态指标和人口动态指标。 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6、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指标族。 7、人口数具有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人口范畴等基本特点。 8、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有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两种表现形式。 9、平均人口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的平均规模,是人口研究中最基础的 指标之一。1、按统计分析的目的不同,描述人口性别构成关系的基本指标有两种,即性比重和性别比 1、在我国计算年龄的口径基本上有周岁年龄、确切年龄和虚岁年种 1、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指标有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年龄众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和老化指数 1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体中的比重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个指标把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非在业人口 1、根据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种 1、死亡人数常以大写英文字表示。在统计死亡人数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即可根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分别予以统计 、死亡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7.18、在死亡分析中常同时使用两类指标,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前者说明死亡的规模,后者说明死亡的速度和趋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19、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20、生命表是研究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生命过程的分析表,是分析人口生命过程的重要模型。 从生命表的结构看,生命表由7个基本元素组成:年龄;尚存人数;表上死亡人数;平均生存人数;死亡概率;平均生存人年数累计;平均预期寿命。 21、人口迁移必须包括下列三层意思:首先是常住地的改变,临时居住地点的变动只能叫人口流动;其次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动因,从而使人口迁移具有稳定性和永久性倾向,最后是越过特定的地城范围,在我国最小的迁移距离一般规定为乡、镇,在乡、镇内部的人口移动就不算迁移。 22、按人口迁移所跨越的行政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23、按人口迁移的经济地域划分,可分为城市间人口迁移、乡村间人口迁移和城乡间人口迁移三类。 24、按人口迁移的原因划分,有政治性迁移、经济性迁移和社会性迁移。 25、按人口迁移的意愿划分,可分为自愿性迁移和强制性迁移。 26、国际迁移指人口由一国移居到另一国,这不仅要经过原居住国有关机构的批准,还必须取得迁往国专门机构的准许。 2、国际迁移是当今世界较为广泛的现象,主要有国际移民、客籍劳工和国际难民等形式 2、按人口迁移居住的时间长短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非永久性人口迁移,按人口迁移的数量划为个人或家庭迁移和群体性迁移等 2、迁移数的规模大小主要由迁人人口、迁出人口、净迁移人口及总迁移人口等指标来表明,这些标是反映人口迁移数的基本指标 3、流动人(FloatingPopulation实际上应包括两方面的人口,即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 3、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流动状况,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数量、流向、构成和流动特点等指标来行描述和分析 3、婚姻状况一般分为已婚、离婚、丧偶、未婚种状态

(完整版)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的确定方法 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权重是表明各个评价指标(或者评价项目)重要性的权数,表示各个评价指标在总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权重有不同的种类,各种类别的权重有着不同的数学特点和经济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权重。 按照权重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权重和相对数权重。相对数权重也称比重权数,能更加直观地反映权重在评价中的作用。 按照权重的形成方式划分,可分为人工权重和自然权重。自然权重是由于变换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和统计指标的合成方式而得到的权重,也称为客观权重。人工权重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指标的内涵状况,主观地分析、判断来确定的反映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的权数,也称为主观权重。 按照权重形成的数量特点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如果在统计综合评价时,采取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的方法相结合,获得的效果更好。 按照权重与待评价的各个指标之间相关程度划分,可分为独立权重和相关权重。 独立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数值的大小无关,在综合评价中较多地使用独立权重,以此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称为“定权综合”模型。 相关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的数值具有函数关系,例如,当某一评价的指标数值达到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的减弱;或者当某一评价指标的数值达到另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地增加。相关权重适用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随着指标取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于相关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被称为“变权模型”。比如评估环境质量多采用“变权综合”模型。 (一)统计平均法 统计平均数法(Statistical average method)是根据所选择的各位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所赋予的相对重要性系数分别求其算术平均值,计算出的平均数作为各项指标的权重。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专家。一般选择本行业或本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公平公正道德高尚的专家; 第二步,专家初评。将待定权数的指标提交给各位专家,并请专家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前提下独立的给出各项指标的权数值; 第三步,回收专家意见。将各位专家的数据收回,并计算各项指标的权数均值和标准差; 第四步,分别计算各项指标权重的平均数。 如果第一轮的专家意见比较集中,并且均值的离差在控制的范围之内,即可以用均值确定指标权数。如果第一轮专家的意见比较分散,可以把第一轮的计算结果反馈给专家,并请他们重新给出自己的意见,直至各项指标的权重与其均值的离差不超过预先给定的标准为止,即达到各位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才能将各项指标的权数的均值作为相应指标的权数。 (二)变异系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