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群自动控制原理(第8章部分)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8-1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概述

8-2 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8-3 相平面法

8-4 描述函数法

8-5 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

8-6 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

8-4 描述函数法

1940年,达尼尔(P.J.Daniel) 首先提出描述函数法。

基本思想:当系统满足一定假设条件时,系统中非线性环节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可用一次谐波分量来近似,由此导出非线性环节的近似等效频率特性,即描述函数。

此时,非线性系统近似等效为一个线性系统,并可应用线性系统理论中的频率法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

描述函数法主要用来分析在无外作用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问题,并且不受系统阶次限制。描述函数法对系统结构、非线性环节的特性和线性部分的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故描述函数法是近似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描述函数法只能用来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不能给出时间响应的确切信息。

1. 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

⑴描述函数的定义

设非线性环节输入输出描述为,当非线性环节输入为时,可对非线性环节的稳态输出进行谐波分析。一般情况下,为非正弦的周期信号,因而可以展开成傅里叶级数:

其中,

为直流分量;为第n 次谐波分量,且有:()y f x =()sin x t A t ω=()y t ()y t 0011()(cos sin )sin()

n n n n n n y t A A n t B n t A Y n t ωωω?∞∞

===++=++∑∑0A sin()n n Y n t ω?+22n n n Y A B =+arctan n n n

A B ?=

式中,

,为傅里叶系数,以下式描述:n A n B 201()cos n A y t n td t π

ωωπ=∫201()sin n B y t n td t

π

ωωπ=∫(1,2,)n ="200

1()2A y t d t π

ωπ=∫,直流分量:若且当时,

均很小,则可近似认为非线性环节的正弦响应仅有一次谐波分量:

00A =1n >n Y 1111()cos sin sin()

y t A t B t Y t ωωω?≈+=+上式表明,非线性环节可近似认为具有和线性环节相类似的频率响应形式。

为此,定义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非线性环节的稳态输出中一次谐波分量和输入信号的复数比为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用表示:

()N A

例8-3 设继电特性为试计算该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解:1()111()()j j N A Y B jA N A N A e

e A A ?∠+===描述函数为:

, 0() , 0

M x y x M x ??()sin x t A t

ω= , 0(), 2M t y t M t ωππωπ<

1()[]022M A y t d t d t d t π

πππωωωππ==?=∫∫∫

20[sin sin ]0M u u ππππ=?=2210014()sin [cos cos ]M M B y t td t u u π

ππ

πωωπππ

==?+=∫114()B jA M N A A A

π+==()sin x t A t ω= , 0(), 2M t y t M t ωππωπ

<

π==?∫∫∫一般情况下,描述函数N 是输入信号幅值A 和频率的函数。

继电特性描述函数:ω

当非线性环节中不包含储能元件时,其输出的一次谐波分量的幅值和相位与无关,故描述函数只与输入信号幅值A 有关。

情况1/3 :对于直流分量,若非线性环节的正弦响应为关于t 的奇对称函数,即f(-x)= -f(x)

ω0A ()(sin )()y t f A t y t πωω

==?+2200

011()[()()]22A y t d t y t d t y t d t π

πππωωωππ==+∫∫∫t u ωωπ

=+0001[()()]2A y t d t y u d u πππωωπω

=++∫∫001[()()]02y t d t y u d u ππωωπ=+?=∫∫取变换:

当非线性特性为输入x 的奇函数时,即,则:()()f x f x ?=?()[sin ()][sin()]y t f A t f A t ππωπωωω

+=+=+[sin ]()()()

f A t f x f x y t ω=?=?=?=?()y t 1B 1A 102()sin B y t td t πωωπ=∫10

2()cos A y t td t πωωπ=∫()y t ()()y t y t =??即为t 的奇对称函数,直流分量为0。计算、

:0A 情况2/3 :若为奇函数,即,计算描

述函数。21011()cos ()cos A y t td t y t td t πππ

ωωωωππ?==∫∫0

01[()cos ()cos ]y t td t y t td t π

π

ωωωωπ?=+∫∫001[()cos()()cos ]0y t t d t y t td t ππωωωωπ=??+=∫∫10A =

情况3/3 :若为奇函数,且为半周期对称,即

()()y t y t πω=?2

104()sin B y t td t

π

ωωπ=∫()y t ,则10A =例8-4 设某非线性元件的特性为试计算其描述函数。

解:因为为的奇函数,则。

3

11()24y x x x =+()y x x 00A =()sin x t A t

ω=33()sin sin 24A A y t t t ωω=+t 10

A =2104()sin

B y t td t πωωπ=

∫3242

20

04[sin sin ]24A A td t td t ππωωωωπ=+∫∫()y t 为的奇函数,且半周期对称,则:

由定积分重要结论:

20(1)(3)42 21(2)(4)531sin (1)(3)531 2(2)(4)422

n n n n n k n n n I td t n n n k n n n πωωπ??××?=+???×××?==???×××?=???××?∫""""331433[]24482

216A A A B A πππ=+=+2113()216B N A A A ==+3

242

21004[sin sin ]24A A B td t td t π

πωωωωπ=+∫∫得则该非线性元件描述函数为

00A =()()f x f x ?=?()

y x x t ()()y t y t πω+=?⑵非线性系统描述函数法分析的应用条件

①非线性系统简化为一个非线性环节和一个线性部分闭环连接,典型结构如图8-36所示。

②非线性环节的输

入输出特性是的奇函数。

即,或在正弦输入下的输出为的奇对称函数,即,以保证非线性环节的正弦响应不含有常值分量,即。

③系统线性部分应具有较好的低通滤波性能。输入为正弦信号时,非线性环节输出中的高次谐波分量,经过线性部分后,由于其低通滤波作用而大大削弱。因此闭环通道内近似地只有一次谐波分量流通,从而保证

应用描述函数分析方法所得结果比较准确。

对于实际非线性系统,很容易满足这个条件。线性部分阶次越高,低通滤波性能越好;而欲具有低通滤波性能,线性部分的极点应位于复平面的左半平面。⑶描述函数的物理意义

线性系统频率特性反映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稳态输出中与输入同频率分量的幅值和相位相对于输入信号的变化。

非线性环节描述函数反映非线性系统正弦响应中一次谐波分量的幅值和相位相对于输入信号的变化。

因此,忽略高次谐波分量,仅考虑基波分量,非线性环节描述函数表现为复数增益的放大器。

注意: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是输入正弦信号频率的函数,与正弦信号幅值无关。由描述函数表示的非线性环节的近似频率特性则是输入正弦信号幅值的函数,因而描述函数可表现为输入正弦信号幅值的复变增益放大器,这是线性与非线性频率特性的本质区别。

当非线性环节频率特性由描述函数近似表示后,就可以推广应用频率法分析非线性系统运动性质。

2. 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典型非线性特性具有分段线性特点,描述函数计算重点是确定正弦响应曲线和积分区间,一般采用图解法。

ωA A A ()()()G j A ωω?ω=∠1111()j Y B jA N A e A A

?+==

⑴死区饱和非线性环节

输入:非线性特性:输出:()x t ()y x ()

y t (,())y ΔΔ(,())a y a ()y t t

ω1?2

?

输出的数学表达式:

11220 0()(sin ) () 2t y t K A t t K a t ω?ω?ω??ωπ≤≤??=?Δ<≤???Δ<≤?

1arcsin A

?Δ=2arcsin a A ?=

因奇函数,

;因奇函数且半周期对称:11220 0()(sin ) () 2t y t K A t t K a t ω?ω?ω??ωπ≤≤??=?Δ<≤???Δ<≤?1arcsin A ?Δ=2arcsin a A

?=00A =10A =22100

14()sin ()sin B y t td t y t td t ππωωωωππ==∫∫()y t 212

24[[(sin )]sin ()sin ]K A t td t K a td t ?π??ωωωωωπ=?Δ+?Δ∫∫212224[(sin sin )()sin ]K

A t t d t a td t ?π??ωωωωωπ

=?Δ+?Δ∫∫221122

41[(sin 2)cos ()cos ]

24K t A t t a t ??π???ωωωωπ=?+Δ??Δ()y x

21212124[()sin 2sin 2cos cos ()cos ]2

44K A A A a ???????π=??++Δ?Δ+?Δ24[arcsin arcsin 1()222K A a A A a a A A A A πΔ=???2221()1()1()]2A a a A

A A A ΔΔΔ+?+??Δ?222[arcsin arcsin 1()1()]KA

a a a A A A A A A πΔΔΔ=?+???222()[arcsin arcsin 1()1()], K

a a a N A A a A A A A A A πΔΔΔ=?+???≥续22112241[(sin 2)cos ()cos ]24K t A t t a t ??π???ωωωωπ=?+Δ??Δ快乐的坚持!

取时,得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去掉死区,

留下饱和!

0Δ=22()[arcsin 1()], K a a a N A A a A A A π

=+?≥222()[arcsin arcsin 1()1()], K

a a a N A A a A A A A A A πΔΔΔ=?+???≥

取,即时,得死区特性的描述函数为:去掉饱和,

留下死区!

22π

?=1a A

=22()[arcsin 1()], 2K N A A A A A ππΔΔΔ=???≥Δ222()[arcsin arcsin 1()1()], K

a a a N A A a A A A A A A πΔΔΔ=?+???≥

⑵死区与滞环继电非线性环节注意分析滞

环与输入信号

及其变化率的

关系,通过作

图法,得输出

如图8-38,及

表达式为:

11220 0() 0 t y t M t t ω??ω??ωπ≤

1arcsin h A ?=2arcsin mh A

?π=?

自动控制原理(梅晓榕)习题答案第八章汇编

习题答案8 8-1 1)二阶系统,2个状态变量。 设 2121212)(2)()( )()(x x t y t y t y x t y x x t y x --=--==?=== , []? ?? ???==??????--==00 01 2110 B y A A ,,,x x x 2) []x x x 001 100322100010=?? ?? ? ?????+??????????---=y u 3) []x x x 121 100321100010=?? ?? ? ?????+??????????---=y u 提示:本题利用了可控规范型与微分方程系数的关系。 8-2 1) 2 3101 )()(s s s U s Y += []x x x 001 1001000100010=?? ?? ? ?????+??????????-=y u 2) 8 1 5611171181891)()(2 3+?++?-?=++=s s s s s s s U s Y []x x x 001 100980100010=?? ??? ?????+??????????--=y u 或 x x x ?? ????-=???? ? ?????+??????????--=5617 1 8 1 111800010000y u 3) []x x x 145 1006116100010=?? ?? ? ?????+??????????---=y u 提示:本题利用了状态空间的规范型与传递函数系数的关系。

8-3 8 659 122+++s s s 8-4 ?? ? ???-=??????-??????+-+---==??????----------t t t t t t t t t t At t x t x e e 11e 2e e 2e 2e e e e 2)0(e )()(222221x 8-5 ?? ? ???-+-+-=-==------t t t t s BU A sI t 32321 1 3e 4e 1e e 21)]()[(L )()0(x 0x , 8-6 [])(120)( )(100)(321100010)1(k k y k u k k x x x =?? ??? ?????+??????????---=+ 或 [])(100)( )(120)(310201100)1(k k y k u k k x x x =?? ??? ?????+??????????---=+ 或 [])(001)( )(111)(321100010)1(k k y k u k k x x x =?? ?? ? ?????-+??????????---=+ 提示:利用状态空间的规范型与差分方程系数的关系。 8-7 []0110 3210=??? ???=??????--= C B A 下面是对该状态方程的求解过程。设初始条件为零。 ???? ??????++++-+++++=? ? ????+-=---232 32231233321)(2 2221 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A zI ???? ??? ?????-++++--++-+=????????????-++-++=?? ? ?????--=-??????-=-=---)1(6)1(2)2(32)1(6)1(2)2(3)1)(23()1)(23( 10)(110()(22 21 1 1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A zI z z A)(zI BU(z)A)zI z X ? ?????????+-+--+---==-61)1(21)2(3 261)1(21)2(31)]([Z )(1k k k k z X k x 8-8 1) ???????=??????= 10 0010B A 101])[(L e 1 1? ? ????=-=--t A sI At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5-25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参数3=n ω,7.0=ξ,试确定截止频率c ω和相角裕度γ。 解 依题意,可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2 .4(143 .2) 37.02(3)2()(22+=??+=+=s s s s s s s G n n ξωω 绘制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ωL 如图解5-25所示,得 143.2=c ω ?=+?=63)(180c ω?γ 5-26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σ%=15%,s 3=s t ,试计算相角裕度γ。 解 依题意,可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2n n s s s G ξωω+= 依题 ???? ?====--n s o o o o t e σξξπ 5.33152 1 联立求解 ???==257.2517 .0n ωξ 有 )1333 .2(1824 .2) 257.2517.02(257.2)(2 +=??+= s s s s s G 绘制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ωL 如图解5-26所示,得 1824.2=c ω ?=+?=9.46)(180c ω?γ 5-27 某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 G s s s s s ().(.)(.)(.) = +++1670810251006251 试应用尼柯尔斯图线,绘制闭环系统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解 由G(s)知:20lg16.7=24.5db 交接频率:ω11 08 125= =.. , ω210254==. , ω310062516==.

图解5-27 Bode 图 Nyquist 图 5-28 某控制系统,其结构图如图5-83所示,图中 ) 20 1(8.4)(,81) 1(10)(21s s s G s s s G += ++= 试按以下数据估算系统时域指标σ%和t s 。 (1)γ和ωc (2)M r 和ωc (3)闭环幅频特性曲线形状 解 (1) ) 20 1)(81()1(48)()()(21s s s s s G s G s G +++= = db 6.3348lg 20= 20, 1,125.081321====ωωω 065,6≈=∴ γωc 查图5-56 得 13.16 .6, %21%== =C S t ωσ秒 (2) 根据M r ,ωC 估算性能指标 当 ω=5 时: L(ω)=0, ?(ω)=-111°

自动控制原理前五章公式总结

A.阶跃函数 斜坡函数 抛物线函数 脉冲函数 正弦函数 B.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 惯性环节(非周期环节) 积分环节 微分环节 二阶振荡环节(二阶惯性环节) 延迟环节 C.环节间的连接 串联 并联 反馈 开环传递函数=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 负反馈闭环传递函数 正反馈闭环传递函数 D.梅逊增益公式 E.劳斯判据 劳斯表中第一列所有元素均大于零 s n a 0 a 2 a 4 a 6 …… s n-1 a 1 a 3 a 5 a 7 …… s n-2 b 1 b 2 b 3 b 4 …… s n-3 c 1 c 2 c 3 c 4 …… … … … s 2 f 1 f 2 s 1 g 1 s 0 h 1 ,,,,,,14171313151212131117 16 03151402131201b b b a a c b b b a a c b b b a a c a a a a a b a a a a a b a a a a a b -=-=-=-=-=-= 劳斯表中某一行的第一个元素为零而该行其它元素不为零,ε→0; 劳斯表中某一行的元素全为零。P(s)=2s 4+6s 2-8。 F.赫尔维茨判据 特征方程式的所有系数均大于零。 ???≥<=0 0)(t A t t r ???≥<=00 0)(t At t t r ?????≥<=02100)(2t At t t r ?????>≤≤<=εε t t z A t t r 0000)(?? ?≥<=0sin 00)(t t A t t r ωK s R s C s G ==)()()(1 )()()(+==Ts K s R s C s G s T s R s C s G i 1)()()(==s T s R s C s G d ==)()()(222 2)(n n n s s K s G ωζωω++=s e s R s C s G τ-==)() ()()()()( ) () ()()()()()()()(211121s G s G s G s X s C s X s X s R s X s R s C s G n n =?== -)()()( )() ()()()()()(2121s G s G s G s R s C s C s C s R s C s G n n +++=+++== ) ()()() (s H s G s E s B =) ()() (s G s E s C =)()(1) ()()()(s H s G s G s R s C s +==Φ) ()(1) ()()()(s H s G s G s R s C s -==Φ??=∑ k k P T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 例1 图6-1是一采用PD 串联校正的控制系统。 图6-1 PD 串联校正的控制系统 (1)当10,1p d K K ==时,求相位裕量γ。 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p d K K K s W s s s += + 当10,1p d K K ==时,有10(10.1) ()(1) K s W s s s +=+。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为 ()20lg1020lg L ωω=+- 0.1ω=时,()20lg1020lg 40L dB ωω=-= 1ω=时,()20lg1020lg 20L dB ωω=-= 剪切频率c ω为 ()20lg1020lg 20lg 0L dB ωωω=--= ,c ω相位裕量γ为 1 18090arctan arctan 35.10.1 c c γωω=?-?+-=? (2)若要求该系统剪切频率5c ω=,相位裕量50γ=?,求,p d K K 的值。 解: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1) p d p d p K K K s K K K s W s s s s s ++= = ++ 相位裕量为 18090arctan arctan 50d c c p K K γωω=?-?+-=?

得,/0.16d p K K = 当5c ω=,可以得到(5)20lg 20lg 520lg 50p L K =--=,最后解得 25,4p d K K == 例2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0.051)(0.21) K K W s s s s = ++ 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1 5s v K -≥,超调量不大于25%,调节时间不大于1s 。 解 (1) 由性能指标可知,系统提出的是时域指标,可利用它和频域指标的近似关系,先用频域法校正,然后再进行验算。由 2 %0.160.4(1)0.25%12 1.5(1) 2.5(1)1sin ()p s c p p p c M k t k M M M δπωγω=+-≤?? ?=≤?? ?=+-+-???= ?? 得系统要求的各项指标为 ?? ? ??=== 7.54)(74.7225.1c c p M ωγω (2)由5v K ≥,可以计算出放大系数5K =。其传递函数为 55 ()(0.051)(0.21)(1)(1) 205 W s s s s s s s = = ++++ 其对数幅频特性如图6-14所示。 系统未校正时,按下式可计算出其穿越频率,c ω如认为 1,20c ω>>得 5 ()15 c c c A ωωω≈ =? 故得5c ω≈ 其相位裕度为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6-1 已知系统状态方程为: ()100102301010100x x u y x ? -???? ? ?=--+ ? ? ? ?????= 试设计一状态反馈阵使闭环系统极点配置为-1,-2,-3. 解: 由()100102301010100x x u y x ? -???? ? ?=--+ ? ? ? ?????=可得: (1) 加入状态反馈阵()0 12K k k k =,闭环系统特征多项式为: 32002012()det[()](2)(1)(2322)f I A bK k k k k k k λλλλλ=--=++++-+--+- (2) 根据给定的极点值,得期望特征多项式: *32()(1)(2)(3)6116f λλλλλλλ=+++=+++ (3) 比较()f λ与*()f λ各对应项系数,可得:0124,0,8;k k k === 即:()408K =

6-2 有系统: ()2100111,0x x u y x ? -????=+ ? ?-????= (1) 画出模拟结构图。 (2) 若动态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可否任意配置极点? (3) 若指定极点为-3,-3,求状态反馈阵。 解(1) 模拟结构图如下: (2) 判断系统的能控性; 0111c U ?? =?? -?? 满秩,系统完全能控,可以任意配置极点。 (3)加入状态反馈阵01(,)K k k =,闭环系统特征多项式为: ()2101()det[()](3)22f I A bK k k k λλλλ=--=+++++ 根据给定的极点值,得期望特征多项式: *2()(3)(3)69f λλλλλ=++=++ 比较()f λ与*()f λ各对应项系数,可解得:011,3k k == 即:[1,3]K =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参考答案(第五章

5.1 (1))(20)(20)(20)(12)(t r t r t c t c t c +=++ (2)21)10)(2()1(20)(s s s s s C ?+++= = s s s s 4 .0110275.02125.02+++-++- 所以 c(t)=4.0275.0125.0102++----t e e t t c(0)=0;c(∞)=∞; (3)单位斜坡响应,则r(t)=t 所以t t c t c t c 2020)(20)(12)(+=++ ,解微分方程加初始条件 解的: 4.04.02)(102++-+=--t e e t c t t c(0)=2, c(∞)=∞; 5.2 (1)t t e e t x 35.06.06.3)(---= (2)t e t x 2)(-= (3) t w n n n t w n n n n n n n e w b w a e w b w a t x )1(22)1(22221 2)1(1 2)1()(----+----+-+ -+----= ξξωξξωξξξωξξξω(4)t a A t a Aa e a a b t x at ωωωωωωωcos sin )()(2 22222+-++++=- 5.3 (1)y(kT)=)4(16 19 )3(45)2(T t T t T t -+-+-δδδ+…… (2) 由y(-2T)=y(-T)=0;可求得y(0)=0,y(T)=1; 则差分方程可改写为y[kT]-y[(k-1)T]+0.5y[(k-2) T]=0;,k=2,3,4…. 则有0))0()()((5.0))()(()(121=++++----y T y z z Y z T y z Y z z Y 2 11 5.015.01)(---+--=z z z z Y =.....125.025.025.05.015431----++++z z z 则y *(t)=0+)5(25.0)4(25.0)3(5.0)2()(T t T t T t T t T t -+-+-+-+-δδδδδ+… (3)y(kT)=k k k k k T T k T T )1(4 )1(4)1(4)1(4++---- 5.4

自动控制原理第8章习题解——邵世凡

习题8 8—1 三个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环节一样,线性部分分别为 ①G㈤一赢;②G㈤一志;③G㈤一高等揣。 试问用描述函数法分析时,哪个系统分析的准确度高? 8 2试求图8~41所示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8—3 试求图8—42所示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8—4求图8 43所示非线性描述函数。 8—5求图8 44所示非线性描述函数。 8 非线性系统理论§265 8—6 求出图8—45所示非线性控制系统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

8—7一非线性系统其前向通路中有一描述函数N(A)一去e j寻的非线性元件,线性部分传递函数为试用描述函数法确定系统是否存在自激振荡,若有,求出自激振荡参数。 8 8试用描述函数分析图8 46所示系统必然存在自激振荡, y.z,e的稳态波形。 8 9若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试求系统的奇点.并概略绘制奇点附近的相轨迹。并求出自激振荡振幅和振荡频率,并画出 8 10 非线性系统结构如图8—47所示,系统开始是静止的,输入信号r(£)一4×1(f),试写出切换线方程,确定奇点的位置和类型,作出该系统的相平面图,并分析系统的运动特点。 8—11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图8 47题8—10非线性系统 i1一T1(T;+z;一1)(T;+上;~9)一z2(z;+T;一4) j 2一z2(z;+卫!一1)(工}+z;~9)+z1(zi+T;一4) 试分析系统奇点的类型,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极限环。 8 12绘制图8 48所示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分析系统的运动特性(B>O,B。<4K)。

8—13 已知非线性系统如图8—49所示,粗略绘制系统在单位阶跃及斜坡输入r一、,T+R 作用下系统的相轨迹,并分析系统的运动特性(T>O,4KT>1)。 8—14一非线性控制系统如图8—50所示,请绘制系统在如下情况下的相轨迹,并分析系统的运动特性。 初始状态为P(O):3.5,i(O)一O。 8—15一位置继电控制系统结构如图8—51所示.当输入幅度为4的阶跃函数,绘制从y(0)一一3,j(O)一O出发的相轨迹,求系统运动的最大速度、超调量及峰值时间。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 五 章 5-2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 49()1 1.80.8t t h t e e --=-+ 试确定系统的频率特性。 分析 先求出系统传递函数,用j ω替换s 即可得到频率特性。 解:从()h t 中可求得:(0)0,(0)0h h '== 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的拉普拉斯变换()H s 与系统输出的拉普拉斯变换()R s 之间的关系为 ()()()H s s R s =Φ? 即 ()()()H s s R s Φ= 其中()s Φ为系统的传递函数,又 1 1.80.836()[()]49(4)(9)H s L h t s s s s s s ==-+=++++ 1()[()]R s L r t s == 则 ()36()()(4)(9)H s s R s s s Φ==++ 令s j ω=,则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36()()(4)(9)H j j R j j j ωωωωωΦ==++ 5-7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s T (s )1s T (K )s (G 12++-= ;(K、T1、T2>0) 当取ω=1时, o 180)j (G -=ω∠,|G(jω)|=0.5。当输入为单位速度信号时,系统 的稳态误差为0.1,试写出系统开环频率特性表达式G(jω)。 分析:根据系统幅频和相频特性的表达式,代入已知条件,即可确定相应参数。 解: 由题意知: 2 2211()()1()K T G j T ωωωω+=+ 021()90arctan arctan G j T T ωωω∠=--- 因为该系统为Ⅰ型系统,且输入为单位速度信号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1,即 01()lim ()0.1ss s e E s K →∞=== 所以:10K = 当1ω=时,2 22 11(1)0.51K T G j T +==+ 00 21(1)90arctan arctan 180G j T T ∠=---=-

自控原理习题参考答案(8)

第八章习题参考答案 8-3 设系统如图8-30所示,其中继电器非线性特性的a =1。试用描述函数法分析系统是否会出现自持振荡?如存在,试求出系统自持振荡的振幅和频率的近似值。 解:死区继电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2 )( 14= )(A a A πM A N - (A ≥a ) 将M =1,a =1代入上式得: 2 2 )1( 14= )( 14= )(A A πA a A πM A N -- 当A

其频率特性为:) 2+)(1+(10 = )(j ωj ωωj ωj G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 4+)(1+(10 = |)(2 2 ωωωωj G |, ω.a r c t a n ωa r c t a n ωφ5090=)(--- 令 180=)(-ωφ,即 180=5090=)(----ω.arctan ωarctan ωφ 90 =50+ω.arctan ωarctan → 90 =.501.512 ω ωarctan - 解得2=ω,此时7 .61≈35=18 210 = ) 4+)(1+(10 = |)2(2 2ωωωj G | 因此,当2=ω时,线性部分奈氏曲线ΓG 与负实轴的交点坐标为(-1.67,j 0)。 ΓG 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ΓG 曲线和-1/N (A )曲线存在两个交点。 由1 4 =)(1)2+)(1+(10= )(2 2-- =-A A πANj ωj ωωj ωj G 解得两组解:2 =1ω,2.21=1A 和2 = 2ω,37.1=2A 根据周期运动稳定性判据,A 1和ω1对应不稳定的周期运动;A 2和ω2对应稳定的周期运动。 当初始条件或外扰动使A A 1,则系统运动存在自振荡: t sin .)t (e 2731= () jY ω() X ωω=∞ ω=7.61-7.15- ) (1 A N -

自动控制原理-第8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教案

8 非线性控制系统 前面几章讨论的均为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然而,对于非线性程度比较严重的系统,不满足小偏差线性化的条件,则只有用非线性系统理论进行分析。本章主要讨论本质非线性系统,研究其基本特性和一般分析方法。 8.1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在物理世界中,理想的线性系统并不存在。严格来讲,所有的控制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例如,由电子线路组成的放大元件,会在输出信号超过一定值后出现饱和现象。当由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时,由于摩擦力矩和负载力矩的存在,只有在电枢电压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电动机才会转动,存在死区。实际上,所有的物理元件都具有非线性特性。如果一个控制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元件,则称这种系统为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特性不能由微分方程来描述。 图8-1所示的伺服电机控制特性就是一种非线性特性,图中横坐标u 为电机的控制电压,纵坐标ω为电机的输出转速,如果伺服电动机工作在A 1OA 2区段,则伺服电机的控制电压与输出转速的关系近似为线性,因此可以把伺服电动机作为线性元件来处理。但如果电动机的工作区间在B 1OB 2区段.那么就不能把伺服电动机再作为线性元件来处理,因为其静特性具有明显的非线性。 图8-1 伺服电动机特性 8.1.1控制系统中的典型非线性特性 组成实际控制系统的环节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非线性。例如,作为放大元件的晶体管放大器,由于它们的组成元件(如晶体管、铁心等)都有一个线性工作范围,超出这个范围,放大器就会出现饱和现象;执行元件例如电动机,总是存在摩擦力矩和负载力矩,因此只有当输入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电动机才会转动,即存在不灵敏区,同时,当输入电压超过一定数值时,由于磁性材料的非线性,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会出现饱和;各种传动机构由于机械加工和装配上的缺陷,在传动过程中总存在着间隙,等等。 实际控制系统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非线性因素,所谓线性系统只是在忽略了非线性因素或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后的理想模型。常见典型非线性特性有饱和非线性、死区非线性、继电非线性、间隙非线性等。 8.1.1.1饱和非线性 控制系统中的放大环节及执行机构受到电源电压和功率的限制,都具有饱和特性。如图8-2所示,其中a x a <<-的区域是线性范围,线性范围以外的区域是饱和区。许多元件的运动范围由于受到能源、功率等条件的限制,也都有饱和非线性特性。有时,工程上还人为引入饱和非线性特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习题与解答 5-1 试求题5-1图(a)、(b)网络的频率特性。 c u r c (a) (b) 题5-1图 R-C 网络 解 (a)依图: ???? ????? +==+=++= + + =21211112 12111111 22 1 )1(11) ()(R R C R R T C R R R R K s T s K sC R sC R R R s U s U r c ττ ω ωτωωωωω111 21212121) 1()()()(jT j K C R R j R R C R R j R j U j U j G r c a ++=+++== (b)依图: ?? ?+==++= + ++ =C R R T C R s T s sC R R sC R s U s U r c )(1 1 11) () (2122222212ττ ω ω τωωωωω2221211)(11)()()(jT j C R R j C R j j U j U j G r c b ++= +++== 5-2 某系统结构图如题5-2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t c s 和稳态误差)(t e s (1) t t r 2sin )(= (2) )452cos(2)30sin() (?--?+=t t t r 题5-2图 反馈控制系统结构图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 1)(+=Φs s 频率特性: 2 244221)(ω ω ωωω+-++=+=Φj j j 幅频特性: 2 41 )(ω ω+= Φj 相频特性: )2arctan()(ωω?-= 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 1 )(11)(++=+= Φs s s G s e 则 )2 arctan( arctan )(, 41)(2 2ω ωω?ω ωω-=++= Φj j e e (1)当t t r 2sin )(=时, 2=ω,r m =1 则 ,35.081 )(2== Φ=ωωj 45)2 2 arctan( )2(-=-=j ? 4.186 2 arctan )2(, 79.085 )(2==== Φ=j j e e ?ωω )452sin(35.0)2sin()2( -=-Φ=t t j r c m ss ? )4.182sin(79.0)2sin()2( +=-Φ=t t j r e e e m ss ? (2) 当 )452cos(2)30sin()(?--?+=t t t r 时: ???====2 , 21,12211m m r r ωω 5.26)21arctan()1(45.055)1(-=-=== Φj j ? 4.18)3 1arctan()1(63.0510)1(====Φj j e e ? )]2(452cos[)2()]1(30sin[)1()(j t j r j t j r t c m m ss ??+-?Φ-++?Φ= )902cos(7.0)4.3sin(4.0 --+=t t )]2(452cos[)2()]1(30sin[)1()(j t j r j t j r t e e e m e e m ss ??+-?Φ-++?Φ= )6.262cos(58.1)4.48sin(63.0 --+=t t 5-3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诞生,60年代发展。 标志和基础:状态空间法。 特点:揭示系统内部的关系和特性,研究和采用优良和复杂的控制方法。 适用范围:单变量系统,多变量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线性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 状态:时间域中系统的运动信息。 状态变量:确定系统状态的一组独立(数目最少的)变量。能完全确定系统运动状态而个数又最少的一组变量。 知道初始时刻一组状态变量的值及此后的输入变量,可以确定此后全部状态(或变量)的值。 n阶微分方程描述的n阶系统,状态变量的个数是n。

状态变量的选取不是唯一的。 状态向量:由n个状态变量组成的向量。 状态空间:以状态变量为坐标构成的n维空间。 状态方程:描述系统状态变量之间及其和输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阶微分方程组。 输出方程:描述系统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有时包括输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代数方程。 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组合。 线性定常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根据工作原理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选择状态变量:与独立储能元件能量有关的变量,或试选与输出及其导数有关的变量,或任意n个相互独立的变量。

由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求状态空间表达式 1.方程不含输入的导数,传递函数无零点 2.方程含有输入的导数,传递函数有零点 根据传函实数极点建状态空间表达式 状态变量个数一定,选取方法很多,系数矩阵多样。z=Px(│P│≠0)是状态向量。 │sI-A│:系统或矩阵的特征多项式。 │sI-A│=0:特征值或特征根,传递函数极点。 同一个系统特征值不变。 状态变量图包括积分器,加法器,比例器。 表示状态变量、输入、输出的关系。 n阶系统有n个积分器。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3

频率响应法是分析和设计线性系统的有力工具,其特点是将 线性系统描述为复值函数(即频率响应),而非微分方程 : 012αα=+?+x x x x 考察范德波尔方程:正常数,)(考察范德波尔方程例 012=+?+x x x x α描述函数分析法 例:(续))(例(续) 极限环的振幅;振荡频率 =G 描述函数分析法 ) sin()(t A t x ω例:(续) 拟线性

G 例:(续) .0 系统真实的极限环: .1 4 1 4 12 2 2? ? ± ? ? =A Aα α λ) ( 64 ) ( 8 2,1 例:(续) 描述函数分析法 拟线性近似(描述函数)法的适用范围 描述函数分析法例:具有一个非线性元件的系统(续)例具有个非线性元件的系统(续) G G G→线性成分G

描述函数的应用(续)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假设 描述函数分析法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假设(续) 描述函数分析法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假设(续)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定义 如果非线性函数x为单值函数,非线性元件w t的输出则通 果非线性数f()为单值数,非线性件()的输则通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定义(续) 描述函数分析法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定义(续) 描述函数分析法 非线性元件描述函数的计算方法 度不是关键,因为描述函数法本身就是一种近似方法 非线性部分的非线性特性) ,因本身种 适用于非线性部分的非线性特性w(t) = f(x)为显函数并且易进行下列计算的情形:

非线性元件描述函数的计算方法(续) 非线性元件描述函数的计算方法(续) 描述函数分析法 常见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1 ? w(t):奇函数a & k :线性区的) / ( sin A a = γ 范围及斜率 描述函数分析法 常见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续) z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第五章习题与解答5-1试求题5-1图(a)、(b)网络的频率特性。 u r R1 u c R2C R2 R1 u r u c (a) (b) 题5-1图 R-C网络 解(a)依图: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 1 1 1 1 2 1 2 1 1 1 1 1 1 2 2 1 )1 ( 1 1 ) ( ) ( R R C R R T C R R R R K s T s K sC R sC R R R s U s U r cτ τ ω ω τ ω ω ω ω ω 1 1 1 2 1 2 1 2 1 2 1 ) 1( ) ( ) ( ) ( jT j K C R R j R R C R R j R j U j U j G r c a+ + = + + + = = (b)依图: ? ? ? + = = + + = + + + = C R R T C R s T s sC R R sC R s U s U r c ) ( 1 1 1 1 ) ( ) ( 2 1 2 2 2 2 2 2 1 2τ τ ω ω τ ω ω ω ω ω 2 2 2 1 2 1 1 ) ( 1 1 ) ( ) ( ) ( jT j C R R j C R j j U j U j G r c b+ + = + + + = = 5-2某系统结构图如题5-2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 (t c s 和稳态误差) (t e s (1)t t r2 sin ) (= (2)) 45 2 cos( 2 ) 30 sin( ) (? - - ? + =t t t r 题5-2图反馈控制系统结构图

自动控制原理_第5章习题解答-

第5章 频率特性法 教材习题同步解析 一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 G (s )=1 +Ts K 测得其频率响应,当ω=1rad/s 时,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为12/2,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为-π/4。求放大系数K 及时间常数T 。 解:系统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为 A == 222172K T ω=+ 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arctan 45T ?ω=-=-?,即1T ω= 当ω=1rad/s 时,联立以上方程得 T =1,K =12 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 G (s )= 121 s +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1 K G s s = + 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闭环输入信号分别为以下信号时闭环系统的稳态输出。 (1)r (t )=sin (t +30°); (2)r (t )=2cos (2t -45°); (3)r (t )= sin (t +15°)-2cos (2t -45°); 解: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6 5 )(+= Φs s 闭环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36 5 )(2 += ωωA 闭环系统的相频特性为 6 arctan )(ω ω?-= (1)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ω=,因此有 37 375)(= ωA ,()9.46?ω? =- 系统的稳态输出 537 ()sin(20.54)37 ss c t t ?= + (2)输入信号的频率为2ω=,因此有 10()A ω= ,()18.43?ω? =- 系统的稳态输出 10 ()cos(263.43)2 ss c t t ?= - (3)由题(1)和题(2)有 对于输入分量1:sin (t +15°),系统的稳态输出如下 537 1()sin( 5.54)37 ss c t t ?= + 对于输入分量2:-2cos (2t -45°),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10 2()cos(263.43)ss c t t ?=- - 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定理,系统总的稳态输出为 )4363.632cos(2 10 )537.5sin(37375)(??--+= t t t c ss 绘出下列各传递函数对应的幅相频率特性与对数频率特性。 (1) 1 1.010 )(±= s s G (2) G (s )=10 1) (3) ) 2(4 )(+= s s s G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考虑如下单回路控制系统其中校正网络用来保证系统获 考虑如下单回路控制系统,其中校正网络用来保证系统获 得较大的误差常数: 积分型校正网络设计 积分型校正网络设计 例5:温度控制系统例5:(续)

PI 补偿器的设计:将设计指标转换为主导极点将 计指标转导点例5:(续)时间(2%准则)为 校正后的主导极点: .6 316 4s T n s <==ζω. 175.0 12 2 ,1j j s n n ±?=?±?=ζωζω在主导极点处相角和应满足z θ+°?°?°=°?38104127180?在主导极点处相角和应满足:θ . 75.023?=?=?=K K z s ; 89°=z θ?由幅值条件确定期望极点处的增益(利用源自各极零点 例5:(续) c (闭环极点s = –1及补偿网络零点所致) % 6.17=σ?阶跃响应:?解决办法: 增加前置滤波器 75.0= s G 75 .0)(+s p 抵消补偿网络零点的影响,并且θ %. 2=σ不改变系统的总增益,但这时超调量却减小了: 67§6.7 根轨迹法设计滞后校正网络 相位滞后网络是一类积分型网络,可用来增大反馈控制系馈 根轨迹法设计滞后校正网络 ?对于校正后系统来说,

利用根轨迹法设计相位滞后校正网络的步骤 例6:滞后校正网络设计1例6:滞后校正网络设计 = K GH(s)根轨迹法设计滞后校正网络 j ω ) 2(+s s 例6:(续) 根轨迹法设计滞后校正网络 例6:(续) 由校正网络的零、极点出发到期望主导极 . (考虑到滞后校正网络的增益衰减作用)

例7:滞后校正网络设计2例:滞后校正网络设计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例7:(续)绘制未校系的根轨迹 例:(续) . = K GH(s))10(2 +s s α值,配置滞后校正网络的零、极点:根轨迹法设计滞后校正网络 例7:(续)根据值,配置滞后校 网络的零极点例:(续)K GH().) 10(2 +=s s GH(s)68Bode §6.8 Bode 图法设计滞后校正网络 滞后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及Bode 图 ωτ ωj j G c += 1)(ωατ j +1 滞后校正网络的设计:?校正网络零极点的模值 必须远小于未校正系统最小极点的模值 ?相位滞后并非滞后校正 网络的作用所在是滞后网络被用来提供衰减降低系统的0dB 穿越频率从网络的作用所在;而是提供了–20lg α的衰减 ?滞后网络被用来提供衰减,降低系统的0-dB 穿越频率.从

考研必备之自动化专业 自控原理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部分习题答案

2. 一非线性系统前向通道中有一描述函数2 14)(?? ? ??-=A a A b A N π的非线性元件,线性部分传递函数为 ) 1)(18.0(3)(++= s s s s G ,为使系统不产生自激振荡,试利用描述函数法确定继电特性参数b a ,的值。 解:画) (1 A N - 曲线: 2 14) (1 ? ? ? ??--=- A a b A A N π 当a A →时,-∞→-)(1A N ;∞→A 时, -∞→- ) (1 A N 所在存在极值点: 222223)(24) )(1( (a A a A Aa A b dA A N d ---? -=-π=0 得a A 2= , b a A N 2) (1 π- =- 画)(jw G 曲线: ()w w w w w w w w j w w w w jw G arctan 8.0arctan 901 1)8.0(3)164.164.0(1)8.01(3)164.164.0(3222 4224---∠++=++--++= 02700)(90)0(-∠=∞-∞∠=j G j G ,180)( -=jw G 25.1=w 得3/4)(=jw G 若不振荡,则b a A N 2)(1π-=-<34-,即b a > π34 3.某单位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中有一描述函数2 14)(?? ? ??-=A a A b A N π的非线性元件,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 ) 1)(15.0(2)(++= s s s s G ,为使系统不产生自激振荡,试利用描述函数法确定继电特性参数b a ,的值。 解:画) (1A N -曲线: 2 14) (1 ? ? ? ??--=- A a b A A N π 当a A →时,-∞→-)(1A N ;∞→A 时, -∞→- ) (1 A N 所在存在极值点: 2 22223)(24) )(1( (a A a A Aa A b dA A N d ---? -=-π=0 得a A 2= , b a A N 2) (1 π- =- 画)(jw G 曲线: ()w w w w w jw G arctan 5.0arctan 901 1)5.0(2 22---∠++= , 0 02700)(90)0(-∠=∞-∞∠=j G j G ,180)( -=jw G 05.012=-w ,2=w 得3 2)(2==w jw G 若不振荡,则b a A N 2)(1π-=- <32-,即> b a 34π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第五章 §5-1 引言 §5-2频率特性 §5-3 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5-4开环和闭环系统Bode图的绘制方法 §5-5 系统稳定性分析 §5-6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分析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教学目的]:掌握利用频域法进行系统分析的一般方法 ,为后面的校正及信号与系统分析打下基础。 掌握系统频率特性分析与系统幅角之间的关系,掌握Nyquist 图和Bode 图的绘制方法,根据系统的Nyquist 图和Bode 图分析系统的性质。本章的难点是Nyquist 稳定性分析。 [主要容]: 一、引言 二、 频率特性 三、 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四、 频率域稳定判据 五、 稳定裕度 六、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重点]: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各种频域特性曲线的绘制,Nyquist 稳定判据的应用,及相对稳定裕度的分析,理解三频段的概念与作用。 [难点]:时域性能指标与频域性能指标之间的相互转换。闭环频域性能指标的理解与应用 [讲授方法及技巧]:联系传递函数,微分方程等数学模型,将频率法和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相比较,理解和掌握古典控制系统的完整体系。准确理解概念,把握各种图形表示法的相互联系。与时域法进行对比,以加深理解。 §5-1 引言 1.时域分析法(特点) 1) 以传递函数和单位阶跃响应为分析基础构成的一整套解析法为主响应曲线图形分析法为辅的分析方法。它具有直观、明确的物理意义,但就是运算工作量较大,参数的全局特征不明显。 2) 原始依据--数学模型,得来不易,也同实际系统得真实情况有差异,存在较多的近似、假设和忽略,有时对于未知对象,还可能要用经验法估计。 3) 对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高频噪声干扰的研究无能为力。 4) 在定性分析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5) 属于以“点”为工作方式的分析方法。 2.根轨迹法(特点) 1)根轨迹法弥补了时域分析法中参数全局变化时特征不明显的不足,在研究单一指定参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时很有用; 2)增加零极点(增加补偿器)时,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设计工具; 3)以“线”和“面”为工作方式; 4)为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想象空间和辅助思维界面。 “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合起来共同构成s 平面上的“点”、“线”、“面”全方位分析体系:用增加零极点的办法将根轨迹曲线“推拉”到希望的区域(面),对选定的根轨迹曲线按指定参数进行区间和围的划分和必要的定性分析(线) ,用时域法对希望区间的围进行选点计算,得到关键点的定量分析(点)。对三者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就形成了对系统的更深层次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