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图案欣赏》优质教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案欣赏》优质教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案欣赏》优质教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 学习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1 学习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习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学习过程: 一、自己学 《认识升》自主学习单 1.认识容量: (1)右面两个茶杯,()号茶杯能盛的水多。 (2)读一读:(1) (3 (4) 要知道 2.认识容量单位: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 (3)读一读下面这些容器里盛的水、油、饮料等各有多少升。 (4)去超市找一找:哪些物品用“升”作单位,分别是多少升,记下来。

3.体验“1升”有多少 (1)先在量杯里倒入1升水,再全部倒入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如下图) 二、交流学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 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实践学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秀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秀公开课“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42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演示设疑: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教师两只手各拿一支铅笔,同时松手,两支铅笔落在讲桌后面,不让学生看到落地后的情形) 2.尝试探究:先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大家把不同的摆法放在展示板上。 (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3.展示分享: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讨论: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得出结论:把小棒的位置稍微变动一下,就成了不同的图形,情况有很多种。 教师从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形并画下来,作为研究的对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的探究,初步感知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存在相交、不相交的两种可能。 二、分类比较,掌握特征 (一)图形分类。 课件出示: 1.尝试把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图形进行分类。

要求说出: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组小伙伴互相交流,请组长归纳小组的观点并汇报。 可能出现: 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是交叉的,②和③是一类,它们没有交叉。 生:①②③是一类,因为线是斜的,④的两条线是横平竖直的,可以单独是一类。 (学生如有“交叉”这样的说法,引导表述为数学语言“相交”,并说明相交的一点是交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四幅图的分夹,学生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没有分类标准的限制,孩子们的想象任意驰骋。 2.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引导:生活中很多物体是线段,像刚才我们研究的小棒、铅笔,假如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成为了直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假如把这几幅图中的直线无限延长,又该怎样分类呢? 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已经相交;③是一类,因为这两条线延长后肯定相交;②是一类,因为图形的两条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 生:①③④是一类,无限延长后它们会相交;②则无点;而②号图形中的两条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 揭示: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注重实质。 生:③号图形中的两条线延长后会相交,有一个交点;而②号图形中的两条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 …… 设计意图:当直线的特点赋予其中,这几幅图的分类则有了明确的指向,学生的思考自然指向相交和不相交。 3.得出结论。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可能。 (二)认识平行。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全国优秀小学数学课例示范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优质课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从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入“角”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数学的图形王国走走(板书:图形),看看在那里有什么新知识,能够学到什么新本领,好不好啊? 生:好。 课件出示: (只露出3个角的三角形,露出5个角的五角星,4个角的长方形,遮住一部分的圆) 师:老师从图形王国里带来了4个图形,每个图形中间用一个小纸片给遮住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一猜老师带来的分别是什么图形吗?请你来! 生一一说出(注意引导学生用第几个来说明)。 师:我们揭晓答案好不好?第一个是三角形,第二个是五角星……你们猜的和这位小朋友一样吗?猜的一样的小朋友举手。哎呦,真不错,手放下。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猜的吗?第一个,为什么猜是三角形啊? 生阐述理由。 师:你看到了三角形的什么?(3个尖角)奥,看到了漏在外面的3个角,所以你就猜它是三角形。真会观察!第二个图形呢?你是凭什么猜它是五角星的?(外面有5个角)露出了5个角。(长方形有4个角)露出了外面的4个角。同学们是不是这么猜的?(是)请坐,真的善于观察! 师:同学们根据老师露在外面的角,猜出了它们是什么图形。 师:三角形露了3个,五角星露了5个,长方形露了4个。大家有没有从第4个图形——圆中发现角啊?(没有)大家都认为第4个图形圆上没有角。老师注意到,刚才同学们在猜图形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角”这样的概念(板书:角)。而且大家都一致认为三角形露了3个角,五角星露了5个角,长方形露了4个角,圆上大家都一致认为找不到角,对吗? 生:对。 师:那么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呢?我们接下来就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我们一起把课题念一下。 师:为了我们观察和研究的方便,我们把这些长在图形上的角都剪下来怎么样?生:好! 【课件演示: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 师:老师拿了一把剪刀,从三角形上剪下了几个角?(3个角)你猜这样剪的话五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B)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B)Array成绩____________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17分) 1、经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线段有()个端点。 2、角的两条边都是()线,角的大小与边()有关。 3、1周角=()平角=()直角。 4、120分=()时 4分=()秒 600分=()时 5、()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把一个直角分为∠1和∠2,∠1是50°,∠2是()。 6、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 7、钟面上()时整和()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平角。 8、小学部教学楼,相邻两层之间都有22级台阶,从一楼到五楼,一共要爬()级台阶。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5分) 1、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2、一条直线长15厘米。……………………………………………………() 3、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小的两位数,商是9,余数是9。…………() 4、钟面上的分针,走1小时,正好转成了一个周角。………………() 5、在一段木料上锯了5次,就把这段木料分成了5段。……………() 三、注意审题,细心计算。(32分) 1、口算。(6分) 80÷10= 63÷3= 280÷70= 90÷5= 10×50= 28×20= 280×0= 14×5= 54+28= 74-24= 100-49= 28+72=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分) 420÷5= 945÷45= 验算:验算: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过来。(4分) 45+15×8 (80+40)÷20 =60×8 =80+2 =480 =82 4、混合运算。(18分) 31+2×30 (31+2)×30 480-(180+60) (45-26)×33 770÷(14+21) 98+5×63 四、动手实践,操作应用。(12分) 1、把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连起来。(5分) 320÷16··480÷2÷5 24×18 ··320÷4÷4 240÷5 ··28÷4 60×16 ··4×16×15 280÷40··24×2×9 2、连一连。(3分) 正面侧面上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 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经历探索并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感受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容量的含义,初步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所有连线中线段是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能辨认从不同的方向(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3)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选择适当的方式(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判断。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某一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2.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探索计算方法、运算顺序的活动过程,发展数感和初步的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认识射线和直线,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平角和周角,研究它们的大小关系、体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升和毫升,进行几何与平面视图间的相互转换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在简单的数据整理、认识平均数和体验可能性大小的活动中,增强数据意识,随机意识,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4)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等数学活动,能有条理地思考,比较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几边形有几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省略。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四舍)、等于大于5(五入)。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优质课四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案例概述 北票市实验小学是辽宁省首批重点小学,是朝阳市首批名学校。《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由许多开放性问题探究性活动组成,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是典型的“规律的应用——探究教学模式”的案例。《数学课程标准》把“探索”作为过程性目标之一,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如: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本课从有趣的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猜测、探究、讨论问题,进而达到问题解决并从中找出规律,再用规律解决问题。整个教学程序由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轻松自然。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张秋静,小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 学生:四年级一班。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85页字母表示数。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是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本课创设丰富的情

景,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和运算定律的基础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知道求含有字母式子值的方法,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从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而本质上的目标是要教给学生一些抽象化后的表达方式:即学生只有在这节“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上真正掌握一些技能后,他们才会在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中用数字和字母、符号建构起一些数学模型来。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用简易方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4.我的思考 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其中的规律探寻也有一定难度,如果能巧妙的设计教学环节,恰当地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教学中,首要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其次,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第三,通过一系列富有思考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数山有路趣为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中有关“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本课时内容不仅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根基。因此,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入手,始终关注每份和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强调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从而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教学上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关注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逻辑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升。1升水重1千克。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4、1毫升大约等于20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三条边都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 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10、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质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附设计意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质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附设计意图指导:山西省阳泉市教研室张长海 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0--81页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组成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2、通过操作,体验三角形具有安定性,并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解三角形的安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博的应用。并能应用三角形的安定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领学生经历归纳概括“怎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基本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归纳概括三角形的概念,体验三角形的安定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用确凿精炼的语言概括“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三角形、四边形框架、木条、线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和研究图形世界中的一位老朋友三角形。(出示工地图)你能找到它吗?说出他所在的详尽位置? 生1:塔顶上有三角形。(课件闪烁)

生2:塔架上有三角形?(课件闪烁三角形) 生3:建筑物上有三角形? 师:还能找到吗? 生:能找到好多个三角形。(课件闪烁三角形) 师:同学们能从这么繁复的结构中找到许许多多个三角形。真够蛮横呀!了不起,都有一双慧眼。 师:你们一眼就认出这么多三角形,看来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生:3条边,3个角,3个顶点。(教师板书) 师:在自己的本上画一个三角形,找出他的顶点、边和角并把各部分的名称记录在三角形上。让人一看就能看出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一人上黑板展示,教师巡视。) 生:(标出了顶点和边,不会标角。) 师:角在哪儿?该怎么画,怎么标。 师:能详尽说一说吗? 生:(解释)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情境找三角形,激起学生对三角形已有知识经验的回顾,通过找实物三角形,从而抽象出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共同特征提供了丰盛直观的观察材料。让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画三角形、标名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真真把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二、描述验证——概括三角形的概念。 师:我们对三角形又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你能根据画三角形的经验,用语言描述一下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题

一、基础题 1、720里面有()个90。450÷20的商是(),最高位是()。 2、414÷18的商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3、326÷57的商是()位数,试商时可以把57看作()来试商,这时商可能会偏()。 4、376÷47的商是()位数,可以把47看作()来试商;828÷23的商是()位数,可以把23看作( )来试商,这时商会偏()。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位数。 二、填□题。 1、要使□46÷67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2、478÷□8的商是两位数,□中可以填()。 3、□06÷48,要使商是两位数,□内可以填()。 4、若□43除以57的商是两位数,则□内可以填的数字有()个。 5、5□3÷52,□里填(),商是两位数。 6、□26÷67的商是两位数,□里的数字最小应填();如果商是一位数,□里可填的数有()。 7、435÷□5,要使商的最高位是十位,□里能填()。 8、376÷□5,要使商为两位数,□里可以填()。 二、填□题。 1、要使□46÷67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2、478÷□8的商是两位数,□中可以填()。 3、□06÷48,要使商是两位数,□内可以填()。 4、若□43除以57的商是两位数,则□内可以填的数字有()个。 5、5□3÷52,□里填(),商是两位数。 6、□26÷67的商是两位数,□里的数字最小应填();如果商是一位数,□里可填的数有()。 7、435÷□5,要使商的最高位是十位,□里能填()。 8、376÷□5,要使商为两位数,□里可以填()。 9、□÷36=21……□,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10、小春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72看成了27,结果商是14还余18,。正确的得数应是()。 四、综合题。 1、军军一共有78枚5角的硬币,他准备把这些硬币换成10元一张的纸币,最多能换()张。 2、今天是八月12号,明明看一本155页的书,从今天起,他准备每天看8页,到()月()号会看完。 3、学校有一块面积是186平方米的长方形的花圃,长62米,宽比长少()米。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四边形、多边形内角、内角和的定义。 (2)掌握如何根据边数求多边形内角和。 (3)掌握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学生质疑、猜想、归纳、迁移、转化等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 (2)培养学生学会解决:运用旧知解决新问题,把新知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及彼,掌握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3)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经历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合情推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层层探究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本单元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会联想到“量”“拼”和“撕”等探索的方法,并能由此及彼想到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本课是图形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中的“分析与解答”在本课中因为图形的关系是“分析与操作”,孩子们既熟悉又很有好奇心。 2.学生的学习习惯:我校一直实施“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学课改实验,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形成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本课的自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已经熟悉,四边形内角和在本节课的学习探索应该不难,方法的迁移学生能否顺利得出?由于学生到五年级才会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多边形的边和内角和对于学生也是有挑战性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都可以转化成若个三角形再求和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后感(精选多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枣庄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后感 枣庄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后感 2014年9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薛城区开展的“枣庄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会”活动。在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我认真观摩了6位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从这次观摩活动中,我感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有以下优点,主要表现在: 1、实在的数学课堂 这次的数学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回归数学课堂的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2、积极的数学课堂 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

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 欲,从而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3、畅所欲言的数学课堂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敢说乐说,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又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和表达的欲望。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4、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各课都展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题库(计算题) 四、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共30分) 1、直接写得数。 18×6= 16×50= 95÷5= 13×7= 14×50= 600÷30= 24×5= 300×20= 0×245= 100-43 56÷14 18×5 630÷70100-43 56÷14 18×5 630÷70 550÷5 69÷3 14×30 24+86 490÷70= 15×4= 42+11= 650÷50= 420÷80= 70÷10= 450÷90= 51÷17=0÷54= 73×20= 620-380=650÷5=48÷4=58÷2=23×4=880÷80= 780+20=540÷60= 620-20=64÷16= 550÷5 69÷3 14×30 24+86 692×52 208×40 60 + 0×245= 5 ×24 2、用竖式计算 503×23 240÷48 182÷13 568÷71 174÷29 793÷61 766÷36 546÷78= 65×85=210÷53= 174÷29 793÷61 766÷36 481÷37= 315÷45=☆782÷34= 90×30= 240÷40= 3×37= 56×1000= 12×60= 38+120= 640÷80= 640÷58=

892÷81= 670÷25= ☆ 507÷64=☆ 900÷70= 3、脱式计算 700—720÷60 481—875÷25 14×6+50 58×7-91÷13 172-32×572÷24+36 24×(524-489) 450÷(18×5) 162×26-256 203×(86-16) 455+45÷5 308-360÷60 560-156-244 (40-25)×9

最新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 课题: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实录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建立 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 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播放43秒的儿歌动画视频:滴答滴答滴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呢(生: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它会告诉我们时间,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你在哪里见过哪样的钟表(生:......)优化作业的支持资源这是什么.wmv

孙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钟表的王国去认识钟表(板书 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孩子喜爱的谜语和动画引出钟表,激发学生强烈的亲 切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探究新知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面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 (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12个数字和两个粗细、长短不同的针。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转动的吗?演示时针、分 针转动的方向。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为操作钟表打基础)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钟面,并用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指 针和分针的特征观察是儿童发现和 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孩子养成 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习

最新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q最新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 课题: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