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伤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精)

预防校园伤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精)
预防校园伤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精)

预防校园伤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现象,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南非、巴勒斯坦等,校园暴力事件非常频繁,给教育发展带来极大危害。

今年3月下旬以来,福建、广西、广东、江苏、山东等地接连发生5起针对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社会影响恶劣。

二、校园暴力有哪些形式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

(一)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校园暴力的形式主要有五种:一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以暴力手段争长论短;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二)语言暴力主要指通过语言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行为。

(三)心理暴力主要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如恐吓、侮辱、排斥、歧视、孤立等行为都是心理暴力行为。

【原因】

弱小、缺乏制约及其他

关于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首要原因就是因为受害者弱小。为什么在大学校园以及周边地区很少发生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呢?为什么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主要是中小学的学生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大学生具有了足够的抵抗能力,而中小学生在身体上与成年人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使他们成为暴力行为的首选目标。

其次,根据调查数据,我们知道校园暴力的实施者主要是校外人员,那么对于校外人员的管理以及如何避免他们伤害在校学生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显然不够,学校周边经营场所的管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而对于避免学生受到严重违法侵害是公安机关不可推卸的职责。可以说,学校周边环境的混乱以及公安机关对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不力就成为发生校园暴力的另一主要原因。

第三,社会暴力文化引发了更多的校园暴力行为。近几年来社会暴力文化的泛滥显然成为引发青少年实施校园暴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电视节目不但宣扬哥儿们义气,而且有过多的殴斗场面,这些场面刺激了青少年争强好胜、动辄暴力的心理,使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沉溺于通过侵害在校学生来显示自身力量的错误观念当中。这些青少年成为这种暴力文化的直接受害者,而在校学生又成为这种暴力文化的间接受害者。

第四,法律没有被充分认可也导致了校园暴力的频频发生。侵害弱者是人类的天性,而社会道德的演化和法律的完善会制约、弱化这种以强凌弱的人类天性,使人类得以逐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在这一进程中,法律显然因为其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而具有更强的作用。但对于我们这个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来说,普及法律,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认可法律对于现实社会来说还是重大的挑战。很多人还缺少法律观念以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实施侵害的

青少年、老师和受到伤害的学生。而这种社会背景就导致弱小的在校学生成为缺乏制约的暴力行为的受害者。

【危害】

被迫接受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校园暴力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点:

1.使弱小的中小学生从小接受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遭受暴力侵害的过程中想到什么了呢?他们眼睛看到的和他们头脑里当时意识到的,就是有力量的人可以侵害没有力量的人,力量加野蛮使侵害者获得了尊严,而文明和没有力量使他们自身失去尊严、受到伤害。这种意识又导致在他们有了力量以后再去侵害比他们弱小的人,甚至成年以后还实施虐待妻儿、抢劫钱财等更为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单位的调查表明:在经常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中,有27.9%的人认为最好把所有的法律都废除;有58.4%的人认为为达目的可以不惜代价;有45.9%的人同意“有时我想借故和别人打架”;有44.3%的人同意“我脑中常常出现一些坏的、可怕的字眼,无法摆脱它们。”而上述比例都远远高于没有经常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

2.对受害中小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由于受到暴力侵害,有的学生身体受伤要住院治疗;有的学生导致精神失常;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等等。这种伤害对于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3.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正常学习。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而对于老师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一般都会导致受到伤害的学生畏惧学校,不愿意再去上学。

4.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对策】

应对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一些同学在遭遇突发事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那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坚决避免和制止校园暴力!

(一)不崇拜暴力文化。首先,我们应该远离那些充斥着暴力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报刊及游戏等,不给暴力文化以存留的空间;其次,不要受暴力文化的影响,贸然模仿影视或游戏里的暴力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暴力不会帮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它只会激化矛盾;再次,正确认识影视、书刊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意义,不盲目崇拜影视作品中那些“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不用暴力表现自己的价值;最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多接触有益身心的文化。

(二)不参与校园暴力。我们大家明白,道理是讲出来的,而不是打出来的。珍惜生命的同时,也要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你的人。我们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文明用语“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10字应常挂口中,不讲粗言秽语。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不拉帮结派。宽以待人,互相尊重,相互礼让,相互体谅。遇到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制造问题的暴力手段。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先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要有最起码的善良、同情心和怜悯感。当有同学“邀请”我们去参与校园暴力时,我们应该断然拒绝,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三)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因素是引发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同学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压力。当我们面临心理压力时,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压力占据我们的头脑,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要多往好处想。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主动努力与他人沟通,应尽量敞开心扉,表达心情,诉说心声,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平衡心理,通过外界的帮助来完善思维,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从而避免遇事激烈冲动,自作主张。与他人交流,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都有利于心理压力的自我调节。

(四)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一些同学考虑问题过于偏激,过于钻牛角尖,做事不多考虑,认准了一点就无法想到其他问题,想不到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做了以后才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但往往这时候后悔已晚矣。所以为了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我们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知识,不仅要了解和青少年相关的法律,还要了解国家的其他法律法规;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当自觉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和法律,培养守法的观念,并形成对法律的坚定信仰,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

总之,当我们面对校园暴力时,我们应自觉对其进行抵制,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远离暴力文化,不参与暴力行为,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做一名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五)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

助人者自助,救人者自救!助人为快乐之本,社会需要弘扬正气。同情我们身边的人,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避免悲剧的发生,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六)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应对暴力,临危不乱。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七)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淡然处之。对付语言暴力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二是自我反省。遭遇语言

暴力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地分析自身责任,是否是自己的行为或做事的方法本身存在问题;三是无畏回应。如果对方是有意并且是较为恶劣的人身攻击或伤害,就有必要对攻击者郑重地声明自己的立场,或给他一个严厉而意味深长的眼神;四是肯定自己。不要受对方侮辱性语言的影响,要积极肯定自己的价值;五是调整心理。对于外界的打击和辱骂,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学会爱惜自己,不要让他人的因素来影响你的情绪和健康,作好心理上的调节;六是法律维权。如果语言施暴者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诽谤,并对我们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时,我们可以诉诸法律,用法律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益。

(八)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如果被攻击者殴打该怎么办?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九)遭受心理暴力时的自救。对于心理施暴,要从自我心理调整入手。如果在学校遇到了排斥、歧视、孤立等心理暴力行为,我们应该自己积极、主动地去与别人沟通,弄清楚原因。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可以向老师求助。

(十)及时报告,以法维权。由于校园暴力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报告意识,一旦有情况发生,及时告诉我们的家长、老师和警察,他们是我们值得信任的人。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司法机关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生命受之于父母,是既顽强却又脆弱的,生命只有一次,需要我们自己小心呵护。我们每个人在行动时,应该多一分谨慎;在一举一动时,心头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确实做到“时时处处想安全、人人事事讲安全”。

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祝同学们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新预防校园暴力伤害教案

预防校园暴力伤害 九年级(6)班班会教案 教学过程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 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 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校园自我伤害三级预防处理流程

三級預防的模式 校園自我傷害三級預防處理流程 981023 自我傷害議題在校園頻頻發生,無論學生或師長面對自我傷害行為經常產生心理壓力,不知道怎麼去談自我傷害,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事實上,和想要自殺或有自傷行為的人談自殺,並不會促進他們真的去自殺,反而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其他人知道怎麼協助他。通常想要自殺的人,會釋放自殺的意念或是求助的訊息,因此,我們若能掌握時機介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可預防甚至避免重大自我傷害事件發生。 自我傷害防治工作,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同時更需要結合家庭、社區、醫療等資源,進行合作與整合,才能在第一時間點將傷害降至最低,以期確實預防自我傷害之發生。同時,協助校園師生發展個人的調適應能力,也是預防工作的重要的一環。 在此簡單介紹「自我傷害三級預防」的主要內涵,包括: 一級預防:強調政策性、環境性、教育性、互動性的全面預防工作,建立「自我傷害危機處 理小組」的架構,改善校園自我傷害預防措施、推廣正確的生命與情緒教育,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等行動指標,主要目的在於確立哪些是危險因素(壓力事件、情緒、家庭衝突等)與保護因素(支持系統、教育等),以提升保護因子並降低危險因素。 二級預防:篩選出高危險族群,提供心理輔導、資源協助等,落實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的概念, 以避免自我傷害行為的發生。 三級預防:自我傷害危機事件發生時,依據其類型動員小組團隊人員以進行相關 後續事件的處理,主要目的在於避免事件產生的衝擊擴大,降低事件 的負面影響,將危機轉化為轉機。

校園自我傷害危機處置小組的設置 組織:小組得設召集人、總幹事及發言人各1名,並依事件處理任務編制設置8個工作小組,各組設組長1名,組員若干名。其遴選與職掌的內容如下: 一、召集人:由學校校長擔任之。 1.負責事件處理總指揮。 2.召開緊急處理會議。 3.指定人員對外發言。 二、總幹事:由具備評估事件嚴重程度及能靈活掌握小組運作者擔任之。 1.襄理一切小組事務。 2.依事件類型及大小決定啟動相關組員以進行事件之處理。 三、發言人:由校長指定適當人員擔任之。 1.負責事件處理對外發言之單一窗口。 2.視需要發佈新聞稿。 四、工作小組: 1.安全組:建議由學校訓導處與總務處相關人員擔任之。 (1)負責事件現場與善後之各項安全工作。 2.輔導組:建議由學校輔導人員擔任之。 (1)篩選與評估需要接受輔導之相關人士,並協助其危機處置相關 資源的轉介與運用。 (2)進入事發現場,協同處理自殺或自傷學生,並陪伴家屬。 (3)協助處理班級現場,宣告事實。 (4)進行悲傷輔導團體(debriefing)。 3.醫療組:建議由衛生組及醫護人員擔任之。 (1)負責緊急救護處理。 (2)協助相關醫療處置事宜。 4.課務組:建議由教務人員擔任之。 (1)負責因事件之發生,相關課務調整之處理。 5.總務組:建議由學校總務人員擔任之。 (1)負責學校內外之聯絡及相關之總務工作。 (2)負責隔離現場。

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对策

校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预防和减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必须综合发力,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学校教育要全面均衡,主力预防校园暴力 1.营造“书香校园”,减少和消除暴力文化影响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要消除校园暴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学校要善于打造自己的书香特色,通过广泛深入的读书活动来引导全体学生,使他们借助优秀作品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在读书中既养成理性思辨的能力,又生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通过引导学生品读经典,隔绝不良书刊、游戏等对学生的精神毒害,把注意力锁定在优秀作品中,一方面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没时间和精力惹是生非。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消除学生的暴力倾向 虽然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开设,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安排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消除一些消极思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抗挫折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从而预防与避免学生暴力现象的出现。全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发暴力事件的苗头,并对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暴力事件能够被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3.强化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校园暴力行为愈演愈烈,且行为手段日益残忍,究其根源还在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不懂得用法律去约束自己,加强法制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首先,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接受能力,编写完整而系统的有关预防校园暴力及校园犯罪等方面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其次,学校应增开法制课,聘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以具体的校园暴力案件说法、释法,教育、告诫、指导与约束学生,减少与避免暴力事件。再次,要将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法制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去。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让他们不仅用头脑记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深刻理解通过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利用法律解决矛盾冲突的道理,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更好地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4.健全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监督、管理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学校的大多数暴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防、监督和责任机制。学校应要求全体教师充分认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要性,把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一刻也不能放松。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尤其要注意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善于发现和化解有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矛盾和问题。一旦发现学生有打架斗殴的苗头或暴力倾向,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外,还要用法律、纪律、规章等去约束学生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的激化或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要实行“一岗双责”,使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群防群治,及时有效处理各类事件,把预防校园暴力事件作为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5.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 对他人的残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集体关爱。集体是个人消解矛盾的最好容器,在

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主题班会 时间:2016年6月17日 班级教室 内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主题班会 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暴力行为。由于校园暴力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并且暴力行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因此大家习惯称其为校园暴力。 对在校园里悄然“滋长”的校园暴力,我们该如何抵制呢?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预防校园伤害安全教育讲话

预防校园伤害安全教育 讲话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预防校园伤害安全教育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家可能都已经知道,最近在我国福建南坪等地,先后发生了五起针对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的校内外恶性伤害事件,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把利器直接指向手无寸铁的少年儿童,造成了多人伤亡,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给整个社会投下了阴影。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此,学校对全体同学提以下要求和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做到。 1、按时到校,每天到校时间不能过早,最多只能比上课时间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校园。也就是说早上7;30至7;55,中午13:30至13:55大家来校最好。 2、放学后及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不要去同学家串门,绝对禁止去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少儿不宜的场所。低年级的同学来校和放学回家时最好要让家长接送。 3、在校外发现行为怪异、精神与常人有别的人要尽量疏远,并向成年人比较多的地方靠拢。如果认为此人可能有暴力倾向,要向就近

的老师和警察叔叔报告,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拨打110报警。 4、如果身边的同学受到他人危险品的暴力伤害,自己要快速向成年人多的地方躲避,并大声呼救。 5、不能携带管制刀具或其它危险品,如果发现有同学带上述物品到校,要及时向老师举报。如果学校查实有同学带管制刀具或其它危险品到校,将严肃处理。 6、为防止有不法分子冒充学生家长进入校园,同学们一定要告知家长:所有接送学生的家长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如果确实有事要和老师沟通,最好用电话的方式,也可以在学校门房处约谈。 7、享受蛋奶工程的同学如果发现自己领到的鸡蛋或牛奶超过了保质期,千万不能食用,并向老师报告;如果发觉食用的鸡蛋或牛奶有异味,要停止食用,立刻向老师报告;如果食用蛋奶后出现了腹痛等症状,也要及时向老师报告,接受医生检查。 8、注意交通安全,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过马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9、注意饮食安全,不喝生水,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的食品。

预防校园欺凌伤害主题班会

预防校园欺凌伤害主题班会 班会时间:2017年11月14日 班会地点:五(4)班教室 主持人:班主任 班会议程: 校园欺凌 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欺 凌行为.由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并且欺凌行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因此大家习惯称其为校园欺凌. 对在校园里悄然“滋长”的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抵制呢? 一、抵制校园欺凌,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欺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欺凌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欺凌时也无 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欺凌,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欺凌的识别能力. 校园欺凌包括行为欺凌、语言欺凌和心理欺凌.行为欺凌在校园欺凌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欺凌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欺凌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 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欺凌说“不”! ①1崇拜欺凌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欺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欺凌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 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欺凌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欺凌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 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 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 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 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②避免自 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 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 都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 结伴而行.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欺凌 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 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欺凌重于应对欺凌,而这一 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 一、填空题1、校园伤害事故特征包括主体的特定性、时间的特定性、地点的特定性、主观方面的特定性、(结果的特定性)。 2、学校责任事故是指学校(由于过错),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未对在校就读的未成年学生尽到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造成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事故的侵害赔偿责任。 3、如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中,加害人是学校和未成年人学校以外的第三人,则归责原则的适用应视加害行为而定。如属一般侵权行为,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如系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动物致人损害或产品质量事故等,则适用(无过错原则);如双方均封锁过错,则有可能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4、学校在校园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 5、校园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校责任),(未成年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责任)和(第三人责任)。 6、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学校立即上报主管部门的形式有(电话上报)和(文字上报)。 7、目前我国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 8、作为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主体即学校而言,其减责或免责条件主要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及(第三人的过错) 9、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心是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10、在校园伤害事故中涉及的法律责任追究应当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三个方面。 二、选择题 1、校园伤害事故的学生范围是指:(B) A.只要是学生就都属于 B.主要指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也包括幼儿园儿C.除社会学生以外所有全日制学生 D.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全部属于 2、以下举例中属于校方有有意的校园伤害事故的是:(C) A.体育课期间篮球架上的篮筐脱落将学生砸伤B.晚自习下课时发生学生踩踏事件 C.学校彩未经建筑部门审批的图纸建设围墙,围墙倒塌造成学生伤亡 D.食堂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 3、校园伤害事故责任者主要包括(D) ①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 ②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 ③学校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④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⑤学生 ⑥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 A.①②B.④⑤⑥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⑥ 4、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可以根据以下哪些依据判 定学校存在过错?(C) ①教育教学手段或技术手段使用不当致使学生受 到伤害 ②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而导 致学生受到伤害 ③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存在安 全隐患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④学校没有及时采取干预和救治措施而导致学生 受到伤害或伤害程度加重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 5、下列哪项不属于学校与在校未成年学生之间法 律关系的定位?(B) A.教育法律上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B.教育法律上的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 C.教育法律上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教育法律上的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6、在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中下列哪项是不能被采用的(D) 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D.归责原则 7、下列哪些校园伤害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时可 以免除学校责任?(A) ①洪水、海啸、地震②学生自杀、自伤 ③学生本人或学生之间偶发的意外行为 ④学生突发疾病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④ 8下列校园伤害事故中教师需要承担责任的是:(A)A.学生不遵守纪律被老师罚跑操场100圈,学生在受罚过程中休克 B.学生考试作弊被教师发现,该生在学校给予通报批语处分的当天服毒自杀 C.王、李两初二学生在课间嬉闹,老师已予以告诫和制止,但学生未听从,后李不慎将王推倒导致左臂骨折,教师发现后及时送医并通知家长 D.学生吴某在上课期间突然发生抽搐,老师发现后及时送医并尽快通知家长 1

校园自我伤害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案例分析

校园自我伤害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案例分析 全本伦 案例 小浩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刚进初中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小学的同学小明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小明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小明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小浩却认为这是小明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小浩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小浩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小浩发出了挑战书,邀小浩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分析: 1.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 (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

(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 2.经历了抑郁 小浩的心理素质较差,对于一时的失败不能正确认识,一直耿耿于怀无法释然导致了最终抑郁症的产生。 3.发展成暴力倾向 小浩一直很痛苦,也想早日解脱心灵的羁绊,但他选择的却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他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和不如意都归到了别人身上,认为是小明把他害成这样的,把一腔怒气全部倾注在小明头上,以至于要找小明决斗。他的这种暴力倾向比较特殊,并不是因为受到某些暴力因素的影响,而是一种郁积力量的突然爆发。这种突然的情绪爆发危害性是很大的,往往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案例策略 1.认真倾听,鼓励当事人的感情宣泄。 我主动表示了同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小浩相信自己找到了能理解他痛苦的人,这次谈话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倾诉开始转向主动找我聊天,有时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次谈话,他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上课有时还能抬起头来听了。 2.启发引导,调节不良认知 通过谈话,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了解了他的学习、生活、交往情况,最后我在时机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安排了小浩和小明的

校园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园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园伤害是学校中发生最多、统计最难、最具隐蔽性、对受害者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影响最普遍的伤害。它常常以恃强凌弱、殴打谩骂、恶意嘲弄、散布谣言、敲诈勒索、排斥和性侵害的形式出现。校园伤害不仅是行为健康问题,也是可能逐渐演变成刑事犯罪的问题。 一、如何预防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对校园伤害的预防可以着眼于预防校园暴力行为和校园性侵害。 1.如何预防校园暴力行为 (1)如何预防学生之间的暴力伤害 ◎ 对在校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我国在199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法可依。学校要依照法律做好预防违法犯罪教育,从根源上预防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学校要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用法律保护自己。 ◎ 避免使用粗暴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之间暴力行为的原因,一是在不良的生活环境中,受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后的自发施暴行为;二是鉴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他人教唆、引诱、胁迫的条件下发生暴力行为。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要仔细查找原因,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家庭生长环境,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千万不要采用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校和班主任应该关注个别学生的教育,防止个别学生出现行为问题,尤其是殃及他人的行为问题。 ◎ 准确判断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有行为问题学生的情况非常重要。下面是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分类: 未成年人的一般不良行为: △ 旷课、夜不归宿。 △ 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 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社会治安。 △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多次偷窃。

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主题班会

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主题班会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二、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

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学校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应急预案

学校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应急预案 ㈠预防措施 1、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危机,帮助学生形成克服各种心理障碍的能力。 3、每学期开展一次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抗挫折和面对逆境的健康心态。 4、每学期开办一次自我伤害预防讲座,提高学生对自我伤害行为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自我伤害意念的抵御能力。 5、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对部分特殊学生要密切关注,有针对性地给予关心和帮助。 6、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7、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做到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㈡现场处置及救援措施 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包括行政、教师、职员工、临工、学生)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报告学校易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

组,领导小组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危害;在基本掌握事故情况后,首先通知值班领导和教师以及班主任赶赴现场,拨打黄龙派出所电话83282110报警。然后通知各工作组组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值班领导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处理。 领导小组还要将事故有关情况上报教育局、医疗机构,通报应该包括以下信息:发生事故的学校名称和地址;通报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程度、危害;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应急行动。 ㈢事故报告及现场保护 1、值班领导在赶现场途中,拨打电话通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赶赴现场,并请班主任通知家长迅速到现场。 2、如果正在实施自杀行为,在场教职员工应再次拨打长山派出所报警电话5530163,命令其余学生迅速回避到宿舍或课室,关好门窗,不得围观。尽可能通过谈话劝导,组织校医和保安人员采取救护措施。 3、如果学生已受重伤,在场行政、教师对受伤学生进行救护处置,抢救小组组长马上通知本校司机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在急救车到达前,校医负责受伤学生救护处置。组长通知学校门卫要确保急救车进校后有人引导。急救车到达后,组长应立刻向急救人员报告情况,派班主任和校医随车参与救治。在抢救的同时,要严格保护现场,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拨打报警电话5530163,等待警察到来。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事故情况和学生被送

校园伤害事故预防及处理

校园伤害事故预防及处理 一、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有人认为学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认为,学校不能成为监护人。 有些未成年人的父母因为孩子在学校受到伤害需要法律帮助时,总是认为学校是监护人,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伤害承担责任。目前就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学校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依据教育法律的规定,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是教育、管理、保护的责任,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我们赞同第二种观点,即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理由如下: 1 法律设定学校与监护人制度的功能不同 设定监护人制度的目的主要是提供财产以保障未成年人生活、接受教育,同时管理、教育未成年人的生活,家庭教育以生活教育为主;而设立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的教育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2 学校不具备监护人的某些资格 如代为管理未成年人的财产,在未成年人涉及诉讼时,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代为诉讼,为了该未成年人的利益,处理未成年人的财产等,代为从事上述这些行为的资格只有监护人才能享有。 3 承担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同 监护人承担的是一种过错推定责任,即只要监护人不能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在被监护人对他人造成侵害时。都要承担赔偿责任。而学校则不同,学校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即只有学校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学校才能承担责任,对于此点,下面还要探讨,在此不再熬述。 4 我国法律明确学校不能成为监护人 我国法律规定了监护人的产生资格,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监护人,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只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戚、朋友、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可以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成为监护人,学校显然不在此列。 根据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发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7条第2款的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根据此规定,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学校不承担全部监护职责,但学校可以接受委托,承担部分监护职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3条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

遇到侵权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d38539138.html,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 校园暴力不能具有普遍性。如果具有了普遍性,那么我们的校园将不会变得很纯粹了。所以校园暴力的发生实际上是对我们不会有利的。所以应该将这种念头扼杀。下面就由赢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 一、一般性原则

1、建立“事前预防胜于事后处理”观念 欲有效预防校园暴力行为之发生,首重建立预防观念“宁可事先花一块钱、多付出一分钟”,老师、学生均应有此认识。 2、运用团队力量防杜校园暴力 结合学校所有人员力量对抗校园暴力事件;加强与学校与家庭联系,以整合力量全力教导学生;并与公安、社辅、医疗、司法等部门充份联系,以应不时之需。 3、明了学生个人特性及客观环境,以收防微杜渐之效 部分学生之所以有暴力行为,必有其原因,理性、客观分析其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以诊断行为成因之后,方能拟定出正确之防治校园暴力对策。 4、平日以爱心、关心管教学子,消弭暴戾之气 无论是父母、老师或是学校行政人员,对于学生之任何管教措施均应出于一片爱心,抱持“悲天悯人”之襟怀,善待之以恒,而且最重要者,必须让对方体验得到那份爱心与热忱。

5、使学生相关人士信赖进而配合学校管教措施 为发挥整体预防之效果,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获得与学生有关之人士的信赖,让他们成为教育辅导之助力而非阻力。 6、管教作为应兼顾学生自尊心 对于偏差行为学生之处分,尽量做到维护其自尊心基本要求,避免过于严重之处分与苛刻之指责,可以有效避免因“无地自容”愤而行凶事件发生。 7、加强被害预防教育,强化师生防卫警觉 经由普及被害预防教育灌输,使学生具备基本防范被害常识,因而校园找不到被害对象,如斯也可以避免许多因利于施暴者实施校园侵害事件,维护校园安全。 二、家庭方面 1、健全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健全人格 学生家长应深刻体认一项事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基础,有了健

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创造安全的外部环境 中小学生的安全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和家庭不可能承担其所有的监护责任,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从每个细节做起。 1.建立“三位一体”的联控联防长效机制,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安全防护体系。比如,公安、交通、工商、卫生防疫与教育部门共同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消防、交通、市场经营秩序和食品卫生安全,消除各种隐患,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环境。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应主动和公安机关联系,聘请公安民警为学校的法制校长和校外辅导员,通过法制讲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和指导学校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健全和完善校园周边的安全防范机制。发生学生被敲诈后,应主动和派出所联系,在重点路段、部位和地区要求加强警力巡逻,防止拦路抢劫、勒索和伤害学生案件的发生。在学校附近的十字、丁字路口应设立减速标志和警示标志,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强和社区的联系。只有建立和完善了联控联防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校园的安定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2.建立社会保险,转嫁风险责任,使损害赔偿社会化,是解决当前学校事故损害赔偿的一剂良方。西方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国上海市也已经实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草案)》。《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过错责任,学校以投保责任事故的方式,对受伤害学生进行赔偿。这部全国尚属首创的地方性法规的通过标志着上海在校园事故处理中探索出了建立学校责任保险制度,让保险公司介入理赔,实现理赔市场化的一条新路,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二)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1.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学校领导应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高度出发,增强抓好学校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规定,讲安全、抓安全,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学校领导对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均要加强安全教育。掌握一些突发事件来临时求生的方法。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季节、地域、环境等不同特点选择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预防教育,使师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突发事件等安全知识的教育。 2.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同时对教职员工开展教育。 安全管理重点在于预防,重视和加强中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有效降低事故率,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特点,环境、季节特点及有关规律适时进行防盗,防火、防病、防伤害等方面的教育。要善于利用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例教育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 (1)加强风险教育。根据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低、风险意识差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风险教育,使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一般危险有基本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如闯红灯的危险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 当前,急剧的社会变迁使学生面临的外部世界变得日益复杂:多元文化的冲击,给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互联网使学生的视野远远超出学校,拓展至世界各个角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诸如有的家庭瓦解、失业人员增多等),使得处境较为困难的学生增多;升学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这些都使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诸如离家出走、暴力倾向,甚至自残、自杀等)也越来越多。 果不其然,近几年来,关于学生危机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而导致学生危机偏激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问题,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由于生活环境、群体文化氛围、道德风尚及青少年自然素质、身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现在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心理危机现象随处可见。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是我们教师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 一、学生常见的危机种类及特点 1、青春期性成熟危机 青春期性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角色的形成,如早恋。由于个体性成熟中的需要得不到实现,性意识、性角色混乱导致成熟性危机。这种危机的学生是:异性交往过密而有缺乏父母的关爱;

恋爱受挫或失败;生理激变而又毫无准备,适应不良;性早熟的少女,性晚熟的少男;情感丰富、过敏而又体貌较好的少男少女。 2、学业危机 学生社会化最重要的任务是掌握生活技能,传递社会文化,它主要通过各种校内外的学习来完成,学业成败是衡量这一任务完成的标志,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都十分关注它,学业失败最易导致这类危机。这种危机的学生是:学习太较真而又面对重大挫折的“明星”;闹转学、调班受阻而产生对学校恐惧;抑郁、自我封闭而又学业不良;有严重考试焦虑;从小以大学为奋斗目标,而正面临实现无望。 3、异常家庭学生的人格危机 异常的家庭主要指异常的家庭结构与异常的家庭职能。异常的家庭职能,主要指教育、闲暇生活、抚养等职能挫伤,如教育失误、过于溺爱、过于严厉、期望过高;拒绝、冷漠;闲暇生活不当,如沉溺于麻将、赌博、吸毒、婚外情;抚养缺乏,如子女学费、基本生活困难等,异常家庭结构主要指单亲、父母离异、继父母、收养、死亡、服刑、分居等。异常家庭因家庭权威形象破损、亲子情感创伤,使个体社会化陷入困境,导致人格发展受阻,带来多种人格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学生是:家庭畸变而又处境不利、适应困难;家庭教育不良、期望过高而又不善于沟通;家庭破裂而又缺乏保护;离家出走而又陷入困境;溺爱中长大而又面临重大欲望不能满足。 4、道德价值危机 这种危机是个体在内化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社会道德过程中,一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一、填空题1、校园伤害事故特征包括主体的特定性、时间的特定性、地点的特定性、主观方面的特定性、(结果的特定性)。 2、学校责任事故是指学校(由于过错),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未对在校就读的未成年学生尽到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造成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事故的侵害赔偿责任。 3、如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中,加害人是学校和未成年人学校以外的第三人,则归责原则的适用应视加害行为而定。如属一般侵权行为,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如系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动物致人损害或产品质量事故等,则适用(无过错原则);如双方均封锁过错,则有可能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4、学校在校园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 5、校园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校责任),(未成年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责任)和(第三人责任)。 6、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学校立即上报主管部门的形式有(电话上报)和(文字上报)。 7、目前我国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 8、作为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主体即学校而言,其减责或免责条件主要包括(不可抗力)、

(意外事件)及(第三人的过错) 9、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心是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10、在校园伤害事故中涉及的法律责任追究应当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三个方面。 二、选择题 1、校园伤害事故的学生范围是指:(B) A.只要是学生就都属于B.主要指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也包括幼儿园儿C.除社会学生以外所有全日制学生 D.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全部属于 2、以下举例中属于校方有有意的校园伤害事故的是:(C)A.体育课期间篮球架上的篮筐脱落将学生砸伤B.晚自习下课时发生学生踩踏事件 C.学校彩未经建筑部门审批的图纸建设围墙,围墙倒塌造成学生伤亡 D.食堂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 3、校园伤害事故责任者主要包括(D) ①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②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③学校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④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