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十一看网络购物带来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对策

从双十一看网络购物带来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对策
从双十一看网络购物带来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对策

从双十一看网络购物带来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对策

近几年的11月11日,已成为网络购物狂欢节,这场由淘宝、天猫发起的网购促销活动,创造了电子商务的奇迹。2012年的“双十一”网购,以支付宝总额191亿元收官,其中,天猫销售额132亿元,淘宝销售额59亿元。相较之下,传统的零售渠道已难以望其项背,网上交易已经深度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但随之而来的种种网络购物纠纷,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文试图通过对双十一网络购物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个人建议。

一、双十一购物的特点

(一)网购群体集中

网购大军多为中低收入阶层,这个消费阶层占据了国内消费群体的绝大多数,是中国消费的绝对主力,消费需求旺盛。90%集中在40岁以下,超过60%的人不足25岁,这些年轻的工薪阶层对于价格相对敏感,在面对打折的时候爆发出井喷式的购买能力,但却也反映出在正常价格体系下这类群体购买力的缺乏。

(二)网购商品集中

网购商品多为中低档日用小商品,这部分商品通常不为高收入阶层所乐意购买,而恰是中低收入阶层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由此电子商务的出现正好为中低收入阶层满足消费需求开凿了一条绿色的“快捷通道”。

二、疯狂购物节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

(一)诚信体系缺失,交易难生效

1、虚假折扣,消费限制多

双十一的五折是在原价的基础上打的折扣。从2012年反映的情况来看,甚至可能出现双十一的商品打折后比平常的价格高。部分商家在活动之前虚抬价格,活动当天再标注五折销售,广大的消费者依然面临着网上价格体系的混乱,虽然工商等监管部门对商家的处罚力度有所加大,但是淘宝电商平台的特殊性,即使是出台相应的价格规则,也不能杜绝淘宝商家乱标价的行为。更有商家在商品描述中规定,享受五折免邮的货品不接受货到付款,不接受差评,一个买家只能购买一件等诸多限制条件。

2、利用限时做噱头,欺骗消费者

网站广告上都特别强调“一年仅此一天”,然而几天之后发现特价仍在继续。综合下来各种商品价格并未回调。而网站推出的限量秒杀,刚刚上架几秒内就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