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世界战略前景

2030年世界战略前景
2030年世界战略前景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2030年全球战略预测

А·А·登金等

莫斯科

2011

2030年全球战略预测, А·А·登金等

本文系俄罗斯重要智囊机构——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 миров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РАН,缩写为ИМЭМО)发表的《2030年全球战略报告》的简要版。此报告为该所一批从事国际关系、地区事务和国别研究的专家采用该所独家开发的长期预测方法,在相关GDP、劳动生产率、直接投资等科学数据基础上集体创作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该报告旨在提供全球经济和国际秩序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尤其是为俄罗斯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机遇作出预判,其俄文版已于2010年底呈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等政要并获得好评。2011年4月20日付印的英文版本在结构体例和文字表达上对早前的俄文版本作了适当调整。今年6月,报告主要参与者曾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其间受到对2010、2015、2020、2025全球战略大势作出预测的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高度肯定。

需要说明的是,译文是简要报告的全文翻译,未作任何删节,仅在格式上作了更符合中文阅读习惯的调整。

??А·А·登金(А. А. Дынкин),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30年全球战略报告》详本的各章负责人分别为:А·Г·阿尔巴托夫(А. А. Арбатов,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В·Г·巴拉诺夫斯基(В. Г. Барановский,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Е·Ш·贡特马赫尔(Е. Ш. Гонтмахер,经济学博士),Н·И·伊万诺娃(Н. И. Иванова,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И·С·科罗列夫(И. С. Королев,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Г·И·马恰瓦里阿尼(Г. И. Мачавариани),В·В·米赫耶夫(В. В. Михеев,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В·И·特鲁布尼科夫(В. И. Трубников)。成员分别为:В·Б·阿米罗夫(В. Б. Амиров),Ф·Г·沃伊托洛夫斯基(Ф. Г. Войтоловский,政治学副博士),Е·А·克柳耶娃(Е. А. Клюева),Н·А·科索拉波夫(Н. А. Косолапов,历史学副博士),А·В·库兹涅佐夫(А. В. Кузнецов,经济学博士),С·А·卢科宁(С. А. Луконин,经济学副博士),Е·С·赫辛(Е. С. Хесин,经济学博士),В·Г·什维德克(В. Г. Швыдко,经济学副博士),А·С·尤西波夫(А. С. Юсипов,经济学副博士)。

封面 - 一个由雷尼·马格利特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洞察力”图片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 2011

目录导言

总论

意识形态

全球治理

经济

社会领域

国际安全体系

国家和地区之主要挑战

对俄罗斯而言的结论:风险和机遇

一、导言

解决长期预测的复杂任务要求对全球趋势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评估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地制定俄罗斯发展和加强俄罗斯安全的战略——目的是通过强化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增强俄罗斯对世界进程和全球治理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强化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增强俄罗斯对世界进程和全球治理的影响,以提高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质量。

图一本报告的总体理论框架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学者们所积累的经验和原创的预测方法使我们可以揭示出具有战略影响的重大长期趋势的本质特点。同时,作者们将国际范围内的预测实践考虑在内。

对于政治-经济长期预测的政治需求始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之交。

“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的预测享有最高的知名度,该俱乐部的预测重心在于现实和假定的全球问题:发展不均衡、人口增长、资源匮乏、贫穷、军备竞赛、宇宙空间和世界海洋的开发问题。

1970-1980年,全球预测开始呈现繁荣的景象。“三边委员会”(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勃兰特委员会”(The Brandt Commission)、“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等机构的预测以可能性评估为基础并享有最大的国际反响。必须指出的是,其中有许多预测提出了影响社会思想的任务。

1980-1990年,全球长期预测的兴趣逐步有所下降。比起全方位的预测,对于小范围专题的研究需求更大。

21世纪初,世界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相互依赖的加强激发了对于战略预测的新一轮兴趣。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大量专题性的中期预测,这些专题包括经济、能源、生态、技术发展、人口、教育等。

全方位长期预测的复兴正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美国、欧盟和中国对此十分重视。

代表性预测作品

(一)国际组织的预测

《全球环境展望》(Global Enviroment Outlook)联合国环境项目规划署

《全球经济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全球金融发展》(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

《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世界银行

定期发布的预测研究(结合大量的统计数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

地区性预测。如《亚洲发展展望》)(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亚洲发展银行

《多重未来项目:2030》(Multiple Futures Project- Navigating

towards 2030: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北约

(二)各国预测

1、美国

《年度威胁评估》(Annual Threat Assessment)美国情报部门为美国参议院情报

委员会制订

《全球趋势》(Global Trends)

《勾勒全球未来与全球治理》(Mapping Future and Global Governance)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大西洋理事会

《全球预测:2008年头号挑战》(Global Security Forecast: the Top Security Challenges)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2007年发布

关于安全和防务问题、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医疗卫生和教育、生态所作的专题性和区全球趋势预测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兰德公司

2、欧盟

《2025年的世界:崛起的亚洲和社会生态转型》(The World

in 2025: Rising Asia and Socio-Ecological Transition)

欧盟委员会资助于2008-2009年制定

《2025年的世界:欧盟该如何应对》(The World in 2025: How the European Union Will Need to Respond)智库网络于2007年为欧洲中右翼政党所作的预测

《2030预测报告》(Forecast 2030)由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2007-

2013)资助的多国“预兆”项目

3、中国

已完成数份年限截止到2020、2030和2050的长期预测,其重点在于对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和创新的长期发展预测。

战略预测

一方面,全球战略预测研究尚未取得特别的发展。目前全球战略预测中较为知名的是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和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的系列预测报告2010年前和2015年前《全球趋势》。2010年,在此系列报告的框架下,发布了预测报告《2025年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 2025)。此报告预测了国际机制、全球治理和规制进程,以

及主要大国在安全、能源和社会问题等领域相互协作的发展走势。

另一方面,世界上对于长期预测的兴趣正在持续增长。

对于长期预测兴趣增长中的俄罗斯而言,分析未来二十年的世界发展对于自身的现代化任务尤为重要:对于这一时期俄罗斯面前呈现出怎样的世界前景必须有清晰的认识。

历经20年(1992-2010)转型,俄罗斯发现自身处于一个世界主要大国再也无法向俄提供明晰引领指标的境地。这种局面不仅可归因于俄罗斯政治及行业精英习得的成熟的转型政策经验,同时也因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而产生。后者已促使主要全球角色寻求经济、金融、安全、技术和气候变暖领域的“新规范”。俄罗斯不得不为这些全球趋势作出自己的贡献。

俄罗斯面临的任务是完全参与并适应政治、军事、经济、社会领域的全球发展趋势。显然,违背全球主流发展趋势,国家转型是不可能成功实现的。

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展望

2030年前世界发展的战略评估延续着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的长期预测传统。

与研究所以往的预测(2001年的《世纪之交的世界》和2007年的《2020年前世界经济预测》)相比,《2030年全球战略预测》的关键区别在于,它第一次给出了世界全方位的发展图景,不仅包括经济,还有意识形态、社会、国际政治和军事领域。

《2030年全球战略预测》是跨学科研究。此报告的基础是大批长期研究不同国际问题、不同地区和国别的专家对于未来预测的最可能的图景。依据GDP、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以及在本研究所独创方法帮助下获得的其它指标所进行的预测评估,是本项预测工作的统计基础。

全面考虑完全不同的进程间(经济、金融、社会人口、科技、组织政治、意识形态、社会心理和文化进程)的相互关联使我们可以形成未来二十年间全球根本变化的完整画面。

这样的方法使研究者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到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秩序,以及国际体系的单元、结构、机制和主要行为者的变与不变的趋势上来。

主要任务是指出,对俄罗斯而言,关键的世界政治经济趋势将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和发展可能。

我们希望,这项工作对于国家政权和商界、专家界和广泛的社会组织是有益的。

二、总论

世界上正在出现这样一种认识,即只有各国在解决全球问题上共同努力,各国才有可能成功发展,尽管某些边缘化的制度、某些社会政治和宗教种族集团的激进主义正在增长。

论点:未来二十年世界发展演进中将不会出现过往二十年间较为典型的剧变和震荡。

主要的全球变化及趋势

1991-2010年2011-2030年

●冷战结束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瓦解●苏联解体

●欧盟和北约的扩大

●中国的市场改革●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等世界治理机制将进行根本性改革:

●全球和地区大国在维护国际安全问题上的

合作将扩大

●在欧洲、亚太、拉美,以及较小程度上的

非洲、中东和南亚,现有的地区性一体化

机制将得到巩固并建立新的地区性一体化

机制

●中国逐步推进民主改革

●民主分布区的扩大与民族主义的加强将得

以结合

国际进程的方向将是:在金融稳定、社会发展、创新活动和安全领域等问题上加强协作并扩大全球和地区治理机构的权力。

大国关系最重要的特点

1991-2010年2011-2030年

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失败安全问题上的全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保持安全领域传统目标的优先方向:军事力量的增长和在海外使用武力安全领域新的优先方向:

●个体安全

●产权,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

●确保信息安全

●居住环境的安全

“冷战”时期形成的国际安全体系根据新形势开始转型俄罗斯和美国摆脱“冷战”时期的相互核遏制向相互核安全发展并在反导系统上展开合作

在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恐怖主义、海盗、流行病、灾难等)意识到国际军事和其它力量组织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在国际军事政治合作中,将非传统安全威胁置于首要地位

出现新的事实上的核国家(印度、巴基斯坦等)在欧洲大西洋空间,以美国-欧盟-俄罗斯的合作为基础建立新的安全机构

西方在“遏制”和“吸入”中国之间寻找平衡在跨太平洋空间,俄罗斯、中国与美国的新型

关系将取代传统的军事政治同盟

中国加入全球领袖俱乐部

论点:安全与发展问题的全球化将使主要大国的政治精英的战略思维发生变化。强化本国作为“力量中心”之一的任务将会转变为另一个,即行使“负责任大国”之能力,以应对共同的安全与发展挑战。

大国关系的特点将是:在全球安全和发展问题上进行合作,并在选择这些问题的

解决方案时于自利的知觉觉知中开展竞争,但结合与其他大国的协商。

美国将在创新、金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中国地位的加强将最大程度地影响到全球权力均衡。

世界在面临着全新变化的同事各国新一代领导人开始执政。他们成长于全球化和信息公开的背景之下,脱离了“旧思维”。这些人出生于1970到1980年,在1990到2000年接受教育,在2000年到2010年开始政治生涯。

反因素

与全球责任意识相关的反因素:

●世界主要大国无法实现未来世界发展和国际安全的协作景象。这将导致大国

关系中的竞争大于合作。

●主要大国及其政治精英阶层不准备停止损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机构能

力各异的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

●面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毒品贸易等威胁的全球蔓延,无法成功地

形成有效的国际机制进行应对。

●有影响力的国家和跨国利益集团在金融、能源和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利己行为。

与全球化相关的反因素:

●一些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全球化的国家中新民族主义(neo-nationalism)的勃兴;

●无意为解决全球问题而放弃自己取得的发展成果;

●跨国公司的影响范围扩大到其利益与主权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直接抵触;

●超级富豪(super-rich)的切身政治利益之内容与国家利益迥异。当亿万富翁

基本集中在美国时,这只是一国家之问题。当下,亿万富豪所在国家数量已

大大增加,这一问题正在成为国际问题;

●新的国际“百万富翁阶层”人数增加到其利益与传统认识上的国家中产阶级

利益发生公开冲突;

●对移民潮失去控制——同族均一社会面临被稀释的威胁已经发展到临

界平。

三、意识形态

论点:在未来二十年,以市场经济和民主为基础的全球化意识形态将维持其世界主导思想体系的地位。

个人自由、平等和人权的价值观将更具全球吸引力,尽管有关资本主义模式稳定程度的讨论受全球金融危机刺激日益活跃。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将进一步调整其国家(历史的和文化的)价值观,使之适应世界意识形态“主流”。它不会推出另外一套全球性的意识形态模式,但会尝试向世界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文明特点的新的普世概念,比如“和谐世界”。在对抗具有侵略性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问题上,中国是西方谨慎的盟友。

反全球化主义、左倾激进主义、共产主义、种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家例外论、法西斯主义等思想仍将被边缘化。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这些思想都只涉及特定的社群。社会主义思想将保持其吸引力,但前提是在市场—民主制度之下,而不是共产主义或是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下。“支持全球化的社会民主主义”(globalist social democracy)及其新分支——重视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将成为社会主义思想最常见的形式。

“绿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增大。

论点:意识形态将更频繁地与全球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相关联,而

非仅仅集中于不同国家的内部政治生活。这将成为未来全球治理意识形态的基础。

全球化意识形态与此前一样,仍将面临攻击性、排外和孤立主义思潮的对立。

这种对抗的结果取决于某一团体在不同层面上建设性地组织其社会与政治力量的能力。一种认识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即大部分的国家发展和安全问题需全球或地区层面的参与。

在未来二十年,平等思想和与此相关的对于社会公平的新解读将流行起来并颇具影响。

“非动荡的不平等”思想将取代各种平等思想(共产主义、平均主义、家长制式的平等和机会均等理念等)。

这一思想的实质是,承认人的完全平等和绝对公平基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但社会和政治结构支持这种无法避免,但可以调节的不平等,支持对公平的需求维持在饱和水平,且这种需求不会导致社会政治的动荡。

宗教

宗教影响将发生参差不齐的变化。世界将面临如下情况:

●伊斯兰教的分布区域在欧洲和美国将不断扩大,且穆斯林教徒人数增加;

●基督教世界中非洲、拉美、亚洲的分量将增加;

●印度教、佛教和犹太教的传播将陷入停滞;

●对所有宗教都采取冷漠态度的人数将增加;

宗教对于新现实的适应将导致出现一些“混合”意识形态现象,比如拉美的“天主教社会主义”或者是中东的“伊斯兰保守主义”等。

主导世界的精英将强调自身世俗思想和制度的普世性,并企图将其向其它意识形态空间推广。这将遇到未进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一部分伊斯兰世界精英的抵制,这些精英力求保持自身的绝对权力。因此,发生宗教间冲突的可能性较大。

文化互动

全球化使文化互动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所有的生活领域和全球所有区域;

●在日常基础上;

●大规模地;

●在最广泛的地区——从合作地区到冲突地区和武装暴力爆发区域。

文化因素多样化的重要性,特别是跨文化协作的重要性,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通过各领域的活动和社会互动将在未来得以提升。

由于文化的稳定性和惯性,在2030年前,世界文化体系以及各种文化内核发生大规模变化的可能性极小。

●全球化不会导致各文化间发生类似于国家间的战争和冲突的对撞,这使各种

文化间,但会推动各种文化在共同的地域和空间内进行融合,以建立新型全

球社会生态。

●全球文化的形成将影响到全球治理领域。

●首要任务是,在全球社会生态和全球文化框架下,确保那些保持并发展人类

创新潜力的机制和组织的领导地位。

●这些机制和组织将越来越少地与特定国家联系在一起,而越来越多地与全球

公民社会和全球精英的具体部门相关联。

论点:在2030年前,存在这样的威胁,即不可能和/或无力完成形成全球文化的任务,首先是创新文化和生产文化(而非暴力文化和重新分配的文化)。这将导致长时段内的全球发展和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巨大的根本性转变放慢脚步。

四、全球治理

论点:全球治理的机制和原则将继续形成。

超国家经济政治治理的综合性机构2030年前将不会明确定型。但以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传统的和新起的国际机制为基础,将初步形成建立全球治理体系某些要素的稳定趋势。

向全球制度化进程开放的领域有:知识产权、金融、国际贸易、能源及大宗商品、海空运输管理、世界劳动力市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维和和解决冲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及贩毒、保障海运安全与打击海盗、与贫困和流行病斗争、消除自然灾害后果以及气候变化。

建立旨在保护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和某些生态系统的全球监控机构的计划将得以推进。

在2010-2020年,对于利用全球意义的空间(世界海洋、北极、南极和外太空),将继续形成超国家规制的政策法律和机构基础。

每个类似的倡议都可能成为国际政治激烈竞争的对象,并引发国内政治冲突。

这一趋势将使国际社会就集体开发地球资源和近地空间的原则、方向和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一致的意见。

国际法

2030年前,国际范围内法律规制的领域将会扩大。而跨境法律的演变则不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打击非法移民和人口贩卖,以及版权和信息网络的保护等将由于各国法律体系的差异而继续步履维艰。

很有可能会发生:

●可关闭公开反人类、种族主义、极端主义等类似的互联网站的国际规制之通

过。

●国家数量的增长将承担起保护版权以及合作打击黑客和网络恐怖活动的责任。

●国际信息法出台并成立相关法庭。

●海洋法及海上安全法律基础的进一步发展。

五、经济

主要趋势

论点: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创新和全球化。

在预测期的前半段将始终可以感觉到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危机长期影响将体现在证券市场的波状震荡以及由发展中和发达经济体双速发展(two-speed growth)导致的宏观经济不平衡的风险持续存在。

除了负面影响外,这一危机还具有积极的效应,因为反危机措施中包括了经济结构现代化、建立新的技术平台、人力资源投资等。

在未来二十年,世界经济增长整体上不会受到资源保障(原料、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方面的制约。但个别地区将饱受此类问题的困扰。

发展进程图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1991-2010年2010-2030年

全球GDP年均增速为3.5% 全球GDP年均增速为4.0%到4.5%

创新突破:英特网、移动通讯、电信等新材料、生物工程、与人类健康(药剂学和医

疗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节能技术(环保型能源)。新的人文和社会技

术。非传统碳氢化合物来源。分子生物科技之

趋同技术——纳米、生物、信息和认知技术

一体化进程:欧盟东扩;一体化思想在亚太地区的扩散;南亚、拉美和非洲的一体化发展较弱保持欧盟的一体化发展进程。亚太地区金融和创新领域的一体化迈上新水平:在“东盟加中日韩”机制框架下形成自贸区

开始形成真正的全球经济超越金融行业后,所有的经济部门走向全球化

形成高技能劳动力、医疗、教育、文化、娱乐

等智力服务、艺术创作的全球市场

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并复杂化致力于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使实体经济对

其依赖性降低

利用传统的全球金融治理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七国集团”等)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机构。寻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的合法性,“G20”机制的作用

美国和欧盟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主要贡献中国、美国、一组中等国家、欧盟、印度将为

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主要贡献

中国是消费品生产的“世界工厂”:发展中经济体

中国成长为全球主要的消费品市场:半发达经济体

创新

全球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为:

●继续应用服务于采矿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信息通信领域的新技术。

●继续开发新材料,以保证许多产业(电子、航空制造和汽车制造、建筑业)

出现突破性技术;

●开始在人类健康相关的方面出现突破——生物工程、疾病诊断、治疗方法、

新的医药制剂、病人看护等;

●在分子生物科技之趋同技术(NBIC-convergence)基础上,出现提高人民生活

质量的全新技术;出现急剧扩大人的生物潜能的技术潜力。

●为能源领域未来的突破做好准备。新能源在世界能源需求中的份额将扩大,

但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仍将处于主导地位。

那些在最广泛的科学学科开展基础研究,同时建立起最好的国家创新体系以保障创新成果源源不断的国家将保持其创新经济领域的全球地位,也就是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

在未来20年:

●美国将保持自己全球领袖的地位,最大范围地发展基础研究与研发。

●欧盟将完全保持在某些方向基础研究中的地位。

●许多中小发达国家由于在渐进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中的快速进步而

为自身在“狭小的范围内”开辟新的机会。

●中国急剧加快发展基础科学,但是其整体水平仍将远远落后于欧盟和美国。

●日本仍将在有限的知识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并将重点放在工程技术发展和创

新产品以及服务向市场的投放。

论点:创新型经济(Innovation-based economy)将促使中产阶级巩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同时,全球中产阶级成为创新产品的主要需求者和制造者。

全球化

论点:全球化在未来20年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

和之前一样,世界经济的国际部分将高速发展:

●世界贸易增长快于GDP增长;

●国际投资的发展超过贸易发展;

●世界成为一个公共的金融空间。

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将获得最大的发展。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继续在自由贸易区机制下发挥作用。

论点:亚太地区面向一体化的协同行动将获得动力。

“中日韩加东盟”模式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进区域内的需求,其结果是,有可能为每一个参与国带来1%到3%的GDP增量。

在世界其它地区,各种一体化模式的机制形成将会缓慢而较低效地进行。

在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将使两国无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在拉美和非洲(除了一些地域规模有限的方案之外),各国间难以相容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以及地区基础设施的不发达等因素,将阻碍一体化进程。

波斯湾国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将上升。

各地区GDP年均增长率(%)

增长的限制因素

论点:限制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新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及保护主义的抬头。

第一个限制因素——金融危机。过去二十年,世界发生了两次金融危机:

1997-1998年的东亚的结构性及金融危机,

2008-2009年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

如果世界金融大国无法做到下列两点:

●建立新的世界金融安全体系;

●制订全球统一的金融行业规则,例如,比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更广泛、

更好的东西,

那么2008-2009的危机可能会卷土重来:

全球金融危机再次从金融市场开始,接着影响到证券市场和银行业,并且扩展到实体经济和社会领域。

中国的证券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规模最大的证券市场,可能也是最脆弱的。

第二个限制因素是——最大型的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间的矛盾。跨国公司有自己的经济战略。这样的战略要求各国、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利益具有协调性。但确保这种一致性的机制尚未被创建。

第三个限制因素是——世界经济的官僚主义化和形式主义化。官僚主义化出现在

国际金融和经济组织的运作中。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些组织通常根据表面数据(统计之类)评估局势,而对特定国家的制度性差异关注甚少。

官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将成为跨国腐败的根源。

形式主义化出现在一些私立评级机构的运作中,这些机构对于某些集团和国家的评估左右着投资者和国际机构的方向。中国和其它很多国家将出现评级机构,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将被打破。

评级机构的商业诉求及与工作标准的缺失,而这需要与世界经济所有主要“玩家”协作,将降低其评估的可靠性并增加发生错误的可能。

增长速度和结构转换

论点:2011-203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将达到4.0%到4.5%。

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仍将保持过去十年的趋势:

●服务业比重增加;

●采掘业和农业比重降低;

●传统产业和综合体中,创新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生产、技术和服务生产的份额

将扩大;

●出现新行业、新技术、新产品;

●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德国、英国及其他国家)将在新技术基础上贯彻落

实“再工业化”的战略。

●服务业将取得重要进展——与人类健康、教育需求、信息获取、通信手段、

旅行等相关的服务份额将扩大。

论点:中国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2030年前的主要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划分将发生改变。

除了发达国家,我们在世界版图中将看到两个对立国家群体:

●一些成功进入了世界经济主要趋势的“中等”国家(巴西、墨西哥、东盟创始

成员国和越南);

●找不到现代化所需资源的国家(一些非洲、拉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

增长质量

论点:增长质量和竞争力标准将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

传统的GDP规模指标再也无法展现世界经济的真实图景。这意味着传统经济结构占有优势的国家可能在表面上展现出更高的增长速度,但并不能成为真正的主导力量。

GDP总量和人均GDP将不再在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中具有统治性地位。科技和创新发展水平、个人质量、“绿色GDP”水平等指标的重要性将得到增强。新的指数将不仅涵盖物质供应的消费,还包括人们对生活的个人切身感知和对知识商品及服务的消费。

论点:中国在GDP规模上(按购买力平价计)2030年前至少会接近美国的水平,但在按现行价格计算的GDP、人均GDP,最主要的是GDP中的创新成分及其它质量型的成分方面仍将落后于美国。

需求

以内需增长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将比纯粹的外向型更有意义。

到2030年,肇始于1960年代的以出口廉价消费品为基础的增长模式,即便是对最不发达的国家而言,也将无法提供增长的动力。经济增长特点转向质量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将日益增加。

在欧盟和亚太,以及拉美(在较小的程度上)的一体化空间内,内需的因素将更加令人瞩目。

区域内商品流通的作用将得到加强。

世界经济不会受到消费需求的限制。

美国和欧盟消费需求的实际增长率将维持在适度水平——年均在2%到4%之间。日本每年约为1%。

另一方面,世界“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以及持续的城市化将在世界其它地区增加内需。

论点:到2030年,中国将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并将成为维系全球内需的主要因素。

中国、印度、巴西以及其他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和进行中的城市化进程,将在相当长时间内扩大内需。

能源

到2030年,世界将不再遭受能源短缺的困扰。

能源价格将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争取能源效率将促进节能领域的技术突破。

新能源的开发工作将继续进行。但无论是生物能源,还是其他的替代能源都无法占据主导地位。这一领域突破的成果主要是发达国家,且在2030年之后才能感受到。

同时,技术进步将促进更高效地利用传统能源,特别是页岩气和矿井甲烷。

劳动力

创新经济对劳动力质量、劳动力积极性,以及创新产品的消费者的文化和教育程度提出了新要求。具有最发达、跟上时代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国家,将拥有实质的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劳动力流向创新部门,将为来自中等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训练有素的移民提供新的机遇。这将对社会稳定和劳动关系平衡的全球体系造成挑战。

资本因素

世界经济不会遇到资本短缺的情况。

最不发达和增长前景黯淡的国家,以及发达经济体的传统产业将会感到资本短缺。

发达市场投机资本过剩将导致新的危机并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对新的金融和银行业规制手段的需求将增加。

寻找有效的管理机制将在下列主要方向上展开:

●金融机构的投资、投机、抵押、商业功能将进行制度化划分。

●对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引入新的税收和行政限制。

●为非金融产业建立新的保险机制和“安全气囊”。

●建立强大的国家(美国、日本、中国)和地区(欧盟、亚太)“救济基金”,

以在危机状态下帮助大型金融机构和实体公司。

论点:中国和其他一些亚太国家,印度以及拉美的主要国家在国际资本流通中的比重将会增加。

在发展水平各异的国家经济体中,储蓄和投资发展的全球性不平衡将继续保持,并将带来新的金融危机威胁。

在发达国家,首先是美国,需求正在超过生产,投资正在超过储蓄。在新兴市场经济体,首先是中国,情况则恰恰相反。这些国家的储蓄过剩正在部分地弥补发达国家的储蓄不足。

然而,未来二十年,中国的内需增长将改变这一局面。从绝对数值看,中国资本流向美国的量将不断增加。同时,中国本身的投资市场对本国储蓄的需求将以更高的速度增长。

这可能会导致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资本相对不足的新危险。

●国家债务的增长将导致额外的市场风险。然而,发达国家能够建立某种国债

管理体系,以预防或弱化对于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

●中等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将发现自身陷入深度危机的境地。这要求设计出新机

制去拯救破产国家。

针对企业和破产国家的“救济基金”的形成,将在提供金融援助的问题上使“道义协商一致”的问题尖锐化:如何提供援助?给谁?在什么情况下以怎样的条件提供援助?这将涉及到大体上较为重要但已破产的公司、银行以及经济上的失败国家。

如果这些协商一致的共识不能形成,以损害广大人群利益去拯救大资本的方式摆脱危机将使整个世界面临全球性震荡的挑战。

论点:政府和企业在金融问题上的责任问题将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际货币体系

论点:美元将保持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和欧元在国际结算和贸易中总体的市场份额不会减弱。

在多边货币-金融管理和借贷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仍将保持其地位。但快速发展的“中等”国家在这些国际机制活动中的的影响将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地区性“储备机制”将会形成,其作用将不断加强。

论点: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性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

时间。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会加速,只有在中国外汇体系完全自由化之后才会开始。

中国正在认真权衡加快外汇兑换和金融交易自由化对其国内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

的风险。

“七国集团”或“八国集团”的作用将发生改变。

“七国集团”或“八国集团”绝不会成为“G20”:这样庞大的多边机制实际上并不适合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作出决策,而“G20”中欠发达的成员国绝不会同意任何其他方式。

然而,主要问题是,那些拥有国际性货币的国家利益以及其它成员国利益之间存

在不可调和的分歧。

在多边外交框架下,“G20”的想法是把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布局置换到金融领域。金

融协作的任务在于,借助于最有影响力的行为体确保全球金融的稳定。

“七国集团”将逐步转变为国际主要货币发行的“俱乐部”。国际货币包括两种主导货币(美元以及德国和法国拥有决定性地位的欧元)以及“第二梯队”货币(英镑、日元,

还有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后的人民币)。

新金融模式的制度化,将提高全球治理的合法性。

世界公司地图

论点:传统的(以国家为基础)世界经济地图将会借由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活动和影响领域的划分而予以补充。

跨国公司的传统结构将发生变化。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的跨国公司和跨国

银行地位将因受到中国、印度、巴西和其它一些中等国家的竞争压力而退缩。

在跨国公司共同体中的权力均衡变化将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公司层面的一体化将促使:

●主要大国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

●主要全球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的增加;

●采取折中方法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基础得以巩固。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地位的本质变化将引起新的挑战:其一是跨国公司相互间的

关系,其二是它们与各国政府之间的互动问题。

可以推断,跨国公司的利益与主权国家的利益以及(或)国际社会的利益之间的

矛盾将会上升。

气候变化

论点:有关气候变化乃人类活动引致的推测尚未得到充分证明,因为得出这一结

论的观察期太短。

但注意以下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威胁人类的自然现象日益频发,包括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和由火山喷发、海

洋蒸发、地震、海啸等引起的温室效应。

大城市和工业集中区环境恶化(污染致使)。

在实际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主要关注点应该是把灾害对于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并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气候问题的解决不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制约。相反,它会给其中发展最快的创新领域带去新的动力。可以预见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额度的交易将会增加。

六、社会领域

危机后的发展问题要求深刻重审社会政策的原则和方向。

这种修正的必要性在于:

●世界范围内中产阶级的壮大将决定社会标准和社会需求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新的超级富豪群体和成长中的“庞大的百万富翁群体”正在形成自身利益,这

些利益要求建立起与公共利益相调和的新机制;

●创新经济的发展将造成发达国家自身内部的社会“分层”。很多职业将是非必

要的或是由低技能、低报酬的移民完成。

●世界上的社会分层将不仅按照“富国—穷国”的线路扩展。贫穷国家的富人应当

像富裕国家那样为“世界穷人”命运负起责任;

●“跨国公司的国籍”问题将尖锐化,其实质在于跨国公司员工享受的优惠不能

扩展到主要人群。

论点:社会矛盾不仅会侵蚀一些国家的社会体系,还会招致一系列国际社会问题(移民、人口、种族冲突等)。

引起全球社会爆炸的不是“世界穷人”,而是那部分对其内部社会分层不断扩大感到最不快的中产阶级。

直观的例子将是中国,在中国从现代化中得利的人和局外人之间的社会差距问题将被另一种矛盾所替代,即从经济快速增长中获利较多和较少的人之间的矛盾。

关键的社会变化

1991-2010年2011-2030年

全球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并向非发达国家扩展在中产阶级人数增长的情况下,全球中产阶级

分层加剧

穷人占世界人口的30%,其中15%处于生存边缘穷人的比例和生存边缘的比例分别降至20%和10%

新的百万富翁阶级逐步发展,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百万富翁数量将迅速增加,首先在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

世界超级富豪大部分是美国公民超级富豪人数将由于中国和其他发展迅速的经

济体而加速增长

未来二十年的新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全球化。到2030年,对社会发展进行治理以及在教育、卫生和国际法领域加强均质性的全球诉求将形成。

然而,现实的全球社会发展治理机制在二十年内不会建立起来。

世界教育空间

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正促使不同国家从业人员教育标准和职业培训的要求逐步趋于统一:发达国家的教育标准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全球劳动力市场的输出国所接受。

论点:在本预测期内不应期望形成全球统一的教育空间。

发达国家将进一步开展的教育体系的现代化,调整并使之满足全球信息社会的需求,其中以落实“终生教育”的理念为主。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班级:机械五班 学号:2010301390148 姓名:李维崧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趋势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差距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从手工作坊、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到自动生产线,再发展到柔性生产,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但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日等国领先我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有些市场还不够完善,教育制度较落后等方面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我国制造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改善教学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通过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再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制造技术经建国以来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各类机械产品的制造提供基本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了重要成就。虽然在80年代受到“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一度认为制造业进入了夕阳阶段,影响到了制造业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国家对制造技术的发展获得了重新认识,政府及有关领导对制造业的发展都给与了高度的关注。 国务院委员宋健1995年4月在接见先进制造技术专家时,对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指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如果制造技术不发达,这个国家、民族就不可能富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为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开发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等共性技术。199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在“九五”计划的实施中,制造技术也有多个项目开始实施,如“精密成型与加工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金属材料热成形过程动态模拟及组织性能质量优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范文1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范文1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范文1:大家想一想自己心目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他说:“是人口少一点的世界。”她说:“是美丽的世界……对!对!对!有些人的想法和我想的一样,但是有些人的想法和我想的不一样!那接下来我来告诉你们我心中的未来世界。 我心中的未来世界是这样的:不一定是美丽的,人口少一点的。我只要普普通通的!环境要好!人的品德要好!人类的生活习惯更好!森林要多!空气要清新!人类的那些丑习惯要丢掉! 现在的世界:空气越来越浑浊!比如说,大街上许多的车子来来往往,车尾排放的“毒气”越来越多!使空气越来越浑浊!森林越来越少!比如说,人类在一天天的砍伐树木,使森林越来越少!环境正在恶化!比如说,有些人在草地里践踏小草,见到路旁美丽的花儿就摘,浪费纸张!浪费水!浪费资源!人的品德越来越败坏!比如说,有些人动不动张口闭口说脏话!还乱吐口痰!举止行为都败坏!人口越来越多!比如说,人口的数量正在一天天的增加!使某些地区变得很拥挤!连走动都不方便,如果人类还不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世界末日总有一天会到来的!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范文2:时间:2052年12月1日早晨地点:我的别墅 "丁零零……",一阵铃响,接着一阵优美的旋律响了起来。

我睁开了眼,看看了看时钟,现在是早晨6点整。窗帘自动拉开了,一缕阳光照了进来,让我觉得很舒服。等等,有没有搞错,12月是大冬天,6点天还没亮呢。没错,2052年时,地球人向天上发射了一个人造太阳,到冬天时,人造太阳就从5点开始工作,6点天已经很亮了,这个人造太阳照得地球暖洋洋的,冬天就不冷了。夏天,人造太阳停止工作。 “主人,该起床了”,这是我的机器人保姆东东进来了,趁我洗漱的时候,东东已经把床整好了。我们造了许多机器人,有家用机器人,用于干家务活,我称它为机器人保姆,有代替人类做危险工作的工人机器人,还有体育机器人,会打篮球、网球等。我洗漱完毕就跑到楼下开始锻炼身体,我先跑了十圈,又举了五十下杠铃。我虽然已经六十岁了,可我却象三十岁的小伙子一样棒,因为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超级微型机器人,可以钻到你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探查、治疗各种疾病,甚至可以钻到脑血管里,清除那里的堵塞物,这样一个个瘫痪了病人就可以重新站起来了。由于血管畅通,人就很有精神。科学家还造出了各种人体器官,用来更换那些已经坏了的器官。你看我的身体有多棒。 我们这个世界里,人人都很长寿。 我坐在餐桌旁,打开新闻机,开始听新闻。这时东东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我喝着新鲜的牛奶,吃着刚的面包,还有煎肉和鸡蛋。你会说,这有什么,我天天早晨都这么吃。如果我告诉你,这牛奶是刚刚从地球一号运过来的,你可不要惊奇。是的,2052年,地球人喝的牛奶都是从外星系运来的,这是我们星球探测队的功劳。我们探测队坐上星际飞船,在太空中遨游,从一个星系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资料讲解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使我国的教育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走在前列,教育部领导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远古教育技术的萌芽 关于教育技术的由来,学术界有的认为教育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前,远古猿人“用啁晰噪叫、呐喊、呼号、杂嚷单音字,有时用半音乐式的音调等交换意见“。这是原始教育技术的雏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后来产生了口头语言,但尚未出现课本,这时口耳相传、口授手示之术是教育的主要技术。在公元前 469-399年,西方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公元前551—479年,东方的孔子的“启发法”,则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技术遗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原理是:他常常先装作别人比自己聪明,通过巧妙的诘问,引导对方承认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他凭借反复桔难和归纳,引伸出明确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anufactur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brand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

当今世界教育与管理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

世纪初教育及教育管理改革 发展的基本趋势 贺乐凡 一、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融合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开展教育改革,并形成了两大潮流:一是教育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家(如中国、俄罗斯、法国、新加坡等)的教育改革;一是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的教育改革。这两类国家教育改革的思路和重点各不相同,采用的方法也互有区别。两种思潮相互碰撞,形成了融合的趋势。 所谓融合,即各国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整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合,有人称它为融通,也有人称它为整合,还有人从东西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把它称之为“东西合壁”,提法虽然有区别,但其精神是一致的,大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世界各国的教育均有其优势,也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没有绝对好的教育,也不存在绝对差的教育;第二、将外国教育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与本国教育的优势相整合,形成新的理念和做法;第三、教育改革要以发扬本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基础,教育全球化要以民族化为基础,离开民族化,就不存在真正的全球化。1 二、融合趋势下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 (一)教育管理理论 在融合的大趋势下,世纪初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确有了新的发展。 在管理科学的对象上,过去人们认为,管理的依据是科学,研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管理规律,并严格地按照规律所确立的原则进行管理。现在人们融合东西方的管理思想,认为管理不仅要依据科学,而且要讲艺术,要提倡管理艺术的创造性。有的校长还提出,学校管理是一种技术,校长的培训,要重视管理技术的培训2。 在管理的目标取向上,过去人们认为,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而组织具有共同的目标,管理就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现在人们融合东西方的管理思想,认为组织要有共同的目标,但组织的共同目标,往往是反映一种理想的追求,带有口号激励的色彩,难以具体操作。而个体的目标,则是千差万别的,生动具体的,易于操作,管理应定位干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 在管理的组织结构上,过去人们强调严格的组织层级划分,宝塔式的结构,按照层级原理进行管理。现在人们按照社会信息化的要求,主张组织结构扁平化,强调岗位间的协作和人员的一专多能,目的在加速信息的传输和人员的流动,提高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思想,也叫“企业重构”或“组织重建”3。有人说,“组织重建”的思想,是继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的质量管理之后,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可见其重要性。其理论的基点,是在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重新强调管理的效率。 1参阅:①薛峰:《融合: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现代教育报》2003年1月1日;②黄书光:《论“中西融通”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2参阅:C·沃纳:《为领导者设的课》,《1997年中美教育研讨会论文集》第87页 3参阅:王东宁著《现代管理新视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5,163,341页

写未来世界的作文600字优秀作文

写未来世界的作文600字 篇一:未来的世界阮铃铭 未来的世界里,是一个和平的,五彩缤纷的,充满生机的美好世界。 未来的世界,没有乞丐的乞讨声;气愤的怒声;受害的冤声;不讲礼貌的骂声;受委屈的哭声;没有闹哄哄的吵声 未来的世界是和平的,没有滚滚硝烟的战争;没有小偷;没有打家结舍的强盗和土匪;没有丧失人性的团伙;没有市井流氓和无赖 未来的世界,是美丽的。每条繁华大街上都人来人往,车辆行驶。街道的两旁都建好了一幢幢高楼大厦,大厦前都会种好几棵大树,让它们吸收二氧化碳,散出清新的氧气,让人们的身体更健康。 未来的世界,是高科技型的。它把所有的车都改了造型,还把车的所有缺点和毛病都除掉了,将它们都变成了自动载人车,只要一叫他停下,它就会停下,你要去哪里,只要说一声,它就会立刻到那里,而且保证您的安全,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不要司机操作,而是自动的,而交警就是机器人了,你可以将做交警的所有知识都输入机器人的脑子里,他就会随机应变地指挥,绝对不出错。 未来的房子,也是使用高科技的。只要你是房间的主人,可以用手指在门上碰一下,它能识别是否是主人,是的话,就会开门,不是的话,绝不开门。房间里,会有许多机关,假如你要把东西藏进密室里,就按一下机关,密室的门马上就会开起来,当你出来时,它就会自动关上,而且门的位置上没有任何痕迹,根本看不出来。假如房间起火了,它就会自动灭火。假如晚上有人将窗户砸碎跑进来,你身边没有人,这时你又躺在床上,你就可以按一下机关,床立刻分成两半,你就可以到床底下去,然后在按一下机关,天罗地网就会将进来的那个人网住,让他动不得,自己再好好睡上一觉,天亮之后,再来处置这个人。 未来的世界,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和发明,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了。 未来的世界,还有许许多多令我们猜想不到的,它是奇妙的,令人难以琢磨的,我相信,未来的世界会更加美好的。 篇二:未来的世界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神奇而美好的世界。 未来的鞋子一定是飞鞋,它能够带着人们自由的飞翔。人们可以穿着它到游乐场去游玩,到公司去上班,到学校去上课。飞鞋的底盘有一个小型喷气装置,提供向前和上升的动力,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它的载重极限是4090公斤。它的电池是特制的,使用寿命很长,每双鞋只要两对电池,电池大约两年更新一次。大约可以跑出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它的价格还很便宜,大约3000元左右。这种鞋可以回收,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未来的车子应该是飞船的形状,象现代的神州五号的模型。这样的车子可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这样的车子是不需要维修的,后面有最高科技的火箭筒,做它前进的动力。它的底盘有10个火箭管,可以可以帮助它提升高度和速度。他的卖价腰50000元左右。人们可以坐它进行宇宙冒险,探测太空的奥秘。它的外壳很坚硬,可以抵御星际间陨石的碰撞,而且,耐高温、耐辐射,保护乘坐者的安全。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制造业发展状况精编版

制造业发展状况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及其基本特点 建国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制造业形成比较独立完整体系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制造业中以轻纺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迅猛发展期,带有比较明显的粗放性和文革后恢复性发展的色彩,这一阶段制造业的发展使我国基本上告别了工业产品短缺的时代;第三阶段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制造业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进入了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的新时期,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上升,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也是本文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所在。 (一)制造业生产及出口均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 1978--2001年,制造业增加值由1195亿元增长至3624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比全部工业年均增幅高个百分点。其中,1978--1990年年均增长%,高于全部工业个百分点;1990--2001年年均增长%,与全部工业基本持平。制造业生产迅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出口也保持了快速增长。1980--200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由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年均增长%。其中,1980--1990年年均增长%,1990--2001年年均增长%。

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比1978年增加了个百分点;制造业产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增加到2001年的%,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我国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来自于制造业;2001年底,制造业就业人数达8083万,吸收了约1/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1/4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缓解了我国沉重的就业压力。 (二)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提高,部分传统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与1990年相比,2001年的制造业行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28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15个行业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升行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包括电子、电气、仪器仪表、医药。其中,电子行业升幅最大,已由1990年的第十位跃居第一;一类是经济发展中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直接相关的行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加工、文教体育用品制造、服装、皮革等。比重下降的多属于技术含量中等、传统色彩较多的投资类行业,如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其中,纺织行业降幅最大。纺织业的衰退昭示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结构转换的加速,同时也把如何以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这一严肃的课题摆在了国人面前。 表1:1990--2001年行业比重变化

全球十大教育发展新理念

全球十大教育发展新理念 21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使国际组织在促进全球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国际组织教育发展重要报告分析”项目组,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主要国际组织近年来发布的教育发展重要报告、教育决策咨询报告、教育公报等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了全球教育发展的十大最新理念和趋势。 1.欧盟视教育为未来发展核心 2010年6月,欧盟正式通过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即《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与包容性的增长战略》,这是继《里斯本战略》到期后,欧盟的第二个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欧洲身处转型时期、欧洲各国需要摆脱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构建“智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框架,明确了欧盟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新战略将教育和培训视为欧盟未来发展的核心,视为实现“智慧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帮助欧洲各国摆脱危机的关键。 新战略特别强调,“必须做好教育、培训与终生学习方面的工作”。作为实现核心目标增长的支撑,欧盟还设计了七项行动,涉及创新、教育、数字化、就业、产业、能源、反贫困等方面。其中,“创新联盟”、“青年人流动”和“新技能与就业议程”三项行动与教育紧密相关。 2.从“全民教育”转向“全民学习” 2011年4月,世界银行集团推出了《世界银行2020教育战略-全民学习:投资于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发展》,对未来10年世行在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和实践动向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全民学习”的战略新愿景。 “全民学习”新战略,完成了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的转变,加快了从教育到学习的转移。世行认为,“全民学习”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和减贫的关键,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 “全民学习”意味着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年不仅能上学,还能掌握他们拥有健康、有成效的生活并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面向全民学习”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将“学习”概念提到了一个比“教育”更加宽泛的层面,拓展了教育的时间观,也将教育延伸到了新的空间维度。 3.家庭背景正强烈影响教育成功 2011年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2009结果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强烈影响其教育成功。 经合组织用“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指数”来测量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该指数根据学生提供的有关其家长的教育、职业及家庭财产信息得出。报告显示: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相关的成绩差异在所有国家都非常明显。平均而言,经合组织成员国中,14%学生的阅读成绩差异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解释;而在匈牙利、保加利亚、秘鲁和厄瓜多尔,超过20%的成绩差异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解释。在经合组织成员国,来自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更优越(收入最顶端的七分之一)的学生成绩,比普通家庭的学生阅读平均成绩高38分;而在新西兰、法国,富裕与贫困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高达50分。 当前,消除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努力方向,报告也发现,一些国家已成功减少了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 4.阅读素养成为成功核心技能 经合组织报告得出的另外一个具有重要政策内涵的结论是:真正影响经济及社会进步的是学习结果的质量,而不是现在各国普遍采用的“教育年限”这一指标。 经合组织用对义务教育末期学生(15岁学生)“素养”的测评来评估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结果的

我所期待的未来教育

我所期待的未来教育

我所期待的未来教育 ——听沈祖芸老师报告有感在我小的时候,教室的课桌是木质的,所以上面有很多坑坑洼洼,垫板是每人必备的文具;在我小的时候电脑课是一大堆的字符,要想进入一个WPS界面,都需要输入好多复杂又繁琐的指令;在我小的时候,老师总是站在那个有着高高台阶的讲台正中间讲课,举手投足间都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如今,当我也成为了曾经心目中最敬仰的教师的时候,我发现,我所熟悉的校园,已经面目全非!如今的课桌都是铁质的,又厚又坚硬的桌盖再也不会担心写字会不平整,因此垫板已经消失了它的踪迹;如今的电脑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可以简单动一动鼠标就进入到任何一个想要到达的界面;如今的老师如果依然站在那个象征权威的讲台上一成不变的传授知识的话,有可能就会遭到学生的唾弃…… 那,未来的课桌、未来的电脑课和未来的老师呢? 也许这个问题对于按部就班的我来说从来未曾思考过,似乎一直都是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态应对生活和工作,更何况,在我看来教育如果要发生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未来的教育,与我何干? 也许对于我来说涉足教师这个行列还太短,道行也太浅,但经过这么些年的探索实践,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从我读书开始就时不时地听到关于中国教育要改革,中国教育理念如何落后,应试教育危害如何大之类的呼声,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能感受到的教育似乎依然在如此的循环往复,正如我在沈

老师报告中听到的这些特立独行的学校,他们的教学模式让很多中国家长耳目一新,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国际化接轨的希望,然而,又有多少家长可以接受这样的一个教育模式?如果我们的中考高考不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又能走多久?虽然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途径去实现个人价值,但对于一个平凡家庭、普通收入家庭来说,中考高考应该是最实在的路,所以我可以想象很多家长看到这样的学校一定是觉得很新鲜很好奇,但是真的要轮到自己孩子身上,就会犹豫,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矛盾。正如,我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一直都彷徨在应试的功利和兴趣的培养之间,也许这两者之间是有契合点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会有冲突的,因为给我教一届孩子的时间只有三年,语文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也许等到出成效的时候是在高中,那作为社会中一个功利的人,我是否会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惆怅呢?更有甚者,兴趣不等同于成绩,而社会大众往往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即使这个班的孩子都很喜欢语文都很喜欢语文老师,但是成绩出不来,依然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然而,当我听到上海教育杂志社沈祖芸老师的报告《教育,究竟“能见”什么》后,我的思维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跃。在沈老师唯美温和的PPT演示中,我仿佛真的已经置身在未来的世界中,看到了许多形形色色大胆创新的教育模式。这,并不是一个幻想,这已经真实地发生在了我们的邻居上海身上。沈老师的报告从“能见的未来”“能见的孩子”和“能见的自己”三个方面做了长达2个半小时的报告,不得不承认这对于我是一个全新的视野。 在她的讲座里我看到了“越来越不像课的课”、“越来越不像学校的学校”、“越来越清晰的过程”和“越来越相伴而生的反思”,更收获了一些全新的理念。现在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阶段 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性,同样也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 二、智能制造行业运行特征 (一)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 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分别出台了《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强省的建设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转型升级基础,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理念加快渗透,制造企业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多方

【荐】我眼中的未来世界作文

【荐】我眼中的未来世界作文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整理的我眼中的未来世界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轰隆”一天下午,我正在家里看书,只听外面雷声一响,我走窗前一看,只觉得眼前一黑,不醒人事…… 再次睁眼,已是白天了。我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床上,床边还站着一个女人。我打量着那个人,虽然长得像人,可怎么感觉怪怪的。那人见我在打量他,忙说:“小主人,欢迎来到未来世界,我是你的专属仿真机器人——沫沫。”纳尼?!这个信息量有点大啊!我消化了一会儿,确认了自己真的来到了未来世界。我冷静的想了一会儿,说:“哦,我知道了,带我走走。”说着我就从床上跳下来。“好的,小主人。”沫沫点头答应。 我先打开了衣柜门,发现只有几件衣服,还都很朴素。我很奇怪,问道:“怎么就这几件衣服呢?”沫沫回答我:“现在的衣服都是这样,虽然只有几件,还很简洁,但妙就妙在这里。衣服可以根据主人的想法换成任何样式、颜色和温度。而且每次穿完,衣服都会自行消

毒,不用洗衣机也不用手洗。”“这么厉害啊!”我惊奇的看着这些衣服。 就在这时,“咕咕”我的肚子叫了起来,沫沫听到后,连忙说:“小主人,你饿了吧?也对,你来到这儿快呆了几个小时了,我这就去准备晚饭。”看了这里的衣服,我十分好奇这里的食物是怎么样的,于是便提出要和沫沫一起去。 来到厨房,我看了看,嗯,好像和我那个世界的.厨房没什么不一样,只不过多了一个按钮,沫沫问:“小主人,你想吃什么?”我很 随意的说:“随便,你怎么方便怎么做。”“哦,我知道了。”沫沫说。只见她娴熟的按住那个按钮,说:“午餐,二两菜一汤,随便弄点。”说完就弹开来。这时,令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从按钮中传出一个机械音:好的。接下来厨房的工具便自己“动”起来。锅铲自动铲菜,菜自己清洗自己……不一会儿,一顿丰富的午餐就完成了。 吃完饭,沫沫又带我逛了一下别墅,从她口中得知,在未来房子里的一切都是连通房子专属的计算机。这里的一切都可以自动:墙壁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沙发可以按摩,窗户可以防噪音、遮阳等等。门也不用钥匙开了,因为房子早已记录了主人的各种信息,能自动分辨出哪个是主人,哪个是客人,哪个是坏人。就是主人推一下门就可以开,如果是客人,门会派机器人通知主人,如果是坏人,它会自动报警…… “涵涵,干什么呢?”正当我准备上床睡午觉的时候,突然听见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 :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谋攻篇》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 3 页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1.古代至 19C 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 2. 19C 初至 20C50 年代:学前公共教育( 3 岁—入学前) 3.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 0~3 岁的早期教育和3~6 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 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 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 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 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 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 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 № .2 :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未来的世界

未来的世界(1) 我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天上有汽车在飞,每个人都有一双电动的翅膀,可以在天上飞来飞去。有些地方还建立了飞船场,什么人都可以坐上去,看看月球、火星等任何一个星球上的情况。 如果你想去朋友家,也不会让你等汽车而焦急,要是你不想用电动翅膀,也可以走电动路,你只要说出你想去的地方,它就可以把你带到那里。 如果你不会电脑打字,那你就去买一台自动电脑吧,你只要说出你想写的字,它就会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又快又好! 学校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小,而是非常的大。教室的四周都有屏幕,老师不用走进教室就可以知道学生在干什么。学生们把作业本放在屏幕边上,屏幕就可以把作业本吸进去,给老师批改。 学校的操场在空中呢!要是你有恐高症,也不用担心,只要你走进去,就好象在平地上一样呢! 这一天快快来到吧! 未来的世界三年级作文二:未来的世界 未来世界的东西真是神奇,应有尽有。 人类不再用汽车,而是会飞的鞋。这种鞋不但环保,而且水、陆、空都能使用,再也不会担心堵车了。警察不再使用手枪,而用一种光球,这种光球可以跟踪犯人还可以把犯人定形。 未来人类的衣服也很新奇,他们每人只有一件衣服,可以自动调节温度,自动清洁,太方便了! 最新奇的是房子,要是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可以将它推到另外一个地方。这就是我眼中的未来世界。 未来的世界三年级作文三:未来的世界 以前的世界,树木茂盛,小动物们快乐自在。 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数目就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污水污染特别严重。小溪里的小鱼都死了。露出白白的肚皮浮在水面上。从农场里排出来的都是黑烟。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2999年的世界。哪里树木茂盛、绿树成影、小鸟欢歌笑语、小溪清澈见底。人们在树下下象棋,玩游戏,快乐极了。我希望我的梦能实现。希望人类能够早点醒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再砍树木了。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 未来的世界三年级作文四:未来的世界 在未来的2061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不会污染环境了。因为,汽车上有一个机器,它可以把汽车的尾气转化成各种好闻的、不污染环境的气味。有牛奶味的,香蕉味的,草莓味的… 未来的垃圾箱会变成有许多功能的机器人。它能把垃圾转化成有用的物品。 如果人把废品放进去,机器人垃圾箱还可以让人选择要什么物品呢。

我国当代幼儿园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当代幼儿园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园设计面临的问题,然后通过幼儿园建筑设计认识的发展、空间环境模式的发展浅谈了我国当代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展开我国当代幼儿园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分析。 关键词:我国;幼儿园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分析 引言:幼儿教育是人生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幼儿园建筑当中,如何使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健康、多样的生活、学习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笔者展开我国当代幼儿园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分析。 一、幼儿园设计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通常有私立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的办学主体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资产公有。由国家政府部门或其主管单位拨款,私立幼儿园的办学主体为私人或民办团体,资产私有。无论是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它们的建设很多都存在作为一种配合政府卖地或房地产企业卖房为目的的配套设施所建立,作为配套设施就决定了幼儿园的地位。在房价日益高涨的今天,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的或普通省会城市市区中,房价都是寸土寸金,那么地价只能用天价形容。因此,无论是从房地产开发商还是政府,都不可能为幼儿园建设提供充分的土地。从利润角度来说,用于幼儿园的建设资金与土地面积常常被压缩,这两种建设方式的主体都不是幼儿园的真正使用者,使幼儿园设计与使用相互脱节,设计师无法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的使用需求。 二、我国当代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发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以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是向苏联学习集体主义教育模式,例如‘直接教学’和‘分科教学’。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打破了外交僵局,国际上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这使得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沟通交流的频繁,教育领域进行了与苏联教育模式背道而驰的西方现代教育模式的研究,例如蒙台梭利教育法、瑞吉欧教育方案、高宽教育方案,这些现代化与多样化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我国当代幼儿园建筑设计的探索正是在学前教育的转型期起步的,因此对幼儿园的认识、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模式均受到“直接教学”与“分科教学”模式的影响。 1.幼儿园建筑设计认识的发展 1979年,颁发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中发〔1979〕73号),1987年,颁发的《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1987年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试行)》等,这些文件的办法标志着我国将发展托幼事业提到了与民族素质密切相关的战略高度,我国幼儿园建筑设计逐步走向有章可据、有理可依的标准化、正规化的阶段。 笔者通过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材以及幼儿园有关条列规定展开分析研究,参考2007年付瑶出版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编号为JGJ 39-20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龚兆先主编的《幼儿园建筑设计》、《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一版和第二版;黎志涛编写的《幼儿园建筑设计》;,可以发现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如下:其一,学前教育建筑虽从一开始就根据幼儿年龄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