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历史

企业管理的历史
企业管理的历史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

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认为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一书中提出了,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L.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即管理七项职能。

[]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团体行为与,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D.M.McGregor,1906-1960)的“”等。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和等。这些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H.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的教授和提出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和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继承了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业中生产与经营问题的理论。该理论是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目标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

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组织。它的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的(Chester.I.Barnard,1886—1961)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库及答案

期末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2、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的人数 3、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1、现代企业制度: 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范,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企业基本制度体系。 2、企业治理制度:指维护以股东为核心的权益主体的利益,对企业的权力制衡关系和决策系统所做出的制度安排。 1、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企业中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 2、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 1、目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2、决策:是指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为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并在多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3、管理控制: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 1、人力资源(微观):指企业可以利用的且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数量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所从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养、使用及组织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3、激励: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公共关系:社会组织运用双向信息传播手段,遵循社会利益之上、平等互惠原则,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现代管理职能。 2、企业的总体形象:企业通过其经营和社会活动在其公众心目中形成的综合化、系统化印象。 3、沟通: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进行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1、企业经营目标: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向与预期达到的水平或成果。 2、经营(狭义):企业为实现盈利目标,面向市场,以营销为中心的使企业内外部环境达成动态平衡的有组织活动。 1、目标市场:是指在市场细分化的基础上,企业所选定的消费者群,企业将向其提供特定的产品与服务。 2、市场定位:是企业在目标市场营销中,打造本企业产品特色,树立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好。 3、市场细分化: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过程。 4、促销:企业通过一定的传播与沟通手段,向目标顾客传递产品或劳务信息,树立企业与产品形象,促进顾客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二、单项选择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D)0 A正比例关系B无比例关系C结构比例关系D 反比例关系2、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A )。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

企业是什么 企业是由人创造的管理的,而不是由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利润最大的谬误——利润是经济活动的客观条件而不是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因—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两种企业功营销和创新——营销不是一种专门的活动——通用电气公司的方案——企业是实现经济成长的器官——有效利用一切创造财富的资源——什么是生产劳动——作为生产力因素的时间、产品组合、工艺组合组织结构——利润的功能——应追求多少利润——管理企业,一种理性的活动 从西尔斯的故事中,我们得到的第一个结论是:企业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经济力量限制了管理者所能做到的事情。经济力量创造了新机会,让管理者能有所作为,但是,经济力量本身却不能决定企业是什么活做什么。我们常听到的说法“管理就是设法让企业顺应市场的力量”是无稽之谈。管理者不仅要发现这些“力量”还要靠自己的行动,创造这股力量。就像50年前,朱丽叶斯·罗森沃尔德使西尔斯公司成为一家企业;就像25年前,伍德将军改变西尔斯的根本体制,在经济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保西尔斯仍然成长壮大;今天,西尔斯也必须仰仗某个人(或几个人)的决策能力,来决定西尔斯的兴衰存亡。而且,每一家企业都会面临相同的考验。 第二个结论是:我们不能单单从利润的角度来定义或解释企业。

当问到什么是企业时,一个普通的商人的答案通常是:“一个创造利润的组织。”经济学家的答案也是如出一辙。但是这个答案不仅仅是错误,而且答非所问。 当然,采用这种已经证明没有存在价值的定理,是毫无意义的,也毫无用处。 这并不是说利润和盈利能力不重要,但确实指出,利润不是企业和企业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经营的限制性因素。李润并不是能解释所有的企业活动与决策的原因,而是检验企业效能的指示。即使担任公司董事的是天使,尽管他们对赚钱毫无兴趣,还是必须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获得最大利润,而在于如何获得充分的利润,以应对经济活动的风险,避免亏损。 如此混淆观念的原因是,大家误以为所谓的“利润动机”能说明企业家的行动或是作为商业活动的指引。事实上,究竟有没有利润动机这回事,都很值得怀疑。古典经济学家发明了这个名词来解释经济行为的意义,然而,从来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利润动机确实存在,而且我们很早就发现了经济学家企图通过利润动机来解释经济变化和经济成长背后的真正因素何在。 但是究竟有没有利润动机这回事,其实对于了解企业行为,包括了解利润和获利情况,都毫不相干。比方说,史密斯为了获利而经营企业,其实只关系到他自己和他的公司,我们我法借此了解史密斯所作的事情以及经营绩效如何;我们虽然知道在内华达沙漠探勘铀矿的

尊重人性:企业管理精髓

尊重人性:企业管理精髓 企业管理应当以尊重人性作为出发点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这是一种从人性和情感出发的管理思路。要求我们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应从体现人的本性和释放人的本性的立场去研究和设计企业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及管理措施。 一、尊重人性 从管理心理学来分析,因为管理首先是对单个的人的管理,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个性、特点、思想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等差异,表现在各人所具有的一定意识倾向性,即: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既然如此,我们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就必须尊重这种客观事实,从体现人的本性和释放(发展)人的本性立场来处理和指导我们的管理工作,如工作的安排、员工的培训教育、制度的建议、干部的任用等。比如说,一个员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这是个性决定,你如果非要他去担任公关方面的工作,就是强人所难,行不通的。又比如说,一个人挑担承重量只有100斤,而你下计划任务时,定额却要求300斤,这就违背了人性,同样也是行不通的。 企业管理工作应了解和掌握人们性格中的共同性和典型性,这有助于对某种职业、某种群体进行管理和教育;同时还应了解和掌握人们性格的个性差别,有助于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管理和因人施教。 管理学自创立以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马斯洛和赫兹伯格等学者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潜能,对企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适于50年代的X理论依靠数字的权威管理,已被Y理论所取代帮助通过员工自我发展及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得以获得员工全身心的投入。紧接着超Y理论又给我们新的启迪;人的需要和动机不仅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下不只有一种,而且会随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人心理活动的诱导和管理方式要因时、因事、因条件而制宜。 从此,管理“人”不再仅仅是依靠严格控制员工的生产力,而是朝着向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管理导向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分散权力,赋予组织中的下层员工更多的行动自由和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思想,不仅仅应用于组织内部的管理,也应用于组织同顾客之间的关系。 二、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企业内人与人之间协调工作、消除冲突、增进理解、互相沟通的一个有效办法。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五个阶段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五个阶段 人不可能一出生就成为一个体格强壮、经验丰富的壮汉。企业和人一样,也有一个出生、、壮大的过程。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不免被病痛折磨,甚至夭折。也就是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大体可以划为五个,即创业阶段、波动阶段、稳定阶段、阶段、收缩阶段。企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处于这五个阶段的某一个阶段上。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把企业做大、做强、做长寿的思路也就可能不一样,但其关键是把握企业做大、做强、做长寿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发展处于何种阶段之上,并没有有明显的分界点,但根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却可以明确地作出判断。 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实施,是企业做大、做强、做长寿的必由之路。但企业管理规范化并不是要制定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规范,让所有企业都遵照执行。而是要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并且这些措施还必须有一套统一、完整的理论给予整合。所以,在此必须针对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共同特点,对企业管理规范化的重点进行一些分析。首先来分析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1、创业阶段的特点分析 企业组织创业阶段共同的特点和问题如下: 企业投资者在选择确定项目之后,开始投资,全面组织生产经营,但其产品或服务尚未进入市常 在这个阶段,各种资源都刚刚从不同的主体手中汇集到一块,不仅人与人之间,人与设

备之间,而且设备与设备之间,都还没有达成协调。 这种新生的企业,甚至还不完全具备企业组织的特点。至少在这里还没有形成构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思维方式、共同行事习惯。每个人都只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事习惯来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而企业文化却是企业组织五大构成部分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相互了解不充分,工作分配很难一次到位。这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组织整体运行的效率;另一方面又给因为能力不胜任而给工作失败者带来受挫感,给有能力胜任而没有被委任的人带来被歧视、受冷漠感。 员工相互之间不熟悉不了解,人际关系表面上热情,内心却冷漠,相互之间都带着怀疑的目光打量对方。在与对方的交往过程中,都是选择试探性的方式。 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明确的情感发生,没有爱,也没有恨。但彼此之间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就引起一场大冲突,但双方都可能没有任何恶意。 员工信心不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从这个企业的发展中实现所期望的利益满足。员工的意志取向也不确定,工作积极性时高时低,工作热忱忽冷忽热。 在这个时候,企业组织也没有共同的规则,其运行效率和效益难免波动不稳。 企业发展的前景不确定,相当一部分员工抱着观望态度做事。一有失望的感觉,就抽身准备走人,因而人员流动率高。

公司中层管理工作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 公司中层管理工作总结 纪念今天,7月1日,一个让我改变的日子。加入xx四年整。 从一个懵懂无知,少不更事,到成长为如今能接受考验的中层管理者,仿佛只是在一瞬间,生命的成长历程不仅是个体的体会,更是心智和思想逐步成熟的历程。 四年期间里,见证了这个公司的发展,同事们的成长,还有自己的进步,这期间我曾哭过,笑过,感慨过,彷徨过,可我们最终选择了坚持下来了! 坚持到了今天.四年了,我最向说的还是两个字“感谢”感谢公司养育了我四年,感谢领导含辛茹苦的教育了我四年,感谢一路陪伴在我身边的伙伴们,除了“感谢”剩下的只是无尽的“感激”。我更想说,我会用行动去回报你们的,因为有你们,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出色。 回顾成长历程,总会有太多的感慨,时间总过得太快,悄然无息的,恍恍惚惚的就过了四年,从一名不起眼仓管到一名吧师,在从一名吧师转到楼面服务员,在从服务员经过“两次竟岗”上升到楼面领班。在从一名楼面领班经过“三次竟岗”再次上升到了一名楼面部长,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到了现在,这就是我!这期间,我用了三年半的时间,经历了不同的岗位,了解了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技巧,也挑战了不同的磨难考验,促使我不断的在进步,一次比一次成长,竞岗的次次失败 1 / 14

和失落,也让我的心态更加稳了,基础业务也更加扎实了。所以我选择了坚持,选择一次又一次的面对挑战,最终达到了自己三年的目标。一路走来,对这个大家庭充满了爱,对这里每一个人,都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因为在这个团队里,我们总能够感受到一股浓浓亲情的味道,领导,同事,都是在无微无至的照顾你,关心你,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细节感动得泪流满面,无论你要做什么,学什么,他们总是支持你的选择,无论出什么事,总是你的坚强后盾。四年里,度过了四个生日,每一顿饭局,都会选择在这个家定点,每个聚餐,都会想到这个家,喜欢这里饭菜,这里每一位同事,特别是阿姨们,今年被接手管后勤部后,与阿姨的感情也日益增长,也开始了理解了很多东西,在这朴素的阿姨的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学会包容,学会了爱,学会了节约! 四年了,在公司文化的熏陶下,我也不断的在学习,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的跟着公司的步伐,如今我半工中专毕业了,也考取了会计资格证书,学习了电脑、报考了成人高考,考车照!这一切,源于身边人对于我的影响,公司对我的支持,写到这,心情总是很激动,想要表达的太多,想要感谢太多,但总觉得无以回报,这个大家庭给予我的爱比我付出的还要多得多,所以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报答这个大家庭。 经过了四年了努力和积累,工作上终于也有了一点起色和业绩,开始手中有了一定的客源,每年在销量月饼和鸡卷中都是在名列前茅,这让我总感到很欣慰,也促使我更加喜欢上了我现在的工作,由原来

企业管理学--试卷以及答案

企业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分,每小题1.5分) 2对决策的备选方案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决策必须存在两种以上的方案 B.备选方案一般而言只是为了衬托主方案而存在 C.备选方案也必须可行 D.备选方案是决策不可缺少的部分 3对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B.资料查找法 C.访问法 D.pestle分析法 4某厂厂长年初收到下属公司交来的财务报表及分析报告,“本公司2001年度计划产销M产品10万件,固定成本总额30万元,计划实现利润10万元。2001年实际产销M产品12万件,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售价与计划数一致,所以实现利润12万元”。该厂本年度的实际利润() A.等于10万元 B.等于12万元 C.高于12万元 D.低于12万元 5以下哪项不是非确定决策的决策方法:() A.乐观准则 B.悲观准则 C.决策树法 D.后悔值原则 6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 B.企业社会资本包括顾客、供应商、政府、媒体等 C.社会资本是无形的,是企业与生俱来的 D.社会资本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很难于用财务来衡量 7对于企业外部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部分企业所面临外部环境基本是一致的 B.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非企业所能控制的,客观因素与力量的总和 C.企业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宏观外部环境 D.企业把握好了外部环境便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 8对于企业的价值链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概念是明茨伯格首先提出的 B.价值链其实就是企业的信息链 C.价值链分析把组织看作一系列价值创造的过程,这些过程既独立又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增值链条 D.对于价值链的细分,划分得越细致越好 9下列不属于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的是:() A.阻挡竞争对手的对抗 B.偏离消费偏好 C.形成强大的行业进入障碍 D.形成对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10环境分析中技术方面的因素包括() A创造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转化为新的产出的机构和活动 B在一个特定的公司中,关于什么时候机械设备需要被重置的决定 C公司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产生的对新技术的需要 D公司的技术在哪些方面能够支持公司去控制这个市场 二、判断题(共 15分,每小题1.5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凡是进行生产活动的事业单位一般而言都可以划归为企业。() 2企业目标就是追求成本最低和利润最高。() 3现代企业制度是指是指以完善的法人产权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基本特征,以专家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企业制度。() 4对于越高层的领导而言,对其概念技能的要求越高;对其人际技能要求相对会降低。() 5在管理学中,我们将法约尔成为科学管理之父。() 6凡是有劳动力的人,都可以划归到人力资本中。() 7管理幅度如果固定,则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8一般认为,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经营决策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 9不确定型决策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可能有多种,但无法预先做出明确估计,且各种状况的概率是无法确定。() 10群体决策一般都会优于个人决策。()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企业管理是尽可能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多、快、好、省的目标,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现在的企业主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也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企业发展壮大了、而企业管理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最基本的管理规则还没有制定出来,员工最起码的做事方法、步骤还没有训练到位,可能更多的关注企业制度的建设,却很少关注到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 所以企业管理是需要我们一直去探索去学习的课题。现在对管理的本质有许多解答,有人说管理就是管理人,就是控制自己;有人说管理就是管理事物,是尊重人,而不是管理人。其实通过许多案例和事实,我们应该知道管理的本质是“管理问题”。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 无论企业的性质如何,管理都是永恒的主题。只有科学管理,才能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生产资源和各种硬技术,使整个企业体系运行更加和谐高效,企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协调好职工队伍,充分发展企业生产能力。 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事物是团结的事物,人类处于实践意识_重新实践_再认识和永不结束的进化过程中。

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总是会出现问题和矛盾,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具体问题和矛盾,旧的矛盾已经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出现。企业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正在发展。 因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决策和解决问题是企业管理的永恒过程。 管理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 我们应该要学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管理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能力,是指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信息的能力。 而缺乏查明问题和改进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有些人把不规范视为正常现象,对问题视而不见;有些人满腹牢骚,从不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有些人善于在困境中捕鱼,不想改善问题。有些人根本没有发现问题、发现隐患的能力。更不用说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积极主动并采取预防措施。 对于已变得明显或有害的问题,人们通常只需一点点努力就能意识到和发现这些问题。但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预测未来会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是衡量企业管理者优秀与平庸的试金石。 如果预测判断能力不足,预测判断不准确,或者预测准确,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改进,那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当某一时间发生时,将是一个大问题,企业的竞争力将逐渐消失。 客观上讲,建立一个高效的问题管理渠道,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团队,许多管理工作是交叉的。例如,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的关键和基础,但项目管理不是项目部门的项目,机关的职能部门可以是“甩手掌柜”。如果我们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渠道来弥补这些“边境工作”或“联合”环节的不足,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将无法提高。 建立问题管理机制 不管一个人的手有多大,他都无法只手遮天。因此,要善于引导员工完成生产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努力提高单位产值的效益内容。 为了建立问题管理机制,领导干部需要改变观念,同时指导员工改变观念,认识到问题管理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有力工具,使员工可以把问题管理机制作为一种管理理念,管理科学和管理习惯,积极参与解决企业中的各种问题。只有当员工有强烈的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谁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反方立论稿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谁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反方立论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感谢对方辩友开篇精彩的演说,在此我想在补充一点,所谓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中对业务、生产等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等等;而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两者都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要说到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谁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我方坚定的认为,制度化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理由如下:第一、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根;人性化管理是补充是完善,就如同大树的叶子,没有根的壮实哪来叶的繁茂。纵观社会上各个行业大大小小的公司,细到各类员工日常管理、大至统一的生产流水线,都离不开制度,离不开制度化的管理。制度是组织有序运行的基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欲做大做强者,必先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第二、制度化管理更能保证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保证企业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要想以人为本,给员工更好的待遇和发展,企业首先必须发展、必须能赚钱。企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能够有高产出比,包括高业绩增长比等等。史玉柱、海尔集团的倒下又东山再起,都很好的证明了,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都不是好公司,只有制度化管理,才能保证每一位员工在公司的产出,这也就是我们的销售人员为什么要进行量化考核的原因;也只有制度化管理使企业有统一的管理标准,才更具公平性,更能保证企业员工奋斗的果实,更能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 第三、最后,制度化管理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管理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层次是人管人,第二个境界是制度管人,第三个境界是环境管人。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

企业发展必经历的时期及各个时期的管理

企业发展必须经历的几个时期及各个时期的管理重点 一、企业的创建期 1、选项目 概念:什么是项目? 项目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的预算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要求的一次性任务。 特征:惟一性、一次性、多目标性和寿命周期性。 外部环境的定义: 外部环境这一术语是指能够对企业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外部力量和机构。外部环境由两个要素组成,即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 具体环境包括对管理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企业直接相关的要素。每一个企业面对着不同的市场细分具体环境而不同。 一般环境包括可能影响企业的广泛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人口等条件。与具体环境相比这些领域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通常要小一些,但是企业管理者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小结:对自身、项目、环境、资金的分析评价做出决定,同时形成公司早期骨架。 2、组建机构(设立公司) 概念:企业的分类 企业类型分为:非公司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个体工商户、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 重点阐述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及注册的基本要求如下: ⑴最低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⑵股东符合法定人数即由1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⑶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需50 万元人民币以上;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需50万元人民币以上; 以商品零售为主的公司需30万元人民币以上;科技开发、咨询、 服务公司需10万元人民币以上; ⑷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⑸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概念:什么是组织结构? 所谓组织结构就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 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小结:设立公司这个阶段面临的风险、适应当前项目的机构设置、适合于公司现状的人员配置等是重点考虑的部份。 3、运行管理 概念: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小结:根据公司当时的现状,公司管理具有项目管理的特征;员工素质的要求提高;管理辐射面加大;外环境的多头多面管理,财务管理是口袋账式的财务管理。 4、创建期特性

企业管理答案

2.康佳集团在1990年为保护知识产权,在世界各地注册“KONKA”商标;在法国长期派驻两名技术人员;在香港设立了经营办事处。(国际经营战略) 3.中国民族通讯产业的开山者—“巨龙集团”在1991年12月8日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团公司围绕04机及其核心技术,不断开发出一系列专利技术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的需要。(自主创新战略) 二、综合题 1.如何理解经营战略?讨论目标、战略和政策间的相互关系。(简答题,10分) 经营战略: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战略是有形的,是一种指导思想原则,也是一种具体设计规划,并且包含着将制定出的战略付诸实施的管理——全过程管理; 这个规划首先是根据竞争环境的形势分析,为企业确定总体、长远目标,因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的目的——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 实现企业目标的行动方案的选择,必须以扬长避短、发挥企业竞争优势、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为基准。总体性谋划 2. 简述对行业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简答题,10分) 市场结构分析、行业组织分析、行业环境分析、行业融资分析、行业供给和需求、行业盈利和产、业成长性分析、行业技术分析、行业竞争分析等。 3. 解释在战略制定活动中会产生冲突的几种原因。(简答题,10分) 一、系统冲突和非系统冲突 二、有限理性引起的战略冲突 三、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战略冲突 四、新战略与原有战略间的冲突 五、TMT内部引起的战略冲突 4. 案例分析题(30分) 王牌钟表公司位于Y市城乡结合部,约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是一个拥有1000人的国有中型企业。公司自20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有过辉煌的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手表行业除飞亚达等少数几个企业经营情况尚好外,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都不好,王牌钟表公司也出现经济效益恶化的局面。市轻工局撤换了企业原领导班子,经过竞选,张大发担任了公司总经理。张大发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把公司科室人员由80人精简至40人,加强了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 王牌钟表公司主要产品是机械表和机芯。经过市场调查,机械表在国内市场已不受欢迎,全行业销售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司年产机芯100万只,主要给香港的中间商,每个机芯的销售在12.0~12.70元之间。由于没有达到约1000万只的经济规模,每个机芯的 成本为12.50元左右,比同行厂家高出许多。公司生产的低档的机械表在省外根本卖不出去,在本省的市场占有率已由前几年的10%下降到5%,并且主要购买对象在农村。目前企业实际

企业管理和战略的本质

什么是管理和战略的本质?傅盛这一篇文章讲透了! 在互联网红利不断减退的当下,勤奋+努力+不要命”的工作方式已很难帮助企业走 向成功。单点突破越来越难,只有异军突起、全力以赴,才能成为制胜的法门。 那么,一个公司怎样才能快速成长?一个人怎么才能从一群人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领导力的核心又在哪里? 在猎豹移动CEO傅盛看来,认知是其中关键。 作者|傅盛 来源| 盛盛go ( ID : fstalk) -企业如何快速成长?- 我一直在思索,怎么才能让一家公司更快地成长?一个人怎么才能从一群人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01人的四种认知状态 最近我看了一幅图,我在其上加了一个数字注脚。 这是一个人认知的四种状态一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我将其简单翻译为: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一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一一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一一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现在我终于意识到,人和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这四种状态。更可怕的是,95%的 人都处在第一个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碌碌无为的人是大多数。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大拐弯的时代,每一个行业的认知都在迅速叠加,如果不保持这种自我否定' 的认知状态,很难完成对快速变化的行业的认知。 02认知升级的两个误区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人和人比拼的,也正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 记得在香港约过一次马云喝茶,他几乎不用电子邮件,当时我就琢磨,他为什么能去指挥那么大一个帝国?后来发现,他在不断观察行业变化,从变化里找关键切入点,找资源和人配合。 执行很重要,但执行本质是为了实践认知,而真正的认知也需要通过行动展现, 行动一旦缺失,认知就很容易陷入误区。我总结了两个可能遇到的误区,未必全 面,抛砖引玉: 误区一:以为自己知道,远远不如以为自己不知道 自以为是,是自我认知升级的死敌。奇虎当年搜索没干过百度,老周一度总结为不小心把公司卖了,百度没卖。他没想到,当时李彦宏对搜索的认知远高于他。 老周不愿打硬仗,那时候卖,本质上是打不下去了。可他不这么认为。 实际上,自我否定、假设自己无知,是自我认知升级的唯一路径。不做痛苦的自我否定,即使正确信息摆在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这基本是区别英雄和凡人唯一的机会了。 误区二:以为自己认为重要和真的认为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有一个词叫自我迷惑。自认为觉得很重要,但根本没把它转化成真正的行动。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谁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反方立论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感谢对方辩友开篇精彩的演说,在此我想在补充一点,所谓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中对业务、生产等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等等;而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两者都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要说到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谁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我方坚定的认为,制度化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理由如下: 第一、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根;人性化管理是补充是完善,就如同大树的叶子,没有根的壮实哪来叶的繁茂。纵观社会上各个行业大大小小的公司,细到各类员工日常管理、大至统一的生产流水线,都离不开制度,离不开制度化的管理。制度是组织有序运行的基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欲做大做强者,必先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第二、制度化管理更能保证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保证企业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要想以人为本,给员工更好的待遇和发展,企业首先必须发展、必须能赚钱。企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能够有高产出比,包括高业绩增长比等等。史玉柱、海尔集团的倒下又东山再起,都很好的证明了,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都不是好公司,只有制度化管理,才能保证每一位员工在公司的产出,这也就是我们的销售人员为什么要进行量化考核的原因;也只有制度化管理使企业有统一的管理标准,才更具公平性,更能保证企业员工奋斗的果实,更能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 第三、最后,制度化管理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管理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层次是人管人,第二个境界是制度管人,第三个境界是环境管人。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纵观世界500强,沃尔玛、壳牌石油、苹果等,从员工管理、生产管理、业务管理等等方面,无一不具有自身的一套合理健全的规章制度。再看到我们公司,发展至今,创业初期的人性化管理已无法保证公司快速、有效、稳定的发展,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走上所有大型企业都走过的一条路,那就是制度化管理的道路。 孟子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六律难正五音。有了制度,才保证了企业管理的公平与规范;离开了制度,就像人失去了“眼睛”,方向难辨,无从起步。 制度化管理比人性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不是说制度化管理没有人性。没有死的制度,只有死守制度的人,只有利用好制度化管理,才能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制度化管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企业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套试卷共七道大题,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共15分) 1.要做好领导工作,就要对下属及早评价。() 2.在工业发展早期,最早出现的组织结构形式是职能制。() 3.主管人员的培训就是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 4.事业部组织结构形式通常适用于大型企业采用。() 5.将进行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各部门的负责人,这是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 6.回归分析法实际是因果分析法的另一种叫法。() 7.科学决策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8.风险型决策属于肯定型决策。() 9.从人员选聘的条件看,成功履行管理职能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强烈的管理愿望。() 10.轮式和链式沟通网络适合于解决复杂的组织问题。() 11.按主管人员的标准进行考评,主要是指按个人品质和工作特征的标准来评价 主管人员。() 1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每个层次的需求在任何时候 都具有激励的作用。() 13.控制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用控制标准对实际工作成效进行衡量,以便于发现工 作中的问题。() 14.法约尔首先对管理的职能进行了科学的概括,他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 织、指挥、激励和控制。() 15.控制工作的灵活性主要适用于在正确计划指导下的人们工作不当的地方。()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主观决策法特别适用于()。 A.肯定型决策 B.经验决策 C.非常规决策 D.战术决策 2.在工业企业中,把企业划分为研究开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此类划分属于()。 A.按人数划分部门 B.按产品划分部门

人性与企业管理

人性与企业管理 企业家都明白,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财务人才,采购人才……等等,可以说得人才者得市场,得人才者得天下。得到之后,如何培育使用,如何得其心,使其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这是每个企业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所谓的业务难题,市场难题,财务难题,管理难题,统统都解决了。企业使用人才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是一个所有管理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如何使用人才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说利益最大化,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里,仅从企业和人的本性及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这里的企业,主要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和合伙组织,其有自己的名称和章程,受到国家基本法律和《公司法》的规范与约束。所谓人才,就是指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胜任并且能够给企业组织带来利润的劳动力,包括智力和体力,但不包括资本力。一、人性的经济层面与道德层面任何理论包括哲学在内,最终的基点都要归到人性的问题。人才也是人,具有普通的人性,因此对人性的把握也是对人才把握的基础。以往对人性的研究有许多,比如说马斯洛对人性五个层次需求的分析,比如说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对人性的精彩论述“财富就是权力,人与人就

是狼与狼”,比如休漠和亚当﹒斯密对人性从不同层面的剖析,等等,不一而足。在这里,笔者仅仅从企业和人才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人性,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第一是从人的经济层面进行分析。从这个层面分析,人都是利己的。亚当﹒斯密,这个近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在其《国富论》中曾经明确指出,面包师做面包,酿酒师酿酒,根本出发点绝对不是为了面包和酒本身,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利润。中国古代的《反经》中也说到:“匠成舆者,忧人不贵;做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说,制作车的人希望别人富有,担心别人不富而没有人买车;造弓箭的人希望自己的箭能杀伤人,以便人家能买自己的箭。难道说是造车的人心善良而造箭的人心坏吗?不是的,绝对不是的,他们不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目的是相同的,只不过是职业和技术分工导致了他们为了达到自己利润的途径不同而已。从这个层面来说,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第二是从道德层面进行分析。从这个层面分析,人都具有同情心和利他性。亚当﹒斯密还有另外一本书,叫《道德情操论》讲的就是人在道德层面的利他心和同情心。人性的两个层面反映了人性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时刻存在于一个鲜活的人身上,存在于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到底人性是以经济性为主,还是以道德性为主?实践证明:答案从来都不在两个极点上,而

企业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MBA全景教程之四) ★课程提纲 ——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管理和企业管理 1.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涵义 2.企业管理的环境变革 第二讲管理的计划职能(一) 1.计划的作用 2.计划的形式 3.计划的过程 4.目标及其制定 第三讲管理的计划职能(二) 1.过程的概念 2.标高超越活动的概念 3.标高超越活动的步骤 第四讲管理的组织职能 1.组织职能概述 2.职位的设计 3.部门化 第五讲组织的结构形式与运作 1.组织的传统结构形式 2.组织的新型结构形式 3.在组织中的权力配置 第六讲组织机构的整合与变革 1.组织机构的协调与整合 2.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3.组织变革的企业再造 4.分析两个企业再造实例

第七讲管理的领导职能 1.领导职能的涵义 2.领导职能的激励理论 3.领导职能的沟通理论 4.领导职能的领导方式理论 第八讲管理的控制职能 1.控制的概念 2.控制的过程 3.考评指标体系的方法 第九讲ISO9000国际标准 1.ISO9000的形成 2.ISO9000的思路和原理 3.ISO9000的构成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4.美国国家质量奖与ISO9000标准 5.总结:戴明14点与管理学 第十讲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1.二战前的发展 2.二战中的发展 3.二战后的发展 4.未来的管理模式 第1讲管理和企业管理 【本讲重点】 管理学概说 企业管理的基本涵义 当代企业管理面临的环境

管理学概说 【管理名言】 延续与发展: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的通用的器官。 ——德鲁克 你也许要问: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理论与设计等等,这些课程都是与管理有关的课程,管理学与这些课程有什么区别呢? 这很好理解。如果把管理和企业管理看作是一头大象,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组织理论与设计等等这些课程,就好比是这头大象的某一个部位或者器官,而管理学这门课程则着重了解这头大象的全局,偏重于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管理过程的构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习管理学与学习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不同,这要求在学习时要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从“林”到“木”的方法,也就是要求你首先了解这门课程的总体构成,在了解总体的情况下再来了解局部的理论,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总体来讲,本课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1、2、3、4”四个数字。 表1-1 管理学的基本框架

企业管理习题答案

企业管理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9001:2008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技术规范中有关产品 要求的补充。(√) 2.外来文件应经过组织的审批,并控制其分发。(×) 3.没有顾客投诉就说明顾客是满意的。(×) 4.抽样检查的数量通常采用“双控”的方法,即按比例抽样的同时,还 限定了检查的最小数量。(√) 5.项目工程施工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社会质量监督站、各行政主管 部门发给项目的通知或记录性文件也是记录控制的范围。(√ ) 6.凡对体系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应得到或传阅适用文件。(√ )7.施工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变化或调整必须以文件形式公布并应对相应文件进行调整。( √ ) 8.施工企业应根据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中只需明确工程质量应达到的水平。 ( × ) 9.施工企业应对各管理层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0.体系记录保存期限为一年 ( × ) 二、单选题 1.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应采用会议、板报、标语、简讯、刊物、网络、媒 体或培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传达到公司( C )。 A 、组织内的所有员工 B 、组织内的所有员工和所有的相关方 C 、组织内的所有员工,以及所有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D 、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相关方 2.下列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中,可用来判别施工质量是否属于正常状 1 态的方法是(D )。 A、分层法 B、因查分析图法 C、排列图法 D、直方图法

3.依据( D )制定各项目标,并通过目标的控制和考核确保其实现。 A、方针 B、企业发展规划 C工作职责 D A+B、 4.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中施工总承包序 列企业资质设( E )。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E.四级 5.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目的是(C) A证实产品满足要求 B证实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C证实过程具备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 D对产品生产中不合格品的监视和测量 6.国家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推行(B)制度。 A 建筑工程抽查 B质量体系认证 C质量强制检查 7.公司及分公司应确定体系组织机构,明确( C )的职责。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一、儒家人本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 (一)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而“仁”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人”,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在儒家思想中,仁是“全德之名”,是涵盖所有美德的一个总称,它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博爱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的灵魂。同时,儒家不是从孤立的、个体的人的角度,而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规定为道德性,理解为以仁爱为枢纽的人际关系,这应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企业管理,从管理的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企业的盈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企业人本管理的本质可以表述为:正确树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企业文化建设,及其他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的的管理方法和艺术等等。经济学家黄速建认为,人本管理应该包括运用行为科学,重塑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立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杨靖山给人本管理下定义并展开论述为:依靠人是全新管理理念;开发人的潜能是最主要管理任务;尊重每一个人是企业最高的经营原则;塑造高素质员工队伍是组织成功的基础;凝聚人的合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终极目标。 (三)儒家人本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儒学所建立的以人

为本的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从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把人当作被动的物来看待,到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并进而重视人、尊重人,发挥人的能动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民惟邦本”“富民、惠民”的管理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思想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潜在作用(一)“以民为贵”,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倡导人本主义。儒家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孔子认为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就是说,管理的核心是人,即管理的主体、客体都是人。儒家强调尊重人性,富有仁爱之心,挖掘人的智能潜力,可谓开辟人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先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这样才能上下同舟共济,企业才会发展。具体做法是:把依靠全体职工作为企业管理宗旨,建立一套发挥各级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并大力培训职工,重用人才,达到人尽其用,以形成尊重、关心职工的企业氛围。 (二)“为政在人”,成立德才兼备的领导集体。为政在人”的“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那些“ 仁以为己任”的“ 贤人”;将这种思想主张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强调德才兼备的领导层的关键作用。建立高素质的企业领导班子是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第一步,也是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和升华。 (三)“重视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