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答案.

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答案.
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二章习题解答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

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包括分离柱和柱箱;温控系统;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和放大器;记录和数据处理系统用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

16.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那些定性方法? 解:根据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值的不同进行定性。

主要的定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

(2)利用相对保留值r21 进行定性

(3)保留指数法

17.何谓保留指数?应用保留指数作定性指标有什么优点?

用两个紧靠近待测物质的标准物(一般选用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标定被测物质,并使用均一标度(即不用对数),用下式定义:

X 为保留值(tR', VR ', 或相应的记录纸距离),下脚标i 为被测物质,Z,Z+1为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XZ < Xi < XZ+1 ,IZ = Z × 100

优点:准确度高,可根据固定相和柱温直接与文献值对照而不必使用标准试样。

19. 有哪些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 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1 .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较简易的方法.该法是将欲测组份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使浓度与待测组份相近。然后取固定量的上述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到标准样品的对应色谱团,以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作图(取直线部分)。分析样品时,在上述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取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分析、测得该试样的响应讯号后.由标谁曲线即可查出其百分含量.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基体简单的样品;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

条件的稳定性.

2 .内标法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具体做法是:准确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某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含量.

内标法是通过测量内标物与欲测组份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 因而可以在—定程度 上消除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

内标法的要求是: 内标物必须是待测试样中不存在的; 内标峰应与试样峰分开, 并尽量 接近欲分析的组份.

内标法的缺点是在试样中增加了一个内标物,常常会对分离造成一定的困难。

3.归一化法 归一化法是把试样中所有组份的含量之和按

100%计算,以它们相应的色谱峰

面积或峰高为定量参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各组份含量: Af is A

m i % n is

i n 100% or

m i %

hf is h is n 100% Af is A hf is h i1

i1

由上述计算公式可见, 使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 经过色谱分离后、 样品中所有的组份都要能

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 ·

该法的主要优点是: 简便、准确;操作条件 (如进样量,流速等 )变化时,

对分析结果影 响较小. 这种方法常用于常量分析, 尤其适合于进样量很少而其体积不易准确测量的液体样 品.

27.在一色谱柱上,测得各峰的保留时间如下:

求未知峰的保留指数

解: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得:

I =[ (log14.8 – log13.3)/(log17.3-log13.3)+8] × 100=840.64

28.化合物 A 与正二十四烷及正二十六烷相混合注入色谱柱进行试验, 得调整保留时间为 A, 10.20min, n-C24H50, 9.81min, n-C26H54, 11.56min, 计算化合物 A 的保留指数。 解;同上。

29.测得石油裂解气的气相色谱图(前面四个组分为经过衰减 1/4 而得到),经测定各组分的 f 值并从色谱图量出各组分峰面积为:

用归一法定量,求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各为多少?

解:根据公式

得 L=3.665m

1

4 H eff

100 %

A i f i 214 0.74 4 4.5 1.00 4 278 1.00 4 77 1.05 4 250 1.28 47.3

1.36 2471.168

故: CH4, CO2, C2H4, C2H6, C3H6, C3H8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wCH4 =(214 ×0.74 ×4/2471.168 )×100%=25.63% wCO2 =(4.5 ×1.00 ×4/2471.168 ) × 100% =0.73% wC2H4 =(278 ×4 ×1.00/2471.168) ×100% =45.00% wC2H6 =(77 × 4

×1.05/2471.168 )×100% =13.09% wC3H6 = (250 ×1.28 /2471.168)×

100%=12.95% wC3H8 =(47.3 ×1.36/2471.68 ) × 100%=2.60%

m

i 100 % m i A

i

f i

A i f i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 tR2=17min,

Y2=1min, 所以; n = 16(tR2/Y2)2 =16

×172 = 4624 (2) t '

R1= tR1- tM =14-1=13min

t ”R2=tR2 – tM = 17-1 = 16min a = t ' R2/t '

R1=16/13=1.231 L=16R2[(1.231/(1.231-1)]2 Heff

相对保留值 根据公式: 通常对于填充柱,有效塔板高度约为

L=102.2cm ?1m

代入上式, 得: 22.分析某种试样时, 两个组分的相对保留

值 长的色谱柱才能完全分离?

根据公式

r21=1.11, 柱的有效塔板高度 H=1mm ,需要多 m i 100 %

25. 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进入气相色谱柱得到如下数据:

计算:( 1)丁烯的分配比是多少?( 2)丙烯和丁烯的分离度是多少?

解: (1)kB= t 'R(B)/tM =(4.8-0.5)/0.5=8.6

(2) R = [tR(B)-tR(P)] × 2/(YB+YP)=(4.8-3.5) ×2/(1.0+0.8)

=1.44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1.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解:二者都是根据样品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相互作用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

从仪器构造上看,液相色谱需要增加高压泵以提高流动相的流动速度,克服阻力。同时液相色谱所采用的固定相种类要比气相色谱丰富的多,分离方式也比较多样。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主要采用热导检测器、氢焰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等。而液相色谱则多使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电化学检测器等。但是二者均可与MS 等联用。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远大于液相色谱。都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沸点太高的物质(大于400 ℃ )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难以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而只要试样能够制成溶液,既可用于HPLC 分析,而不受沸点高、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的限制。

5. 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为什么可分为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解:正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反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采用正相及反相色谱是为了降低固定液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从而避免固定液的流失。

9.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技术与气相色谱进样技术有和不同之处?解:气相色谱进样系统包进样器和气化室。气体样品通过注射器或定量阀进样。液体或固体试样可稀释或溶解后直接用微量注射器进样。试样在气化室瞬间气化后,随载气进入色谱柱分离。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承受高压,常常采用停流进样和高压定量进样阀进样的方式.8.何谓梯度洗提?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之处?

解: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提.是改进液相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梯度洗提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类似,但是前者连续改变的是流动相的极性、pH 或离子强度,而后者改变的温度.

程序升温也是改进气相色谱分离的重要手段.

第四章习题解答

1.电位测定法的根据是什么? 对于一个氧化还原体系:Ox + ne- = Red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

E = E0Ox/Red + TR/n

F ln (aOx/aRed)

RT 对于纯金属 ,活度为 1,故上式变为 : E E M n /M nF ln a M n 可见,测定了电极电位 ,即可测定离子的活度 (或浓度 ),这就是n 电F 位测定法的理论依据 . 2.何谓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 ?试各举例说明其作用 .

解 :指示电极 :用来指示溶液中离子活度变化的电极 ,其电极电位值随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变化 而变化 ,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 ,当溶液中离子活度一定时 ,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为常数 .例如测 定溶液 pH 时 ,可以使用玻璃电极作为指示电极 ,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溶液 pH 成线性关系 ,可

以指示溶液酸度的变化 .

参比电极 :在进行电位测定时 ,是通过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来进行的 ,电动势的变化要体现指示 电极电位的变化 ,因此需要采用一个电极电位恒定 ,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 化的电极作为基准 ,这样的电极就称为参比电极 .例如 ,测定溶液 pH 时,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作 为参比电极 .

3.

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 ?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 ?

解: 因为离子选择性电极都是由对特定离子有特异响应的敏感膜制成 .

称为 j 离子对欲测离子 i 的选择性系数

4.

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 ?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 ?

解: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 .各种离子选择性电 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 ,内参比溶液 ,内参比电极组成 ,其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都是基 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 .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 ,它主要对欲测离子有响 应,而对其它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 ,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 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估量其选择性 .

10. 设溶液中 pBr = 3, pCl =1. 如用溴离子选择性电

极测定 知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KBr-, Cl-=6 × 10-3.

11. 某钠电极 ,其选择性系数 KNa+,H+ =30. 如用此电极测定 pNa 等于3的钠离子溶液 ,并要求 测定误差小于 3%,则试液的 pH 必须大于多少 ?解 :

30 × aH+/10 -3 < 0.03

aH+< 10-6

故: pH > 6

12.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离子浓度时 , 于100mL 铜盐溶液中加入 1mL 0.1mol.L-1Cu(NO3)2 后, 电 动势增加 4mV,求铜的原来总浓度 .

可以用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表征

Br- 离子活度 ,将产生多大误差 ?已

13. 下面是用 0.1000mol.L-1NaOH 溶液电位滴定 50.00mL 某一元弱酸的数据

绘制滴定曲线

绘制 DpH/DV –V 曲线 用二级微商法确定终点 计算试样中弱酸的浓度 化学计量点的 pH 应为多少 ?

计算此弱酸的电离常数 (提示 : 根据滴定曲线上的半中和点的 pH)

解: (a) 根据上表 ,以 E/V 为纵坐标,以 V/mL 为横坐标,作图,即可得到如左图所示的滴 定曲线.

(b) 利用 DpH/DV=(pH2-

pH1)/(V2-V1) 求得一阶微商,

与相应的滴定体积列入下表.

然后,以 DpH/DV 对 V 作图,即可得到下页所示的一阶微商- V 曲线.

0.10 : (65+1.532) = x : 65

x = 0.098 约等于 0.10

故终点体积为 15.60 + 0.0.098=15.698(mL)

(d) 0.1000× 50.00=C × 15.70

C=0.03140mol.L-1

(e) 同例题中求终点电位方法相同

8.24+(9.43-8.24) × 65/(65+1.532) = 9.40

(f) 由于

滴定到一半时 , 体积为 15.698/2 = 7.85mL, 从 pH – V 曲线查得 pH=5.60

亦即离解常数 pKa=5.60

14. 以0.03318mol.l-1 的硝酸镧溶液电位滴定 100.0mL 氟化物溶液,滴定反

应为:

滴定时用氟离子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得到下列

数据:

La 3 3F

LaF 3

11 16 17

所以 ,滴定到一半时溶液的 pH 即为该弱酸的离解常数

12 13 14 15 V/mL

2 0 8 6 4 2 V/Hp

(a)确定滴定终点,并计算氟化钠溶液的浓度。

(b)已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所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与氟化钠浓度间的关系可用式(4-22) 表示,用所给的第一个数据计算式(4-22) 中的K'值。

(c)用(b) 项求得的常数,计算加入50.00mL 滴定剂后氟离子的浓度。

(d)计算加入50.00mL 滴定剂后游离La3+浓度.

(e)用(c) (d) 两项的结果计算LaF3的溶度积常数。

解: (a) 参考教材p137.

(b) 结合(a) 中求得的aF- 及上表中VLa=0.00mL 时的电动势,采用下式即可求得K'

(c)利用上式可求得加入50.00mL 后,E=-0.1118V 时的CF-

第五章

3.在极谱分析中,为什么要加入大量支持电解质?加入电解质后电解池的电阻将降低,电流不会增大,为什么?解:加入支持电解质是为了消除迁移电流.由于极谱分析中使用滴汞电极,发生浓差极化后,电流的大小只受待测离子扩散速度(浓度)的影响,所以加入支持电解后,不会引起电流的增大.

4.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否还引起滴汞电极电位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解:极谱分析中,由于滴汞电极的电位受外加电压所控制,所以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会引起滴汞电极电位的改变.但由于滴汞电极表面待测离子浓度已经降低到很小,甚至为零,而溶液本体中待测离子尚来不及扩散至极化电极表面,所以不会引起电极表面待测离子浓度的变化.

5.残余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极谱分析有什么影响?

解:残余电流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为溶液中存在微量的可以在电极上还原的杂质,二为充电电流引起.它对极谱分析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测定的灵敏度.

6.极谱分析用作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有哪几种定量方法?如何进行?

解:根据极谱扩散电流方程id=607nD1/2m2/3t1/6C, 当温度、底液及毛细管特性极限扩散电流与浓度成正比,这既是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极谱定量方法通常有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等三种。

7.举例说明产生平行催化波的机制.

解:极谱催化波属于一种极谱动力波,其中化学反应与电极反应平行:

当氧化剂 X 在电极上具有很高的超电位时,就可以保证上述催化循环进行下去,由于大量 消耗的氧化剂是 X, 它可以在溶液中具有较高浓度, A 则被不断地消耗和再生,总浓度基本 保持不变,产生的催化电流与催化剂 A 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只要时间足够长,就可以将电容电流衰减至最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9.比较方波极谱及脉冲极谱的异同点

解:充电电流限制了交流极谱灵敏度的提高, 将叠加的交流正弦波该为方波, 使用特殊的时 间开关,利用充电电流随时间很快衰减的特性(指数特性) ,在方波出现的后期,记录交流 极化电流信号, 而此时电容电流已大大降低, 故方波极谱的灵敏度比交流极谱要高出两个数 量级.

方波极谱基本消除了充电电流,将灵敏度提高到 10-7 mol.L-1 以上,但灵敏度的进一步提 高则受到毛细管噪声的影响. 脉冲极谱是在滴汞电极的每一滴汞生长后期, 叠加一个小振幅 的周期性脉冲电压, 在脉冲电压后期记录电解电流. 由于脉冲极谱使充电电流和毛细管噪声 电流都得到了充分衰减, 提高了信噪比, 使脉冲极谱成为极谱方法中测定灵敏度最高的方法 之一.根据施加电压和记录电流方式的不同, 脉冲极谱分为常规脉冲极谱和微分脉冲极谱两 种.

10. 在 0.1mol.L-1 氢氧化钠溶液中 ,用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 S2-, 以悬汞电极为工作电极 ,在 -0.4V 时电解富集 ,然后溶出 : (1)分别写出富集和溶出时的电极反应式

(2) 画出它的溶出伏安图 . 解: (1) 电极反应式 : 富集 : S2- +Hg - 2e =HgS ↓ 溶出 :HgS + 2e = S2- + Hg

(2)溶出伏安图

11. 在 0V( 对饱和甘汞电极 )时,重铬酸根离子可在滴汞电极还原而铅离子不被还原

.若用极谱

滴定法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铅离子 ,滴定曲线形状如何 ?为什么 ? 解 : 铅无电活性 ,不能在滴汞电极上被还原 , 因而在化学计量点之前 ,电流很低 ,化学计量点之 后,重铬酸根过量 ,开始还原 ,电流开始增加 .

12.

在双指示电极电位滴定中 ,以 I2 溶液滴定 S2O32-, 此滴定的滴定曲线应该呈什么形状 ?为

Yb 3+ + ne -

Yb 2+

5Yb 2+ +MnO 4- + 8H +

8.方波极谱为什么能消除电容电流? 5Yb 3+

+ Mn 2++4H 2O 解:根据方波电流产生的机制,方波电压通过电解池产生的电容电流随时间而很快地衰减, 即: i c U s R

e RC

题11

V

什么?

在滴定开始至终点之前(0

13.3.000g 锡矿试样以Na2O2 熔融后溶解之,将溶液转移至250mL 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吸取稀释后的试液25mL 进行极谱分析,测得扩散电流为24.9mA. 然后在此液中加入5mL 浓度为6.0x10-3mol.L-1 的标准锡溶液,测得扩散电流为28.3mA. 计算矿样中锡的质量分数.

解: 根据公式:

得Cx = 3.30 × 10 -3mol.L-1

W%=Cx× 0.250 ×118.3 ×100%/3.000=3.25%

14.溶解0.2g 含镉试样, 测得其极谱波的波高为250, 350, 及500mg的标准溶液的波高分别为量分数.

解: 绘制标准曲线, 如右图所示.

从图中查得, 当波高为41.7 时,

对应的质量为324mg. 故质量分数为:

324 ×10 - 6/0.2 ×100% = 0.162%

15. 用下列数据计算试样中铅的质量浓度41.7mm, 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得含镉150,

19.3, 32.1, 45.0 及64.3mm. 计算试样中

解: 设试样中铅的摩尔浓度为CPb, 则: i1 = 58.9- 12.4= 46.5 = KCPb ×10.0/50.0 i2 = 81.5- 12.4 = 69.1 = K (CPb ×10.0 + 5.0 ×1.7 ×10 -3)/50.0

i2/i1 = 69.1/46.5 = (CPb ×10.0 + 5.0 ×1.7 ×10 - 3)/(CPb ×10.0)

得:CPb = 0.00175

质量浓度为CPb × MPb ×1000 = 0.00175 ×207.2 ×1000=362.3mg.L -1

第七章

3. 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解: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resonance line) 。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灵敏线(sensitive line) 是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线(resonance line) 。

最后线(last line) 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它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

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称为分析线(analytical line) 。

由于共振线是最强的谱线,所以在没有其它谱线干扰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5.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可以有哪几种方法?说明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场合。

解: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下,可以产生各自的特征谱线,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决定的,具有特征性和唯一性,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这就是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

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有以下三种方法:

(1)比较法。将要检出元素的纯物质或纯化合物与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检查试样光谱与纯物质光谱。若两者谱线出现在同一波长位置上,即可说明某一元素的某条谱线存在。本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试样中指定组分的定性。

(2)对于复杂组分及其光谱定性全分析,需要用铁的光谱进行比较。采用铁的光谱作为波长的标尺,来判断其他元素的谱线。

3)当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确定未知试样中某些谱线属于何种元素时,可以采用波长比较法。即准确测出该谱线的波长,然后从元素的波长表中查出未知谱线相对应的元素进行定性。

9. 何谓三标准试样法?解:三标准试样法就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标准试样和被分析试样于

同一实验条件下,在同一感光板上进行摄谱。由每个标准试样分析线对的黑度差与标准试样中欲测成分含量 c 的对数绘制工作曲线,然后由被测试样光谱中测得的分析线对的黑度差,从工作曲线中查出待测成分的含量。

10. 试述光谱半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如何进行?

解:光谱半定量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

(1)谱线呈现法,当分析元素含量降低时,该元素的谱线数目也会逐渐减少,可以根据一定实验条件下出现特征谱线的数目来进行半定量分析.

(2)谱线强度比较法.可以将被测元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然后分别与试样同时摄谱,并控制相同的摄谱条件,通过比较被测元素的灵敏线与标准试样中该元素的相应谱线的黑度,用目视进行比较,进行半定量分析.

(3)均称线对法选择基体元素或样品中组成恒定的某元素的一些谱线做为待测元素分析线的均称线对(激发电位相近的谱线),通过二者的比较来判断待测成分的近似含量。

第八章习题解答(原子吸收)

1.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解: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而AAS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

原子吸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

原子吸收法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

2.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

解: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

原子吸收定量测定的基本关系式A=kC的条件是

1、锐线光源;

2、N No

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 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这样,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5.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法,是否火焰温度愈高,测定灵敏度就愈高?为什

么?

解: 不是。因为随着火焰温度升高,激发态原子增加, 电离度增大,基态原子减少。所以如果太高, 反而可能会导致测定灵敏度降低. 尤其是对于易挥发和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 应使用低温火焰.

9.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进行定量分析有哪些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解: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和一定的火焰宽度条件下,当采用锐线光源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关系,这就是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原子吸收定量测定的基本关系式A=kC的条件是

1、锐线光源;

2、N No 常用两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1)标准曲线法:该方法简便、快速,但仅适用于组成简单的试样。

(2)标准加入法:本方法适用于试样的确切组分未知的情况。测定结果较准确。但测定步骤较多。

14.以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尿样中铜的含量,分析线324.8nm. 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试样中铜的质量浓度(mg.mL-1)

解: 采用标准加入法作图计算。横坐标为△C(加入铜的质量浓度/mg.mL-1 ),纵坐标为吸光

度A。

当Y=0 时,X=-0.2816/0.0791=-3.56 /mg.mL-1 所以,试样中铜的质量浓度为

3.56(mg.mL-1) 第九章习题解答

1.试简述产生吸收光谱的原因。

解: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能级,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相应的能级跃迁.同原子一样,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记录分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程度与波长的关系就可以得到吸收光谱。

7.亚异丙基丙酮有两种异构体:CH3-C(CH3)=CH-CO-CH3 及CH2=C(CH3)-CH2-CO-CH3 .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为: (a) 最大吸收波长在235nm 处,emax=12000L. mol-1. cm-1;(b)220nm 以后没有强吸收.如何根据这两个光谱来判断上述异构体?试说明理由.

解:(a) (b) 在220nm 以后无强吸收,分子吸收峰波长较短,即第二种异构体。

8.下列两对异构体,能否用紫外光谱加以区别?

解;可以。(1)中第一个化合物含有三个共轭双键,最大吸收波长比第二种化合物要长,强度也较高。同理(2)中第二个化合物含有三个共轭双键.

第十章红外光谱法习题解答

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解:条件:激发能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同时有偶极矩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红外吸收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的变化时才会产生红外光谱.

3. 何谓基团频率? 它有什么重要用途?

解: 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振动频率称为基团频率,基团频率大多集中在4000-1350 cm-1,称为基团频率区,基团频率可用于鉴定官能团.

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解:基本依据:红外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因为每一化合物都有特征的红

外光谱,光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强度均随化合物及其聚集态的不同而不同。定性分析的过程如下:

(1)试样的分离和精制;(2)了解试样有关的资料;(3)谱图解析;(4) 与标准谱图对

照;(5)联机检索

6.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解:在IR 光谱中,频率位于1350-650cm-1 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示整个分子的特征,因而适用于与标准谱图或已知物谱图的对照,以得出未知物与已知物是

否相同的准确结论,任何两个化7合物的指纹区特征都是不相同的.

7.将800nm/ c换m算为1(1)1波0数; (120)7/m8m0单0位.12500

/ nm

/ m 800/ 103 0.8

解:后者分子中存在-C=O,在1700cm-1 附近有一强吸收带,而前者则无此特征峰.

11.某化合物在3640-1740cm-1 区间,IR 光谱如下图所示.该化合物应是氯苯(I),苯(II), 或

4-叔丁基甲苯中的哪一个?说明理由.

解:应为III, 因为IR 中在1740-2000cm-1 之间存在一个双峰,强度较弱,为对位双取代苯的特征谱带,而在2500-3640cm-1 之间的两个中强峰,则为CH3- 对称与不对称伸缩振动的

10. 如何应用红外光谱检测它

们?

例4.化合物分子式C8H7N ,根据IR 谱图确定结构

第13章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化学位移、偶合裂分、积分线)

8、在CH3-CH2-COOH 的氢核磁共振谱图中可观察到其中有四重峰及三重峰各一组。说明这些峰的产生原因。哪一组峰处于较低场?为什么?解:质子相互干扰(偶合,p374 )引起谱线增多(裂分)。偶合裂分数目应用n+1 规则(p376)。一组相同的磁性核所具有裂分峰的数目,是由邻近磁核的数目n 来决定的。

三重峰是甲基(相邻的亚甲基碳上有两个质子)四重峰是亚甲基(相邻的甲基碳上有三个质子)亚甲基氢因受吸电子基团-COO 的影响,屏蔽效应较小,处于较低场(p371,化学位移,电负性)

根据下图,推断化合物C3H7Cl 的结构,并简要说明理由。

由分子式可知,该化合物是一个饱和化合物。

(1)有三组吸收峰,说明有三种不同类型的H 核;

(2)该化合物有七个氢,由积分曲线(374 积分线)的阶高可知a、b、c 各组吸收峰的质子数分别为3、2、2;

(3)由化学位移值可知:Ha 的共振信号在高场区,其屏蔽效应最大,该氢核离Cl 原子最远;而Hc 的屏蔽效应最小,该氢核离Cl 原子最近。

结论:该化合物的结构应为: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问答题 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 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 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 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 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 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 . 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 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 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 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 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 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 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 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 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

22.如何选择固定液? 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 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 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 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 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29.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沸点分别为40℃,62℃,77℃,试推测它们的混合物在阿皮松L柱上和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柱上的出峰顺序。 30.流动相为什么要预先脱气?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哪些? 31.高压输液泵应具备什么性能? 32.在HPLC中,对流动相的要求是什么? 33.何谓梯度洗脱?适用于哪些样品的分析?与程序升温有什么不同? 33.什么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化学键合相的特点有哪些? 34.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具有哪些优点? 35.为何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般采用全多孔微粒型固定相? 36.指出下列物质在正相色谱和在反相色谱中的洗脱顺序: 37.在硅胶柱上,用甲苯为流动相时,某物质的保留时间为28 min,若改用CCl4或CHCl3。为流动相,指出哪一种溶剂能减少该物质的保留时间?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 ) (1)原子光谱 (2)分子光谱 (3)可见分子光谱 (4)红外光谱 2.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 (1) 1.24×104~ 1.24×106eV (2) 1.43×102~ 71 eV (3) 6.2 ~ 3.1 eV (4) 3.1 ~ 1.65 eV 3.已知:h=6.63×10-34 J s则波长为0.01nm的光子能量为 ( ) (1) 12.4 eV (2) 124 eV (3) 12.4×105eV (4) 0.124 eV 4..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c------光速,λ---波长,б---波数() (1). б/c (2). cб(3).1/λ(4)、c/б 5.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1). 频率(2).波长(3).波数(4).传播速度 6. 下列四个电磁波谱区中,请指出能量最小(),频率最小(),波数最大者(),波长最短者()

仪器分析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 6.计算[OH –] = 0.05 mol/L ,p(O2)=1.0×103 Pa 时,氧电极的电极电势,已知O2 +2H2O+4e= 4OH –,φθ=0.40 V 。 解:根据能斯特方程 ()ln (Re )RT a Ox nF a d θ??=+ 代入数据计算得?=0.438V 7. 试从有关电对的电极电势,如?θ(Sn2+/Sn )、?θ(Sn4+/Sn2+)及?θ(O2/H2O ),说明为什么常在SnCl2溶液加入少量纯锡粒以防止Sn2+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答:?θ值较大的电对中的氧化态物质能和?θ值较小的电对中的还原态物质反应。所以在SnCl2溶液加入少量纯锡粒以防止Sn2+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11. 下述电池中溶液,pH = 9.18时,测得电动势为0.418 V ,若换一个未知溶液,测得电动势为0.312 V ,计算未知溶液的pH 值 玻璃电极)(H x s a a 或+饱和甘汞电极 答:根据pH 的实用定义公式:F /RT .E E 3032s x pHs pHx -+=, 代入数据得PH=7.39 12. 将ClO4-离子选择性电极插入50.00 mL 某高氯酸盐待测溶液,与饱和甘汞电极(为负极)组成电池,测得电动势为358.7 mV ;加入 1.00 mL 、0.0500 mol /L NaClO4标准溶液后,电动势变成346.1 mV 。求待测溶液中ClO4-浓度。 答:根据 /0.059(101)s s x n E x c V c V ±?=-,代入数据 Cx=1.50?10-3mol/L 第五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6.当下述参数改变时: (1)增大分配比,(2) 流动相速度增加, (3)减小相比, (4) 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为什么? 答:(1)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2)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3)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4)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11. 分析某种试样时,两个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21=1.11, 柱的有效塔板高度H=1mm ,需要多长的色谱柱才能完全分离? 解:根据公式 2121212111(()r r R r r --= 得L=3.67 m

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参考答案

第二章 习题解答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 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包括分离柱和柱箱;温控系统;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和放大器;记录和数 据处理系统用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 16.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那些定性方法? 解:根据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值的不同进行定性。 主要的定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 (2)利用相对保留值r21进行定性 (3)保留指数法 17.何谓保留指数?应用保留指数作定性指标有什么优点? 用两个紧靠近待测物质的标准物(一般选用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标定被测物质,并使用均一标度(即不用对数), 用下式定义: X 为保留值(tR’, VR ’,或相应的记录纸距离),下脚标i 为被测物质,Z ,Z+1为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XZ < Xi < XZ+1,IZ = Z × 100 优点:准确度高,可根据固定相和柱温直接与文献值对照而不必使用标准试样。 19.有哪些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 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1.外标法(标准曲线法) 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较简易的方法.该法是将欲测组份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使浓度与待测组份相近。然后取固定量的上述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到标准样品的对应色谱团,以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作图(取直线部分)。分析样品时,在上述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取制作标准曲线时同 样量的试样分析、测得该试样的响应讯号后.由标谁曲线即可查出其百分含量.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基体简单的样品;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2.内标法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具体做法是:准确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某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在色谱图上相应的 峰面积(或峰高))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含量. 内标法是通过测量内标物与欲测组份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可以在—定程度上消除操作条件等的 变化所引起的误差. 内标法的要求是:内标物必须是待测试样中不存在的;内标峰应与试样峰分开,并尽量接近欲分析的组份. 内标法的缺点是在试样中增加了一个内标物,常常会对分离造成一定的困难。 3.归一化法 归一化法是把试样中所有组份的含量之和按100%计算,以它们相应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为定量参 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各组份含量: % 100%%100%11?=?=∑ ∑==n i h is h is i n i A is A is i hf hf m or Af Af m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9) 一、选择题 ( 共15 题 30 分 ) 1.在法庭上,涉及到审定一种非法的药品,起诉表明该非法药品经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的保留时间在相同条件下,刚好与已知非法药品的保留时间相一致,而辨护证明有几个无毒的化合物与该非法药品具有相同的保留值,最宜采用的定性方法为( )。 A.用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的方法; B.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 C.用保留值双柱法定性; D。利用保留值定性。 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 A.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3.若在一个 1m 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 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 (m) 至少应为 ( ) A.0.5; B。 2 ; C。 5; D。 9。 4.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 310.0305 nm 及 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 ) A. Si 251.61 ─ Zn 251.58 nm; B. Ni 337.56 ─ Fe 337.57 nm; C. Mn 325.40 ─ Fe 325.395 nm ; D. Cr 301.82 ─ Ce 301.88 nm。

5.化合物在1HNMR 谱图上有( ) A. 3 组峰: 1 个单峰, 1 个多重峰, 1 个三重峰; B. 3 个单峰; C. 4 组峰: 1 个单峰, 2 个多重峰, 1 个三重峰; D. 5 个单峰。 6.一种酯类(M =116), 质谱图上在m/z 57(100%), m/z 29(27%)及m/z 43(27%)处均有离子峰, 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 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 ( ) A. (CH 3) 2 CHCOOC 2 H 5 ; B. CH 3 CH 2 COOCH 2 CH 2 CH 3 ; C. CH 3(CH 2 ) 3 COOCH 3 ; D. CH 3 COO(CH 2 ) 3 CH 3 ; 7.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 ) 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 内外溶液中 H+ 浓度不同; C. 内外溶液的 H+ 活度系数不同; 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8.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 ) A. 波长接近; B. 挥发率相近; C.激发温度相同; D.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 9.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 且峰很窄, 其原因是( ) A. 柱效能太低; B. 容量因子太大; C. 柱子太长; D.固定相选择性不好。 10.对原子发射光谱法比对原子荧光光谱法影响更严重的因素是 ( ) A. 粒子的浓度; B. 杂散光; C. 化学干扰; D. 光谱线干扰。

环境仪器分析真题及答案(全)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 B、排阻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 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A、0.5μm B、0.45μm C、0.6μm D、0.55μm 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 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 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 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 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 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 A、甲醇/水(83/17) B、甲醇/水(57/43) C、正庚烷/异丙醇(93/7) D、乙腈/水(1.5/98.5) 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20~50m C 、1~2m D、2~5m 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 A、改变柱长 B、改变填料粒度 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 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 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检测器 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 A、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导检测器 D、吸收检测器 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 A、改变固定相种类 B、改变流动相流速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1]

仪器分析试卷(2005.6.25) 一、选择题(共15题22分) 1.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 (1)200~400nm(2)400~800nm(3)1000nm(4)10~200nm 2.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VIS吸收波长的位置(λmax)( ) (1)a>b>c(2)c>b>a(3)b>a>c(4)c>a>b 3.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1)1.24×104~1.24×106eV(2)1.43×102~71eV (3)6.2~3.1eV(4)3.1~1.65eV 4.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 5.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 ) (1)高(2)低(3)相当(4)不一定谁高谁低 6.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为( ) (1)精密度高,检出限低(2)用于测定无机元素 (3)线性范围宽(4)多元素同时测定 7.当弹簧的力常数增加一倍时,其振动频率( ) (1)增加倍(2)减少倍(3)增加0.41倍(4)增加1倍 8.请回答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4) 9.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1)CH3-OOC-CH2CH3(2)(CH3)2CH-O-CH(CH3)2 (3)CH3-OOC-CH2-COO-CH3(4)CH3CH2-OOC-CH2CH2-COO-CH2CH3 10.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 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1)C4H8O(2)C3H4O2(3)C3H6NO(4)(1)或(2) 11.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仪器分析总习题及参考答案

1、试述“仪器分析”是怎样的一类分析方法有何特点大致分哪几类具体应用最广的是哪两 类 2、光谱法的仪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光谱法的仪器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容器、检测器和读出器件五部分组成。作用略。 3、请按照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 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波长递增顺序: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解释名词电磁辐射电磁波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特征谱线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传播的光量子流,它即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电磁波谱――将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便得到电子波谱.电子波谱无确定的上下限,实际上它包括了波长或能量的无限范围. 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在某些情形下,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可能先通过无辐射跃迁过渡到较低激发态,然后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或者直接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光谱,称为荧光光谱. 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特征谱线――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核外电子能级不同),其共振线也因此各有其特征。元素的共振线,亦称为特征谱线。

5、解释名词:灵敏线共振线第一共振线 共振线――由任何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谱线称为共振线. 主共振线――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是最灵敏线、最后线 灵敏线――元素的灵敏线一般是指强度较大的谱线,通常具有较低的激发电位和较大的跃迁几率。 AAS 解释下列名词:多普勒变宽、谱线轮廓、光谱通带、释放剂、峰值吸收积分吸收锐线光源多普勒变宽――又称为热变宽,它是发射原子热运动的结果,主要是发射体朝向或背向观察器运动时,观测器所接收到的频率变高或变低,于是出现谱线变宽。 谱线轮廓――是谱线强度随波长(或频率)分布的曲线。 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释放剂――当欲测元素和干扰元素在火焰中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时,加入另一种物质,使与干扰元素化合,生成更稳定或更难挥发的化合物,从而使待测元素从干扰元素的化合物中释放出来,这种加入的物质称为释放剂。 峰值吸收――采用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小得多且发射线的中心与吸收线中心一致的锐线光源,测出峰值吸收系数,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系数的方法。 6、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 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 (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f=kc (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

环境仪器分析考试卷A-----考前必看教学提纲

环境仪器分析考试卷A-----考前必看

东华大学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期末试题A卷 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课程名称环境仪器分析使用专业环境科学09级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光谱分析法与其他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涉及到()。 A 试样通常需要预处理以消除干扰组分 B 光电效应 C 复杂组分的分离和两相分配 D 辐射光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的跃迁 2. ICP光源高温的产生是由于()。 A 气体燃烧 B 气体放电 C 电极放电 D 电火花 3. 原子发射光谱中,与光谱强度无关的因素是()。 A 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 B 高能级上的原子数 C 跃迁几率 D 蒸发温度

4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的干扰。 A 磷酸 B 硫酸 C 镁 D 钾 5.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时,以0.1 mg/L铅的标 准溶液测得吸光度为0.27,测定20次的标准偏差为 0.018,其检出限为()。 A 10 μg/L B 20 μg/L C 15 μg/L D 5μg/L 6.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灵敏度为0.04 mg L- 1/1%,当试样质量分数约为0.1%,配制25ml溶液应称取 ()试样? A 0.10 g B 0.015 g C 0.18 g D 0.020 g 第1页 注意:填写内容不要超出以上格式,第二页的边距和第一页 一样 出题人(签名)__________ 室负责人(签名)_________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武汉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 试卷答案(B) 学号姓名院(系)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9分,答在试卷上) 1.在测定33-浓度的库仑滴定中, 滴定剂是2_。实验中, 将阴 极在套管中保护起来, 其原因是防止阴极产物干扰, 在套管中应加足24_溶液, 其作用是_导电。 2.液相色谱分析法常使用的化学键合反相色谱填充柱是十八 烷基键合硅胶填充柱或(C18) ,分离原理是疏水作 用,常使用极性溶剂(如水-甲醇)流动相,分析分离难挥发弱极性类化合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在试卷上) 1. 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是:( 4 ) (1)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棒作阳极,内充氮气; (2) 待测元素作阳极,铂棒作阴极,内充氩气;

(3)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 (4)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惰性气体。 2 关于直流电弧,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1 ) (1) 直流电弧是一种自吸性很强、不稳定的光源; (2) 直流电弧的检出限比交流电弧差; (3) 直流电弧的电极头温度比交流电弧低; (4) 直流电弧只能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3.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的气体,它的组成 是: (4 ) (1) 正离子和负离子;(2) 离子和电子; (3) 离子和中性原子;(4) 离子,电子和中性原子。

4. 极谱分析中,氧波的干扰可通过向试液中(1)而得到消除。 (1). 通入氮气;(2). 通入氧气; (3). 加入硫酸钠固体;(4). 加入动物胶。 5. 在化合物(Ⅰ),(Ⅱ),(Ⅲ)和2(Ⅳ)中,羧基伸 缩振动频率大小顺序为: ( 3 ) (1) Ⅳ>Ⅲ>Ⅱ>Ⅰ; (2) Ⅲ>Ⅱ>Ⅳ>Ⅰ; (3) Ⅲ>Ⅱ>Ⅰ>Ⅳ; (4) Ⅰ>Ⅱ>Ⅲ>Ⅳ. 6..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 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 相间的( 2 ) (1)保留值;(2)分配系数;12 (3)扩散速度;(4)传质速率。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八章电化学分析导论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第十章极谱分析法 第十一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

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μg ?mL -1, 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37.0539.037.035.038.036.0=++++=x μg ? mL -1 标准偏差 1 2 222212 0158.01 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 )(-=?=--+-+-+-+-=--=∑mL g n x x s n i i μ 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 s s r (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 μ x E r 。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D )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 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 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 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 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重现性低 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 A. 原子吸收分析法 B. 原子发射分析法 C. 核磁共振分析法 D. 质谱分析法 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 D ) A. 伏安分析法 B. 电位分析法 C. 永停滴定法 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 B. C1-活度 C. AgCl活度 D.Ag+和C1-活度之和 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 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 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 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 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 B. 一定浓度的H+ C. 一定浓度的F-和H+ D. 一定浓度的Cl-和H+ 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 A. 避免产生酸差 B. 避免产生碱差 C. 消除温度的影响 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 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内参比电极 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 C. 饱和KCl溶液 D. 玻璃膜 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 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 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 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 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 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 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 A. 高价离子测定带来的测定误差较大 B.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容易制造 C. 目前不能生产高价离子选择性电极 D.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好 13. 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 C )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 A. 标准曲线法 B. 指示剂法 C. 二阶微商法 D. 标准加入法 14.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选择性系数可以用来估计( B )。 A. 电极的检测极限 B. 共存离子的干扰 C. 二者均有 D. 电极的响应时间 15.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样中的C1-浓度时,可以选用的指示电极为( C )。 A. Pt电极 B. Au电极 C. Ag电极 D. Zn电极 16.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13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B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7.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0.5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A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8. 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以0.2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0.02000 m/learning/CourseImports/yycj/cr325/Data/FONT>苯甲酸溶液。从滴定曲线上求得终点时pH = 8.22,二分之一终点时溶液的pH = 4.18,则苯甲酸的Ka为( B )。 A. 6.0×10-9 B. 6.6××10-5 C. 6.6××10-9 D. 数据少无法确定 19. 当金属插人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间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此电位差为( B )。 A. 液接电位 B. 电极电位 C. 电动势 D. 膜电位 20. 测定溶液pH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 C )。 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 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温度 2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A )。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地的题目答案详解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提高。 ③、小型便携式、简易快捷式的监测技术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能快速适应各种条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复习题库 绪论 1、仪器分析法:采用专门的仪器,通过测量能表征物质某些物理、化学特性的物理量,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 A )2、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库仑分析法 D、电解分析法( B )3、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D、原子吸收法 ( A )4、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法。 A、荧光广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液相色谱法 D、纸色谱法 5、简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干净的标志。 答:(1)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肥皂、洗涤剂等以毛刷进行清洗,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淋洗。(3分) (2)玻璃器皿被污染的程度不同,所选用的洗涤液也有所不同:如: ①工业盐酸——碱性物质及大多数无机物残渣(1分) ②热碱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 ③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 (3)洗涤干净的标志是:清洗干净后的玻璃器皿表面,倒置时应布上一层薄薄的水膜,而不挂水珠。(3分) 6、简述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1)水平调节。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调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2分) (2)预热。接通电源,预热至规定时间后。(1分) (3)开启显示器,轻按ON键,显示器全亮,约2 s后,显示天平的型号,然后是称量模式0.0000 g。(2分) (4)称量。按TAR键清零,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示容器质量,再按TAR键,显示零,即去除皮重。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体)逐步加入容器中直至达到所需质量,待显示器左下角“0”消失,这时显示的是称量物的净质量。读数时应关上天平门。(2分) (5)称量结束后,若较短时间内还使用天平(或其他人还使用天平),可不必切断电源,再用时可省去预热时间。一般不用关闭显示器。实验全部结束后,按OFF键关闭显示器,切断电源。把天平清理干净,在记录本上记录。(2分)

部分仪器分析答案

第六章 23、测定钢中锰的含量,测得分析线对SMn=134,SFe=130。已知感光板的γ=2.0。求此分析线对的强度比。 24、以Fe 302.16mm 为分析线,Si 302.00为内标线。已知分析线的黑度值在S~lgH 乳剂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标准系列中Fe 加入量和分析线对测得值列于下表中,试绘制工作曲线,求试 从上图中求出SiO2中Fe 的质量分数 ωFe(%)=0.0018% 第七章 2、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要使用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为什么能够发出强度大的锐线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若用宽带光谱作为发射光谱进行吸收,则吸收效率很低,测定灵敏度很低。要使用积分吸收来测定原子吸收的吸光度,则要求发射线的宽度必须远小于吸收线宽度,因此只能使用锐线光源产生宽度很小的发射线,才能用于原子吸收的测定。 空心阴极灯是使用与被测元素完全相同的元素作为阴极,在强大的电流作用下,阴极被正离子轰击而产生同种元素原子的发射线,因而具有强度较大而与吸收线相同中心频率的发射线。由于灯的温度较低,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因而热变宽和多普勒变宽均较小,所以谱线的半宽度较小。 4、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准确度一般优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因何在?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的是大多数基态原子的吸光度行为,吸收线的吸光度强度大,吸收稳定,因而以此为基础得到的测定值准确度高。而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的是极少数处于激发态原子的发射线,测定强度低,而且发射线的发射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发射线的强度不稳定,因而测定值的准确度低。 6、说明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锐线光源 发射谱线宽度很窄的元素共振线 原子化器 将试样蒸发并使待测原子转化为基态原子蒸气 分光系统 将通过原子化器的复合光分成单色光,以供后面的放大器选择性的放大和监测。 检测系统 将吸收线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放大信号,对数转换,显示和读出吸光度。 7、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中对光源如何进行调制?为什么要进行光源的调制? 将光源与检波放大器的电源进行同步调制,一般用285或400Hz 的方波脉冲供电。进行光源调制的原因为了排除原子化器中发射线的干扰,同时改善空心阴极灯的放电性能,提高灯的使用寿命。 10、下列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100 2 2 130 134lg )4130134(lg ==-= ?= =-=-=?=?R S R S S S R S Fe Mn γ γ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

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答案

仪器分析第四版课后答 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二章习题解答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包括分离柱和柱箱;温控系统;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和放大器;记录和数据处理系统用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 16.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那些定性方法 解:根据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值的不同进行定性。 主要的定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 (2)利用相对保留值r21进行定性 (3)保留指数法 17.何谓保留指数应用保留指数作定性指标有什么优点 用两个紧靠近待测物质的标准物(一般选用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标定被测物质,并使用均一标度(即不用对数),用下式定义: X为保留值(tR’, VR ’,或相应的记录纸距离),下脚标i为被测物质,Z,Z+1为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XZ < Xi < XZ+1,IZ = Z × 100 优点:准确度高,可根据固定相和柱温直接与文献值对照而不必使用标准试样。 19.有哪些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1.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较简易的方法.该法是将欲测组份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使浓度与待测组份相近。然后取固定量的上述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到标准样品的对应色谱团,以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作图(取直线部分)。分析样品时,在上述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取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分析、测得该试样的响应讯号后.由标谁曲线即可查出其百分含量.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基体简单的样品;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2.内标法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具体做法是:准确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某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

武汉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答案(A) 学号姓名院 (系)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说法哪一种正 确? ( b ) a. 阳极电位越正、析出电位越正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b. 阳极电位越正、析出电位越负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c. 阳极电位越负、析出电位越正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d. 阳极电位越负、析出电位越负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2. 用色谱法对复杂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的最有效方法 是( b ) a. 利用检测器的选择性定性 b. 利用已知物对照法定性 c. 利用文献保留数据定性 3.某同学将装入电解池准备做极谱分析的溶液洒掉了一部分, 若用标准比较法进 行测定, 他 应 ( b ) a.重新配制溶液 b. 取一定量的溶液, 记下体积, 再测定 c.继续做 d..取一定量的溶液, 加入标准溶液, 作测定校正 4.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 且峰很窄, 但只能部分分离,其原因是( d ) a. 柱效能太低 b. 容量因子太大

c. 柱子太长 d. 固定相选择性不好 5.在GC和LC中, 影响柱的选择性不同的因素 是( a ) a.固定相的种类 b.柱温 c.流动相的种 类 (4)分配比 6.先电解富集,后电解溶出的电分析方法 是(d ) a. 电导分析法 b. 电重量分析法 c. 电位分析法 d. 溶出伏安法 7.分离有机胺时,最好选用的色谱柱 为( d ) a 非极性固定液柱 b. 低沸点固定液柱 c. 空间排阻色谱柱 d 氢键型固定液柱 8.影响谱线变宽的最主要因素是以下哪 种? (b ) a. 自然变宽 b. 热变宽 c. 碰撞变宽 d. 自吸变宽 9.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是( c ) a. 阴极材料 b. 填充材料 c. 灯电流 d. 阳极材料 10.适合于植物中挥发油成分分析的方法 是(d ) a. 原子吸收光谱 b. 原子发射光谱 c. 离子交换色谱 d. 气相色谱 1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 于(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