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信仰及各民族生肖文化

生肖信仰及各民族生肖文化
生肖信仰及各民族生肖文化

生肖信仰及各民族生肖文化

从道教有关本命神、六十甲子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生肖信仰与道教相互溶合

的关系,道教信奉老子的“道”,认为“道”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天地万物都是由它化生主宰的, 生命自然不例外,生肖与天干地支相配而形成六十甲子的观念是生

肖与道教信仰相溶合的表现,人们祭拜本命元辰之神,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平安如意。从这里可以看出生肖已成为主宰人生命的因素,成为生命信仰的一部分...

中国人的生肖信仰

生肖本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了普遍被人们认同的生肖历法。中国古代哲学观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认为阴阳五行决定了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他们认为,日月是阴阳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日、月、星称为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

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主宰一切,而十二生肖分置于天,以纪十二辰,以七曜统之,因此十二生肖便被阴阳五行观念所浸染,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自生肖观念在民间出现以后,它随着算命术的盛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迷信认为,五行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是相互制约的,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五行要素来协调,使自已的生活及所从事的工作能顺心如意。民间把生肖动物列为阴阳两类,与五行相对应,从而生成一套生肖决定命运的算命术。同时民间还认为生肖属相与人的性格也有着某种关系,即使同一属相的人,由于出生的时辰不同,性格、命运也会各异。

生肖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

人本命年的观念。汉民族的本命年是按照十二生肖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12年,

人们就要遇到自已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民间认为本命年为凶年,需要趋吉避凶,消灾免祸。汉族北方各地每到本命年时,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称为“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禳解灾祸、化凶为吉。我国许多民族都很重视老人的60岁生日,称为“花甲”,花甲为一生中第6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须好好庆祝,以此寄托人们企求长寿、健康、吉祥的愿望。

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创始于东汉时期,流传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阴阳五行为其核心教义,在阴阳五行观念的作用下,道教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产生了天然的亲近关系。北京著名的道观白云观中有元辰殿,元辰殿又名

“六十甲子殿”,为信徒向本命元辰之神祈福的殿堂。本人出生年称为本命元辰,旧时习俗礼拜本命元辰之星宿神 ,祈求吉祥如意,名为“顺星”。元辰殿即是礼拜本命元辰星宿神的地方,殿内现存有六十甲子神像,他们分别为: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甲戍太岁施广大将军、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已卯太岁龙仲大将军、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癸 未太岁魏仁大将军、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丙戍太岁白敏大将军、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乙未太

岁杨仙大将军、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戊戍太岁姜武大将军、已亥太岁谢太大将军、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癸 卯太岁皮时大将军、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庚戍太岁儿秘大将军、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已 卯太岁万清大将军、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已未太岁傅赏将军、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以甲子年为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已的本命神 。

按照道教教义,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除去杂念私心,方能长寿永生。礼拜本命之辰 ,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北京人到白云观元辰殿“祭

星”,向各自的本命星辰烧香礼拜,祈求一年平安,即“顺星”,意思是即使碰到不顺利的年份,通过祈祷得至本命神的保护也可转为顺利。其殿中供的以上六十位本命神,均为重彩泥塑,且都是座像,吸收了各自相关生肖的动物形象。六十神像的姓名有的为历史真有的人物,形象则带有明显的生肖标志,如:甲子太岁金岁金辨大将军,鼠相,持桃。

从道教有关本命神、六十甲子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生肖信仰与道教相互溶合的关系,道教信奉老子的“道”,认为“道”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天地万物都是由它化生主宰的, 生命自然不例外,生肖与天干地支相配而形成六十甲子的观念是生肖与道教信仰相溶合的表现,人们祭拜本命元辰之神,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平安如意。从这里可以看出生肖已成为主宰人生命的因素,成为生命信仰的一部分。

各民族的十二生肖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生肖不是汉民族的专利,许多少数民族都使用十二生肖纪年。首先我们来看看各民族十二生肖对照表。

桂西彝族

十二兽: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哀牢山彝族

十二兽: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川滇黔彝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海南黎族

十二兽:鸡、狗、猪、鼠、牛、虫、兔、龙、蛇、马、羊、猴

云南傣族

十二兽:鼠、黄牛、虎、兔、大蛇、蛇、马、山羊、猴、鸡、狗、象

广西壮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蒙古族

十二兽: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新疆维吾尔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猴、鸡、狗、猪

柯尔克孜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鸡、狗、猪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如

蒙古、壮、部分彝族的十二生肖受汉族影响,与汉族基本一致。但有的民族在接收汉族生肖文化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变异,哀牢山彝

族同胞在十二生肖系列中,以穿山甲占据了龙的位置;新疆柯尔克孜族十二生肖中以鱼代龙、又以狐狸代猴;海南黎族同胞以十二生肖纪日,其次序以鸡起首,猴煞尾;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以黄牛代替牛,以山羊代羊,亥的属相不是猪而是象。从以上变化中大致可以看出,各民族在选择十二生肖动物时,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物种的不同,选择了最亲近的动物作为生肖动物,从而给生肖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差异。除了在生肖动物选择上的变异外,少数民族还形成各自不同的纪年、纪日方法,同时产生了许多与生肖有关的民俗。

(1)凉山彝族十二生肖

彝族通用十二兽历,也叫十二属相纪历,彝族古代史诗《勒俄特依》和彝族民间都有有关彝族十二属相(兽历)来源的传说。参见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生活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其年、月、日均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纪。每一兽名各纪一年,共十二年一轮,年

代及年龄的计算有一个方便的口诀:“一轮十三,二轮二十五,三轮三十七,四轮四十九,五轮六十一,六轮七十三……”以此类推。凉山彝族纪月也采用十二属相,分别以鼠月、牛月、虎月、兔月、龙月、蛇月、马月、羊月、猴月、鸡月、狗月、猪月纪一年十二个月。每月大月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月大月小根据上月月亮十五圆还是十六圆

来确定 ,十五圆为小月二十九天,十六圆为大月三十天。不过各地所用的首月有别,有的地方以马月为首月,有的地方以羊月为首月,有的地方以猴月为首月。纪日的方法也采用十二兽,十二日为一轮,不受年月(包括闰月)的限制,无限后推,永无终止。

彝族十二属相纪历的历法还被应用到

占算命运的民间巫术之中,凉山彝族民间认为人与木、火、土、铁、水五种元素关系密切,人只能与之和谐相处,才是天赋的命运。人的命运都处于五种元素与“公”“母”配合而成的十种命运之中,即“木公”、“木母”、“火公”、“火母”、“土公”、“土

母”、“铁公”、“铁母”、“水公”、“水母”的和谐称为“ 特补特莫”,“特”为和谐之意,“补”为阳,“莫”为阴,认为以上十种命运是和谐的阴 阳配属。此外还将十种命运与十二属相相配,形成“纪年周期表”,以六十年一轮的纪年 周期表来占算人的命运。

彝族十二属相还用于婚姻方面,彝族在择偶与订婚时极重视民族、等级等条件,除此之外,男女双方生辰是否相合也很重要,民间口诀有:“兔猪羊相随,牛蛇鸡相伴,狗马虎相合,猴龙鼠相和。”合乎上述口诀者为相合,不合也不十分严格,最忌属虎者与属鸡、羊者配,讳其“虎来吃鸡羊”。

(2)傣族十二生肖

根据张公谨先生的观点,大约在汉朝汉族的干支纪时法就逐步传入傣族地区,这种干支纪时法一直沿用至今(参见张公谨《傣族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至今仍是傣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方法与农历一样,就是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

搭配得六十甲子,以这六十个数来纪年、纪日,同时还单用十二地支纪月。大概在干支传入傣族地区后不久,汉族的十二生肖也随 之传了进来,傣族中各地十二生肖稍有不同,德宏地区与汉族完全相同,西双版纳则改“猪 ”为“象”,龙为“大蛇”或“蛟”,稍有不同。傣族使用的十二生肖分别为鼠、牛、虎、 兔、大蛇、蛇、马、羊、猴、鸡、狗、象。

在西双版纳等地,十二生肖与地支相配,不仅用来纪年,还用来纪月和纪日,如子年鼠骨,傣历中“骨”为年,“血”为月,“皮”为日。丑年黄牛骨、寅年虎骨;四月兔血、六月小蛇血、七月马血;申日猴皮、酉日鸡皮等等……。可见汉族农历中的十二生肖在吸收到傣历中之后 ,其使用范围比之农历更为广泛。

(3)藏族十二生肖

传统观念认为藏族的生肖纪年法是公

元七世纪时由唐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带

去的。藏族的生肖纪年,六十年为一甲子,

藏语称“回登”,为木鼠之意,藏族六十甲子便从木鼠年开始 ,相当于汉族的甲子年。藏历生肖纪年具有将阴阳、五行、肖兽融合一体的特点,因此有“ 阴火兔年”、“阳土龙年”、“阳金猴年”之类的叫法。

藏历生肖纪年与阴阳、五行的具体配合与十天干有对应关系,以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已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以上五对,每对中前者为阳,后者为阴。藏历纪年虽没有明确标明天干地支,但隐含着干支的顺序。另外藏历中还以男女代替阴阳,如阴金牛年又叫女金牛年,阳水虎年,又叫男水虎年。

(4)纳西族十二生肖

纳西族是居住于云南省境内的少数民族,是古代羌人的一支。纳西族也以生肖纪日,方法独特,配以方位。他们将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大月小月,每月30天,单月第一天为猴日,按猴、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马、羊顺序,排至单月的第29天为鼠日;进入双月 ,双月第一天隔过牛

日,定为虎日,再按虎、兔、龙、蛇、马、羊……顺序排下来,至双月 的最后一天,排为羊日;再进入单月,单月首日应为猴日,羊日之后恰为猴日,不需隔跃生肖了。 纳西族择偶、添子命名都有讲究,尤其是他们的命名法中带有生肖的含义,他们将生肖属相与“巴格图”相结合来命名。“巴格”又叫“巴格图”,是一种绘有方位、属年、阴阳等内容的类似八卦的图谱。

“巴格图”是纳西族将空间方位配五行、十二属相等内容的严密图式。他们将十二 属相动物八个方位,同时将五行分配其中,基本构成了一个纳西特色的时间和空间相

配合的占卜图式。纳西先民凡有重大之举,如人的生、老、病、死;家庭的起房、迁居;部落的祭祀等等都依图认真推算,以测凶吉。纳西先民给孩子命名时参照“巴格图”。他们先请来东巴, 推算孩子于何方降临,从孩子母亲当年的年龄推算出产母产子时

的魂居地。纳西族的原始东巴教认为:人的灵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地按一定规律

循环,凡女性降生后的头一个魂居地都是北方,其灵魂按逆时针方向在巴格的八个方位轮换运行,即一岁北方,二岁西北方 ,三岁西方……九岁走完一圈至北方,如此轮回到生命的终止。给孩子命名首先得推算出其母的魂居方位,如母亲十八岁产子,那么,该母当年的魂居地就是西北方,也就是说这孩子是由西北方投身于世的。孩子必须向西北方的神灵求名,按纳西巴格将十二属相分居各自方向的说法,西北方为狗神居地,因此孩子不论男女,名字中一定以“狗”为主。纳西族的这一原始取名法,最基本的原则是认为人的来世是由神安排的,来自何方之神就必须向该神灵问名,他们将整个图形分为八大方位,分别由十二生肖动物主管,因此它的这种命名法便称为十二属相命名法,或十二地支命名法。

纳西族不仅以十二生肖纪时、命名,还用它来占病。东巴经中有部《病因卜》,载录着十二属相占病的内容,以十二生肖配以方位来占病,纳西族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

兔(卯)时日出 ,鸡(酉)时日落,与汉族古代十二时辰同,他们认为不同时辰生病,是不同的鬼灵在作祟, 因而要选择相应的方向去祭送。书中写到:“东方发白的属兔时分生病,……要用一尊面偶到太阳升起的方向祭送;白天属马时分生病,……要到依赤蒙(南方)祭送;太阳落属鸡时分 生病,……要到术阳落的方向祭送。”

《病因卜》中还说属虎、属兔的人,当《巴格图》方位转到太阳出方(东方)那一年,会有不吉。大概是因为属虎、属兔人的属相是分布在东方属木的方位上,而根据属虎、兔之人所有年岁在《巴格图》中的推算,他们的《巴格图》方位正好在东方方向。这是转到自已的本命年方位上,所以有灾,别的属相也有相对应的灾年。其中包含了根据人的生辰属相与巴格方位解释人的吉凶的

基本内容。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巴格图》八方占病、取名等占卜主要依据人的生辰属相、五行、八方方位等来确定各种属相之人在一

定方位中的吉凶祸福,总的来讲是用时间的运转结合五行分布与五行相克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各种属相、年岁之人在《巴格图》不同方位上的吉凶。前面讲到历史上汉族便有以干支五行生肖来算命的占卜方法,并且演变出一整套生肖相生相克的原理及细致的卜算方法。纳西族的《巴格图》的基本出发点与汉族是一致的,不过在具体占法上则带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而中国画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文化演进而逐渐形成的,有其几千年的文明脉络和人文认知,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国画(宣画)是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它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 中国画有着完整审美体系并具独特的审美内涵,它的艺术特征除了有“视觉艺术”的共性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品格。只有坚持这种认识并指导艺术实践,我们的中国画创作才有可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的支柱,中国文化中有一条未形成理论文字的精神文脉,蕴含于大量存在的远古艺术,民间艺术等作品中, 中国画的墨,包涵着中国文化的特殊精神,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理念,以墨色为易象达到静境,这是儒、释、道皆倡导的境界。道家提倡恬淡的修养,由彩色的绚烂之极归于墨色的平淡,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儒家的阴阳交替为宇宙的根本规律,黑为阴,白为阳,墨色的两极正合自然之性。中国画由汉唐发展至宋元,文人画的形成使得笔墨达到极高之境界。文人画之高妙正在于此,笔墨的高妙全在善用画中之虚白处,画面空灵境界的营造,又全在于精湛的笔墨运用。 中国画是意象艺术,是用不是写实也不是抽象的“似与不似”、“不似之似”高度的内涵和丰富的笔墨结构塑造出来的。过去,对中国画笔墨传统的认识主要是从笔墨形态要服从表现对象的刻画,笔法用于体现对象的形廓、质感、定向感或笔墨的形态具有审美价值,而对强烈反映主体审美意识的笔墨结构缺乏深入的认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和“气韵”是主体审美意识的高级形态,它们的形成和创造有赖于笔墨结构和形态的运用和创造。唐代王昌龄首先提出“意境”的概念。其后“意境”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特征的高度概括,成了中国美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就人文精神而言,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其根源在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无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情于理,心与物,超越与内在的和谐统一,因而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教育人们具有“悲悯之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天”又是“理”,是“道德”,是“心性”。所以崇尚“和谐”,“中庸”之道。 中国画在视觉艺术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又是中国得以长存的精神支柱。

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十二生肖

文学人类学论文 十二生肖文化漫谈 王秦 41116208

2011级金融学二班理工科基础教学部

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十二生肖 王秦 41116208 理工科基础教学部2011级金融学2班 摘要: 十二生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国人口中广为流传,并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十二星座文化遥相呼应,好比东西方文化中的两颗璀璨的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它独特光芒。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古人亦将它们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在中华文化圈内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键词: 十二生肖起源、天干地支、生肖与时辰、生肖信仰、生肖寓意 一、十二生肖起源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了下来,在21世纪的今天依旧为世人所叹服。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1,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中国生肖源于古人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以动物纪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如《事物纪原》【1】载:“黄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命兽属之。”在陕西省临潼骊山人祖庙的西北方,有一巨碑,上面刻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的形象,被称为“十二像石”。相传此为皇帝确定十二生肖座 ○1: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 十二肖像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 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2020关于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精品】

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人某物或某种主义、学说、理论等的极度信任和景仰,以至在它面前表现出敬畏和依赖感,并神圣地奉为自己行为的典范和指南。 一、民间信仰概述 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民间信仰指流行在中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农民中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民间信仰深深植根于乡村民众之中,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迁,外界压力有多大,农民始终没有放弃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祖先崇拜等精神追求。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民间性”,伴随农民的一生。 中国民间信仰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民间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影响着社会中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并与国家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作用。因此,对于民间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校对,而且对于理解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信仰共同构成了乡村民众的信仰图景,扎根于农民心中,渗透在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足着农民的精神需求和利益索求。宗教与民间信仰反映着乡村生活的全貌,日益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课题。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经引起过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解放后,由于受到现代民族国家理念的影响,在破除迷信的口号下,民间信仰更是被打入冷宫,特别是当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大陆绝迹后,就再也无人问津,研究则更无从谈起。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宽松,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历史学、民俗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等学界的学者开始关注和重视这一领域,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二、民间信仰的特征 民间信仰以广大的乡村为土壤,它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种信仰,内容相当庞杂,既有远古时期的巫教巫术,也有民间的方土方术,还有神仙传说、对各路自然神的崇拜、阴阳五行风水、医术与养生学等等,其中也包括寄寓于普通民众心态中的社会理念与人生理想。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祖先崇拜,内含牌位崇拜和坟墓崇拜,其中牌位崇拜又分家内崇拜与祠堂崇拜;(2)神灵崇拜,内含自然崇拜和精灵崇拜;(3)岁时祭祀;(4)农业祈仪;(5)占卜风水;(6)咒符法术。祖先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它与古人相信祖先死后灵魂不死,并会变为鬼神保佑后代有关,其中体现了儒家伦理价值。与其有关的崇拜活动有祭祀,包括立宗庙、祠堂、牌位等,还有一套烦琐的祭祖礼仪。祖先崇拜的主要指向不是鬼神,而是人事,其作用是在表达对先人追思的同时,调动家族成员间的情感与道德。

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十二属相》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十二属相》 活动名称:中国传统文化——《十二属相》 活动目标: 1、知道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增强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能说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属相,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关心。 3、知道属相共有十二种并包括哪些动物。初步了解其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属相;丰富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教具:十二属相的大图片一套;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每名幼儿若干小动物图片(其中抱括十二属相)。 4、彩带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年龄及属相,并说一说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属相。 二、通过观看动画《十二属相的故事》,知道属相有十二种及分别是哪十二种动物。 1、师:属相到底有多少种?又都有些什么动物?听了下面这个故事

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播放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看完动画,教师提问:属相有多少种?十二属相包括哪十二种动物?(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动物图片,不要求幼儿按顺序) 4、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了解十二属相的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是谁。(教师同步调整十二属相的顺序) 三、通过操作活动和音乐游戏,加深幼儿对十二属相的认识。 (一)幼儿操作活动: 1、请幼儿在若干动物图片中将不属于十二属相的小动物找出来。 2、请幼儿把自己找出的图片给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找对的交给老师,找错的,请幼儿将它送回去。 (二)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回忆曾经做过的音乐游戏《猜面具》,并说一说歌中是怎样描述小动物的。 2、启发幼儿将原来的歌词替换成十二属相中的小动物。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4、当唱到“吵醒了小马”时,教师启发幼儿说出今年是蛇年,还没有过完,不能现在就把小马吵醒。 四、通过了解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拓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讨论:外国人有没有属相? 2、教师介绍:十二属相是中国人很早很早以前发明的用来纪年的。

幼儿传统文化《十二生肖》教案

语言教案:十二生肖 设计意图: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电视上还是大街上还是家里都可以看到这一年所代表的动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吉祥物说几句吉祥话,所以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动物他们都不会陌生。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属相,但他们并不理解十二生肖,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个小动物组成的,自己为什么是这个属相,幼儿一点也不了解。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必要从小了解中国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别设计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我们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本活动我将钟点数字与生肖顺序匹配,引导幼儿把对钟的认识迁移到12生肖,使抽象、复杂的生肖变的简单有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儿歌,了解十二生肖的名称、排序及轮回的规律,发展幼儿观察力,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2.知道自己、同伴和家人的生肖属相,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和表述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属相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十二生肖的名称、排列顺序。 难点:引导幼儿了解十二生肖轮回的规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时钟;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 2.课件《十二生肖》。 3.手工时钟人手一份、十二生肖图片人手一套(背面已粘好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戴生肖胸饰,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瞧瞧我变成谁了?你们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戴鸡的胸饰? 因为老师是属鸡的,所以戴上了鸡的胸饰,那你们是属什么的?你家人属相又是什么?(请幼儿模仿生肖动物的动作或叫声,其他幼儿猜猜是哪个属相)小结:每个属相都是一种动物,同年出生的人属相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相,属相也叫生肖,都是由动物代表的,那到底有哪些动物被确定为生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儿歌《十二生肖》。 二、欣赏儿歌《十二生肖》PPT。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将民间信仰单独作为一个概念,考虑到它对应于一个官方宗教而存在,而且也因为它有别于制度化的宗教,这一文化体系包括信仰、仪式和象征3 个不可分开的体系。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民间信仰”指的是流行在中国民众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 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们颇类似于原始巫术和万物有灵论的遗存并且与“世俗生活”分不开;另一方面,它们又与宗教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因而,虽然汉学家、人类学者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民间文化模式,但是他们不可避免地对民间中国是否存在“一个宗教”这一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 在传统中国,无论是政府、士大夫还是宗教实践者,都未曾采用过“民间宗教”这个名称来描述一般民众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体系。封建政府对民间的宗教式活动采用的是自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为了避免民间非官方意识形态的发展,对民间的祭祀活动实行排斥的政策;另一方面,为了创造自己的象征并使之为民间接受,有时选择性地对民间象征加以提倡。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当然导致官方对民间信仰的系统化意义的否定。接受儒家哲学和宋明理学的士大夫,只支持“孝道”和一定范围的祭祖,对民间的神、鬼、灵、物崇拜等等多取否定的态度,更不用说他们会承认民间信仰为“宗教”了。相比政府和士大夫,与民间社会有密切联系的民间佛教徒和道士,因依赖民间的祭祀和巫术活动为生,所以对民间的“神圣行为”较为支持。但是,他们不承认其宗教体系的所在,而是把后者当成比他们自己的宗教体系低等的仪式看待。作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实践者的一般民众,因为缺乏自我界定的力量并且视自己的宗教活动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不把它们看成“宗教”。 把中国民间的信仰行为看成宗教体系的主张有两个来源: 其一,是汉学家德格如特的古典文本与仪式的关系的分析; 其二,是后来在社会人类学界发展起来的功能主义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 下面就和一起来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篇一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有剪纸、刺绣、戏剧、陶瓷、皮影戏、国画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国画了。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国画。 国画就是用颜料在宣纸或是宣绢上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 国画又称为“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主要是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中国的国画大师的作品中我最欣赏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 我的画画老师张老师在二年级暑期开始教我学国画,张老师说:“国画,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你要努力学习国画,把国画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国画练好!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篇二画国画是我的爱好之一,我没事时就会画国画。 我画的国画有葡萄、白菜、萝卜、梅花、荷花……可多了!我最初画的就是葡萄。 我画的葡萄有:篮子里的葡萄、树上的葡萄、掉在地上的葡萄等等。

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画葡萄的吧!我先从中国画颜料里拿出藤黄、曙红等颜料,再拿出一根中号的毛笔,然后把毛笔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再把藤黄花菜三青调匀,就像画括号一样,两笔画一个葡萄,……你们一定会想:这么简单,谁都会。 不过,在画国画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哎呀,太难了!国画就是这样,看着简单,画着难,比如用墨的时候,要注意干湿,浓淡的变化……那是因为别人画国画,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就会觉得很简单。 你刚刚学,当然会觉得难。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璀璨的瑰宝、灿烂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形成独特的体系而为世人瞩目。 我以后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画国画,画好国画,长大了当一个有名的国画家。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 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

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

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简,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

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 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中国文化十二生肖介绍英文版

有关十二生肖的英文介绍 It's interesting that we have 12 Chinese zodiacs in China, and you have 12 sig ns in your culture. More tha n 30,000 years ago, the Chin ese ani mal sig ns are a 12year cycle used for dati ng the years. They represe nt a cyclical concept of time, rather than the western linear concept of time. The Chin ese lunar cale ndar is based on the cycles of the moon, and is con structed in a differe nt fashi on tha n the western solar cale ndar. I n the Chi nese cale ndar, the beg inning of the year falls somewhere betwee n late January and early February. In traditi onal china, dat ing methods were cyclical, cyclical meaning something that is repeated time after time according to a pattern. A popular folk method which reflected this cyclical method of record ing years are the twelve animal sig ns. Every year is assig ned an animal name orsign according to a repeating cycle: mouse, ox, tiger, rabbit, drago n, sn ake, horse, sheep, mon key, rooster, dog and pig. You might found out that many Chin ese people stro ngly believe that the time of a person's birth is primary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at pers on's characteristics. Accord ing to one lege nd, Buddha in vited all the an imals

民俗学专业民间信仰书目

滨岛敦俊 1991 《明初城隍考》,《社会科学家》,1991年第6期。(许檀译)1995 《朱元璋政权城煌改制考》,《史学集刊》,1995年第4期。 2008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朱海滨译) 蔡相辉 1989 《台湾的王爷与妈祖》,台北:台原出版社。 常人春 1993 《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 《老北京的民俗行业》,北京:学苑出版社。 陈进国 2002 《民间通书的流行与风水术的民俗化——以闽台洪潮和通书为例》,《台湾宗教研究通讯》,第四期 2005 《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戍国 2002 《中国礼制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邓文宽 2002 《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渡边欣雄 1998 《汉族的民俗宗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周星译) 1999 《东方社会之风水思想》,台北:地景出版社。(杨昭译) 杜赞奇(Durara) 2006 《刻划标志:中国战神关帝的神话》,韦思谛编,《中国大众宗教》,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陈仲丹译) 范可 2007 《魂归何处?》,《读书》,2007年第7期。 冈田谦著陈乃蘖译 1960 《台湾北部村落之祭祀范围》,《台北文物》,9卷4期。 高明 1993 《秦简日书“建除”与彝文日书“建除”比较研究》,《江汉考古》,1993年第2期。 葛兰言著(Grant)赵丙祥、张宏明译 2005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顾颉刚 2004 《两个出殡的导子帐》,叶春生主编:《典藏民俗学丛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韩国河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小学生中国十二生肖概说读后感【三篇】

小学生中国十二生肖概说读后感【三篇】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小学生中国十二生肖概说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今天我读了十二生肖的故事,知道了十二生肖的排名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玉皇大帝要给小动物们排名次,它们为了争第一,费了不少的力气,动物们都想第二天得第一名,猫让老鼠早上叫它,结果老鼠自己偷偷走了,老鼠看到憨厚的老牛比自己还早,机灵的老鼠一下跳到老牛的角上,抢了个第一。从此以后猫见到不讲信用的老鼠就要抓它,自己也改掉了贪睡的毛病。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讲信用,否则,就会遭到别人的报复,生活也不得安宁。 今后我要光明正大的做人做事,还要讲信用,我以后会现实我自己的诺言的,就从明天开始,决不会像老鼠一样,不遵守自己的诺言。 【篇二】 今天我读了十二生肖的故事,知道了十二生肖的排名是:鼠、牛、

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猪、狗。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玉皇大帝要给小动物们排名次,它们为了争第一,费了不少的力气,动物们都想第二天得第一名,猫让老鼠早上叫它,结果老鼠自己偷偷走了,老鼠看到憨厚的老牛比自己还早,机灵的老鼠一下跳到老牛的角上,抢了个第一。从此以后猫见到不讲信用的老鼠就要抓它,自己也改掉了贪睡的毛病。

福州民间信仰调研

福州地区民间信仰调研 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则必然基于当地民风民俗;要考察民间风俗,就必然绕不开民间信仰。而福建一直以来就是民俗学、宗教学研究的重点地区。在福建的生活过程中,我注意到福建地区在民间信仰这一方面表现出了诸多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其复杂的宗教信仰结构、和谐的多元共处模式、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是十分罕见的民俗奇景。因而笔者决定就福州农村地区展开调研,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福州乃至福建地区的民风民俗,探究其文化面貌。 据笔者调研结果,福州地区国家注册登记佛教活动场所415处,其中影响力较大的重要寺院超过三十所;道教活动场所918处,其中影响力较大的重要道观超过五十所;另有重要基督教信教教堂二十余所,重要天主教堂十余所,重要清真寺数所。除宗教信仰外,福州甚至福建地区的民间信仰还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传统宗教范畴以外的神鬼崇拜。在笔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之前便曾出入过福州超过十处宗教场所,其中涌泉寺、海潮寺、临水宫更是出入达三次以上。社会实践期间,笔者更是重点考察了西禅寺、临水宫、中洲教堂等几处宗教活动场所,结合多数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综合分析,简单地总结了几个特点。 一、杂神崇拜,淫祠众多 除了上文提到的五大宗教之外,福州地区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就是信仰崇拜种类极多。康熙年间,清朝政府便有定论“淫祠遍地”,各类民间信仰数不胜数,且香火旺盛。传统宗教以外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鬼神崇拜构成了福州民间信仰中的相当一部分。 其中自然崇拜中包括以蛇为代表的动物崇拜(闽侯县南屿镇香府行宫)和以榕树为代表的植物崇拜(如果有小孩在榕树下小便,大人便会教小孩念道:“小孩小便,仙人让开。”以免冒犯神仙)等。祖先崇拜又集中地反映在祭祖活動上。福州民间祭祖活动从时间上可分为生忌祭、年节祭和需时祭;从形式上划分,则有家祭、墓祭、祠祭。不同类型的祭祖活动共同构成了家族内部严密的祭祀体系。而各类鬼神崇拜则构成了民间信仰的主要部分,即所谓“闽俗好巫尚鬼”(《八闽通志向》),据笔者的了解,仅在福州当地香火较旺的偶像就有陈婧姑、五帝、孙大圣、照天君、泰山君等多位,另有各类普渡祭祀鬼魂。可以这么说,福州地区有人的地方就有信仰,一镇一乡可能都有各自的信仰。 二、相处融洽,彼此渗透 福州地区在民间信仰方面迥异于其他地区的一大奇观就在于各种流派的统一,不论是正牌宗教、外来信仰、本土信仰都能彼此结合互溶,形成和谐的包容现象。以福州排尾临水宫为例,正殿供奉临水太后陈婧姑,左右两侧有香炉供奉黑白无常、龙宫三太子、何九使、泰山君等,侧殿则供奉被道家同化的文殊与观音。甚至福州也有个别寺庙前殿供奉道教天神、后殿供奉佛教大佛。在福州市中心八一七路附近,吕祖宫、大士殿、花巷教堂、清真寺之间相隔不足两公里,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谐共处。笔者在参观的过程中也曾目睹戴着头巾的回民出入吕祖宫。 不同宗教、流派、信仰在这片土地上互相融合,而民众对此也十分坦然,大多数福州本地人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概念,神佛皆可参拜。并且在农村地区有许多家庭既供奉祖先也供奉神佛,二者都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我本人为例,

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源泉及其功能

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源泉及其功能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虽然对自然力量的认知与控制水平不断在增强,但是就人类社会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对神秘力量的信仰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本文拟通过对三家台蒙古族村的田野调查来阐述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即通过实例揭示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同时,我们也客观的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推崇以科技知识改变人们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传统的民间宗教文化有其自身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在展望民间宗教文化发展前景的同时,希望结合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农村社会变革的现实,探寻发展民间宗教文化的可行之策。研究过程中以湖北省鹤峰县三家台蒙古族村为田野调查点,该村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要民族的多民族村,也是湖北省惟一的蒙古族自治村。由于长期脱离其主体民族,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他们较好地保持着对传统宗教文化的信仰,呈现出与周边其他民族有着较大差异的特点[1]。因此,我们认为对这样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有着较强的代表性。 一、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源泉 民间宗教文化盛兴不衰,对各种神灵的敬仰在代际间不断传承,究其原因,是因为民间宗教文化在民间社会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其信

众的日常生活为民间宗教文化的生存提供了富饶的土壤。主要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科技水平低下———对未知外力的畏惧 关于人类对神灵信仰的起源学界已多有讨论,无论是泰勒的“万物有灵论”、马雷特的“泛生论”、卢伯克的宗教阶段论,还是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一书中所论证的宗教思想来源于集体生活,其实都包含了一点,那就是人类对未知外力有一种迷茫和畏惧,无论这种未知外力来源于自然力还是人类社会本身对人的限制与约束。部氏族人①在其生存和发展的历程中,同样也脱离不了社会环境的整体影响。以同样的方式劳作,农作物的收成却丰欠有别,以同样的方式生活,却总有意外产生。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时期,对自然界的变化,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偶然事件的发生,他们是无法获知确切的原因。在他们的思想观点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变幻无常的事物,对日常规律性的生活总是会产生干扰,平静安宁而富足的生活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而这些事物又远非自身力量所能控制,只能借助于神灵的保佑,祈祷冥冥之中驾驭这些力量的神灵赐于人们平静的生活。正如村中83岁的老人BXH所说:现在来讲嘛,我们那个时候的人都迷信,好多事都搞不清楚。就比方说一年到头种点东西,该做事我们也晓得做,还不是有时收得多,有时收得少。都认为是菩萨在管。有的屋里喂的猪突然一下就死哒,或者是大人小孩好好的也就突然病了,也不晓得是么原因,别个就说是得罪菩萨了。反正这样

浅析中国十二生肖文化

浅析中国十二生肖文化 来源:金艺尊作者:青竹发布时间:2010-09-17查看次数:1805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生肖文化早已被民众所认定、接纳并取得共 识,并广泛运用到物质与精神的重要层面,在无形中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部分民俗属性,它 像影子一样与每个人相伴相随,难以分离。正因为生肖与我们的生活如此密切,很多人对生 肖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将生肖定数为十二呢?而又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 动物呢? 十二生肖总动员全集 生肖为何取数为十二? 中国的生肖为什么取数十二,目前的研究一致认为这是与中国的天文历法有关的。据《周 礼?春官 ?冯相氏》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 以会天位。”由此可知,一纪(木星绕太阳一周为一纪)为十二年,一年有十二个月,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但是木星十二年绕太阳一周这个周期太长了,一般人不会留心每年木星 怎样移动,所以古人也就由此意识到十二为“天之大数”。但是,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的阴晴圆 缺,发现了十二次月圆为一岁的规律,所以古人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并由此视“十二”为传 达天意的“天之大数”。虽然岁、月、辰三者不同,但其为十二之数则同,凑在一起,数量的 增多,使十二为“天之大数”这一观念更加确立,并相继出现了十二地支,及十二生肖的周期 轮回。 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 世间动物如此之多,为何要选取这几种动物作为生肖呢?其中有何奥秘?其实中国十二 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们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非常亲密。细看十二 生肖动物,我们会发现这十二种动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当时已经被人驯化的“六畜”。 所谓“六畜”是指牛、羊、马、猪、狗、鸡六种动物,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 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

探析现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价值

探析现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价值 伴随着民俗民间文化的持续复苏和乡村庙宇的大规模重建,民间信仰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热门话题。民间信仰是一种自发流传的非制度化信仰现象。民间信仰的群体庞大,构成较为复杂,有着广泛的群众性,是党的群众工作必须重视的一个领域。引导民间信仰改革创新,移风易俗,充实时代内涵,释放正能量,支持和鼓励民间信仰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本文结合近年来对安徽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以及相关课题组对浙江、山东、福建、陕西、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开展的“民间信仰认知状况”的调研情况,对民间信仰的活动特点和社会作用进行简要分析、讨论。期望引起人们对新形势下民间信仰工作的重视和关注,更好地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标签: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事务管理传统文化 一、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 民间信仰是我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和文化符号。民间信仰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以祈福消灾为主要目的,是民间自发流传的一种非制度化信仰现象。民间信仰主要表现以下特点: 一是庞杂性。民间信仰与佛教、道教教义和儒家思想相互交融,在广大乡村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和普遍的认同感。民间信仰场所“一庙多神”的现象较为普遍,且与传统文化,民情风俗相互交织,民间信仰的这种特性使我们对它的科学界定和有效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二是普遍性。信仰群众不论地域和文化层次,各地各阶层都有传播,不少内容是属于民族民间传统习俗的延续。 三是功利性。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民众对民间信仰的理解和祈求是建立在实用基础之上的,关注的焦点着眼于现实的幸福,有极强的世俗性和功利色彩。民众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选择神灵,只要认为是“灵验的”“有用的”就供奉,呈现出一神为主,多神并祀的特点。民间信仰还具有地域性色彩和活动的自覺性等特点。调研中发现民间信仰的组织者大多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应变能力,他们总是能想出很多方法,力求使信仰活动契合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和话语系统,以应对相关部门的种种限制。民间信仰希望得到社会认可,谋求合法化意愿日趋强烈,这是当代民间信仰的一大特点,这一现代特征也提示我们对其积极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综而观之,民间信仰从思想内容上看,其中有佛、道教的信仰色彩,有地域性民俗民间文化的反映,同时还夹杂一定封建迷信成份;从价值取向上看,基本是遵从善恶报应,崇尚忠孝,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以及得到神灵护佑。可见,民间信仰更多的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需要逐步消除。

发挥江南水乡民间信仰文化的社会正能量

发挥江南水乡民间信仰文化的社会正能量 在我国除了政府正式注册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团体之外,还存在着数以亿计的民间信仰者。何为民间信仰,本小组通过暑期走访调查发现它大抵是一种在民间流行的对某种精神观念、某种有形物体信奉敬仰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包括民间普遍的风俗,以至一般的迷信、巫术。民间信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文化,它与宗教关系密切,其本质都是有神信仰,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台湾有学者认为民间信仰其实是正统宗教在民间的扩散和蔓延。然而,民间信仰又不同于宗教,它不像宗教信仰有明确的传人、严格的教义、严密的组织等,它是民间村民几千年自发形成的一种共同文化习性。 一、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的概况 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非常普遍,特别是菱湖、千金、善琏等地异常兴盛,根据我们小组通过暑期的调查统计,目前,菱湖、千金、善琏三地的村间寺庙大大小小约50余座,依法登记注册的就有20座,可见整个信众的群体数量大,辐射面广。但这些寺庙大都是民间百姓自发筹资形成的,有些还充当着老年活动中心,由村老年协会负责管理。这类村间寺庙中,供奉着大大小小角色各异的各类神主,其中最多的是潮王和马面王,这两位神就是湖州百姓最为崇拜的河神与蚕神。但是很多时候如观音、关公、财神也都被赋予了河神与蚕神的功能,担负起河神与蚕神的职责,在湖州百姓心中也有很高的地位。这样的民间信仰历时几千年,在湖州百姓中代代相传,早已根深蒂固,逐渐成为一种地方特色文化。 二、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兴盛的历史地理因素 湖州地处太湖南岸,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称。湖州又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悠久的蚕丝织物之一,有4700多年的历史。湖州丝绸不仅早已“冠绝海内”,而且经丝绸之路获得“湖丝衣天下”的美誉。湖州各地河网湖荡密布,京杭大运河源于天目山麓的东、西苕溪纵穿横贯湖州全境。苕溪东经由页塘(申湖航道,称“中国莱茵河”),流于黄浦江,北经56条溇港注入烟波浩渺的太湖。境内水系密如蛛网,交织一起,形成江南水乡。这样的历史地理现状,使得湖州地区普遍信仰河神与蚕神,特别是湖州的菱湖、千金、善琏一带是典型的水乡渔都和最早的种桑养蚕之地,当地百姓通过对河神、蚕神的信仰,以保渔业兴旺和蚕茧丰收。 三、民间河神、蚕神信仰文化发挥的正能量 本小组在实地调查走访的基础上,了解当地百姓的真实看法,并对相关政府机构的主管人员进行了访谈,从中获取和发现了很多关于这种民间信仰在当前和谐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所发挥出的正能量。 1、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渴望平安的心理需求。 民间信仰本质上属于宗教范畴,宗教性的功能是其首要功能。同样,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的主要功能是能够为水乡人民提供心理慰藉和精神寄托。面对波涛汹涌、变幻无常的江河和年成,水乡渔民、蚕民只能向神佛借力,寻求一丝心灵安慰。拜祭过各路神灵的渔民和蚕民能够勇敢地面对前方未知的祸福。常去寺庙里进香祈祷的渔村妇女,也不用再一天到晚地为自己丈夫在外河养鱼而担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指哪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即“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一般是指乡土社会中植根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练沥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及天象”的信仰和崇拜。也有学者称之为“民俗宗教”(folklore religion)或“普化宗教”(diffused religion)。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发展在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由人至神和由神至人的社会互构过程. 然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淡薄的国家,也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可是一旦走入民众间,就会发现,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极其丰富。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种人物等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而且崇拜方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那么,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信仰现象背后蕴涵着什么样的意义?仔细探究之后,我们发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的起源关系密切,因为民间信仰某种意义上就是原初形态的宗教。本收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对至今仍百家争鸣的宗教起源问题进行探讨的初步成果。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来源:中国知网 | 发布日期:2013-05-06 | 浏览(1298)人次 | 投稿 | 收藏 ][内容摘要]中国的民间信仰,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壤之中,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它固有的本色。本文主要考察并研究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概念、传播途径等问题。 关键词:民间信仰;民间信仰的概念;民间信仰的传播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