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师陶行知心得体会

纪录片大师陶行知心得体会篇一: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心得体会

最近,我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纪录片。这是一部主要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电视专题片,共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四集,专题片通过对近百位人物的访问,从不同观点,多元视角,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观看此片后,我最大的感触是,作风建设是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都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最终的导向和标准就是让人民满意,在搞好作风建设的过程中,要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要持之以恒。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使作风建设成为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行动。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学生,尤其需要展现自身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要努力做到:

一、加强师德建设,以德兴教,以德育人。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

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育事业关系重大,关系社稷大计,关系复兴大业,关系亿万学子,关系千家万户。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是教育之魂。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的责任。歌德说:“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

的价值。”随着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进一步树立爱国爱教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志向高远、爱祖国,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献身;要依法执教、敬业爱岗,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坚于职守,敬业奉献;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这是师德规范的核心,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的深远的影响;要终身学习、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在一个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更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为人

民服务的教师、人民满意的教师。

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是学生眼中完美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

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严格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治学严谨,勤学进取,

热爱学生,严师益友。

二、树立新的教育观、发展观。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任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因为对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及时了解国际上教育发展的新动态,了解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要与课程整合,与教学结合,并且在教育教学当中有效运用,这样使我的教育教学过程是生动的、活泼的。同时也要会有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水平。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的展开,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条件下,只有树立新的、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学科的高度综合,才能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三、用爱谱写教育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师德规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夸

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克勤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苏霍姆林斯基则主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爱

每一个学生”教师虽似无心,但却留意的关心,爱心将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极大的作用,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唤起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话语像一股甘甜的山泉,教师的关心是一缕柔柔的春风,每个学生得到老师适当的表扬,他就学会自尊,得到适当的鼓励,他就学会自信。在铸造“灵魂”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既要有满腔热忱,又要有慈母的温情,深刻含蓄的情感,更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对于那些聪明好动的孩子,如果总是采用批评的办法,有时能起些作用,但只能当时见效,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于是,我注意用目光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召唤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我,老师关心我。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师生情感沟通了,教育就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明显的效果。让我们的学生在温暖中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在宽容中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在平等中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心理流露着的是最纯真的爱。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这种建设者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因此,在课堂上以爱为出发点,从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兴趣,用执著的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表演的场所和机会,尽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并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让他们意识到被信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

促使学

生好好学习的愿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一名教师,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学习他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鞠躬尽瘁、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十几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三尺讲台“,学习他们“洒向学生都是爱”,学习他们“甘做人梯架雏鹰”。教师只有用爱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爱,用自己独特的师德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我认同感,归属感,胜利感,使命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快,使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

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刻地反省,我深感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责任。对于“人民教师”的含义,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是为人民服务,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教师才是人民教师;第二是要让人民满意,只有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人民教师,才无愧于“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样一个崇高的称号。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

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用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谱写教育,爱岗敬业,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快乐殿堂,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篇二:大师读后感

纪录片《大师》观后感

冯树梅

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时常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安排全体老师观看纪录片《大师》。纪录片《大师》在荧屏上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马相伯、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华罗庚等百位大师的厚重人生,感人至深。他们生在列强入侵、民族兴亡的年代,经历大动荡、大灾难、大变化、大转型,他们为国家命运殚精竭虑,将一己的生命投身于民族救亡、民智启蒙和文化拯救的伟大使命中。

这些大师中有的始终以“教书育人,启发民智”为宗旨,淡泊名利,不随俗沉浮。如: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明确“不为升官发财立阶梯”,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原则,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正如蔡元培所描述的,身处“黑暗主义时代”,却选择直面人生,点燃生

命的光芒,照射尘世所及的地方。这就是一位位民族先贤所共有的大胸怀、大智慧和大爱。马相伯为启迪民智,育人立人,医治愚昧、落后、腐败等社会痼疾,认定教育乃立国立人之根本,倾其所有,捐出三千亩土地办学校。陶行知同文盲、贫瘠战斗一辈子,到最落后的乡村去办平民教育,一座晓庄师范,在中国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黄炎培开创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直至今天,其教育思想仍充满生机活力。这些大师们又是真正的大学问家。他们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融会贯通,身体力行。他们有兼容中西的学养,是继往开来的学者,在特定的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他们的学术成就,经得起历史考验和文明传承。

竺可桢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现代气象学家,他倡导“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在抗战烽火中带领浙江大学成为“东方剑桥”,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打下了可贵基石。童第周是我国克隆事业的开创者,一双灵巧的手创造生命奇迹。他说“科学家不自己动手就是科学政客”,至今仍振聋发聩。

他们还真正沉得下心来,研究学问,创造艺术。徐悲鸿到法国学美术,一心浸润在艺术创作中,经常到卢浮宫和各大展馆临摹名画。因为穷困,早晨进去,一直到展馆关门,连饭也不吃,一天下来,直饿得人昏厥过去,并因此落下了

胃痉挛的终生毛病。回国后,为扶掖后人,他把自己的画卖掉,当作助学金送学生出国深造。最后,更是将自己一生所留存的作品全部捐给了国家。这种学习的“饥

渴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通过观看《大师》,我们可以慢慢回味、细细咀嚼大师们的人生传奇与精神追求中,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平和与宁静;另一方面,身为教师必须要具有开放的视野、健全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培养社会栋梁重任。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光芒在我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阅读大师,是一场精神洗礼,是一次心灵震撼。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文化的积累。《大师》让我意识到,生活中除了物质,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可以感受幸福与价值。

篇三:陶行知先生伴我成长

陶行知先生伴我成长

(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纪录片大师陶行知心得体会) 六(1)班黄乐涛

他,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教育史上的旗帜,他是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他的那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的名言,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

我,伴我成长。记得有一次英语比赛,我成功进入了决赛。我很兴奋,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而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我一回到家里就背诵为决赛所准备的内容,一直要忙到夜晚九点半。到了比赛的前几天,我已经把所有要记的内容统统印在脑子里,心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希望能获得名次。我就这样带着希望一直坚持到决赛那天,但事与愿违,我未能获得名次。此后,我非常沮丧,在学校闷闷不乐,在家里唉声叹气。不愉快的心情一直延续到第五天,当在学校上课,老师讲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及意思后,我突然“阴云转晴”,不再难过。回到家后,我坐在自己写作业的位置上,沉思了很久很久??过了十来分钟,我对自己说:“是啊,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每个成功者都经历过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一个很好的基石,而且虽然失败了,但也曾努力过,奋斗过,正是因为失败,才会使你更努力地‘更上一层楼’,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陶行知先生不愧是良师,他的名言不仅使我找回自信,同样他讲的点石成金故事也让我受益匪浅——

以前在学校,我自以为只要记住书本上和老师所说的知识就可以了,可我一看到“陶行知讲点石成金的故事”后,才知道自己学习方法有点呆板。从此,我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努力探寻学知识的方法。陶行知先生伴我成长!

陶行知与我的成长

六(1)班应雨童

陶行知先生本名陶文濬,他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他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不但在中国有名,在世界也很有名气,是世界级的人物。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桌因一点小事吵翻了,还在桌子中间画了一条三八线。从此,我俩谁都不能超过这三八线,谁也不搭理谁。这样子过了好几天,我不由地想起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我想:如果我一直独自一人,就不能享受别人给我带来的快乐,就不能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这样,我生活在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我主动向同桌道歉,同桌也原谅了我??我又尽情地分享着来自同学之间的快乐!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

名言激励着我成长。

观《大师陶行知》有感

六(1)班薛忆雯

在今天的班队课上,我们观看了《大师陶行知》这部纪录片,知道了陶行知爷爷的生平事迹与他那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令我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陶行知爷爷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生活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当时由于清政府的软弱,导致列强入侵,使百姓遭到压迫,让百姓苦不堪言,有时连自己的肚皮都填不饱。他深知要使中国从这个境况中崛起,就必须让中国人都受到很好的教育。于是,他先后创办了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和育才学校等难童学校,让不少遭人轻蔑的儿童得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他不畏艰苦,为中国教育打响了重要的第一炮。但令人可惜的是,陶行知爷爷55时便逝世了,全国人民都哭成一片,正如晓庄人民所说:“长江里流的不是水是我们的泪啊!”陶行知爷爷想让全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从而使中国强大起来的理想是多么伟大啊!他虽然已经逝世了,但是他的爱国精神将永存人间。陶行知爷爷的伟大理想虽然还未完成,但是他的教育思想正在被一代代后人发扬光大。看看现在的中国是多么的繁荣富强啊!这正是因为有了陶行知爷爷的指导,才使中国各地那亿亿万万所学校得以创办,才培

养出了那些能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才有了那些为祖国争光的中华儿女。

现在,我在宁海县行知实验小学就读,陶行知爷爷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慈祥、和蔼的笑容似乎还在我眼前出现;他那爽朗的笑容和豪迈的宣言似乎还在我耳边回荡??

在学校里,有许许多多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教育的教师,他们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我们,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说的就是他们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爷爷一生的写照,我也要向陶行知爷爷学习,努力学习,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地学好本领,成为一名能为大众做贡献的人。

教育·中国·强盛

——《大师陶行知》观后感

六(1)班吴征轩

今天,我看了《大师陶行知》的生平纪录片后,颇有感触。“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影片记述了陶行知先生先从晓庄起步,建立了晓庄师范,后来他又被政府通缉,隐居

于上海,出国并回国之后,又来到重庆,建立起了育才小学,培养了诸多人才,为祖国的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

奋斗,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中,陶行知无疑是勇士,真正的勇士!别人用刀枪为祖国的自由做奉献,而他却用纸和笔,为中国的未来谱写更璀璨的诗篇!他知道周围是一片黑暗,但他用那颗光明的心,照亮中国教育的道路!它是一座里程碑,上面刻着那个时代许多孩子的成才梦。他心里装着的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教育事业是他一生的正是写照,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陶行知先生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成了中国教育命运的曙光。他是我们人民敬重的导师,他让中国的教育充满了希望。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发奋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尽我所能,为祖国的未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