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服饰品设计》课程标准二

2018年《服饰品设计》课程标准二
2018年《服饰品设计》课程标准二

《服饰品设计》

人文艺术学院系

服装系制订2018年2月10日

《服饰品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服饰品设计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职业岗位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专业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36,其中理论学时:12,实践学时:24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基础

一、课程定位

服饰品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岗位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服饰品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要素,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类服饰品的设计和制作手法,具备服饰品的设计与实际动手制作能力,以应对服装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配套化的趋势。

二、课程设计

本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市场信息、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将设计与市场调查实践贯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先进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方法,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同时结合我校服装设计专业特点,在课程设计方面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为主体的课程模式,把工作过程设计成项目过程,以工作任务负载知识,通过市场调查、创设情境、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在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设计观念的更新,在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追求知识的前沿与高品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各类服饰品的选材能力,使学生具备较为熟练的各类服饰品制作技艺,具有服饰品设计能力和服饰品搭配审美能力。

(二)课程具体目标

1.具备服饰品方面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2.具备创造性思维和整体性创作设计的能力;

3.具备独立完成服饰品的设计制作能力;

4.具备服装与服饰品的搭配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习情境

本课程以服装工艺中的基础工艺缝制为载体,设计2个学习情境,将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情境项目训练中。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见下表。

课程内容和学习情境汇总表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1.推荐教材

朱晓珊编著《服饰配件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奥利维埃·杰瓦尔编著《服饰配件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

冯素杰邓鹏举编著《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积极开发制作微课,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

2.积极编写与教学改革配套的校本教材;

3.收集市场信息,探索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服务教学。

(三)教学基本条件

1.实训设备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配备必要的手工工具、手工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实训场所

多功能教室、服装设计实训室。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微课教学,积极探索反转课堂;

2.把握时尚潮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优秀作品展示。

六教学评价

(一)成绩构成:

课程总评成绩 = 情境一(50%)+ 情境二(50%)

每个学习情境中,学习态度占20%,项目载体占80%

(二)成绩考核评分与质量标准

1.学习态度评分与质量标准:

出勤成绩满分50分,上课态度50分,共100分。

A、上课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10分;遵守课堂纪律,听课认真,10分。

B、缺课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每次扣1分;凡是出现上课时间睡觉接听手机、扰乱课堂纪律等违纪现象,每次扣1分,扣完为止。

2.实践项目评分与质量标准:

本课程共有两个实验项目,每项满分100分,合计20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

加强实验教学 落实新课标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标

加强实验教学落实新课标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演示实验、分 组实验和探究实验,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开发智力,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本文拟就如何利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着意培养学生的素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实验不仅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且是训练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目前的实验教学现状是:为了节省时间,尽快完成教学进度,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讲授而轻视实验操作,轻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手包办现象严重,学生最多只是机械模仿,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另外,即使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现阶段往往是一个班的学生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用同一种方法、

相同的仪器,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得出同一结论,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特别是几人合作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实验观察,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因此,为使新课标落到实处,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教学的各项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实验教学,落实新课标 1.注重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极的接线位置,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2018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8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专项:2018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简答题汇集

专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简答题汇集 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

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

2018年自考《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标志着“新语文”时期的到来。 4、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7、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10、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1、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一是归类识字,二是随课文识字。 12、小学生在识字中要能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汉字笔画、

部件、结构、笔顺分析字形,学会查字典。 13、小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书写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16、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17、小学低年级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要眼到、心到、手到。 18、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19、习作教学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并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 20、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1、口语交际课的一般教学步骤是:明确交际任务——进入交际情境,——操练交际技能——评价交际水平——扩展交际成果。 22、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01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数学第1页(共6页)数学第2页(共6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6.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19.(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5.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 交融式目标). 27.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28.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9.(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30.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3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3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迁移)。 3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发展学生能力)。 3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感知能力不成熟)。 3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2018年小学语文论文教育需要惩戒不是要禁止而是要规范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论文-教育需要惩戒——不是要禁止而是要规范人教版新课标 教育需要体罚 反对体罚的意见主要是指责,只关注体罚了会怎么样?而不考虑不体罚会怎么样?不体罚又怎么办?其实,教育需要体罚,是教育的职能和本质所决定的。 (一)教育职能决定教育需要体罚 教育的职能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将少年儿童逐步社会化,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具有法律意识,要遵纪守法,要遵守公共道德规则,学校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法律的雏形,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实践法治的初级阶段。成人社会有各种法律法规,对违犯法律法规的惩罚包括行政处分、经济制裁、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致剥夺生命等等,以此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成人是懂道理的,也是容易教育的,但也要有徒刑,要有监狱,甚至枪决,以对那些触犯刑法的人实施惩罚,让他付出代价,并教育他人。难道蹲监狱服劳刑被枪决不是体罚吗?难道对于还不甚懂道理更难教育的未成年人光凭说服教育就可以吗?还不需要体罚吗?体罚就是学校里的最高处罚,有关体罚的规定就是学生行为的底线。对学生的体罚不仅是对学生违纪的一种惩罚,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法治教育,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当然,与成人社会一样,蹲监狱服劳刑被枪决不是目的,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保证,体罚学生也是维护学校秩序的保证。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敬畏感,一种对天理圣明、法律、师长的敬畏感。没有体罚,学校何以培养学生的敬畏感?全面反对体罚的做法,不但使教师的权威消解,也会使学生毫无敬畏感,欲所欲为。那种毫无敬畏感欲所欲为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真正有害于社会的。我们总不能指望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那天一夜之间就有了法律意识,有了敬畏感,就能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二)教育本质决定教育需要体罚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他认为:教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年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四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年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四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听力测试 (共1题;共7分) 1. (7分)听故事《“我不行”先生》,回答问题。 (1)按原文填空。 “我不行”先生的_______外观与正常人没两样。但他就是觉得自己脸是黑的,身材是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我不行”先生每做完一件大事总要哼几句流行歌曲。 ②“我不行”先生最不缺少的就是“后悔药”。 ③这个故事警醒我们要有信心,做事情要敢想敢做。 二、展示积累 (共10题;共28分) 2. (10分)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间隔”的“间”与下列哪个词语中的“间”读音不同?() A . 间断 B . 间距 C . 间隙 D . 黑白相间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 召集侵略理直气状 B . 胆怯隐蔽理所当然

C . 轻易堡垒同心胁力 D . 防碍商议难以置信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 山洪暴发 B . 创造斗争 C . 轻快的音乐 D . 热情地迎接 (4)下列人物特点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 蔺相如----机智勇敢 B . 赵王----胆小懦弱 C . 廉颇----骄傲自负 D . 秦王---阴险狡诈 (5)下面事物按运动速度由快到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 鸵鸟---喷气式飞机---声音 B . 猎豹---火箭---流星体 C . 光---鸵鸟---游隼 D . 流星体---游隼---猎豹 3. (2分)“烟台的海春天是________的,夏天是________的,秋天是________的,冬天是________的。”——选自《烟台的海》() A . 轻盈浪漫凝重高远 B . 轻盈浪漫高远凝重 C . 浪漫凝重高远轻盈

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自主、合作、探究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 基本特点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 年级为“写话”,3~6 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9、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0、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3、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 1

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范文精选

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范文精选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再次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

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

精品文档 培训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练习、习作方面有所要求)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科书编写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分别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写话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提出建议) 四、评价建议 改动内容: (1)前言部分导语完全重写,课程性质的表示也有补充,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上有较多修改。 (2)“课程目标与总体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也有较多修改。(识字、写字) (3)实施部分的教学建议增加了比较多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补充了具体建议;结构上有较大调整。 (4)优秀诗文背诵编目增加了16篇,数目有调整,新增加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500个字)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了新的天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

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话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域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原来后面有: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原来是:语文又是母语

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原为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词序调换:原为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原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增补内容),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增补内容)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原为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增补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原为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原为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含答案)

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3.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6.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2018-2019-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在这学期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对 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语文”两个字的含义相信大家都明白,简单的来说就是“语言”和“文字”。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学好语言和文字。书中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明白学生是学习和发 展的主体。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 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的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方面倡导: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 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 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 文实践能力。并且针对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 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 全新的教学方式。教育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 的局面,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 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生互动,则是学生之间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

2018年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题目(含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2018年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题目(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3.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6.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8(1)教案资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8(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8【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8(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8【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要求

三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