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链分析的主要业务流程

企业价值链分析的主要业务流程
企业价值链分析的主要业务流程

企业价值链分析的主要业务流程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概念,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一,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

1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我们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企业的价值链及其进行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活动自身的主要经济状况。

二、价值链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1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而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行业的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

个价值链。

2 这些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效益的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者认识管理等等,视不同的行业而异。在高档时装业,这种战略环节一般是设计能力;在卷烟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策略(也就是如何对付各种政府和消费者组织的戒烟努力);在餐饮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餐馆地点的选择。虽然如前所述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价值链,同一环节在各行业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对于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例如跨国公司则可以通过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从而提高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营销活动中拥有全球跨行业营销的范围经济效应。这种范围经济效应是跨国公司通过最佳广度(范围)地使用通用型要素和资源而获得的。这种通用型要素可以是通用的生产设备、管理经验、营销技能和研究开发能力。由于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能发现通用型要素的存在,那么,当两个行业的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需要相同的通用型要素时,跨国公司就将自己在一个行业中的核心能力扩散到另一个相关行业,使得范围经济效应转化为范围经济优势。因此,跨国公司在一个行业的营销沟通活动中获得的先进知识、经验和技能,可以不需要很大的追加投资就能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

价值链分析的三个步骤

价值链分析如同转魔方 价值链是一个工具,用于确定各集团公司之间的特征关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最新的利润分割草案中指出,所有商业运作都可以通过价值链来表述,许多跨国企业集团都是通过其全球价值链开展业务运作的。而价值链分析是对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活动所做的一种端对端式的分析,展示了各项业务活动之间如何交互运作,集团实体如何创造价值,以及集团利润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上分配的整体视图。 通俗地说,价值链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如同转魔方,需要同时考虑多个不同的面和颜色。因为价值链上的价值是由许多集团公司共同创造的,而这些价值埋藏在整个集团运作和技术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环节创造的价值因素。因此,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文档要与其业务实质相符,每一个价值创造因素都要与实际利润分配相匹配。 分析跨国企业的价值链就像转魔方,每一小块颜色都代表一项由一个或多个集团公司创造的价值。合理的价值链分析结果应该是价值创造、经济活动以及利润分配的完美匹配。跨国企业可以考虑使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分析价值链,从而获得全方位的分析结果和整体视图。 价值链分析可反映出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对跨国企业的业务、部门以及经营活动的影响,并确定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对价值创造过程的相对贡献,可以用于关联交易定价、检验关联交易实际结果,以及确定各集团公司对整体价值链所作的贡献。

方法一:财务比率分析法 基于多年分析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实践经验,我们为跨国公司介绍三种主要的价值链分析方法,跨国公司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来分析中国实体所属的全球价值链。 通过评估中国子公司4个财务比率是否匹配,来分析各集团公司的相应价值贡献,分析价值创造是否与利润回报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的比率越大,税务机关对中国子公司的利润回报所产生的质疑也就越大。跨国企业应在其转让定价报告中(通过价值链分析)对这种情况作出相应解释。 这4个财务比率是:集团公司销售额与跨国公司总销售之比率(销售率);集团公司息税前利润与跨国公司总息税前利润之比率(息税前利润率);集团公司毛利与跨国公司总毛利之比率(毛利率);集团公司人数与跨国公司总人数之比率(人数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集团公司指设立在各国(地区)的母公司,跨国公司指全球总部。举例来说,某跨国公司在荷兰、中国、英国、德国设有集团公司,荷兰仅有10%人数率,却占有跨国公司总息税前利润的43%和总毛利的38%,而中国的人数率为58%,却只获得7%的息税前利润和10%毛利。如假设人员数量是利润分配的唯一因素的话,以上的严重不匹配情况应向各利益相关者(例如税务机关)予以解释。 上述情况一出现,就会导致税务机关对这种不匹配比率予以质疑。因此,跨国企业应在其税收/转让定价报告中(通过价值链分析)对这种情况作出相应的解释。

企业业务流程设计

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是建立在系统思考分析的逻辑上的,采用系统一体化方法。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所说的“第五项修炼”就是“系统思考”。企业学会整体运作的思考方式,才能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质量。系统分析是为完成组织预定目标对组织所作的总体整合的分析。系统一体化方法以整个流程为对象,强调的是企业为完成预定目标所做的整体的成功,局部的价值完全由它们提高整体成功的程度而定。换句话说,企业运作一体化关注的是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 业务流程设计涉及到信息、需求、预测、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和交付等的全过程。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是要按尽可能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支持业务活动。以时间为基础的流程优化,以增值和反应速度为基准。 (一)企业基本业务流程设计 企业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企业是否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业务流程设计应从顾客需求出发,以满足顾客满意为目的。顾客的需求决定主要业务流程的内容和基本模式流程设计的起点:明确顾客需求和需求模式,从而确定主要业务流程的内容和基本模式,实现用户利益最优化。顾客的需求内容主要为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性、技术特性、服务特性,顾客需求模式包括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时间等。 1、企业业务流程取决于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性。 服务功能不同,基本业务流程不同。 商业企业为顾客提供及时购买、集中购买、对比购买的服务。 商业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 制造业企业为顾客制造所需要的产品。 制造业企业基本业务流程:

产品功能不同,基本业务流程不同。 电视机和家用计算机同是家电产品,它们的主要流程不尽相同。 电视机产品基本流程 计算机产品基本业务流程 家用计算机企业要为用户提供安装调试服务,电视机则不需要提供安装调试服务,所以家用计算机产品基本业务流程中具有安装调试环节。此外,它们的产品生产流程是不同的。 产品功能不同,基本业务流程相同,某些子流程不同。 案例:织布、染整和成衣业的产品功能不同,生产流程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流程相同。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

183 《商场现代化》2006年12月(上旬刊)总第487期 经营管理 价值链分析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从多方面揭示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培养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实施经营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我国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能与企业的战略紧密联系。企业价值链分析是一项战略性分析工具。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揭示有关企业竞争力优势环节的信息,培养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为该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持。但我国企业在进行价值链分析时,分析的范围开始于材料采购,结束于产品销售,而且将重点放在产品制造环节,最终关注的只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确定成本耗费的合理性,而未能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来支持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 2.忽视向企业外部价值链的扩展。我国企业在进行价值链管理时,范围狭窄。一般企业的价值链管理开始于材料采购,结束于产品销售,最多覆盖到企业自身直接的供应商和直接顾客,而不包括其他相关的外部组织以及外部组织与本企业的联结边界,更没有涉及产业价值链和社会价值链的范畴。因此,其价值链管理方法往往只重视企业内部的运作,属于传统的“增加价值观”,而且更多的是关注于物流,忽视了信息流和资金流。 3.企业内部价值链缺乏协调机制。企业内部价值链是由各业务单元的价值环节组成的,各价值环节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但是我国企业内部价值链缺乏协调机制,主要表现在产品工艺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到企业制造的价值环节,而在价值链设计阶段又与生产过程的运作决策相脱节。对于集团企业更是如此,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通常采用分散的组织结构,相关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但往往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不同分支机构与组织之间的隔离和信息交流的障碍,难以形成企业整条价值链的“整合”优势。 4.忽略企业价值链分析中的无形成本动因分析。识别成本动因分析是企业价值链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成本动因分析能够将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好地揭示出来,同时指出企业应采取什么来控制这些因素,以更好地为战略成本管理服务。但是,我国企业在进行成本动因分析时,只重视有形成本的业务量动因分析。对于像企业规模、厂房布局规划,以及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无形动因,由于很难量化其对企业有形成本的影响,而被企业忽略了。 5.企业信息系统薄弱,难以为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的信息系统,以满足其分析各个价值环节之间的关联程度,突破地域、人员和信息的限制,获得企业的上、下游与渠道企业及外部竞争对手的成本和其他信息,以便随时进行分析和处理,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但是,我国企业的价值链分析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成本会 计系统采集、检索和传送数据,数据实时性差,生产计划周期很长,对外部变化的反应速度缓慢。 二、完善和加强我国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的对策 1.加强价值链分析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运用。企业在追求可持续的长期竞争优势时,要将价值链分析同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相结合去支持企业的战略实施。一方面,企业应通过价值链分析,将企业整体价值活动及单个价值链环节的成本,与竞争对手相比,来确定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成本优势环节,并通过对每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来确定其成本优势的战略价值,即成本优势的战略持久性。另一方面,企业要实现差异化战略,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对此,价值链是一种有用的思考方法,它考虑怎样通过价值创造形成差异化的不同基础,以及不同基础相互提高、相互支持的程度,并最终通过价值链的多种联系实现差异化。 2.拓宽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管理范围。企业的价值链分析,不仅要分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更应将企业的价值链管理范围扩展到其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顾客之间,以及行业的整条价值链。一方面,通过对供应商价值链的分析,帮助企业确定以下战略行动:通过谈判,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有利的价格;同供应商进行紧密的合作,帮助其降低成本;尝试使用成本更低的替代品。另一方面,通过对购买商价值链的分析,帮助企业确定以下战略行动:促使购买商减少利润;转向更具经济性的分销战略;尝试砍掉价值链中前面某些阶段的成本;通过管理企业价值链与购买商价值链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增值作业,以寻找降低成本双赢机会。 3.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形成协同效应。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企业内部实现整体性协调后,由企业内部各活动的功能来藕合而成的企业整体性功能,它远远超出企业各战略活动的功能之和,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1>2”,即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的价值之和。正是这种隐性、不易被识别的价值增值,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因此,我国企业应该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链,使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及人力资源管理协调统一,以及各分支机构在资源上共享、资金上互补、人员合理流动等,从而充分发挥企业整体价值链的协同效应。 4.力求量化成本动因,并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为内部价值链管理提供保障。如前所述,由于很难量化企业的规模、产品的复杂性、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无形动因,从而使企业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但由于对更高层次的成本动因与成本之间关系的数量化并不要求非常精确,为了能判断各种成本动因的相对重要性,一定程度的量化还是很有必要的。为此,企业可以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得出更高层次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以便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 孙艳丽 潍坊学院

内部价值链分析

内部价值链分析 [编辑] 内部价值链分析概述 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纵向价值链分析、横向价值链分析和内部价值链分析三种类型。 内部价值链分析指的是企业的内部价值运动。内部价值链分析始于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而终于产品的销售——顾客价值的实现。其目的是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企业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及与竞争对手的成本差异,区分增值与非增值的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效率的途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决策、预算、分析和控制所有方面,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企业的职能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是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交叉点。纵向价值链分析的结果确定企业应该生产什么,横向价值链分析指出企业生产该种产品的竞争优势所在,同时明确与外部竞争者有关的因素有哪些,从而确定企业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即确定企业应如何进行生产;这两种分析的落脚点都在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结果之上。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强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组织,完成成本最低、差异最佳,从而价值增值最大的目标。 [编辑]

什么是企业内部价值链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由三类价值活动所组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内容就是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企业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 (一)在波特思想基础上企业内部价值链概念的发展 企业被看作是服务于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些作业形成一个有机关联的“作业链”。按照ABC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这些价值量依次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企业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同时也是全部作业价值的体现,企业作业的推移也表现为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所以作业链的形成也表现为企业的价值链的形成。 (二)基于管理会计重新思考的价值链观点 1、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 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是指企业履行基本管理职能的各种活动,包括企业的总体管理、计划、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法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活动。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是通过整个企业内部价值链而不是某一单个价值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辅助作用,如财务管理就是通过对整个企业的资金管理来履行其职能的。 2、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各类人员的招聘、雇佣、培训、开发、报酬和激励等问题。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1)人的行为问题研究 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或“理性人”,而且还是“社会人”,其行为是由其动机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诸如管理者的逆向选择、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人的不同层次需求的分析提高企业用人管理的水平。 (2)人力资源的成本、价值确定及有关人力投资的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和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量化问题,现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对人力资源进行计价的方法,例如工薪报酬折现法、历史成本法、商誉评价法、附加价值折现法等等,但这一问题迄今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仅支持着企业各个具体的价值活动,而且支撑着整个企业内部价值链。 3、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供应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doc 13页)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doc 13页)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 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品再到实现销售,这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后来Peter Hine进一步发展演绎价值链,将那些与生产行为直接相关或有影响的企业也包括进去,使不同企业间的“协同”成为新型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Jefferey F. Rayport和John J. Sviokla于1995年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概念,提出构建全球一体化基础上的虚拟企业。价值链理论从之前的一种管理分析工具发展成为企业战略。 价值链理论认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经营环节都创造价值或者具有比较优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和比较优势,实际上是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环节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战略环节。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的战略环节上所具有的优势,这些战略环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要控制住这些关键的战略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企业要发展或者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需要在企业的所有环节上都保持优势,关键是发展或者保持那些创造价值同时产生比较优势

的战略环节的优势。 目前,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采用价值链理论来管理其全球价值链。最常见的做法是,这些公司实施业务“归核”战略,把经营活动中产生核心能力的战略环节严格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将一些非战略性的活动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例如耐克公司尽管在全球开展业务,但是公司总部仅仅掌握产品设计与研发、营销这两项活动,其它如产品生产、物流等诸多职能全部采用外包。这种战略不仅不影响其正常的运营活动,反而使耐克能够轻装上阵,集中企业全部资源在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中,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第一运动品牌地位。 ■建立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发展核心能力,建立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伴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竞争越 来越具有“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明显特征。与拥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着重建竞争优势,发展企业核心能力的艰巨任务。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时,与竞争对手相比,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建立全面的竞争优势。企业只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集中企业资源重点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战略环节,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放弃一些劣势环节,就能获得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木桶理论”。木桶理论要求企业重点去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就构成了价值链。一个企业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如何扩大价值链的增值,是每个企业所致力追求的。他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产生影响,并成为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供应商通过向企业出售一定的产品对企业的价值链产生影响,而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产品又影响着买方的价值链。在波特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将价值链这一概念进行推广并根据其中的有机联系进行了适当的分类,将价值链划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三类进行研究。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 (一)波特关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论述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价值链思想认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不同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与构成不同,价值链的具体结构也不同。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应该把以企业内部各个业务活动,构造成能够增加价值增值的业务流程。这个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就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它的基本特点是:(1)由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内部业务过程组成;(2)这些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3)企业内部运作过程的构造中,业务活动的取舍以是否能够实现或支持整条价值链的价值增值作为标准。 波特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九种,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见图3所示: 图3 1、内部后勤:包括与原材料的验收、储存、整理及存货控制的相关的作业。 2、生产经营:包括将原材料转换成最终产品的作业,如机械加工、包装、装配、 设备维修、检测和生产安排等作业。 3、外部后勤:包括产品已经生产的出来及产品被送到用户手中的作业,包括: 产品的归集、储存、销售和发运等。 4、市场营销:是指如何使消费者获知产品的特征并赋予其价值,进而购买该产 品。通常包括广告、促销、销售、定价、报价、渠道选择、渠道关系的建立等作业。 5、服务:是指提供服务以加强或维持产品的价值的活动,例如产品安装、调试、

价值链与成本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竞争核心已从提供价低质优的产品竞争转变为争取客户最大满意度的竞争,竞争范围也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企业,企业被看作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求而设计的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活动集合,形势的发展呼唤更加先进的管理理论的指导和管理方法的推广。 著名企业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早在1985年的《竞争优势》一书中为我们贡献了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其中低成本战略又是最为基础战略选择,是不同战略条件下同样适用的选择。波特在《竞争优势》中同时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分析法被广泛地用作企业的战略分析工具。此后,价值链的思想被逐渐引入会计理论和实践中,其被运用于成本会计领域的探索开辟了成本管理的新天地,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成本分析模式。本文将重点研究在价值链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成本分析的内容、原则、乃至方法意义,继而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运用。 一、价值链理论在成本分析中的引入和运用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把不同企业的生产制造不同产品的活动抽象概括为一系列的价值活动,组织生产流程就是一个价值创造和转移的过程。约翰?桑科(john?shank)在此基础上认为企业应当把自己的价值链放到整个行业价值链中进行考量,至此价值链的理论已经基本成熟,为其引入成本领域的运用奠定了基础。成本控制是成本分析的目的和更高阶段。波特在他的《竞争优势》一书中也提及了如何利用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确定成本分析的价值链;分摊成本和资产;具体的成本分析。波特的见解对我们进行成本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价值链理论下成本分析的内容 在价值链理论框架下,成本分析的内容总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根据分析的目的确定分析的范围和对象;其二,把该价值链的业务活动细分为价值增值业务和非价值增值业务,把价值增值过程划再划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会占用公司的资产或者劳务,花费一定的成本,无论是价值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都是我们分析的重要内容;第三,成本动因的分析;最后,引入和运用相关的财务指标和手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一)根据成本分析的视角不同把需要识别的价值链分为三个层级 根据成本分析的目的不同,可以把需要识别的价值链分成三个层次: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作业层次。 战略管理层级价值链成本表现为企业价值链上的整体成本结构。战略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是实现和引导企业潜力、实现企业目标、应对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核心概念①。在这一层级的成本分析中,需要把企业价值链浓缩成一个价值结点②放在整个市场这条大的价值链上去分析,寻找最优整体成本结构,判断企业的整体成本结构是否在接受的范围内,是否可以做出降低整体成本的努力。 管理控制层级价值链成本显示了一种典型的战术成本特征。管理控制是落实企业战略的过程,是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保证。管理控制层级价值链基本等同于企业价值链。该层级的成本分析主要是针对各个价值活动进行的。按照波特的理论,企业的价值活动包括主要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种,前者指采购、制造、产品发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后者指基础性管理、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根据成本分析的范围把需要识别的价值链分为三个方面 可以通过范围的划分,把需要识别的价值链分为企业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相对应的成本分析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 1.企业价值链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务及流程分析知识讲解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务及流程分析 1、房地产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 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特定次序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建设项目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制定的。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某些环节可以适当交叉,但不能任意颠倒。 房地产项目是最常见的建设项目,其建设应当遵循工程项目基本的建设程序,按照“决策——实施——使用”的基本程序进行,如图3.1所示。 图3.1 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 2、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业务和流程分析 对企业的业务和流程进行分析,是进行企业组织设计和岗位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企业业务流程设计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业务工作能否通畅,决定了业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同时,业务流程与部门职能设定,部门地位及部门间协作规则的确定有密切的关系。 (1)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业务 总体而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房地产项目开发。一些大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可能涉足房地产开发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如工程施工、物业管理、商业运营、材料生产经营等,甚至涉足与房地产行业无关的加工制造、教育等行业。鉴于本研究项目的目的,本报告仅仅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房地产项目开发

图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项目生产业务 这一核心业务。 房地产项目开发是一个周期长、环节多、内容庞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物业类型的项目开发在所涉环节、依据法律、报批项目与流程、所需专业、生产与销售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即便是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其复杂化程度不同,导致企业开发中所涉及的合作团队存在不同,进而会对部分业务内容产生影响。然而,无论是何种类型或规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地产开发业务必然包括项目生产和企业管理两大类型的业务。 项目生产业务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体业务,它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产品生产的直接关联业务。这些业务涉及从项目投资机会选择直至售后服务的全部建设阶段。参照前述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我们可将项目的生产业务分为投资机会选择与决策、项目报批与前期工作、工程建设与管理、市场营销与推广、客户服务与物业管理五大板块业务。这五大生产型的板块业务,又可根据专业特点和生产关键环节划分为系列的细分业务,如图3.2所示。 企业管理业务的范围和内容与企业规模和所处发展阶段有密切的联系。但

企业内部价值链概述

企业内部价值链概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企业内部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流程环节,即企业内部各战略单元的价值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企业内部价值链 时间:1985年 属性:企业内部各战略单元的价值链 提出人:迈克尔·波特 概述 内容 (一)波特的观点 企业基本职能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开发 采购

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营销服务 (二)在波特思想基础上企业内部价值链概念的发展 全球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后的变动 企业被看作是服务于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些作业形成一个有机关联的“作业链”。按照ABC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这些价值量依次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企业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同时也是全部作业价值的体现,企业作业的推移也表现为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所以作业链的形成也表现为企业的价值链的形成。 (三)基于管理会计重新思考的价值链观点 1、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 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是指企业履行基本管理职能的各种活动,包括企业的总体管理、计划、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法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活动。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是通过整个企业内部价值链而不是某一单个价值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辅助作用,如财务管理就是通过对整个企业的资金管理来履行其职能的。 2、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各类人员的招聘、雇佣、培训、开发、报酬和激励等问题。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1)人的行为问题研究 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或“理性人”,而且还是“社会人”,其行为是由其动机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诸如管理者的逆向选择、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人的不同层次需求的分析提高企业用人管理的水平。 (2)人力资源的成本、价值确定及有关人力投资的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和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量化问题,现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对人力资源进行计价的方法,例如工薪报酬折现法、历史成本法、商誉评价法、附加价值折现法等等,但这一问题迄今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仅支持着企业各个具体的价值活动,而且支撑着整个企业内部价值链。 3、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供应

海尔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海尔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概念是由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价值链理论认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经营环节都创造价值或者具有比较优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和比较优势,实际上是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环节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活动,才是最具有价值的战略环节。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许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战略环节上所具有的优势,这些战略环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要控制住这些关键的战略环节,也就控制住了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企业要发展和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需要企业在所有的环节上都保持优势,关键是发展和保持那些创造价值同时产生比较优势的战略环节的优势。通过价值链的调整,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消费者的响应速度以及规模经济,这些都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带来巨大空间。 值链思想认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价值活动是企业所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各项活动,不同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与构成不同,价值链也不同。?对制造业来说,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内部后勤、外部后勤、市场营销、服务。我认为海尔经营成效的关键价值链环节在于服务和技术开发。 海尔的服务从安装、维修、零部件供应等各方面都是一丝不苟的,这无形中给了它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消费者信赖海尔,忠于海尔。

自主创新是海尔集团发展壮大的法宝。20年来,海尔集团累计申请专利5469项,其中发明专利249项,海尔品牌两次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之一。自主创新,不仅是企业的核心,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这不仅是海尔关键的价值链环节,也是海尔核心的竞争力。 海尔企业的价值链: 基本活动:供应,生产,销售,发送,售后 辅助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基本活动 (1)进货后勤: 家电产品制造业的供应链由半导体及电子组件制造商,部门制造,家电产品总装,家电产品分销商和最终零售商构成。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改变传统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实施以用户为中心的即需即供大规模定制,实现了“零库存”和“零回收”。在流动资金零贷款的基础上,海尔的现金周转天数达到负10天。海尔的供应纽带离不开IT支持,在1998年,公司第一次通过订单处理集中化的方式进行业务重组,由按库存生产转向了按订单生产,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尔现代物流模式。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海尔的ERP 信息系统采用的是SAP。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

企业业务流程设计

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是建立在系统思考分析的逻辑上的, 采用系统一体化方法。 美国学者 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所说的 第五项修炼”就是 系统思考”。企业学会 整体运作的思考方式, 才能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质量。 系统分析是为完成组织预定目标对组 织所作的总体整合的分析。系统一体化方法以整个流程为对象, 强调的是企业为完成预定目 标所做的整体的成功, 局部的价值完全由它们提高整体成功的程度而定。 换句话说,企业运 作一体化关注的是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 业务流程设计涉及到信息、需求、预测、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和交付等的全 过程。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是要按尽可能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支持业务活动。以时间为 基础的流程优化,以增值和反应速度为基准。 (一)企业基本业务流程设计 企业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企业是否满足顾客的需求。 企业业 务流程设计应从顾客需求出发, 以满足顾客满意为目的。 顾客的需求决定主要业务流程的内 容和基本模式流程设计的起点: 明确顾客需求和需求模式,从而确定主要业务流程的内容和 基本模式,实现用户利益最优化。 顾客的需求内容主要为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性、 技术特性、 服务特性,顾客需求模式包括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时间等。 1、企业业务流程取决于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性。 服务功能不同,基本业务流程不同。 商业企业为顾客提供及时购买、集中购买、对比购买的服务。 商业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 uor 5 制造业企业为顾客制造所需要的产品。 制造业企业基本业务流程: 产品功能不同,基本业务流程不同。 电视机和家用计算机同是家电产品,它们的主要流程不尽相同。 电视机产品基本流程 计算机产品基本业务流程

最新价值链分析案例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是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价值链分析更多的关注于企业内部活动的价值产生。通过分析识别企业活动,将企业活动归类分析、加以区分,确定企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从而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 产业价值链分析与企业价值链分析的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目的是寻找产生价值的关键环节(如采购、库存、研发、生产、营销、销售、服务等),最终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产业价值链分析的目的除了分析产业价值产生的关键环节(如开发商、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之外,还要分析产业价值分配模式,进而确定企业在所处产业的价值链条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产业价值链的几个例子: 1、汽车产业价值链——五十铃和福特 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汽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贷款购车/汽车保险/汽车租赁。越是价值链后端利润约微薄,汽车制造业务已经成为“鸡肋”,虽然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入但其利润贡献正逐渐降低; 而且竞争日趋激烈,谋求更大发展已经十分艰难。相反,与汽车相关的金融服务业蓬勃发展,虽然目前市场容量有限,但利润丰厚、前景广阔。 五十铃公司,80年代初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卡车制造经销商;为更大的发展,花了7年时间成功将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转扩展到轿车生产方面,但是,遭遇轿车制造业不景气,轿车事业部连年巨额亏损;最终不得不出售给日产汽车公司。在同一时期,福特汽车公司,明智地及时将企业发展的重点转向汽车租赁、贷款购车、汽车保险等业务,1996年这三块业务的销售收入只占整体的1/5,但利润却占到50%。五十铃公司的失败在于没有把握住价值链增值的关键环节;在“利润会随销售收入增长”这一逻辑指导下,最终将企业带入一种危险境地;福特公司的成功在于能够迅速识别成熟行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借助雄厚的财力和卓越的市场声望,步步为营地推进;使其获得了巨大的先机优势。对手眼睁睁地看到原来不起眼的“边缘”业务成为福特公司的利润源泉。 2、日用品产业价值链——宝洁与沃尔玛 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原材料生产商=》日用品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如果看了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就认为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也有相同的特点,那就大错特错了。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比起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更为复杂,产业内生产商与销售商的利润分配根据两者竞争力的差别可分为三中情形: A、生产商导向:当生产商实力强大,而分销商劣势明显时,生产商在价值链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可以瓜分更大份额的产业利润。如宝洁,对于一般的分销商、零售商,宝洁可以提出统一销售价格、商品摆放位置、促销活动等要求。 B、销售商导向:当销售商实力远胜与生产商时,销售商在产业利润分配中则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例 如沃尔玛可以通过其全球采购中心,制定商品采购的质量标准、价格标准、供应商供货时限等,从而确立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 C、战略联盟——当宝洁遇上沃尔玛:强强联合是最合理的结局,谁都明白失去对方将会造成的损失。 3、家电产业价值链——以空调为例 空调业价值链:零部件供应商=》空调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服务提供商)

价值链上的BPO及其运行机制(精)

价值链上的BPO及其运行机制 南京财经大学徐苏芳 摘要:BPO与企业价值链在内容、理论基础及发展方向上基本一致,它还具有拆分和重建价值链的作用。本文运用美国通用公司的案例,重点分析了BPO在价值链上内在的运行机制。比较美国、印度及中国BPO运行机制的基本因素后,发现中国BPO存在着业务来源不平衡(发包国业务)、价值链低端、基础薄弱和人才缺乏等问题。中国需要采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企业业务水平,培育BPO人才等措施构建高效的BPO运行机制。 关键字: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业务转型外包;价值链;运行机制 Research on BPO Service in the Value Chain and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Abstract: BPO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nterprise Value Chain in theoretical base and content and evolutionary direction, it also takes a role to separate and reconstruct to the Value Chain. This article analyzes BPO innate operation mechanism by the case of American General Motor. Compared BPO operation mechanism underlying factors with America and India, China BPO Service exists in some problems, such as imbalanced original business (contract market), low-level value chain, weak foundation and insufficient talent. China needs increasing government support, raising business level, cultivating BPO talent to build high efficient BPO 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utsourcing; Value Chain; Operation Mechanism

价值链流程分析

价值链流程分析——成本控制方法的创新作者:孙金学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0【关键词】价值链流程作业成本 【摘要】成本产生于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在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消耗过程中创造着价值。因此,在价值链流程中蕴含着更多的成本控制机会,只有通过价值链流程分析,识别出各价值活动和成本间的关系以及价值活动和产品间的关系,才可以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本文将从价值链流程分析的角度对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在现有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与其它费用比例上升,用在产品成本中占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如质量检测、实验、物料搬运等,以及忽略因批量不同而导致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必将导致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引起经营决策失误,成本失控。为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本文将从价值链流程分析的角度对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价值链和业务流程概述 价值链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是指企业为客户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或价值增值的活动的集合。企业内部每一个活动是否创造价值,在于其是否能为后续活动提供所需,是否有助于后续活动的成本降低和质量改善。每一个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都不同,其所创造价值的贡献和降低成本的贡献也都不同。各种价值活动相互联系则成为降低单个价值活动的成本及最终成本的重要因素,而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创新则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之源。业务流程是指为特定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这些活动相互联系而成的有序作业的集合体构成实现一定功能、完成一定任务的企业业务流程。在企业价值链中,一个业务流程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活动。顾客可能是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外部顾客,也可能是企业内部的最终使用者——内部顾客。业务流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满足下一个顾客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价值链和业务流程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价值链是企业各种作业支持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的抽象表示,是从价值的角度入手,重点研究价值目标和增值方式;而业务流程是具体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各种作业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可见,价值链分析须以业务流程为基础,而业务流程分析则以价值链为指导。对价值链分析的过程就是将企业整体业务流程(价值链)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单个的业务流程,再以单个业务流程中的多个价值活动(作业)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的过程。实际上,降低单个价值活动的成本及最终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一个业务流程能否为下一个业务流程提供增值高效的产品或服务,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创新也就是业务流程的再造。因此,企业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和理解业务流程,将价值链和业务流程放在一起来分析,或者说从价值链流程分析入手,才可以更好理解企业的成本,以寻求成本发生的根源,提高降低成本的效率。 二、价值链流程分析的思想 价值链流程分析的基础是价值,价值是买方愿意为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价格,也是代表着顾客需求满足的实现。这决定了价值链流程分析的第一步是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的实质是对构成价值链的各种价值活动进行价值分析,明确增值的目标和环境,做出具体发展规划;并且分解到企业经营各种作业中去加以实现。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有限的,需要分配在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价值链分析为寻找企业增值的关键环节提供了途径。在企业增值目标的指导下,价值链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对各种价值作业进行分析,并通过与竞争对手或发展目标作比较,发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确定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的关键战略任务就是:重新安排新的价值链中各角色的作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动员新的联合体和各个角色区创造价值,也即重新构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当企业增值的关键环节确定后,具体的实现过程就需要业务流程来完成了。在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充分分析业务流程的顾客需求、需求模式、制约因素和效率目标,业务流程将得到最有效的改进。进一步分析流程的运作,它又是以流程中的作业为基本对象,这样业务流程增值又可分解为各个作业的增值,即:把作业看作最基本的投入产出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 BPA) 目录 [隐藏] ? 1 业务流程分析概 述 ? 2 业务流程分析的 内容 ? 3 业务流程分析的 步骤 ? 4 业务流程的调查 ? 5 业务流程分析方 法 [编辑] 业务流程分析概述 业务流程分析是对业务功能分析的进一步细化,从而得到业务流程图即TFD (Transaction Flow Diagram ),是一个反映企业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帐本”。业务流程分析的目的是:形成合理、科学的业务流程。通过分析现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产生新更为合理的业务流程。

[编辑] 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 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 (1)原有流程的分析。 (2)业务流程的优化。 (3)确定新的业务流程 (4)新系统的人机界面。 [编辑] 业务流程分析的步骤 根据对组织结构图和业务功能体系图的分析,可决定下一步重点调查的部门,然后对该部门的业务信息、业务流程等进行详细调查。流程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各个业务流程的过程,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明确每个业务处理的意义,为业务流程的合理化改造提供建议,为系统的数据流成变化提供依据。 业务流程分析是要将企业具体的业务活动过程(内容、步骤等)描述出来,并对此优化 1.绘制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图; 2.与各部门业务人员讨论业务流程图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分析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无不合理流程/环节); 4.与各部门业务人员讨论,提出改进方案; 5.将新业务流程图提交决策者,以便确定合理的、切合实际的业

务流程。 [编辑] 业务流程的调查 1. 系统环境调查 包括现行系统的管理水平,原始数据的精确程度,规章制度是否齐全和切实可行,各级领导对开发新的MIS是否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用户单位能否抽调出比较精通本行业管理业务、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有深刻了解而又热心于改革的工作人员。此外,还要调查原系统的设备情况。 2. 组织机构和职责的调查 调查中应详细了解各部门人员的业务分工情况和有关人员的姓名、工作职责、决策内容、存在问题和对新系统的要求等。 3. 功能体系的调查与分析 系统有一个总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完成各子系统的功能,而各子系统功能的完成,又依赖于下面各项更具体的功能来执行。功能结构调查的任务,就是要了解或确定系统的这种功能构造。 4. 管理业务流程的调查与分析 管理业务流程的调查与分析就是要弄清管理职能是如何在有关部门具体完成的,以及在完成这些职能时信息处理工作的一些细节情况。 [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