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验算教案

除法的验算教案
除法的验算教案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己探究除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验算

2、明确除法的验算算理。

3、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填未知数及改写算式

()÷3=7 25×4=100将它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3、揭示课题:同学们上面两题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利用以上关系学习除法的验算方法

二、探究验算方法

1、教学例4

观察课件,思考以下问题

小刚和小明都有100元钱,他们正在买笔记本。小刚想买5元钱一本的,小明想买7元钱一本的,请算一算,他们最多买几本?

2、小组探究验算方法

(1)同桌一人解决一问,然后把自己的算式和怎样验算自己是对的说给同桌听

预设:小刚能买几本我是这样列式的:100÷5=20(本)

验算方法:用20×5=100 师进一步追问20、5分别是原来除法算式中的什么名称,所以你认为除法的验算方法是怎样的

(2)100÷7=14……2,又该怎么验算

(3)对比两个算式小结除法的验算方法

三、课堂检测

1、口算并口头验算:

120÷4=60÷3=14÷4=38÷7=

2、口答:

(1)、用()和()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

(3)、一个数除以7得8,求这个数是多

少,列式是()

(4)、一个数除以5,商是6,余数是2,这个数是()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验算有余数除法,只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就可以了。()

(2.)一个数除以5、商是20,余数是6.()

(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四|课后检测

1、第25页做一做

2、2、教材第26页2、3题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开始,是在他们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理,例2、例3教学小数除以整数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例2是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例3是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教材选取了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晨练情境图,用“接下来该怎么除”“为什么要商0呢”等文字,引导学生探讨“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需添0继续除”和“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时要商0,然后点上小数点再接着除”的算理及算法。 设计思路: 我大致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是复习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理,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为下面的计算教学做铺垫。重点是对算理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尝试借助情境,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大胆质疑、尝试解决等方法,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中“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和“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两种情况的基本算理和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一算、辨析对错、解决问题等应用形式,为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安排合理的梯度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和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两种情况的基本算理和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两种特殊情况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和计算中小数点的处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6.5÷5= 7.2÷4= 14×0.5= 0.12×3= 2.列竖式算一算: 25.2÷6= 16.8÷12= 3. 说一说:如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关键要注意什么? 4.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知识。(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需添“0”继续除。 (1)自读题目,说说从题中你得到了哪些关于王鹏爷爷晨练的数学信息? (2)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 思考:知道计划16天慢跑28千米,求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应该怎么计算呢? 28÷16= (3)探究算理: ①师生交流,互动质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的验算练习一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练习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目标: 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 能力目标: 运用除法的验算知识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 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及其验算;学会找到场景图中的隐含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一 1 (1)多媒体出示习题,指名口算。 (2)教师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3)自我检查,汇报自学填书的正确率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出示题目:93÷3 85÷4 46÷2 67÷3 (2)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3)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 3 (1)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班级汇报交流。 二、指导练习 1.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2.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 4、5 (1)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4、汇报自学练习3、4、5题的正确率,鼓励做得好的同学,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 三、全课总结 四、拓展练习: P6.思考题。 1.铺垫: □÷3=23,□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 如果□÷3=23……□,第二个□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第一个呢? 2.铺垫: □□÷□=21,第三个□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能不能填大于4的数?为什么? □□÷□=21……1,□填几,你怎么想? 五、作业: P5 2、4、5

除法的验算教案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5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品质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验算的方法 难点:提高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实际例题,提高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法与教学 师:引导 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到商店去买过东西过没有? 生答。。。。。。 你们拿着钱去买的时候,售货员有时候会找钱给你,有的时候会不找对不对? 生答。。。。。。 那么。你们是否想过钱会不会算错了呢?我们怎么才能够去验算一下售货员到底有没有对呢?有没有骗我们呢?其实我们国家法律就规定了诈骗时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它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所以啊,我们不能去骗别人,也不能让别人骗了我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除法的验算。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不被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识

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相机板书例题1) 同学们根据以上写两道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00÷7=14.。。。。。。2 100÷5=20 我们一起来用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用除法竖式来计算一下。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我们到底对不对呢?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一下吗?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 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两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再来看一下两道例题(相机板书例题2) 同学们一起来计算一下, — ) — 100 7 1 7 — — 3 0 4 2 8 — —2 — — ) 100 5 2 10 — — 0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 24?25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 练习六第1?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 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 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4/224 2 0 ……20 r I 24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整数除法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整数除法, 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的回忆, 为 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PPT 课件演示。) 1 匸謝坚持展练.地丫羽毎周hhK 多少千兴? 1. 用竖式计算: 268 - 4、224 - 4、252 - 6、345 - 15。 2. 说一说:224十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教师适时板书或演示 PPT 课件。) 1?用竖式讣知卜而孑题 268-r 4 252-: 345 1 15 —说;你是怎算计算的? ' 56 3.

(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或PPT课件演示:22.4 - 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 22.4十4”?(路程十时间=速度) 3?揭示新课,感受学习价值。 (1)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复习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除数还是整数,但被除数是小数。) (2)揭示课题:看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需要用小数除法计算的问题,小数除法 还是数学四则运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小数除法 (板书单元课题: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本节课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提出问题,自主思考算法。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 算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参与小组交流,给予适当指导。) 5.教师引导,交流不同算法。 (1)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 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因此教学时利用很长时间进行探究,做到了水到渠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3,把3化成3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6合在一起,是36个十分之一。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以往过去的计算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法十分的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打破常规,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尝试教学法,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方法之前为了给学生探索创造条件,探讨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而错误的方法给予鼓励。并且为找寻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 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情境的创设要简明一些,把时间缩短,尽快切入主题。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 李曾杰 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39÷3= 266÷7=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两名同学板演前置作业。其他同学同时进行下面的训练。 1.口算训练。 90÷3= 35 ÷7= 360÷9= 100 ÷5= 2400÷4= 40 ÷4= 480 ÷6= 8000÷2=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 = 5??????1 ()÷4 = 9??????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笔记本,你准备买哪种?最多能买多少本? 答案预设: (1)我想买蓝笔记本,最多能买100÷5=20(本) (2)我想买红笔记本,最多能买100÷7= 不能口算出来,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 100÷7=14(本)……2(元) 师:有没有和这个结果不一样的?那怎样检验一下大家计算的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除法的验算。 3.阅读教材,探索验算方法。 (1)阅读教材25页黑板部分。思考如何验算100÷5=20(本)和100÷7=14(本)……2(元)。除了书上提供的验算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验算方法吗?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的验算 5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 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中遇到的数学的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芳芳说:“我有36元钱,可以买多少块蛋糕?” 明明说:“我知道,36÷3=12(块),36元可以买12块。” 谈话:他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 学生验算的方法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提出下面两个问题在班内交流。 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 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明明说:“我有65元钱,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 芳芳说:“我来帮你算一下,65÷3=21(块)……2(元),65元可以买21块,还剩2元。” 谈话:芳芳算得对不对呢?同学们,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吗?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的验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另一种是用竖式验算。 让用这种方法验算的学生板演。 在小组里说一说:21×3+2=65(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这说明了什么? 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得出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有除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

除法的验算教案22

除法的验算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环节: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活动情境图,学生搜集数学信息。 2、交流信息:(1)一本红笔记本7元,一本蓝笔记本5元。 (2)小明和小刚每人拿100元买笔记本。 3、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现在你是想知道什么? 学情预设:(1)小明能买几本红笔记本?还剩几元? (2)小刚能买几本蓝笔记本?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计算:100÷5=20 思考交流:他算对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迁移概括:商×除数=被除数 方法指导:像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用口算就可以验算。 (三)比较分析 什么情况下加余数?什么情况下不加余数? (四)巩固应用 1、“做一做”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 856÷7=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验算方法,强调书写格式。 2、帮小马虎检查一下,他算得对吗? 246÷5=49……2() 609÷8=76……1() 尝试:学生独立验算后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强调:验算后的得数和被除数一致说明计算对了,如果不一致说明计算错了。 展示交流:可以买14本还剩2元,说说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引导思考:我们算得对吗?怎样来验证一下? 小组讨论: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写出过程。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验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列除法竖式再算一遍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 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发展推理能力,并渗 透转化思想,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 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人物你们最喜欢谁?看来多数同学都喜欢孙悟空,为什么?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今天孙悟空穿越来到了现代,现在他来

到了超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孙悟空来到超市一看,那么多东西,心想:“俺老孙去买点水果孝敬孝敬他老人家。” 都说孙悟空本领大,可他也有犯难的时候,现在孙悟空就有困难了,同学们愿意帮他解决吗?来!我看看是什么困难吧!(出示课件) 下面是孙悟空购买的水果数量和付出的钱数,你能算出每种水果的单价是多少元?填入下表。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1)师生分析题意,生独立列出算式:9.6÷3= (2)观察算式,揭示课题。 师:这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做的有什么不同?除数是什么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板书课题) (3)学生尝试自己计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9.6÷3=3.2(元) 9.6元就是96角。 32 3 96 9 6 6 32角=3.2元 方法2:9.6÷3=3.2(元) 把9.6元分成9元和6角。 9÷3=3(元) 6÷3=2(角) 3元+2角=3元2角 3元2角=3.2元 (4)如果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能不能直接列竖式计算呢? 9.6÷3=3.2(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3. 情感目标: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2.笔算。 36÷3= 85÷4= 49÷2=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出示场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第一问:36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 (3)列式并计算结果,同时,复习笔算除法的运算顺序和算理。老师板书。 (4)提问:算得对不对?你有办法来验证吗?先和同桌说,再指名回答。 (5)板书乘法验算的竖式,说说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36又表示什么?怎么看算对了没有?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1)出示第二问: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 (2)试着列竖式计算并验算,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 (3)交流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4)老师板书除法竖式。 (5)提问:你是怎样验算的?板书乘法21×3的竖式。结合竖式,提问:63不等于65呀?我们算错了吗?引出剩余的2元要加上去,板书完竖式。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2.想想做做2。 (1)把4道题分成两组,每人自选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3.想想做做3。 同桌两人轮流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算法,并回答: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吗?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3.1 张汴英教学内容: 教学用书25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铺垫 1、口算题 40 ÷2= 28 ÷2= 90 ÷3= 36 ÷3= 24÷4= 40 ÷4= 48 ÷6= 80÷2= 2.用竖式计算。 36÷3= 58÷5=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 = 5??????1 ()÷4 = 9??????2 说一说你的算法,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探索新知。 1、老师今天身上带了100元钱,准备买价值5元的寓言故事书,现在请大家帮老师算算可以买多少本?(100÷5=20(本))

2、现在我如果想用这些钱买7元钱的科普知识书,最多可以买多少本呢?(100÷7=14```2) 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4、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

①20×5=100 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寓言故事书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 (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科普知识书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5、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209÷3 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四、总结全课,归纳新知。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推荐】《除法的验算》同步练习2

除法的验算 基础练习: 1、填空。 在算式266÷2=()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无余数,验算时用()×2=(),即商×()=()。 2、在○里填上“>”“<”或“=”。 630÷3○360÷3 420÷2○240÷2 808÷8○404÷4 669÷3○696÷3 3、想一想,算一算。 (1)在算式87÷2=43……1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验算时用43×()+()=87,即商×()+()=()。 (2)395÷3=131 (2) 验算:131×()+()=() (3)()÷4=62 (3) (4)()÷8=72……() 4、连一连。

5、改错。 6、算一算。 (1)224÷2= 112×2= (2)470÷4= 117×4+2= (3)706÷7= 100×7+6= (4)363÷3= 121×3= 综合练习: 7、某大学在第26届“中国水周”活动中,一周节约用水77吨,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 8、侏狨是一种外貌及行为似松鼠的小时候,生活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一般的侏狨体重在60克左右。最小的蜂鸟的体重在2千克左右。侏狨的体重约是最小的蜂鸟体重的多

少倍?(用乘法验算) 9、有47根完全相同的小棒,每4根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都是独立的),最多能围成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动手摆一摆。(用乘法验算) 10、解决问题。 (1)王老师将上面的同学分成4组去清扫校园垃圾,平均每组有多少人?(用乘法验算) (2)如果每两人用一个垃圾袋,需要准备多少个垃圾袋?

11、端午节到了,明明的爸爸买回38个龙舟粽子并包装成礼盒送给亲朋好友,每个礼盒装3个龙舟粽子,?(提出问题并解答) 12、求a和b的值。 a÷b=21 (3)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小,所以此题中b可能是()、()、()。 (2)当b是()时,a=21×()+3。 (3)a和b的值分别是多少?(至少写出三种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2例4,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二、探索新知。 、老师今天身上带了100元钱,准备买价值元的寓言故事书,现在请大家帮老师算算可以买多少本?(100÷=20(本)) 2、现在我如果想用这些钱买7元钱的科普知识书,最多可以买多少本呢?(100÷7=14```2) 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4、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00÷=20 验算:①20×=100 ②×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除法的验算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4 页例1、例2和第4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光盘 表达训练:可以用商和除法相乘,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迁移互助 1.口算。 72÷ = 35÷5= 42÷7= 4 ÷ = 9× = 7×5 = 6×7= 5× = 师:观察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互助】① 互助方法:同桌互说。 互助目标:人人都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指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会发现上下两道算式都是用一句乘法口诀得出的;还发现他们都是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上面的算式和下面的算式是相反的等等。) 2.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那同学们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验算的呢? 【互助】②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加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都会说。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同学都知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共同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究互助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你都看懂了什么? 【互助】③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每个皮球2元,……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看懂图,人人达标。 (2)出示情境图下面的问题: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并把题目完整地表达一次。 【互助】④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3)列竖式计算:36÷3。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4)师:他算得对吗?要知道算得对不对,我们需要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怎样验算呢?

五年级数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老师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也是整数除法意义上的进一步扩展,也将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整数除法、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小数乘法等知识,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迁移类推法。 另外,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经历笔算过程,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设计 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设计了这样六个教学环节,力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 环节一:复习旧知。 首先,请学生笔算下面这道题,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竖式计算的。让学生明确,每

(完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目录及大纲要求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目录及学习范围 第1章除法 1、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除法的验算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4、商末尾有0的除法(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易错题型 第2章认数 1、认识整千数 2、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 3、比较数的大小 第3章千克和克 1、认识千克 2、认识克 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物品的质量、易错题型 第4章加和减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3、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易错题型 第5章24时记时法 1、24时记时法的认识 2、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错题复习 第6章长方形和正方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错题复习 第7章乘法 1、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5、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错题复习 第6、7单元测评 第8章观察物体 1、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能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 能体会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观察由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第9章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1) 统计与可能性(2) 第10章认识分数 1、认识分数(1) 2、认识分数(2) 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错题复习 第11章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1) 整理与复习(2) 整理与复习(3) 整理与复习(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 教科书第46~47页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二的1~4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具、学具准备: 复习用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出示下列三组题。 426= 728= 724= 76= 89= 184=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的问题。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2.教师反馈,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3.初步练习: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4.小组合作,学习例7。出示例7:24635=(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24695=9434(3)学生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4)汇报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5)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5.提高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出验算的过程。三、练习与质疑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算算对不对。多媒体出示(或小黑板)。 小明家搬了新家买了一些东西,爸爸让小明算出每样东西的单价,请你帮小明检查一下他算的对不对? 6把椅子共1080元,一把椅子170元。3个电扇共453元,一个电扇153元。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4题。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一、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精品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精品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除法的验算》教案.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例4,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板书课

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索新知。 1、学校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 100÷7=14 (2) 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 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蓝笔记本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 (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红笔记本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doc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说你的发现。()÷2 = 5 15 ÷()= 3 ()÷4 = 9 28 ÷()= 4 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说你的发现。()÷2 = 5......1 ()÷4 = 9......2 16 ÷( )=3 (1) 30÷( )=4 ......2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刚才,我们在验算加减法的时候都有不同验算的方法,那除法的验算有几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刚才我们发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来研究除法的验算。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25页例4的情境图。同学们,看看大屏幕,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买了20本蓝笔记本,售货员没有给他找钱。张叔叔用100元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只给他找了两元钱。他们想请同学们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1)蓝笔记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 a、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出示:100÷5=20(本)你是怎样想的呢?出示:想:10个十除以5等于2个十,就是20。怎样验算我们口算得对不对?同桌讨论。用20×5=100来验算,也就是商×除数=被除数来验算。还有别的验算方法吗?可不可以用被除数÷商=除数来验算呢?(也可以,但是,我们没有学过除数是2位数的除法,等我们上4年级学了除数是2位数的除法之后,这种验算方

法就可以用了,现在我们只用商×除数=被除数这种方法来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2)跟踪练习:计算并验算下面各题231 ÷7= 184÷4=(3)红笔记本每本7元,张叔叔用100元,可以买多少本?a.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100÷7=14(本)......2(元) b、他算的对吗?你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吗?指名板演后,大屏幕在出示验算方法。有余数的除法,还有别的验算方法吗?能否用(被除数-余数)÷商来验算呢?也可以,但我们还没有用学过除数是2位数的除法,现在只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方法来验算。(5)跟踪练习:计算并演算下面各题。134÷4= 172÷3=3、小结: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4、比较分析:什么情况下加余数?什么情况下不加余数?四、练习1、不计算,根据第一个算式填写第二个算式375÷5=75 ()×5=() 156÷8=19······4 2019-08-11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说你的发现。()÷2 = 5 15 ÷()= 3 ()÷4 = 9 28 ÷()= 4 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说你的发现。()÷2 = 5......1 ()÷4 = 9......2 16 ÷( )=3 (1) 30÷( )=4 ......2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