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题思路

高考出题思路
高考出题思路

全科目解析上海高考命题思路:能力!能力!能力!

2010年上海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结束,《东方教育时报?新闻综合周刊》记者

兵分几路,采访著名作家、中学特级教师、高中学科教研员、高三任课教师以及部分

应届考生,多角度解析2010上海高考各科目试卷的亮点与特色。受访者普遍认为,今年上海高考试题总体而言难度不大,各科目均注重能力考查,符合上海市中小学课程

改革精神,起到了为基础教育导航的作用,以多样化的考查形式彰显考生的主体地位。

从1985年至今,上海高考自主命题已经平稳走过25个年头,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

也已进入全面铺开的“攻坚”阶段,如今又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启动实施,加之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同建设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又迈

出更坚实的一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本就备受瞩目的高考命题思路和评价方式呈

现怎样的变化、会向何处去等一系列问题,更加引人关注。

【语文】唤醒读书人自觉给予考生人文关怀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落下帷幕。纵观语文试卷,多数考生认为试题“不难”,但回答完整实属“不易”。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引入全

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的散文《雾天目》,请考生揣测作者语意并理解

文章主旨。尽管张抗抗本人态度谨慎,不想就此发表观点影响正常高考阅卷,但名家

佳作的入选再一次向高考语文命题思路提出挑战:命题组的理解与标准答案的设定,

是否就是作者本人的写作意图呢?

张抗抗散文入选考题

据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高三考生、“语文牛人”徐彰能反映,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部分的第二篇题为《天目山》的语篇,讲述的是作者跟随父母前往浙西天

目山祭奠五十多年前遇难烈士的故事,文笔大气、优美,具有冲击人心的力度。

另据相关可靠消息透露,这篇散文阅读语篇正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的

散文《雾天目》。

记者随即致电张抗抗,正在外地出差的张抗抗回复道:“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但

我不想就此发表任何评论。不要以我个人的想法干扰高考阅卷工作。”

《雾天目》是张抗抗创作生涯中极具分量的一篇散文作品。作为张抗抗以母亲的生活

经历为主线、以烈士贾起的鲜血为底色创作的长篇小说《赤彤丹朱》的关联随笔之一,

此文亦是作家用笔写下“他们用鲜血奉献的真诚与抗争”的体验,是作者在思想高度

上的新超越。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考生反映此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有一定难度,特别是最后一小题,要求从文末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分析文章的主旨,考生“很不笃定,不能肯定对作

者的想法和写作意图的揣测是否正确”。

从多位高三语文教师的相关分析中可以得出,在此题的回答上,大多数考生仅注意到

表层意思,即只答到“对先烈的缅怀之情”,并未能够更进一步地结合全文的意境体

现文章的深层主题。天目山为雾所笼罩,寓意着当今社会不少人的价值观正愈发模糊

与颓靡,一些人既淡忘了先烈,亦淡漠了理想。鉴于此,本文的主旨是告诫人们不汲

汲于名利,不沉湎于物质,而应树立理想,昭其志向。

鉴于张抗抗本人的谨慎态度,不希望因为她的发言而干扰到高考语文阅卷组的工作,

截至发稿前,记者还是无法得知作者本人对命题思路的看法。而相关人士透露,今年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将原文题目中的“雾”字抽离,或许也是造成考生

理解不透的原因之一。

阅读选材体现课改要求注重培养人文精神

概括而言,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延续往年的体例,第一部分是现代文阅读。第一篇

是议论文,题为《笔墨的超越》,文章旨在说明笔墨不只是书写的工具,更是中国文

人的精神寄托。第二篇是侧重于写景与抒情的散文,便是如上所提到的张抗抗的散文,是作者对历史的追述、对心灵的拷问、对时代的反思。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如此选择命题材料,一方面避免在选文体裁上可能出现的重复,另一方面,无论是极具文人气质的《笔墨的超越》还是张抗抗的散文,都是能够唤醒

学生的“读书人自觉”,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并激发学生思辨能

力的优秀文章,符合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要求。

此外,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中,“读懂、理解浅显的文言诗文”是培

养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选择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基本依据。据考生

反馈,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一篇是人物传记,另一篇是游记,都“不算难”,无论是对加点字词的解释,还是对古文语法的辨析,都是学生已经掌握

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会在阅读部分专门设计题目,请学生比较并评

析考卷上这一阅读语篇与任一课内教材语篇的异同,强调课外文本与课堂教学的联系,让学生对教材和课堂教学引起重视。今年却没有出现这一类题目。对此变化,受访学

生普遍反映:“对于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少了个表现的机会,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上海市曹杨二中语文特级教师王伟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语文的视野一直都不

只是限于课内,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的改革趋势是打开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更关注生活,使学生从中积累体验并升华思考境界,再引领学生以经过

提炼和升华的思辨性思维反向去阅读和关注生活,如此循环上升。所以,考生只要能

够抓住最关键的东西,厚积薄发,无论怎么命题都不怕。”

作文审题难度有所下降偏题答卷预计不多

作文题目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话题,社会各方都热衷于以一斑窥全豹,从作文题目的变

迁来透视主流价值观以及时代发展的进程。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继续沿用材料作文的形式,作文题目中“钓鱼的故事”选

自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材料阅读对考生而言基本没有障碍。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三语

文教研组长王淑英表示,“今年这篇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

在比对网络上诸多对高考作文的评析后,不少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作文偏题。有考生

向记者反映,目前很多观点都认为,这篇材料作文应该从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青

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等角度来写,但自己立意是着重在“忍耐”这个观点上,所以目

前“心情委实忐忑”。

不过,王淑英认为考生的担心有些多余。在她看来,现在的材料作文已经不是传统意

义上的材料作文,而是“新材料作文”,命题者给出的写作范围是比较宽泛的。从阅

卷的角度而言,对考生审题正确与否的判断也不像从前或是大家想象中那样“严苛”,必须要求考生写出什么观点才算审题正确,否则就是偏题。王淑英分析说,虽然该考

生的“忍耐”观点“有点危险”,但是也不能说就是“跑题”,因为作文还是应该从

整体上来评判。如果该考生的观点能够与材料内容相契合,并能自圆其说,且篇章结

构清晰、合理,仍然可能是符合要求的。

【链接】《雾天目》(选撷)□张抗抗

去西天目,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像一次骤然发生的地壳

运动。稀疏的白发在那一刻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落满了雪。那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壮

观的大树,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

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一个已经逝去半个世纪的人。

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像被海潮淹没的沙滩。夕阳已没入山后,苍茫的暮色托出波涛中模糊的山影。你即使哪儿都不去也该去西天目,你会看见他就在那里。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去西天目,就这样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

……

雾越发浓了,下山的路还长。雾气如雨,洇湿了母亲的头发,我挽起她走,身前身后

都是大树黑黝黝的剪影。父亲说,近年来他们已是第三次到西天目了,但没有人知道

那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

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世事变迁,唯有西天目的森林,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关于自由平等的理想,

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深怀敬意。然而,无数生命和太多的鲜血,使理想的代价

变得过于昂贵,缥缈的雾中我们甚至看不见理想的内容。抚摸着西天目的老树,我想

也许只有这些大树,才真正拥有了自由空气和丰沛的雨露。

我们走在雾里,我们朝大雾弥天的南庵方向走去。我的汗已变成了蒸腾的雾,将我自

己团团笼罩。那是一个雾日,在西天目,我穿行在那种被称为历史迷雾的情景中,真

实变得越发令人疑惑。人说东西天目两峰之巅,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颇

似双目仰望苍穹,故得名“天目山”。我不能也不敢去山巅,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

像是他不瞑的双目在诘问苍穹。

若是以那池水洗眼濯足,会有人“开天目”吗?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

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居不

入浴池,鱼蟹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

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英语】强调语言运用能力难度适中有区分度

听力:贴近生活且结合热点

听力一直都是英语考试的重要部分,不仅有要求听懂和获取事实细节信息的题目,也

有要求听懂隐含意思,从而推断言下之意,填补“信息差”的题目,还有要求听懂语

篇大意、归纳主旨的题目。

许多考生反映,今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听力部分读题者的发音非常清晰、地道,语速

适中,听力中对话与语篇都贴近日常学习与生活,包括购物、作息、家庭成员对话等,而且像世界杯比赛这样的热点话题也进入听力考试。值得一提的是,听力最后一部分

是填空题,有字数限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归纳能力。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金诵芬表示,今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听力部分比去年简单,朗读语速也不快,这符合高考听力命题习惯。作为英语考试第一部分,难度基本

适中。金诵芬建议下一届考生重视听力训练,平日可多听英语新闻、英语歌曲,以放

松的方式沉浸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语法:注重基础不出怪题

高考既承担着全面检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功能,亦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平台。

英语语法是整张考卷中偏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部分。大部分考生都反映语法部分的

试题“不难”,且“对答案较有把握”。

英语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何林松表示,今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语法试题继续秉持上海

市教育考试院对高考语法题目出题方针的5个要求:基础、广泛、常见、不偏、不怪。本着“淡化语法”的长期发展趋势,本次高考词汇部分考查的都是最基本最常用

的语法规则。进入新课改后,教材由以往以语法规则为线索的编写方式改为以话题为

中心、穿插语法知识点的编写方式,直接考查语法结构的高考试题已明显减少。

完形填空:学生反映难度较大

英语考试结束后,记者随机寻访了多位考生,在回答“感觉试卷哪一部分最有难度”时,考生不约而同回答:“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就是在一篇语意完整的短文中有目的地制造一些空白,造成信息链中断,让

考生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常识,对每题的备选项作出尽可能合

理的分析、判断,从中选出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使重新构建的文章主旨鲜明,文意

畅达,逻辑严密。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高三英语教师冯隽表示,完形填空是考查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关

键题型,既考查学生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把握能力,同时也考查固定搭配等语言基本功,有助于拉开学生差距,选拔人才。要做好完形填空,考生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以及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涵盖面广

今年高考阅读理解细分为三大类型五篇文章,类型之一即是最常规的阅读理解,其二

是专门选择标题的语篇理解,其三是今年新推出的简答题型阅读理解。

就第一和第二种类型的阅读理解,学生普遍认为涉及面较广泛,既有介绍印度驯兽师

职业的人文类文章,也有谈论太阳黑子活动的科普类文章,还包括人类对药物过敏的

医学类文章,而各个阅读语篇,甚至每个语篇中每道选择题的难度设计都有一定“坡度”。学生大多表示,“文章不能说很难,但即使看懂文章,也不一定能够选对答案,需要仔细推敲”。

上海市七宝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施国华表示,近年来,上海高考英语命题越来越注重阅

读选材的多角度和多侧面。英语不只是语言工具,亦是文化。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之余,更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够排除理解障碍。

阅读简答:考查学生概括能力

今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出现了新题型,阅读部分不再只是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而是增加了8分的简答题,要求学生以书面表达的形式答题。

据学生反映:“今年新题型,基本能够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由于题目要求控

制字数在10个以内,使得原文中现成的句子不能用,而必须重新组织语言,这里比较考验功夫。”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高三英语备课组长韩毓英老师表示,简答题新题型的出现就是为

了扭转学生长期以来只注重考试技巧,沉浸于勾选ABCD的习惯,现在学生必须认真

读懂题目、理解文义方能解题。此外,简答题除考查学生“找对信息”的能力之外,

其答案“限定字数”的要求更是在考查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考题要求学生在找

到答案的基础上,必须正确、简洁地组织语言。这也是英语教学进一步注重实践与语

言运用能力的结果。

翻译:每个细节都可能是得分点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听说读写”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四会”,其中不包括翻译,但

是中译英一直都是上海高考英语试卷中的保留项目,今年高考中译英依然占据20分。

在采访中,多位考生提到,今年翻译中的“拉窗帘”一词把他们难住了,“很有生活

气息的短句,可是,一时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也有考生表示,把第一句翻译“这

本杂志花费了我20多元”中的“多”漏译了。

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英语老师王关心表示,翻译的每个细节可能都是一个得分点,从

句子结构、动词时态语态到单词拼写,都马虎不得。此外,翻译除了考查对所学英语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对中、英两种语言表达差异的敏感性,考

查学生是否能将汉语的意思用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表达出来,而不是只按字面顺序将

中英文字字对译,因此体现了考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作文:看图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

今年高考英语作文部分继续延用看图作文的形式,以外国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

举手发言的图片为材料,要求考生从3个层次来写作:其一,描述图片的状况;其二,回忆同期的“你”是怎样表现;其三,就此现象谈一下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个

题材贴近生活,既有对比,也结合自己实际,所以有话可以写”。当然,要注意时态

的运用。如第一段,描述图片情况,要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进行时态,人称用第三人

称复数;第二段,比较“你”同期的上课状况,用一般过去时,人称用第一人称单数;第三段,简要谈感受,要求一般现在时,人称要求在第三人称复数和第一人称单数之

间转换。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金诵芬介绍说,近年高考英语作文从以前纯粹的议论文

转向看图作文形式,一方面,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更广泛,不再只是说理,而要求

考生从“描述、倒叙、谈观点” 3个层次来把握;另一方面,进一步杜绝预先“猜话题、背作文”的现象,因为“图片不能事先准备”,这样对每个考生都更为公平,更

能够考查每个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同时,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命题也确保学生有

话可说,从而有所发挥。

预计全市平均分超过95分

在上海市特级教师何林松看来,今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难度略有上升,他预计全市平

均分为95分~96分。对于今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客观题数量下降、主观题数量上升的现象,何林松认为,这样虽然增加了阅卷的难度,但是减少了学生蒙题猜题的机会,

切实起到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这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同时,何林松也提出一些建议。他认为目前5篇阅读理解题显得数量过多。“根据历

年高考英语情况的反馈,大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很紧,几乎没有检查试卷的时间,建议

未来命题组能酌情控制题量。”不过,刚参加完高考的晋元高级中学学生滕时冲表示,他提前半小时就做完了试卷,并且觉得做得很顺,时间并不紧。可见,上海高考英语

试题在考生中形成了“坡度”。此外,何林松认为翻译不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课程标准只提到“听说读写”,没有“译”这一项,而试卷上的翻译题分值达20分之多。何林松建议未来命题组,如果要考查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不妨加大作文题分值;如果考生很喜欢翻译,可以在大学阶段把翻译当成专业来学习。何林松还希望口语早

日计入上海高考英语试卷的总分,使得“哑巴英语”告别课堂教学。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金诵芬也认为今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总体难度比去年略大,她预计全市平均分为96分~97分。在金诵芬看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上海市中学英语教材涉猎面越来越广,选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不仅是学习语言,更是

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这种趋势得到上海高考英语试卷的积极回应——高考

既有指导课堂教学的作用,又有反观课堂教学的作用。今年上海高考英语试题既有基

础题,也有中等题,还有高端题,题目很活,较好地完成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

力的使命。

【数学】难度适中教学亟需换思路

今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难度适中,给了考生们很大信心。在上海市全面深入推行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数学试卷延续近几年的平稳风格,继续体现课程改革

的理念和要求,注重考查过程与方法,体现课改新增内容的基本要求。“虽然试卷整

体难度不高,但要想拿高分并不容易,”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白伟雄说,“只有那些基础扎实、平时着眼于能力培养的学生,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这张试卷。”

难易程度与预测一致

白伟雄表示,看到今年高考数学试卷后,第一感觉是试题难度不高,但强调学生的基

础知识掌握能力。这与高考前的预测基本一致,也体现了近年来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已

经形成的难易度风格。

虽说简单,但考生要取得高分也不容易。白伟雄告诉记者,从自己过去4年参加的高

考数学阅卷情况来看,在最后的一道大题上,考生往往会做对比较有难度的第二小题,而相对简单的第一小题却总会出错。简单的题目反而容易出错,反映出考生在日常学

习中的缺陷,值得反思。

应试教学需要改变

白伟雄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依然延续着以做题为主

的应试教学方式。在这种学科评价体系下,学生被题海淹没,没有时间对已经做过的

题目进行反思。学生在尽力攻克难题的同时,反而对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不深,

失去正确的数学学习思维方式。

对于今年的高考数学卷,白伟雄认为还是比较满意的,契合课程改革的精神。难度降

低有助于学校和学生抽出时间来对数学学习进行思考,也有利于学生真正培养数学学

习能力。

白伟雄建议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牢记数学学习首要任务还是要强化基础,体会数学

思想和学习方法。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从薄到厚”接受,再到“从厚到薄”消化,

最后转为“厚积薄发”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适当做题练习,但不能过于依赖做

题练习,学生做题后要学会获得信息并产生联想。希望不难的高考数学试卷给学校和

学生带来更多启示,从题海中走出来。

【物理】稳中有变注重综合应用

“很多考生考完物理感觉一般,说答题不太顺,”同济大学附属第一中学的物理教

师龚新宇说,“不过,大家还是反映今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与往年相比,难度相差不大。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命题形式,对考生而言并不陌生,基本与平时训练和复

习迎考的思路相吻合。”

题量有所增加

综合能力要求高

据龚新宇老师介绍,今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注重对学科的重点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考核,注意覆盖面,重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部分题型的分值均衡分布,主要知识点在试卷中占有足够的比例。试卷总题量增加到33道,而往年只有23道,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单项选择题,计算题

则减少了1道。可以看出,命题者加大了基础知识的考查权重,强调对“基础知识”

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提高了基础扎实的考生拿高分的几率。

回顾前几年的上海高考物理试卷,较能提高区分度的往往是实验题的最后一道“压轴题”。而今年情况似乎有所变化,考生普遍反映最后一道实验题并不难,这道题题干

中的常规实验及装置让多数考生应答起来比较有把握;难的是选择题最后一道和填空

题最后一道,如果审题时思路不多转几个弯,很可能束手无策。这张试卷上的最后一

道计算题,也难住了不少考生。这道计算题命题综合性较强,用了很长一段文字表述

题目,实验装置也显得比较复杂,考查内容涉及力学、热学、电路三大块知识。要想

正确快速解题,考生必须构建清晰的实验情景,并要反过来一步一步推理验证“由气

缸内活塞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可以看出,命题者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良

苦用心,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上的。

解答这类设计考究的“信息题”时,考生只要冷静思考,找准考点,快速映射出相应

的知识,再准确计算,就一定能攻克。龚老师把这些题目形象地比喻为“纸老虎”:

“我们在复习迎考的各个阶段都有针对性地训练过相关解题技能,但临场发挥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考生的应试素质。”龚老师所任教的班级中,平常模拟考成绩为120

分~130分左右的学生,很多考后自我估分为110分上下,“也许他们是低调吧”。

物理教学应培养

逻辑能力与科学素养

谈及今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中的一些变化,特级教师陈颂基认为这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重要性,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导向。

陈老师同时指出,虽然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指挥棒”色彩正

在逐渐淡化,可很多老师依旧习惯性地重点讲解考纲上的内容,而对物理学史、物理

学形成的过程等,几乎不会在课堂上强调。“传统应试教学的习惯应该改一改了,为

考而考、脱离实际的练习题应该远离教材和课堂,”陈老师说,“唯有让物理教学与

科技、与生活靠得更近一些,才能激发学生学会发散性思考,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喜的是,陈老师发现,与去年一样,今年的上海高考物理试卷体现了课程改革新教

材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渗透在试卷中,“有理由相信,明年的高考试卷与课改将配合得更加默契”。

陈老师建议中学师生在参观上海世博会时多看看推崇环保低碳理念的城市实践馆,养

成用物理思维去看世界的习惯。

【化学】应试招数不管用能考查要求高

“班级里比较优秀的学生考完化学,感觉心里没有底啊!”上海市某实验性示范

性高中的化学教师陈红岩对记者说,“据学生反映,今年化学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

要求比较高,跟往年试题相比有一些新的应用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丁伟副教授认为,目前的高中化学教材主要培养学生在实践应用

方面的能力,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却习惯以高考命题趋势为导向。如果命题的

整体思路不改变,那么高中教学以及高考只能围绕应试教育指挥棒而转。

试题体现

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考后的交流反馈,陈红岩对记者说,今年的化学还是有难度的。有一道来源

于课本的化工生产流程的题目,与2005年高考中的一道题目类似,主要考查学生对化

学原理的应用。但由于很多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容易疏忽对这些应用问题的深入探讨,

因此很多学生会感觉作答起来有些难度。

对于分子结构的考查,今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首开与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联系起来的命

题先例,这对考生的数学计算、逻辑、应用能力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考卷中的最后一

道计算题,本来就是为了拉开学生差距,但陈红岩也坦言,一般市示范性高中的学生

能够通过应试训练进而熟悉解题的套路。但今年最后一大题中首次出现了分子量,很

多学生感觉应试招数不管用了。陈红岩分析道,这道题目非常新颖,考查学生的发散

思维,题目的答案是双解,只有两个都答出来才算全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化学教师认为,对于准高三学生而言,

目前最重要的并非是题海战术,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梳理并整体归纳基本的解题策

略和方法:哪些知识解决哪类问题、哪些方法解决哪类题目。其实化学学习的过程,

是一个“感悟”的过程,学生所学知识、所做实验、所做题目之间都是有紧密联系的,唯有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学好化学。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还表示,成熟的教学模式首先要给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与能力功底;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外延的空间,上课选用

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日常生活问题、生产中的流程,比如环保低碳、美

食美味中的添加剂等。最后,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习惯以讨论、交流、质疑的形式来进

行化学思维的训练,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再次提出问题、最后质疑的过

程中,学生对应用化学才有一种新的思考和认识。

化学教学需要

“知鱼头鱼尾”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丁伟表示,化学专业的很多本科生动手能力特别差,而且

所学知识也比较“死”。究其缘由,很多学生只是停留于表面学习,往往是“不知鱼

头鱼尾,只知鱼肉”。对化学知识体系的不了解,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停留于“死记硬

背式”的学习。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对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丁伟告诉记者,高中化学很多考卷中有“假题”的频繁出现,也就是说一个化学实验

是用正常的A模式,但试卷中常常会用B模式来考学生,也就是老师和学生都是凭想象、凭理论在做“假题”,完全脱离现实情况。所以,老师也应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实验过程讲清楚讲透彻,并把知识点和实验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感

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

【历史】形式多样注重能力考查

今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难题。这是上海市静安

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左卫星了解到的情况。

左卫星表示,今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对把握核心知识点的能力、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进行了重点考查。以往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基本上以“事件”为中心,进而加以提炼和梳理。近年来,上海高考历史试卷需要学生用“历史研究方法”对所

学知识加以运用。“这就是上海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未来三五年内,上海高考

历史试卷的命题应该都会延续这一思路。”左卫星说。

形式多样

紧贴当下热点

观察近几年的命题习惯可以发现,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少社会

热点问题在试题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左卫星告诉记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上

海世博会、被媒体热炒的“曹操墓”等热点话题都出现在今年上海高考的试卷中。

同时,由于上海乡土史部分被纳入高考范畴,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

博会主题,与上海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有关的内容都出现在今年历史试题中。此外,图表、数据、文献材料等史实表现形式纷纷登场亮相,上海高考历史试卷以丰富多彩

的面貌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展现历史学识、阐述历史观的大舞台。左卫星表示,历史教

育是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一个支点,形式多样的史料既活跃了考查方式,又增强了

可读性,还极大地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查

近年来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命题已经跳出复制知识或者重现知识的传统命题模式,越来

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今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为例,最后一

道主观题给出的材料为“义和团对外谈判的合约条款”,要求学生对这段材料进行分析。“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内容现在已经不再列入教材必读单元,也就是说,这是一道

用新材料设计的题目。由此可见,考查学生‘学史’能力是命题的主要指向。”左卫

星说。综观今年上海高考试卷,类似试题并不少见。左卫星告诉记者,有一道题目提

供了数幅图片,要求学生从中挑出一些图片组成一个展览,并就所选择的图片给出理由。这不仅要求学生正确解读图片展现的历史背景,还要求学生进行分类,并说出图

片背后的历史逻辑关系。

分层评分引导教学

左卫星告诉记者,历史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往往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近

年来上海高考历史阅卷对于简答题采取分层评分的评价模式——答到核心知识的给高分,答到边缘知识的给低分。实践证明,这样的评分方式比较合理,有利于引领中学

历史教学突破面面俱到、浮于表面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对知识的分层教学和对内容的

差异化理解,把握那些在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核心知识。左卫星相信今年的评

分方式依旧会这样。

【思想政治】从关注时事中考能力

据长期从事高考命题和阅评工作的华东师范大学李春生教授介绍,今年上海高考思想

政治试卷的一大特色就是取消了时事政治填空题,以选择题取而代之。“填空题考的

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而选择题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李春生说,“这样的

变化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上海高考思想政治试卷基本告别单考识记的阶段,全

面进入考能力的阶段。”

李春生告诉记者,高考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描述或阐述事物的能力、探讨事物本质或规律的能力。近年来,上海高考思想政治试

卷的命题均遵循这样的思路,强化对考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并通过命题模式的逐渐改

变来引导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日常教学。

李春生介绍,除了以选择题代替时事政治填空题外,试卷上紧密结合时政热点的命题

也愈加重视与思想政治导向、知识能力相结合,并着重考查三者的关联度。

上海高考思想政治试卷哲学部分试题所占比重由前年的10%提高到去年的20%后,今年比重继续上升,并用简答题与分析说明题两种题型考查考生从哲学与政治、哲学与

经济等不同角度理解、分析、说明同一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先明确表述相关的哲学

原理,再联系材料展开分析论述。

针对以往简答与分析这两类试题界限模糊的问题,李春生表示,近年来上海高考思想

政治试卷的命题进一步从情境、设问等方面出发,对二者进行有效区分,突出它们的

不同特点与功能,从而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这两类题型。

事实上,试卷命题所注重的能力考查也是不少考生的“软肋”。李春生告诉记者,现

在的考试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的能力。论述题照搬教材中一个

或几个现成段落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将分布在教材各单元中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这

样才能在考试中应答如流。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今后应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也为学

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地理】不变中求变

今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与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对于即将升入高三、准备选择地理作

为加试科目的学生来说,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上海市静安

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陆弘德。

难度持平试题有新意

陆弘德认为,今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和往年相比,整体难度相差不大。不过,有部分

考生反映考试时间比较紧张,这与试题中需要考生回答的文字题量比往年有所增加有关。此外,在综合分析题中出现包含地球运动知识点的自然地理题,可能会成为今年

考生失分较多的地方。

每年的上海高考地理试题都会出现一些新名词,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命题材料的分析能力,今年的高考也不例外。在综合分析题中,首次出现“雁行模式”一词,但只要仔

细审题,并结合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考生不难发现,“雁行模式”描述的是以上海为

龙头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因此,陆弘德建议下一届考生在答类似题时务必

保持冷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另外,今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选择题部分出现了计算相对湿度的题目。这是教材中一

笔带过的知识点,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容易将它忽视。因此,陆弘德提醒下一届考生,知识点没有大小之分,学习上不能缺位。

结合实际积累很重要

谈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陆弘德表示,与往年一样,高考的试题会与国内外的热点

相结合。今年的考题就涉及海地、智利地震等方面的话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防灾减灾

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如果说,选择题较多的是考查学生对于教材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那么综合分析题则

对考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地理学习仅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陆弘德表示,“学生对于所给材料的灵活运用及分析能力很重要。”根据以往情况来看,综合分析

题是高考中体现学生之间区分度的重要环节,因为它更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验。

陆弘德认为,与自然地理相比较,考生对人文地理试题的解答更得心应手些。

概括提炼

学会迁移知识

陆弘德指出,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不变中求渐变。学生在

平时就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对系统地理知识以及区域地理知识都应熟练掌握。同时,

陆弘德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将知识讲细讲透。对于一

些典型的问题,还应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点的迁移,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现在很多试题的素材均不是来自课本,但其考查的知识点是与课本中的知识相似的,”陆弘德提醒学生,“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应尽快提高从文字或相关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在高考时从容应对,不被试题的“新衣”所迷惑。

【生命科学】变化大,考生有些不适应

今年上海高考生命科学课目考完,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丁银娣收集了考生和教师反馈的信息。她告诉记者,不少考生反映,今年生命科学高考试卷难度比较大,题量和试题开放度有很大变化,考生考下来感觉有些懵。比如,今年试卷首先缩减了选择题中的一分题,将一分题的题量扩充到两分题上。因此,当考生发现简单的一分题变少的时候,心理上难免会有波动。有些平时成绩较好的考生还表示,今年选择题中“陷阱”很多,出题非常活,一不小心就会犯错。

此外,有考生反映,今年试卷中情景题阅读量变大,反复阅读占用了不少答题时间。阅读量增大,意味着试题解答开放度增强。丁银娣表示,一些考生答题时心里没底,觉得答案的主观性很强,考生命科学感觉更像是考语文的阅读理解。

针对考生的这些反馈,丁银娣指出,上海这几年生命科学试卷,一直在“二期”课改的理念下强调突出考生能力,老师和学校对此也比较认可。不过,今年生命科学试卷的变化有些突然,特别是在题量以及试题开放度上的变化,考试前没有任何信息透露出来,给考生造成不小的困惑。

丁银娣表示,开放性试题在自然科学类的科目中不宜太多。生命科学是学科性比较强的课目,试题的设置不能过于宽泛,答案的主观性不能过强。否则,老师阅卷时的客观性会减弱,相应地,评分时的客观性也会下降。

高考命题点三 分析综合

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 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包括如下考点: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件或所主张的观点归纳概括,理解分析。 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文言文分析综合题呈现在高考试题中,可分为两种题型:一是筛选信息题,二是概括分析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全国卷考查概括分析题。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分析选择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者设置错项陷阱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如何判断——明确五大比对角度、十个命题设误点 角度一:比对人物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7·高考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选项]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分析]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起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常常用简要的话使他们信服,谢混特别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6·高考全国卷Ⅰ)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分析]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根据原文介绍契丹人的做法,官吏们怕生事,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派遣使者下达旨意,应该是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高考命题思路——物理

2010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物理 着眼基础减轻负担 物理命题着眼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如第19题、第23题侧重考查了电场性质、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注重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核。其中主干知识力学、电学部分占理综(物理)卷分值的85%以上。如22、23、24题侧重考查了力和运动、能的转化和守恒的核心内容。 强调解决物理问题通用方法的运用,淡化解题技巧,避免繁复计算。试题设计有利于那些注重分析物理过程、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生取得好成绩,有利于减少教学中大量练习,减轻学生负担,给中学物理教学以正确的导向。 联系实际注重建模 命题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在合理的近似下建立物理模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15(静电)、17(输电)、20(飞船)题都是涉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第23题以当前能源中的热点问题光电池为情境,要求通过建模解决。通过对这些试题的考核,引导学生关注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重视物理规律的灵活应用,物理模型的建立。

重视实践体现探究 命题关注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的同时,考核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进行探究。如21题I要求学生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所测量的数据的正确及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测量;21题Ⅱ要求学生对新给的电阻与电流图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做过实验与没做过实验有区别,认真做与不认真做有区别。如(I B)13题中关于建发电站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可以开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接课改稳中求进 命题理念承前启后,稳中求新,逐步推进。试题在实验题的设计、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联系实际方面有所创新,比上年更多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人才,又有利于中学物理课改的顺利进行。全卷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的考核,通过减少题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考核。

高考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解析

2019-2019高考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解析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请考生学习。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 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

高考数学考试的答题技巧和方法_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考试的答题技巧和方法_答题技巧 一、答题和时间的关系 整体而言,高考数学要想考好,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在此基础上辅以一些做题方法和考试技巧。往年考试中总有许多考生抱怨考试时间不够用,导致自己会做的题最后没时间做,觉得很“亏”。 高考考的是个人能力,要求考生不但会做题还要准确快速地解答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并能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对于大部分高考生来说,养成快速而准确的解题习惯并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如去年第21题应用题,此题列出分段函数解析式并不难,但是相当多的考生在匆忙中把二次函数甚至一次函数都算错,尽管后继部分解题思路正确又花时间去算,也几乎得不到分,这与考生的实际水平是不相符的。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三、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四、“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1/3以上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再如去年理17题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高中生物。 五、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如去年理19题就比理20、理21要难,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选择题绝大部分是低中档题,所以必须争取多得分或得满分。选择题的答法审题要慢,答题要快。因此对选择题除直接求解外,还要做到不择手段,即小题要小做,小题要尽量巧做。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还有:数形结合法(根据题意做出草图,结合图象解决问题);特例检验法(利用特殊情况代替题设中的普遍条件,得出结论);筛选法(根据各选项的不同,从选项中选特殊情况检验是否符合题意);等价转化法(化陌生为熟悉);构造法(如立几中的“割补”思想)。另外,答选择题不要恋战,要学会暂时放弃。

精讲精练13 2017—2019年高考真题精讲精练

高考真题精讲精练: 训练步骤:1、先花十八分钟做完这三篇阅读理解。 2、再仔细阅读做题思维过程及试题分析和阅读技巧点拨。 3、然后翻译的文章要仔细研读并做到精通文章原意而且最好是能脱口而出。 2018阅读全国卷三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elcome to Holker Hall & Gardens Visitor Information How to Get to Holker By Car: Follow brown signs an A590 from JB6, M6. Approximale travel times: Windermere - 20 minutes, Kendal - 25 minutes, Lancaster - 45 minutes, Manchester - 1 hour 30 minutes. By Rail: The nearest station is Cark-in-Cartmel with trains to Carnforth, Lancaster Preston for connections to major cities & airports. Opening Times Sunday-Friday (closed on Saturday)11:00 am-4:00pm, 30 March-2nd November. Admission Charges Special Events Producers: Market 13th April Join us to taste a variety of fresh local food and drinks. Meet the producers and get some excellent recipe ideas. Holker Garden Festival 30th May The event celebrate its 22nd anniversary with a great show of the very best of gardening, making it one of the

2020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物理

2020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物理 着眼基础减轻负担 物理命题着眼基础知识、差不多技能、差不多方法的考核。如第19题、第23题侧重考查了电场性质、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力的平稳条件的应用等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方法。注重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核。其中主干知识力学、电学部分占理综〔物理〕卷分值的85%以上。如22、23、24题侧重考查了力和运动、能的转化和守恒的核心内容。 强调解决物理咨询题通用方法的运用,淡化解题技巧,幸免繁复运算。试题设计有利于那些注重分析物理过程、把握差不多技能和差不多方法的学生取得好成绩,有利于减少教学中大量练习,减轻学生负担,给中学物理教学以正确的导向。 联系实际注重建模 命题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通过对一些实际咨询题的分析,在合理的近似下建立物理模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方法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如15〔静电〕、17〔输电〕、20〔飞船〕题差不多上涉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咨询题。第23题以当前能源中的热点咨询题光电池为情境,要求通过建模解决。通过对这些试题的考核,引导学生关注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重视物理规律的灵活应用,物理模型的建立。

重视实践表达探究 命题关注知识的猎取过程,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的同时,考核了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进行探究。如21题I要求学生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定所测量的数据的正确及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测量;21题Ⅱ要求学生对新给的电阻与电流图象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讲明,使做过实验与没做过实验有区不,认真做与不认真做有区不。如〔I B〕13题中关于建发电站的咨询题,要求学生依照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能够开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接课改稳中求进 命题理念承前启后,稳中求新,逐步推进。试题在实验题的设计、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联系实际方面有所创新,比上年更多地表达新课改的理念。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人才,又有利于中学物理课改的顺利进行。全卷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的考核,通过减少题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摸索时刻,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考核。

2017年高考数学解题思路的总结

2017年高考数学解题思路的总结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决问题。利用转化思想我们还可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二: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我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三: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精彩。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四: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1)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 (2)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

(3)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五:分类讨论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2020年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全套完整精品)

2020 年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全套完整精品) 一、考前准备 1.调适心理,增强信心 (1)合理设置考试目标,创设宽松的应考氛围,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2)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睡眠质量; (3)保持良好的备考状态,不断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4)静能生慧,稳定情绪,净化心灵,满怀信心地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2.悉心准备,不紊不乱 (1)重点复习,查缺补漏。对前几次模拟考试的试题分类梳理、整合,既可按知识分类,也可按数学思想方法分类。强化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以少胜多,以不变应万变。 (2)查找错题,分析病因,对症下药,这是重点工作。 (3)阅读《考试说明》,确保没有知识盲点。 (4)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近年高考试题,把握通性通法。 (5)重视书写表达的规范性和简洁性,掌握各类常见题型的表达模式,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现象的出现。 (6)临考前应做一定量的中、低档题,以达到熟悉基本方法、典型问题的目的,一般不再做难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3.入场临战,通览全卷最容易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是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阶段,此时保持心态平稳是非常重要的。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要匆忙作答,可先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铺垫,一般可在五分钟之内做完下面几件事: (1)填写好全部考生信息,检查试卷有无问题; (2)调节情绪,尽快进入考试状态,可解答那些一眼就能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一旦解出,信心倍增,情绪立即稳定); (3)对于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边通览,一边粗略地分为A、B 两类:A 类指题型比较熟悉、容易上手的题目;B 类指题型比较陌生、自我

分析高考命题特点,把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提纲挈领,理性认识 ——分析高考命题特点,把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山东郓城一中张均华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2002年到2006年五年中的高考试题,只有04年北京春季考题、04年辽宁考题考查的是小说文体,其它52套高考题所选文体均为散文。本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格,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新课标实施后,散文更成为高考大阅读的首选文体。因此,学生有必要依据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特点确定阅读方法。 (一)近年高考散文命题特点 1、选材特点第一,内容厚重。选文多为文化散文,有关历史人物的,有关名胜古迹的,有关文化传说的,十分重视文化底蕴。第二,时代感强。选文写的是现实的话题,思考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考生容易产生心理的共鸣,很少感到超越了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第三,技法多样。选文文笔优美,语言富于文采,表达技法多样,风格别致。 2、命题重点。散文着重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重点测试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具体说有如下三点:(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这里主要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前者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如06年江苏卷散文阅读第3题“请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这是直接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也有间接考查的,如06四川卷散文阅读第2题“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表面上看,这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性概括,实际上是考分析综合能力,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因为这一问的回答关涉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后者是文章思想内容的主体,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而已。如06江苏卷散文阅读第2题“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也属于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2)分析归纳思路和结构。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和行文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外在表现。好文章两者应该相互联系协调一致。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如:06全国卷Ⅱ散文阅读第3题给出了明线结构“沙漠—绵绵土—沙漠”,让考生写隐喻性结构的三个关键词语。这是将对主旨的理解和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又如:06北京卷散文阅读第3题,“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这是考查对段落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属于分析归纳文章思路和结构的能力。(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常用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衬托、反衬等。高考对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考查,一般不考辩证,而是考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命题原则。第一,尽量使考生能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语言材料。第二,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二)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散文等四类。我们要依据其不同特点确定其阅读的一般方法。 1、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丰子恺的《送考》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阅读途径为:第一,明了人物形象的内涵。明了代表身

高考数学小题的答题技巧

2019年高考数学小题的答题技巧选择题从难度上讲是比其他类型题目降低了,但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解题熟练、准确、灵活、快速。选择题的解题思想,渊源于选择题与常规题的联系和区别。它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常规题的某些痕迹。 而另一方面,选择题在结构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即至少有一个答案(若一元选择题则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或合适的。因此可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排除迷惑支的干扰,正确、合理、迅速地从选择支中选出正确支。选择题中的错误支具有两重性,既有干扰的一面,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揭露其潜在的暗示作用,从而从反面提供信息,迅速作出判断。 由于我多年从事高考试题的研究,尤其对选择题我有自己的一套考试技术,我知道无论是什么科目的选择题,都有它固有的漏洞和具体的解决办法,我把它总结为:6大漏洞、8大法则。 “6大漏洞”是指: 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问过程只问结果;题目有暗示;答案有暗示;错误答案有严格标准;正确答案有严格标准; “8大原则”是指: 选项唯一原则;范围最大原则;定量转定性原则;选项对比原则;题目暗示原则;选择项暗示原则;客观接受原则;语言的精确度原则。经过我的培训,很多的学生的选择题甚至1分都不丢。 下面是一些实例:

1.特值检验法: 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2.极端性原则: 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3.剔除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4.数形结合法: 由题目条件,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5.递推归纳法: 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6.顺推破解法: 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高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思路

2019年高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思路 高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思路。高考数学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较难的一个科目,特别是对于文科生来说,简直是一个磨人的小妖精,历年高考数学结束后都会有人对数学怨声载道。一方面数学没有考好直接拉低了整体的高考分数,另外一方面数学的得分会明显拉大考生间的差距,小则几十分,大则百分。要知道在高考的战场上一分是可以压死千万人的,所以数学在高考中显得格外的重要。 在高考数学题中,最难的应该就是最后的一道压轴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时间问题会直接错失答题机会,也有一部分同学会在解题过程中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关于压轴题怎么应用小技巧去解答?具体题目还是要具体分析,不能一一而谈,总体来说,思路如下: 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问题,把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找相似,找直角,找特殊图形,慢慢求解,高考是分步得分的,这种思考方式尤为重要,即使你最后没有算出结果,但是如果步骤正确,还是会得相应的步骤分的。在高考数学的答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承一个理念,那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步骤。 二、运动的问题静止化 对于动态的图形,先把不变的线段,不变的角找到,有没有

始终相等的线段,始终全等的图形,始终相似的图形,所有的运算都基于它们,在找到变化线段之间的联系,用代数式慢慢求解。 三、一般的问题特殊化 一有些一般的结论,找不到一般解法,先看特殊情况,比如动点问题,看看运动到中点怎样,运动到垂直又怎样,变成等腰三角形又会怎样,先找出结论,再慢慢求解。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

高考数学的解题技巧指导

高考数学的解题技巧指导 1.极端性原则: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 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 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2.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 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3.数形结合法:由题目条件,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 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1.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 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 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 2.审题要认真仔细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 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 从中找出隐含条件。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 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所以,在实际 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3.认真做好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 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 解题时间。 4.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命题方式及其答题思路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命题方式及其答题思路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命题方式及其答题思路 作者:lzhfy 提交日期:2009-3-18 19:25:00 | 分类: | 访问量:367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命题方式及其答题思路 (一)就文章开头的写法及作用命题 答题要点:散文的开头段往往是引子,构思精巧,语言优美,一般属于景物或场面的描写性语段。答写法可从①写作技法(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衬托等)②听觉、视觉、嗅觉,声、形、色、味③修辞手法三方面入手。 答作用:①突出表现了……渲染了……②开篇扣题③作铺垫,引起下文关于……的议论(抒情,描写)。 例如08届南京高三上期统考卷第15题:本文开头是怎样描绘春节晚会上杨丽萍双人舞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6分) 答:(1)①从视觉、听觉(1分)几方面描绘“两棵树”经受洗礼并立同心的爱情故事;(1分)②动静结合(1分),烘托舞台气氛,具体细致地描绘了“两棵树”的形象。(1分)(4分。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2)①通过具体的舞台画面,营造一种凄美的氛围,感染打动读者;②从影视形象到现实生活,构思新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③由舞台上的“两棵树”引出现实中的“两棵树”,为下文描写张赵爱情作了铺垫;④由于舞台形象与真实故

事具有相似形,这样“虚”“实”互相映衬,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美感。(2分。一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 再如07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分) (二)就词语的含义命题。 答题要点:结合语段,解析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例如07山东卷第20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答:第一个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是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三)就语句的含义命题。 答题要点:结合上下语段及全文,抓住关键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开掘语句在文中的内涵,并注意句子的哲理性。

高考数学答题策略与答题技巧电子教案

高考数学答题策略与 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答题策略与答题技巧 一、历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启发 1.试卷上有参考公式,80%是有用 的,它为你的解题指引了方向; 2.解答题的各小问之间有一种阶梯关 系,通常后面的问要使用前问的结论。如果前问是证明,即使不会证明结论,该结论在后问中也可以使用。当然,我们也要考虑结论的独立性; 3.注意题目中的小括号括起来的部分,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二、答题策略选择 1.先易后难是所有科目应该遵循的原则,而数学卷上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后两题,填空题的后一题,解答题的后两题是难题。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的简单题目也可能是自己的难题,所以题目的难易只能由自己确定。一般来说,小题思考1分钟还没有建立解答方案,则应采取“暂时性放弃”,把自己可做的题目做完再回头解答; 2.选择题有其独特的解答方法,首先重点把握选择支也是已知条件,利用选择支之间的关系可能使你的答案更准确。切记不要“小题大做”。注意解答题按步骤给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写出可能用到的公式、方法、或是判断。虽然不能完全解答,但是也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写到答卷上。多写不会扣分,写了就可能得分。 三、答题思想方法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4.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 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6.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7.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 8.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9.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 10.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高考英语二轮精讲精练讲义 专题 书面表达一经典精讲(

书面表达一经典精讲(下) 开篇语 人物传记 Life of a person 题一: Henry Norman Bethu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fe of Bethune Life of Bethune …be born in / on… … enter university… … receive medical degree… … give… to help… … set up … … work… as… save… … die from… …be buried… …be considered to … Personal information Hard work and success Evaluation/ Opinions

2015高考全国1卷数学命题特点分析

2015年高考全国I卷高考命题特点分析 2015高考数学考试已结束,新课标数学全国一卷一直是河南、河北、山西高考使用的数学试卷,今年又加入了考试大省江西,试卷的结构没有改变,命题仍然遵循了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体的原则,延续了以往高考课标卷的特点和规律,下面我们就从知识考查、能力考查、思想考查三个方面解读今年数学卷的特点,并对2016高考全国卷的命题进行预测. 一、知识架构考查全面,主体内容变化不大 15年高考在六大模块的知识的考查中,无论比值还是知识点,与前几年都有相似之处,以理科为例分析见下表: 由上表分析可知各模块分值比例变化不大,在各知识模块的知识考查中,函数导数依旧是压轴题,解析几何解答题依然处在20题的位置上,重点考查抛物线和椭圆知识,立体几何解答题以往都是柱体模型为主,今年虽然没出现柱体模型,但仍然是柱体模型的变式处理方式,三角形与数列在解答题中会选其中一点考查,通常在解答题第17题,理科已连续两年在大题上考查数列知识,概率统计一般会从抽样、古典概型、频率分布、

线性回归、随机变量、正态分布、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方面考查其中三到四个知识点,已连续两年解答题都在统计初步上选点命题、其他知识一般考查集合、复数、程序框图、简易逻辑和选考题,经过近十年的课标卷命题,课标全国卷命题日趋成熟,知识结构考查合理、稳定,在新高考改革对高考改革之前,不会出现太多的变化. 在知识结构考查稳定的前提下,大部分题型结构都是常规性题型,难、偏、怪现象不会出现,同时又进行创新,把基础知识通过不同的背景展示,既达到了考查的目的,又强调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近几年高考出现的新颖性试题: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科第6题: 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cm ,将一 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 深为6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 A 、500π3cm 3 B 、866π3 cm 3 C 、1372π3cm 3 D 、2048π3 cm 3 【命题意图】本题以正方体容器为背景考查球的截面圆性质、球的体 积公式.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科第6题: 【命题意图】本题以教材上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入为背景,探究函数图像,题目新颖.

英语高考阅读七选五的命题思路及答题策略分析

2015年高考英语七选五专项复习训练 第一部分:英语高考阅读七选五的命题思路及答题策略 五.做题技巧和策略。 1.辨别语境线索 语境线索主要指反应上下文关系的衔接手段,如篇章结构、词语重现、逻辑、连接、指称、同构等。 词语重现是指词语的重复出现,但这里不是指词语的简单重现,而是指某词语可能以不同词类、词性、数、格、时态、语态等形式出现。比如:read, reading, reader, readers。还可能是以同义词、近义词甚至反义词等形式出现。(关键词语重现) 逻辑是事物之间在的、必然的联系,包括时间先后关系、空间位置关系、因果关系、归纳总结关系、总分总关系等。 连接是指用连接词或连接语表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如and, however等。(并列关系、转折关系。) 指称是指用代词替代前文已出现的人物、事件、物品等,如he, she, they,it。 同构是指上下文使用了同一或类似的句式结构。 2. 分析短文篇章结构 分析篇章结构、把握全篇文脉是解题的关键。语篇通常由段落构成,所以分析篇章结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分析段落之间的层次,也就是语篇层次;二是分析每个段落部的层次,即句际层次。尤其是选项与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信息联系,是确定答案的主要依据。 六. 解题思路及要领 ●通读整篇文章,把握整段语脉,理出文章的中心。 ●根据标点符号确定有几个句子。 ●除中心词、关键词外,将所有句子按意义分出层次,如果是承接、平列、层进关系,则可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如果是解释、转折一般就可以一分为二。 ●再分析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最后检查核对层次划分有无错误。如一篇文章或语段有几个句子单位,几个层次,特别是长难句构成的语段层次是否明确。 七.正确选项特征: 1、放进去通顺,这一点是基础。凡不通顺的必错无疑; 2、选项与其上句或下句之间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3、选项全部容都属于正确答案所在段; 4、选项中有单词、词组、句子成分或与所选答案所在段容相匹配或重合; 例如:上面第2项所指的逻辑关系主要是指代词关系、冠词关系以及连接词关系等。 例如,代词关系方面,如果所选答案中有he, him, his等词,这就意味着空前面必然出现了a boy, a man等词或人名。如果这些词在空后面出现,就意味着正确答案中必有a boy, a man 等词或人名。 冠词方面,如果正确答案中出现了定冠词the,则空前将有不定冠词a(n)或与之相应的名词等出现。如果定冠词第一次出现在空后,则意味着空里所需的答案中会有不定冠词a(n)或相应的名词等出现。 连接词方面,如果but ,however等出现在答案中,则意味着该答案与空前部分含义是相反

高考数学答题规律和思路汇总

高考数学答题规律和思路汇总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4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 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6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7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 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 8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9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 10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11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 思想; 12立体几何第一问如果是为建系服务的,一定用传统做法完成,如果不是,可以从第一问开始就建系完成;注意向量角与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都不相同,熟练掌握它们之 间的三角函数值的转化;锥体体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3,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2;与球有关的题目也不得不防,注意连接“心心距”创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13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 点是否在曲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