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1、口算除法2课时

2、笔算除法3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4、单元检测3课时

第一课时: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例1和例2是教学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教材通过创设一个分手工纸的情景,将口算除法的内容蕴涵其中,十分自然的引导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一分、议一议等方法探究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方法,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经验来自己推导出口算除法的一般算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和口算乘法的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难度应该不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

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2.口答。60里面有几个十?800里面有几个百?

240里面有几个十?3600里面有几个百?

3.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捆?是多少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60÷3)

(2)尝试解答60÷3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指导学困生)。

2.学习600÷3=

(1)板书:600÷3=

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

(2)尝试口算600÷3=

(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学习教材例2

(1)思考讨论:①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②怎样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③你会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式?

(2)讨论算法

(3)交流算法

4.小结算法:怎样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11页“做一做“。(先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再独立完成。)

2.送小兔子回家

3.帮蜗牛找家

4.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1.练习三第1—4题;2.完成《优化设计》第6—7页选做题:列式并写出得数。

(1)6000除以3的多少?

(2)3600除以4的多少?

板书设计:一位数出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

60÷3=20 6个十÷3等于2个十,就是20

600÷3=200 6个百÷3等于2个百,就是200

第二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3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例3是教学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每位都整除)。教材通过创设66张手工纸平均分给3个人的情景,探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每位都整除)。通过分一分、议一议等方法探究口算的方法,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经验来自己推导出口算除法的一般算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口算乘法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进行相除再相加的办法。因为数字小,学生学习比较容易,主要让学生说清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每位都整除)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00÷2= 6000÷3= 90÷3 = 800÷4=

150÷5= 240÷6= 5600÷7= 5400÷9=

2.你会分一分吗?

84 66 96 46

(80)(4)()()()()()()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2.思考、讨论交流。

(1)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这道题的?

(3)你会列式吗?

(4)你会算吗?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3.交流算法

预设:

算法一:因为3×22=66,所以66÷3=22

算法二:把66分成60和6,先算60÷3=20,6÷3=2,再算20+2=22

4.你认为哪种算法好?

三、知识应用

1.口算我最棒

2.小猴子摘桃

3.解决问题我能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1.完成练习三5——8题

2.完成《优化设计》第8—9页。

选做题:684÷2= 8448÷4=

板书设计:一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

66÷3=22

(60)(6)

先算: 60÷3=20,

6÷3=2

再算:20+2=22

第三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的笔算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教材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为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环保教育。

例1是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材借助口算和小棒图教学除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教材中把小棒图和竖式的书写一一对应,教学时要利用小棒边分边写出每一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

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的除法口算、能够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会书写除法的竖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课在原来的基础上,熟练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并学会两位数

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请你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

(2)“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你能用口诀直接算出它的结果吗?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的过程,教师

结合板书:

一、复习旧知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请你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

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

(2)“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你能用口诀直接算出它的结果吗?乘法口诀表中有“二

( )四十二”的口诀吗?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的过程,教师结

合板书:

2 4 4

3 6 6 6 0 8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的往下除,除到哪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

面。要做到一商二乘三减四落。

三、知识应用

1、计算

2、看病门诊。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9 从

图上3 6 8 2 4 8 4

必做题: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应的除法题。

选做题: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个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板书设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的往下除,

除到哪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面。

要做到一商二乘三减四落。

第四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除不尽)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节课仍然以植树为背景,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除不尽)的笔算除法及其验算。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

例2的编排与例1大体相同,也是分步呈现竖式计算的过程,并配以平均分小棒的直观操作图,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每一步算理。

教材通过提出“计算是否正确”的问题,引出验算的需求。教材利用小精灵的话告诉我们验算的方法:商×除数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本节课只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让学生懂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除不尽)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就是了,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打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用竖式计算。

69÷3 26÷2 88÷4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2 :52÷2

(1)请你试着列竖式计算一下。有问题在同桌讨论一下

2.交流算法(借助小棒来验证,师边演示边讲解)

(1)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2)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3)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 )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4.验算过程2 6

× 2

5 2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4)4 8 6)8 4

4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16 做一做:第1题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6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1.练习四第1、2题。2.完成《优化设计》第10、11页

选做题:有96盆花,小芳每6盆摆成一个三角形,小东用8盆摆一个长方形。根据以上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吗?

第五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这两个例题是修订教材新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减小教学的坡度,教材以整理照片为情境,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及验算。教材均呈现了不完整的除法竖式,余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完成,弄清书写的位置和掌握笔算的方法。例4重点解决笔算中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的问题。验算的方法是有问题导入学习的。最后呈现小组讨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讨论交流归纳概括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

序思考的能力。

2.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竖式计算

64÷4= 86÷2= 54÷3= 78÷6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落)

3.揭示新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3和例4

2.自学思考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都是从()位往()位依次运算。

(2)256÷2和256÷6的商分别是几位数?

(3)除法怎样验算?

3.交流讨论

4.比较思考

例3和例4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从高位往低位依次运算)(不同点:例3是没有余数而例4有余数;例3首位能商而例4首位不够商;验算方法不同。)

5.小结算法

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第一位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57÷5 804÷6 183÷4 317÷2

2.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

855÷5 ☆636÷4 327÷4 ☆359÷7

3.小红4分钟跑了484米,小玉2分钟跑了390米,他俩谁跑得快?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上谁的表现最好?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1.完成练习四第5和8题

2.完成《优化设计》相关作业

选做题:()÷()=38^ (5)

除数和被除数最小是多少?

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三位数或者两位数

256÷2=128(张)256÷6=42(页)……4(张)(竖式)(竖式)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每次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验算:商×除数商×除数+余数

第六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例5、例6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教学0的除法和商中间有0的一位数除法,分为两个例题。例5是教学0的除法,教材直接出示“0÷5=?”,通过小精灵提示思考“()×5=0”,用“想乘法做除法”的方式推导出0÷5=0的结论,然后计算多个“0÷()=()”的算式,让学生归纳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

例6创设了购书的情境,引出“商中间有0的除法”,并分为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被除数的中间有0,另一种是被除数的中间没有0.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三位数和0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学会正确计算并会书写有关0的除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目标:

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

2.计算下面各题324÷4 648÷4

3.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3页例5.

(1)提问:哪个数和5相乘得0.

(2)列式计算:0÷5=0

(3)理解0÷5为什么等于0.

(4)结合算理说一说,0÷2 0÷8各得多少。

(5)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学习教材第23页例6中的(1)题。

(1)出示例6,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1、分数乘法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1)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 =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 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 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 五、教后记: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3、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相关内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都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1. 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 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 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 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 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本单元解决的百分数问题,虽然都是两步计算的,但是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学生列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分数两步计算的问题为百分数两步计算提供了思路上的经验。所以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是打折、成数、税率、利率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相关“术语”的含义后,通过自主计算来解决,感受知识间的联系,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如利息的算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首先,要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其次,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利息是按年利率计算的,是求本金的百分之几;如果存期超过一年,还要用年利息乘时间。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求得利息,使学生对利息的算法有进一步的体验。 2. 突出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发展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课程标准》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具体要求。教学时,一方面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另一方面,要特别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事物和数据,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在解决求利息的问题时,让学生“按现实的利率”计算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六年级上册主要编排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用百分数解决一般性问题,而本单元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百分数(二)——折扣………………………………………1课时 百分数(二)——成数………………………………………1课时 折扣与成数练习课………………………………………2课时 百分数(二)——税率………………………………………1课时

百分数(二)——利率………………………………………1课时 税率与利率练习课………………………………………2课时 第一课时:百分数:折扣 教学容:P8例题1,做一做,P13练习二1、2、3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2019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

电子备课教案 ( 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百分数(2) 第1 课时 教学课题百分数:折扣 教学内容第8页“折扣”、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5)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讨论,找出规律: 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 (6)归纳定义。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2、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际售价 ③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第一课时折扣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百分数。 3.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年圣诞节的时候,商场都会举行小各种促销活动,你们知道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会采取哪些促销手段? 学生汇报:买一百送二十,打折等。 师:很好,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那么我们去购买打折的商品,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 学生交流。 看样子同学们对打折有了一定的了解。商家有时候降价出售商品,就叫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折扣。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理解折扣,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商品促销主题图。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电器九折”是什么意思?其他 商品八五折有事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汇报。 教师点评总结:九折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那八五折就是 按原价的85%出售。 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出 售。(课件出示题目) 2.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题,请大家阅读题目并思考 师:第一题的打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打了八五折时候价格 变成多少呢?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80×85%=153(元) 请同学们再算一算,爸爸买这辆自行车少花了多少元?买 这辆自行车,爸爸实际只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汇报。 板书:(2)160×(1-90%)=16(元) 3.归纳总结。通过刚才解决的折扣问题,你能总结出与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以后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以及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引领学生学好加减法至关重要,为了突破重难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 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加减法的动机和兴趣,同时借助具体情境较直观地理解 2.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记忆、理解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计算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正确地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反过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探索并发现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试题。 2.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建议 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应尊重这种差异,同时在教学设计上要面对这些差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提倡计算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多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不断丰富其直观经验,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要采用多种有效的形式。 课时安排 1.加法:4课时。 2.减法: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 4.整理与复习:2课时。

2014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1、例2,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准备】教科书第7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 (1)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清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让学生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摆一摆。摆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回忆:什么中平均分? (2)判断:哪是平均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的第2题。 动手在线上画圆,然后填空。 3.练习二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风车”。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风车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5页主题图、例1;《课堂作业本》第 6-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位数除除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过程,在理解算 理得基础上掌握一般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乘法口诀。 【1】按指定的顺序背诵乘法口诀。 【2】根据给出的得数找相应的乘法口诀 【3】小结:乘法口诀在我们能帮助我们又快又准地进行乘法 和除法的计算。 二、走进情境,探索口算除法 1.出示主题图: 观察这幅图,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板书: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3次运完,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4】李叔叔他们三个人共运走124箱茄子,平均每人运走多少箱? 2.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如果想到了解决的计算方法,再思考一下,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3.指名列式,并说明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60÷3的得数? 可以直接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2】回报交流:【可能有以下几种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 2×3=6 6÷3=2 60÷3=20 【2】 20×3=60 60÷3=20 【3】【借助小棒图】把60看做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60÷3=20 3】600÷3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4】240÷3可以怎样计算? 5】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 三、组织练习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之上,使学生更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口算题 课时安排约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

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单元知识结构: 课时划分:共分8课时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和合数.......................................2课时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尝试用分类的方法来探究新知.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150×4= 220÷4= 18×4= 25×4= 24×3= 20×86= 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二、新课讲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13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关于位置,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根据研究,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所以,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安排了方位认识的先后顺序,并且创设了适合学生年龄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块知识是为今后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并且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 学具:语文书、数学书、笔盒。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二)教学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 学生:上、下、前、后。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这四个方位。(板书课题) 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这四个方位大家都很熟悉,你能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学生个别汇报。(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的物体摆设、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加深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出示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由个别学生进行汇报。(3)将课本第9页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三)巩固拓展: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 2、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

【强烈推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

新北师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新北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本单元教材设计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如何描述物体的方向与位置,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包括“东南西北”和“辨认方向”两节,前者是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后者是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辨认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是学会辨认方向的前提。 学生虽然已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但是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向的这一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重要的是学好这部分内容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而且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方向,能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并能辨认物体所在的方向。 3.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1. 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辨认方向。 教材创设到操场上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通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认定了东方之后,再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把四个方向与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联系起来。再通过说一说“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进一步把四个方向与操场四周具体

的事物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方向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情境建立起有意义的联 系。 2. 让学生体会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让学生把在操场四周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带回教室进行展示与交流,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发现记录方式的不同会给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不便,从而体会到统一规定地图上方向 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感受辨认方向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 东南西北1课时 2 辨认方向1课时 东南西北。(教材第15、第16页)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规定的必要性,会在地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重点: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难点: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课件。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水果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四边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 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单元教材分析 1三角形的特性。 情境图。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 趣,而且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三角形的分类。 (1)分两个层次编排。(2)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3)三角形按边分类。 3三角形的内角和。 4图形的拼组。 (1)用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具体活动时,不一定只按教材提供的思路拼,可以让学生自主拼,看用 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边形,并说一说是怎么拼摆的。 (2)生活中的数学,介绍平面图形密铺的知识。密铺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教材提供了一些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铺起来的图案,让学生知道什么 是密铺并感受密铺创造的美。并在最后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密铺现象,即小蜜蜂 用六边形密铺成的蜂窝。要注意这里介绍密铺,主要是使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给 生活带来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密铺的概念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不要拔高要求,如对于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用来密铺不用让学生研究。 三、教学措施: 1适度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3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 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2015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单元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学习的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字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推。首先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和利息等概念,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再引导学生如何转换题意,分析各数量关系,从而顺利解答出各类百分数应用题。 六、课时安排:6课时 折扣-------------------------------1 成数-------------------------------1 税率-------------------------------1 利率-------------------------------1 购物-------------------------------1 生活与百分数-----------------------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以及教案设计.doc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以及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主题 表内乘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学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 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 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 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 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

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 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并会求商

3.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知识基础 1.加、减、乘三种运算方法 并会熟练计算连加、连减 2.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 3.在学习乘法时 有了分东西的基础 认识了一份、几份、总数 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倍"的概念 单元知识网络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