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故事

五年级下数学故事
五年级下数学故事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中国热极

―――-认识正负数

第一部分:数学史

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

负数的起源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

习了正负数,你知道负数的起源

吗?看一看下面的介绍吧!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

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

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

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

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

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

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中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

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与中国古代数学家不同,西方数学家更多的是研究负数存在的合理性。16、17世纪欧洲大多数数学家不承认负数是数。当然,欧洲18世纪排斥负数的人已经不多了。随着19世纪整数理论基础的建立,负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刚刚认识了正负数,你的收获肯定很大吧。其实啊,我们的古人很早就认识正负数了,而且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你想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人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正负数的吧!

题目:两小儿游戏,规定向东为赤,向西为黑,赢者向东迈一步,输者向西迈一步,一小儿先赢了5次,又输了3次,应该向()方迈( )步,记作:()。

解释:《九章算术》中指出:“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当时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在筹算中,相应地规定以红等为正,黑筹为负;或将算筹直列作正,斜置作负。这样,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能用正负数明确地加以区别了。这个题目就可以解释为: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赢了的向东迈一步,输了的向西迈一步。其中一个小朋友先赢了5次,又输了3次,问

他应该向()方迈( )步,用正负数表示为:()。

答案:因为规定向东为正,小朋友赢了5次,应该向东迈5步,又输了3次,所以应该再向西迈3步,所以只要向东迈2步就可以了,用正负数表示为+2步。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数学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走进生活,寻找正数和负数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正、负数所表示的不同含义。

【活动材料】调查表

【活动过程、方法】

活动一、同学们,请你通过报纸、

网络、电视等途径,调查了解下面

几个城市的月平均气温,并记录下

来。

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北京

伦敦

华盛顿

莫斯科

活动二、找出你家的存折,观察上面的存款和取款时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活动三、让我们走进大型超市或商场,观察一下人们乘坐电梯的情况,看看他们去了几层?按的那个电梯按钮?你发现了什么?

我的发现:

【活动结论】

。【活动结论】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

活动,你有没有发现其实

数学知识时时处处都在我

们的周围,把你的活动感

受记录下来吧:。

第四部分:趣味数学

[数学故事]

负数的由来

在数字王国中以前是没负数的。

有一天“零”正在瞪大眼睛思索,数字王国中没最大的却有最小的,那就是我,哎,为什么偏偏我是最小的呢?想了半天终于有了一个好注意。

第二天,零把“加”“减”“乘”“除”请到家里。零先是美言说:“四位大哥,你们是我们这儿的霸王,权利极大,没有人不怕你们,肯定能帮我提高地位,但不知大哥们是否能帮我?”他们几个兄弟说:“你这口气大哥帮你出了。”

不一会儿,他们几个气势汹汹地来到大街上,数字们就全吓跑了,数字们想:他们准是又来找茬的。这时,一个数字却站了出来说:“你们敢跟我比吗?”加号听后说:“还挺勇敢的呢。那我和你比试比试。”今天加减乘除只有零这个帮手,结果零跟哪个数相加还是原来的数,所以加号和那个数打成平手,因那个数体力好,战胜了加号;零和哪个数相乘等于零,所以乘也打不过这个数,除,减平时也没什么本领,想认输算了,可零说:“你有本事就把减号放在你前面跟我比。”那个数

字说:“行,不过要是再胜了,你们就不再烦我们了。”可是没想到,这样竟得出了一个数,那就是负数,负数比零还小。

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部分:数学史

分数的由来与发展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

(正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均分时往往不

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

分数。

用一个作标准的量(度量单位)去度量

另一个量,只有当量若干次正好量尽的时

候,才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

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尽,有两种情况:例如,用b作标准去量a:

一种情况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尽,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后的m个等份。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量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用b去度量a的结果,就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无论把b分成几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尽(如用圆的直径去量同一圆的周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在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为了使除法运算总可以施行,也需要引进新的一种

数-分数。综上所述,分数是在实际度量和均分中产生的。分数一般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带分数大于1而又是最简分数.带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九章算术》第七章介绍了盈亏问题,这一类问题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对象,每个对象少分,则物品有余;如果每个对象多分,则物品不足。所以分物时经常出现盈(有余)、亏(不足)、尽(恰好分完)的情况,所以古人把这类问题称为盈不足问题。盈亏问题情况多样,解法巧妙,倍受古人重视,在许多古代算书上留下了不少好题。下面选取其中的一个给同学欣赏:

题目

今有人共买物,人出八,盈三;

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题意:有一群人凑钱买一件物品。如果每人出8枚钱币,就比物价多出3个钱币。如果每人出7枚钱币,就比物价少4个钱币。求

人数和钱数各是多少?

分析:这是属于“一盈一亏”类的问题。当第一次每人出8枚钱币时多3枚,但第二次每人出7枚钱币时不但没得多,还要少4枚,即共少了4+3=7枚。这是由于第二次比第一次每人少出了8-7=1枚钱币。相差7枚,就说明有7÷1=7人。这样物价也就可以算出来了。

解答:4+3=7(枚)

8-7=1(枚)

7÷1=7(人)

7×8 –3 = 53(枚)

答:一共有7人,物价为53枚。

小结:“一盈一亏”类的问题,如果运用算术方法来解,解题公式是:(盈数+亏数)÷两次分数数量差=分物对象的个数事实上,古代数学家发现,在计算人数(即分物对象的个数)时,还有一个简单易记、琅琅上口的口诀:“有余加不足,大减小来除”。这种算法的绝妙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不动脑筋,只要把几个数按口诀对号入座,马上可以得出答案。

同学们如果你有学会,并且有兴趣就试试下面这个题目吧!

今有散钱不知其数,

作七十七陌穿之,欠五十凑穿;

作七十八陌穿之,不多不少。问钱数几何?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第二单元 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数学实践活动(一)

【活动名称】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

【活动材料】调查表,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方法】

活动一:同学们,让我们做个有心人, 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我们生活中的分 数!用记录下来,看看他们分别表示 什么意思!

从哪里发现? 发现了哪个分数?

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音乐书中

42 、8

6……

42为例,它表示以4

1

为1拍,每小节2拍。

同学们,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活动二、

亲爱的同学们,请调查你的

班主任老师一天的作息时间,看

看他们是怎样度过忙碌的一天!

事项起床到离家上下班时间上课批作业管理班级其他时间

经过调查后,请你算一算老师的每项工作占了全天的几分之几?根据这些数据,你想对你的老师说些什么?

【活动结论】

通过寻找生活中分数,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试着记录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实践活动(二)

【活动名称】折纸条

【活动目的】通过折纸活动,学会探索数学规律,并在探究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材料】长度相等的纸条5张、彩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方法】

1、将准备好的5张纸条分别编号,然后按要求对折,并记录。

对折次数平均分成几份

1号 1

2号 2

3号 3

4号 4

5号 5

同学们,通过纸条的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赶快记录下来,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2、在对折好的纸条上按要求涂色,记录。

对折次数平均分成几份涂色份数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1号 1 1

2号 2 2

3号 3 4

4号 4 8

5号 5 16

对比每张纸条的涂色部分,并观察记录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结论】

一张小小的纸条中包含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把你的活动感受写

下来吧:

__________

第四部分:趣味数学

分数的起源

在古代的埃及人就已经使用分数了,公元1858年,在埃及发现了1卷古代纸草-阿默斯纸草卷,世界上最早的分数就被发现在埃及的阿默斯纸草卷,当时,埃及人所使用的分数都是分子为1的,例如:1/2、1/3、1/9……等。

因为埃及人所使用都是分子为1的分数,你或许会问,当遇到分子不为1的分数时,埃及人会怎么做?埃及人表示分数的方式相当有趣,以为2/3例:如果将2个大饼平分给3个人,照现在的分法是先将2个大饼都等分成3个部分,然后1个人拿其中的2份。

但是埃及人却把2个大饼分别剖成一半,将其中3份分给3个人,剩下半个大饼再平分成3份,并分给3个人,所以埃及人在看分数2/3的时候,是以1/2+1/6来表示。

以现代人的角度看埃及分数的表示方式不是很理想,但它毕竟是目前已知人类最早使用分数的纪录,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埃及人的智慧。

(二)[学海拾趣]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王国,形势十分吃紧。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群真分数和假分数开玩笑说:“我们真分数都长得和国王一样,上身小,下身大,我们是真正的分数,而你们假分数,名字上带有假字,实际上长得也不像国王,上身大下身小,宽肩细腿,所以你们肯定是假的分数。”没想到,这句玩笑话竟激怒了假分数们,双方剑拔弩张,内战一触即发。

这自然惊动了分数王国的国王。他吩咐身边的大臣说:“快去查查史书,究竟真假是怎么回事?”不一会儿,去查史书的大臣匆匆回来,把分数国王要他查询的结果告诉了大家。大臣说:

“据史书记载,所谓分数,是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其中分子可以比分母小,也可以比分母大,还可以等于分母,比分母大的,可以化成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的形式,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可以化成整数的形式。为了区别起见,数学上把这类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也是分数呀。”

分数们听了大臣的话后恍然大悟,握手言和,分数王国又恢复了团结和慕的局面。

(三)[童话故事]

有一个耍猴子的人把—张大饼平均分成三块,给每只猴子一块,猴子们一听急了说吃不饱,后来这人灵机—动,把这张大饼平均分成六块,给每只猴子两块,猴子们还不满意,再后来这个人干脆把—张大饼平均分成十二块,给每只猴子四块,猴子们一听都乐了。

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

―――-分数加减法(一)

第一部分:数学史

中国古代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更相减损术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

了用短除式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

大公因数,你知道中国古代人是怎

么求最大公因数的吗?看一看下

面的介绍吧!

更相减损术是出自《九章算术》的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它原本是为约分而设计的,但它适用于任何需要求最大公约数的场合。它的方法被归纳为:“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分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翻译出来为:

第一步: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分;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与较小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相等的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你如果没看明白就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吧:

例如:用更相减损术求91与49的最大公约数.

解:由于49不是偶数,把91和49以大数减小数,并辗转相减, 即:91-49=42 49-42=7 42-7=35

35-7=28 28-7=21 21-7=14 14-7=7

所以,91与49的最大公约数是7。

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看出其中的奥秘吗?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可以求出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与我们所学的短除式的方法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好呢?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分数加减法(一)我们学完了,你肯定又掌握了有关分数的好多知识,其实呀,分数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很大,你想了解吗,看了下面的题目,你会有所收获的!

(1)题目: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班委的同学聚在一起商量如何装饰教师,班长刘小娟说:“我们剪一些小彩旗吧,最宽的4

1米,最窄的5

1米,中间再剪4面不同宽度的,肯定非常漂亮。”大家都非常赞同这个建议。这时张山同学问 :“那中间的4面彩旗分别应该是多宽呢?”小乐说:“我们只要能找出4个小于4

1

而大于5

1的分数来就可以了。”大家想了半天,都说:“这样的太难找了。”这时刘小娟说:“我找到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刘小娟找到的是哪些数吗?

分析:将4

1

和51通分为

10025和10020,大于10020小于10025的同分母分数

有10021,10022,10023,10024,所以中间4面彩旗的宽度分别是10021米,100

22

米,

10023米,100

24米。 答案:4面彩旗的宽度分别是10021米,10022米,10023米,100

24

米。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

数学实践活动(一)

【活动名称】铺地面——小小设计家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练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材料】米尺、纸、笔、调查表。 【活动过程、方法】

同学们,假如现在你的房间需要重新铺设底面,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来大显身手,自己当一次小小设计员家吧! 1、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宽。

长(米)

宽(米)

2、市场上的地面砖有很多种, 它们的边长都是整厘米数, 用你所学知识计算一下,

你可以买边长为多少厘米

的地面砖!

3、走进市场,调查了解你所需的每种地面砖的价钱!

边长价钱(元)

地面砖(1)

地面砖(2)

地面砖(3)

地面砖(4)

4、根据你的调查,计算出铺设每种

地面砖所需的块数和价钱!

5、根据你的家庭情况,参考爸爸妈妈的意见,选定其中一种进行装修吧!

【活动结论】

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实践活动(二)

【活动名称】见面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材料】纸、笔、秒表。

【活动过程、方法】

1、三个同学一组,编号①、②、③,分别选定三个距教室距离远近不同的起点位置A、B、C。将同学与位置对应。

①——A、②——B、③——C、

2、用秒表分别测出①、②、③号同学

从A、B、C处到教室的时间。

(注意匀速前进,取整分钟数据)

数学小故事100字12篇

《数学小故事100字》 数学小故事100字(一): 《数学小故事100字》 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数学小故事100字(二): 《数学小故事100字》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 数学小故事100字(三): 《数学小故事100字》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小故事100字(四): 《数学小故事100字》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数学小故事100字(五): 《数学小故事100字》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小故事100字(六): 《数学小故事100字》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

最新五年级数学小故事

1.某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盗贼非常狡猾,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而保险柜里的钱却不翼而飞了。盗贼怎么会知道密码的呢?柯南在现场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1008,1260,1386,1134这4个数字,可是密码只能是3位数呀,它和这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呢?突然柯南脑中灵光一闪,他快速地计算了一下,然后在保险柜上按了3个数字,保险柜开了。你知道密码是多少吗?你怎么得到的? 答案1+8=1+2+6=1+1+3+4=9 1+3+8+6=18 2.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3.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有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当数学老师的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么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妈妈对吗?”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可以写成。后来,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触,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它们很简单,于是在自己的国家开始广泛使用并且把他传到全欧洲。就这样,它们慢慢地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种数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们也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小明和妈妈都笑了。4牛顿:用心默默的去做每件事 牛顿从小就喜欢读书,非常勤奋,还特别喜欢手工,家里给他的零用钱,他都用来购买木工工具。他做了许多精巧的风车、风筝、日晷、漏壶等实用器械。少年时代的牛顿并没有显露出过人的天赋。所不同的是动手能力相当强。他每做一件东西,总是一声不吭地埋头苦干。如果做得不合适就拆了重做,绝不马虎。牛顿非常勤奋,他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特别是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小故事

我的数学课堂小故事 涌泉完小纪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学习要求;运用切合课堂实际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下面谈谈我自己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节课时运用故事教学的体会: ㈠运用故事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时,我选择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想法?这样同学们就会深深地感悟到水面的上升是因为小石头有自己的体积。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㈡利用故事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再次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同学们明白了上升的水的体积其实就是小石头的体积。小石头的体积可以怎样求出来呢?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利用有刻度的量杯,上升后的石头与水的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就等于了小石头的体积。也有的同学质疑:如果没有量杯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把石头放在规则的容器里也能求出小石头的体积,运用转化的策略,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课堂在故事的引领下,变得生动丰富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㈢故事用于现实生活,让学生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例如:学习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知识后,便可让

五年级数学日记:数学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日记:数学小故事 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五年级数学日记,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五年级数学日记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遵循一个规律,要么是这,要么是那,不可能两者都是,这一规律叫排中律。如果珍珠在红盒子中,自然珍珠便不在黄盒子中,那么红盒子上的话和黄盒子上的话都是真话,这与只有一句是真话相矛盾,所以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珍珠在蓝盒子中,自然珍珠就不在红盒子和黄盒子中,那么蓝盒子和黄盒子上的话也都是真话。因此,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珍珠在三个盒子中的一个盒子里,既然不在红盒子和蓝盒子里,那么一定在黄盒子里。

5年级的数学的简单小故事

5年级的数学的简单小故事 【篇一:5年级的数学的简单小故事】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 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10、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 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 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 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11、“>”、“<”和“=”的本领 很久很久以前,数学王国里乱糟糟的,没有任何秩序.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中称王称霸,而且他们彼此之间总是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字天使看见这种情况很生气,于是就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要求他们一定要让王国变得有秩序起来.三个小天使来到了数学王国,0~9十兄弟轻蔑地盯着他们,“9”问道:“你们三个是干什么的?我们的王国不欢迎你们.” “=”天使笑了笑说:“我们是天使派到你们王国的法官,帮助你们治理 好你们的国家.我是‘等号’在我两边的数字总是相等的;这两位是‘大 于号’和‘小于号’他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尖尖朝谁,谁就小.0~9十兄弟一听他们是数字天使派来的法官,以及“=”的介绍,都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 从此以后,数学王国越来越强盛,而且有着十分严格的秩序,任何人都不会违反.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假设法:解:假设全是鸡:2×35=70(只) 比总脚数少的:94-70=24 (只) 它们腿的差:4—2=2(条)24÷2=12 (只) ------ 兔35-12=23(只) ------鸡方程: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 4x+2(35-x)=94 4x+70-2x=94 2x=24 x=12 35-x=35-12=23 答:兔有12只,鸡有23只。我国古代《孙子算经》共三卷,成书大约在公元5世纪。这本书浅显易懂,有许多有趣的算术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题目中给出了鸡兔共有35只,如果把兔子的两只前脚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两只后脚也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那么,兔子就成了2只脚,即把兔子都先当作两只脚的鸡。鸡兔总的脚数是35×2=70(只),比题中所说的94只要少94-70=24(只)。现在,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就会增加2只,即70+2=72(只),再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又增加2,2,2……,一直继续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数:24÷2=12(只),从而鸡有35-12=23(只)。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1只兔,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类似地,也可以假设全是兔子。我们也可以采用列方程的办法:设兔子的数量为X,鸡的数量为Y 那么:X+Y=35那么4X+2Y=94 这个算方程解出后得: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编辑本段]例题 1.班主任张老师带五年级(7)班50名同学栽树,张老师栽5棵,男生每人栽3棵,女生每人栽2棵,总共栽树120棵,问几名男生,几名女生?解: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50-X)人。3x=120-5-2(50-x)3x=115-2*50+2x 3x=115-100+2x 3x=15+2x x=15 50-15=35(人)答:男生有15人,女生有35人。 2.大油瓶一瓶装4千克,小油瓶2瓶装1千克,现有100千克油装了共60个瓶子。问大小油瓶各多少个?1/2=0.5(千克)4×60=240(千克)240-100=140(千克)140/(4-0.5)=40(个)60-40=20(个)答:大瓶20个,小瓶40个。 3.小毛参加数学竞赛,共做20道题,得67分,已知做对一道得5分,不做得0分,错一题扣1分,又知道他做错的题和没做的同样多。问小毛做对几道题?这道题可以设小毛做对X道,那么做错(20-X)

趣味数学故事50字_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趣味数学故事50字_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1、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 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2、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3、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 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4、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 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5、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可以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后来星星说:“那我们怎么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6、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昨天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7、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库默尔屈就为一个中学教师时,有一天上课,在黑板上运算却忘了七和九的乘积!他犹豫很久讲不下去时,有学生说答案是61,他依着写下了。 怎知另一声音说他应该写69。库默尔当然晓得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至于是61、69或其他数目,他不能决定了。于是他开始分析,高声说61是质数,不会是一个乘积,65是5的倍数,67也是质数69看来太大,所以答案是63吧! 8、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

五年级数学智力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智力小故事 想想1.某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盗贼非常狡猾,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而保险柜里的钱却不翼而飞了。盗贼怎么会知道密码的呢?柯南在现场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1008,1260,1386,1134这4个数字,可是密码只能是3位数呀,它和这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呢?突然柯南脑中灵光一闪,他快速地计算了一下,然后在保险柜上按了3个数字,保险柜开了。你知道密码是多少吗?你怎么得到的? 答案 1+8=1+2+6=1+1+3+4=9 1+3+8+6=18 2.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3.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有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当数学老师的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么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妈妈对吗?”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可以写成。后来,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触,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它们很简单,于是在自己的国家开始广泛使用并且把他传到全欧洲。就这样,它们慢慢地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种数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们也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小明和妈妈都笑了。

五年级数学教育故事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育故事 城关镇中心小学李红娟 如何做好学生辅差,做好后进生转化,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因为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几名学生后转先绝非易事,这需要教师平时认真细致的观察,心灵相通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年级的孩子天真极了,一点不懂事,爽性而为,有个女生,经常不做作业,开始我以为她没听懂课,不会做,喊她到办公室问他,她保持沉默,我也似乎束手无策。她家离学校远,又难以联系到家长,后来我抽空到她家去了一趟,这孩子家里比较困难,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在家种地,因此家长也没时间督促孩子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竟然养成了厌学的陋习,我找到她问题原因,小女孩怯怯地说:“我笨,学不会,我不想做作业。”听后,我非常震惊,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认为自己笨,如此自卑,这将影响到她今后的漫长人生!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我决定好好“救救”这个孩子!第二天,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跟她和颜悦色地谈了一番话,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我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并不时捕着她的表情。慢慢找出她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的原因,找到原因后,我有了如何辅导她的措施,决定做好这项后进生转化工作。我采用的措施如下: 1、对她进行基础方面的训练。我找了一些口算题,让该生

进行口算训练,并教她口算的方法,结果她越算越有兴趣,越算越带劲。我也及时给她鼓励:“你真聪明,真棒!”结果她对数学有了兴趣,也不认为自己笨了。 2、以优带差,让她感觉班集体的温暖。为了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乐趣,我发动班上的优生去帮助她,不仅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而且和她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不仅学习有了进步,而且性格也变开朗了,也乐于上学,乐于听课了。 3、老师要多关心理解,尊重她让她感到被重视的幸福。我发现这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真正清除她内心的阴影,我觉得要让她发现自己在她人心中的地位,在老师心中的地位。于是我不时找她座谈,有时我还用亲昵动作表达我对她的爱,例如用手摸摸她的头,拉拉她的手,让她感到被重视的幸福,在这种师爱的影响下,她的自卑心理消除了,上课能大胆举手回答问题了! 我想,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问题,也许还有很多的途经和方法,但“耐心”和“爱心”是永恒的主题,我将围绕这一主题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0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趣的故事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趣的故事 长方体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儿,他生活在一个叫做“数学之木莎耳奇”的古老部落,那里一切像世外桃源一样美,长老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得到了自然女神的宠爱,自然女神总是不定期的出现在他们部落,每一次,她都只见一个有缘人,如果这个有缘人能够通过她的考验,她就会满足这个有缘人的一个合理的心愿。 长方体是“数学之木莎耳奇”最有灵性的男孩儿,也是最有可能成为自然女神的有缘人的一个,长方体对此却不以为然,因为他并不相信这个传说。有一天,长方体去小河边玩,已经有一些伙伴在河边嬉戏,有三角形,正方形,圆,等等。长方体一见他们在那儿,转身就走,因为长方体不喜欢和不聪明的小孩子玩,而部落里又属他最聪明,所以,他总是自己一个人玩。他刚走两步,就听到平行四边形喊救命,原来是平行四边形掉到河里去,水并不深,但平行四边形不会游泳,其他小孩子都吓坏了,纷纷跑到岸上,也不敢下水,长方体见他们没人敢去,担心平行四边形会有生命危险,就奋不顾身地跳进了河里,这时,他才突然想起,自己也不怎么会游泳,可是,已经晚了,长方体只好赌一把,拼死救人。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十分钟,长方体和平行四边形都没有再浮出水面。小伙伴们都以为他们死了,哭得好伤心,突然,长方体举着平行四边形冲出了水面,长方体把平行四边形救出来了。大家都很感谢长方体,长方体什么也没说,就是走开了。长方体坐在草原上看风景,自然女神出现了,她和人们说得一样美,自然女神说:“长方体,你已经通过了我的考验,告诉我,

你有什么愿望吧?”长方体说:“我不知道你口中的,我通过了什么考验,我也没兴趣知道。所谓的我的愿望,我也没有兴趣告诉你,”自然女神从没遇到过这么有个性的小孩儿。自然女神说:“既然你不说,那我就自作主张替你做决定了。”长方体说:“随便你,反正,我可不会感谢你。”自然女神知道长方体一个人玩,没有伙伴,就创造了正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一样聪明,而且,正方体和长方体还十分相似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长方体很喜欢这个新伙伴。长方体对自然女神说:“我很喜欢正方体,他有许多和我相似的地方,像我的影子,但又和我完全不一样,有自己的个性。” 自然女神说:“你喜欢就好,其实,正方体是另一个特殊的你。比你自己还要特别的你。以后,你自然会明白。”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小故事趣味阅读18篇

五年级数学知识小故事趣味阅读 1.猴子买桃 在美丽的森林公园里,住着花狐狸和一群猴子。这天,天气炎热,花狐狸大声地叫着:“买桃啰,买桃啰,每千克4.5元,便宜又新鲜的水蜜桃。”听到叫卖声,猴子们都大声嚷嚷着:“我们要买,我们要买。”花狐狸给猴子称了一大袋,说:“给,12.5千克,一共562.5元。” “怎么这么贵?”大家疑惑地看着花狐狸。 花狐狸一脸诚恳,指着称头头是道的解释着:“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要算一共多少元,得把苹果的单价4.5元与数量12.5千克相乘。” 众猴一听,频频点头,分析得有道理。 花狐狸又在地上写出了乘法竖式,说:“12.5×4.5先不看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先算出125×45的积是5625。因为这两个因数中都只有一位小数,所以积就有一位小数,结果不就是562.5吗?” 猴王觉得花狐狸说得很有道理,正准备付钱。 “慢着!”这时,一只无尾猴跳到花狐狸面前,指着他写的乘法竖式说:“你们看,竖式中每个因数各有一位小数,用整数算出积的小数点应该向左移动两位,正确的结果是56.25元。” “啊呀,我想起来了!”猴王对大伙说道:“山羊老师教过我们一句顺口溜,‘齐加减,乘看共,除法先移动’来计算小数的加减乘除。‘乘看共’指的是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有几位小数。这里因数12.5和4.5共有两位小数,积应该是两位小数才对。” “没错,是56.25元!”众猴恍然大悟。 “哦,是的,我把小数点点错了。”花狐狸见已败露,只好拿着56.25元,悻悻地离开了。 智慧树爷爷: 小数乘法计算三步骤是:(1)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向左移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假设法:解:假设全是鸡:2×35=70(只) 比总脚数少的:94-70=24 (只) 它们腿的差:4—2=2(条)24÷2=12 (只) ------ 兔35-12=23(只) ------鸡方程: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4x+2(35-x)=94 4x+70-2x=94 2x=24 x=12 35-x=35-12=23 答:兔有12只,鸡有23只。我国古代《孙子算经》共三卷,成书大约在公元5世纪。这本书浅显易懂,有许多有趣的算术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题目中给出了鸡兔共有35只,如果把兔子的两只前脚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两只后脚也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那么,兔子就成了2只脚,即把兔子都先当作两只脚的鸡。鸡兔总的脚数是35×2=70(只),比题中所说的94只要少 94-70=24(只)。现在,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就会增加2只,即70+2=72(只),再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又增加2,2,2……,一直继续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数:24÷2=12(只),从而鸡有35-12=23(只)。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1只兔,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类似地,也可以假设全是兔子。我们也可以采用列方程的办法:设兔子的数量为X,鸡的数量为Y 那么:X+Y=35那么4X+2Y=94 这个算方程解出后得: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 [编辑本段]例题 1.班主任张老师带五年级(7)班50名同学栽树,张老师栽5棵,男生每人栽3棵,女生每人栽2棵,总共栽树120棵,问几名男生,几名女生?解: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50-X)人。3x=120-5-2(50-x)3x=115-2*50+2x 3x=115-100+2x 3x=15+2x x=15 50-15=35(人)答:男生有15人,女生有35人。 2.大油瓶一瓶装4千克,小油瓶2瓶装1千克,现有100千克油装了共60个瓶子。问大小油瓶各多少个?1/2=0.5(千克)4×60=240(千克) 240-100=140(千克)140/(4-0.5)=40(个)60-40=20(个)答:大瓶20个,小瓶40个。 3.小毛参加数学竞赛,共做20道题,得67分,已知做对一道得5分,不做得0分,错一题扣1分,又知道他做错的题和没做的同样多。问小毛做对

最新五年级下数学故事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中国热极 ―――-认识正负数 第一部分:数学史 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 负数的起源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 习了正负数,你知道负数的起源 吗?看一看下面的介绍吧!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 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 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 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 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 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 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中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

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与中国古代数学家不同,西方数学家更多的是研究负数存在的合理性。16、17世纪欧洲大多数数学家不承认负数是数。当然,欧洲18世纪排斥负数的人已经不多了。随着19世纪整数理论基础的建立,负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刚刚认识了正负数,你的收获肯定很大吧。其实啊,我们的古人很早就认识正负数了,而且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你想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人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正负数的吧! 题目:两小儿游戏,规定向东为赤,向西为黑,赢者向东迈一步,输者向西迈一步,一小儿先赢了5次,又输了3次,应该向()方迈( )步,记作:()。 解释:《九章算术》中指出:“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当时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在筹算中,相应地规定以红等为正,黑筹为负;或将算筹直列作正,斜置作负。这样,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能用正负数明确地加以区别了。这个题目就可以解释为: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赢了的向东迈一步,输了的向西迈一步。其中一个小朋友先赢了5次,又输了3次,问他

数学故事大全

篇一: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绝对原创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1) 有一天,妈妈在看书时候突然问我:“孩子你学习了乘法了,我出一个题目你来算一算好不好?” “我出个对联,上联下联说的都是一位老人的年龄,你算一下老人多少岁了。”我说好。妈妈说: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联。花甲是60岁,俗话说‘六十一花甲’;古稀是70岁,俗话说:‘人生其实古来稀’,用来形容古代活过七十岁的人都很少了。”我这样计算:上联的算式:2×60+3×7=141,下联的算式:2×70+1=141。 得出结论:老人141岁了。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2) 快过年了,爸爸说:“今天我去批发市场买水果,你们都想要什么水果呢?”我想吃草莓、提子、橙子,妈妈想吃苹果,弟弟想吃火龙果和小橘子,爸爸说好,一会就买回来了。 两个小时后,爸爸买了水果回来了,妈妈问一共花了多少钱。爸爸说:“这箱橙子50元,这包提子280元,草莓60元,苹果45元,火龙果48元,沙糖桔26元。孩子你来算一算吧。”我列算式:50+280+60+45+48+26=509元。哇,水果这么贵啊,要花这么多钱!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3) 今天我和弟弟在玩足球,妈妈说:“我给你们出个题目,看谁能回答的又快又对。足球是用黑白两种颜色的皮缝制而成的。黑皮是正五边形的,白皮是正六边形的,那么假如其中黑皮有12块,白皮有多少块呢?”我和弟弟都很茫然,觉得非常困难,无处下手。妈妈说:我来提示一下,黑皮的每条边都和白皮的边是共用的,但是每块白皮都只有三条边是跟黑皮共用的,所以可以利用他们共用的边数来计算,“所有正六边形的总边数=正五边形总数*3”来求解。我听懂了,于是开始思考: 每块黑皮有五条边,十二块黑皮共有5×12=60条边,每块白皮有三条边与黑皮在一起,因此白皮共有60÷3=20块。我检验了一下,足球真的是有20块白皮。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4) 今天和妈妈去商店买铅笔和橡皮,小区里有两个商店,一个商店a铅笔0.40元一支,橡皮两元钱3块,另一个商店b铅笔一元钱3根,橡皮0.70元一块。妈妈问我,现在我们要买10根铅笔和10块橡皮,最少花多少钱能买到? 商店a的橡皮便宜,所以我可以从商店a买9块橡皮共6元钱,剩下一块从商店b买0.70元,所以买橡皮最少花6.7元; 商店b的铅笔便宜,我可以从商店b买9根铅笔共3元钱,剩下一根从商店a买用0.4元,这样买铅笔最少需要3.4元。 所以买10根铅笔和10块橡皮最少需要6.7+3.4=10.1元。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5) 今天看电视上说吸烟有害健康,每抽一支烟寿命会缩短3分钟。爸爸是个大烟鬼,每天都要抽一包香烟,每包香烟20支,如果每支香烟能使人缩短寿命3分钟,那爸爸的寿命每天就会缩短20*3=60分钟=1小时,每年就要缩短365天*1小时=365小时。好可怕啊,所以,我对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啊,你以后不要抽烟了好吧!”篇二:五年级数学小故事 1.某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盗贼非常狡猾,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而保险柜里的钱却不翼而飞了。盗贼怎么会知道密码的呢?柯南在现场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1008,1260,1386,1134这4个数字,可是密码只能是3位数呀,它和这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呢?突然柯南脑中灵光一闪,他快速地计算了一下,然后在保险柜上按了3个数字,保险柜开了。你知道密码是多少吗?你怎么得到的?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小故事 1、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2、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黑格尔 3、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考特 4、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米斯拉 5、数学是科学之王。——高斯 6、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维特根斯坦 7、数学是符号加逻辑。——罗素 8、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培根 9、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努瓦列斯 10、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 主要标志了。——冯纽曼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一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二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三 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刘建明先生请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香港来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 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刘建明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 光临,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个大团。”刘建明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为一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记上心来,慢条斯理的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大酒店了。” “您请说吧。”刘建明先生自信的说。“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结果多出一 个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再把分成的四个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建明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 数字,应该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 1.巧测金字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 2.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3.”0”、”1”之争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小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小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那你知道怎么做数学手抄报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数学家名言1、数学是无穷... 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那你知道怎么做数学手抄报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家名言 1、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2、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黑格尔 3、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考特 4、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米斯拉 5、数学是科学之王。——高斯 6、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维特根斯坦 7、数学是符号加逻辑。——罗素 8、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培根 9、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努瓦列斯 10、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冯纽曼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一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二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三 趣味数学小故事 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刘建明先生请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香港来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刘建明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光临,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个大团。"刘建明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为一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记上心来,慢条斯理的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大酒店了。" "您请说吧。"刘建明先生自信的说。"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结果多出一个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再把分成的四个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建明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应该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都不错,就是八十五个人。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人数最少的情况下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

最新五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9月

小数乘法的快乐学习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刚开学,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在养成中。对小数乘法的学习,刚刚接触,比较陌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以下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 一、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图片的画的是什么,在做什么?发现了什么?经过一步步的引导,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注意观察图片内容,并能够做出回答,于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去商店买文具盒、笔、笔记本、图画本、橡皮檫等,发现这些物品都是有小数的,不是整数,所以小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小数非常重要。 二、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题,然后一起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小数乘法与整数的乘法计算是一样的,如:35×5,3.5×5的计算是一样的,只是前一个数没有小数点,后一个有小数点而已,用竖式计算还是一样的计算方法,没有不同之处,这里后一个数出现小数是因为把前一个数的3.5缩小10倍来计算而已。如是引出了整数化成小数是把整数缩小多少倍,小数化成整数是把小数扩大多少倍,这就是小数与整数的不同之处,然后出示练习,让学生加以巩固,更好的认识小数的乘法,为学习小数乘小数打好扎实的基础,更好的学好小数乘法。 三、讲练结合起来。先学习例题,然后做课后的练习题,巩固刚学的知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独自去完成,通过做练习,讲解、做作业来巩固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掌握。

嵩阳教育投稿 小数乘法的快乐学习 守敬路小学 张毅丹 2015.09.23 1.树上有25个松果,松鼠摘了松果后只剩下

9个松果了,松鼠摘走了几个松果? □○□=□() 2、草地上有53只小鸭,有15只到河里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 3、有15个小朋友要开会,只有7把椅子,每人坐1把椅子,够吗?还缺几把椅子?□○□=□()(够,不够)请打“√”。 4、有17个小朋友们要去劳动了,只有8把铲子,每人1把,还差几把? □○□=□() 5、小红要折16颗星星,已经折了9颗,还要折几颗? □○□=□() 6、小兰折了7个风车,小明折了8个风车,小红折了15个风车。 ①小兰和小明一共折了()个风车。□○□=□() ②小兰再折()个风车就和小红一样多。□○□=□() 7、树上有12只小鸟,天上有9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天上飞的多几只? □○□=□() 8、小明的妈妈买了26个苹果,盘子里还剩下9个,吃掉了()个。 □○□=□() 9、小芳想买一条裙子,需要52元,她存了18元,还差多少元? □○□=□() 10、踢毽子,小军踢了27下,小文踢了25下,小丽踢了22下。 ①小文和小丽一共踢了多少下?②小文比小丽多踢多少下?□○□=□()□○□=□() ③小丽再踢多少下就和小军一样多?④小军比小丽多踢多少下?□○□=□()□○□=□() 11、光明小学去植树,种了16棵杨树,13棵柏树,8棵松树,15棵柳树,12棵槐树。 ①柏树比松树多几棵?②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