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物流中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德国专家专题报告整理)

德国物流中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德国专家专题报告整理)
德国物流中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德国专家专题报告整理)

德国物流中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德国海运经济与物流研究院主任

汉斯—迪特里希?哈泽斯博士、教授

不莱梅是德国北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这里有非常著名的港口和物流园区。不莱梅的交通在欧洲也显得至关重要,图中讲述了三种交通方式:不莱梅港,它是非常有名的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整车物流的吞吐量居欧洲首位。不莱梅物流园区在区域内衔接了四种运输方式: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和机场。

图1 不莱梅港物流中心鸟瞰图

一、不莱梅海运经济和物流研究院(简称ISL)

该研究所创立与1954年,既独立于大学又独立于企业,所以该机构在做咨询规划时可以发表独立的观点,不受各方利益的制约。该研究所共有70人,人员由三部分人员构成,一是在不莱梅港口工作的人员;二是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三是物流园区的人员。该单位主要负责三方面人员工作的协调配合,共同探讨物流的发展、规划及经营管理,具体工作是在政府、大学和公司之间架起了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并体现各方面的利益。主要是谋求一个必须的经济发展点,为未来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案,共同谋划创新性的规划。大学里面的研究涉及到几

十年发展的区域融合,提供一些咨询工作,寻求各方关系的基点。主要工作是咨询,把各方领域的人员请到一起来,围绕着一个合作项目展开讨论研究,方式各种各样,或者是定向的研究也有围绕一个题目类似沙龙性质的专题研讨。研究所为其提供咨询服务的对象不单是物流领域的,也有欧洲、国际上的,如成都的物流规划。近年来,该研究所与中国的合作也越来越多,有物流与运输方面的知识的培训、考察,德国人员来或中国人员过去,有时是一些案例方面,也有产业开发园的咨询规划,还有港口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化运用和成本,宝马在沈阳做过供应链、在成都十一五规划,还有一些技术性的开发工作,如RFID方面的实验和研究运用,还有一些学术方面的常规性每月对全世界的每个港口的数字统计,每年出一本统计年鉴。随着中欧贸易的发展,物流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该研究生与中国的很多机构也有不少接触,探讨物流的发展。

二、德国物流园区发展历史

图2 德国物流园分布图

1984年,德国第一个物流园区-不莱梅物流园区成立。1992年,德国从铁路运输的考虑出发,由当时的联邦铁道部和过去东德的铁路局合作,搞了一个总体规划,在全德国境内建造28个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图是按照当时铁路运输作

出优化的图。一种白选点和黑选点,白的称宏观选点,黑的标志所有微观选点。宏观选点是人们没有确定其具体位置,只是说在这块区域有建设物流园区的必要,微观是他们把物流园区的地点选择下来,不莱梅物流已经选择下来了,当时已经营运了。这样的计划是铁路部门提出的,但得到所在联邦州政府的支持。1993年,德国物流园区协会在不莱梅成立。1994年,德国邮政在物流园区建立他们的运输中心,这对德国物流园区建设是一个很大的推动。1995年,第二个总体规划出炉,把原来的28个物流园区扩建到39个,目的是通过夜间运输来连接各物流园区。这个计划里面强调通过增加产品的种类,比如说邮政,提高公路和铁路转运量。这39个物流园区,在整个德国形成一个网络,已接近现在德国已实现的33个物流园区。这个总规划最后没有实现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1995年以来德国的铁路进行的私有化,当初的目标已不能满足市场化以后的需要。1996年,德国物流园区协会有10个成员。物流园区所追求的目标发生了变化,把过去追求交通方面和公铁联运等等转移到了怎样满足客户的要求、怎么样解决物流方面的要求了。1998年,德国物流协会主席由德雷斯顿LUB咨询公司和不莱梅海运经济和物流研究院(简称ISL)人员担任。1999年,德国物流协会受联邦政府交通部的委托,对物流园区的现状作了一个调查报告,同时对物流园区发展一些指标作出了一个统一的确认,对不同的物流园区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一定的量化。2000年,与协会所属物流园区共同参加慕尼黑运输物流展(欧洲最重要的物流展之一)。2001年协会参与制定了德国联邦政府交通部对物流园区将建立一些相应的法规。迎来了第一个奥地利成员-Graz货运中心。在2002年他们还和德国电信一起启动了一个项目-物流园区远程数据传输平台。2002年,他们把物流园区的规划并入德国交通网络规划。

1993年成立的德国物流协会,作为物流中心发展的国际平台,是在不莱梅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后由不莱梅海运经济和物流研究院和德雷斯顿LUB咨询公司的人员运营,共有23位成员。它不插手物流园区的运营工作,是把与园区有关的物流公司叫到一起沟通讨论,未来物流园区的发展方向,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还负责与当地的州政府或欧洲的政府进行沟通,争取有利的财政政策或优惠政策,也为德国政府作物流方面的规划。

备注:

两侧的为共同的职责;中间的为特定的职责。

不莱梅海运经济和物流研究院ISL

德雷斯顿LUB 咨询公司

图3德国物流协会构成与分工

三、德国物流园区规划与发展经验

货运村(物流园区)的定义为:1.在某一商业区域内,基于运输的(独立)公司、物流服务提供商和物流密集型的贸易和生产企业的团体。2.物流园区应该包含能够通往任何潜在用户的陆运、水运、航空或铁路的综合运输节点。3.为了要与潜能进行配套,建议建立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物流园区不可能是一个单独的企业的运载。物流园区从开发的角度看,确实可以独立的来开发,但是从运营来看,不可能是仅仅由一家公司来运营。公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经营等单体,一类是配套设施等共同服务方面的运转,要实现这两类物流企业在同一个物流园区里面的有效合作。物流中心与交通单体的区别是:园区不单是对几种物流运输方式的有效联结,还要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联运。物流园区由多家企业运作,运作的自主权在各自手中,要协调各家企业需建立一条有效的协调机制。强调注意物流园区内各类企业的组织结构,着重注意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交流。由专门的开发公司,协调园区内各企业的利益。

德国的物流园区最早成立于1984年,不仅德国非常重视物流的发展,欧洲

的各大节点也很重视。德国的物流园区不论面积大小,有三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交通的衔接;二是制造业等的流通;三是政府部门的沟通。面积大小不一,最小的面积23公顷,靠着德国的内河港,通过船舶可以到达欧洲的很多重要城市。最大的物流园区是675公顷,依托大的机场在周边进行贸易活动。物流园区的建设一定要注意交通方式的衔接运用。比如白俄罗斯在规划的时候虽然考虑到政治不太稳定、工业不够发达、需求不够旺盛的因素,但是将园区建在交通区位比较优越的地方,还是能满足很好的需求的,交通较好的节点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把物流系统与人做对比的话,那么整个物流是人体内的血液,物流中心是人的心脏,为整个循环系统供血、供货、供暖。一个好的物流园区的规划运营取决于良好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有一些基本的要素:一个是经济的产业要素,与此相关的企业要有良好的合作,如物流服务提供商,它是任何一个物流园区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企业在园区的入驻,要有关联和合作。二是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要注意各个交通方式的连接,不单是陆路的衔接,还要考虑铁路、港口等的多式联运。三是其他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加油站、基础的通讯联系、车辆的维修保养、商店、司机的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区。四是集装箱的中转站。

区域网络

图4 德国物流园区内功能分区图

物流园区的发展有三个层次,一是与不莱梅相应的城市来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市场调研等;更深一层次的是合作、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来共同解决一些问题。第三层次是一站式的,把建设的任务交给一家物流园区,园区来调动相关的23家物流企业进行研讨,共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商业情况取决于集群管理水平,第一级是一个动因,有其可见性,比如不莱梅物流日;第二级交流、合作和共同学习的条件;第三极是一站式购物商业模式,虚拟企业。

物流园区规划过程

图5 的外国物流园区规划过程分析图

物流园区的规划过程分为五个方面,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第一个是交通分析,主要分析交通运输的潜力,货运量能达到多少;已经构建的运输网络有哪些,主要可以采用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如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未来的物流需求是否旺盛,能够为园区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或运输企业有哪些。第二个是区位分析,园区如何选址,在哪儿选址,建设多大的面积。首先要确定规划红线,明确园区大概的选址范围,考虑与既有规划是否矛盾,园区周围的交通联系等。第三个是总体规划,确定园区应该具有哪有功能、发展远景如何,应该包括哪些基础设施,基本目标和运营条件等。第四个是成本-效益分析,目前国内并未出

台相关的成本标准,收入与支出投入效果不同,但是德国可以进行相应的经济、运输、生态效益分析,并对区域经济所带来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一个是计划,决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要对项目进行计划,确立集中或分散化的物流中心,确定建设物流园区的周期、战略发展定位、以及物流园区的组织机构,并对整个项目进行项目管理,总之为整个园区的规划进行服务。

四、德国物流园发展面临的问题

1、如何处理港口土地面积紧张问题

不莱梅港的能力出现紧张,如何解决这一发展瓶颈呢?在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流动过程中,能力扩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不莱梅港进行扩建改造,但是既有条件和装备可能会有制约,二是在内陆地区会有一些中转场站设施,注意港口与腹地之间的联络关系,或者为公路或为铁路,快速地将港口上的货物转运到内陆地区,能够有效地缓解物流节点之间的能力紧张问题。两者之间的运输通道是必要的,德国的物流通道很宽而且专用,能够在距离港口100公里以内,找到专用通道实现快速转运,不会出现延迟的问题。一般物流园区的选址会远离城市中心,但是产品交流、物资的供应都是为城市中心区服务的。不莱梅仅有一个物流园区,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大出现能力紧张的问题,而柏林有3个物流园区,都是位于城市外部的,解决远距离的城市物品疏散问题。

图6 港口物流功能扩展方案

2、物流园区与城市物流的关联

城市的物流需求一定要与周边的物流园区有关联。德国现在对物流企业之间的关联是怎样的,有哪些企业有关联,规划设计过程中引导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生产商、制造商、物流商如何实现关联提出一种港口城市集群的理念。港口城市集群是由相关密切联系的企业、专业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公司,以及其他油罐机构在既合作又竞争的特定领域组成的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的有机整体。集群并非独一无二的,集群颇具典型性—并且是一个矛盾体:全球经济持久的竞争 优势在于其他竞争对手无法匹敌的本地资源——知识、关系、动力。物流园区开发委员会是非盈利性的机构,主要任务是负责协调企业之间以及园区与政府之间关系,这样企业之间可以解决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这样物流园区的开发商、服务提供商以及一些协会组织能够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彼此两两之间双边沟通交流,进而得到一种较好的交流。在不损害本公司利益和商业机密的基础上,互相扬长避短进行合作。

GVZ

图7 与物流中心合作的城市物流构想

3、物理园区能源效应问题

要想达到较好的能源效应,有三种方式,一个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减少车辆的排放;二是在建筑方面采用一些节能减排的措施如改变建筑物的结构等,最重要

的一种方式是在经济和战略方面采用的相应的措施来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地综合利用公共交通方式来减少诸如卡车等的汽车排放量,这种方式需要多家企业共同合作。当需要采用运输工具进行货物运输时,要综合考虑环境影响、技术革新、运输效能和价格等因素,结合不同运输工具的特性,采用公、铁、水、空运等运输方式,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和无缝连接,最终达到货物的满载运输。

与车辆相关的能

与建筑相关的能能源效应经济方面的战略与组织措

图8 物流园区能源效应分析

综合货物运输

结合不同运载工具的特性

组织满载货物运输

图9 多联式运输效应分析图

4、物流园区管理方面的问题

公私合营(PPP : 公,public;私营,private;合营,partnership )模式在欧洲加快发展。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物流园区正在发展公私合营(PPP)模式。公共部门负责提供基础设施(土地、媒介、公路和铁路等),私营企业致力于地上设施的投资和运营(如:仓库、服务站)。园区管委会为非盈利性的组织,不干涉入驻企业的决策,是园区企业为加强交流合作的中介,并作为企业代表与政府对话,

影响政府政策导向。管委会对于园区内的企业进行统一的包装和市场营销,入驻企业以每年的年费进行支持。

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联邦交通局和区域州政府通过多种合理可行的文件来支持物流园区的计划措施。另外,通过不同的基础设施平台来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

不莱梅物流园区管委会由园区成员、私营企业、不莱梅市政府代表构成,一般要有个顾问委员会,一般有两名人员组成,主任和秘书,主要负责协调多家私营物流中心企业。

顾问委员会

不来梅市

一名独立专家

多家私营物流中心企业

任务/产品(物流园区内部和外部产品)

例如:统一管理、物流产品的创造、货

运村展示、PR

图10 不莱梅物流园区管委会构成

国外五大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

国外五大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 城市群这一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成为了地理、社会、区域经济等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别于单一城市,城市群更有利于区域总体资源的整合配置,从而提高效率,降低发展成本;同时,其对外界的整体影响力度更大,范围更远。近年来,城市群更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单一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基本单元。 目前,世界公认的发展最早最好的城市群有五个,它们分别是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及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这些典型的城市群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群在人文社会、空间地理和政治经济方面的共性;同时,由于历史地理等影响发展的因素不同,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个性特征。本文试图从经济领域的产业结构方向分析这些城市群的 特点,以期能概括出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典型特征。 一、国外五大城市群概况 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且公认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它以纽约为中心,包含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等主要城市。含10万以上人口城市40个,大小城镇共200个,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从芝加哥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和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纵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边界。它的兴起得利于五大湖地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和便利的水运,重工业发达。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是一个多核城市群,一般可细分为以东京为中心的东京城市群,以大阪为中心的京(都)(大)阪神(户)城市群和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中京城市群。著名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神户、横滨等。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构成了一个现实意义上的超级城市带,区内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约有40座,主要核心城市和地区有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德国的鲁尔区及巴黎。 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主要指从伦敦经伯明翰、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城市连绵带。其代表城市主要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

德国基本国情

德国国情复习 一.德国概况 中文名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文名称:Bundes Republik Deutschland ( BRD ) 原东德: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 DDR )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金(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 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国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 首都:柏林 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8211万 联邦州: 1.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 2.巴伐利亚州(Bayern) 3.柏林(Berlin,城市州) 4.勃兰登堡州(Brandenburg) 5.不来梅州(Bremen,城市州) 6.汉堡市(Hamburg,城市州) 7.黑森州(Hessen) 8.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Mecklenburg-Vorpommern) 9.下萨克森州(Niedersachsen) 10.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 11.莱茵兰-普法尔茨州(Rheinland-Pfalz) 12.萨尔州(Saarland) 13.萨克森州(Sachsen) 14.萨克森-安哈尔特州(Sachsen-Anhalt) 15.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Schleswig-Holstein) 16.图林根州(Thüringen) 德国进一步被划分为36个"行政区"(Regierungsbezirke)和438个"县"(Kreise)。 德国地理 德国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大国,其领土从阿尔卑斯山穿过北欧平原直道北海和波罗的海。德国人口数为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德国国土面积在欧洲居第七位,总面积为357,021平方千米(137,847平方英里),其中包括陆地面积349,223平方千米(134,836平方英里)和水域面积7,798平方千米(3,011平方英里)。德国地形复杂多样,南起阿尔卑斯山(其最高峰为楚格峰)海拔2,962米(9,718英尺),西北至北海,东北至波罗的海。德国中部覆盖着广阔的森林高地,北部为低地(最低点Neuendorf-Sachsenbande低于海平面3.54米(11.6英尺))。 德国地形特点:南高北低。分为北部平原,中部丘陵以及阿尔卑斯高地三个部分。 德国主要森林:Schwarzwald 黑森林,Bayrischer Wald 巴伐利亚森林 德国主要河流: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以及它们的流向及流经区域。 德国面积的53.5%用于农业,29.5%是森林,12.3%用于居住和交通,1.8%是水域,其余的是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亚洲的崛起》)。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训。目前我们对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研究不应当停留在解体的原因等一般性研究。我们应十分注意苏联解体前苏共党内利益集团的构成、他们对苏联解体的作用以及苏联解体后他们蜕变为俄罗斯新贵集团的过程。分析这个集团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目前面临的腐败现象同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存在相关。铲除这种利益集团产生的土壤和基础,是执政党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崛起才能成为全国人民的信心所在。 中国崛起需要软力量的建构 软力量是作为一个大国和强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根据“软力量”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定义:它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硬力量和软力量相互作用并相互加强。中国崛起的硬力量部分比软力量部分较早较快提升,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软力量的滞后可能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被疏忽的重要内容。在软力量中,制度因素又比文化因素更易于引起注意。因此,在中国崛起的大战略中,应当形成硬力量和软力量、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平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中国文化应当成为中国崛起的软力量的重要构成。这种软力量的作用在于对全中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它对全世界文化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改善和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确实可以在国际关系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如“中庸”、“仁政”、“王道”等等。道家的哲学观点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亚洲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天然崇拜正在发生深刻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特点使中国崛起具有某种亲和力。 由于中国崛起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奋斗,中国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无须讳言,年轻一代(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的一代)在传统文化承

CTC概述

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CTC) 一、CTC系统概述 1.1 什么是CTC、分散自律CTC CTC(英文全称: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是铁路局调度中心(调度员)对某一调度区段内的信号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对列车运行直接指挥、管理的技术装备。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是在TDCS系统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采用智能化分散自律设计原则,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与调车作业的高度自动化的调度指挥系统。 1.2 发展CTC系统的意义 构建我国铁路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全面推动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模式的变革,实现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减员增效的目标。 二、CTC系统国内外现状 2.1国外CTC概况 日本 日本新干线使用的COMIRAC系统包括运行图生成与变更、车辆与乘务员运用、列车运行控制、列车运行监视、旅客信息等运营管理功能以及电力调度、车辆运用管理、接触网、线路状态检查、灾害监测(地震、风冰、雨、雪、滑坡)等安全功能,是一个功能较为完备的复杂系统。 COSMOS系统集行车控制、电力控制、车辆运用管理、运行图生成及变更、信息系统(灾害信息、旅客信息等)、维修作业管理、车站作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将几乎所有与铁路运营有关的子系统都挂接在中央局域网(LAN)上,使开放运营的铁路系统在信息传输上形成相对的闭环系统,是现代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 法国 法国TGV高速线综合调度系统以调度集中为核心,依靠车一地之间可靠的通信将列车、沿线设备和控制中心联系起来。车载设备包括TVM300或TVM430机车信号、故障监测和诊断装置、车载局域网等;沿线分布了接触网、热轴、风、雨、雪、桥隧落物等各种监测设备;控制中心主要包括行车调度、电力调度和中央维护监督三部分,通过网络传递信息。 德国 德国ICE高速列车通过LZB系统列车一地面问双向通信、险情报警信息系统(包括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南京金陵饭店概况

南京金陵饭店介绍 南京金陵饭店,是中国现代酒店的先行者,明慧敦厚,婉约热忱;细意浓情的服务在国际酒店业盛受赞誉。金陵饭店是南京城市的“中心地标”,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南京金陵饭店,成立于1983年2月21日,为全民所有制企业。2002年10月3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金陵饭店整体改建为南京金陵饭店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省政府出资设立并被授予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2002年10月31日,金陵饭店集团在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 金陵饭店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旅游涉外饭店之一、江苏省首家五星级酒店。金陵饭店位于南京市最繁华的商业金融中心——新街口,饭店37层楼高110.4米,共有客房591间套,包括顶层旋转餐厅在内的中西餐厅、会议厅设施齐全,其中钟山厅面积1000平方米,配有六国语言同声翻译,可承接大型宴会和国际会议。 金陵饭店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1997年开始,金陵饭店依靠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成为国家旅游局在国内唯一的青年干部实习基地,并于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金陵饭店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标准作为五星级酒店示范样板并拍摄成教学片,向全国酒店业推广,进一步扩大了金陵饭店的影响力。同时,金陵饭店也成为国际酒店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从2001年开始,金陵饭店成为位居全美高

校旅游系科榜首的美国普渡大学在亚洲唯一的实习和调研基地,产业与教学跨国度合作模式走在了国际旅游业的前沿。2000年,金陵饭店成为“世界一流酒店组织”(该组织由750家全球顶级酒店组成,代表了国际酒店业的最高层次)在中国的六名成员之一。长期以来,金陵饭店一直是省、市接待重要贵宾、举办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开业至今已成功接待了外国元首、国内外政要数百位,商界精英、社会名流等4千多人次,承办各类商务活动、国际会议2万多批。 1983年开业至今,金陵饭店多次成功地接待世界多国政要及名流巨商。尊贵宾客、高端商务、精英会议已然将金陵饭店视为首选。金陵饭店雍容典雅,又不失为城市的先锋、业界的风向。豪华舒适的客房以及多种空间的会议场所,体现世界新潮的风格与品位。金陵饭店对环球美食具有自己的概念与创意,20余年研炼妙传,炉火纯青,中外宾客对“金陵”菜系赞不绝口。金陵饭店的氛围舒心温馨,员工热情专注,淡定大气,绵绵创新,这些,无不体现金陵饭店对酒店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千锤百炼。 1、餐饮设施: 璇宫餐厅、香江餐厅、太平洋餐厅、金海湾餐厅、梅苑餐厅、樱花苑餐厅、金淼餐厅 2、会议设施: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1. 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 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2. 消费结构的含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实物形式指的是人们在消费中消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 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的是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 3.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全球产业结构一共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 第一次是发生在 20世纪 50年代,美国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把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国转移,日本和西德由此加快了产业化进程。第二次是 20世纪 60~70年代,由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能耗高的重化工业,迫使这些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较少能耗资源与能源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将汽车、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高了产业化水平。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开始进行第三次调整。发展重点向附加值高的产业转移,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达国家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及其他的企业服务业。具体产业结构变化如表 1。 4. 美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美国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如下的几个阶 段:工业化前期阶段、工业化早期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非工业化阶段。归纳起来,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着如下的规律:第一、美国先后出现了分别以三个产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在工业化阶段表现为工业比重上升和农业比重下降,服务业变动不大或者稍有上升;而在服务经济化阶

摩洛哥国情(政治和经济概况)

摩洛哥国情(政治和经济概况) 【国名】摩洛哥王国(The Kingdom of Morocco,Le Royaume du Maroc)。 【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 【人口】3200万人(2009年)。阿拉伯人约占80%,柏柏尔人约占20%。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拉巴特(Rabat),人口63.7万(2006年)。 【国家元首】国王穆罕默德六世(S.M.Le Roi Mohammed VI),1999年7月30日登基。【重要节日】国庆日(国王登基日):7月30日;独立日:11月18日(1956年)。 【简况】位于非洲西北端。东、东南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西撒哈拉,西濒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海岸线1700多公里。 【政治】1912年3月30日,摩沦为法国的保护国。1956年独立。摩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拥有最高权力。穆罕默德六世国王于1999年即位后,坚持君主立宪制、多党制等既定政策,注重发展经济,强调依法治国,优先解决贫困、就业等社会问题。同时加大反恐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2011年年初以来,受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影响,摩国内也发生数次示威游行,示威者主要要求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穆罕默德六世国王于3月9日宣布将进行全面宪法改革。7月1日,新宪法草案通过全民公投。根据新宪法草案,国王将放弃部分重要权力,首相和议会的权力得到明显增强。目前摩政局基本保持稳定。 【政府】本届政府为摩独立以来第28届政府,成立于2007年10月,2009年7月和2010年1月两次小幅调整,共有35人。 【重要人物】国王穆罕默德六世:1963年8月21日生,是已故哈桑二世国王的长子。1999年7月30日登基。爱好阅读、游泳和赛艇运动,精通阿拉伯语和法语,懂英语和西班牙语。已婚,夫人称“拉拉·萨尔玛公主”,有一子一女。曾于2002年来华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来华进行私人访问。 首相阿巴斯·法西(Abbas El Fassi,1940年9月18日生于摩洛哥北部贝尔卡纳市,1990年7月至1994年任驻法国大使。2000年9月出任就业、职业培训、社会发展与互助大臣。2002年11月任国务大臣。2007年9月,独立党在摩立法选举中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法西被国王任命为首相。已婚,有4个孩子。对华友好。2002年曾随穆罕默德六世国王访华。2004年3月以独立党总书记身份访华。 能源、矿业、水利与环境大臣:阿米娜·本·哈德拉(女)Amina Benkhadra。 【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工业不发达,矿业是摩支柱产业,矿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30%。摩1983年开始实行经济改革,推行企业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1996年同欧盟签署联系协议后,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2010年同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做准备。2005年,摩制订《国家工业新战略十年计划》,将服务外包、汽车、航空、电子、农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纺织和手工业等8大产业列为优先发展和鼓励投资领域。世界银行、非洲发展银行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布的《2009年非洲竞争力报告》中,摩在非洲竞争力排行中居第5位。 2010年主要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91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39美元,经济增长率:3.2%,外债:227.6亿美元,外贸总额:525亿美元(进口353亿美元,出口172亿美元),货币名称为迪拉姆(Dirham),1美元=8.3迪拉姆。 2010年财政总收入:233.8亿美元; 财政支出:272.3亿美元。2010年外汇储备约232.5亿美元。 【资源】磷酸盐为主要资源,估计储量110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75%。其它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钴、锰、钡、铜、盐、磁铁矿、无烟煤、油页岩等。其中油页岩储量1000亿吨以

德国国情概况

德国政体 德国社会民主党(德语: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简称社民党,德国主要政党之一。自1949年以来,社民党始终位列联邦议院中。它是德国历史最悠久政党,成立于1863年,是德国第一个社会民主组织。 福利待遇和公平公正是SPD的基本政治观点。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福利待遇是指如果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生病了,那么将给予资助。公平公正是指同劳同酬,公平对待每个人。例如,不富裕的人们和富人们享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幸福生活。 身为德国现任总理和基民盟(CDU)主席的默克尔自休假归来后,其支持率一直不断上升,目前已达到57%,比上一周高出了3%。而她的竞争对手,德国社民党(SPD)主席施泰因布吕克(Steinbrück)的支持率仅为21%。 基民盟和基社盟(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und Christlich-Soziale Union):从康拉德?阿登纳到赫尔穆特?科尔,再到如今的德国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基民盟与其姐妹党派基社盟(仅巴伐利亚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站在德国政坛的最高峰。在联邦层面,基民盟和基社盟在联邦议会共同组成一个党团,其代表颜色为黑色,又称其为黑党。基民盟的前身是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45年7月成立的天主教中央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在德国西部地区(巴伐利亚州除外)和柏林建立了基督教民主党地方组织。1950年10月在戈斯拉尔举行第一届联盟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基督教民主联盟,首任主席是康拉德·阿登纳。基社盟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基督教保守主义政党,于1945年9月12日在慕尼黑成立。 社民党(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前德国总理威利·勃兰特、赫尔穆特?施密特以及格哈德·施罗德都来自社会民主党。该党是德国现存的最古老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政党之一。始建于1863年,是德国两大社会政党之一。在纳粹统治时期,社民党于1933同其他党派一样被纳粹禁止。但可以让社民党引以为豪的是他们是1933年唯一一个在投票中反对授权法的政党。其代表色为红色,又称其为红党。 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上世纪八十年代绿党登上德国政治舞台,致力于反对环境污染和核能,反对战争拥护和平,同时致力于人权和妇女权益运动。1993年,联盟90并入德国绿党。从1998年开始,德国绿党成为了执政联盟的一部分。 自民党(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自民党是一个德国的自由主义政党,于1948年成立,当时是由9个1945年形成的自由党合并而成。而这9个自由党则是从1933年被纳粹取缔的德国人民党(DVP)和德国民主党(DDP)的残存份子而组成。自由民主党的首任主席Theodor Heuss,原来曾是DDP成员,后来又曾成为DVP成员。1990年德国统一之后,原东德地区的部分自由主义政党组织也加入进德国自由民主党。目前该党与基民盟和基社盟一起联合执政。其代表色为黄色,亦称之为黄党。 左党(Die Linke):成立于2007年6月16日,由原左翼党和劳动社会公平党合并而成。左翼党发源于前东德。1989 年,由于持续的抗议活动,东德前领导人昂纳克被迫将权力交给一些年轻的改革派的政治家们。1990年,德国统一社会党中的改革派成员为了与前东德时期划清界限,将统一社会党更名为民主社会党(PDS)。在90年代早期,该党派一直以新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少数派的形象出现。在2005年,民社党决定与刚刚成立的新党派“劳动与社会公正党”合并,2007年左党正式成立。 国家民主党(:Nation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二战结束后德国出现的一支极右党派。于1964年在德国汉诺威成立,其早期成员大都来自其他右翼党派,是一个宣扬民族主义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由衰到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百年:1、百年衰落,是在18世纪中叶,康乾盛世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2、百年奋战,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3、百年复兴,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50年左右。这百年复兴,我又把它分为三个30年,这是一个大略的思维。30年打基础,1949-1978年;30年崛起,1979-2009年;3.30年复兴,2010-2040年。 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四大发展趋势 在这么一个可预测的背景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的发展,有四大趋势:第一是由初级发达的现代化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整个文明形态将由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第三,中国由发展中的大国走向发达的强国。第四,中国的人口结构将由低端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型)转向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人口结构(纺锤型)。我估计中国在未来50年里面,将跨越两次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信息化、知识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将会基本上实现,可能还会延续和进入第三次现代化。 中国崛起的四大机遇 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在21世纪有千载难逢的四大机遇。第一,中国的崛起,刚好处在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跨越这个文明变革期,这种文明变革期有可能使中国不需要像发达国家一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实行跨越式的发展,为中国的跨越式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实际上,这种发展已经发生了,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在对接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第二,全球化大趋势和亚太的崛起,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世界舞台。如果没有全球化这种格局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难度会更大。我们回望欧美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也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国家范围内发生。西方国家是用什么手段打开世界的大门,让世界为它们的现代化服务呢?用强权、用侵略、用殖民主义。它用大炮,用军队打开它想要进入的国家的大门。任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它都要依赖世界,西方国家先行的工业化是用大炮、用暴力、用殖民主义向世界拓展。但中国,非常可惜,不能用军事、暴力的手段,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在我们前面有更强大的国家,我们动用不了这些工具。其次,现在其他的国家也在文明崛起,你也不能动不动就用暴力的手段。我们只能用和平的手段,生产全球化、产业链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资源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平的、正当的、非常灵活广泛的机制和手段。而亚太的崛起,本身对中国的崛起就是一个助力,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难得的世界舞台。第三,世界面临的三大危机,就是前面讲的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人冲突的社会危机(特别表现为在国际上,国家与国家冲突的国际社会危机)、以及人与自身冲突的精神危机。这三大危机给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现代化国家,超越西方国家进行文明理念与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它迫使中国要转,走旧的路是走不通的。而中国的文明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它可能是超越性的,它会产生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范式。应该在两个世纪之交,有“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两种说法。“北京共识”是一个英国的学者提出来的,他把在一个政党的领导下面,采取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而按照亚当斯密搞的自由市场经济叫做“华盛顿共识”。这两个体系、两种模式、两种理念的较量,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检验。这次金融危机对“北京共识”,对中国的文明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销,大家看到这种模式真的是非常厉害。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国外的学者说,中国会崩溃,有人会说中国会负增长2%-4%,没想到,我们成功“保八”,而且是8.7%。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我们终究非常成功的化解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这是让全世界惊讶的。我相信中国崛起的文明范式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会引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反思。我们这种范式在共产党领导下,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和文明组织中的政治民主,是一种全新的范式,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第四,世界国际政治版图走向多极化,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战略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没有多极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非常困难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将会全力以

21世纪德国的经济状况

21世纪德国的经济状况 华中师范大学 自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在经历了1990-1991两年的经济繁荣后,德国经济从此疲软不振,增速缓慢。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经济虽有好转,但总体来讲发展速度仍落后于美日等国。 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经济增长缓慢德国的经济周期进入萧条阶段。从2001年开始,整个欧元区经济增长速度大减,德国的经济也相继进入萧条期,德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从2.9%降为0.6%。 自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德国经济疲软不振。自1990年统一到2001年,德国经历了四次经济衰退,经济周期仅为3年。1992-1993年德国统一后利率急升、马克升值以及欧洲汇率机制崩溃导致西欧经济深度衰退,其中德国经济连续5个季度出现负增长;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引发德国1995/1996年经济小幅衰退;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下半年德国出现轻微衰退;1999/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美国经济衰退引发的2001年下半年经济严重衰退。 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短期内难见经济复苏之势。 2.经济结构僵化,结构调整缓慢国内长期的经济结构僵化问题凸现出来。德国的经济被广泛认为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一是劳动力市场僵化。自1991年以来,德国的就业人数基本处于下降状态,只有到1998年以后,才略有上升。2000年的就业总人数与1991年基本持平。德国的就业人数不随经济增长而增长,说明劳动力市场严重缺乏弹性。而高社会保障和高税收都使得就业率无法提高。目前,德国的失业人数超过400万,失业率为8%,就业率仅为65%。在失业总人数中,一半以上是结构性失业。 德国的劳动力市场僵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福利过大,大量的失业补助金和社会福利,减少了人们工作的热情。二是企业和职工的高社会保障贡献率和高税收率,抑制了企业雇佣工人和失业人员寻找工作的积极性。2000年,美国企业和职工的社会保障贡献和个人所得税合计占职工收入的24.1%,欧盟平

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精编版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五)、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六)、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从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后,对中国面临的环境又多了一些了解,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当前的相对稳定的世界大环境下,虽然有很多的事在影响中国的发展,但是,宏观上来说,基本状况还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

德国国情分类笔记

德国国情分类笔记 1.总理 Konrad Adenauer任期:1949-1963 康拉德·阿登纳,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在他的领导之下,德国在政治上,从一个二战战败国到重新获得主权,进而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平等伙伴;经济上,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并通过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是德国公认最杰出的总理。 党派:基民盟(CDU) Ludwig Erhard任期:1963-1966 路德维希·艾哈德,“社会市场经济之父”,是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实施了货币改革,论述并实践了作为联邦德国战后经济政策基础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1966年在德国发生了财政危机,任期未满被迫提前辞职。 党派:基民盟(CDU) Kurt Georg Kiesinger任期:1966-1969 库尔特·格奥尔格·基辛格,曾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加入纳粹党,战后曾被判过刑。继续执行艾哈德的亲西方外交政策,但稍微缓和了和苏联集团的紧张关系。 党派:基民盟(CDU) Willy Brandt任期:1969-1974 维利·勃兰特,以新东方政策和苏联集团和解,打开外交僵局。1970在华沙的华沙之跪引起世界瞩目,为此在197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党派:社民党(SPD) Helmut Schmidt任期:1974-1982 赫尔穆特·施密特,是德中关系的开拓者和推动者,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党派:社民党(SPD) Helmut Kohl任期:1982-1998 赫尔穆特·科尔,坚持东西德是“一个民族”,“互不为外国”,主张在欧洲统一的前提下通过自决的方式实现德国统一,完成了德国内部统一。力推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 喜欢吃北京烤鸭,爱收集各种形状的石头。因为和中国来往密切被德国人戏称“Chinakohl(大白菜)” 党派:基民盟(CDU) Gerhard Schr?der任期:1998-2005 格哈德·施罗德,在位期间削减福利,制定2010议程。曾出兵科索沃和阿富汗对抗恐怖主义,反对2003年伊拉克战争,拒绝对伊拉克战争提供任何军事支持,导致了美国和德国之间政治摩擦。 因为结过四次婚,被称为“奥迪总理”。 党派:社民党(SPD) Angela Merkel任期:2005- 安格拉·多罗特娅·默克尔,德国首位女总理。推行“新社会市场经济”,领导德国挺过了2008年经济危机、2010欧债危机。2015年以来推行难民政策,接纳了大量难民,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性格开朗,经常笑出眼泪。 党派:CDU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 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

德国经济概况

德国经济发展状况 1.自然资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较丰富。德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针叶林为主。在西部,私人林占43%,国营林占32%,其余属于社团或地方。全国生产的木林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褐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茵兰勃兰登堡州南部和萨克森州,有开采的储量为560亿吨。由于铀的储量有限,自1981年起,不再开采铀矿。核电站所需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2.经济概况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德国经济1993年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衰退,1994年回升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2.9%,1995年增幅明显减缓,为1.9%。1996年德国经济低速增长,增幅1.4%,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全年出口增幅达4.6 %。国内设备投资趋于活跃,增长2.6%;建筑业投资则出现2.7%的负增长。公共消费增加2.8%,但私人消费仅增长1.4%。德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业急剧上升,1996 年失业人数397万,失业率10.4%。企业破产严重,达25530家,比上年增加14.3%。东部经济重陷困境,1996年经济增幅仅为2%,远低于上年5.3%的增长速度。另外投资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也是困扰德经济的重要问题。 3.经济简史 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先后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40多年来,两个国家沿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总的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联邦德国在战后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上,沿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到60年代中期出现“经济奇迹”。后来虽然经历了席卷西方世界的三次经济危机,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仍然高于西方其他的工业国家,成为西方第三大经济强国,民主德国沿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集中计划体制,到70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家,是苏联东欧国家中居苏联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就两个德国相比,战后初期德国两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大同小异,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无几。40多年后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联邦德国,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生活水平尚不及联邦德国的50%。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急剧变化,对民主德国产生最深刻的影响。民主德国虽是东欧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其领导人从60年代起放弃民族统一旗帜,在新形势下又拒绝改革,从而引起群众不满、最后导致不得不开放柏林墙和边界。与此同时,联邦德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实力,利用当时对其有利时机,首先在1990年7月1日实现两个德国的经济和货币统一,然后在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正式吞并民主德国,实现了统一。自从两个德国货币统一以来,东德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企业倒闭,失业现象严重、西方商品充斥市场,物价飞涨,劳动力大批向西德滑动,资金筹集困难,1990年国内生产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论文

xx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由此看来,xx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 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xx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