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服务使用的默认tcp端口号为

web服务使用的默认tcp端口号为
web服务使用的默认tcp端口号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web服务使用的默认tcp端口号为

篇一:思科第一学期第四章答案

1

图中所示的传输层报头回答,以下哪些陈述描述了建立的会话?(选择两项正确您的

响应响应

这是uDp报头。

包含Telnet请求。

包含TFTp数据传输。

从这台远程主机返回的数据包将包含确认号43693。

这是Tcp报头。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

?4.1.5端口寻址

2采用Tcp/Ip数据封装时,以下哪个端口号范围标识了所有常用应用程序?

正确您的

响应响应0到255256到10220到10231024到204749153到65535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ccnAexploration:

网络基础知

?4.1.5端口寻址

数据段的Tcp报头中为什么包含端口号?

正确您的

响应响应3

让接收主机转发数据到适当的应用程序让接收主机以正确的顺序组装数据包确定封装数据时应使用的第3层协议指示转发数据段时应使用的正确路由器接口标识接收或转发数据段时应使用的交换机端口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

?4.1.5端口寻址

4osI模型哪一层负责规范信息从源设备到目的设备准确可靠地流动?

正确您的

响应响应应用层

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

?4.1.1传输层的用途

5

请参见图示。主机A正在使用FTp从服务器1下载大型文件。在下载期间,服务器1没有收到主机A对若干字节传输数据的确认。服务器1将默认执行什么操作?

正您的

确响应响

创建第1层堵塞信号到达超时时间后重新发送需要确认的数据向主机发送ReseT位更改第4层报头中的窗口大小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

?3.3.1Dns服务及协议

6将流量控制用于Tcp数据传输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您的

响应响应同步设备速度以便发送数据同步并对序列号排序,从而以完整的数字顺序发送数据防止传入数据耗尽接

收方资源在服务器上同步窗口大小简化向多台主机传输数据的过程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

?4.3.4Tcp拥塞控制—将可能丢失的数据段降到最少

7以下哪两个选项代表第4层编址?(选择两项)

正确您的

响应响应

标识目的网络

标识源主机和目的主机

标识正在通信的应用程序

标识主机之间的多个会话

标识通过本地介质通信的设备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

?1.5.1它的发展方向是

什么?

8

请参见图示。此wireshark捕获输出的第7行中执行的是哪一项Tcp操作?

正您的

确响应

会话创建数据段重传数据传输会话断开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

容:

ccnAexploration:网络基

础知识

?4.2.4Tcp三次握

9

请参见图示。从显示的输出中可以确定以下哪两项信息?(选择两项)正您的

确响应

本地主机正在使用三个客户端会话。

本地主机正在使用到远程服务器的web会话。

本地主机正在侦听使用公有地址的Tcp连接。

本地主机使用公认端口号标识源端口。

本地主机正在执行与192.168.1.101:1037的三次握手。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

?4.1.5端口寻址

篇二:web服务器通常使用的端口号是______。A.Tcp

的80端口b.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5.4.2测试结果分析 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 结果摘要 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

场景执行情况 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5- 3所示。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 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图5- 4统计信息摘要图 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相关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通过率等情况,如图5- 5所示。从该图我们得到每个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与业务成功率。

Web性能测试方案

Web性能测试方案 1测试目的 此处阐述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包括必要性分析与扩展性描述。 性能测试最主要的目的是检验当前系统所处的性能水平,验证其性能是否能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并进一步找出系统设计上的瓶颈,以期改善系统性能,达到用户的要求。 2测试范围 此处主要描述本次性能测试的技术及业务背景,以及性能测试的特点。 编写此方案的目的是为云应用产品提供web性能测试的方法,因此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策略、测试指标与测试执行等。 2.1测试背景 以云采业务为例,要满足用户在互联网集中采购的要求,实际业务中通过云采平台询报价、下单的频率较高,因此云采平台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并能够支撑业务并发的压力。 例如:支撑100家企业用户的集中访问,以及业务处理要求。 2.2性能度量指标 响应时间(TTLB) 即“time to last byte”,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标准:

事务能力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服务器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一个事务是指一个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做出反应的过程。 客户机在发送请求时开始计时,收到服务器响应后结束计时,一次来计算使用的时间和完成的事务个数。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并发用户数 同一时刻与服务器进行交互的在线用户数量。 吞吐率(Throughput) 单位时间内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也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客户端请求数量,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吞吐率=吞吐量/传输时间 资源利用率 这里主要指CPU利用率(CPU utilization),内存占用率。 3测试内容 此处对性能测试整体计划进行描述,包括测试内容以及关注的性能指标。Web性能测试内容包含: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前端连接测试。 3.1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是为了测量Web系统在某一负载级别上的性能,以保证Web系统在需求范围内能正常工作。负载级别可以是某个时刻同时访问Web系统的用户数量,也可以是在线数据处理的数量。例如:Web应用系统能允许多少个用户同时在线?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会出现什么现象?Web应用系统能否处理大

Windows WEB服务器并发测试

如何测试服务器10W用户访问2008年12月01日星期一05:14这个帖子的内容比较典型,大家有兴趣可以也思考一下。帖子源于51testing论坛 先是楼主提出问题: 最近公司一个项目,是个门户网站,需要做性能测试,根据项目特点定出了主要测试项和测试方案 一种是测试几个常用页面能接受的最大并发数(用户名参数化,设置集合点策略) 一种是测试服务器长时间压力下,用户能否正常操作(用户名参数化,迭代运行脚本) 还有一种则需要测试服务器能否接受10万用户同时在线操作,但使用的Loadrunner的license 只能支持1万用户,请问这时该如何制定该方案? 后面跟着大家的回复: 网友xingcyx 的回复: 1、找10台电脑也没用,license仍然只支持10000个。 2、找HP支持。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钱。 3、测到10000用户并发。我认为,通常情况下10000用户并发,支持100000用户在线,没有问题的。 网友jackloo 的回复: 总的来说这一类的性能指标对大多数软件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更多的是对硬件的要求。如果是用IIS做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不可能达到10万级,那就必须要使用集群,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 如果是用websphere之类的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可以达到10万级,但为性能考虑还是必须要使用集群,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 那么,你只要集群的服务器足够多,10万并发数当然可以达到了。 通常有1个简单的计算方式,1个连接产生1个session,每个session在服务器上有个内存空间大小的设置,在NT上是3M,那么10万并发就需要300G内存,当然实际使用中考虑其他程序也占用内存,所以准备的内存数量要求比这个还要多一些。 还有10万个用户同时在线,跟10万个并发数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这个楼上已经说了。但如何做这个转换将10万个同时在线用户转换成多少个并发数呢? 这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历史日志信息来支撑了。系统日志需要有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的日志信息,还需要有用户操作次数的日志信息,这2个数据的比例就是你同时在线用户转换到并发数的比例。 另外根据经验统计,对于1个JA V A开发的WEB系统(别的我没统计过,给不出数据),一般1台双CPU、2G内存的服务器上可支持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500个(这个状态下大部分操作都是超时报错而且服务器很容易宕机,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可正常使用(单步非大数据量操作等待时间不超过20秒)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300个。 假设你的10万同时在线用户转换的并发数是9000个,那么你最少需要这样的机器18台,建议不少于30台。 当然,你要是买个大型服务器,里面装有200个CPU、256G的内存,千兆光纤带宽,就算是10万个并发用户,那速度,也绝对是嗖嗖的。

WEB性能测试用例

性能测试用例主要分为预期目标用户测试,用户并发测试,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测试,网络性能测试,服务器性能测试五大部分,具体编写测试用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减,在项目应用中遵守低成本,策略为中心,裁减,完善模型,具体化等原则;一、WEB 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Web 性能测试模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这些类型的性能测试的实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1.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完成这些指标的相关的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首要工作之一,这些指标主要诸于“系统可以支持并发用户200个;”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0秒等,对这种预先承诺的性能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测试验证; 2. 独立业务性能测试 独立业务实际是指一些核心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比较复杂,使用比较频繁,属于核心业务等特点。 用户并发测试是核心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并发的主要内容是指模拟一定数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某一核心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对相同的功能进行并发测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另外一类是在同一时刻使用完全一样的功能。 3.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通常不会所有的用户只使用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业务模块,一个应用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能被使用到;所以WEB性能测试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是最接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通常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人数比例来模拟各个模版的组合并发情况;组合性能测试是最能反映用户使用情况的测试往往和服务器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通过工具模拟用户操作的同时,还通过测试工具的监控功能采集服务器的计数器信息进而全面分析系统瓶颈。 用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匹配; 4. 疲劳强度性能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指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以一定的负载压力来长时间运行系统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长时间处理较大业务量时的性能,通过疲劳强度测试基本可以判定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稳定; 5. 大数据量性能测试 一种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时的性能测试,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的核心业务或者日常比较常用的组合业务的测试; 第二种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测试,主要是指系统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情况,测试的对象也是某些核心业务或者常用的组合业务。 第三种大数据量测试结合了前面两种的测试,两种测试同时运行产生较大数据量的系统性能测试;大数据量测试通常在投产环境下进行,并独立出来和疲劳强度测试放在一起,在整个性能测试的后期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可以理解为特定条件下的核心业务或者组合业务测试; 6. 网络性能测试 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在实际的软件项目中 主要是测试应用系统的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网络测试的任务通常由系统集成人员完成; 7. 服务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测试 初级服务器性能测试主要是指在业务系统工作或者进行前面其他种类性能测试的时候,监控服务器的一些计数器信息,通过这些计数器对服务器进行综合性能分析,为调优或提高系

Web Tours网站性能测试计划

Web Tours网站性能测试计划 作者:fzw 发布日期:2012 文档版本: 文档编号: 文档历史: 变更记录 变更日期作者版本变更摘要 相关文档 发布日期文档标题版本备注

文档目的 描述Web Tours性能测试流程、范围、环境、风险等因素作为性能测试实施依据。 项目背景介绍 Web Tourd是HP LoadRunner软件自带一个飞机订票系统网站,是一款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d41913242.html,平台的网站。基于先进的.NET Framework,默认支持SOL Server数据库,可扩展支持ACCESS、MySql等多种数据库。支持基于IE、Chrome、Firefox、Opera等浏览器。 Web Tours网站主要是提供方全世界用户进行网上订票、查看订票信息、预订机票、修改预订机票的功能支持。 术语及缩写 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在一定负载的情况下,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是否满足用户特定的性能需求。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在一定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在不同虚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进行一种或多种业务,测试服务器的性能指标是否在用户要求的范围内,用于确定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用户数、最大有效用户数以及不同用户数下的系统响应时间和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 压力/强度测试:(stres Testing):在一定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通过模拟大量的虚拟用户向服务器产生负载,使服务器的资源处于极限状态下长时间持续运行,以测试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 配置测试(Configuration Testing):在不同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在一定的虚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运行一种或者多种业务,获得不同配置的性能指标,用于选择最佳的设备及参数配置。 输入 《项目计划文档》 《性能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架构计划文档》 其他性能测试文档 入口标准 系统运行环境 1)网络拓扑图

WEB服务器性能测试基本指标

WEB服务器性能测试基本指标 1说明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网站、管理后台、app服务器的访问量在不断增加,但通常在软件设计开发的时候很难模拟出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系统的实际情况,因此,当Web网站遇到访问高峰时,容易发生服务器响应速度变慢甚至服务中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一种能够真实模拟大量用户访问Web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工具进行压力测试,来测试静态HTML页面的响应时间,甚至测试动态网页(包括PHP、JSP 等)的响应时间,为服务器的性能优化和调整提供数据依据。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 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2网络拓扑图 3系统配置

4主要指标 4.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 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4.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4.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发的范畴。 可以看出,后一种并发是包含前一种并发的。而且后一种并发更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系统,只有数量很少的用户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对于WEB性能测试而言,这2种并发情况一般都需要进行测试,通常做法是先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并发一般发生在使用比较频繁的模块中,尽管发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发生性能问题,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严格意义

web端性能测试报告

Xxxx 性能测试报告 文档编号: 密级: 版本信息:Vxxxx 建立日期:2017-06 创建人:XXX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根据性能测试方案,给出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和建议。 测试方案预期读者: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项目相关人员。 1.2项目背景 1.3术语定义 虚拟用户:通过执行测试脚本模仿真实用户与被测试系统进行通信的进程或线程。 测试脚本:通过执行特定业务流程来模拟真实用户操作行为的脚本代码。 场景:通过组织若干类型、若干数量的虚拟用户来模拟真实生成环境中的负载场景。 集合点:用来确定某一步操作由多少虚拟用户同步执行(并发)。 事务:设置事务是为了明确某一个或多个业务或者某一个按钮操作的响应时间。 HPS:每秒点击数,一般情况下,与TPS成正比。 TPS:每秒事务数,是指每秒内,每个事务通过、失败以及停止的次数,可以确定系统在任何给定时刻的实际事务负载。 系统资源利用率:是指在对被测试系统执行性能测试时,系统部署的相关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系统资源利用,比如CUP,内存,网络等。

2测试业务及性能需求 服务器配置如下: Web服务器: 操作系统:Windows7 旗舰版64位; 处理器:Intel(R) Xeon(R) CPUI5 -5200U@2.20GHz 2.20GHz 3场景设及计执行结果 3.1场景设计

3.2测试结果 3.2.1“提交”事务情况汇总 3.2.2每秒点击量(hps) 1、CJ-TJ_001和CJ-TJ_004点击率在大概维持在13-15左右的点击率 2、CJ-TJ_003和CJ-TJ_004点击率在场景持续变发60或者80个用户时,hPS会有明显的下降

web性能测试基本性能指标

web性能测试基本性能指标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we 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发的范畴。

如何测试WEB服务器的最大并发数

1 满足最大并发数条件 1)用户都要成功 2)用户事务时间(以网页为单位,或整个脚本)需要在合理范围,一般是满足 “2-5-8”原则,太长时间则认为用户也是失败的,因为一个网站如果响应时 间太长,用户不能忍受,则会损失用户。 2 如何测试最大并发数 视频下载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41913242.html,/s/1xe6E0 1)该视频介绍了测试工具测试的最大并发数,并不能代表服务器支持的最大并发数,因为很多测试工具(包括loadrunner)运行的虚拟用户对服务器的压力要小于真实的用户,所以测试工具测试的最大并发数比实际要大,但大多少,是很难估算的, 有些HTTP吞吐量大,有些HTTP需要访问数据库或访问另一个服务器,即没个HTTP 的时间有大有小,不能简单的平均,所以估算实际用户数很难,周边的人都这样认为,不知道有没高手有计算方法。 所以只有模拟真实用户行为,才能简单得出系统最大并发数,让性能测试更轻松 2)还有,该视频介绍事务的时间是有条件的。不是一般测试工具的事务时间,因为对于网站性能测试,一般测试工具不能模拟浏览器的行为,事务时间就无法用“2- 5-8”原则来评估,而模拟了真实用户行为才能简单实用“2-5-8”原则来评估

3 很多人认为并发数要么通过计算的出来,但怎么计算,是很难计算的 假设一个页面有A、B、C、D四个请求,浏览器是并发他们的,但是C响应时 间要1秒(访问数据库或后台服务器),其他ABD则很快100毫秒,则整个页面时间 应该是1秒所以测试工具能够模拟浏览器并发(每一个虚拟用户跟浏览器一样的并发数)并为页面设置了事务后,该事务值就表示了该页面的时间,用户都不需要计算。 假设测试工具时串行的,则事务时间为A+B+C+D,那么怎么得到页面的时间呢,很难计算的。肯定不是取平均值,因为一平均整个页面才400毫秒,跟实际情况 不一样,实践情况还有TCP建立时间。另外,在并发情况下A在每个用户的时间很大 可能都不一样,B也是,由于工具没有每个HTTP请求的时间,而是整个事务的时间, 所以事务时间太大时,就不知道是哪个导致的,因为可能在并发小时是C时间长,但 并发大时可能是B(假设下载一个大图片)的时间长,或者TCP建立时间长,所以很 难计算该事务换算成页面的时间;身边做性能测试有经验的人也是这样认为,因为无 法得到每个虚拟用户每个HTTP请求的信息,就算得到也很难计算。 假设测试工具模拟里浏览器一样的行为(即是并行而不是串行)的,则ABD是100毫秒,C响应时间1秒时,整个事务的时间是1秒,与正常情况一样;如果是A 因为TCP重传变为3秒,而C才1秒,则整个时间是3秒,取最大那个,因为是并行的。这样,测试工具测试的事务时间是多少,就表示用户访问该事务时多少时间,一 目了然,不需要用户去计算。 所以说通过测试工具(串行)的输出的事务值再自己来计算,是非常难的,也很 不现实,因为你不知道事务里面是哪个HTTP请求导致时间长

Web性能测试用例编写及注意点

Web性能测试用例的编写及注意点 一、WEB 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Web 性能测试模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这些类型的性能测试的实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1.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完成这些指标的相关的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首要工作之一,这些指标主要诸于“系统可以支持并发用户200个;”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0秒等,对这种预先承诺的性能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测实验证; 2. 独立业务性能测试 独立业务实际是指一些核心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比较复杂,使用比较频繁,属于核心业务等特点。 用户并发测试是核心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并发的主要内容是指模拟一定数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某一核心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对相同的功能进行并发测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另外一类是在同一时刻使用完全一样的功能。 3.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通常不会所有的用户只使用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业务模块,一个应用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能被使用到;所以WEB性能测试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是最接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通常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人数比例来模拟各个模版的组合并发情况;组合性能测试是最能反映用户使用情况的测试往往和服务器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通过工具模拟用户操作的同时,还通过测试工具的监控功能采集服务器的计数器信息进而全面分析系统瓶颈。 用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匹配; 4. 疲劳强度性能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指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以一定的负载压力来长时间运行系统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长时间处理较大业务量时的性能,通过疲劳强度测试基本可以判定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稳定; 5. 大数据量性能测试 一种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时的性能测试,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的核心业务或者日常比较常用的组合业务的测试; 第二种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测试,主要是指系统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情况,测试的对象也是某些核心业务或者常用的组合业务。 第三种大数据量测试结合了前面两种的测试,两种测试同时运行产生较大数据量的系统性能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通常在投产环境下进行,并独立出来和疲劳强度测试放在一起,在整个性能测试的后期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可以理解为特定条件下的核心业务或者组合业务测试; 6. 网络性能测试 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在实际的软件工程中 主要是测试应用系统的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网络测试的任务通常由系统集成人员完成;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 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 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发的范畴。 可以看出,后一种并发是包含前一种并发的。而且后一种并发更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系统,只有数量很少的用户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对于WEB性能测试而言,这2种并发情况一般都需要进行测试,通常做法是先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并发一般发生在使用比较频繁的模块中,尽管发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发生性能问题,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往往和功能测试关联起来,因为并发功能遇到异常通常都是程序问题,这种测试也是健壮性和稳定性测试的一部分。

Web服务器选型参考(Apache+Nginx+Lighttpd)之性能对比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主流Web服务器(Web Server)性能对比

目录 目的 (3) 测试方案 (3) 测试结果 (4) 给前线建议 (7)

目的 为了验证主流的Web服务器自身的性能,为今后的项目做参考,特进行本次性能对比测试。 本次性能对比测试在同一台物理主机上面进行测试,测试机器的网卡、Open Files等参数,各个Web服务器的参数均进行过优化。 物理主机的配置如下: CPU 8核、内存4G的PC服务器、网卡1G 本次性能测试指标主要是从响应时间和每秒请求数作为对比参数,因为网卡吞吐量最大为1G,来回和接收大约在400M左右,从现有测试结果看,基本上都能满足需求。 测试方案 1.测试工具: 选择Apache自带的ab命令进行测试,典型的命令如下: ab -n 100000 -c 500 -k http://localhost:81/test-page-small.htm -n 指定总共请求数量 -c 同时并发的请求数 -k 客户端是否启用Keep Alive连接 2.测试方法:

在Linux本机用apache自带的ab工具进行测试。 为了保证客户端的端口性能,压力测试采用keep alive的模式和服务器进行通信.(不采用keep alive单机扛不住) 测试两种类型的静态文件:1K以下、59K的中大型静态HTML文件的请求。 总请求数为100000,分别启用500、1000、3000、5000、7000和10000并发进行测试; 3.测试版本: Apache:2.2.14 Nginx:0.9.6 Lighttpd:1.4.28 测试结果 1.响应时间对比分析 1K以内小文本

WEB测试工具

WEB服务器性能测试工具 一、http_load 程序非常小,解压后也不到100K http_load以并行复用的方式运行,用以测试web服务器的吞吐量与负载。但是它不同于大多数压力测试工 具,它可以以一个单一的进程运行,一般不会把客户机搞死。还可以测试HTTPS类的网站请求。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41913242.html,/test/http_load/http_load-12mar2006.tar.gz 安装很简单 #tar zxvf http_load-12mar2006.tar.gz #cd http_load-12mar2006 #make && make install 命令格式:http_load -p 并发访问进程数-s 访问时间需要访问的URL文件 参数其实可以自由组合,参数之间的选择并没有什么限制。比如你写成http_load -parallel 5 -seconds 300 urls.txt也是可以的。我们把参数给大家简单说明一下。 -parallel 简写-p :含义是并发的用户进程数。 -fetches 简写-f :含义是总计的访问次数 -rate 简写-p :含义是每秒的访问频率 -seconds简写-s :含义是总计的访问时间 准备URL文件:urllist.txt,文件格式是每行一个URL,URL最好超过50-100个测试效果比较好.文件格式 如下: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913242.html,/uncategorized/choose-vps.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913242.html,/vps-cp/hypervm-tutorial.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913242.html,/coupons/diavps-april-coupons.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913242.html,/security/vps-backup-web-mysql.html 例如: http_load -p 30 -s 60 urllist.txt 参数了解了,我们来看运行一条命令来看看它的返回结果 命令:% ./http_load -rate 5 -seconds 10 urls说明执行了一个持续时间10秒的测试,每秒的频率为5。 49 fetches, 2 max parallel, 289884 bytes, in 10.0148 seconds5916 mean bytes/connection4.89274 fetches/sec, 28945.5 bytes/secmsecs/connect: 28.8932 mean, 44.243 max, 24.488 minmsecs/first -response: 63.5362 mean, 81.624 max, 57.803 minHTTP response codes: code 200 -- 49 结果分析: 1.49 fetches, 2 max parallel, 289884 bytes, in 10.0148 seconds 说明在上面的测试中运行了49个请求,最大的并发进程数是2,总计传输的数据是289884bytes,运行的时间是10.0148秒

web服务器性能测试.doc

WEB性能测试种类 压力测试: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用户请求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负载测试:在被测系统上不断增加压力,直到性能指标达到极限,响应时间超过预定指标或者某种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这种测试可以找到系统的处理极限,为系统调优提供依据。 大数据量测试: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 配置测试:通过测试找到系统各资源的最优分配原则。 可靠性测试:可以施加cpu资源保持70%-90%使用率的压力,连续対系统加压运行8 小时,然后根据结果分析系统是否稳定。即加载一定压力的情况下,使系统运行一段时间。 并发测试:多以发现一些算法设计上的问题。 性能测试以用户并发测试为主的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软件问题和硬件瓶颈。 对于性能方血给系统留有30%左右的扩展空间即可。 Web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主要指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提出的一些性能指标。 针对每个指标都要编写一个或者多个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是否达到要求。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用例通常以单用户为主,如果涉及并发用户内容,则归并到并发用户测试用例中进行设计。 并发性能测试 选择具有代表性、关键的业务来设计用例,并且用户的设计应该面向“模块” 用户并发性能测试分为:独立核心模块并发性能测试,组合模块并发性能测试 独立核心模块并发:完全一样功能的并发测试;完全一样操作的并发测试;相同/不同的子功能并发。 针对独立核心模块用户并发性能的测试用例设计,可发现一些核心算法或者功能方面的问

题,如一些多线程、同步并发算法在单用户模式下测试是很难发现问题的,通过模拟多用户的并发操作,更容易验证其是否正确和稳定。 核心模块测试一般属于基本的性能测试,它较多地关注模拟的“功能",一般不会对服务器进行测试。 组合模块并发:具有耦合关系的核心模块进行组合并发测试;彼此独立的、内部具有耦合关系的核心模块组的并发测试;基于用户场景的并发测试。 组合模块测试一般发现接口方面的功能问题,并尽早发现综合性能问题。 在实际中,各种类型的用户都会对应一组模块,相当于不同的业务组在并发访问系统, 要充分考虑实际场景,如话费管理系统中的每月10日左右的收费高峰等场景。 在编写组合模块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用例时,不但要考虑用户使用场景,还要注意并发点的运用,并发点是指一定数量的用户开始执行同一功能或者操作的时间点,一组测试场景通常包含多个并发点,从而实现了核心模块同一功能或者操作的真正并发。 独立业务性能测试 独立业务实际是指一些核心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比较复杂,使用比较频繁,属于核心业务等特点。主要测试这类模块和性能相关的一些算法、还要测试这类模块对并发用户的响应情况。 用户并发测试是核心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是最接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 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匹配。 用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匹配。 网络性能测试 为准确展未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主要是测试应用系统的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 调整性能最好的办法就是软硬相结合。 大数据暈测试

WebService性能测试简单分析案例1

WebService性能测试简单分析案例 —大傻 版权声明:本文由BSTT成员收集整理,只作相互交流学习使用,不能作为任何商业用途,转载时请务必标识BSTT统一LOGO,并注明BSTT宗旨(倡导测试开源,分享测试经验)。QQ交流群号:14926562

1测试项说明 ●输入说明 aaa bbb ●输出说明 aaabbbbbbbbbbbbbbb 2测试过程说明 参见《LoadRunner8.0下WebService测试总结.doc》

web项目性能测试方案

web项目性能测试方案 任务: 测试JBOSS环境下UBSS项目的性能 目标:测试缴费部分(前台缴费,IC卡充值)在并发数从50-100递增的性能指标,不要求对结果进行分析 步骤: 1.搭建测试环境,要求与真实环境大概一致(关注在现有license情况下,UBSS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数) 2.准备数据脚本(SQL和存储过程) 3.准备测试脚本(Vuser scrīpts,scenario) 4.进行性能测试 测试范围 针对UBSS项目,抽取对系统影响最大、最为典型的业务交易,构建场景,以此评判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实际性能表现 a.用户前台缴费 b.标准用户IC卡充值 测试内容 1.基准测试 概念:检查每个业务的基准响应时间(系统整体空闲,无额外进程运行并占用系统资源)方法:单用户运行业务多次,获取该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 序号功能名称并发用户数循环次数操作间隔循环间隔 1-1 前台缴费 1 100 3 3 1-2 IC卡充值 1 100 3 3 2.单个交易负载测试 概念:设定负载序列,并发用户数为X{20,30,50,....},收集系统单个交易在不同负载级别的性能表现 方法:设置并发用户数等于X,关键步骤处设置并发点,每个用户运行N个iteration,获取平均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用户登陆方式:每2秒登陆2个 序号功能名称并发用户数循环次数操作间隔循环间隔 2-1 前台缴费 5 50 3 3 2-2 前台缴费10 50 3 3 2-3 前台缴费15 50 3 3 注:响应时间超过30S 2-4 前台缴费20 50 3 3 注:阻塞,不进行测试 2-5 IC卡充值 5 50 3 3 2-6 IC卡充值10 50 3 3 2-7 IC卡充值15 50 3 3 2-8 IC卡充值20 50 3 3 3.组合交易负载测试 概念:多个交易组合在一起,设定负载序列,并发数为X{20,30,50,....},收集系统在不同负载级别的性能表现 方法:设置并发总数,各用户数按比例分配,每个用户运行N分钟,获取平均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序号功能名称并发用户总数比例持续时间操作间隔循环间隔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 总述 1.1测试对象 web系统 1.2测试目的 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1.3测试环境 1.4测试依据 1.5参考资料

1.6术语及缩写词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 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 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 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 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注意,这个 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 用户。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7计算公式 ●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 ●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 ●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 ●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 ●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 时间+(1÷最高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