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刚果危机(1960-1963)

美国与刚果危机(1960-1963)
美国与刚果危机(1960-1963)

美国与刚果危机(1960-1963)

【摘要】:刚果危机(1960-1963)为冷战中多种层次的国际力量提供了一个交汇、碰撞的新场所。美国政府主要从全球冷战的角度考虑刚果问题,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是其一切对外政策的基点。然而,西欧盟国作为传统的殖民国家,主要从殖民利益和地区利益上看待刚果危机,反对美国过于干涉。正在崛起的亚非新兴国家则支持刚果民族主义的诉求,并努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成为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第三支重要力量。刚果不断觉醒的民族主义力量所关心的并非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与对抗,而是本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上多种层次的力量在目标上的矛盾与冲突注定使美国政府在决策中难以调和,只能根据形势的轻重缓急摇摆于其中。本文拟在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美国政府解密文件参考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以及国务院解密文件缩微胶片等为史料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并适当参考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通过刚果危机案例分析美国政府在决策中的多重困境,展现冷战中的各层次力量之间目标差异与交叠的复杂性。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序言、正文和结论。其中,序言主要回顾关于刚果危机问题的研究状况,并提出本选题的意义以及写作思路:结语则对全文进行简要概括,总结美国政府在刚果危机决策中的多重困境及其冷战意义所在。正文则分为五章论述。第一章为背景介绍与分析,重点阐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非洲、比属刚果政策的演变。随着1950年代冷战向第三世界扩展,美国对非洲政

策逐渐经历了从以资源为中心到以战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美国政府逐渐制定出相对独立的非洲政策。但是,它出于冷战战略考虑,不得不考虑殖民宗主国的利益,因而它的非洲政策仍然无法摆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其中,美国与比属刚果的关系就是典型一例。第二章介绍刚果危机爆发后两个月期间,美国政府对刚果危机的反应及其对策。刚果共和国在独立后发生骚乱,比利时趁机出兵干涉,支持加丹加分裂。以卢蒙巴总理为首的刚果民族主义急于维护国家的主权与独立,向超级大国求援。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政策经历了最初强调比利时对刚果负有责任,到支持联合国出兵刚果,再到努力防止苏联“朝鲜式”介入的演变。美国政府一方面迫使自己的盟国做出部分让步,另一方面则操纵联合国在刚果问题上发挥主导性作用。然而,卢蒙巴试图在苏联援助的基础上以武力解决加丹加分裂,致使美国政府的努力化为泡影。第三章考察与分析美国参与推翻卢蒙巴政府,甚至暗杀其本人的决策及行动。艾森豪威尔政府不惜践踏民主原则,支持刚果总统卡萨武布解除卢蒙巴的总理职务,随后支持蒙博托发动政变彻底剥夺其权力。由于被软禁的卢蒙巴依然影响很大,美国决策者决心“除掉”其本人,为此策划并实施了投毒、枪击等暗杀行动。同时,美国政府开始帮助卡萨武布-蒙博托建立一个合法的临时过渡政府。最终,冲伯杀害卢蒙巴在大程度上解决了艾森豪威尔的心头之患,但是刚果问题并未因此而得到根本上的解决。第四章重点围绕肯尼迪的刚果新政策及其重建刚果合法政府展开。肯尼迪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任政府应对刚果问题的应急性与随意性,并根据亚非国家力量增

强的新形势,试图通过民主方式解决刚果危机。为此,他制定出以建立基础广泛的政府为中心的刚果新政策。阿杜拉政府建立后,加丹加分裂势力依然在西方盟国的支持下不肯妥协。肯尼迪则在打-谈之间犹豫不决,延缓了解决刚果分裂的进程。哈马舍尔德之死促使美国对加丹加的态度逐渐强硬,迫使冲伯与阿杜拉签订了形式上结束分裂的基托纳协定。第五章主要探讨肯尼迪政府结束加丹加分裂的努力。肯尼迪首先支持阿杜拉逮捕基赞加,彻底消除了斯坦利维尔的威胁。但是,在加丹加问题上,肯尼迪依然迁就西方盟国,继续主张通过政治和谈解决。至1962年中期,美国政府提出本质上仍以和解为主,避免使用武力而采取严厉经济制裁的“吴丹计划”。冲伯并未真正接受,致使该计划无果而终。随后,肯尼迪决定支持联合国加大对加丹加军事打击的力度,但仍以促使冲伯和谈为限度。最终,联合国部队自行以武力迅速解决了加丹加分裂,也使得肯尼迪政府两年来的和谈政策彻底破产。【关键词】:美国刚果危机卢蒙巴哈马舍尔德吴丹计划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712;K464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序言12-24第一章1950年代美国的非

洲政策24-55第一节美国对非洲政策的演变25-39第二节美国与比属刚果39-55第二章危机的爆发与美国的介入55-94第一节刚果危机的国际化56-72第二节美国避免刚果内战72-85第三节卢蒙巴与联合国决裂85-94第三章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卢蒙巴之死94-130第一节美国与九月事变95-109第二节美国对付卢蒙巴109-119第三节卢蒙巴之死119-130第四章肯尼迪政府与刚果合法政府的重建130-167第一节肯尼迪的刚果新政策131-141第二节肯尼迪与阿杜拉政府的建立141-153第三节美国与安理会169号决议153-167第五章吴丹计划与危机的结束167-203第一节基托纳协定的破产168-176第二节肯尼迪与吴丹计划176-189第三节加丹加分裂的结束189-203结语203-208主要参考文献208-215后记21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国际法:国家豁免原则 香港释法 刚果案

人大释法”要香港跟随中国给予刚果外交豁免权 (2011-08-27) 案件的起因是,刚果在上世纪80年代,向南斯拉夫Energoinvest公司借钱发展水电工程,其后无法履行协议,经仲裁后须赔偿。而美国对冲基金FG Hemisphere Associates LLC,则以低价购买了该债务。 该对冲基金在2008年知道,属于中国国企的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三间子公司,在刚果取得采矿权,并会支付一笔“入场费”,因此,就要求刚果将这笔2亿美元(约2亿4600万新元)的款项用作抵债。 原审时刚果政府向香港法院提出“国家豁免权”,指出一个主权国在未获同意下,不受另一个主权国法院的管辖。法官认同有关“绝对主权”,判基金公司败诉。 原告其后提出上诉,上诉庭的法官认为,香港的普通法应该采用“相对主权”看待案件,即使涉及两个主权国,但水力发电融资协议、及采矿等“入场费”,是商业行为,因此改判原告得直。 刚果于是上诉至香港终审法院。在终院处理期间,北京曾向港府多番施压,强调“刚果案”涉及中国外交政策,香港终院无司法管辖权,也无权处理。 而香港司法界当时坚持,应尊重《基本法》总体保留原有香港法律制度的大原则。 “人大释法”要香港跟随中国给予刚果外交豁免权 (2011-08-27) 早报导读 [时事漫画] 澳洲最高院阻止澳与马国交换难民 [中国早点] 国资委"拉郎配" 央企重组貌合神离 [新马关系] 我国移交四水供设施给柔佛州 [总统选举] 一个外国人看新加坡总统选举 ●易锐民香港特派员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昨日全票通过,对香港《基本法》第13条第一款及第19条进行解释,香港要跟随中国,给予刚果民主共和国享有绝对外交豁免权。 会议在北京召开,听取了香港终审法院就刚果欠债引发的外交豁免权争议,提请解释。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 案例一:安然事件——美国经济永远的痛 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安然公司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安然公司于1985年由两家天然气公司合并而成,当时资产总额121亿美元。在短短16年里安然公司飞速发展,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20XX年业务总收入一度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美国第七大公司。20XX年10月17日,安然公司公布季度财务报告,其利润由盈转亏,随后美国《华尔街日报》揭露安然公司利用合伙公司隐瞒巨额债务。经查明,安然公司实际负债达400亿美元,账面仅列130亿美元。10月22日,美证券交易委员会介入安然事件调查。11月8日,安然公司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盈利共计6亿美元。11月21日,安然与休斯敦迪诺基合并交易失败。12月2日安然公司因30亿美元到期债务无法偿还,被迫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安然从辉煌走向破产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违规经营,滥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能源信用交易,这种发展其兴也勃,其衰也速。为筹资,安然公司创造了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即具有期货性质的能源交易合约,包括石油衍生性商品、利率交换契约以及信用状等。其总额达330亿美元。安然公司除了运用这些金融工具进行能源产品的金融化运作以外,还大量运用金融互换协议进行套期保值。金融创新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服务于本业,且套期保值蕴含着极大的金融风险,赢则暴利,亏则巨损。这种潜在的风险变为现实风险是安然破产的直接原因。其二是盲目扩张,举巨债以求大发展,试图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控制尽可能多的,从而产生最大化的财务协同效益。20世纪90年代,安然利用美国放松能源市场管制的机会,进入能源交易市场,并将业务延伸至国外,先后投资75亿美元兴建印度的达博尔电站项目和英国的埃瑟军—克斯水处理项目,均惨遭失败。其三是管理层缺乏诚信,缺乏对的忠诚,贪婪、自私,当危机到来时,不顾投资者利益,只图自救,在得知内部消息以后,纷纷抛售本股票,弃船逃生。 安然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安然的破产,美国银行界的损失在200亿美元左右,9家跨国银行被送上被告席,为安然公司做财务审计和咨询的安达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学号200921070129 经济管理学院 学年论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题目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专业班级2009级金融1班 学生姓名田多佳 指导教师蒋继涛 职称 年月日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作者:田多佳指导老师:蒋继涛 摘要:不断蔓延的美国次贷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 时, 危机也不可避免地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从中吸取教训,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监管 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震惊世界。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次贷危机不断蔓延,美国金融体系受到重创,五大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断裂,流动资金受到巨大损伤,纷纷面临破产或倒闭,华尔街模式顷刻间不复存在。随后,次贷危机全面升级为美国金融危机,包括实体经济在内的美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而随着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美国经济的衰退,引发欧洲经济步入危机,亚洲国家出口急剧下降,全球股市深度下挫,实体经济受到强烈冲击,失业人数剧增,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下跌。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是一种简单的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简单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深层原因。直接原因是美国利率的持续上升和美国房价的降低。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12次降息,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购房热情急剧上升。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购房者在购房后前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概况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且影响至今。 次贷危机的形成 次级抵押贷款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其首付比例一般低于20%。 举例,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两家主要服务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银行,他们承担了许多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银行为了分担风险,会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刺激抵押贷款债券(CDO),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等,这些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又会将次贷债券打包出售给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最后将次贷风险出售到全球。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截止2007年1月,美国按揭贷款支持的证券化产品总额达到5.7万亿美元。而自1995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同时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导致的金融机构大量发行的次级按揭贷款达到1.2万亿,占全部按揭贷款的14%。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回顾

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回顾与启示 摘要:本文首先对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进行了回归,介绍了次贷危机的形成过程,及爆发危机的相关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继而分析了次贷危机反应的问题及我国近期经济调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次贷危机;原因;启示 1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过程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要理解什么是次贷危机,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带给个人信用记录低于一定级别的以谋求更高的利息进而增加银行收入。2001年-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1]次贷借款人是违约风险非常高的客户群,他们被称为ninjna,意为既无收入(no income)、又无工作(no job)、更无财产(no asset)的人。既然如此,银行为什么还要贷款给他们呢?这是因为:首先,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发放的次贷似乎不存在安全性问题。由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作为抵押品的住宅价格一直在上涨。即便出现违约现象,银行可以拍卖抵押品(住宅)。由于房价一直在上涨,银行并不担心因借款人违约而遭受损失。其次,证券化使得银行可以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因而住房金融机构并不会因借款人违约而遭受损失。那么为什么证券化可以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呢? 在证券化过程中,涉及十多个参与机构。其中包括发起人(住房抵押贷款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经纪人、借款人、消费者信用核查机构、贷款转移人、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评级机构、包销人、分销人、保险公司、特别服务提供者、电子登记系统和投资者等。在证券化过程中,特殊目的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1.购买次贷,或根据某种协议获得次贷的所有权或处置权。次贷所有权的转移使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自9.11事件之后,随着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经济的复苏,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又先后17加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次贷危机从而发生。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起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扩展到整个世界。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国际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产生了金融危机。针对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中国经济的现状,本文探讨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市场,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 二、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 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由于信用要求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加之优质和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以及以MBS、ABS等为基础发行的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专业给投资者。同时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因贷款占用的资金得到回收,使得放贷规模继续扩大。自从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房价持续上涨。在房地产业繁荣的现象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觉得,收不回的贷款反正有房子做抵押,而房价还在涨,所以还会赚;而且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些贷款被打包债券化出售给了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被转移出去了。 三、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持续加息,房地产业开始趋冷,一些借款买房人不能按期还贷而违约,违约率的上升导致一些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如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出现亏损以至破产。同时,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也随之变成了垃圾债券,它的价格下跌引起了投资于此机构出现财务困难。投资者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纷纷要求赎回投资,造成基金公司流动性困难,不得不暂停赎回,这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不肯拆出资金。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从银行和债券市场都无法融到资金,次级债危机就演变为流动性危机,引起了造成美国和全球主要股市下跌。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7课空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备课资料 九江市一中周明学 2012、5、20 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高度繁荣时期,尤以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极度繁荣,导致经济大危机。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自然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定是在经济极度繁荣之后,经济危机是一 场“富贵病”。似车速过快,导致重大交通事故一般。 前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主要是生产严重不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表现为商品过剩,价格下跌,市场萧条;企业大量破产,工人大量失业。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是过剩了,不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真正超过了消费者的实际需要。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生产能力的大发展,所以出现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般认为,资本主义最早的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857年。 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通称“30年代大危机”,是目前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最为深刻的一次经济危机,所谓“空前”(前所未有)。 一、30年代大危机 1、表现: 开始标志:1929.10.24(“黑色星期四”)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华尔街:Wall Street。纽约市曼哈顿区一条大街道的名字。现在的纽约最初是荷兰殖民地,是荷兰裔移民的聚居地,当时叫做新阿姆斯特丹。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墙)Street(街)。后拆除了围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华尔街(Wall Street),前一词是音译,后一词是意译。 纽约是当时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华尔街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

从2008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

从2008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怕蔓延到本国实体经济,因此开始大量印发钞票,提出了4万亿的投资政策,然则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出现问题的主要是出口型企业,政府此举相当于是给中国经济吃了一剂壮阳药,我国经济本来就是投资比重大于出口和消费,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货币超发,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因此,当前应该采取的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减少民营企业税收,提高央企红利比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保证普通居民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对房地产市场开征房产税,调节房地产市场投机; 货币政策方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通过货币乘数流入市场的M2 提高居民存款准备金利率,保证居民实际储蓄利率为正; 央行发行债券,回收过多货币,保证流入市场的货币达到一个稍微稳定的数量; 加大对农副产品等市场的管理,防止投机引起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积极的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和CPI持续高位的两难选择。 政策微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基准利率,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到10%,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试行。 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我认为:总体是双松,但货币政策放松必须是步伐缓慢,可以通过在放收结合中达到适当放松。财政政策则需要放松。 1.GDP增速从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经济增长减缓,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失业及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放松货币政策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本文从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和连接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两个角度分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力图从微观角度解释危机酝酿与形成的过程。 一、引言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累积的系统性风险得以全面暴露,其危害尚在蔓延。这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二、原因分析 (一)金融创新产品:次级贷款和资产证券化 1.失控发放的次级贷款 (1)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与此同时,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也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从90年代末开始的利率持续走低带动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蓬勃发展。 (2)“掠夺式”的放贷 2001~2005年的房市繁荣带来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房贷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将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之所以大力发展这一业务,还由于不断上涨的房价使金融机构认为,一旦出现严重违约,他们可以通过没收抵押品,并通过拍卖而收回贷款本息。 次级住房贷款的发放达到了失控的局面。次级房贷规模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约占4.5%的美国一到四家庭住房贷款总额,发展到2001年的1600亿美元、占5.6%和2006年的6000亿美元、占20%。 2.资产证券化工具推动次贷膨胀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的金融创新之一,已经成为全球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重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也是各发达国家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工具。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一方面,新的产品不断衍生,另一方面,在规模上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 (二)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与制度漏洞 1.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 (1)利益冲突首先产生于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 据统计,评级机构90%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这使得评级机

解决美国经济危机的一个好方法

解决美国经济危机的一个好方法 作者:Lucy Q 方法很简单:美国开放投资移民途径,吸纳亚洲移民1000万人入美,人均投资金额要求40-50万美元。 这个方法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在美国消费。美国经济危机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目前没有钱了。美国的人民没有钱(次贷危机引发的),政府也没有钱。美国的债务问题严重,连续借债也不可能借到那么多的资金来帮助其恢复经济,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让美国在不借钱的情况下还能恢复其经济。我们知道,美国经济复苏之后,世界经济就会走回一个较为平稳的趋势。所以首先复苏美国经济是最重要的。那么这个美国吸纳亚洲移民的办法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此方法极大刺激美国经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发表就职演说时说要投资9000亿在复苏美国经济上。可是如果按照我的方法计算的话,1000万人乘以40-50万美元,美国总共得到的投资金额就是4-5万亿美元。这些钱并不是美国借的,而是美国吸引来的国外移民带来的,这可以避免美国向外国借更多的债。投资移民们进入美国后,在美国的各个领域上都会进行消费和投资:消费方面主要是在房地产和汽车行业,而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就是美国经济崩溃和复苏重要点;投资方面,由于这些人到美国来会创建一些企业,这样就会促进美国的就业,解决美国失业率高的问题。这个方法会比政府的那9000亿美金投资有用很多。这会很大程度上刺激美国的经济,从而刺激世界经济。 美国吸纳亚洲移民的方法会长期帮助美国发展。美国为什么之前不愿意接收很多移民?我们都知道想移民美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美国之所以这么提高门槛,就是因为它怕被打乱秩序。但这是在美国有钱的时候的决定。美国人有钱,美国这个国家有钱,他们还有人才,有设施,有保障。什么都有了的话必然不需要那么多外来的因素。可是现在具体事情具体分析。美国没钱了,急切地需要外界的帮助。这个时候鼓励亚洲人移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因为美国有设施有保障,所以才有人想移民美国。而这些想要移民的亚洲人大部分都是很精英的,有钱去移民就首先证明他们自身的能力和价值。美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聚拢人才和资金是帮助美国经济恢复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一个短期的决定,更会对美国发展成为一个长期的支撑。 同样,这个办法对亚洲经济是无害的。首先来讲,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帮助美国的经济,因为美国经济危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世界的经济发展。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如何解决自己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是想要一片一片地解决,就应该从根抓起,从根本解决。所以首先解决美国经济危机必然会帮助世界经济走回正常的线路。有人会问,我们国家的人才和钱都去了美国,这还能算是无害吗?请向更长期的角度看。移民美国的亚洲人为什么想去美国,是因为美国有更好的保障和更多的机会。那些移民了的人去美国投资后挣到的钱最后还是会回归自己的国家进行更多的投资。但是这短期帮助了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能够使各国经济在这个被动的情况下得到发展不才是更重要的么。

美国经济危机

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概述与政策分析 一、危机发生的标志:1929年10月下旬纽约股票市场大崩盘。 具体时间是10月24号,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二、危机发展的根源: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经济政策。 关于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不同人有不同的说的说法,但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一下这几条,另外,由于知识水平所限,某些原因我们了解的也并不透彻,望大家谅解: A,长达60多年的经济迅速发展和相对稳定时期刺激生产发展因素的逐步消失; B,固定资本大规模极盛时期也已结束; C,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带来了严重恶果; D,严重的信贷危机使20年代盛行的分期付款的办法失灵; E,农业的长期性慢性危机加深了工业危机; F,企业开工不足, 失业大军的长期存在,使国内市场更加缩小; G,信用危机加深了工农业危机; H,高关税政策使世界市场愈来愈小。 I,特别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蔓延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政策, 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关于美国的这次经济危机,我觉得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具有借鉴价值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仔细的思索一下,我们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现象,跟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多么大的相似性,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一下,《浮华时代》这本书,这本书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的一部关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社会生活的一部,非常具有价值的社会史书。 我之所以说,中国与当时的美国有相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一下: 一是经济上的空前“繁荣”,也就是现在被人们称之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集中体现在房地产和股票证券上,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啊; 二是体现在社会风气,整个社会凸显一种浮躁的气氛,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基于此,我个人也认为,社会的这个不稳定因素,也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一个因素; 此外,今日之中国还与当时的美国还有很多相似点,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找资料,自己做一份这个问题的论文。下面说一下,罗斯福是如何处理经济危机的。 三、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社会背景: A、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采取了一些不成功的应付经济危机的措施,为后来罗斯福新 政正确措施的出台提供了经验。 B、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 任总统,为新政才华的 施展提供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他没有当选总统,美国历史上也就不会产生新政 了,最起码没有这个称呼。 C、1929年—1933年3月,罗斯福任纽约州长,执行的政策,是他后来实行的“新政”政 策的发轫,这也为新政产生了有利条件。 D、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至于怎么变,美国的统治阶级反对走共产主义和法西 斯主义的道路,大多数人民群众也没有接受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准备。剩 下的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抛弃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发展、结束

经济学家们提出的2007年次贷危机成因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一是货币政策失误说,二是财政赤字说,三是金融自由化过度说,四是会计标准不当说。其他观点还包括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借款实践、错误的信用评级、影子银行体系的过度膨胀、CDS的泛滥等。 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原因) 次贷危机即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部分欧美投资基金遭重创。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今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同时,由于放贷机构

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为例,由于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该公司旗下两只基金近来倒闭,导致投资人总共损失逾15亿美元。此外,法国巴黎银行9日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这三只基金的市值已从

入门费解释翻译

入门费(额外小费,额外租金) 入门费的数额由双方自由确定。其可被视为: ●》额外租金(最常见的情况):业主希望预防租金的上涨与当地实际租赁价格的上涨不 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续约时将入门费考虑计算在租金内。 ●》或,对“由业主提供的,与租金无关的各种经济对等物,尤其是商业利益”的补偿金。 ●》或,对房屋等产业市值贬低以及房客从中获得商业财产的补偿金,包括在其租约延续 的权利条款中。 业主(称为出租人)和房客(称为承租人)在租约中明确入门费的性质。若未指明,则仲裁人寻求双方的共同意愿。在此情况下,一般将入门费作为额外租金考虑。 刚果”案结果几成定局 (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1-10-05 09:14:25) 注:这篇短文是在香港终审法院就“刚果案”做出最终裁决前所写,几天后香港终审法院就做出最终裁决。所以,该文就没有发表。现贴出,希望对该案有兴趣的人,可简单了解该案的过程。 “刚果”案结果几成定局 朱伟东 2011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香港特区终审法院的提请,就美国FG公司诉刚果民主共和国案(以下简称“刚果案”)所涉香港《基本法》第13条第1款、第19条的内容作出解释。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就《基本法》作出解释,也是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次主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基本法》作出解释。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在8月30日收到释法文本后,已转交案件各方当事人。根据该案日程安排,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将在今年11月25日对该案作出最终判决。在作出最终判决时,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必然会考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解释,因此,该案的结果几成定局。 “刚果(金)案”的起因是,1980年代,刚果向前南斯拉夫的Energoinvest公司(现为波斯尼亚的一家公司)签订水电工程项目合同。工程完成并验收后,刚果一直没有支付工程款项。Energoinvest公司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国际商会仲裁院提请仲裁。仲裁庭在2003年作出有利于Energoinvest公司的仲裁裁决。根据裁决,刚果应向这家公司支付3700万美元及其利息。2004年,Energoinvest公司将仲裁裁决低价转让给美国FG公司,FG公

1929年美国金融大危机

1929年美国金融大危机 一.背景介绍 1929年10月28日,这个不祥的日子在美国以及世界金融史上一直被人们牢记。在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猛跌,正式揭开了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这次危机来势迅猛,爆发后迅速从证券市场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从金融危机发展成经济危机,从美国发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给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以极其沉重的打击,以致整个30年代美国经济都没有完全恢复过来。1929年的危机,就其深度和广度,在当时是空前的,时至今日也是绝后的。 1929年9月5日,一位叫鲁杰〃巴布森的统计学家在美国全国企业家大会上预言:“一场大恐慌就要到来,而且可能非常可怕。”或许是预言起的作用,几个小时内,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价下跌了10点。为安定人心,胡佛总统公开发表讲话,宣称美国经济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从而引起股市行情再次上升,而且其上升幅度比任何时候都大。然而9~10月间,股价时起时落,局势异常。 1929年10月28日,星期一,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全部股票平均下降50点。这一跌就一发不可收拾,就像洪水决堤一样,迅速摧毁着一切能够摧毁的事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高峰在10月29日到来。星期二早晨10点钟,证券交易所大厅的大锣刚刚响过不久,剧烈的抛售就突然发生。大量股票涌到市场,不计价格地在抛售,出卖的不仅有小企业的股票,也有大企业的股票,股票坐市商被争先抛售股票的经纪人团团围住,全然没有人考虑买进,交易所的情况十分混乱。开盘后半小时内,交易量就在300万股以上,12点时超过800万股,下午1点30分,超过1200万股,当这天收市的大锣敲响后,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根据《纽约时报》的统计,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降了40%。 股票市场的大崩溃一直持续到1933年初。根据道〃琼斯指数的统计,从1929年10月至1933年1月,30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每股365美元下降到63美元;20种公用事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2美元下降到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80美元下降到28美元。到1933年7月,美国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值只相当于1929年9月的1/6。 1929年美国证券市场的崩溃拉开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帷幕,危机迅速蔓延,导致全球股市暴跌,从而引起借贷市场的混乱。1931年5月,奥地利信贷银行破产成为触发各国银行信用危机的导火线,而信用危机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程度,首当其冲的是德国。当时德国本身存在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每年要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的利息,不得不向英美等国筹借短期银行信贷,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破产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担心资金安全,纷纷从德国提取短期资金。由于外资大量抽走,从5月到7月,德国黄金储备减少42%,德国政府于1931年7月宣布停业两天,德国四大银行中有两家随即破产,同年9月宣布停止支付外债,禁止黄金自由输出。德国中止对外支付后,英国在德国的资金不能够调回,加之大量资金从英国抽走,同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由于英国放弃金本位,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银行大批破产倒闭。1931~1932年,美国银行倒闭达5096家。 1933年春,美国又爆发了信用危机的新浪潮,存款大量提取,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发生挤兑风潮,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其他国家的货币也纷纷贬值,截至1936年底止,欧、美、亚、非、拉几大洲就有44个国家货币先后贬值,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得以幸免。截至1933年底,全世界有25个国家停止偿付国债,这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这场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其他经济领域,发展成一次空前的经济危机,危机给了美国经济极其沉重的打击。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6%。如果按月份资料计算,从危机前的最高点(1929年5月)到危机的最低点(1932年7月),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56%,退回到1905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工业各部门,工业生产连续下降3年之久。危机期间美国13万家企业倒闭,上千万工人被赶出工厂,失业人数在1933年达到1283万人,占美国劳动力总数的1/4。与此同时,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约1/4。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也受到严重打击。危机期间进出口总值减少70%。资本输出一落千丈,1928年美国发行的外国有价证券是13亿美元,1931年下降到2.5亿美元,1933年仅160万美元,资本输出几乎停止。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题目: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专业:金融学 年级: 2 0 1 1 级 班级:金融(2)班 姓名:蔡汉林 指导老师:郑也夫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摘要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表明了美国房产市场泡沫的破灭。近几年来,在美国房产价格上升和利率较低的情况下,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条件一再放宽,再加上非传统抵押贷款工具的发展,结果助长了房产市场的投机和投资,逐渐形成了房产市场的泡沫。2007以来,随着房产价格的逐渐回落和利率的逐步上升,大量借款者无力偿还贷款,终于爆发了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简而言之,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直接原因是美国住房市场降温、货币政策调整、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创新、信用过度膨胀、金融监管放松等因素造成的结果。同时,直接或间接投资于“资产证券化”了的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都被卷进了这场危机。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对我们了解和认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现状、矛盾及发展变化规律很有必要。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它的发生对美国及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将导致美国及全球经济出现逆转陷入衰退。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对美国和全球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本文将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现状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发放给信用等级较低、缺乏良好的信用史,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的借款者的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高,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也较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在美国,按揭贷款市场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优质贷款市场(Prime Market),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这些人主要是选用最为传统的30年或15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较少采用较为复杂的创新按揭工具。 第二类是“Alt-A”贷款市场(Near-Prime Market),这个市场既包括信用分数在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也包括少部分分数高于660的高信用度客户。 第三类是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8600-13000亿美元左右;其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4500-6500亿美元之间。 综合比较各种统计,从1990年至今,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余额大约在10万亿美元,在全部按揭贷款中,大约有40%以上的贷款属于“Alt-A”和次级贷款产品。从2003年算起,“Alt-A”和次级贷款这类高风险按揭贷款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目前,次级贷款超过60天的拖欠率已逾15%,正在快速扑向20%的历史最新记录,220万次级人士将失去住宅。而“Alt-A”的拖欠率在3.7%左右,但是其幅度在过去的14个月里翻了一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2万亿美元的Alt-A和次级贷款在短期内至少会损失掉10%到15%,也就是大约2000-3000亿美元。 美国自2000年经济不景气时起,布什政府利用低利率和减税措施(如购房贷款支付的利息可用于抵减应税收入)鼓励大家购房,目的是利用房地产业的发展来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其结果是带动了美国房地产价格近年来的急剧上涨,也刺激了对房贷的强力需求。在这种情形下,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也放松了对贷款者信用评级的审核,对借款人不作任何信用审核,信用等级很差的低收入阶层也能借到大笔金额用于购房,同时购房无需提供首付款,全部购房资金皆可从银行贷款,而且前几年可以只付息而不用偿还本金;那些信用等级较低、收入不稳定的投资者,甘冒风险纷纷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数套住房,期望房产升值带给他们巨大的利润。不幸的是事实刚好相反,美国住房价格近年逐渐回落,同时利

2002年我刚上大一

刚果欠债案引出的人大释法 ——2011年宪法事件述评 【摘要】香港终审法院在今年6月份就刚果民主共和国负债而引发的外交豁免权案件,决定请求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第13条与及19条的内容。这是首宗由香港终审法院主动提出的“人大释法”案件;也将是香港回归以来第四次的“人大释法”。8月份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全票通过,对香港《基本法》第13条第一款及第19条进行解释,香港要跟随中国,给予刚果民主共和国享有绝对外交豁免权。此案为2011年十大宪法事件之首,本文予以归纳和简评。 一、前言 2002年我刚上大一,第一学期学校就开了宪法课,一学期的课上下来,宪法理论和案例都学了不少。期末恰逢北京的严冬,和南方来的同学走在校园的路上,他问我,宪法和你们北京的太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说是什么?我不解,他说,都他妈的形同虚设…… 2006年毕业后复习司法考试,上网看有关宪法的文章,看到西北政法学院的著名照片——一本宪法上面顶着一个地球的雕塑,评论是宪法顶个球…… 2011年在职研究生又开始新一轮对宪法的学习,再次上网搜索相关宪法的内容时心里也有一些起伏,也想知道这些年宪法意义上的中国法制发展如何,这次目光放到了香港,铺天盖地对于“人大释法”的评论吸引了我的眼球。 二、事件起因 这宗案件的起因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向南斯拉夫Energoinvest公司借钱发展水电工程,其后无法履行协议,经仲裁后须赔偿。而美国对冲基金FG Hemisphere Associates LLC,则以低价购买了该债务。该对冲基金在2008年获悉,属于中国国企的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三间子公司,在刚果取得采矿权,并会支付一笔“入场费”,因此就到中铁的上市所在地香港上诉,要求香港的法院颁发命令,要求刚果将这笔2亿美元(约2亿4600万新元)的款项用作抵债。 原审时刚果政府向香港法院提出“国家豁免权”,指出一个主权国在未获同意下,不受另一个主权国法院的管辖。法官认同有关“绝对主权”,判基金公司败诉。原告其后提出上诉,上诉庭的法官认为,香港的普通法应该采用“相对主权”看待案件,即使涉及两个主权国,但水力发电融资协议及采矿等“入场费”,是商业行为,因此改判原告胜诉。 刚果于是上诉至香港终审法院。在终院进行处理期间,北京曾向港府多番施压,强调“刚果案”涉及中国的外交政策,香港终院无司法管辖权,也无权处理。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专员更提出警告:若香港在外交豁免权安排上与北京立场不一致,将对国家利益造成深远影响和严重损害。 但香港司法界当时坚持,应尊重《基本法》总体保留原有香港法律制度的大原则。面对将出现的“人大释法”,FG Hemisphere Associates LLC的代表大律师指出,香港终院应独立地裁定法律问题,以确保香港回归前后的司法稳定,否则,只会损害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一国两制。 结果,香港终院在最后判决书中指出,这宗上诉涉及国家豁免权的性质及范围,而《基本法》第13及第19条中,涉及的“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等字词,并不清晰。另外,“国家豁免权”根据正确的解释,是否属于第19条的范围,也是可争辩的问题。因此,决定提请

两次大萧条美国怎样度过经济危机

两次大萧条:美国怎样渡过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崩溃引发经济危机并波及全球。这是一名失业者靠在倒闭的商店橱窗外。 由于计划触及了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的利益,与约翰逊政府建设“伟大社会”时期福利改革相比,里根政府的“逆向改革”则要“痛苦”得多。 在1929~1932年大萧条和上世纪70~80年代的滞胀时期,针对经济衰退导致的失业问题,罗斯福和里根两位美国总统,选择了两条不同的政策路线图,并都成功地渡过了经济危机。但是,由于采取几乎截然相反的社会福利政策,民众利益则损益分明。 大萧条促使社会福利制度建立 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至今回忆起来,1929~1933年的大萧条,仍然是20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1932年,20岁的希尔维亚·波特从亨特学院毕业。她没能赶上好年景,这一年,每4个美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 激烈的就业竞争场景随处可见:在纽约曼哈顿六号街某职业介绍所要招聘300人,却有超过5000人前来应聘。尽管纽约本市的失业人口已经多达百万之众,但是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饭碗。 一个阿肯色州的男子为了找工作,竟步行了900英里,来到美国汽车城底特律职业介绍所,当他到达时介绍所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当中的很多人都是通宵排队。 据1932年的《财富》杂志统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人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失业人数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近3成,这还没有将近1000万的农民包括在内,否则情况还要严重。 当时的工厂确实不需要1929年之前那么多的工人。美国机车公司在1932年整整1年,只卖出了1台机车。而在20年代,它平均每年要卖600台。大萧条时期,美国全国近86000多家企业破产,5500多家银行倒闭,整个工业生产陷入停顿,金融系统也全部瘫痪。 当时普通美国人缺衣少食,生活艰难程度超乎想象。波特很多同学的午餐,往往只花5美分——在餐饮店里点一杯咖啡,然后要杯白开水,把柜台上的免费番茄酱倒到开水里一搅和,就算是一杯番茄汤了。冬天来临,只得将报纸塞在衬衣里御寒,往鞋里垫入硬纸板和棉花取暖。 成千上万的失业者沦落为流民。1932年,有200万人美国人在四处流浪。在芝加哥市,近200名妇女在格兰达公园和林肯公园露宿。他们一无窝棚,二无铺盖,什么遮身保暖的东西也没有。到了晚上就在冰凉的地上打颤,直至第二天天明。 此前,波特就想弄清楚,为什么经济突然崩溃,大家纷纷失业。于是她把主修课改为经济学。毕业后,波特凭借伶俐的口才,在一家投资咨询公司谋到了一个职位。后来,她一边干活,一边开始研究金融界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