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岸带侵蚀

浅析海岸带侵蚀
浅析海岸带侵蚀

环境价值评估案例

云南典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计量 ——以西双版纳勐腊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要:本文以西双版纳勐腊自然保护区为例,引用多年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结果,参照森林资源调查、水利、气象等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 利用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对其生产木材效益、森林涵养水源效益、保持水土效益、改良土壤效益、改善小气候效益、净化大气效益、减轻水旱灾效益、游憩效益、保护野生生物效益、防治病虫害效益等10种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进行计量,为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及云南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计量 Assessment of ecosystem services benefit for Mengla Nature Reserve in Xishuangban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from perennial measurement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from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water conservancy and meteorologic departments,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ecosystem service benefits of Mengla Nature Reserve in Yunnan Province, using the method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Ten benefits are calculated including forest produc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melioration, micro-climate improvement, air purification, flood and drought abating, forest recreation, wild living things protection and plant diseases prevention. All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e Reserve,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ies and the mode sel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Xishuangbanna; Nature Reserve; ecosystem services; benefits; assessment 前言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它生产生活原料,更主要的是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和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有机多样性,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其内涵可以包括物质的合成与生产、涵养水源、持水保土、净化空气、降解有毒有害物质、调节气候、产生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减轻自然灾害等。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1]。 虽然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是我们的祖先早已意识到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就认识到雅典人对森林的破坏导致了水土

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海洋法:关于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调整各国在各海域从事各种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岸带的综合管理:通过规划和项目开发,面向未来的资源分析,应用可持续发展概念等检验每一个发展阶段,试图避免对沿海区域资源的破坏 内海:指一国领土基线以内的海域。包括港口、海湾和海峡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等。 领海:在沿海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处于国家主权下一定宽度的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是指群水域以外邻接的处于国家主权下一定宽度的海域。 毗连区:沿海国在其领海之外与其领海相毗连的海域 专属经济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创设的一个新的海域制度,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邻海的一个区域公海:《海洋法公约》规定:不包括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和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在内的全部海域; 与传统定义相比,公海的范围明显缩小了。 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是指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洋底及其领土 海岸带: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也是每天潮汐潮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及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21世纪海岸带的压力:1.人口增长与城市化2.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3.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4.渔业资源退化 海岸带的治理和保护措施:1.开展海洋调查和监控2.加紧海岸带立法3.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协调体制4.建立审批和许可证制度5.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发展规划6.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便利国际交通原则在海洋法公约中的体现: 内海海域中的港口—国家开放港口平等对所有国家的商船开放 领海—无害通过权海峡制度—适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制度群岛水域制度—群岛水域的无害通过权和群岛海道通过权专属经济区制度—航行、飞越自由公海制度—航行、飞越自由 海洋法的基本原则:指那些被各国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通约束力、适用于海洋法各个领域、构成海洋法基础并具有强行性的法律原则。内容:1、便利国际交通原则2.公平利用海洋及其资源原则3.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保护原则 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一)国家主权原则:1.国家对本国海洋资源享有永久主权2.尊重他国主权,不损害他国海洋环境(二)可持续发展原则:1.代际公平 2.代内公平 3.可持续利用 4.海洋环境与经济,社会一体化。(三)合理分担责任原则:1.污染者负担责任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四)和平,公正,及时解决争端原则:1.和平解决争端 2.公正解决争端 3.及时解决争端(五)国际合作原则:1全人类总体利益 2.共享共管全球公共海洋资源 3.紧急情况下进行通知和援助。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核心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内容1.强调发展 2.资源可持续利用 3.海岸带的环境保护 4.追求生态效益 5.合理的管理模式 海岸带综合管理基本任务:1.制定并实施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区划和规划;2.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协调监督的组织体制,形成海岸带统一管理和分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机制;3.研究并提出海岸带开发利用布局,科学控制区域生产配置,形成合理的开发利用秩序;4.制定并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5.建设海岸带资源环境的监测.监视系统和公共、公益服务的基础设施;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减灾防灾活动;6.控制海岸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整治和恢复受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维护受保护的区域;7.组织与海岸带相关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2005-05-26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

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质量恶化及由此衍生的不良生态环境效应,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酸雨、土壤盐渍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水环境污染等。 3.2 生态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等。 3.3 生态过程:指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流动、转化、储存与分配。包括食物链、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反馈控制等过程。 3.4 生态环境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3.5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几点注意事项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几点注意事项 GPS, 地质罗盘, 林区作业, 校正 野外作业中点位和方向的确定非常重要,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加疙瘩矿区的经验表明,手持式GPS如果不加校正,其点位误差可达100余米,罗盘如果不加校正,其方位误差最大可达10°以上。因此手持式GPS接收机及地质罗盘的校正非常重要!此外,原始林区或狭窄的沟谷中可能因卫星信号被屏蔽而无法使用GPS定位,此时需要用地形图按照微地貌确定站立点的位置。 一、手持式GPS接收机的校正 1、GPS接收机默认的坐标系统 目前GPS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是美国国防部制图局于1987年建立的坐标系统,叫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其坐标原点位于地球的质心,Z轴指向BIH(国际时间局)l984年定义的协议地球极方向,X轴指向BIHl984的起始子午面和赤道的交点,Y轴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系。WGS—84系所采用椭球参数为:a=6378138m;f=1/298.257223563。 2、中国所采用的坐标系 1)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该坐标系源自于原苏联采用过的1942年普尔科夫坐标系。建国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建国初期,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我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该坐标采用的参考椭球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该椭球的参数为:a=6378245m;f=1/298.3。该椭球并未依据当时我国的天文观测资料进行重新定位。而是由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一等锁,经我国的东北地区传算过来的,该坐标的高程异常是以前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的结果为起算值,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出来的,而高程又是以1956年青岛验潮站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在该坐标系中,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其坐标详细定义可参见参考文献[朱华统【1990】。 2)1980年西安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3)、不同坐标系的转换 由以上坐标系的定义可知,不同的坐标系采用了不同的地球椭球体参数,在不同的椭球体间进行坐标转换时不存在一套统一的转换参数。即每个地方的坐标转换参数都不相同。 我们国内所使用的地形图多以北京54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为基准,GPS直接测出的经纬度(地理坐标)并不适合在地形图上标记,图上最方便的坐标及方位参考线是坐标纵线和坐标横线(这两种坐标线构成所谓的方里网)。而GPS测出的WGS-84直角坐标与我们所用地形图上的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并不一致,所以我们实际需要的是用GPS测出与所用地形图基准完全一致的坐标系统。 两个椭球间比较严密的坐标转换,一般是用七参数布尔莎模型,即X 平移,Y 平移,Z 平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王思雨 12生物科学B班 12550802002 摘要我国海岸带和海涂在资源调查中将海岸带划分为河口岸、淤泥质岸、基岩礁海岸、红树林岸、砂砾岸和珊瑚礁岸。不同的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群落,本文将分类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河口泥滩红树林珊瑚礁 1.海岸带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汇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的扩展,它包括海岸环境及其毗连的水域。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潮上带)、海滩(海涂、潮间带)和水下岸坡(潮下带)三个部分。从广义而言,所谓海岸往往就是指海岸带。在海岸发育中,海浪、潮汐、海流、海面变化、地质地貌条件、河流和生物等因素影响其形态和演化过程,形成错综复杂的海岸类型。海岸带有三个主要的环境梯度:海到陆地的垂直梯度、暴露在波浪行动中的水平梯度和从固体岩石到砾石和卵石,到粗砂和细砂,再到淤泥的颗粒大小梯度。另外,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海岸规模越来越大,如盐场海堤和港口海岸等。 2.河口生物 河口生物一般都能忍受温度的剧烈变化。但是在盐度适应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影响它们在河口区的分布。河口生物可划分为:①贫盐性种类,适应在5.0的盐度以下生活,因此仅见于河口内段,接近正常淡水环境。②低盐度种类,适应在15~32.0的盐度下生活。如盐沼红树林、浅水海草群落、偏顶蛤、蓝蛤、大腿伪镖水蚤等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③广盐性海洋种,适应在26~34.0的盐度下生活,适应幅度较大,可分布在河口,也可见于外海。④狭盐性海洋种,适应在33.0~34.5的盐度范围生活。随着外海高盐水的入侵,偶见于河口区或季节性地分布到河口。 由于河口是淡水和海水交汇区域,一些上溯入河川营生殖洄游的鱼类,如鲑、鳟、银鱼、刀鲚等,一些下降入海营生殖洄游的动物,如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等,以及在河口区营生殖洄游和索饵洄游的动物,如梭鲻鱼类、鲈鱼、江豚、白海豚,它们进入河口区后,不论将这儿作为通道或活动区域,都需要作短暂的停留,调节个体渗透压,以适应河口、下海或入河的环境。 偏顶蛤 Modiolus (Modiolus) modiolus 俗称毛海红、假海红。瓣鳃纲、贻贝目、贻贝科。系 暖温性底栖贝类。贝壳略呈长椭圆形,壳大而坚厚。 壳长大于壳高,两壳大小相等而对称。壳顶位于贝壳 的最前端稍后。壳前端略细,极膨胀,后缘较扁而圆, 背缘弓形,腹缘直或中部稍向内凹,形成较大足丝孔。 由壳顶向后的部分壳面极凸,形成1条隆起肋。壳后 部有细长较硬的黄毛。生长纹较粗。无放射肋。韧带极大,两侧贝壳凸起。壳面被褐色壳皮,

生态效益评价.doc

无领导小组讨论报告 ——关于生态效益评价 课程名称:项目评价 指导老师:孙淑生 小组成员:曾亚玲 王继平 任辉 杜翔 张滔 二0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讨论题目 什么是生态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有哪些实用范围?发展趋势如何? 一、生态效益评价 1)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下面来讲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 3)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就是要使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在前三条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生态效益评价的概念:是指对项目从建造到生产过程中的所创造的生态效益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的统计与描述,评价项目对环境、生态所造成的影响。 总结: 生态效益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衡量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在某项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是正值或负值。最常见的情况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经济效益,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此时经济效益是正值,而生态效益却是负值。生态效益的好坏,涉及到全局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果生态效益受到损害,整体的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也难得到保障。因此,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要维护生态平衡,力求做到既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形成生态经济效益。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求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平衡和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即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这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遵循生态规律,不重视生态效益,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各种资源遭受破坏,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经济发展也受到阻碍。从事某项生产建设项目,以单纯的经济观点来衡量,其个别的、一时的经济效益可能很高,但往往存在着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如森林过伐、酷渔滥捕、陡坡开荒、草场超载过牧等。这种只看目前、不顾长远的开发利用方式是错误的。客观现实要求人们树立生态经济效益的观点。

水工环地质调查野外记录要点

基本记录格式 水工环地质调查除固定水文观测点采用表格记录形式外,其余建议采用单独野外记录簿记录。基本格式建议如下: 年月日星期天气气温﹡地址:(记录到村,详细可以到小地名,如:沟等) ﹡目的:1:1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 ﹡路线:自至(途径) ﹡人员:记录: ﹡点号:S1(至Sn,水磨湾地段编号);Q1(至Qn,青庙子地段编号);L1(至Ln,梨树坪地段编号) ﹡位置:(以标志性地标为基准,如:××沟口100°方位北20m、或××民居后等)与点位和坐标不是重复的,利于后期寻找或补测。 ﹡点位(坐标):(建议大地坐标和地理坐标全部填制) ﹡点性:建议除标明水文观测点、工程观测点、环境观测点外,进一步细化,如水文观测点中包括井、泉、民用采水点等,依据实际可进一步划分的应在“描述”栏中详细记录;工程及环境观测点同理,应注意水、工、环是一个整体。 ﹡描述:首先详细记录该点地貌、地质情况,其次依据点性做侧重描述。(考虑到后期开发,应加强矿体周围的观测记录。) 1、水文方面:对象水体的类型(上升泉、裂隙(潜)水、岩溶水、等);对象水体的基本特征:色、味、温度、气味、透明度、流速、流量、水位标高、周围植被发育情况、甚至水生动植物情况等。依据基本地质对含水层或隔水层进行划分,含水层的富水性、进一步的推测其补给源、排泄渠道及成因。走访了解对象水体的时间性(长期、季节性、暂时性等)及相应流量等参数做大概了解。水质方面集中某一时段统一取样,各分部要对水样取样点做到心中有数。 水文观测孔依据规范测定其稳定水位标高并记录,以和后期水文孔抽、注水试验做对比。 2、工程方面:侧重于岩石物理力学方面,重点描述岩石构造,节理,裂隙,稳定性、整体性、(抗)风化程度等,加强层、节理产状的测量和积累,后期要

高中地理——高考专题复习解析 海岸与海岸带

海岸与海岸带 1. 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1.阅读下列不同海岸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 ⑴图片所在海域一定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__。 ⑵图片所在海岸在海洋减灾防灾中具有良好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四种海岸中,具有“宽阔、颗粒物较粗”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图片所在海岸线曲折的是__________,它是怎样形成的? 【技巧归纳总结】不同类型海岸的区分 各种海岸的最大差别是形成过程的不同,形成过程的差异是导致主要组成物质、地貌特点和开发利用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2.江苏省有大片未开垦的滩涂资源,这里是重要的鱼虾贝类的产区,有众多的资源供开发。据此回答⑴~⑶题。 ⑴材料所述江苏省海岸的组成物质主要是() A.砾石和沙子 B.淤泥 C.红树林 D.珊瑚礁

⑵形成该种海岸的海岸线() A. 平直 B.多岬湾 C.曲折 D.不确定 ⑶江苏沿海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 高原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1.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⑴图中表示海岸带的序号是________,表示海岸线的字母是_________。 ⑵全球人口约一半居住在海岸带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②有适宜的温度和降水③交通便利,信息交流快④开发历史悠久⑤资金和人才密集 A.①② B.①③ C.①⑤ D.①②③④⑤ ⑶为什么说潮间带是海岸带的主体? ⑷海岸的发育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结合有关知识,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⑴分别说出图中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并说明判读理由。 ⑵说明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

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8 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分析 在分析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和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淤泥处理、河道水环境整治和河道景观建设的建议。 8.1 效益评价 河道整治是一项生态公益性事业,所产生的效益除部分可以定量计算外,大部分是难以用货币量化的社会效益。规划期间通过河道疏竣,拓宽改道,以及水土保持等全面综合治理,将取得较大的综合效益,增加的经济效益主要有环境、防洪、排涝、灌溉(含低产田改造)及水土保持等部分。 1) 环境效益 根据对广州市天河区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河道整治后对环境改善的作用明显,河道整治前(1997年) 住宅楼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1800元,1998年和1999年河道整治后,河道两侧住宅楼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3000~3500元,可见河道整治后,仅河道两侧住宅楼房价每平方米就增值1200~1800元;据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温岭市城镇人口77万人,2020年为107万人,全市每年将增加住宅楼90万m2(按每人30m2,每年人口增长3万人计算);由于河道整治环境改善后增加的效益以每平方米500元计,河道整治工程范围内建房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取为1/5,则温岭市河道整治后住宅楼的年增值效益为: (500元/ m2)×(90万m2)×(1/5)=9000万元 2) 防洪治涝效益 根据对温岭市历年洪水灾害损失的调查分析,不进行河道整治的洪涝灾害情况如下: 现状50年一遇洪水经济损失为6.36亿元(折算至2000年,洪灾损失年增长率为2%); 现状5年一遇洪水经济损失为1.76亿元(折算至2000年,洪灾损失年增长率为2%); 考虑洪灾损失增长率,利用频率法计算规划实施后温岭市防洪治涝标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七年五月

目录 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背景与任务来源 2 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现状与特点 3 制订《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目的、原则、方法和依据 4 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5 关于规范条文的说明 6 与其行业规范的比较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背景与任务来源 1.1编制背景 近岸海域是人类经济活动频繁、受陆源污染物影响大、多介面相互作用强烈的敏感区域。系统而科学地在该区域开展环境监测,以持续地获取真实而全面的水文、化学、生物等基础数据,是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和加强对近岸海域环境管理的重要举措,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成立以来,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环境监测总站的部署,以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主干的各网络成员,迅速而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监测工作,包括于1997年和1998年的开展的渤、黄海和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并掌握了我国近岸海域的基本环境状况,为环保主管部门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总体上说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在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力量薄弱,技术支持缺乏。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个适用于广域范围的《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7-1998),国家海洋局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监测规程,但这个规范和这些规程是依据近年来海洋部门各种实际工作情况来制订的,不适用于环境保护部门已经在开展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各项专题监测,且在应用于受陆源直接影响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时就受到各种限制。简单的如《海洋监测规范》规定,化学需氧量和重金属汞指标不需过滤直接测定,这就导致在入海河流影响区域(如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这两项指标的监测结果受气候和海况的影响差异很大,不能真实的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因此针对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特点,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开展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所必需的专业技术规范,确保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推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必将使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在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上一个新的台阶。本规范的制定,以积极满足环保主管部门对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为基本原则,在切实履行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的同时,分别增加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监测、海滨浴场水质监测、入海污染源环境影响监测、大型海岸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及赤潮监测等专题监测的规范制定,以切实提高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作用与效能。 1.2 任务来源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办[2002] 89号文《关于下达“十五”期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制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填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任务书的通知》(2002年9月12日); 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字[2003] 30号文《关于明确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要求的通知》;

海岸带管理

绪论 1.海岸线: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2.全球海岸线总长约44万km。我国有大陆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4万km。 3.海岸带:海岸带则是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4.海岸带基本特征:①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②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 ③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5.21世纪海岸带压力:①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②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 ③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 ④渔业资源退化。 6.当前人类给海岸带带来的威胁至少表现在: ①过度的捕捞使沿岸的生物种类和生产力下降,以致在不少地方不得不颁布“禁渔期”的法律; ②围垦使大量海滨湿地减少,既破坏了海鸟的栖息地,某些物种的繁殖场所又减少了对近岸初级产品的供给; ③污染日趋严重。 7.海岸带综合管理:它是高层次的管理,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政府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以便达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海岸带管理核心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9.海岸带管理概念的兴起:海岸带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于1972年建立的。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岸带管理法》。 第二章海岸带分区 1.海岸带分类: ①根据海岸动态可分为堆积海岸和侵蚀性海岸; ②根据地质构造划分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 ③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等。 2.潮间带分区:随着潮汐周期的变化和水位的升降,可以将潮间带分为高潮滩(大潮高潮位一小潮高潮位)、中潮滩(小潮高潮位一小潮低潮位)和低潮滩(小潮低潮位一大潮低潮位)三个亚区。 3.海岸带管理范围(我国):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认为海岸带管理的陆域范围应该是开发利用规划和决策的一级行政单位,即沿海县(县级市)、省(市)直属区和独立开发区的行政边界,海域管理范围以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为宜。 第三章海洋资源 1.海洋资源的类型:海洋水及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2.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 利用方式:海洋运输空间、生活和生产空间、储藏和倾废空间、海底军事基地。 3.沿海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问题: ①人口迅速向沿海地区迁移; ②大片耕地及滨海湿地丧失;

生态效益评价doc

生态效益评价.doc

————————————————————————————————作者: ————————————————————————————————日期:

无领导小组讨论报告 ——关于生态效益评价 课程名称:项目评价 指导老师:孙淑生 小组成员: 曾亚玲 王继平 任辉 杜翔 张滔 二0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讨论题目 什么是生态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有哪些实用范围?发展趋势如何? 一、生态效益评价 1)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下面来讲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 3)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就是要使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在前三条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生态效益评价的概念:是指对项目从建造到生产过程中的所创造的生态效益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的统计与描述,评价项目对环境、生态所造成的影响。 总结: 生态效益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衡量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在某项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是正值或负值。最常见的情况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经济效益,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此时经济效益是正值,而生态效益却是负值。生态效益的好坏,涉及到全局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果生态效益受到损害,整体的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也难得到保障。因此,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要维护生态平衡,力求做到既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形成生态经济效益。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求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平衡和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即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这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遵循生态规律,不重视生态效益,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各种资源遭受破坏,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经济发展也受到阻碍。从事某项生产建设项目,以单纯的经济观点来衡量,其个别的、一时的经济效益可能很高,但往往存在着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如森林过伐、酷渔滥捕、陡坡开荒、草场超载过牧等。这种只看目前、不顾长远的开发利用方式是错误的。客观现实要求人们树立生态经济效益的观点。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

附件: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 前言 港口总体规划主要确定港口性质、功能和港区划分,根据港口资源条件、吞吐量预测和到港船型分析,重点对港口岸线利用、水陆域布置、港界、港口建设用地配置等进行规划。港口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包括港区总体规划、港口集疏运设施规划和港口仓储、保税、物流等园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为提高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质量,规范评估报告内容,根据港口总体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制定本技术审核要点。 一、适用范围 本要点规定了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总体要求、审核内容、审核要点及审核意见的编写要求。 本审核要点适用于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进行的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工作、专家对报告书进行审核及编制审核意见等。其他单位、部门或地方有关部门委托中心进行的港口总体规划以及新港区开发研究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审核,地方环保部门进行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可参考执行。

二、总体要求 (一)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发展战略的要求,贯彻落实资源环境政策与法规为基本出发点。 (二)技术审核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规定,参照相关标准及法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确保审查的科学性、合法性。 (三)技术审核应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港口特点,重点审查评价内容是否与规划的环境影响性质、范围和程度一致,与规划决策及相关管理要求一致。 (四)技术审核应重点审核港口区域环境变迁历史与现状及问题分析;港口发展对海岸带、河口、港湾生态系统,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环境风险分析与对策;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及环保对策措施等内容。 (五)技术审核应重点从报告书所用资料、数据的有效性,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全面性,规划协调性分析的完整性,评价方法选择的适当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的可信性,优化调整建议的合理性、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可信性等方面给出明确的审核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改进与完善的技术咨询意见。

3高中地理选修2系列训练第三章海岸与海岸带

第三章海岸与海岸带 海岸是海洋的波浪、潮汐、海流、生物因素和陆地上基岩、河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海岸带是海陆接触并相互作用最激烈的地带,也是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典型地带,包括潮间带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海、陆过渡地带。它在资源贮存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边缘效应,自古就是人类通向海洋的桥头堡,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那里采贝、捕鱼,并开始原始的航海活动。今天,海岸带是现代经济发展最有利的地带,也是地球上最富经济活力的区域。如今,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靠近海岸的地区,他们创造了世界60%以上的物质财富。海岸带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开发的黄金地带。同时海岸带也是相对脆弱的生态地带:不仅遭受台风、大潮、洪涝等自然灾害及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也受到人类带来的许多灾难性的影响,如过度性捕捞、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沿海和入海河口地区的不合理开发等。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海岸带保护性开发利用方针,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本单元共四节,它们在内容上相互联系,呈递进上升关系,最后落实到我国海岸带的开发上,主要是使学生对海岸与海岸带等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树立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的观念。 第一节:海岸。要求运用地图、景观图、图像资料等,联系第一章“海水运动”的知识,认识和说明常见四种海岸的形成、主要特征及人类的开发利用方式;知道海岸带的范围;能举例说明海岸带对海洋国家发展的主要作用。 第二节:重点是海岸带的开发利用。要求掌握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海湾的措施;举例说明海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型海港建设的条件及如何依托海港发展“临港产业”;掌握滩涂资源的种类与主要用途;掌握科学合理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措施,能从多角度思考有关保护海岸带的措施。第三节:海平面升降与海岸带。可以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带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及森林被大量砍伐赞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冰川融化及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全球性海平面上升。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给海岸带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或减轻这些后果的产生,是人类应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第四节:我国海岸带的开发,重点是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数海岸线与平原相接,拥有广阔的海岸带。海岸带在位置、交通、资源、旅游、1 对外引进国际资本、技术、经验等方面都有优势,我国沿海开发地带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基于这些优势条件而进行的。从1980年至1990年,我国形成了建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的沿海经济开发格局。在我国对外开放中,海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能通过读图掌握我国主要港口的分布,并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港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对本章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1、比较学习法:对某些地理事物与现象进行对比学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有利于掌握地理事物与现象本质特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对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进行比较,海湾、海岸、海岸线、海岸带进行比较。2、联系学习法:对一些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地理学科内联系和有关学科间的联系,也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联系第一章“海水运动”的知识理解四种海岸的形成、联系有关区域地理的知识来理解本单元的相关内容、联系生物学科的知识掌握珊瑚礁海岸及红树林海岸的内容。3、合作学习法:如分组收集与海岸带开发、保护等有关课外资料、图片,并对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寻找机会开展的交流与讨论。

环境效益费用分析

环境效益费用分析 第一节效益费用分析概述 一、效益费用分析 (一)效益费用分析的概念 效益费用分析(BenefitCostAnalysis)简称效费分析(Bc分析),它是一项活动所投入的资金(费用)与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在建设项目经济分析评价中,效费分析主要是对公共工程项目建成后,社会所得到的效益与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评价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 效益费用分析主要运用经济学、数学和系统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程序、准则分析工程项目、建设规划、社会计划等将会给社会带来的效益与费用,为决策的作出或进一步地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在经济学中,效益费用分析是现代福利经济学的一种应用,其目的在于改善资源分配的经济效率。 (二)效益费用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效益费用分析方法的思想产生于19世纪,1844年,法国工程师迪皮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其中一些主要思想后来发展成为效益费用分析的基础。但效费分析的思想雏形和一些做法在17世纪就反映出来。早在1667年,英国的威廉·佩蒂爵士(Sir WilliamPetty)在伦敦发现,用于防治瘟疫的公共卫生费用,用今天的话来说,取得了84比1的效益一费用率。

在美国,效益费用分析在1902年的《河流与港口法》以及1936年的《洪水治理法》通过后便取得了法定地位。这些法律的条文规定:各项工程必须通过效益(无论是谁受益)与费用的比较加以论证。较为完整的效益费用分析的应用则是在1965年由美国]:兵部队初步应用于水资源工程的前景评价上。在20世纪中期,效益费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形成。1950年,在美国联邦河流流域委员会发表的《河流域项目经济分析的实用方法》中,第一次把两个平行独立发展起来的学科,即实用项目分析与福利经济学联系起来,更鲜明地显示了效益费用分析服务于公共福利评价的特点。同时福利经济学充实、完善了效益费用分析理论,并成为现代效益费用分析理论的基础之一。 1970年,在英国伦敦第三机场的场地选择中,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效益费用分析,它几乎对所有的效益和费用都进行了量化,甚至包括旅客到机场的时间和噪声危害等。 美国的哈曼德是第一个把效益费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用于污染控制的经济学家。自公害事件屡屡发生以后,20世纪7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将效益费用分析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决策分析中来,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危害和效益进行评价。美国卡特政府曾经规定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进行效益费用分析。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也广泛开展了环境领域效益费用分析的研究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效益费用分析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被广泛采用。现在,效益费用分析已成为环境经济定量分析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野外地质调查计划

野外地质调查计划 篇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一、为搞好野外验收工作,提高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的质量,特制订本要求。 二、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专业的地质调查项目执行本要求。 三、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应在野外工作现场进行,其依据是项目设计书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四、野外验收工作原则上由实施单位组织,部分工作项目可委托承担单位组织;大地区地调中心派人参加,重要项目的野外验收地调局派人参加。 五、承担单位在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前一个月,向实施单位提出项目野外验收申请(格式见附件7-1)。 六、申请野外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 (二)原始资料齐全、准确;

(三)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已经进行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 (四)进行了必要的综合整理,编写了项目工作总结。 七、实施单位在收到野外验收申请10日内,确定野外验收组织单位和专家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野外验收组一般由3—7人组成,组成人员应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 八、野外验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工作公正的人员应当回避。 九、项目提供野外验收的资料包括: (一)全部野外实际资料 1.野外原始图件; 2.野外记录本、原始野外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相册、表格等; 3.野外各类原始编录资料,及相应的图件; 4.样品鉴定、分析、测试送样单和分析测试结果; 5.各类典型实物标本;

XXXX年获批的水产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年获批的水产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申请代码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批准金额项目起止年月 1.31172412/C190303利用桡足类世代培养体系研究POPs污染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朱丽岩中国海洋大学632012-01至2015-12 2.31172389/C190101缺刻缘绿藻中ArA合成相关酶基因对氮饥饿响应的分子机理周志刚上海海洋大学552012-01至2015-12 3.31101931/C190602鱼类弹状病毒核蛋白N的caspases切割机制及对病毒复制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周广舟河南工业大学232012-01至2014-12 4.31172395/C190103转ABCC2和ABCC4基因斑马鱼抗毒物积累特性研究钟山武汉大学632012-01至2015-12 5.31160530/C190201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高密度SNP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抗病相关QTL分析——以黄鳝为例钟其旺江西农业大学502012-01至2015-12 6.31172394/C190102斑马鱼GPR54基因在生殖中的功能研究郑汉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602012-01至2015-12 7.31101887/C190102日本沼虾卵黄蛋白原合成代谢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赵卫红盐城工学院232012-01至2014-12 8.31172388/C1901长牡蛎对海洋酸化的生物响应及生理适应机制初探赵建民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612012-01至2015-12 9.31101881/C190101长江口中华鲟幼鱼鳃应对盐度变化的适应性调节机制赵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242012-01至2014-12 10.31172446/C190701椭圆形多孔介质浮式消波板水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赵芬芳中国海洋大学622012-01至2015-12 11.31101898/C190203基于F2资源群体的皱纹盘鲍生长性状QTL定位研究张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22012-01至2014-12 12.31172431/C1906重要养殖鱼类IgD和IgT的免疫功能及其与IgM的比较研究张永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612012-01至2015-12 13.31172435/C190601不同斑马鱼干扰素基因的诱导表达及比较研究张义兵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562012-01至2015-12 14.31160529/C190201甘肃金鳟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及功能标记开发张艳萍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502012-01至2015-12 15.31172447/C1908许氏平鲉资源增殖效果评估新方法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张秀梅中国海洋大学602012-01至201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