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把握《木兰诗》,理清脉络,分析木兰的形象,体会文中详略处理的高妙。

2.学习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

1.把握木兰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

互文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进入新课。

一、朗读指导:

上节课我们通读了全文,将文章叙述的故事分为了几个小部分,哪位同学能够根据记忆来回答这篇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尽量简练的复述一下文章的这一部分?如果让你来朗读这一段,你要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代父从军(开端:平缓—答问:深沉—“愿为”:坚定)

征战沙场(准备:快速连贯—旅途:思亲,抒情—悲壮)

建功受封(赏:大气;愿:深情向往)

辞官还家(欢快热烈—惊奇—调皮聪慧)

二、人物形象:

通过几位同学声情并茂的讲解和朗读,我们对木兰的形象又增添了几分熟悉。下面,让我们将目光重新汇聚到课本,再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试着总结一下木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文中语句能够印证你的看法?

“赴戎机”“度若飞”“百战死”“十年归”——英勇无畏

“十二转”“百千强”“问所欲”“还故乡”——不贪名利

“皆惊忙”“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智慧谨慎

“当户织”“女叹息”——勤劳

“市鞍马”“替爷征”——孝顺

“辞爷娘”“唤女声”——恋家

“理云鬓”“贴花黄”——欣喜,爱美

下面请同学来说一下,在木兰的这些性格特质中,你最欣赏哪一点?你的身上是不是也有这种特质?

(学生自由作答)

三、写法分析: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果让你是作者的话,你会选择怎么样

的方式来突出你所喜欢的木兰身上的特质呢?(把能突出她这一特质的段落来详细写,其他的段落简略写)让我们回到文章,看一看作者要突出的是木兰的哪些特质,你是如何看出来的?你认为作者这样对文章详略处理有怎样的好处呢?(详略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取得胜利,而是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思家,归家后迫不及待地“对镜贴花黄”这些都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四、分析完人物形象和写法,让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的语言。它的体裁是什么?(北朝民歌,收于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府诗),与哪一篇文章并称为“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我们刚

刚从文中找出词句来概括木兰的形象,可以感受到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的有特色。这就是民歌这种文体的魅力所在:

1、语言口语化,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修辞丰富,语言多样,如复沓、互文、顶针、对偶等。

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旦辞……不闻……但闻……,旦辞……不闻……但闻……”

互文: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

之字,使相邻的两个句子首尾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

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对偶:把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或短语成

对地排列在一起。使内容集中凝练,音节整齐匀称,便于朗读。

例:“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排比,例:“东市买骏马,……长鞭。”“爷娘闻女来……猪羊。”

3、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节,偶尔也有六句一节的。

4、民歌有三种基本手法:叙述,称“赋”;比喻,称“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称“兴”。

五、《木兰诗》取自民间,百姓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甚至在好莱坞的大制作中也将其作为主角,请你以《我所喜欢的花木兰》为题,写一篇描述花木兰事迹的文字,要求不超过200字,详略处理,并运用多种修辞。

六、总结:在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顾大嫂”似的赳赳武夫类型的女英雄;也不缺少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似的美女形

象,但既有女儿情又有英雄气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大家喜欢她的理由是她的身上代表了一种精神力量,她的行动打破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旧观念,既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既孝顺父母又报效国家,是一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忠孝两全的女子。这便是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理解记忆课下注释。

2.发挥想象,将木兰回家的部分改写成记叙文,尽量运用描写展现情景。字数3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木兰诗

“赴戎机”“度若飞”

“百战死”“十年归”——英勇无畏

“十二转”“百千强”

“问所欲”“还故乡”——不贪名利

木兰“皆惊忙”“十二年”忠孝两全

“不知木兰是女郎”——智慧谨慎

“当户织”“女叹息”——勤劳

“市鞍马”“替爷征”——孝顺

“辞爷娘”“唤女声”——恋家

“理云鬓”“贴花黄”——欣喜,爱美

木兰诗教案详案

木兰诗教案详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木兰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研读文本,理解人物形象内涵。 3.感受“木兰文化”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理解人物形象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1500多年前,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悄然兴起,国力渐盛。它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这个相邻的国家--北魏。终于,战争爆发了,柔然大军压境,北魏可汗颁布一道又一道的征兵令,每家每户必出一名男丁上阵杀敌,木兰家也收到了兵书。他们该何去何从呢?一个传奇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木兰诗》,读传奇故事,说传奇人物。 下面,我们就来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故事 1、读准字音 谁来试试前两段呢?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有错,请你帮忙纠正。第三段?下一位勇士?最后两段?’(段落重新动) 2、读顺文句 读准了字音,我们来读顺句子,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

好,现在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选择一段文字,在吐字清晰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朗读课文,一分钟后请同学进行朗读展示。 挑战自己,准确流畅地读书。 三、说奇人 熟悉了故事,我们来说说故事的主角--木兰,这个女孩子被传唱了一千多年,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那么她究竟奇在哪里呢? 我们来齐读前两段。(板书:传奇女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1、兵书传来,木兰一家面临着巨大的难题。最终,木兰做出了什么决定? 2.一个从来没有打过仗的柔弱女子,突然要穿上铠甲,骑上战马,上阵厮杀,对木兰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能会流血,会受伤,甚至就再也回不来了,再也见不到爹娘了。) 3.木兰也明白这些,所以她也在纠结。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调来读呢?(语速缓慢、语调沉重) 女同学一起来读。

(完整版)木兰诗公开课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木兰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 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课时 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改写文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木兰诗》名师教案(2课时)

《木兰诗》名师教案 肖媛媛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文化传承与理解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体会民歌的特点。 2.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传承道德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 1.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的情节。 2.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人格魅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互文、对偶、排比、复沓、顶针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木兰保家卫国的感情, 树立正确的“英雄”意识。 教学重难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放视频:豫剧《花木兰》) 问:同学们,请猜猜这个人是谁? 师:“花木兰”,这个凝聚了谜一样传奇、花一样美好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根植于人们心中。同学们请看老师找到的资料(屏显:安徽亳州木兰像、河南虞城花木兰祠、2000年中国发行的一套花木兰邮票、商丘的花木兰文化艺术节、美国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那么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跟随《木兰诗》这个传奇的故事,一起去感受这个奇女子的美好。 二、读文知事:

1.齐读,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用四字短语概括每段的情节。 明确:停机叹息——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辞官还家——家人团聚——比喻赞美 3.合作朗读全文: (1)节奏指导: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 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看是否正确、通顺。 (2)讨论明确:用几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决定从军─—苦闷犹豫;踏上征程——凄婉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 (3)学生评价朗读的效果。教师范读、带读。 4.检测预习情况:师考查学生的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5.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复述故事。 明确: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三、品析形象美: 1.学生在书中圈点批注木兰的形象: 要求用“我从中读到木兰是的人”的句式来说。 明确:深明大义、不畏艰难、英勇善战、不慕荣利、热爱和平、机智聪明。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d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木兰诗》教学设计说明

18●《木兰诗》教学设计 莱芜市实验中学王沁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民歌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 2、通过探究讨论,了解人物的形象,领悟民歌的精髓。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第十八课《木兰诗》。主人公——“花木兰”,这是一个凝聚了千年传说的情感丰富的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几乎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么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一起到《木兰诗》这个流传千古的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一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 二、查一查,积累一点民歌素材。 1、介绍《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关于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三、读一读,找回一点民歌的“味道”。 ( 一)读准字音 机杼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 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二)读出感情 (1)学生分步朗诵,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感情,互评得失优劣,并讨论归纳朗诵技巧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语调轻语速缓,体现忧心忡忡。问者急切,答者沉稳。语速语调逐渐加快加高,由沉思到下定决心,由轻缓到重快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由沉思到下定决心,由轻缓到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⑴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与句式、 ⑵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与常用的修辞手法。 ⑶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与才能。 ⑷ 背诵全诗。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复述法: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楚、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 3、鉴赏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注意发挥联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估计性,鉴赏 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 4、讨论探究法: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 5、竞赛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花木兰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歌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学生齐背。 二、研讨赏析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讲讲它带给人们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言。 2、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的美。 活动成果展示: ⑴ 故事的传奇美: 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与解甲还乡的故事、木兰在特别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与才能,着实让人惊叹。 ⑵ 不朽的形象美: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 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聪明机警又热爱与平,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⑶ 凝练生动的语言美: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

完整版《木兰诗》教案讲课教案

《木兰诗》教案 文学院1507班钟杨苹学号:15304001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节奏韵律,背诵全文。 2、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是啊,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早在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就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千古,流传海外。(播放视频)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花木兰,去听一听她那动人的故事。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

首乐府民歌,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能够正确流利阅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 2、欣赏范读,注意朗诵节奏,整体感知全文。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四)感情再诵读,走近人物心灵 1、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2、指导朗读,要求学生以读带译,在朗诵的感情中体会木兰的形象,体会木兰的心理感情。 ①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②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③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④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⑤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⑥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 ⑦七段是歌者的赞辞,也可理解为木兰对战友们“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设喻回答,语速渐慢,语带自豪。 3、个性朗读,结合点评。节选自己喜欢的某个段落读或背,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表情丰富,且进行自我点评或者相互点评。从语速、语气及所把握的

新人教版第8《木兰诗》公开课教案[2020年最新]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2 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 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 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美国 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打出几个精彩的镜头。)看后,自然的导入新课。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 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 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 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 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 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 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学生4人小组开展探究,老师出题检验) 4、比比看,你会了吗 (1)字词注音及解释 (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 鞍鞯:ān j iān 绳)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著我旧时裳:zhuó(穿)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朔气:Shuò(北方)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积累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户:门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案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

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同学们所掌握的文学常识的情况。 2.采取听写的方式检查同学们所掌握的生字新词的情况。 3. 小结检查的结果。 三.熟读课文,读出神韵 具体要求:1.运用多媒体播放朗读(或老师示范读),学生圈出与自己读音不一样的字。 2.请同学按照语速和情感要求结合自己的体会大声读课文。 3.小组展示朗读,同学评价,教师点评。 4.全班在科代表的带领下高声朗读。 四.疏通诗意。 1.精品细读,疏通文意 具体要求: ①独学。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的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将疑难的词句划出。 ②对学。对子相互交流指点(“你来问,我来答”翻译),将双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 ③通过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2.质难释疑,文意展示 1)各小组提出质疑。

(完整版)木兰诗优秀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四平六中七年组张丽红 学习目标: 1.诵读:感知诗歌的美妙韵味。 2.品析:解读诗歌“三奇”之美。 3.感悟:传承木兰美好品行。 重点:赏析文章三奇之美。 难点:感知人物形象之“奇”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木兰情》 一、导语:花木兰,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传奇故事?这一形象为什么得以千古流传?她到底是巾帼英雄还是平民少女?今天,让我们开启对《木兰诗》的探究之旅。 二、齐读学习目标 三、学生诵读展示 四、探究过程 导:谢谢同学们,你们声情并茂展示的不仅是你们的风采,也是这篇千古传诵的《木兰诗》的美妙韵味。千百年来,无数的中国人就是这样传唱《木兰诗》,也有无数的文人曾经满怀深情的评价过它,让我们来看一条。 (一)清代沈德潜“事奇,诗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这句话道出了对本诗最精辟的两个评价,但老师觉得文中还应该有一奇,是什么呢?“人”奇。(二)活动一:探究“事”之奇 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内容。 (停机叹息—决定从军—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官—归家换装) 2、看屏幕上的六幅图片,进行小组研讨。 请同学们按小组研讨,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文本内容,讲出这幅图片的“奇”来,选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来阐述你们的看法。时间2分钟。 3、小组研讨,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4、小组展示,互相纠错,教师点拨总结。 5、总结“事”之奇:身为女儿,木兰却破例代父从军、征战十年,木兰却成功隐瞒身份 死伤惨重,木兰却屡建战争奇功、驰骋疆场,木兰却满腹情牵故乡 天子重赏,木兰却主动请辞还乡 (三)活动二:体味“诗”之奇 作为一篇千古传诵的民歌,除了它的故事情节奇特之外,必定有它诗文的奇美之处。 示例: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总结: 长句短句交错,五言为主,兼有七言九言 句式整散结构,注重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语言通俗易懂,善用口语,体现民歌特色 句式多用铺陈,反复吟唱,渲染故事情境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三、共同、研习课文1.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结合.课件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诵读)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木兰想到了什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急切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旦辞

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杨玉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孝顺父母。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6’)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 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木兰诗教案详案定稿版

木兰诗教案详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木兰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研读文本,理解人物形象内涵。 3.感受“木兰文化”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理解人物形象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1500多年前,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悄然兴起,国力渐盛。它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这个相邻的国家--北魏。终于,战争爆发了,柔然大军压境,北魏可汗颁布一道又一道的征兵令,每家每户必出一名男丁上阵杀敌,木兰家也收到了兵书。他们该何去何从呢?一个传奇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木兰诗》,读传奇故事,说传奇人物。 下面,我们就来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故事 1、读准字音 谁来试试前两段呢?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有错,请你帮忙纠正。第三段下一位勇士最后两段’(段落重新动)

2、读顺文句 读准了字音,我们来读顺句子,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 好,现在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选择一段文字,在吐字清晰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朗读课文,一分钟后请同学进行朗读展示。 挑战自己,准确流畅地读书。 三、说奇人 熟悉了故事,我们来说说故事的主角--木兰,这个女孩子被传唱了一千多年,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那么她究竟奇在哪里呢? 我们来齐读前两段。(板书:传奇女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1、兵书传来,木兰一家面临着巨大的难题。最终,木兰做出了什么决定? 2.一个从来没有打过仗的柔弱女子,突然要穿上铠甲,骑上战马,上阵厮杀,对木兰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能会流血,会受伤,甚至就再也回不来了,再也见不到爹娘了。)

木兰诗优秀教案备课讲稿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背诵全诗。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疏通文义: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8木兰诗 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8木兰诗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多角度、立体地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 3.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4.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迪士尼公司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片段。 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不过,她现在不仅于国内人尽皆知,于国外也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常喜欢、佩服她,并制作了动画片。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离真实的花木兰仍然有着距离,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果大家想认识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那么就和我走进今天的课文,感受北朝民歌中给我们留下的花木兰形象。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品,了解人物 让学生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代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事迹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目标导学二:诵读诗歌,疏通文意 1.诵读诗歌。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疏通文意。 (1)字音字形 赏赐.(cì)云鬓.(bìn)军帖.(tiě)可汗.(hán)辔.头(pèi) 燕.山(yān) 金柝.(tuò) 机杼.(zhù) 鞍鞯.(jiān) 溅.溅(jiān) (2)积累文言词语 ①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木兰诗》 教案

24.木兰诗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结束后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熟读课文,解决生字拼音。 二、完成《探究》积累应用部分。 三、了解文常,着重记忆划线部分。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歌双壁——《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巾帼不让须眉,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穿透历史的烟云,一睹这位金戈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台市第三十一中学刘辉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正字音

木兰诗公开课第二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特色: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相信今天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样。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温故知新:拼音、重点字词的解释 ?(1)木兰当.户织 ?(2)愿为市鞍马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 )出郭相扶将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雄兔脚扑朔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哪些故事或场景?给每一自然段拟定一个四字小标题。 四、小组交流,认识木兰形象 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以“我从文中_____读出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1)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勤劳的女子。(2)“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深明大义,忠孝皆备,勇敢果断。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几句展现了木兰从军征途遥远,行军神速,木兰既心情急切的奔赴战场,又很深切的思念亲人。既写出了木兰的儿女深情,又展现了她的英雄气概。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说明了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战争。展现了她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反映了她不慕名利、淳厚质朴的优秀品质 (6)回到家中木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反映了她当时回家后的喜悦心情,恢复女装的激动心情,这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对正常生活的向往。

《木兰诗》教学设计 (2)

《木兰诗》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中共中央曾表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都不断强调民主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形式多样的,优美的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民族精神营养。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弘扬民族精神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民族精神,课堂也成为了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成为语文课改关注的热点问题。 人教版教材中《木兰诗》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是爱国,《木兰诗》是一篇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文章,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木兰在国家危难之际,替父上战场,为捍卫国家而奋斗。《木兰诗》反映的历史背景与北魏和柔然之间长期发生的战争有关,当时,柔然经常袭扰北魏。木兰替父出征的这次战役,击退柔然,继而灭夏、灭燕、灭北凉,最终北部统一,胜利返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也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二、案例主题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乐府诗集》是一部最完备的乐府歌词集汇,其主要内容: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民情,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本文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几乎家喻户晓,语言具有民歌情味,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新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把课堂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乐府有关知识,学习通假、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体会民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通过探究与讨论,理解并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通过教学活动,感受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理解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三、教学细节 第一课时 1、播放豫剧常香玉《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让学生体会经典戏剧的魅力,理解花木兰影响的广泛。

木兰诗优质课教案

优质课教案 木 兰 诗 制作人:李卫华 单位:漯河市第十四中学

《木兰诗》 【教学目标】 一、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二、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三、学习本文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花木兰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关于花木兰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她的形象搬上了银幕,一时轰动了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花木兰,去感受她的思想情感与人格魅力。 二、解题: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

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机杼.(zhù)可汗 ..(ān jiā ..(kèhán )鞍鞯 n )辔.头(pèi )燕.山(yān)鸣溅溅 ..(jiān )鸣啾啾 ..(ji ū)胡骑.(jì)戎.机(róng)金柝.(tuò)着.(zhuó)装傍.地走(bàng)朔.(shuò)气旧时裳.(cháng) 3、对照注释诵读,读准读顺。 4、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分析第一部分内容 1、齐读1、2段,看诗篇如何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