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文化建设下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下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下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下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25T09:56:50.2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5期作者:许向霞[导读] 另一种则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对接。或从理论出发,针对某种特定问题的解决。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长征小学730913

德育模式研究是德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切实提高德育成效,德育模式成为研究者和相关德育工作机构的研究热点,反映德育新理念的德育特色模式纷纷构建,推动了我国德育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构。

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总体上有两种类型:

一种主要集中于学校德育模式的自身理论研究。或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此进行分析,或对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或对不同国家学校德育模式的特征进行比较和深入思考。如《我国学校德育模式的社会学研究》、《国外学校德育模式的比较研究》等,这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另一种则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对接。或从理论出发,针对某种特定问题的解决,运用类比、演绎、分析的方法,经假设而构建,成形后再运用于学校德育实践中加以论证和完善。或从实践出发,对学校德育实践中正在运作的或已经初具成效的德育运作模式,通过概括、归纳、综合,使之上升到抽象理论形态。如《实践性德育研究及其基本模式构建》、《互动德育模式研究》等,这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现实支撑。

纵观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学校德育模式研究将更加注重相关学科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学生的发展及品质的养成是教育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会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主要也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深化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对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指导。从1986年提出校园文化概念至今,国内外很多学者从多角度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探讨,这些探讨涉及校园文化的概念、性质、功能和形态等诸方面,标志着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逐步延伸到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很多学者直接将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承担的功能作为探讨的主题。如《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论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等。

纵观校园文化已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突出强调校园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为新时期校园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求与实践的结合找到了载体和依托。综合学校德育模式研究和校园文化研究的现状,可以看出这两方面的研究已经分别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这就为深入探索新时期在校园文化视域下推进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发挥指导、陶冶与规范的德育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校园内处处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提升健康的审美趣味,达到促进师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

首先要对校园内的教学楼、校内道路、运动场所以及绿化区有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规范,给人以整洁、美观之感。校园绿化要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绿化区、绿化带、绿化树划到班级或处室,实行责任管理,为学校的花草树木建立档案,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人文环境。精心布置校园环境,使校园内呈花园式布局,翠柏青柳交相辉映,迎春花傲霜斗寒,沙枣花香远益清,环境幽雅,把学校打造成一块美丽的大花园。学校提出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让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着每一个学子,起到了很好的育德功能。

二、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一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树立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深入开展义务教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构建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课程文化。

二是结合实际,以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成长教育、环保教育、责任教育、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学校德育文化。

三是以“图书进教室”为契机,通过古诗文朗诵比赛、新歌汇唱、诵读中华经典、学生读书笔记展等途径打造“书香校园”,形成全体师生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构建读书文化。

四是通过举行体现本校特色的入学、毕业、入队、入团、升国旗仪式等,构建校园仪式文化。

五是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通过校际运动会的开展构建体育运动文化。

六是深入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广泛建立学生舞蹈队、合唱团、美术、书法及其他兴趣小组,做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月月有活动、人人有项目”,构建艺术教育文化。

七是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取其精华,开展家乡地理、风土人情、民俗传统、民间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乡土教育文化。

三、精神文化方面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校意识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主要体现在班风、教风、校风建设上。班风、教风、校风表现在校园内多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让人时时处处切实感受到它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置身其中,受教育者无需教育者更多的说教,便会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感悟它对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规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具体计划如下:

浅谈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浅谈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摘要】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体现,在初中的素质教 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 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对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工 作是初中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校园文化;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2-022-01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课程思想内容,培育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对学 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制定出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 仅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过去传统教学依托是教材的好人好事和道德模范,缺乏灵动的、有效的、科学性的德育教学。作为初中班主任,要时刻遵循新课改的具体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与改革。 如何通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学习 中发挥自身性格优势,找准个人发展方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 的重要问题。 理想信念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核心价值观。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人就有了向上的精神 动力。青年初中生是具备开放性思维的学生群体。他们拥有独立人格,但是对人性和道德的 认知,还在一定的成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获得真正地个性解放。 二、当前初中生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德育工作绝不是讲述几个感人故事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凝聚专业和综合性的一门 学问,它不但教学生掌握常识和知识,但是也包括对一个事物的看法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重 大的指导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尊重传统文化内涵,将优秀的文明成果汇聚成德育的力量, 有效地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中产生文化和精神价值。教师预先准备话题,以身边实例 为开场,然后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直接疏导,教师就可以结 合学生总结出的问题进行一讲解,加深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 认真告诉学生艺术蕴含的深刻哲理,揭示了源于生活的艺术品质,生动教学内容。事实上,这也能让教师提升个人修为和品性。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对思想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发展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的德意志品格。 三、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的策略 3.1突出课型的特点 运用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剖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各 门学科把德育工作贯穿进去,成为一种教学基调。比如语文,①对关于褒义词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进行辨析。②研读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③课外班主任德育工作实践题。以教 材为基础,以学习内容为依托,不把学校作为课本复制的机器,实施人性化教学。情感教学 是德育工作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过程中,师生与教材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教师应该增强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德育,获得真实的德育学习体验,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管理水平,教师的人性化引导将是突出的课型特点。 3.2教学方法多元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依托的是字词句的记忆。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现场示范 领读课文,然后自己讲解课文大纲,勾画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围绕课文折射出来的道理是自 己总结出来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受教育能力为依据的,所以学生在教学活动 中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意 义更加重大。所以,了解一个学生的性格优势和人格特质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这也有利 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目录 一、校园文化及德育建设的含义‥‥‥‥‥‥‥‥‥‥‥‥‥‥‥‥‥‥3 (一)加强学生课余文化建设‥‥‥‥‥‥‥‥‥‥‥‥‥‥‥‥‥4 (二)加强校园文化舆论建设‥‥‥‥‥‥‥‥‥‥‥‥‥‥‥‥‥‥4 (三)加强师生沟通交流‥‥‥‥‥‥‥‥‥‥‥‥‥‥‥‥‥‥‥‥4 (四)创造和谐人际关系‥‥‥‥‥‥‥‥‥‥‥‥‥‥‥‥‥‥‥‥5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德育功能‥‥‥‥‥‥‥‥‥‥‥‥‥‥‥‥‥5 (一)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凝聚团结学生‥‥‥‥‥‥‥‥‥‥‥‥‥5 (三)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约束‥‥‥‥‥‥‥‥‥5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具有陶冶调适作用‥‥‥‥‥‥‥‥‥‥‥6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6 (一)抓好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6 (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6(三)加强社团文化建设‥‥‥‥‥‥‥‥‥‥‥‥‥‥‥‥‥‥‥‥6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摘要:生活中育人,活动中育德。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教育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走在社会的前面,充分发挥期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一、校园文化及德育建设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的形成应该是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理念,同时又以特写的学校历史和传统为基础。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又能在无形中统治着全体成员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在我们看来,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品牌就是特色。“让校园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这就是校园文化的终极追求。 校园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人才为目标,加强多个方面的文化建设,如学生课余文化、环境舆论文化、师生沟通交流、学生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其载体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课外读物、名人名言、校容校貌、学生守则、规章制度等等。主要内容如下: (一)加强学生课余文化建设。如果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学生们整天只是囿于“教育—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会使他们感到乏味、沉闷,甚至有可能造成热衷上网聊天,虚拟游戏、旷课玩耍等有害活动,在沉迷中寻求放松和解脱。因此,学校应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如成立课外兴趣活动小组,进行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体汇演、社会实践等,或者设置一些全校性的传统活动,如学雷锋活动、田径动力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浅议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工作的 重要性 学校是用来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应该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工作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呢?我认为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的重要影响。“孟母三迁”正说明了文化环境对人成长的熏陶作用。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为此,我们可以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还可以设两个宣传栏向社会、家长进行宣传。校园内还可以设置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规范图等,意在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建设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此外教室的黑板上方应悬挂国旗,国旗两旁书写班训,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为祖国作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职责,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学校操场严格按照规划栽种柏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二、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产生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学校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栏目里,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党中央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教师对自身教学专业的重视程度及完成教学任务的付出程度都普遍高于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多种渠道,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的德育教育能发挥重要作用,是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如何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为德育教育服务,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大力实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以优雅的校园文化陶冶人。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力的教育资源。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耳濡目染,促进其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提高文明程度。 首先,要对校园内的教室、宿舍,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要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规范,给人以整洁、美观之感。 其次,校园中还可以有古今中外文学家、教育家等名人苑,激励全体教师严谨创新,致力教坛,激励学生勤奋求实,悉心学海;或有哲理故事浮雕、名人名言、励志格言、师生书画作品、温馨提示语、《论语》、《三字经》等,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德育影响。再次,要做好校园绿化工作,让人一走进校园,就能看到各种枝繁叶茂的树木,青翠欲滴的小草,五颜六色的鲜花……每一种花草,时时刻刻向学生传达环保思想。 第四,做好校园的“墙文化”,凸显学校作为育人环境的文化氛围。可以在楼体表面、围墙及校门等处的墙面上,制作或悬挂各种宣传牌等,体现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等。 第五,要加强班级文化阵地建设和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教室是学生主要活动场所,一个优美良好的环境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室布置时,应注意室内各种设施颜色的搭配,显现一种和谐美。教室建立图书角、学习园地,创办黑板报,教室正面有班训、班规、国旗,黑板两侧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三字经歌》等。教室门口要有美观大方的班牌、班级信息栏,班级信息栏内有励志口号、班级人数、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信息等。还要办好班级黑板报、校园宣传专栏、橱窗、广播站、校园网络等,让所有这些引导学生的舆论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对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 要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德育工作管理机制 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

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一种具有引导、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内生动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灌输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教育 校园是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社会“四有”新人的特殊园地。校园文化作为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形成的价值观念、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文化现象,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物质形态为基础的,以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以校园特色的学生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反之,创造出来的校园文化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等德育工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引导功能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年学生正受到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和碰撞,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模糊、摇摆甚至错位。例如,有些学生受到了社会上“经济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在这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的情况下,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观念、价值取向等,使学生在无形中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政治导向上看,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信念。 (二)规范行为功能

学校德育文化建设方案

蕲春四中德育文化建设方案(讨论稿)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为全面推进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为我校争创省级农村品牌高中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构建具有四中特色的学校德育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教工成就自我的家园”。 二、总体目标 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物态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三、xx 1、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文化阵地。 2、实践性原则:学校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积极组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式喜闻乐见、学生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学校文化活动。 3、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要做到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发展性原则:学校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5、参与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要注意发挥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主要内容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在组织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组织的灵魂。 它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二是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三是组织的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具体地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同时建构我校的德育文化建设。1、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哲学与灵魂,是学校一切工作和行为的理念导向。 根据xx独特的办学背景,我们确立了—— 办学宗旨: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让师生享受教育的幸福 办学方略:依法治校、民主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特色显校 办学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当德艺双馨教师,育四有创新人才,建农村品牌高中,办人民满意学校 ——教师成长目标:学生爱戴、家长喜欢、学校信赖、自我满意——学生培养目标: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校训:xx励志惟实求新 校风: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教风:xx树人精业善导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吉林省双辽市服先镇勤俭小学张宝华 古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揭示出了我国古代的德育经验并流传至今。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人生中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校园文化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就其内容而言,它主要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构成。它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和传统作风,形成该环境中的青少年共同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为人处事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以德育人的目的。 1、校园文化的作用

首先是潜在的规范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校园环境和全校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它是在学校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就学校来说,各个学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已的特点和传统,这些特点和传统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被历史地承袭下去,形成为一种环境气氛和集体舆论。逐步形成以学校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集体的意志作风为主的环境氛围和集体舆论,从而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使生活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已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这种环境熏陶;使一些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要求的人和事,受到群体的批评甚至谴责,而改变原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培育出各类优秀人才来。 其次是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虽然对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习惯具有潜在的规范性,但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一般来说,它并不具有强制性,而只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它通过特定文化心理氛围的熏陶和有目的地传播信息及文化知识内容,以主动地选择代替简单地全盘接受或盲目斥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再次是个性发展的塑造作用。在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校园环境中形成的群体需要、目标对受教育者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激励总是由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引起的,对中学生来说,中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制约其人格及“三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会给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打上深刻的烙印,具有持久性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说明,从校风良好的学校毕业的学生,

[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探析]校园文化德育的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探析]校园文化德育的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也表明: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物质形态(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为基础的,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师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都一如既往地存在变化与发展着,并始终影响着校园中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及,情感表达和信仰生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能真实合理地体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在充满生机的教育环境下完善个体的发展,体现人本主义所强调的做人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德育因素,在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它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内心世界,使其形成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学校要真正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

高素质人才,必须特别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使其成为培养人、教育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 二、校园文化发展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既有同一性,又有互补性,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的目的都在于育人,良好的德育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积极、健康、高雅的文化又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走以学校德育促校园文化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从学校德育的各个方面出发,并和校园文化保持高度的一致,从而实现对校园文化发展的有效拉动。 校园文化发展离不开学校党政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党政领导起着独特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和推动作用。尤其是他们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为校园文化沿着健康方向发展起着保证作用。 学校社团组织活动是课外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校园文化,实施德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高尚品格,陶冶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高职学生的社团组织能够通过各种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创造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这对德育的实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班级是校园文化发展的依靠力量。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都是通过班级得到落实,并最终实现德育的目标和要求。班级作为社会群体对校园文化有着较强的控制作用,一个健康的班级具有发挥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的教育力量。在班级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浅谈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浅谈 发表时间:2014-01-21T12:57:51.7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35期供稿作者:马丽华[导读] 校园文化一般包括学校环境、人际关系、文化氛围、学校传统、学校精神、办学方向、价值观念等。 马丽华甘肃省合作市第三小学747000 摘要:本文试图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为线索,先探讨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物质文化,进而对校园物质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进行讨论,最终提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导引着校园文化建设。关键词:物质文化建设德育工作推动导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当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的情形下,如何认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而理解学校德育工作中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作用等问题。本文试图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为线索,先探讨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物质文化,进而对校园物质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进行讨论。 一、对校园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概念的界定和认识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紧密相关的。它主要是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集中表现是一所学校所形成的独特风格和学校精神。校园文化一般包括学校环境、人际关系、文化氛围、学校传统、学校精神、办学方向、价值观念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和物质保证,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态体现。新时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重视精神文明“软件”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硬件”建设。那什么是校园物质文化呢?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学校建筑及其造型、颜色、布局、教学工作的装备设施、校舍的大小、教室的空间安排、花草树木的种植、教职员工的服饰、校旗、校徽、校服等方面,可以将之概括为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建造和设置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的总称。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需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学校特有的培养目标为指导,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加强基础建设,使之既可以满足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生活的需要,又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关系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推动作用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学校形象的载体,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而这些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德育模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导引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富有文化底蕴、格调雅洁的校园物质文化,往往会体现出学校的理想和人文精神,有利于传播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离开物质基础空谈德育模式只能是空中楼阁。“它作为人类空间设计的特殊产物——育人的场所,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通过创设和培育一种“环境”,将学校所倡导的价值、理想等蕴涵于其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这种文化氛围,启发道德认识。因此,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在建设校园时不能为建设而建设,应充分考虑校园建成后对学校德育模式形成的导引作用。要根据自己学校文化的特点,把所倡导的价值、理想等蕴涵于其中。这样学生将有机会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这种文化氛围,从而启发自己的道德认识。 另一方面,校园物质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情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催化剂和内驱力,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情感不会随着对教材的认识而自动产生,它的重要特征是情境性和体验性,校园物质文化恰恰提供了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我国古代的书院就非常重视以自然景观启发学生的心灵,宋代五大书院多设在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中,“借山水以悦人性,假湖水以净心情”。 2.德育工作开展同样导引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柏拉图曾经说过:“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象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可见,在希望能够滋养并渗透学生心灵,激发学生自觉追求美的道德情感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要求或者说对学校环境做出了一些假想,而对这种原本没有生命和情感、但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环境的想象恰恰正导引着一个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通过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以实现德育主体的外在对象性和内在对象性的结合和互动。 参考文献 [1]刘德恩德育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化课程化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49。 [2]张晓波论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5。 [3]赵小川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3):45-46。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小学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 摘要:学校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综合教育的简称。实施德育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循序转化和协调发展,而完整的德育过程还必须通过认知领域、情感熏陶和行为养成训练等环节才能达到道德训练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性化的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无疑是实施德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养成规范行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德育实效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表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校园文化表现的是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和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关系和协调一所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主要是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品德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品德养成并不仅仅取决于道德知识的多少,而主要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互动中通过道德内化来形成个人品质,依靠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强制的道德说教。可见,校园文化各层次具有很大的德育潜能,以至于柯尔伯格认为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1] 校园文化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德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是集中组织的,有的是逐步渗透的;有的是深层次的,有的是浅层次的;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有的是主动有效的,有的是被动无效的等等。要透彻了解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德育的关系,首先就要了解校园文化具有的德育功能。 (二)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存有着一种密切的辩证关系,能够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动的。良好的德育是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不同的校园文化则可成为各个学校德育的突出特色。两者有一致的目的,那就是都为了育人,为了学生、教师及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拥有健康、幸福和完满的在校生活。学校德育的文化建设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在构建校园文化的整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能够说德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校园文化对学校德育来说,既是土壤,又是果实,尤其是对中小学德育。在快乐、和谐并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才能够真正接受和实施德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德育现象及成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良德育现象主要表现在“三重三轻”,即重分数、轻修养,重学生、轻教师,重显性、轻隐性。 (一)重分数轻修养 重分数是中小学一种普遍的倾向:“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打打打老妈的绝招”。学生比分数,老师凭分数,家长要分数。特别是重分数、轻修养,没有把道德修养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更谈不上以修养为先。形成今天这种局面既有历史方面又有现实方面的原因: 1.重分数一直以来都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传统。虽然小学升入初中考试取消,但家长重分数的思想丝毫没有减弱,老师也要所谓的看得见的成绩,校领导更是急功近利,认为唯有分数才能说明问题。在这种重分数的文化背景下,道德修养受到了“排挤”。 2.片面追求升学率。小升初考试取消了,可中考还在,考得好才能进入重点高中,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进而考上名牌大学,有一个美好未来。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这样的心态,才会压缩德育课程,偏重语、数、外等文化课程。德育课程本来就少,还经常被这些所谓的主科占用。 (二)重学生轻教师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对师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志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那些消极、颓废的文化就能得到有效抑制。本文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好它的育人功能,谈一些浅见。 一、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让校园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 1、美化自然环境。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通过绿化、香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

3、净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给人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压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和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学生自然受到影响。通过心理咨询活动,突出情、知、理,“心病要用心药治,心药最好是心语”,师长的心语会像甘泉,滋润学生纯美而健康的心田。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既关键又迫切的一项任务。 二、着力政治性、道德性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励功能,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 1、普及舆论文化建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江泽民同志曾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江泽民同志讲话多次阐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入,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国旗下讲话、课堂教学、法制学校、有线广播、闭路电视、图书阅览、墙报橱窗、报纸校刊等各种途径和载体,组织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贯彻党中央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读好书、唱好歌、看好片,使

德育与校园文化

词目:德育 基本解释 道德教育的简称 引证解释 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是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学校德育与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由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设而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规章制度、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等。其集中表现是一所学校所形成的独特风格和学校精神。 校园文化一般包括学校环境、人际关系、文化氛围、学校传统、学校精神、办学方向、价值观念等。它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紧密相关的。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它是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生品德认识起导向作用。校园文化中的思想性,教育性是渗透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各种形态中的。一个优化的校园总是以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或公开地灌输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这种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它虽然在某时某刻不一定让人直接地完整地捕捉到,但确实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人置身这环境,就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感染、吸引和改造你。校园文化的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功

能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块阵地的教育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应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入手? 一所谓硬环境,指的是静态的物、景舒适、优美、安静、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这种陶冶、规范作用时间久远,影响巨大而深刻,其效果比简单的说教、灌输更为有效。优美、整洁、文明的校园对教育对象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陶冶美的人格。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充分挖掘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点,通过创造性地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一)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联想,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情、意、行交互影响作用的过程。情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动力源泉,它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去追求科学真理;情感是学生认同传统道德的媒介,学生只有对校园文化在感情上认同,产生共鸣,才可能主动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认识。可以利用教学、长廊、橱窗、院墙等空白处,张贴、悬挂校训、校风、校纪、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如张贴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毛泽东的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张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画像及少年赖宁扑山火的画像等。当学生看到这些语句及画面时,一定会刺激到学生的感官,不时触发学生的种种激情和向往,消除懒

校园文化的德育意义

校园文化的德育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极为重要。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我们充分认识了校园文化的德育意义,逐步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也是最好的导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兴趣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学校在“硬件”上先上水平,改善当前相对落后、陈旧的现状。学校要重视校容校貌,使师生生活在优雅怡人的环境中。例如,建造标准化的教学综合楼、多媒体教室,校园内种上各种花草树木,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使学校成为一个花园式的单位。另外,开辟校园广播、电视台实践基地,配备标准的电教室、微机室、自然实验室、图书室、荣誉室、艺术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完善各种教育设施,设立多功能展示板、宣传橱窗等,使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方面得到保证和促进。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在“软件”上下工夫。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在认知方面出现了模糊性和摆动性,所以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校园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会充实和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影响改造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学生道德观念、崇高思想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的形成。 第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文化”特色,即坚持以科学技术文化为主体,以思想文化交流为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通过开展各类竞赛、科技发明、文体娱乐等活动,突出校园建设的“文化”特色。 二、确立具有特色的文化环境,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学校的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中,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要依据情况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每一个角落,使校园处处是“课堂”,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们的学校是三幢四层教学楼,每一楼、每一层、每一处都依据年级不同设立了色彩鲜艳、形色各异的文化展板,内容涉及了传统美德、励志感恩、安全文明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汲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陶冶了高尚情操。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