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审计学第8章作业(答案)

CPA审计学第8章作业(答案)
CPA审计学第8章作业(答案)

第八章审计计划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D

[解析]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在审计开始之后进行的。参考教材p157。

2

[答案] B

[解析]具体审计计划中将要执行的具体审计程序不可以和治理层、管理层进行沟通,以免损害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参考教材P161。

3

[答案] C

[解析]初步业务活动是注册会计师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并不属于具体审计计划中的内容。

4

[答案] C

[解析]选项AB是签约时的承诺;选项C是审计准则的规定;选项D应是计划审计工作开始之后的工作。

5

[答案] D

[解析]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审计领域;重大错报风险和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参考教材P165。

6

[答案] C

[解析]选项C信息技术的影响是在确定审计范围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预期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情况。参考教材p161。

7

[答案] D

[解析]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参考教材p168。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 ABC

[解析]参见教材p157。

2

[答案] CD

[解析]如果有迹象表明该变更要求与错误的、不完整的或者不能令人满意的信息有关,注册会计师不应认为该变更是合理的,所以选项AB不正确。参考教材P159。

3

[答案] ABD

[解析]选项C属于计划报告目标、时间安排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的事项。参考教材p162。

4

[答案] AD

[解析]选项B,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可以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就某些审计程序进行讨论,但独立编制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选项C,审计业务约定书是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签订的,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接审计业务。

5

[答案] ABCD

[解析]见教材160页。

6

[答案] ABCD

[解析]参考教材P162页。

7

[答案] ABD

[解析]选项A,外币业务的核算方法以及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和合并方法也是确定审计范围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选项B,签订审计约定书一般都是在初步业务活动的时候,在做出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及具体审计业务的决策之后,在审计业务开始之前,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以避免双方对审计业务的理解产生分歧.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一般都是在风险评估阶段实施的;选项D,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8

[答案] ABCD

[解析]参考教材p161。

9

[答案] BCD

[解析]审计方向是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需要考虑的。参考教材p163。

10

[答案] AB

[解析]选项A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小,选项B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越低。

11

[答案] ABCD

12

[答案] ABC

[解析] D中的“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治理层”应改为“财务报表使用者”。

13

[答案] ACD

[解析]通常情况下,被审计单位规模越大,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会越高。

14

[答案] BCD

[解析]选项A,对于不同的项目,金额大或小的本质含义是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应当研究这些项目的性质。一般来说,宜以最近几年的平均值作为确定重要性的参照依据。

15

[答案] BC

[解析]选项AD均属于“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参考教材P172。

16

[答案] AD

17

[答案] AC

[解析]选项B是当已识别但尚未更正的错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采取的措施之一;选项D不合适,只有当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参考教材p174。

18

[答案] ABC

[解析]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19

[答案] BD

[解析]从概念可以看出,检查风险与内部控制无关,所以选项AC错误。参考教材p168。

20

[答案] ACD

[解析]选项A,如拟信赖内控并且执行控制测试是经济的,则应实施控制测试,但实施控制测试并不能使控制风险有任何降低。因为控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不能改变,只能进行适当的评估,以便确定相应对策;选项C,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在性质上不重要,金额总计不超过重要性水平,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不大,仍然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选项D,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将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结合进行,可能会使计划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及效果。

三、简答题

1

[答案](1)①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

②需要修改约定条款或增加特别条款;

③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或所有权结构近期发生变动;

④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化;

⑤法律法规的规定;

⑥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发生变化。

(2)三个主要目的:第一,确保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第二,确定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第三,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3)注册会计师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应当开展下列初步业务活动:一是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二是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三是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2

[答案]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过程紧密联系,并且两者的内容也紧密相关。(1分)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总体审计策略中所识别的不同事项,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并考虑通过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以实现审计目标。(1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编制总体审计策略的过程通常在具体审计计划之前,但是两项计划活动并不是孤立、不连续的过程,而是内在紧密联系的,对其中一项的决定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对另外一项的决定。(1分)对此,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在具体审计计划中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并相应调整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作出是否利用信息技术专家工作的决定。(1分)

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对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予以调整。(1分)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将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结合进行,可能会使计划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及效果,并且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采用将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合并为一份审计计划文件的方式,提高编制及复核工作的效率,以增强其效果。(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