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连云港市振云职业中学许华丽

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决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所以,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文化课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再有,就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要想提高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的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课堂、课余都还给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笔者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经验,总结出来与同行共勉。

一、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为例:本套教材安排了现代文阅读序列、文言文阅读序列、文学作品欣赏序列、写作训序、口语交际训练序列。这套教材的体例本身就体现了职业中学语文的实践性特点。教材这样安排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写作应用文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教材的特点就要求我们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何把语文课变成实践课。语文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传道受业的凭借和依据,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范本和示范。教材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范本和示范。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训练的时间。职高语文一星期每个专业差不多只有四节课。四节课中有两节课是作文课。职高教师一般不会奢望学生课余时间会把时间用在学语文上。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一星期的四节课,把这四节课作为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文学的热爱的一个载体,一个窗口。如果学生通过上语文课能够激发它的自主学习语文的热情的话,教师的教育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安排无限的内容呢?听、说、读、写训练要交替进行。1、利用好早读课。每到语文早读课时教师可以早一点到学校。一般学校的早读时间是30分钟。我们可以将这三十分钟分成三个小板块:第一板块:听(内容;课文朗读带、时政要闻、情景诗词、节日介绍、名人名言、学生范文等)

第二板块:读(内容:读的是与第一板块相对应的内容,可以模仿听到的读音、语气、语调)。第三板块:说(内容:是对所听、所读材料的复述或感想、看法、评价。)课文朗读最好是选择教材当中的文学作品欣赏序列里的文章。时政要闻最好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大新闻。情景诗词最好能选择与季节、气候、节日、学生的境况相一致的诗词。例如:春季来临师生可以共同准备一些古代描写春季的一些诗文、佳作。节日介绍最好是安排很受大家欢迎的节日。例如:圣诞节;师生可以共同收集一些介绍资料。教师指定一名或几名学生介绍。其它学生听。名人名言的收集、选择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教师适当给个主题。教师在给材料主题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生身上所出现的学习思想、态度、毅力问题更要考虑学生的品德问题。例如:针对学生的“诚信”问题可以收集“人无信不立”、“以信接人,天下信之”“诚信是为人之本、治家之本、立企业之本,也是社会之本、国家之本。”学生范文可以拿教材当中写作训练中的文章与学生写作的文章加以比较阅读。从而找出写作差距。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千万可别小看这早晨的三十分钟,只要持之以恒,半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二、努力把语文讲授课变为语文实践课。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这就说明由“教师、教材、学生”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教材的灌输对象,而是对教材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即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

课。教师只是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上课就像导演拍戏。戏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演员的好坏。学生就是演员,可以在导演的启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要求语文教师绝不能以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根据职中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文学鉴赏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种种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为例:现代文阅读训练所安排的课文教师可以灵活选取适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教师可以将它变为朗读比赛加讨论鉴赏课。课文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主题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自发报名,在上课前三天让学生练习准备并由老师发下比赛有关的各项通知。参加的学生可以自主朗读、可以选择两人合作或两人以上合作朗读。教师提倡合作朗读。评委是语文老师和所有听读的学生。教师还特别强调不主动报名的学生老师要在课堂上任意挑选。比赛奖惩分明。这样就避免了一些惰性严重的学生拒绝参与。通过第一课时的朗读比赛,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感知和领会。因为“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学习语文、积累语言最好的方法。再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赏析。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再如教《雷雨》这样的戏剧片断时,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建成自己的一个演出小组,利用课间、课后时间进行排练,上课就变成了一场汇报演出。学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熟悉剧本,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的个性,理解作品的魅力。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是最令学生头痛的。再讲这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扮演一个节目主持人。比如在讲应聘信时,我请学生和我一起在网上搜索了一批名人应聘时的佳作,然后把这些情景重现,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请教师、同学帮助修改,同学间试演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一般的应聘信,还学习运用许多的相关知识。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三、课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学生仅仅靠上课的时间是不可能大面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重要环节,而我们自己也感觉到大量的阅读对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不错,与大家共勉。1、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阅读作品。我在每学期开学时都给学生们开出一个书单,上面罗列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一学期内读完。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把每班学生分为八组,每小组三、四人。每个星期组内交流一次阅读心得,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级交流会,看谁读得多,看谁读得透,评出优秀小读者。有数量才有质量,没有量就谈不上质。每学期都能读几本名著,十几首诗词,几十篇文章,这就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鼓励学生写日记、办班报。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或记录当天看到的文章中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针对有惰性的学生要求他们每天摘抄一篇别人的文章或几句名人名言。组织班级学生每四、五人一个小组,每组每月办一期报纸,要求报纸要真实的反映大家的生活,刊登同学们的习作,发表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各小组办完之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就这样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了语文水平。3、开求职招聘会、故事会、辩论会。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有资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可见,口头语言对职高生来讲是多么重要。可以通过开求职招

聘会、故事会、辩论会来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训练,教师都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包揽包干,也不随意放流,而要时时关注,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工作,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课上实践、课后巩固形成一条有力的教学战线

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来讲比较差一些,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学习习惯。平时要多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传授。使课前准备、课上实践、课后巩固形成一条有力的教学战线。师生课前主要精力放在对所教课文的有关资料的收集、筛选、占有上。课上师生的精力主要放在对课文的理解、、赏析、吸收上。而课后课上师生的精力主要放在对所学课文的消化、迁移、运用上。这样,师生的教学目标、任务、方法明确。使语文课的教学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师生互动,教师为主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间共创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合适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进行终身学习的有力的保障。这样,也能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例如我在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时,师生在课前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我们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查阅了许多关于郁达夫的资料了解到他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及他当时的处境。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为什么“来得特别的清、特别的静、特别的悲凉。”课上学生可以边诵读课文边体会作者的心境。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赏析。课后学生可以模仿《故都的秋》写一篇借助家乡秋的独特的场景或印象特深的景象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秋的感受和认识的文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上四点是本人在十几年职高语文教学生涯中摸索出来的一套较为实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如有不妥之处谨请同行批评、指正。

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凸现自主探究提高阅读效率 ――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一、建构背景: 1、新课程理念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阅读教学的困境 (1)高耗低效(2)讲风盛行(3)呆板教学(4)重复学习 3、教改成果 杜朗口中学教学改革启示; 临沂市小学语文“三段五步”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 临沂市小学语文阅读的成果积累。 二、教学策略流程: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 1.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领: 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1)预习 预习是搜集信息、知识构建与储备及体验情感的学习过程。预习中,教师要作必要的引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预习中,学生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得,又有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预习是生成是本课的重、难点,要以学定教。 (2)探究 是指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史密斯: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而阅读理解则是使你的疑问得到回答,使疑问得到解答的阅读理解过程就是探究性阅读。

(3)做什么?怎么做? 出示“预习提纲”。 教师不仅要备课标、教材及相关知识延伸、拓展、迁移的内容,而且要备背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 例:练习设计: 《开国大典》中“典”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标准、法则;②典范性书籍;③典故; ④典礼;⑤主持;⑥抵押、典押。正确的是( ) 补充词语:()天( )地人( )人() 这样的句子你从文中还能找到哪些? ①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②广场上不断欢呼,不断鼓掌。 误区:课前做练习,重结果,轻过程。 2.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操作要领: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 合作:“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策略 交流:态度、表述、倾听、分享、生疑。 教师的作用:“点拨、纠误、引申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敏锐发现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哪怕是一丁点的新见解,都予以鼓励,对于错误认识及时引导,让每个学生都站到开往下一站的平台上,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但并不是要求学生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要在交流中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误区:简单形式上的统一答案。 3.品读体验 学习目标: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1)理清三个层次:品悟――欣赏――评价

小学语文教研组21.陈毅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材料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卢海英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这样的阅读费时低效。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我们必须要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适当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也发现,研究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研究课外阅读的也不少,但理性地就如何把课内外阅读衔接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整合也鲜有论述。我们认为:目前,就教育现状而言,选择这个可操作的视角,探索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整合起来,总结出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我们在我校进行“大阅读”特色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情趣”导航扬阅读之帆启学习之舟 胶南市珠山办事处辛庄小学李凤红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杨屹老师“情趣”教学的内涵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1、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如:苏教版三年级《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银龙小学语文教研组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李锦富 课题组成员:李锦富周洪新孟天玲廖祥艳王静王婷陈小琴谢守毅陈诚 总体策划:李锦富 实验学校:银龙小学 实验对象:语文学科 设计时间:2006年9月——2010年7月 课题研究内容提要: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课题研究原则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七、研究措施和策略 八、研究的步骤 九、研究的管理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银龙小学语文教研组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教育,在知识经济的隆隆脚步声中,面临着新的抉择。我们急切地呼唤着教育的个性化,让教育从大统一的刻板模式中摆脱出来,成为开发创造潜能的园地。语文,既然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那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方面也就责无旁贷。 1、阅读个性化是阅读创新的“孪生兄弟”。 首先阅读个性化打破了“教师一言堂,学生听话郎”的“独霸”局面。学生可按自己的思维模式及学习思路解决问题,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传统的认识及老师的观点,通过个性化的创造性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阅读个性化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民主的和谐氛围。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平等、民主、和谐氛围的创设者。这样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会受到压抑,而是任意驰骋,敏捷跳跃,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阅读个性化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归途”。 最新的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标准上还谈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因为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为此,阅读教学就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所以说,阅读个性化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归途。 3、阅读个性化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必然需要”。 我们正走进知识经济的时代,这种时代下的教育不应局限于给学习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开题报告 唐河县城关镇星江中学语文课题组 市、县、校各级领导: 我课题组于2010年元月申报的课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经你们批准已经立项。课题组全体同志经过查找资料,反复讨论,精心策划,做好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充分准备,相信本课题的研究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课题的提出 努力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义务,也是全体教师应尽的历史责任。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素质型人才,而语文素养尤为重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化阅读教学,创设激发学生内驱力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快感,从而全面提高其素质能力,语文学习、阅读的春天才会百花齐放。 二、课题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新课改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而语文新课标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提倡一种内涵的课程文化”。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最大兴趣,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对它进行尝试。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老师同步认识、深入理解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语文课堂为载体,试图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抓住学生的心

理特征,将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体会语文作品的底蕴,拓展我们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如何提高学生认识,进而明确阅读的价值,激发阅读的兴趣。 2.鼓励学生精选读物,提出质疑,优化阅读环境。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内容覆盖面广,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元月-2010年4月 12010年元月1日-2010年2月28日:(1)组建课题组(2)分散学习、钻研《教学大纲》和《新课标》,对各年级学习要求及学生特点做到心中有数。(3)集中学校《新课程学校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式,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好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4)确定三个实验班,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语文测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学生在试验前的实际水平。 2010年3月1日-2010年4月31日:(1)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实际,根据学生特点,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讨论,确定研究思路、目标、内容,起草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2)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宣传动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3)广泛征求主管领导、同事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补充、完善以上文件。 2、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2月 本阶段为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要按计划认真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要召开课题组会议,集思广益,采取最佳方案解决:对研究中出现的同性问题,要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汇总课题组成员实际情况,择优淘劣,随时对方案进行补充和调整,以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2010年5月1日-2010年5月31日 (1)在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分别找出两个语文成绩相当的班级,确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在基础教学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其中最重要即阅读能力。本文主要讲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从阅读兴趣、氛围、方法、数量、模式五个方面分析如何高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为教师 提供阅读教学的参考建议,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阅读中,语文教学是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量,学习更多 的写作技巧,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建立培养基础 学生兴趣是其学习的重要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为在阅 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1]。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一定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讲解其他的相关知识,利用学生的好奇 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讲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或 诗中所用的典故等,利用各种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阅读教学 前后播放相应的音频文件,利用影视作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讲解《西游记》选段《小圣施威降大圣》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此有关的影视作品。 同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逐渐提升,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将阅读发展为自己的 兴趣爱好。 二、营造语文阅读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阅读教学时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更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提升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效的开展并推动了阅读教学 活动。在一定的氛围中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学生在课堂学 习中锻炼自身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培养其的阅读思考能力。为此教师可通过在教 学中设置各种疑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阅读教学营造氛围。如在《塞翁失马》时,教师可根据故事发展的各阶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 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现代教学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构建更具真实的氛围。如在讲解《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紫藤 萝瀑布的影像资料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中内容。 三、传授语文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能力 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其形式可分为朗读、速度、探究式阅读三种,每种都 有各自的方法。传授学生这些方法就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在不同的 环境中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在课堂上常用的是朗读方法,此时可培养学生的朗 读能力。朗读是阅读的基础环节,通过朗读促进听觉的应用,更深入的感受阅读 内容,加深对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朗读时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在理解 文章的基础上感知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喜欢上阅读。速读多是在考试中应用的, 目的是快速理解文中信息解决各种问题。教师培养学生的速度能力,可提升学生 在考试中的答题速度与准确率。速度时学生要先了解阅读后的问题明确阅读的目的,在阅读重点关注开头与结尾,了解文章的主线。然后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找到问题对应地方法,进行理解与分析。掌握这种速度方法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快 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研究式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自 身阅读时常用方法,通过探究式阅读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提升自己的阅读感悟。

教研组学习记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 xx年5月10日地点:阅览室 参会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主持人:xx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操作形式是通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中心主题来进行阅读教学工作。主题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的教学框架,是按照“精心筛选内容、寻找主题——用导语引入、直击主题——研读并讨论、参悟 主题——实践拓展,强化主题”,在这样一个开放性、整体性的引导学生对规 律感知的思路下,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选择。但是,摆在教学工作者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很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我们确 定了以下的基本模式。 一、精心筛选内容,不同角度提炼主题 在确定主题这一问题上,语文教材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 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教材角度对阅读教学主题进行提炼和构建。在进行教学 工作之前,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不断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确保课文主 题提炼的确切性。其次,生活实践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来源。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教学平台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如,秋天到了,落叶能够激发出学生怎样的灵感,体现什么样的“秋”的主题。有了明确 的主题,教师便要开始围绕主题,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作为写作范文 的素材,让学生在反复、大量的阅读之后,通过寻找更多相关的主题或相反的 主题,来多方面地、高密度地掌握语文阅读的重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感知主题 在确定了阅读的主题之后,教师就要将主题教学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的首要 步骤就是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 同时可以进入课程的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式的阅读呢?对此,教 师可以采用单元语来进行解说引导,通过情境创立、生活场景的链接与动画的 引入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生活场景的链接是最佳选择,因

阅读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 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文本细读上是存在不少问题的。①有的教师还不会细读文本。他们一般都按照教学参考书建议去进行解读教材,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细读研读文本。 ②有的教师不能独立细读文本。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有文字的,如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有音像的,这个更多,只要在百度一下,许多资料都跳出来,供你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老师来说是双刃剑。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在没有独立细读文本前就参考许多资料,就会使自己在文本前迷失自我,也迷失学生。 (二)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我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我加以引导:“看来大家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总统里根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吧。”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 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 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善于挖掘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源、学生家庭藏书严重不足的落后山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 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则是当务之急。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原则,传统教学,应试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从学习结果看,语文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语文能力低下现象普遍,知识面窄,见解浅显,思维呆板,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能力,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 其次,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师生们普遍一种感受,多上一节语文课,与少上一节根本无关需要。课堂教学陷入不可自拔的“题海战”中,应试教学是“指挥棒”,学生毫无读书的热情和兴趣,更不必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再次,从阅读能力的培养看,目标不明,把简单的传授知识等同为培养能力,阅读能力简单为分析、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的把握等等。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化,简单化、机械化,缺乏自主,探究乃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当务之急。阅读是语文之体,是语文教学之基础。“自主探究”的阅读方法,习惯养成则是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 (1)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整体的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体现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带写全面提高,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2)理论依据 1. 系统论中的整体 2. 优化论 3. 教育学心理学 三、理论假设 1.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表层(理解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浅层(理解探索文章思路,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技巧) (3)深层(在感知理解语文的基础上,鉴赏评价文章,有意识地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2.实施自主探究性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主要目标,让思维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课堂模式: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探究 摘要:新课程理念,对如今的学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是学生非常重要 的基础阶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关键,小学高年级语 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采取适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率都会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读和写,而这两部分之间又是紧 密联系的,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基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将 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教育体制的改革给小 学语文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教师要将学生作为绝对的主体,注重合理引导学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结合实际情况,将教 学内容转化为阅读知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断提高。小学高年级学段是学生学校学习生涯中极为关键的阶段。此阶段学生语文学 习中读写相结合的模式是重点,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在读写结合 的教学中,阅读内容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写作方面内容的教学,部分学生兴趣不高。针对这种现状,根据读写结合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就应 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注重强调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去理解读写教 学的意义,改变不正确的想法,采取有效的读写结合学习方法投入到学习中,从 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一种极其不稳定的阶段,有情绪上的不稳定,也有心 理上的不稳定,还有生活中的不稳定,诸多的不稳定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较 大的影响。此阶段的学生都特别喜欢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去控制。 在语文学习中,尤其是对于语文阅读内容的学习,从他们自己的内心就觉得只应 去读,根本就没有写的事情存在,所以让学生 理解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是至关重要的。阅读的目的是丰富知识的积累,是引导 学生在认识汉字时,将自己的视野进行有效拓展,对学生知识的增长极其有利。 那么,我们在学生的阅读课程学习中,又为什么去特别强调写的内容训练呢?这 里所说的写的内容并不是大家所认知的简单写出来,而是完全由小学生通过自己 去构思而呈现出写的内容,这样的训练模式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写作的方式技巧。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写的重要性来。为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读的时候,不要忘记写的训练,引导学 生记住其中的优美句子,为写作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主要是学生积累 文字的时段,是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去积累经验,这样也 就真正发挥了读写结合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探究 (一)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读写结合的好习惯 小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上来,需要学生进行长时间积 累和学习才可以获得。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生阅读课程重视起来。在学生 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细致把握文章的内涵。在阅读之后就可以让 学生写一些课文内容摘要和阅读心 得,写一写课文学习的读后感,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将问题

(完整版)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方法及技巧

阅读 一、知识概要 阅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语文课程的阅读也是如此。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作品具有感受、理解以及初步的欣赏、评价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比较、判断、反思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大纲>)主要对阅读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提出了要求。(1)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4)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50篇(含课文乙(5)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6)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第(1)项对小学生应达到的基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第(2)一(5)项是关于阅读的方法和要求。重视朗读和默读,特别强调了诵读。第(6)项是指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修订大纲>的发展,目前在全国部分教材实验区试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除了对阅读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外,还从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角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就情感、态度而言,<语文课程标准)首先强调的是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要求在第一学段就提出,旨在强调其重要性。此外,<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强调阅读兴趣和习惯这些主观方面的因素外,更致力于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如第三学段的(小学高年级)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些表述都体现了阅读中学生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过去的教学大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诸如标点符号、语法修辞、表达方式、文体知识等等,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的是语文能力的养成,如对标点符号,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知识,当成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一种手段。要求在阅读中、在理解语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常用的六种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和不同用法。有关语法修辞知识和文学知识,<语文课程标准>各阶段均未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因为这些知识仅仅是帮助理解课文,“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二、学法指导 (一)怎样才能读懂一篇文章 文章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阅读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三者之间感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内容提要:阅读能力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大量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个性;提高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本文通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在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阶段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第一阶段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技巧及阅读内容的指导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指明了方向。阅读教学也与写作、读写和口语教学等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一个人阅读面的广泛与否、阅读水平的高低与他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尽早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措施。而低年级语文教师

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联系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发现其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分配不合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回答问题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很多老师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识字教学为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重要,以至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识字教学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不惜花上大部分时间来识字写字,而用较少时间让学生来感知、理解课文。并且是把识字教学放在第一课时,待学生会认会写生字了,再让学生去感知、阅读课文。这种不合理的课时分配久而久之便抹杀了学生阅读、探究新课文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在以后的语文阅读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二)教师唱独角戏 低年级学生“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性格特点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难以驾驭,师生互动比较困难,因此,我们一些教师仍按“老一套”讲课:首先教师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僻、重点字词找出来,让学生朗读背诵;再次,教师就课文的重点内容给学生进行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