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立交景观设计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

摘要:首先简述了立交景观设计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分别从城市立交的景观特性、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内容, 上海市江湾五角场环岛的改造工程等方面来阐述立交景观设计的要求, 目的是为城市创造一个和谐、环保的环境, 使立交更好的发挥其功能。

关键词:城市立交;景观设计;改造工程

随着城市的发展, 道路交通量与日俱增, 立交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立交的不仅大大改善了行车条件, 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且改变了路口人车混行的危险状况, 从而使交通顺畅和交通安全得到了保证。从功能上讲它具有交通功能和景观功能, 而目前在立交设计中大多以结构设计为主, 景观设计相对较弱。城市立交是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院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 也是城市景观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立交构造的庞大, 对区域景观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城市中这一影响尤为突出。因此, 立交景观设计已成为了立交规划设计的重要课题。在国内一些城市, 甚至还用大型立交来显示其市政建设的成就, 作为城市的重要窗口和标志, 形成现代城市的重要景观设施。

1立交景观特性的分析

1.1参照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多元化

立交空间是人与车共享的空间, 汽车占据了立交空间的主要部分,不同匝道上的汽车在不同空间以不同速度共存。立交中, 行人(人行系统的使用对象) 的加入,与车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共存结构, 使立交空间的景观设计需要一种人性空间的创造。

设计者、建设者和各种使用者(不同空间层次上的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 , 多种审美主体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视点和审美观欣赏着审美客体(立交)。满足大部分主体的审美要求, 是立交景观的一大特性。

1.2 空间形态多样化

与道路空间的形态特征不同, 立交空间不是单一的线性空间,其形态就整体来看,无明显的方向性和流动性。它是由许多形态、功能各异的空间组成的空间序列。其景观应开合更替, 大小变化, 避免单调、枯燥、千篇一律。

1.3观景速度快慢对观景效果的影响大

道路设施的设计, 速度是一个不变的主题。所以,立交景观设计必须考虑时间和速度的概念。立交是各种速度共存的空间,有快速行驶的汽车,还有骑自行车、步行、休憩或等车的人。不同的速度影响人的观景效果,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不相同,这一特性必须考虑,但又难以考虑周全。

1.4软质景观所占比例高

城市立交中软质景观(主要为植物) 所占比例大约是50%左右甚至更多。与道路不同的是, 立交的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道路、桥梁结构物) 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域界限,而是相互重叠交织在一起。立交的绿化布局、配置、节奏及色彩如何与空间尺度协调,二者如何和谐相处,相互促进,是立交景观设计需要解决的又一难题。

1.5景观与交通功能之间的协调处理

城市互通式立交的功能主要是解决交通问题。匝道线形的布置、桥梁形式的选择主要以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为依据。但由于其特有的造型, 一般都有标志性建筑的要求,所以必须较好地处理线形布局与美学要求的矛盾。

2景观设计内容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内容立交景观设计的内容丰富, 涉及的面很宽, 仅就立交工程设计的景观范畴而言, 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立交线形的美学

道路路线是一条空间曲线, 具有三维空间的特性。这些空间曲线在立交区内形成了复杂的空间下线形群, 立交线形美学的重要内容是线形的视觉、视线诱导、视线连续、线形元素的协调、平纵线形的组合等问题。线形美学的要求, 应与立交的规模、等级及环境相适应。对于高等级的立交、规模大的城市立交, 由于设计车速高、交通类型复杂、周围建筑高, 对线形美学要求较高。合理运用线线要素, 使之具有良好的路线特征、方向性和桥上、桥下快速行驶的视觉特性和路线的韵律、节凑感、舒顺, 避免突变. 平面线形与纵面线形组合协调, 平、纵面线形要素均衡。通常认为平顺曲线重叠组合可取得在视觉上的流畅、顺适、视线诱导的良好效果。立交桥跨及引道的线形要和两端道路线形协调一致, 使其平顺、连续的连接, 也要避免突变。线形设计是要注意立交桥上或桥下视觉的连续性, 避免视觉及街景的中断。

2.2立交的总体造型

造型属于美学的范畴, 它反映人的知觉, 主要视觉对形体的感受, 好的造型实体, 给人以欣慰和欢快。立交的总体形象, 使立交景观设计的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立交形象要有简化及完整化的倾向, 这是由人的视觉对庞大的形体感受特征所产生的。在立交造型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观察者由远及近, 由上及下, 以及由不同方向对立交观察的这一动态观察性特征, 以达到立交造型的动态美, 造型组合的综合性, 这个组合不是简单的叠加, 而是协调、统一的有机组合。

2.3立交与环境之间的有机协调

环境一般指生物所置身的外部环境, 包括物理和心理的环境。在景观研究中, 主要研究的是物理环境对人们视觉形象产生影响的环境。建成的立交实体, 本身就形成了风景和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与原来的环境景观共同构成新的景观。因此, 立交与环境的协调, 是构成新的区域景观的重要手段。立交与环境的关系取决于立交的规模和环境的状况及条件, 以总体构思为主线, 注重立交与环境的相容性是立交与环境的性质协调一致。另外, 除了通过总体构思和造型来实现外, 还应考虑立交与周围环境的材质、色彩、风格、体量、尺度等方面得一致性、对比性和衬托性。

2.4 立交桥跨的景观设计

立交桥下交通对桥下净空的透空度有较高的要求, 以满足桥下视野和观赏的要求。由于上、下线对桥跨动态的观视, 因此对桥跨的空间造型要求较高。桥跨长度、桥梁高度、墩台布置受下线道路的宽度和构造影响, 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其比例、尺度、均衡、对称等方面, 除此之外, 还要对桥梁进行色彩和图案方面的装饰。如桥跨下部动态景观设计措施:

在桥跨为主的多层立交下层行驶或行走时, 林立的墩、柱,暗淡的光线,常给路用者及行人以压迫、杂乱等不良感觉,景观设计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1上部构造采用箱梁或板, 确保净空高度≥5m,并将底部设计成向上伸张的形态以增加开放感。

2 主梁纵向采用变截面形式并保证梁高的连续性。

3下部构造选用轻盈美观的形式并利用各种修饰手段进行处理。

4多层立交的重心处,下部构造关系易混乱,必须利用透视图处理好位置与形状的关系以确保连续性。

5注意上下部适当配合及结合部的处理, 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2.5 立交局部的美化和装饰

由于立交组成的多样性, 给立交的局部美化和装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 立交局部的美化包括有主线及三角区的绿化, 主线和三角区的照明, 挡墙和护栏的造型, 人行道和建筑小品的设置及游乐设施的美化。装饰的内容在线条、图案、色彩、质感、地面及立面镶嵌等装饰。

绿化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遮阳、吸音、除尘、改善卫生条件,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化首先要衬托立交平面的图形, 因此应以植被或低矮灌木为主, 高大的绿化会遮挡部分视线而影响景观。在匝道进出口等处, 还应有指示性种植与视线诱导种植等。立交周围的绿化应使立交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如广州市中山一路立交的绿化就别具一格。立交一层非机动车道与二层挡墙间2m 绿带, 各向道路之间均布置了绿地, 并按岭南园林风格设计, 使之具有园林气氛。二层中心环岛同样安排了绿地、花地。沿二层匝道设有悬挑花槽(悬挑花槽应大力推广) , 连续栽种悬垂、攀缘植物, 使挡墙立面活泼而具有生气, 并使一层人行地道桥口有花木悬垂。而区庄立交虽整体绿化效果不错, 但中心岛的绿树过于高大, 造成层次间高度悬殊, 视野不够开阔。由此可见, 好的绿化是整体设计与局部细节配合共同协调的结果。

立交桥梁墩柱及挡墙的修饰手段有多种,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只注意桥梁上部构造的修饰如镶面、灯饰,而忽视下部. 裸露的钢筋砼既影响视觉又与周围绿化环境不协调。

2由于镶面修饰易存在剥落等隐患,国外目前多用涂料. 某些城市尝试的植草法,如能成功亦值得推广,选择爬藤类植物也是不错的思路。

3经过修饰后的色彩、风格与快速行车时的视觉需求和周围景观可能存在不协调的因素, 应注意综合考虑。

2.6城市立交噪声的综合防治

在城市立交污染中, 噪声污染对沿线居民生活、工作的影响最大。如果对噪声污染处理不当, 在密集城区中穿梭蜿蜒的高架桥一方面给市民的出行提供方便, 而另一方面却会给市民的生活、工作带来无尽滋扰。这个问题的存在,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降低交通噪声、消除或减轻声级的叠加效应, 必须从各方面去寻求降低或减弱噪声的发声源。对于来自路面的交通噪声, 修筑低噪声路面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加强立交高架桥梁底表面的吸音功能, 也是一条有效的减噪途径, 但成本较高, 在目前情况下尚无法大面积实施。当然, 在高架桥经过的沿线居民区, 防噪声屏的设置是最主要的减噪措施。广州市大多已建立交的路面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如能逐步更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则可为全线减轻噪音创造条件。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根据沿线两侧建筑的高度, 选用了直立式、弧形全翻转式及直板式防噪声屏, 效果明显。澳大利亚新近采用的钢架玻璃钢隔音墙, 内面凸凹不平, 这种形式由于上部向内弯曲把绝大部分道路的噪音反射回道路上,因而隔音效果更好。

3上海市江湾五角场环岛改造设计

3.1项目历史

上海江湾五角场成名于20世纪30年代,如今她已经成为上海一个著名的地标,并在市区东北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具有小型商业文化设施的镇区中心。在上海中环线规划建设形成过程中,对五角场道路立交方案曾经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一种观点是将五角场改造成大型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大型互通式枢纽立交,强化五角场机动车交通的功能;另一种观点是考虑规划江湾五角场市级商业副中心的定位,突出行人交通优先,又具备道路交通枢纽的功能,建设上面是高架道路,地面道路下建设下沉式步行广场,再下面是行车地道和轨道交通,彻底分离车辆和行人的活动空间,摈弃建设大型立交,开辟人性化的交通新思路。最后,后一种观点占了上风,基本形成了江湾五角场目前的步行和机动化交通有序组合、与商业副中心格局相称的崭新的江湾五角场。

3.2项目改造工程

环岛下沉式广场是五角场环岛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轮廓为椭圆形,广场设有5条通道与环岛周边地下商场相连接,每条通道均设有无障碍升降电梯与上、下行自动扶梯。下沉广场自外道内的设计为环廊、环形水池、环形广场等功能分区。其中,兼具文化休闲和通行功能的环廊宽约8m,行人可通过环廊到达11个出入口;在五个环形水池内,设置了国内首个倒挂式音乐环状水幕,水流落差可达4m,好像一组天然瀑布环绕环廊,水幕的设计不仅赏心悦目,还有减小噪声和灰尘的功能。椭圆形状的中心广场内铺有象征着科技创新的“条形码”样式的草池,在广场中心约700m2的地面上,篆刻着杨浦区的地图和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主要道路名称。

五角场立交呈现人车分流的4层是立体交通方式,第一层为下穿下沉式广场、最深处达地下14m的黄

兴路至淞沪路车行道,宽21m,设双向4车道;第二层为深4m,面积6000m2左右的椭圆形下沉式广场,集景观、绿化、休闲、交通于一体;第三层为环岛交通方式的地面道路,宽20m,设置4调环形车道;第四层为从下沉式广场上方通过的中环主线邯郸路—翔殷路高架道路,宽30.5m,设双向8车道。

“彩蛋”是江湾五角场景观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景观主体,一个集标志性、纪念性以及建筑功能于一身的雕塑和建筑的综合体。“彩蛋”长120m,宽50m,高20m,主体为轻钢结构,外皮为玻璃与铝板,外观呈现出模数化震裂排布,虚实相通。顶部比例做渐变式镂空处理,部分铝板表面朋友夜光金属漆。从外部看,“彩蛋”像是一个色彩斑斓的UFO,极具视觉冲击力。

3.3项目借鉴性

3.3.1立体交通网络

江湾五角场通过4层的立体交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车辆拥堵。立体交通网络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3.3.2下沉式设计

下沉式广场的设计可使人车分流,不仅解决了行人难以进入环岛广场的问题,更为人们提供了文化娱乐的活动空间。

3.3.3地标性景观

江湾五角场通过“彩蛋”标志性景观的设计,从文化和商业的双重角度,迅速提升了杨浦大学城文化品味和江湾五角场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影响力。

江湾五角场环岛广场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交通的功能,其对人车分流、增强周边商业的关联性乃至提升江湾五角场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城市立交景观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不能一概而论, 在考虑交通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根据各地的环境分别考虑,它不仅涉及到社会客观因素, 也涉及到人的主观愿望。本文对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做了简要的阐述。立交是城市的经脉, 立交设施作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构造物, 具有投入大、变更难等特点, 在建设中更应该多方面考虑。讲求立交与城市的和谐性, 就应该遵循立交设计与城市之间以发展为基础, 兼顾美学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吴国雄.论互通立交的美学[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19(1):33-34.

[3]孙福申.立交桥美学设计探讨[J].吉林交通科技:2001,12(3):24-25.

[4]赵晶夫.城市道路规划与美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张铭,向剑.论城市互通式立交景观特性与景观设计[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22(2).

[6]李萍.上海市五角场环岛交通组织设计[J].中国市政工程:2010,4.

[7]白舸,杨博.上海市江湾五角场环岛改造设计对光谷鲁巷广场的启示[J].建筑实践.

[8]田洪文.以人为本新理念在城市立交设计中的体现[J].建筑天地:2006,21(1).

[9]于恩亚,等.城市立交景观设计初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12(6):46-50.

[10]谷利军.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绿化和美化设计[J].辽宁交通科技:2005(11).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Interchange

Abstract:Firs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change landscape design in city, then it analyses the basic characters of urban interchange landscape, the content of city landscape design, and Shanghai Jiangwan-Wujiaochang rotary island transformation work in order to creat a harmonious, neat environment which meets the function of interchange.

Key words: urban interchange; landscape design; transformation work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

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摘要: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景观质量的好坏,跟城市的景观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为了有效实现城市景观跟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运用低碳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1 公共空间景观的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之间以及公众能够到达的任意外部环境的空间形式总和,从过去的街道、集市以及码头到后来的社区、公园以及各种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城市中较为开放的空间都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范畴。 2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生态可持续性 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基本的一个条件就在于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以及能够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们要在可持续性条件中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要确保其在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承载范围内,这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建设城市公共景观时,则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跟地球的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平衡。建设更为科学系统的生态景观,以便能够对资源进行保护,确保资源的再生,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中设置公共空间主要是为了能够供人们休息娱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低碳理念下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时,要优先充分地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因素,明确周边自然环境因素的使用价值以及建筑物建设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更具现代化的低碳景观。现阶段,较多的城市公共广场在建设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时尚,地面通常会使用面积较大的硬质铺装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绿化的面积,而长此以往,对地面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并且有些街道会使用较多的景观灯具,一味地追求奢华的排场,使得能源的消耗大大地增加,而实际的使用价值却很低,而这些做法一般都跟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相背离。 2.3因地制宜 进行景观造景选材时,要注重对那些低碳材料的选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并研发更多的可持续再生的新能源,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碳排放的问题,积极地倡导变废为宝的理念,从而有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再生。选择植物种植时,要注重容易成活,并且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城市景观中的高成本建筑,走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低碳景观初期,应对地域地貌的自然属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对城市的空间的自然资源充分地利用,对原有特色景观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对原来地形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2.4与自然、文化背景相协调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背景,以便充分展现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因而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时,要创造一

CJJ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

目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 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 4城市桥梁设计可变荷载 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1总则 1.0.1为改进城市桥梁设计荷载现行方法,采用按车道均布荷载进行加载设计,以达到与国际桥梁荷载标准相接轨的目的,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在城市内新建、改建的永久性桥梁和城市高架道路结构以及承受机动车辆荷载的其他结构物的荷载设计。 1.0.3本标准规定的基本可变荷载,适用于桥梁跨径或加载长度不大于150m的城市桥梁结构。 1.0.4本标准的设计活载分为两个等级,即城-A级和城-B级。 1.0.5城市桥梁设计荷载,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作用 结构承受各种荷重和变形所引起力效应的通称。 2.1.2荷载 各种车辆、人、雪、风引起的重力,包括永久性、可变性和偶然性三类。 2.1.3永久荷载 在设计有效期内,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荷载。 2.1.4可变荷载 在设计有效期内,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荷载,按其对桥梁结构的影响程度,又可分为基本可变荷载(活载)和其他可变荷载。 2.1.5偶然荷载 在设计有效期内,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将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2.1.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结构达到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时,引起结构的效应等于材料的抗力时作为设计条件的设计方法。

2.1.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结构在正常工作阶段,裂缝、应力与挠度达到最大功能时的设计方法。2.1.8容许应力设计 按各种材料截面达到容许应力时的设计方法。 2.1.9效应 结构或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大小。 2.1.10抗力 结构或构件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 2.1.11桥面铺装 桥梁上部结构面板上铺设的防水层与摩损层。 2.1.12行车道板 承受行车重力的板式结构。 2.1.13重力密度 物质单位体积的重力。 2.1.14车道横向折减系数 多车道桥面在横向车道上,当不同时出现活载时,结构效应应予折减的系数。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平面图,透视图等 关键词:设计说明;广场景观;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一、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本方案的景观设计概念一反“常规内向的”购物商业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思路和概念断然将城市商业村落迁到了公园里。我们相信这种朝向自然景观的商业街最适合当地人的思维及喜好,这是一种可以同时交流享用的街道、漫步路,水道、广场和公共绿色空间等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用餐、娱乐、购物、工作、休闲放松。我们坚持利用自然,反对一切人造的,粗劣的东西,相信人们会愿意感受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地域的情调、优美的建筑和材质。自然的商业感受将更有趣、更艺术化。一切能发挥人们想像的景观元素将呈现在公共空间里。 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策略 多层次的体验:设计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把不同的景观元素穿插利用到院落空间、广场、街道和水岸线。 生动的水岸线:独特的水景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无论是散步、逛街,还是表演,都有不同的景观节点,丰富的水岸线设计为行人提供了不同的感受。 公共领域:在这个大的区域里,合理的配置了不同主题的公共空间:购物、餐饮、娱乐、消遣、休闲、健身以丰富购物的感受。例如,配合主力店入口的景观设计可以置一个室外卖花空间,或者在餐馆的外部公共空间可以设置一个卖食品的空间。这种室内外配合的设计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蛇行的和梯形的通道:像孩子的游戏,景观领域像蜿蜒的人行的蛇行路。例如弯曲的水岸线散步路和东西向的弧形步行路联系了未来的娱乐中心、主力店和公园的主入口。一系列的节梯或桥体被运用到整个项目,每个设计思路都有它的特别情趣性。 景观介入:许多的漫步路都非常长,为避免其单调性,我们介入了许多景观元素、不同的材料和铺装图案。在商业街建筑北部,以引进的水体刻意的打破了过长的漫步路。放射形铺装的运用和水边的平台都打破了其单调性。 漫步路和街道景观:东西向的曲线路把人们导入北面沿湖景观及中心公园,放松的步行路联系着不同的景点。岸线前的步行路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是很活跃的。这里的夜生活也很丰富,因为这里分布了水景、公共艺术和雕塑和室外街具小品。各种动态的和好玩的水景观像珍珠一样被串在沿湖建筑主轴线上。每个水景被清楚的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平静的水池、戏剧性的喷泉等。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综述_赵晓昱

收稿日期:2010-06-13 作者简介:女,1974年生,助理工程师,下花园区自来水公司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综述 赵晓昱 下花园区自来水公司 摘 要 从城市景观入手,分析了城市广场景观及其功能定位和文化性表达,对城市广场景观 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有重点的探析和综述. 关键词 城市广场;广场景观;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 2 0 前 言城市景观是城市空间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绿化、小品等所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的表现,是通过人的感觉及思维后所获得的感知空间.因而城市的景观设计,也可以说是城市美学在具体时空中的体现.它是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进而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景观设计常与空间设计联系在一起,空间是城市景观中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景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广场设计是最典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设计优秀的城市广场并具有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同时构筑城市防灾空间,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等多重作用.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1 城市广场景观作为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的一项基本内容,广场设计应该立足于现代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三大要素,即意义、使用与环境.“意义”指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的问题,“使用”指作为开放空间的领域性问题,而“环境”指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场所,需要广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与绿化作用,这一点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说古代的苑囿设计内容都浓缩于古典园林设计之中的话,那么,可以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最基本的东西都浓缩在广场设计之中.广场不是一种简单的形态游戏,它是一种生活,是一段历史,或者说是一种制度的产物.在古代,东方几乎没有广场,而现代城市广场,其意义已走向多元化,它既要满足多层次人群的精神要求,又要体现当时当地城市居民多层次的价值观念.因此,一个设计成功的城市广场,不仅能反映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面貌,还要折射出这个地区的社会历史及文化沉淀,也就是要与该地区的“文脉”相融合.广场规划设计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热点.广场成为市民集散和扩大城市绿地的重要手段. 2 城市广场景观的风格定位及其文化性表达 城市广场具有人流密度高、聚集性较强、空间较开放等特点,对于高密度开放空间的广场规划设计而言,广场设计所营造的一个“场”,是一个空间领域,我们不仅要在其形态、功能、环境上下功夫,还要将其融入周围区域的文化中去.一个好的广场设计,应该能激发人们文化生活,创造引人入胜的交流氛围,从而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格. 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具有共性,无论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都应该具有客观的比例、尺度、重第28卷第3期2010年9月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 C HITEC TU RE A ND C IVIL EN GINEERING Vol .28No .3Sep .2010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关于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探讨

关于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6-04-21T10:29:29.04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作者:吴岐贤 [导读]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桥梁不仅仅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总体景观的有机构件。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9) 【摘要】城市桥梁不仅仅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总体景观的有机构件。本文从城市桥梁景观的概念及特点和内容出发,分析了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为城市桥梁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新的展望思路,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桥梁;桥梁景观;桥梁设计 1、城市桥梁景观的概念及特点 1.1 桥梁景观概述 桥梁是跨越河流、峡谷或者其他交通路线时的建筑物,不仅作为一种交通运输的形式而存在,也作为美学的法则而存在着,它是人文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艺术集为一体的产物,它不仅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以及伟大的创造能力,而且往往也作为一种时代的特征、文化的集聚。回顾我国以往的桥梁,其主要的设计以结构轻型化为主、和建筑高度薄型化来适应当地的气候以及地质条件,但是在设计的同时,必须要与环境相适应。将桥梁的使用功能与环境相协调的能力相统一也是我们当代桥梁设计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1.2 桥梁技术地域性 桥梁在建设的时候,主要是以两个基本点为基础的,以跨越地域为主要目标,而达到交通运输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修筑桥梁的地方都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这就要求桥梁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周边环境,采用合理的材料、结构来塑造桥梁,主要目的在于使桥梁建筑在视觉上与周边环境融洽,提升桥梁与周边环境的美化效果,虽然桥梁在设计的时候,桥梁的整体结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决定的了桥梁的地域性特征。 2、桥梁设计的基本准则 2.1 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在结构设计中,无论多么完美的结构计算都无法弥补经结构构思而形成的结构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结构方案却能够部分弥补结构计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见结构构思的重要性。 2.2 功能决定结构 桥梁的跨越功能是桥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桥梁的跨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有桥跨结构,而为了支承桥跨结构,必须有支承结构。桥梁要使其上的车辆或行人等安全、舒适地通过,桥梁须能承受车辆、行人等荷载,且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2.3 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 桥梁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 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桥梁景观设计是对桥梁及引道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尺度、景观生态、景观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虑与优化设计。 2.4 从大处着眼,使桥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桥梁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入自然,既显示桥梁本身的美而又不独善其身。要想获得好的作品,就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灵活、准确地运用造型法则,精心构思桥梁造型、合理安排桥梁的轮廓空间组合,既要简单又要明确。 2.4 于细微处入手,注意其附属结构与桥梁的协调统一 桥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行,其次是供作鉴赏。桥梁附属结构则为桥梁主体的通行能力与景观价值增光添彩、锦上添花。如栏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安全,这是美感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满足安全、经济耐久、施工方便、工序简单、便于更换的前提下,其靓丽的颜色和优美的线性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 3、桥梁景观设计内容 3.1 桥梁及引道的景观设计 这是随人们对生态环境日益关注而新出现的内容,如桥梁及引道的软、硬质景观设计;桥梁整体色彩设计;桥梁选址与环境景观尺度的和谐与调整;护坡工程的美学与环保;桥梁建设与水体环境景观的复原;桥梁夜景观设计等。 3.2 观景系统 该系统又可分成观桥系统与桥面观景系统,其内容根据桥梁的重要性或有取舍。如观桥系统的布点及视线分析;人桥亲和的观赏处及流线设计;桥面观景的流线及视线分析等。 3.3 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步骤 首先便是桥梁景观的规划,其次才是景观的深化设计。桥梁景观规划应对景观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桥址设想;对桥梁区位进行分析提出桥梁的景观定位;并根据景观定位进行景观空间布局;此外还有配套建筑的规划及桥梁夜景观的分区与分级等。桥梁景观规划目的是对景观有统一部署,以更好地反映桥梁的特性。桥梁景观规划应与桥梁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步,待可研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后再作景观深化设计。 4、桥梁景观设计现状研究 4.1 桥梁景观设计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么一种传统认识,即桥梁设计就是结构设计,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 另一种桥梁景观设计的误区便是“伪桥型”现象。有些部门盲目追求“时代风尚”,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拱,使桥梁外观感觉与桥

园林公园入口景观建筑设计初探

园林公园入口景观建筑设计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园林公园的入口空间这一转换空间的过渡地带,探究了在这一特定场所里景观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其作用。通过对红梅公园入口、青枫公园入口、拙政园入口设计的分析和讨论,阐明了建设园林公园入口的景观建筑对整个园林公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研究了园林公园入口景观设计的类型与设计要点。 关键词:入口景观功能类型设计要点 正文: 入口建筑在景观设计中以其本身的功能和优美的形式构成园林中具有观赏内容的独立单元,同时园林意境的空间构思与创造往往又具体通过它们作为空间的分割、立意来增加变化,它们在景观建筑中虽然体量不大,但在造园艺术境界上确是举足轻重的。 一、入口景观建筑的功能 入口景观建筑不仅起到围合、标识与划分组织空间,控制人流、车流出入与集散的作用,其本身还具有装饰性、观赏性,可制造空间氛围,美化周围环境,是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五点: 1)标志出入口、特点 大门作为景观的标志和出入口,是人们对于景观园林产生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它应该以最直接的形态反映出景观的特点,展示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同时,大门及入口形成景框,结合景物的布置,如土山、石山、水池、树丛、花草等,或虚或实,使游人在入口处即有一种进入画境的美感,增添游人的兴致。2)控制游人和车辆的出入与集散 游人、车辆通过公园大门进入景区,在视觉上、心理上都受到景门的控制。景门开敞,则景区宽广、气势浩大,使人产生崇敬之感。景门小巧,也别有一番味道,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3)是景区环境的代表和象征 大门的建筑风格一般就能够体现环境的风格,游人对于环境的理解往往来自于对大门、入口的认可,这是第一眼的感受,会影响对整个景区的认知。例如江南的私家园林拙政园,由于园子占地小,空间狭窄,入口采用“欲扬先抑”

景观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当人们身处所创造的环境时,这种环境就会给人带来相对应的空间感受。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开发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向外拓展。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交通网络大肆延伸,体态优美的现代建筑与追求几何构图的大广场高调列席。往昔的街道与广场,那个“步行者的天堂”已经一去不复返……面对日趋冷漠的城市,人们开始思考:到底怎样的城市广场空间能够唤回人们心灵的停靠,唤回充满人情味的社会生活。而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参与者,更应对这一现状进行反思。事实上,城市冷漠的现象反映了多年来我们在城市空间人文环境营造方面的欠缺。眼下,重塑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广场,恢复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传统日常生活的任务迫在眉睫。 传统的城市是以人与人的活动为尺度而逐步生长形成的,广场空间是宜人的,因此,在城市广场中保障居民休闲游憩交流的权利是有效控制城市空间冷漠化现象的必要途径。城市广场是构成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环境,还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 2 研究内容 对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已经相对活跃,但是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以使其充分体现城市广场的应有属性,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广场是城市形态的一部分,是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宁波镇海这样的城市,当新的城市功能不断扩展和演变时,广场的形态和特征也逐渐发生转变。人文化的城市广场能体现镇海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风貌,增强城市与人的亲和力。镇海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需要从多专业、多角度关注与思考,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使广场功能和城市景观和谐统一,确保镇海市民广场成为“塑造城市个性魅力”的亮点。通过有效建设市民广场景观,提升镇海城市空间环境,是回归人本主义的需求、城市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空间自然人文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完善的需要。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化成为我国近几年社会客观发展趋势,有越来越多的人群逐渐朝市区集中,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开始在城市中定居,扩大了城市的规模与承载量,这使得城市的公共景观设计与建设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对我国当前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状况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设计、建设问题。 标签:城市化;公共景观设计;建设工作 引言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构成,但是通常多数景观设计只是局限于解决功能等理性问题,但是忽略了城市景观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影响力。为了能够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提高整体生活环境,因此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成为目前研究者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1 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状况分析 众所周知,城市是市区群众生活聚集的区域,而现代城市社会中趋于多元化发展的状况,会从多个层面上去影响到当前城市公共景观形象艺术风格的形成。例如当前城市的建筑,当前城市的色彩、雕塑、服务设施等等,可以说城市公共景观形象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不只是可以体现出现代城市独有的文化特征,并且也能够去促进了新时期我国城市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如今城市公共景观的形象成为了城市形式的载体,也能够成为现代城市价值的重要构成。一般人们去一个地方旅行,是为了欣赏这个地区所独有的文化景观,也从而去了解不同地区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实现了拓展视野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依旧难于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例如许多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缺乏科学性的规划,一味地想要提高自己城市的名誉与品位,就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建设自己的“面子工程”。 我们所要建设的城市景观艺术是给予群众一种感悟艺术的事业空间与没有限制交流的文化艺术场所,是不能够将公共性与艺术性混合在一起的,这两者需要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在给予其审美价值同时,需要去努力展现出自身具有的公共艺术内涵,使得两者能够在当前公共艺术领域中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 2 当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说城市景观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不能忽略的是,在实际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在下文中简要论述: 2.1 城市景观失去原有特色 随着现代城市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传统景观与文化遗产频繁遭受破坏的

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07-17T13:14:15.2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赖美娜[导读] 随着城市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耐久性、安全性等功能建设要求不仅满足现代城市桥梁设计需求 赖美娜 兴安盟经纬公路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137400 摘要:随着城市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耐久性、安全性等功能建设要求不仅满足现代城市桥梁设计需求,环保性、节能性和生态性等新型功能要求逐步成为了现代城市桥梁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桥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显著增强城市整体美观性,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可见,加强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以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着重就其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桥梁;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网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并在不断进行扩张。现阶段我国城市桥梁不仅用于江河的水上交通,城市内部也建设了许多大型桥梁,比如大型拱桥、立交桥等。通常情况下,桥梁的建设工程项目庞大,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因而对城市环境有影响,并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较大的不便。尽管桥梁建设能够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涉及到较大的领域,比如破坏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汽车的污染排放等。 1 桥梁景观设计理念和标准 (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建设部。规范的内容:重在规范常规的人行天桥和地道的结构设计,引以指导城市人行天桥和地道结构安全设计工作为主。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中跨越或下穿道路的天桥或地道的设计与施工。郊区公路、厂矿及居住区的天桥和地道可参照使用。缺乏的内容:缺少对人行连廊、天桥后期管养方面的规定说明;对人行连廊、天桥建筑景观方面的规定稍显不足。该规范为1996年开始发布,目前城市面貌、交通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在功能、景观上的要求已满足不了大都市人行连廊、天桥的设计。 (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建设部。规范的内容:基于现有的公路桥梁规范对城市桥梁的设计进行了完善和修订。但总的纲领依旧重在规范城市桥梁的结构和构造设计,为使城市桥梁设计符合安全可靠、适用耐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全国乡镇和城市道路上新建永久性桥梁和地下通道的设计。缺乏的内容:缺少对城市车行桥后期管养方面的规定说明;缺少对城市车行桥建筑景观方面的规定,对桥梁立体绿化和亮化方面的规定稍显不足。 目前尚无相关设计指引对城市桥梁的景观设计进行注明,为了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内涵,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进行城市的地方性标准《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指引》的编制,对规范本市人行桥、车行桥等城市的桥梁设计是非常必要及非常有意义的。 2 城市桥梁景观的特征 桥梁的设计要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进而达到交通运输的功能,也具有其审美价值比如梁式桥、斜拉桥、悬索桥、水波荡漾的廊桥等,这些桥梁的造型都具有较高的景观艺术观赏价值提高空间。 2.1 桥梁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人们出行方便,属于经济建设、技术水平以及文化内涵的共同产物。因此,不论是水域桥梁、高架桥,还是城市立交桥,都对现代交通业产生着较大的影响,桥梁的造型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改变,从传统的拱式桥发展到梁式桥、斜拉桥、悬索桥等,不同作用的桥体所赋予的景观价值也不同。 2.2 城市景观的价值不仅体现于建筑物的布局,更在乎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性。桥梁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其整体造型以及结构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城市景观提升到较高的档次,为城市建筑群带来了空间层次感。桥梁的搭建也连通了城市的不同功能空间,拓展了其空间使用的可能性。 3 城市桥梁景观设计要点 3.1 城市桥梁的细节设计 1)桥栏杆设计。桥栏杆设计是桥梁细节设计的重点,起着保护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特别注重安全因素,尤其是从桥护栏的强度以及高度重点入手,所以护栏的设计应该注重实用性以及美观度,与整体桥梁结构形成融合的设计感。在格调设计上应该注重轻快与简洁,在此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图案造型,丰富桥梁整体色彩,缓解审美疲劳,与周边环境达到浑然天成的设计。2)装饰景观。它是为了满足城市景观的设计需求,适应居民生活需求的衍生物,桥梁装饰景观不仅要满足桥梁的基本实用性,而且要努力实现精神层次的功能,可以采用色彩之间的相互搭配以及丰富的图案元素等措施,努力与桥体的周边环境相配合,达到视觉舒适度。 3.2 设计发展趋势 新时期我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桥梁景观设计中会更加侧重引入和应用美学设计理念,通过有效结合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来增强未来一大批城市大跨度桥梁景观价值,力求可以形成城市的重要建筑物。(2)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方面的理论研究会更加深入,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除了国内外,还会引入一大批国外先进的桥梁景观设计理念,比如桥梁形式设计中不可单纯考虑荷载效应,还需要考虑其外观等因素,这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机结合美学和结构力学来设计出更加完美的桥梁形体。(3)城市桥梁夜景设计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除了涵盖建筑艺术之外,也更加侧重于桥梁夜景景观系的设计,这实际上正是新时期城市大众对于桥梁景观设计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标准,有助于拓展桥梁景观设计范畴,增强其景观设计的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衍生了桥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元素。 总之,桥梁等大型工程建设,既要注重桥梁本身构造技术,又要注重形态美学设计及周围桥梁景观的协调设计。塑造桥梁的灵魂,赋予桥梁融艺术、和谐、环保、生态于一体的美感,让桥梁景观与周围环境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品”。 参考文献 [1]高晓明. 浅谈城市桥梁景观设计[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5):110-113+13.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一城市广场历史回顾 我国历史上城市广场的演变是由“市”而来,南宋时期,因为商品买 卖进一步专业化,市场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在“市”的周围,为了进行商品交换,构 筑了大量的建筑以适应其需要。这种自然形成的商品空间具有广场空 间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称为我国广场的自然发展雏形。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广场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突出的 有以下三种因素:其一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不同必然显现出不 同的城市广场风格和做法。其二是政治宗教因素,君主集权统治下的 广场多以体现君主的权威为目的;宗教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神的意 志为目的;民主制度下的城市广场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演变而来。其 三是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土地使用,推动着整个城市 的发展。总之,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广场的范畴在持续 地发展演变,通过以下资料可概括出广场的历史: ⑴“广场”源自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FORUM),是人们进行 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城市的起居室”,其特性、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⑵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 场地(PLAZA); ⑶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它作为城市的 “心脏”,在高度密实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 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SQUARE)雏型;

⑷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最大水准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 单独依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 部分; ⑸现代城市广场的范畴再次延伸,不仅市政、商业广场等是城市的主 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 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2】。 二城市广场定义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与城市相同的历史。古今中外, 对广场定义众说不一。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 的中心部位,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 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王珂、夏健、杨新海编著的《城市广场设计》一书中对城市广场的定 义较有概括性,书中表述“城市广场的定义需要包括场所、内容、构成、使用方式和意境五个方面的基本限定。尝试将城市广场定义为: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建设的,以建筑、道路、 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中, 城市社会生活包括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活动;主题思想则 指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及城市景观环境等多重目的;节点型是 指城市空间中的核型空间形态”。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广场的概念要广义得多,大到形成一个城市的中 心或一个公园,小到一块空地或一片绿地,除街道外,是城市公共空 间的另一种重要空间形式。城市广场突出地反映了城市的特征,为市 民提供了室外活动和公共社交的场所。 三广场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