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求题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标出电路中的各结点,电路可重画如下:

(b)

(a)

(c)

(d)

a

a

a

b

b b

d

d

c

b

(a)(d)

(c)

(b)6Ω

b

(a )图 R ab =8+3||[3+4||(7+5)]=8+3||(3+3)=8+2=10Ω (b )图 R ab =7||(4||4+10||10)=7||7=Ω

(c )图 R ab =5||[4||4+6||(6||6+5)]=5||(2+6||8)=5||(2+=Ω

(d )图 R ab =3||(4||4+4)=3||6=2Ω(串联的3Ω与6Ω电阻被导线短路)

用电阻的丫-△的等效变换求题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为方便求解,将a 图中3个6Ω电阻和b 图中3个2Ω电阻进行等效变换,3个三角形连接的6Ω电阻与3个星形连接的2Ω电阻之间可进行等效变换,变换后电路如图所示。

(a ) R ab =2+(2+3)||(2+3)=Ω

(b ) R ab =6||(3||6+3||6)=6||4=Ω

将题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流源电路。

b

a

b a

(b)

(a)题2.2图

(b)

(a)

题2.3

b

a

b

Ω

(a)

(b)

解:(a )两电源相串联,先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最后再变换成电流源;等效电路为

(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5A 恒流源串联的9V 电压源亦可除去(短接)。两电源相并联,先将电压源变换成电流源,再将两并联的电流源变换成一个电流源,等效电路如下:

将题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压源电路。

解:(a )与10V 电压源并联的8Ω电阻除去(断开),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再变换成电流源,最后变换成电压源,等效电路如下:

(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2A 恒流源串联的4Ω亦可除去(短接),等效电路如下:

(a)

(b)

题2.4图

b

a

b

a

a

b

a

b

a

b a

b

b

b

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题图中的电流I 。 解:求电流I 时,与3A 电流源串联的最左边一部分电路可除去(短接),与24V 电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等效电路如下,电路中总电流为

2

||6336

9+++,故

A I 5.02

62

2||6615=+?+=

用支路电流法求题图中的I 和U 。 解:对结点a ,由KCL 得,I 1+2-I=0 对左边一个网孔,由KVL 得 6I 1+3I=12 对右边一个网孔,由VKL 得 U+4-3I-2×1=0

解方程得 I=2.67A, U=6V

用支路电流法求题图中的电流I 和U 。

解:与10V 电压源并联的电阻可不考虑。设流过4Ω电阻的电流为I 1,则有

I+I 1=10

U=1×I+10=4I 1

解得I=6A ,I 1=4A ,U=16V

题2.5图

-+

题2.6图

b

a

b

a

b

a

b

a

Ω

-

+

题2.7图

用网孔电流法求题图中的电流I 。

解:设1A 电流源上电压为U 1,2A 电流源上电压为U 2,网孔a 中电流为逆时针方向,I a =I ,网孔b 、c 中电流均为

顺时针方向,且I b =1A ,I c =2A ,网孔a 的方程为:

6I+3I b +I c =8 即 6I+3×1+1×2=8 解得 I=0.5A

用网孔电流法求题图中的电流I 和电压U 。 解:设网孔电流如图所示,则I a =3A, I b =I, I c =2A, 网孔b 的方程为

-8I a +15I+4I c =-15 即 -8×3+15I+4×2=-15, 解得 A I 151=

8Ω电阻上的电流为

A I I b a 15

441513=-

=-, V U 15

352

15448=?=

用结点电压法求题图中各支路电流。 解:以结点C 为参考点,结点方程为

534

1

)4111(+=-+b a U U , 25)41

21(41+-=++-b a U U 解方程得

U a =6V, U b =-2V

A U I a 611==

, A U

I b 12

2-== A U U I b a 24

)

2(643=--=-= 验算:I 1、I 2、I 3满足结点a 、b 的KCL 方程

用结点电压法求题图所示电路各结点电压。

题2.8图

U +2-

题2.9图

题2.10图

解:以结点a ,b ,c 为独立结点,将电压源变换为电流源,结点方程为

236

2302121)212131(+

=--++c b a U U U 23621)12121(21-=-+++-c b a U U U 2

302)2121(2121-=++--c b a U U U 解方程得

U a =21V, U b =-5V, U c =-5V

用弥尔曼定理求题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 断开和闭合时的各支路电流。 解:以0点为参考点,S 断开时,

V R R U U i i i N 340050

150150150100

50100502001=+++

+=∑∑

= A U I N 34502001=-=

,A U I N 32501002-=-=, A U I N 3

2501003-=-=,I N =0,

S 合上时

V U N 8025

150150150150100

5010050200=++++

+= A U I N

4.250

2001=-=

, A U I N 4.0501002=-=

题2.11图

题2.12图I

A U I N

4.050

1003=-=

, A U I N N 2.325-=-=

在题图所示的加法电路中,A 为集成运算放大器,流入运算放大器的电流 I N =I P =0,且U N =U P ,证明:

f i i i R R U

R U R U U )(3

322110++-=

解:由于I P =0,所以U P =I P R=0,U N =U P =0,

111i U I R =,222i U I R =,333i U

I R =,f

f R U I 0-=,

由于I N =0,对结点N ,应用KCL 得:I f =I 1+I 2+I 3,即

0123

123

i i i f U U U U R R R R -

=++ 123012

3i i i f U U U U R R R R ??=-++ ???

利用叠加定理求题图所示电路中电流源上的电压U 。 解:12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电路如图a 所示 V U U U bc

ac 2128

8812363-=?+-?+=-=' 2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电路如图b 、c 所示 V U 12)42(2)8||83||6(2=+?=+?='' V U U U 10122=+-=''+'=

在题图所示电路中,两电源U S 和U S2对负载R L 供电,已知当U S2=0 时,I =20mA ,当 U S2=-6V 时,I =-40mA ,求

(1)若此时令 U S1=0,I 为多少

R f

U I U I U I 题2.13图

题2.14图

c

c

c

(a)

(b)

+

U -(c)

(2)若将U S2改为8V ,I 又为多少 解:此题用叠加定理和齐性原理求解

(1)U S1单独作用即U S2=0时,I ′=20mA 。

设U S2单独作用即U S1=0时,负载电流为I ″,两电源共同作用时,I=-40mA 。 由叠加定理得 I ′+I ″=-40,

I ″=-40-I ′=-40-20=-60mA

(2)由齐性原理,U S2改为8V 单独作用时的负载电流为

mA I 8086

60=?--=''

I=I ′+I ″=20+80=100mA

在题图所示电路中,当2A 电流源没接入时,3A 电流源对无源电阻网络N 提供54W 功率,U 1=12V ;当3A 电流源没接入时,2A 电流源对网络提供28W 功率,U 2为8V ,求两个电流源同时接入时,各电源的功率。

解:由题意知,3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V U 121=',V U 183542==', 2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V U 142

281

=='',V U 82

='', 两电源同时接入时, V U U U 261

11=''+'=,V U U U 26222=''+'=, 故 21252A P U W ==,32378A P U W ==

用戴维宁定理求题图所示电路中的I 。

解:断开一条8Ω支路后,并不能直接求出端口开路电压,如将两条8Ω支路同时断开,如图a 所示,则问题要简便得多,

U oc =U ac +U cb =6

610663

V -?+=+,

R O =3||6=2Ω,

戴维宁等效电路如图b 所示,

A I 5.08

||82621=+?=

R L

I 题2.15图

题2.16图

题2.17图

+

6V -

+6V -2(a)

(b)

在题图所示电路中,N 为含源二端电路,现测得R 短路时,I =10A ;R =8Ω时,I =2A ,求当R =4Ω时,I 为多少

解:设有源二端电路N 的端口开路电压为U Oc ,端口等效电阻为R O ,则等效电路如图(a)所示,由已知条件可得:

U oc =10R 0, U Oc =2(R 0+8)

解得

U oc =20V, R O =2Ω, 因此,当R=4Ω时,

2010243

OC O U I A R R ===++

题图所示电路中D 为二极管,当U ab >0时,二极管导通,当U ab <0时,二极管截止(相当于开路)。设二极管导通时的压降为,试利用戴维宁定理计算电流I 。

解:将二极管断开,求端口a 、b 间的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电路如图a 所示,

U oc =U ac -U bc =6-2=4V , R O =(6+2)||(2+6)=4Ω,

等效电路如图b 所示,二极管D 导通,导通后,U ab =

A I 85.04

6

.04=-=

用戴维宁定理求题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解:将待求支路1Ω电阻断开后,由弥尔曼定理可得:

R

题2.18图

6Ω2Ω

题2.19图

c

+U -

R R

Ω

V V a 63

1

41121481224=+

++

=,V V b 161312139612-=++-+=

故 U oc =V a -V b =7V,

R O =R ab =2||3||6+12||4||3=2||2=Ω, 由戴维宁等效电路可得 A R U I O OC 21

5.27

1

=+=

+=

用叠加定理求题图所示电路中的U 。

解:3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电路如图a 所示,1Ω电阻上电流为U ′ U ′=2I ′+2I ′, 321

U I '

'=

+ 解得 U ′=2V , I ′=0.5A

12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电路如图b 所示,1Ω电阻上电流为U ″

对左边一个网孔有: U ″=2I ″+2I ″

对右边一个网孔有: 2I ″=-2×(I ″+U ″)+12

解得 U ″=4V , I ″=1A 故 U=U ′+U ″=6V

求题图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端口开路时,I=0,受控电流源电流等于零,故U 0c =9V ,用外加电源法求等效电阻,电路如图所示。

U T =4×()+8I T

10T o T

U

R I ==Ω

求题图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端口开路时,流过2Ω电阻的电流为3U OC ,流过6Ω电阻的为A 6

36+,故

+-题2.21图

+

U -+-

(a)

(

b)

题2.22

图+T -

6

23663

OC OC U U =?+

?+ 解得: U OC =

用短路电流法求等效电阻,电路如下图所示。 A I sc

12666||236=+?+= 0.8OC

O sc

U R I =

=-Ω 求题图所示电路从ab 端看入的等效电阻。

解:用外加电源法求等效电阻,电路如图(a)所示,设||s s B R R R '=,流过R E 的电流为i T +i b +βi b ,故有

)(b b T E T i i i R u β++= 0)(=++'T b be s

u i r R T E be s

E be s T i R r R R r R u )1()(β+++'+'=

E be s

E be s T T ab R r R R r R i u

r )1()(β+++'+'=

= 题图所示电路中,R L 为何值时,它吸收的功率最大此最大功率等于多少

解:将R L 断开,则端口开路电压U OC =2I 1-2I 1+6=6V ,用外加电源法求等效电阻,电路如下图所示,对大回路有

U T =4I T +2I 1-2I 1=4I T

题2.24图

(a)

I

+T -L

+U O -R 题2.25

R L

4T

O T

U R I =

=Ω 因此,当R L =R 0=4Ω时,它吸收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

22max

6 2.25444

OC O U P W R ===?

锅炉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锅炉原理》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锅炉容量:指锅炉的最大长期连续蒸发量,常以每小时所能供应蒸汽的吨数示。 2. 层燃炉:指具有炉箅(或称炉排),煤块或其它固体燃料主要在炉箅上的燃料层内燃烧。 3. 室燃炉:指燃料在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锅炉。 4. 旋风炉:指在一个以圆柱形旋风筒作为主要燃烧室的炉子,气流在筒内高速旋转,煤粉气流沿圆筒切向送入或由筒的一端旋转送入。较细的煤粉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粗的煤粒则贴在筒壁上燃烧。筒内的高温和高速旋转气流使燃烧加速,并使灰渣熔化形成液态排渣。 5. 火炬―层燃炉:指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空间,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 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 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 直流锅炉:指工质一次通过蒸发受热面,即循环倍率等于一的锅炉。 9. 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 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 事故率=%100?+事故停用小时数 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 可用率= %100?+统计期间总时数备用总时数运行总时数; 13. 钢材使用率: 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一、基本概念 1. 元素分析:指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的分析。 2. 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 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4. 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态, 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5. 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6. 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7. 熔化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二、问答题 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 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 答:挥发性物质主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锅炉专业考试题库答案

锅炉专业考试题库 理论部分: —、填空题: 安全部分: 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4.生产现场禁火区内进行动火作业,应同时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5.工作延期手续只能办理一次。如需再延期,应重新签发(工作票),并注明(原因)。 8.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6)伏 10.工作票不准任意涂改。涂改后上面应由(签发人或工作许可人)签名或盖章,否则此工作票应无效。 11.许可进行工作前,应将一张工作票发给(工作负责人),另一张保存在(工作许可人处)。 12.全部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退出工作地点,工作负责人和运 行班长或值长应在工作票上(签字注销)。注销的工作票应送交 所属单位的领导。工作票注销后应保存(三个月)。 13.工作如不能按计划期限完成,必须由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延期手续)。 14.在没有脚手架或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

米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栓在牢固的构件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15. 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 16.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钳工部分: 1、内径千分尺测量范围很有限,为扩大范围可采用(加接长杆)的方法。 2、水平仪的读数方法有(相对)读数法和(绝对)读数法。 3、工艺基准按其作用可分为(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 4、测量方法的总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5、划线作业可分两种即(平面划线);(立体划线)。 6、锉刀的齿纹有(单齿纹)和(双齿纹)两种。 7、锉刀分(普通锉);(特种锉);(什锦锉) 三类。 8、通过锉削,使一个零件能放入另一个零件的孔或槽内,且松紧合乎要求,这项操作叫(锉配)。 9、钻孔时,工件固定不动,钻头要同时完成两个运动、。 11、麻花钻头主要由几部分构成(柄部);(颈部);(工作部分)。 12、用丝锥加工内螺纹称为(攻丝)用板牙套制外螺纹称为(套

2019锅炉考试题及答案

锅炉专业考试题 一、填空题 1.过热蒸汽温度超出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度数)称为过热度。 2.水冷壁的传热过程是:烟气对管外壁(辐射换热),管外壁向管内壁(导热),管内壁 与汽水之间进行(对流放热)。 3.锅炉受热面外表面积灰或结渣,会使管内介质与烟气热交换时的热量(减弱),因为灰渣的 (导热系数)小。 4.锅炉吹灰前应适当提高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 5.冲洗水位计时应站在水位计的(侧面),打开阀门时应(缓慢小心)。 6.“虚假水位”现象是由于(负荷突变)造成(压力变化)引起锅水状态发生改变而引起 的。 7.强化锅炉燃烧时,应先增加(风)量,然后增加(燃料)量。 8.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自动调节系统,把(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给水流量)作为 反馈信号进行粗调,然后把(汽包水位)作为主信号进行校正。 9.循环倍率是指进入到水冷壁管的(循环水量)和在水冷壁中产生的(蒸气量)之比值。 10.锅炉排污分为(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两种。 二、选择题 1.锅炉吹灰前,应将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 (A)降低;(B)适当提高;(C)维持;(D)必须减小。答案:B 2.()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 (A)停炉前;(B)熄火后;(C)锅炉停止上水后;(D)锅炉正常运行时。答案:C 3.锅炉正常停炉一般是指()。 (A)计划检修停炉;(B)非计划检修停炉;(C)因事故停炉;(D)节日检修。答 案:A 4.当机组突然甩负荷时,汽包水位变化趋势是()。 (A)下降;(B)先下降后上升;(C)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答案:B 5.在锅炉三冲量给水自动调节系统中,()是主信号。 (A)汽包水位;(B)给水流量;(C)蒸汽流量;(D)给水压力。答案:A

机械原理题库

第七版机械原理复习题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填空题 8.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高副,它产生一个约束,而保留了两个自由度。 10.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11.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1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2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F=3n-2pl-ph。 12.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 13.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2,至少为1。 14.计算机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判断该机构运动的可能性(能否运动〕及在什么条件下才具有确定的运动,即确定应具有的原动件数。 15.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低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高副。 三、选择题 3.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则其自由度等于 B 。(A)0; (B)1; (C)2 4.原动件的自由度应为B。(A)-1; (B)+1; (C)0 5.基本杆组的自由度应为 C 。(A)-1; (B)+1; (C)0。 7.在机构中原动件数目B机构自由度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A)小于(B)等于(C)大于。 9.构件运动确定的条件是C。(A)自由度大于1;(B)自由度大于零;(C)自由度等于原动件数。 七、计算题 1.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需明确指出。 1.解E为复合铰链。F n p p =--=?-?= 3392131 2 L H 6.试求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需指明所在之处)。图中凸轮为定径凸轮。

应用光学总复习与习题解答.

总复习 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返回内容提要 有关光传播路径的定律是本章的主要问题。 折射定律(光学不变量)及其矢量形式 反射定律(是折射定律当时的特殊情况) 费马原理(极端光程定律),由费马原理导出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实、虚)物空间、像空间概念 完善成像条件(等光程条件)及特例 第二章球面与球面系统返回内容提要 球面系统仅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 基本公式: 阿贝不变量放大率及其关系: 拉氏不变量 反射球面的有关公式由可得。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返回内容提要

平面镜成镜像 夹角为α的双平面镜的二次像特征 平行平板引起的轴向位移 反射棱镜的展开,结构常数,棱镜转像系统 折射棱镜的最小偏角,光楔与双光楔 关键问题:坐标系判断,奇次反射成像像,偶次反射成一致像,并考虑屋脊的作用。第四章理想光学系统返回内容提要 主点、主平面,焦点、焦平面,节点、节平面的概念 高斯公式与牛顿公式: 当时化为,并有三种放大率 ,, 拉氏不变量 ,,

厚透镜:看成两光组组合。 ++组合:间隔小时为正光焦度,增大后可变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负光焦度。 --组合:总是负光焦度 +-组合:可得到长焦距短工作距离、短焦距长工作距离系统,其中负弯月形透镜可在间隔增大时变 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正光焦度。 第五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返回内容提要 本部分应与典型光学系统部分相结合进行复习。 孔阑,入瞳,出瞳;视阑,入窗,出窗;孔径角、视场角及其作用 拦光,渐晕,渐晕光阑 系统可能存在二个渐晕光阑,一个拦下光线,一个拦上光线 对准平面,景像平面,远景平面,近景平面,景深 物方(像方)远心光路——物方(像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 第六章光能及其计算返回内容提要 本章重点在于光能有关概念、单位和像面照度计算。 辐射能通量,光通量,光谱光视效率,发光效率 发光强度,光照度,光出射度,光亮度的概念、单位及其关系 光束经反射、折射后亮度的变化,经光学系统的光能损失 , 通过光学系统的光通量,像面照度 总之,

锅炉第二章题库答案

第二章燃料与燃烧计算 一、名词解释 1、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2、高位发热量: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包括燃料燃烧时所生成的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3、低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中扣除全部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后的发热量。 4、标准煤:规定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 =29308kJ/kg的煤。 6、煤的挥发分:失去水分的干燥煤样置于隔绝空气的环境下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煤中的有机物分 解而析出的气态物质的百分数含量。 7、油的闪点: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与明火接触发生短暂的闪光时对应的油温。 、不完全燃烧:指燃料的燃烧产物中还含有某些可燃物质的燃烧。 10、理论空气量:1kg收到基燃料完全燃烧,而又无过剩氧存在时所需的空气量。 11、过量空气系数: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12、理论烟气量:供给燃料以理论空气量,燃料达到完全燃烧,烟气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 硫、水蒸气及氮气四中气体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 13、烟气焓:1kg固体、液体燃料或标准状态下1m3气体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在等压下从0℃加热 到某一温度所需的热量。 二、填空 1、煤的元素分析法测定煤的组成成分有碳、氢、氧、氮、硫、灰分、水分,其中碳、氢、硫是可燃成分,硫是有害成分。 2、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表征灰的熔融特性的四个特征温度为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4、煤的炭化程度越深,其挥发分含量越少,着火温度越高,点火与燃烧就越困难。

5、煤的成分分析基准常用的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 6、理论水蒸气体积,包括燃料中氢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燃料中水分受热蒸发形成的 水蒸气、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三部分。 7、随同理论空气量V k 0带进烟气中的水蒸气体积为V k0 m3/kg。 8、烟气成分一般用烟气中某种气体的所占干烟气总体积的体积百分数含量来表示。 9、完全燃烧方程式为(1+β)RO2+O2=21 ,它表明当燃料完全燃烧时,烟气中含氧量与三原子气体量之间的关系,当α=1时,其式变为(1+β)RO2max=21 。 14、算α的两个近似公式分别为、。两式的使用条件是CO=0 、干烟气含有的氮气接近79%(N2=79%/N ar可忽略) 、β很小。 三、选择 1、在下列煤的成分中,能用干燥无灰基表示的成分有。(1)(2)(3)(5) (1)碳(2)氧(3)挥发分(4)灰分(5)固定碳 2、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大小与煤中下列成分有关。(1)(2)(4)(5)(6) (1)C ar (2)O ar (3)N ar (4)H ar (5)S ar (6)M ar 3、煤被一场大雨淋湿后,煤的高位发热量。(2) (1)升高(2)降低(3)不变 4、煤被一场大雨淋湿后,煤的干燥基碳的百分含量。(3) (1)升高(2)降低(3)不变 5、下列各煤种中,对锅炉的安全工作危害最大的是。 (3) A、Q net,ar =31320kJ/kg,S ar=% B、Q net,ar =29310kJ/kg,S ar=% C、Q net,ar =25435kJ/kg,S ar=% 6、煤的元素分析成分中收到基碳是。(4) (1)固定碳(2)焦碳(3)碳化物中的碳 (4)由固定碳和碳化物中的碳组成 7、理论空气量的大小是由元素所决定的。(1)(5)(4)(6)(1)C(2)M(3)A(4)O(5)H(6)S(7)N

机械原理题库第二章教学内容

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图 示 平 面 六 杆 机 构 的 速 度 多 边 形 中 矢 量 ed → 代 表 , 杆4 角 速 度 ω4的 方 向 为 时 针 方 向。 2.当 两 个 构 件 组 成 移 动 副 时 ,其 瞬 心 位 于 处 。当 两 构 件 组 成 纯 滚 动 的 高 副 时, 其 瞬 心 就 在 。当 求 机 构 的 不 互 相 直 接 联 接 各 构 件 间 的 瞬 心 时, 可 应 用 来 求。 3.3 个 彼 此 作 平 面 平 行 运 动 的 构 件 间 共 有 个 速 度 瞬 心, 这 几 个 瞬 心 必 定 位 于 上。 含 有6 个 构 件 的 平 面 机 构, 其 速 度 瞬 心 共 有 个, 其 中 有 个 是 绝 对 瞬 心, 有 个 是 相 对 瞬 心。 4.相 对 瞬 心 与 绝 对 瞬 心 的 相 同 点 是 ,不 同 点 是 。 5.速 度 比 例 尺 的 定 义 是 , 在 比 例 尺 单 位 相 同 的 条 件 下, 它 的 绝 对 值 愈 大, 绘 制 出 的 速 度 多 边 形 图 形 愈 小。 6.图 示 为 六 杆 机 构 的 机 构 运 动 简 图 及 速 度 多 边 形, 图 中 矢 量 cb → 代 表 , 杆3 角 速 度ω3 的 方 向 为 时 针 方 向。 7.机 构 瞬 心 的 数 目N 与 机 构 的 构 件 数 k 的 关 系 是 。 8.在 机 构 运 动 分 析 图 解 法 中, 影 像 原 理 只 适 用 于 。

9.当 两 构 件 组 成 转 动 副 时, 其 速 度 瞬 心 在 处; 组 成 移 动 副 时, 其 速 度 瞬 心 在 处; 组 成 兼 有 相 对 滚 动 和 滑 动 的 平 面 高 副 时, 其 速 度 瞬 心 在 上。 10..速 度 瞬 心 是 两 刚 体 上 为 零 的 重 合 点。 11.铰 链 四 杆 机 构 共 有 个 速 度 瞬 心,其 中 个 是 绝 对 瞬 心, 个 是 相 对 瞬 心。 12.速 度 影 像 的 相 似 原 理 只 能 应 用 于 的 各 点, 而 不 能 应 用 于 机 构 的 的 各 点。 13.作 相 对 运 动 的3 个 构 件 的3 个 瞬 心 必 。 14.当 两 构 件 组 成 转 动 副 时, 其 瞬 心 就 是 。 15.在 摆 动 导 杆 机 构 中, 当 导 杆 和 滑 块 的 相 对 运 动 为 动, 牵 连 运 动 为 动 时, 两 构 件 的 重 合 点 之 间 将 有 哥 氏 加 速 度。 哥 氏 加 速 度 的 大 小 为 ; 方 向 与 的 方 向 一 致。 16.相 对 运 动 瞬 心 是 相 对 运 动 两 构 件 上 为 零 的 重 合 点。 17.车 轮 在 地 面 上 纯 滚 动 并 以 常 速 v 前 进, 则 轮缘 上 K 点 的 绝 对 加 速 度 a a v l K K K KP ==n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高 副 两 元 素 之 间 相 对 运 动 有 滚 动 和 滑 动 时, 其 瞬 心 就 在 两 元 素 的 接 触 点。- - - ( ) 19.在 图 示 机 构 中, 已 知ω1 及 机 构 尺 寸, 为 求 解C 2 点 的 加 速 度, 只 要 列 出 一 个 矢 量 方 程 r r r r a a a a C B C B C B 222222=++n t 就 可 以 用 图 解 法 将 a C 2求 出。- - - - - - - - - - - - - - - - - - ( ) 20.在 讨 论 杆2 和 杆3 上 的 瞬 时 重 合 点 的 速 度 和 加 速 度 关 系 时, 可 以 选 择 任 意 点 作 为 瞬 时 重 合 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锅炉原理试题库

《锅炉原理》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锅炉容量:指锅炉的最大长期连续蒸发量,常以每小时所能供应蒸汽的吨数示。 2. 层燃炉:指具有炉箅(或称炉排),煤块或其它固体燃料主要在炉箅上的燃料层内燃烧。 3. 室燃炉:指燃料在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锅炉。 4. 旋风炉:指在一个以圆柱形旋风筒作为主要燃烧室的炉子,气流在筒内高速旋转,煤粉气流沿圆筒切向送入或由筒的一端旋转送入。较细的煤粉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粗的煤粒则贴在筒壁上燃烧。筒内的高温和高速旋转气流使燃烧加速,并使灰渣熔化形成液态排渣。 5. 火炬―层燃炉:指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空间,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 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 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 直流锅炉:指工质一次通过蒸发受热面,即循环倍率等于一的锅炉。 9. 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 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 事故率= %100?+事故停用小时数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 可用率=%100?+统计期间总时数 备用总时数运行总时数; 13. 钢材使用率: 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1. 元素分析:指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的分析。 2. 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4. 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 态,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5. 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6. 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7. 流动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二、问答题 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 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 答:挥发性物质主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 1. 理论空气量: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2.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和理论空气量之比。 3. 理论烟气量:当实际参加燃烧的湿空气中的干空气量等于理论空气量,且1kg 的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量称为理论烟气量。 4. 实际烟气量:供给的空气量大于理论空气量,且使1kg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烟气量。 5. 理论空气、烟气焓:在定压条件下,将1kg 燃料所需的空气量或所产生的烟气 量从0加热到t℃时所需要的热量。 6. 锅炉有效利用热:指水和蒸汽流经各受热面时吸收的热量。 7. 正平衡法:直接确定输入锅炉的热量和锅炉的有效利用热,然后利用锅炉热效 率定义式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8. 反平衡法:通过确定锅炉的各项热损失,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机械原理习题-整理

第二早 4 .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 移动副或转动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 高副。 5. 组成机构的要素是 构件和转动副;构件是机构中的_运动—单元体。 6. 在平面机构中,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的变化范围是 1-2。 7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_(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 8 .零件与构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 运动的单元体,而零件是 制造的单元体。 9 .由M 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 m-1个转动副。 10 .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 两构件直接接触所组成的可动联接 。 1?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 3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 同一直线上。 2 .含有六个构件的平面机构, 其速度瞬心共有15个,其中有5个是绝对瞬心,有10个是相对 瞬心。 3 .相对瞬心和绝对瞬心的相同点是 两构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速度相等的点 , 不同点是绝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为零,相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 4.在由N 个构件所组成的机构中,有 (N-1)(N/2-1)个相对瞬心,有 N-1个绝对瞬心。 5?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 同一构件上_的各点,而不能应用于机构的 不同构件上的各 点。 6 ?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瞬心在 转动副中心处;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在 移动方向的垂 直无穷远处处;组成纯滚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在 高副接触点处。 7 .一个运动矢量方程只能求解 _____ 2 个未知量。 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 a*kc2c3 ,方向与将 vc2c3沿3 2转90度的方向一致。 1. 从受力观点分析,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驱动力位于摩擦锥 之内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驱动力位于摩擦圆之内。 2 .从效率的观点来看,机械的自锁条件是 n< 0。 3 .三角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在同样条件下 大于矩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因此它多用于 联接。 4 .机械发生自锁的实质是 无论驱动力多大,机械都无法运动 。 5. 在构件1、2组成的移动副中,确定构件 1对构件2的总反力F R12方向的方法是与2构件相 对于1构 件的相对速度 V12成90度+fai 。 6 .槽面摩擦力比平面摩擦力大是因为 槽面的法向反力大于平面的法向反力 。 7 .矩形螺纹和梯形螺纹用于 传动,而三角形(普通)螺纹用于 联接。 8 .机械效率等于 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它反映了 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9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有 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 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 尽量减少构件尺寸, 减少摩擦。 1.机械平衡的方法包括、 平面设计和平衡试验,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在设计阶段,从结构上保 证其产生的惯性力最小 ,后者的目的是为了 用试验方法消除或减少平衡设计后生产出的转子所 存在的不 8.平面四杆机构的瞬心总数为 _6__。 9 .当两构件不直接组成运动副时,瞬心位置用 10.当两构件的相对运动为移动,牵连运动为 三心定理确定。 转动动时,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有哥氏加

《应用光学》第一章例题

第一章例题 1.P20习题1(部分):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í108m/s,求光在火石玻璃(n=1.65)和加拿大树胶(n=1.526)中的光速。 解: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v c n = 可求得 火石玻璃 )/(10818.165 .11038 8 11s m n c v ?=?== 加拿大树胶 )/(10966.1526 .110388 22s m n c v ?=?== 3.P20习题5, 解:设水中一点A 发出的光线射到水面。 若入射角为I 0(sinI 0=n 空/ n 水 ),则光线沿水面掠射;据光路可逆性,即与水面趋于平行的光线在水面折射进入水中一点A ,其折射角为I 0(临界角)。 故以水中一点A 为锥顶,半顶角为I 0 的 圆锥范围内,水面上的光线可以射到A 点(入射角不同)。因此,游泳者向上仰 望,不能感觉整个水面都是明亮的,而只 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圆的大小与游泳者 所在处水深有关,如图示。满足水与空 气分界面的临界角为 75.033 .11 sin 0== I 即 '36480?=I , 若水深为H ,则明亮圆的半径 R = H tgI 0 4. ( P20习题7 ) 解:依题意作图如图按等光程条件有: ''''1OA n O G n MA n GM n ?+?=?+? 即 .1)100(5.112 2 1+=+-?++O G y x x O G

所以 x y x -=+-?150)100(5.122 两边平方得 222)150(])100[(25.2x y x -=+- 2223002250025.245022500x x y x x +-=++- 025.225.115022=++-y x x 0120101822=-+x x y ——此即所求分界面的表达式。 第二章例题 1.(P53习题1)一玻璃棒(n =1.5),长500mm ,两端面为半球面,半径分别为50mm 和100mm ,一箭头高1mm ,垂直位于左端球面顶点之前200mm 处的轴线上,如图所示。试求: 1)箭头经玻璃棒成像后的像距为多少? 2)整个玻璃棒的垂轴放大率为多少? 解:依题意作图如图示。 分析:已知玻璃棒的结构 参数:两端面的半径、间 隔和玻璃棒材料的折射率 n ,以及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求经玻璃棒之后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近轴光学基本公式(2.13)和(2.15),即单个球面物像位置关系式和物像大小关系式,逐面进行计算。 1)首先计算物体(箭头)经第一球面所成像的位置: 据公式(2.13)有 1111111'''r n n l n l n -=- , 将数据代入得 50 1 5.12001'5.11-=--l 解得 )(300 '1mm l =; 以第一球面所成的像作为第二球面的物,根据转面公式(2.5)可求出第二面物距 )(200500300'12mm d l l -=-=-= 对第二球面应用公式(2.13)得 2222222'''r n n l n l n -=- 即 100 5 .112005.1'12--=--l

机械原理期末题库附答案

机械原理期末题库(本科类) 一、填空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 2.同一构件上各点的速度多边形必于对应点位置组成的多边形。 3.在转子平衡问题中,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可以用相对地表示。 4.机械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是具有,其上作用有的等效构件。 5.无急回运动的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6.平面连杆机构中,同一位置的传动角与压力角之和等于。 7.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36o,则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8.为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应该凸轮的基圆半径。 9.凸轮推杆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在运动阶段的前半程作运动,后半程 作运动。 10.增大模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增多齿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11.平行轴齿轮传动中,外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内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 12.轮系运转时,如果各齿轮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都不改变,这种轮系是轮系。 13.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共有个速度瞬心,且位于。 14.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γ为,传动效率最大。 15.连杆是不直接和相联的构件;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均为。 16.偏心轮机构是通过由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17.机械发生自锁时,其机械效率。 18.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的条件是。 19.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与两次共线的位置时。 20.具有急回特性的曲杆摇杆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 1。 21.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互为,压力角越大,其传力性能越。 22.一个齿数为Z,分度圆螺旋角为β的斜齿圆柱齿轮,其当量齿数为。 23.设计蜗杆传动时蜗杆的分度圆直径必须取值,且与其相匹配。 24.差动轮系是机构自由度等于的周转轮系。

锅炉第二章课后计算题答案

1.已知煤的空气干燥基成分:ad C =60.5%,ad H =4.2%,ad S =0.8%,ad A =25.5%,ad M = 2.1% 和风干水分f ar M =3.5%,试计算上述各种成分的收到基含量。 %5625.5965.01.25.3100 )100(%6075.24965.05.25100 )100(%772.0965.08.0100 )100(%053.4965.02.4100)100(%325.58965.05.60100 )100(965.0100 )100(=?+=-?+==?=-?==?=-?==?=-?==?=-?==-f ar ad f ar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M M M M M S A M S S M H H M C C M 解: 2.已知煤的空气干燥基成分:ad C =68.6%,ad H =3.66%,ad S =4.84%,ad O =3.22%,ad N =0.83%,ad A =17.35%,ad M =1.5%,ad V =8.75%,空气干燥基发热量ad net Q ,=27528kJ/kg 和收到基水分ar M =2.67%,煤的焦渣特性为3类,求煤的收到基其他成分、干燥无灰基挥发物及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并用门捷列夫经验公式进行校核。 %14.17100)5.98117100(35.17100)100(%18.3100 )5.98117100(22.3100)100(%82.0100 )5.98117100(83.0100)100(%78.4100 )5.98117100(84.4100)100(%62.3100 )5.98117100(66.3100)100(%79.67100 )5.98117100(6.68100)100(5 .98117100100=-?=-==-?=-==-?=-==-?=-==-?=-==-?=-==-?+=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f ar ad f ar ar M A A M O O M N N M S S M H H M C C M M M M M 可得解:由

应用光学习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纸(A卷) 课程名称应用光学专业班级0501~03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题分 备注: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发生全反射现象的必要前提是: A)光线由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传播B) 光线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传播 C)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D) 以上情况都可能产生 2.周视照相机可以拍摄大视场景物,其利用的: A)节点的性质B)主点的性质C)焦点的性质D)以上答案都正确 3.在望远镜的视度调节中,为适应近视人群,应采取的是: A)使物镜远离目镜B)使目镜远离物镜C)使目镜靠近物镜D)应同时调节物镜和目镜 4.棱镜系统中加入屋脊面,其作用是: A 改变光轴的方向B)改变主截面内像的方向C)改变垂轴于主截面方向上像的方向D)以上都正确5.光学系统中场镜的作用是: A)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B)减小目镜的尺寸C)不改变像的成像性质D)以上都正确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显微镜中的光学筒长指的是()2.光学系统中像方顶截距是()3.用波像差评价系统成像质量的瑞利准则是()4.望远系统中物镜的相对孔径是()5.棱镜的转动定理是() 三、简答题(共20分) 1.什么叫孔径光阑?它和入瞳和出瞳的关系是什么?(4 分) 2.什么叫视场光阑?它和入窗和出窗的关系是什么?(4 分) 3.几何像差主要包括哪几种?(4 分) 4. 什么叫远心光路?其光路特点是什么?(4 分)

四、分析作图题(共25分) 1.已知正光组的F和F’,求轴上点A的像,要求用五种方法。(8分) 2. 已知透镜的焦距公式为f '= nr1 ,l 'H= -f ' n -1 d , l H = - f ' n -1 d , ? r d ? nr nr ( n -1 ) ? n( 1 - 1 ) + ( n -1) ? 1 2 ? r2 r 2 ? 分析双凹透镜的基点位置,并画出FFL、BFL和EFL的位置。(9分) 3. 判断下列系统的成像方向,并画出光路走向(8分) (a)(b) 五、计算题(共35分) 1.由已知f1'=50mm,f2' = -150mm的两个薄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对一实物成一放大 4 倍的实像,并且第一透镜的放大率β1= -2?,试求:1.两透镜的间隔;2.物像之间的距离;3.保持物面位置不变,移动第一透镜至何处时,仍能在原像面位置得到物体的清晰像?与此相应的垂铀放大率为多大?(15分)2.已知一光学系统由三个零件组成,透镜1:f1'= -f1=100,口径D1=40;透镜2:f2' = -f2=120, 口径D2=30,它和透镜1之间的距离为d1=20;光阑3口径为20mm,它和透镜2之间的距离d2= 30。物点A的位置L1= -200,试确定该光组中,哪一个光孔是孔径光阑,哪一个是视场光阑?(20分)

锅炉第二章课后计算题答案资料讲解

锅炉第二章课后计算 题答案

1.已知煤的空气干燥基成分:ad C =60.5%,ad H =4.2%,ad S =0.8%, ad A =25.5%,ad M =2.1%和风干水分f ar M =3.5%,试计算上述各种成分的收到基 含量。 %5625.5965.01.25.3100 )100(%6075.24965.05.25100 )100(%772.0965.08.0100 )100(%053.4965.02.4100)100(%325.58965.05.60100 )100(965.0100 )100(=?+=-?+==?=-?==?=-?==?=-?==?=-?==-f ar ad f ar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M M M M M S A M S S M H H M C C M 解: 2.已知煤的空气干燥基成分:ad C =68.6%,ad H =3.66%,ad S =4.84%, ad O =3.22%,ad N =0.83%,ad A =17.35%,ad M =1.5%,ad V =8.75%,空气干燥基 发热量ad net Q ,=27528kJ/kg 和收到基水分ar M =2.67%,煤的焦渣特性为3类,求 煤的收到基其他成分、干燥无灰基挥发物及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并用门捷列 夫经验公式进行校核。

%14.17100)5.98117100(35.17100)100(%18.3100 )5.98117100(22.3100)100(%82.0100 )5.98117100(83.0100)100(%78.4100 )5.98117100(84.4100)100(%62.3100 )5.98117100(66.3100)100(%79.67100 )5.98117100(6.68100)100(5 .98100=-?=-==-?=-==-?=-==-?=-==-?=-==-?=-==?+=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d ar f ar ar ad f ar ar M A A M O O M N N M S S M H H M C C M M M M 可得解:由 kg kJ M S O H C Q kg kJ M M M M Q Q ar ar ar ar ar ar net ar ad ar ad ad net ar net /2681767 .225)78.418.3(10962.3103079.6733925)(1091030339/2717167.2255 .110067.2100)5.12527528(25100100) 25(,,,=?--?-?+?=?---+==?---? ?+=---+=: 门捷列夫经验公式校核 3.下雨前煤的收到基成分为:1ar C =3 4.2%,1ar H =3.4%,1ar S =0.5%, 1ar O =5.7%,1ar N =0.8%,1ar A =46.8%,1ar M =8.6%,1,ar net Q =14151kJ/kg 。下雨后 煤的收到基水分变为2ar M =14.3%,求雨后收到基其他成分的含量及收到基低位 发热量,并用门捷列夫经验公式进行校核。

王文生——应用光学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 1、游泳者在水中向上仰望,能否感觉整个水面都是明亮的?(不能,只能感觉到一个明亮的圆,圆的大小与游泳都所在的水深有关,设水深H,则明亮圆半 径R Htglc) 2、有时看到窗户玻璃上映射的太阳光特别耀眼,这是否是由于窗玻璃表面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答:是。 3、一束在空气中波长为589.3nm的钠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它的波长 将变为多少?在水中观察这束光时其颜色会改变吗? 答:n —;,' 442nm 不变 4、一高度为1.7m的人立于路灯边(设灯为点光源)1.5m远处,路灯高度为 答:设影子长x,有: x 17 ??? x=0.773m x 1.5 5 5、为什么金钢石比磨成相同形状的玻璃仿制品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答:由于金钢石折射率大,所以其临界角小,入射到其中的光线大部分都能产生全反射。 6为什么日出或日落时太阳看起来稍微有些发扁?(300例P1) 答:日出或日落时,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来自太阳顶部、中部和底部的光线射向地球大气层的入射角依次增大(如图)。同时,大气层密度不均匀,折射率水接近地面而逐渐增大。 当光线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时,由于n逐渐增大,使其折射角逐渐减小,光线的传播路径就发生了弯曲。我们沿着光线去看,看到的发光点位置会比其实际位置高。另一方面,折射光线的弯曲程度还与入射角有关。入射角越大的光线,弯曲越厉害,视觉位置就被抬得越高,因为从太阳上部到下部发出的光线,入射角依次增大,下部的视觉位置就依次比上部抬高的更多。

第二章 1、如图2-65所示,请采用作图法求解物体AB的像,设物像位于同一种介质空间。 图2-65 2、如图2-66所示,MM '为一薄透镜的光轴,B为物点,B'为像点,试采用作 图法求解薄透镜的主点及焦点的位置。

应用光学第二章例题

第二章 例 题 例题2.1 凸平透镜r 1=100mm ,r 2=∞,d=300mm ,n=1.5,当物体在-∞时候, 1)求高斯像面的位置; 2)在平面上刻十字,问其共轭像在什么位置; 3)当入射高度为h=10mm ,问光线的像方截距是多少?和高斯像面相比相差多少?说明什么问题? 解: 1)根据近轴光线光路计算公式可以求出高斯像面的位置。 将1111,' 1.5,1,100l n n r mm =-∞===代入单个折射球面成像公式 '''n n n n l l r --= ,可以求得1'300l mm =。又由题意d=300mm ,发现此时所成的像在凸平透镜的第二面上。 2)由光路可逆原理知道,若在平面上刻十字,其共轭像应在物方 -∞处。 3)当入射高度为h=10mm 时,光路如下图所示:

此时利用物在无限远时,L =?∞时, 公式sin sin 'sin ' ''sin ''(1)sin 'h I r n I I n U U I I I L r U ?=?? ?=???=+-? ?=+?? 中的第一和第四式求解得: ※ 光线经过第一面折射时,11110 sin 0.1100 h I r = ==,所以1 5.739o I =。又11111sin 'sin 0.10.06667' 1.5 n I I n = =?=,所以1'a r c s i n 0.066673.822o I ==, 1111''(0 5.739 3.822) 1.9172o o U U I I =+-=+-=, 1111sin '0.0667'11001299.374sin '0.0334547I L r mm U ??? ?=?+=?+= ? ????? 。 ※ 光线再经过第二个面折射,21'0.626L L d mm =-=-,21' 1.9172o I U -==,则2 222sin 'sin 1.5sin1.91720.05018' o n I I n = =-=-,2' 2.87647o I =-。 2222'' 1.9172 1.9172 2.87647 2.87647o o o o U U I I =+-=-+=。 由三角关系知道:21tan '0.626tan1.91720.02095o x L U mm ==-=-, 20.02095 '0.4169tan 2.87647 o L mm =- =-。即此时像与高斯像面的距离为-0.4169mm 。 说明:正透镜,负球差! 例题2 一个玻璃棒(n=1.5)长500mm ,两端为半球面,半径分别是50mm 和-100mm ,物体高1mm ,垂直于左端球面顶点之前200mm 处的轴线上,试求:

机械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题 1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平面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 D 。 A、从动件的尺寸 B、机构组成情况 C、原动件运动规律 D、原动件运动规律和机构的组成情况 2、一铰链四杆机构各杆长度分别为30mm ,60mm,80mm,100mm,当以30mm的杆为机架时,则该机构为 A 机构。 A、双摇杆 B、双曲柄 C、曲柄摇杆 D、不能构成四杆机构 3、凸轮机构中,当推杆运动规律采用 C 时,既无柔性冲击也无刚性冲击。 A、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B、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C、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D、余弦加速运动规律 4、平面机构的平衡问题中,对“动不平衡”描述正确的是 B 。 A、只要在一个平衡面内增加或出去一个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 B、动不平衡只有在转子运转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 C、静不平衡针对轴尺寸较小的转子(转子轴向宽度b与其直径D之比b/D<0.2) D、使动不平衡转子的质心与回转轴心重合可实现平衡 5、渐开线齿轮齿廓形状决定于 D 。

A、模数 B、分度圆上压力角 C、齿数 D、前3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2、作相对运动的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必在同一条直线上。 3、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臂≤摩擦圆半径。 4、斜齿轮传动与直齿轮传动比较的主要优点: 啮合性能好,重合度大,结构紧凑。 5、在周转轮系中,根据其自由度的数目进行分类:若其自由度为2,则称为差动轮系, 若其自由度为1,则称其为行星轮系。 6、装有行星轮的构件称为行星架(转臂或系杆)。 7、棘轮机构的典型结构中的组成有:摇杆、棘爪、棘轮等。 三、简答题(15分) 1、什么是构件? 答: 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从运动角度讲是不可再分的单位体。 2、何谓四杆机构的“死点”? 答: 当机构运转时,若出现连杆与从动件共线时,此时γ=0,主动件通过连杆作用于从动件上的力将通过其回转中心,从而使驱动从动件的有效分力为零,从动件就不能运动,机构的这种传动角为零的位置称为死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