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和运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和运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和运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和运用

佛山市铁军小学陈美英

从2011年《新课标》颁布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英语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强调人的终身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不再是选拔尖子的考试、考核等单一终结性评价,而是能关注学生发展及鼓励学生成长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新课标》评价建议中强调“要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改革。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和统一。

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可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性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以调解活动过程。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在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能更好地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信息反馈。使教师能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尝试和实验中,主要是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龄段的学生,他们刚接触英语,对英语充满了兴趣,教师如果能把这种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那教学就成功了。但往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只能维持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在一堂课中,教师会设计许多有趣的游戏等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评价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在实践中,我利用一些可爱的图画和贴纸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例如:能大声朗读单词或句子、能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或者课堂表现进步较大的学生。我都会给他们奖励一个贴纸红旗或一个可爱的动物贴纸。学生一方面得到奖品一方面又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浓的,也能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又例如在进行课堂的小组评价时,我会以不同的图案作为个小学的标志,得到老师表扬一次就能画一笔,直到把图案全部画完为胜出。我会尽量的利用不重复的图案让学生感到新鲜,提起他们的兴趣。

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各种形式的评价都会对学生学习和心理造成影响。课堂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能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评价应该是以鼓励学生学习为基础。在课堂上经常运用的评价用语:Yes, 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Great, Super, Wonderful, Well done, Good job这些鼓励性的评价用语,即使是对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我们也应该用正面的评价用语:Try again, Try hard, Don’t worry, Let’s try again .学生能从这些评价用语中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关爱,这对于一个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很重要的。

三、多种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求全面,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评价方式: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学生自评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自评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并通过这些自评,让学生进行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自评方面可以对学生上课是否专心,能否大声跟读,是否积极举手发言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评价是通过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写作学习的精神。教师应培养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学习。在组评方面可以从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是否能帮助他人解决学习困难,是否能接受他人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评价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语音是否正确,能否完成本课学习任务,能否听懂教师在课堂的指令等。关于课堂评价,我设计了一些评价表格,能更系统,更有条理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形成性评价。

表一评价方式:学生自评

你今天给自己评定______________颗

(表现很好:5颗星,表现比较好:3---4 颗星,需要努力:1---2颗星)

表二评价方式:小组评价

表三教师评价(一单元为单位)

通过课堂形成性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再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也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调整,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评价在教学中的意义

评价在教学中的意义 评价是近几年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新课改为背景,不断探索、尝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它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和即时的评估,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评价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而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课堂中良好的“即时评价”因增添了许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了起来。 通过学习不难了解评价的方式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使用价值,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和自身业务的提升。 人的八种智能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好坏之差。它们之间只是领域不同,却各有所长。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长处的地方。正是应了咱们古人的那句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对于不同智能的高低表现,不能简单、概括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密切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课堂“即时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并促进不同智能级别的学生都能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喜欢数学,愉悦地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数学领域里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别是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一张试卷解决一切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评价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评价除了上述目的,还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尤其是评价,重视了对学生在一节课中各个环节的评价。首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相关的数学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并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等;其次,选择恰当的语言,适时的时机,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再有,这种评价是把双刃剑,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这本身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在评价中,“教学相长”,在评价中,增加师生感情,在评价中,提升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进而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一般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 教师利用评价的结果可以明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况,从而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如果评价后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符,表明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如果评价后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不相符,那么教师必须重新考虑教学目标的适当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 2.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 通过教学评价,学生可以有机会了解自己学会了什么,学习的程度如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比其他同学学得好,还是比其他同学学得差。教学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管理作用 教学评价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可以为教学管理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也为学校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另外,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为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提供证明,并成为选拔与淘汰、升留级、是否毕业等决策的依据。 4.强化激励作用 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使教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对教师来说,适时的客观的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工作中需努力的方面,对学生而言,适当的测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但是,一些教学活动却背离了如此明白的原则,言不及义的课堂讨论,轻视学科知识而空谈能力的教学互动等,都应该列入无效的教学一类。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实效。下面我就谈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教学效率。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 1.内容的优化 内容的优化无非在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或许有人要问:大家手里都是拿着同一本书,这个内容你怎么优化?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使其传授的知识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

水平,让他们跳起来能将“苹果”摘到,同时,努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由此带动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好比先让学生跳起来摘到大苹果,并在摘的同时,抖动树枝,让其余已熟的苹果自然落地,为己所得,做到挂其一而得其万。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跳摘苹果”。 为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问题情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层层推进。但学生通过理性到感性,又从感性回归到理性。使问题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讨论中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并展开有效的讨论,把重点和难点像“众星捧月”般地凸显出来,使知识的传授,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媒体的优化 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在数学教学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是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严肃的问题趣味化,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了快捷途径。可是,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学生感到厌倦,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道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感情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岛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在此,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认识。 一、什么样的课堂属于好课堂 当然,有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但是怎样算是有效的课堂呢?如果说完成学习目标就是有效的课堂,那么传统式的教学我看远远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会超额完成。因为大量的时间是在完成了目标以后用在练习上,也就是题海里。不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显然这个有效性就不仅仅是完成应有的学习目标了而是知与行的统一,是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课程理念就完事“授人以渔。”不过也有好多人这样认为,课堂的有效性就在于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学会、掌握这一章节或者一节的内容就算有效了。

譬如数学课学生掌握了这一类型的习题做饭并能举一反三,做出好多题来。英语课上学生能掌握句型单词等等。这就算是完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的确有效!不过总还是觉得有些缺陷:学生还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一个问题,学生个性在哪里?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个性发展和成长更重要。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这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安经验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会不会学习。”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发表时间:2015-07-23T13:17:00.363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3期供稿作者:刘传松张同库[导读] 启发质疑性的导入或者是情境导入等,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刘传松张同库山东省临沭县石门镇石门中学276700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相交流的主要场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改革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地理学科来说,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那 么,地理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呢? 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时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结构入手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好开端。启发质疑性的导入或者是情境导入等,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中东时,可以先放一段视频《中东战争》,然后提问:视频中涉及到了几个国家?他们共同关注的是哪个地区?什么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讨论热烈,既让学生自己解决了一些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因此,教师若能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新颖、刺激、疑惑,产生“我想知道”的学习欲望,就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境,会不知不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吸引他们的事物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设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从而获得交际的乐趣。这样,既让学生得到了充分锻炼的机会,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情绪放松自然,在乐意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主动地进行学习,自由地探索知识,消化吸收知识,使学生不感到疲倦,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时效性。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如读“非洲地形图”时,先让学生在图中找到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然后提问:非洲绝大部分处于什么带?这样的地理位置对气候、河流流量、植被有何影响?这样就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不仅从图中获取了大量信息,而且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必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有层次,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有些教师怕耽误时间,往往不愿找那些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回答问题。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失去了很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失去了自信心,也就逐渐养成了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在与教师进行,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没能将全班学生调动起来。试想,这样能使学生对原本就有些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吗?没有兴趣,怎么能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呢?因此,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有了学习动机,才谈得上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三、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时效性,必须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教师的自身形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性。良好的形象,规范的行为,才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与形成。首先,教师要仪表端庄大方。教师仪容打扮贵在端庄大方、严肃典雅。教师在仪容举止、穿着打扮上要给学生以美的正确熏陶,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庄重,不能轻浮粗俗。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从而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科学、准确的讲解,所费口舌不多,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有的教师学术水平不低,但讲课效果并不佳,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没有在语言上下功夫。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当清楚明白,准确生动,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要避免语法上的错误、逻辑上的混乱、表述上的啰嗦重复,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必备条件。再次,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这样的教师才会获得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热爱,从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催化剂。 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时效性,还应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以现代化科技手段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地理学科有许多内容必须进行直观现象的演示,例如在讲“地球的公转”时,播放一段地球公转的视频,这样一来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又可以在瞬间展示大量的资料、丰富的内容、五彩的颜色,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本来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学起来更容易,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时效性。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只要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并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去研究,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具备渊博的知识,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作为小学教师,我们知道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掌握和运用语言是一条首要的基本功。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这样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小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尤其重要,它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对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会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可以使一节语文课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一位好教师可以通过深厚的语言底蕴唤醒孩子对学习的渴求,可以通过灵动的语言表达润泽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可以通过高超的语言智慧影响孩子一生。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下面就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应用课堂语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励性语言 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茅塞顿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而一句伤害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消极沮丧,停滞不前。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应

不吝言辞地给予真诚地鼓励。如:对于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可以给予这样的赞赏:“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不错!敢于大胆想象,继续发扬!”“你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知道的比老师还多啊!”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卡壳时,可以给予这样的鼓励:“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能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殷切希望,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启发性语言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启发性教学语言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便于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所以我们要用启发性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多创设问题情境,比如“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从这道题中,你可以看出什么?”、“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 三,反思性语言 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目前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怎样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学生:“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或“有什么启发?”、“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这些反思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XX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的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XX与创新型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办法或模式。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实践性强的参考和借鉴依据。 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X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效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指导教师组织和展开课堂教学,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以过程中发挥自己应当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可忽视的作用。8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评介观等观念的不断变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方法、手段、途径也有了相应的一系列的变化,演变到今天,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评价项目及其标准,其中的评价项目主要有:“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策略”、“学生参与程度”、“教师素养”、“教学效果”等。语文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的课堂教学评价自然也应当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一样,有相同的评价内容,但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又决定了它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应具有自己的广性,例如,80年代以来所提出的“课内外结合”、“快节奏大容量”、“精心设计提问”、“扩展阅读”、“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观点,就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它已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之中。 先进的观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的行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要在短期内改变是十分困难的,再加上教师对新的教学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尽管有了80年代初的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一期课程教材改革的实践,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自学或不自学地因循既有模式来进行教学,有些教师也有改革的愿望,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但由于在理解方面的偏差,因此仍不能突破教学思维定势,例如,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答问,教师总习惯于地学生的思路纳入到教师早已设计好的轨迹中去。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看,今天的教学与80年代初的教学区学生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一讲到底以现象已不多见——这里并不是全盘否定教师的讲,而是指教师代替学生思维的课文分析、作文思路分析的一讲到底——大多情况下是教师的问来代替教师的讲。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很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一般作用能够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 教师利用评价的结果能够明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准,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学生的接受水准和学习状况,从而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持续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如果评价后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符,表明教师完成了教 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如果评价后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不相符,那么教师必须重新考虑教学目标的适当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 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 2.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 通过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自己学会了什么,学习的水准如何,是进步 了还是退步了,是比其他同学学得好,还是比其他同学学得差。教学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管理作用。教学评价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能够为教学管理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也为学校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另外,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为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提供证明,并成为选拔与淘汰、升留级、是否毕业等决策的依据。 4.强化激励作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使教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对教师来说,适时的客观的教学评价,能够使教师明确教学工作中需努力的方面,对学生来说,适当的测验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5.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例如,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检验教学实验的成败,能够对新旧教材、教法等作出比较性判断。此外,教材、教具的开发,课程设置和师资素质的调查,学生水平的研究都离不开教学质量评价的协助,教学评价已成为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6.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即要遵循教学规律实行教学。定期对教学情况实行检查和评价,能够揭示哪些做法符合规律,哪些做法违背规律,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达到水准如何。这有利于调整教学过程,促动教学过程科学化。 7..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山东省冠县商业局联办小学殷晓静 最近,我校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出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许多老师谈了各自在教学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思考,很受启发,不禁又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在这里想与同仁切磋一二。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要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教学中教师做到: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的方式有: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在这方面,可借鉴我们聊城市茌平县杜朗口学校的成功经验。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在不错误地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智慧地、创造性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当然,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l、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的特点,明确基本的理念和教学要求。在平常的听课中,也不难发现一些老师,把握不好年段要求。在课堂上,不论几年级的课,都是一个模式,或者一讲到底,或者只注重解决识字、写字的问题,忽视了各年级段应解决的问题, 2、要注意研究教材。教师要由教材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只有做到整本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体系,深入了解内容,才能寻找到整本教材的价值取向,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与评价观,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崇尚真知、探寻真理的氛围,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体验、质疑、探究与合作,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使获取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扎实备课,设计出“个性化”教案。 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一节好的备课,首先还是应该备好教材。一篇好的教案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惟教参是论,不惟教辅是从。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转抄(下载.复制),照搬教学参考书,没有将教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自己仅仅是起一个搬运工的作用。所以备教材教师也要使用新思维,转化新视角,勇于创新,张扬个性,做到备出“个性化”教案。 2、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备好课除备好教材外,还应备好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地教,要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切实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课中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水平,使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交融,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课后了解学生的困惑及困难,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即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便在组织新教学时能即时补救。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成就高效的教学。 3、情境生活化,增强体验感。 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渗透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就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体验感,从而取得教学的高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能够让新课导入生活化,能够让演示材料生活化,用生活中的实物代替挂图,代替课件,还能够让课外作业生活化,这些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还会产生学了有用,学以致用的对课本知识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产生“经验”与“顿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11-08-23T14:33:05.217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马勇[导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马勇(三源县渠岸乡初级中学陕西三源713800)【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采用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学 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采用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而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 1.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志趣活动,它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并创造性地完成研究活动。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休止的“应试”与“题海战”,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难、繁、枯燥乏味。不少学生因此丧失学数学的信心,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急剧下降。教学中若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要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引入有理数时,可从温度,海拔高度,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立体化地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把过去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向既重结论重过程的方向发展;再如:在讲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公理时,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纸上作一个△ABC,使∠B=200,AB=3cm,BC=5cm,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与其他同学所作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重合,这时学生们会发现是能够重合的。接下来让学生改变角度和长度大小再做三角形,剪三角形并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每次所作三角形都能够完全重合,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总结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边角边”公理。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的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从“折纸问题”开展教学,提出问题:“有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将它们对折一次,厚度为0.1×2mm,对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对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学生动手折叠纸张进行计算厚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计算对折10次时的厚度就显得很为难,他们表现出渴求寻找一种简便的或新的运算途径的欲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0.1×220比用20个连乘简洁明了得多,其值为104.8576米,比30层楼(每层3米)还要高。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乘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探索性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一是注重所提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如下进行: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得到课题,把学法指导有机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命题,最后得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②在证明命题时,首先引导学生对四个命题的证明顺序进行研究。尽管四个命题都可以运用定义去证明,但教材编排的证明顺序仍然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生活中就近上车的道理。③在辅助线引入上应把精力放在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上,使学生不仅知道添什么,更要明白这什么这样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间的联系和作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消除学生在添辅助线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好几何。④定理证明研究之后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小结。尽管可能各人的收获、体会不完全相同,但通过讨论和交流总可以受到相互启发。以上可以看出在设计上注重了结论的探求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的研究,由于学生亲自参加和知识的产生过程,对知识产生有一种亲近感,由此而陶冶出来的基本态度和思维能力,可以长久地保持并对变化的情况有广泛的适应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总课题之子课题《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中期报告 本课题自2006年12月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积极探究,目前已完成阶段性工作,现对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概况及具体事实规则 课题研究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实效性的影响,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提升我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并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为素质教育提供实践素材和成功经验。具体有以下6个目标: 1.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 3.全面推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策略; 4.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减负”,提高课堂的效率; 5.提升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高效优质的教师资源; 6.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用于对信息资源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 ⑵调查研究法:用问卷的形式对本课题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了解。 ⑶案例研究法:通过课堂跟踪观察,研究单个课程的效果。 ⑷比较研究法:用于试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研究。 ⑸评价研究法:通过专家指导和学生座谈,对案例的过程进行及

时评价。 2.步骤和时间 ⑴课题准备与考察阶段(2007年5月~8月),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检索相关研究领域情报,到南昌二中师大附中实地考察学习。 ⑵分学科教学设计研究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按照课题组总体方案,研究、对比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⑶结合新课标的背景研究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相融通。(2008年9月) ⑷最终形成成果和汇集阶段(2009年9月),成果有实践方案、经验总结、课堂实录、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 三、课题管理 1.组建研究队伍 确保实施三级研究管理体系。即由校长亲自主管,教研处具体分管,课题组具体实施。参与课题研究者为老中青搭配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工作水平和实践经验。在开展一个阶段的研究后,探索出了一定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 2.组织培训,提升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全课题组的教师就课题的目的、意义、方法、任务、要求等进行多次研讨。使全课题组教师有认同感。明确课题的研究方面和实施的意义。全课题组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经验。教师代表到南昌二中、师大附中考察学习。请市教师专家到校培训讲座。全体成员参加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课件制作培训、参观优秀网络教学录像等,使全体成员的课题研究能力都得到普遍提高。 3.学校硬件、软件支持。学校对教学设备进行全面升级,配有电子备课室、多功能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所有教室全部配备了多媒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曼方小学王红英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角度论述了影响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课堂教学中把握语文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策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课堂作业设计以及教学过程评价策略。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正文: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优化课堂教学,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 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做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模式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研究方式转变。 我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语文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学习语文,不仅仅要求教学生学会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给予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所以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中心,采取多种形式教学手段,力争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例如:我在教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这课时,我是这样设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2个生字,会写生字,掌握多音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来去匆匆。 情感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时间一去不复反,懂得珍惜时间。本课人文思想教育以“珍惜时间”为核心,培养学生丰富而生动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具备语文的特点,人文性能力的培养能促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崇高,人格变得健全。 二、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用“学生成绩=兴趣+能力”来说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没有兴趣,就谈不上自主学习,更说不上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了。 那么为了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下功夫,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引趣的方式很多,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如:设疑,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谜语引趣等,还可以根据本地区风俗联系生活实际激趣引入。我上《难忘的泼水节》这课的开端引趣是这样的:先从本县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姊妹节入手,让学生自由说说姊妹节的特色及热闹景象,慢慢引入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上课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课堂中质疑问难,积极参与到小组中讨论研究。 2、兴趣不能只停留在引入新课层面上,应深入课堂,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