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三教研活动公开课教案——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杭州市高三教研活动公开课教案——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杭州市高三教研活动公开课教案——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一.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二、课题设计的目的

电化学的内容是浙江历年高考重要考点之一,主要以选择题和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有:电极名称、离子和电子即电流的移动方向、溶液酸碱性的变化、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根据电极反应式进行计算、能量转化等方面,而最近出现在电解池或原电池中涉及到离子交换膜的应用,电解池与原电池进行综合考查等等。在一轮的复习中已经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但是没有形成知识系统,尤其把膜用到新型的装置就不会分析,因此,二轮复习抓住核心知识,找准合适载体,进行知识综合利用、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奠定基础,从而达到让学生“怎么想,怎么做,怎么答”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

高三定语从句公开课教案

高中教案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当堂检测反馈Step 1:Greetings. Step 2:Lead-in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ry to describe them. Harry Porter is a boy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man _________________ is Liuxiang. Liuxiang is the man ________________. Which house is mine? The house _________________ is mine. Revision of the Attributive Clause Step3 Grammar explanation语法讲解 The definition of the attributive clause定语从句(the attributive clause) 在复合句中,修饰或限定一个名词、代词或一句话的从句,充当 _______ 用的从句是定语从句 ☆被定语从句限定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定语从句 的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有三大作用,即连接(连接定语从句和主 句)、替代(替代前面的先行词)、成分(在定语从句中要充当一 定的句子成分)。 For example: 定语从句: 修饰或限定一个名词、代词或一句话的从句 This is the best film that I have seen The attributive clause: that I have seen Antecedent: the best film Relative pronoun: that Step 4: 基础知识回顾: 关系词及其意义 指代人who, whom, that, as 指代事物which, that, as 关系代词 归纳总结所属关系whose 指地点where 指时间when 关系副词 指原因why Revision1 relative pronoun Describe the picture in English. Keep the form in their mind. Do exercise.

数学教研活动新闻稿

数学教研活动新闻稿 篇一:钱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报道 注重课堂交流提升数学素养 ————记五年级数学组教学研讨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所以,注重数学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4月1日下午,数学教研组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以“注重课堂交流,提升数学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首先,余琴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老师语言亲切,注重课堂交流,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叶昭峰老师还做了主题为《浅谈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经验的积累》的讲座,令老师们受益颇多。最后,全体数学教师又互相交流,集体评课。在互动交流中,我们意识

到了数学课堂交流不仅仅是必要的教学环节,更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感悟的传达和体验的分享。改进数学课堂交流策略最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去关注“交流”而不是“独白”;更多地去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多地去关注“实质”而不是“形式”。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相互倾听、相互分享和相互欣赏,达到共同完善。 (叶昭峰供稿)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余琴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课本第60-62页的教学内容以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初步了解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

新人教版化学-公开课教案

双江民族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2)学期 化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一氧化碳 执教:杨兴奎 时间:2008年5月7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及新课讲授,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性质上的差异。 2、通过化学实验演示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CO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培养学生对毒气处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CO化学性质实验的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培养化学学习兴趣;通过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现象,对中毒机理进行微观分析,揭示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强化使用毒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毒性。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步骤及尾气的收集、处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前面我们学过,木碳可以跟氧发生化学反应。 ①、当碳在氧气或空气里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②、当碳燃烧不充分的时,生成一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氧大,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 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讲授新课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 C + O CO 2 2 点燃 2C + O 2CO 2 点燃 CO + H O H CO 2223C O + C ( HO) C CO +H O 22a 3a 2

数学教研通讯稿合集

大学区数学公开课通讯稿 2012年9月24日上午,第七学区数学教研组在我校举行数学高效课堂公开课,学校领导和67中等多位专家和老师前来听课。这次公开课由我校青年教师徐晓锋老师执教,经过多次充分试教,互研组全程参与精心打造,徐晓锋老师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他上课思路清晰、调理清楚,尤其是他的板书和导学稿的设计受到各位专家和老师的好评,也达到了本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 篇二:数学教研通讯稿 11月28日下午,兴庆区第七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以“计算与应用问题的有效结合”,的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自治区教研室数学教育专家武卫民现场指导,我校王春,耿勇,武莉,党静做课。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活动。 课后,四位做课教师结合自己本节的教学设计,围绕“计算与应用问题的有效结合”这一主题,分别解读了各自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的意图,并对本节课的得失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反思结束后,全区数学教育专家武卫民对四节数学课进行了点评,说:四位数学老师,能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展示数学课堂个性化设计的特殊魅力,并能围绕“计算与应用问题的有效结合”这一主题进行具体的诊断分析,他提出教师必须要有责任感、必须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研究教学策略,发扬专业精神,修炼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认真研究教什么,怎么教,教

到什么程度,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有效环节等问题。听了武老师的讲座,我校全体教师深切体会到了“深度课堂不是难度课堂”,要“读懂学生,顺学而教”,“深挖教材,用活教材”等先进理念对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活动后,我校王小平作总结性发言,倡议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中,不断总结,加强交流,共同发展,在自己的专业道路上洒下汗水,收获成功。 篇三:数学组教研活动通讯稿 教育“爱”与良好教育关系的构建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5日下午,上海市某某某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在数学组办公室学习了北京教育学院张红教授的《教育“爱”与良好教育关系的构建》的讲座。张红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活泼的讲解了怎样处理“严”与“爱”的关系,怎样处理学生的错误等等一系列困扰我们教师的问题。这次活动既是一次教研学习与教学实例的完美结合,也是我们教师成长的一次重要学习。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不仅得到了教研组长的精心安排,也体现了数学教研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数学组将一如既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上海市某某某学校数学组 2014年10月15日 篇四:数学课程研讨通讯稿 《做好幼小衔接,科学制定本期数学目标》

小学观摩研讨公开课活动方案

小学观摩研讨公开课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按照“立足岗位、全员参与,互评互议、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扎实有序地开展此活动,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设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开展“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活动是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活动将以公开课、观摩课为载体,突出“新理念、新课程”,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都能上公开课,天天都听公开课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适用范围 1、公开课是指教师教授的每一节课,应遵循新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时刻面向教师、家长、社会的开放课。其适用范围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所有课节,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教师、家长可以随时进入课堂听课,直观了解公开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示范课是指在公开课的基础上,主要以学科为单位,面向本学科教师,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学设计,以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获取学科知识为目的,进而对

本学科教育教学起到引领作用,对其他学科起到启迪影响作用的开放课例。其适用范围是某一学科的优秀公开课,主要面向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也可以列席观摩。校级示范课是学校安排或教研组推荐的优秀课例。 3、观摩课是指组织开展的涉及多学科,并面向全校全体教师,能够展现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能力,进步达到深入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传播前沿教学理念,提高广大教师专业素养目的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举办观摩课展示活动所采用的课例必须是校级优秀公开课。 四、组织机构 为使此次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管理,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余亚东 副组长:蒋晓蓓 组员: 五、活动范围、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参加公开课活动范围 所有在职教师(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 (二)活动内容 1、全体教师公开课。全校教师每人1节 2、校级骨干教师示范课。 (三)活动要求

高三英语公开课教案

高三英语公开课教案: Gerund ---------------梁胜利 教学目标: 动名词可以起名词的作用,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表语和定语。教学重点:动名词与不定式作主语,表语的区别 教学难点;现在分词的形式与动名词相同,但功能不同.可在句中充当定语,表语,状语和补语。 教学过程:动名词的语法作用 1. Playing football is my favourite sport.主语 2. Our work is serving the people. 表语 3. I remember being taken to Wuhan when I was a very small child. 宾语 4. W e have a swimming poor in the back yard.定语 I remember being taken to Wuhan when I was a very small child.(动名词的一般被动态) She admitted having opened the box.(动名词的完成被动态)How about the two of us taking a walk down the garden? (MET93 17) (动名词的复合结构) 动名词与不定式作主语,表语的区别 v-ing形式作主语时往往表示一般性的、习惯性的动作;而不定式作主语则表示在具体情况下特定的或一次性的动作。但有时可

以通用。 只能用动名词作宾语的动词 1.advise, allow, avoid, admit, consider, delay, enjoy, escape, excuse, finish, imagine, mind, miss, permit, practise, risk, suggest,dislike,appreciate 2.feel like, give up, put off, keep on, look forward to ,insist on , can’t help ,get used to ,devote …to 3.It’s useless/no use/no good… doing 在begin, start, continue,intend 等动词后跟v-ing形式和不定式作宾语,句子含义相同 在like, love, hate等动词后v-ing形式作宾语时往往表示一般性的、习惯性的动作;而不定式作宾语则表示在具体情况下特定的或一次性的动作。 下列动词后跟动名词或不定式意思完全不同。 v 1.remember,forget, regret + doing 记得/忘记/遗憾曾做过某事 + to do记得/忘记/遗憾要做某事 v 2.want,need,require +doing 需要被做 +to do 需要做 v 3.stop,try, mean,go on

高中化学《醛酮的化学性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中化学选修五 醛和酮糖类(第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比较醛酮分子中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能够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从新的视角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理解有机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和加O 去H,或加H 去O 的关系与实质。 3、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在探究醛酮的化学性质时,通过通过问题猜想、制定方案、实验操作、分析交流和结论等步骤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认识环境保护重要性,了解室内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相应的处理方法,推崇绿色化学的理念 二、重点难点 1、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 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从新的角度认识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3、乙醛的性质实验 三、实验内容 1、验证实验 根据甲醛的化学性质,预测乙醛和丙酮是否能够发生类似的加氧氧化。选择一种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试剂进行实验。 药品:乙醛、丙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小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2、探究实验 根据验证实验得出乙醛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具有还原性,还原性强还是弱呢?让学生选择相应的氧化剂(弱氧化剂)来探究。 药品:乙醛、硝酸银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仪器:试管两支、小烧杯、热水、试管夹、酒精灯等。

学以致用:喝酒脸红和千杯不醉的原因 核心素养 四、设计思路 五 、设计流程 问题: 生 活中的醛 酮 预测: 根据结构推测性质 羰 基 的 加成、还原反应 学 以 致用: 蛋白质变性原因 实验探究: 醛酮氧化反应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问题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醛酮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 产物,它们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这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问题】 【思考】 1、福尔马林的成分是什么? 2、福尔马林为何能防腐?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不 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解决化学生活中的两个问题 性质实验: 乙醛和丙酮与强弱氧化剂的反应 结构分析: 分析乙醛和丙酮的官能团,键的极性,预测性质 学习活动 生活化学: 回顾福尔马林的作用和喝酒脸红的现象 醛酮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化学知识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导入:醛酮是中转站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结论: 醛酮为何被称为有机合成的是中转站

教研活动通讯稿3篇.doc

教研活动通讯稿3篇 "三适"让课堂更有效 5月14日下午,采三全体教师在二楼报告厅参加了由数学教研组承办的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整个活动包括了2节课的现场展示,以及之后由综合教研组、语文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代表作的评课意见。这次活动,既是一次以"三适连环教育"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主题教研活动,同时也是一次展现新年教师风采的课堂展示活动。大家在一种充实、高效,又相对轻松地氛围中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了"三适连环教育"理论。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不仅得到了全校各位老师的支持,也体现了数学教研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上课展示的青年教师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得到了整个教研组巨大的支持,也通过活动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把握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教研活动通讯稿(2): 远东一小数学校本教研展示活动通讯稿(远东一小) 月13日下午,西安远东一在多功能室举行数学观摩研讨活动。学校全体数学教师聚集于此,共同观摩研讨校数学教师张金妮执教的——《买铅笔》。这也是我校教研活动的形式之一。本次展示课,校领导也积加入其中,校长马玲,书记张峥,副校长李望京也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经过精心设计,张老师在讲授20以内退位减法中,教学思路清晰,训练较为扎实有效。并时刻关注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在课的练习设计上,也体现了我们教研组研究的"有效练习设计的理念"。课

后,全体参与听课的教师在一起评课,畅谈听课感想,也给这节课如何改进提出了建议;1情境较为生动,但要用好;2退位减的必要性没有凸显;教学语言再精炼些。对这些建议张老师都一一记录,并对大家表示感谢。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不仅得到了全校各位老师的支持,也体现了数学教研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上课展示的青年教师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得到了整个教研组巨大的支持,也通过活动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把握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教研活动通讯稿(3): 11月25-27日,东凤镇在小沥小学阶梯室举办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比赛活动。教办领导吴正辉亲临观摩指导。给活动倍增色彩。全镇的音乐教师都参加了此次活动,十五个老师在赛场上展现了他们的教学风采。他们当中有一直工作在一线多年的老教师,也有刚刚走进教坛的新秀。有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也有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比赛在热烈紧张有序中氛围中进行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年级段诠释着自己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展示着自己驾驭音乐课堂的熟练教学技能。唱歌教学,舞蹈教学,器乐教学,无论是音乐知识还是音乐的基本技能教学,还有参赛选手独特鲜明的个性、教态、课堂语言、丰富有效的评价方式。都无疑给了参加活动的老师提供了最直接最全面最高水准的学习交流展示的最好平台。活动中既欣赏到了年轻老师光芒四射的活力朝气,同时也收获到了中青年老师深层次音乐课堂教学的成熟美,整个比赛的参赛课完全可与市级,省级评优课的品质相媲美。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东凤镇音乐教育的前景迷人可观! 东凤镇中心小学的罗宇成老师的一节《爱劳动》,以其崭新的教学

高中化学《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比较苯与甲烷、乙烯在组成、结构、 性质上的差异。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的概念。 (2)以苯的分子式的确定入手,展开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对比学习苯与甲烷、乙烯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3)煤的综合利用、苯等苯的同系物来自煤干馏的产物以及在各个方面的用途,提高学生“变废为宝”环保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以及主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 教学过程: [幻灯片展示] 生产生活中以苯为原料的制成品,引起学生关注、思考 [苯的发现史介绍] (1)法拉第发现苯 (2)米希尔李希命名为“苯” (3)热拉尔提出分子式(4) 凯库勒提出结构式 [板书] 苯 教师:联系已经学习的有机物结构请猜测苯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试写出几种苯的结构。学生:讨论、练习、书写 [板书]一、苯分子的结构 1.分子式:C6H6

[思考]根据分子式C6H6 ,苯是一种饱和烃还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学生活动]写出可能的几种结构简式。 [幻灯片展示] C H2=C H-C H=C H-C≡C H HC≡C-C H2-C≡C-C H3 [板书]二、苯的物理性质 [展示]苯样品 [板书]1.物理性质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1-苯溶于水实验] [板书](2)比水轻、不溶于水。 (3)沸点是80.1℃,熔点是5.5℃ 教师:结构决定性质,性质预测 [问题思考]苯是否具有烯烃类似的化学性质?可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 ①能否使溴水褪色?② 能否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2-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 实验结论: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 教师:所以不存在双键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备课讲稿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 研活动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会川文峰小学语文教研组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研教改”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他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教研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工作,语文教研活动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为此,学校借助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强劲东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小学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研工作。 一、强化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课程背景下的老师,不能再是一桶水,而要变成不断充溢的一桶活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校提出了各学科组定期学习的要求: 1、分散学习。为了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校倡导“理论先行,实践结合”的理念,学校为老师们订阅了相关的教学资料,鼓励老师订阅相关的教育书刊,力争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2、集中学习。每周星期四课外活动时间,是我们语文组集中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是本校学科带头人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主讲人准备的也很充分,其他成员也在认真的进行学习笔记的摘抄。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举办的各种进修、培训活动,让老师接触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培训学习的老师回到学校后,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梳理,然后形成书面材料,再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二次培训,以进一步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二、立足课堂,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调动学生的能力,有驾驭课堂的机智。为了让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我校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坚持组织老师开展“公开课”活动。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上课听课活动,让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十二节。要求上课的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课;要求听课的老师按时到位,认真做好听课记录。通过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 2、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即开展校内“同级教师同上一堂课”的活动,同级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上一堂课,引发几位教师教学理念的碰撞,提高教师的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年级段同学科教师教研。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组一个办公室,这样同级教师在一起办公的时间又比较集中,随时都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状况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高三生物公开课教案

高三生物公开课教案 开课课题: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开课教师:陈杨珍 开课时间: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下午第二节 开课地点:高三(五)班 开课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设计思路:通过例题分析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出知识点,再对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以达到面向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二、教学分析 1、考纲要求: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出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理解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2)理解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的含义、产生原因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的方法,正确作出曲线图,能设计并完成相关实验。 能力目标 1、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了解种群的特征,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实际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认同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在建构“种群特征及数量增长曲线”模式的过程中,加深对自然界稳态的理解,逐步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 1、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各种特征对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群增长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的分析。 重点突出:通过例题讲解,课件的展示,表格的分析比较 难点: 1、样方法中取样原则及数据的获取、分析;标志重捕法中取样及求解种群密度的数学公式。 2、获取的数据与图表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的突破:例题的分析,问题探究,变式练习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研活动通讯稿

教研活动通讯稿 Communication docu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 vities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研活动通讯稿 小泰温馨提示: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本文档根据通讯稿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三适”让课堂更有效 5月14日下午,采三全体教师在二楼报告厅参加了由数学教研组承办的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整个活动包括了2节课的现场展示,以及之后由综合教研组、语文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代表作的评课意见。这次活动,既是一次以“三适连环教育”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主题教研活动,同时也是一次展现新年教师风采的课堂展示活动。大家在一种充实、高效,又相对轻松地氛围中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了“三适连环教育”理论。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不仅得到了全校各位老师的支持,也体现了数学教研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上课展示的青年教师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得到了整个教研组巨大的支持,也通过活动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把握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教研活动通讯稿(2): 远东一小数学校本教研展示活动通讯稿(远东一小) 12月13日下午,西安远东一在多功能室举行数学观摩研讨活动。学校全体数学教师聚集于此,共同观摩研讨校数学教师张金妮执教的——《买铅笔》。这也是我校教研活动的形式之一。本次展示课,校领导也积加入其中,校长马玲,书记张峥,副校长李望京也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经过精心设计,张老师在讲授20以内退位减法中,教学思路清晰,训练较为扎实有效。并时刻关注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在课的练习设计上,也体现了我们教研组研究的“有效练习设计的理念”。课后,全体参与听课的教师在一起评课,畅谈听课感想,也给这节课如何改进提出了建议;1情境较为生动,但要用好;2退位减的必要性没有凸显;教学语言再精炼些。对这些建议张老师都一一记录,并对大家表示感谢。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不仅得到了全校各位老师的支持,也体现了数学教研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上课展示的青年教师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得到了整个教研组巨大的

高三政治公开课教案

高三政治公开课教案 高三政治公开教案 题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班级 高三(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教学使学生学会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材料、整合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通过近几年,江苏考题对材料分析题的要求的分析,从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分析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教学,使学生能从对材料分析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一种对这种题型的理性化的感觉。 教学重点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 怎样去分析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此很难把握,这是学生的弱项 教学过程 材料题是高考必考题,它可以以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综合探究

题的形式出现,本主要探讨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一、怎样把握材料 1、审题时先审设问后审材料。 审设问可以节约时间,阅读材料时有针对性,可以提高效率。 2、材料划分为明确的层次,每层都相对应运用相关的常识。 一种是可以直接把材料划分为明确的层次,每层都相对应运用相关的常识,如2006年38题材料一。对于这种材料学生可以从标点符号上,就能明确划分。 例题:(2006年江苏政治卷38题) 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国家职能的? ①我国应对禽流感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在国际社会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体现了国家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 3、要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出几层意思,然后运用有关常识分析。 另一种是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出几层意思,然后运用有关常识分析,这有难度,对材料分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2006年江苏38题材料二。

高中化学《共价键》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共价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复习离子键,原子、离子、分子的电子式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书写。 【引言】我们知道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氯化钠分子,它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那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的共价化合物HCl 的形成和NaCl 一样吗H和 Cl在点燃或光照的情况下,H和 Cl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结 合在一起的呢,是通过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吗 【回答】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 【讲解】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有 7 个电子要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象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 做共价键。 【板书】二、共价键 【板书】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讲解】让我们进一步深入的对概念进行一下剖析 【板书】2、成键粒子:原子 【板书】3、成键作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 【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呢(对照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讲解】得失电子能力较强的形成离子键,得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也就说

小学公开课的教研活动总结

小学公开课的教研活动总结 为了促进我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了营造全校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经学校集体研究决定本学期各教研组活动在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下以“公开课”为教研平台全校广漠教师全员参与的形式开展活动通过广漠教师亲自参与听、评课绝大部分教师感到开展这样的活动是较为胜利的起到了公开示范作用广漠教师们在教学各个方面都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在此对本期教研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活动目的 旨在探索各科教师今后的备课、授课方向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组织形式 1、每组推荐二名以上教师参与做课活动 2、教研组从九月至十二月份组织十八名教师讲授公开课 3、授课教师从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学法、教学过程给听课教师进行说课 4、参加听课的所有教师逐人发言共同交流以期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5、活动之后学校教务处认真总结形成材料发放各教研组学习 三、活动成果 1、教师重视程度高 开展以“公开课”促教研的活动是学校采取的一项举措全校广漠教师重视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青教师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及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 2、备课充分、设计科学 授课教师在上“公开课”的备课过程中都精心选材精巧科学设计深入钻研授课内容作了大量充分的准备

在备课中教师能够积极大胆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力求使自己的授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贯彻新课改理念上有较大进步教学双边关系进一步趋向合理师生关系逐步调和教学民主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他们都非常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3、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授课老师在整个课堂的组织中不慌不忙、松懈有度、放收自如表现出过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的整个程序的设计安排科学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育思想观点科学、正确教学目的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通过例外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表现出很强的驾御课堂能力 4、现代多媒体教育与传统课堂授课实现了有机整合本次活动的每一节公开课都能体现一点就是尽可能使用课件课件的展示如果比较多礼、师生的互动就会融洽;如果不会使用课件也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教学辅助手段把课堂呈现出现代的教学气息 5、教学构思新颖 通过首尾呼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引课营造了较为调和、阻抑的学习氛围首尾音乐使学生在松懈、欢愉中求知活跃了学生的课堂气氛6、能够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导演角色和学生的演员角色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7、学校对参与做课教师进行课堂考核评价从中评选出一等奖教师王学武、任学琴、苏顺琴;二等奖教师张凤梅、李金花;三等奖教师杨秀珍、王淑霞颁发证书和奖品

高中生物高三高考“病毒”专题复习公开课表格式教案

高三生物“病毒”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 课题
课型 考点 分析 与 设计 思路 复习课
“病毒”专题复习
授课班级 高三(7)班
人类健康的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本专题以病毒为核心,在复习时关键是 抓住与本学科相联系的内容,如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癌变、噬菌体侵染细 菌的实验、中心法则、免疫、免疫缺陷病、生物工程和微生物的类群等知识。 也就是说要立足热点的核心知识,并且将热点所反映的核心知识,联系到高 中生物学的全部内容中,进行梳理联系。通过联系对其种类、结构、习性、 培养与繁殖、预防与冶疗等方面,加深对病毒的了解和相类知识的掌握。 1、举例说出病毒的种类和遗传物质,简述病毒的结构 2、概述病毒的增殖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3、概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 免疫过程; 4、举例说出病毒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1、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科内知识整合,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迁移能力。 1、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 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1、构建以病毒为中心的知识网络;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讨论法、启发法、问题反馈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设计目的
引入 引入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病毒的知识涉及多个章 节,又联系传染病等人类健康的热点问题。因此,以 病毒为交叉点的学科内综合试题频繁出现在近年的各 类高考试卷中。 请以病毒为核心,小组讨论对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
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自
合,构建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围绕核心概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工艺流程综合题 编写:审核: 【学习目标】 1、掌握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模板。 2、掌握工艺流程中的重要实验方法。 3、结合题意,能写出陌生的化学和离子方程式。 【课堂互动区】 一、【流程模板与应用】 1、试题整体结构(题头、题干、题尾)。 2、流程图结构 例1、(2015 全国卷1、27 题)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 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 和SiO2 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Mg2B2O5·H2O 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两条)。 (2)利用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化学式)。(3)“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 溶液,作用是。 然后在调节溶液的pH 约为5,目的是。

物质 [规律总结1]流程图的分析模板 【变式1】(2017 新课标3)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Cr2O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高?温?? (1 )步骤① 的主要反应为:FeO·Cr2O3+Na2CO3+NaNO3 NaNO2 Na2CrO4+ Fe2O3+CO2+ 上述反应配平后FeO·Cr2O3 与NaNO3 的系数比为。该步骤不能使用陶瓷容器,原因是_ 。 (2)滤渣1 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滤渣2 的主要成分是及含硅杂质。 (3)步骤④调滤液2 的pH 使之变(填“大”或“小”),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 固体。冷却到(填标号)得到的产品最多。 a.80℃ b.60℃ c.40℃ d.10℃ 步骤⑤的反应类型是。

高三一轮复习复数公开课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复数》 2014.12.26 一.考纲要求 1.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 2.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 3.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4.了解从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二.命题趋势 高考对于复数的考查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个选择题,以代数形式运算为主,另外还有时考查复 数的有关概念,复数的几何意义基础 三.知识梳理: 1.复数的有关概念: (1)复数z =a+bi ???? ?) ( 纯虚数) ( 非纯虚数虚数( ) 实数( ){ 其中i 是虚数单位,i 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i 2=–1,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原有的加、乘运算律仍成立; (2)若Z 1=a 1+b 1i,Z 2=a 2+b 2i,当Z 1=Z 2? ; (3)若z=a+bi (a,b ∈R )①则z=0? ; ②Z 的共轭复数:z = (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 ③2||||||z a bi OZ a =+==对应复平面上的点Z( , ) (4)|z 1-z 2|表示在复平面内 的距离 2. 复数的运算: (1)(a +bi ) ±(c +di )= ;(2)(a +bi )(c +di )= ; (3)(a +bi )÷(c +di )= ; (4)①i 具有周期性:i 4n+1= ;i 4n+2= ; i 4n+3= ; i 4n = ; i n +i n+1+i n+2+i n+3 = (n ∈N ) ②(1+i)2= ; (1-i)2= ; ③i i -+11= ;i i =-11= ; ④1的一个立方根w=21+ 23i;则w =21--2 3 i;w 3=1; 题型一:复数的概念 例1设复数z=lg(m 2–2m –2)+( m 2+3m+2)i ,试求实数m 取何值时,(1)z 是纯虚数; (2)z 是实数;(3)z 对应的点位于复平面的第二象限. 题型二:复数的运算 例2(1) (2011·新课标全国卷)复数 212i i +-的共轭复数是( ) (A )35i - (B )35 i (C )i - (D ) (2) (2011·浙江卷)投掷两颗骰子,得到其向上的点数分别为 m 和 n ,则复数(m +n i)(n -m i)为实数的概率为( ) (A ) 31 (B )41 (C )61 (D )12 1 题型三:复数的几何意义 例3(2010·陕西卷)复数 1i z i =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四.知能升华 1 了解数系的扩大, (填常用数集) 2. 两个复数(不全为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但它们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3. 复数的运算符合多项式的四则运算法则,满足加、乘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只是在运算中含有虚数单位i 4. 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特别是纯虚数易忽视b ≠0致错。 五.巩固练习(课时作业二十八P50)

高中化学优质课竞赛教案

课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参赛教师:雷安明 学校:遵义清华中学 时间:2007年10月25日

遵义清华中学教·学案

课后阅读材料:Water Ionization(水的电离) From:https://www.360docs.net/doc/d513527478.html,/water/ionis.html Water molecules ionize endothermically f due to electric field fluctuations caused by nearby dipole librations [191] resulting from thermal effects, and favorable localized hydrogen bonding [567]; a process that is facilitated by exciting the O-H stretch overtone vibration [393]. Ions may separate by means of the Grotthuss mechanism (see below) but normally recombine within a few femtoseconds. Rarely (about once every eleven hours per molecule at 25°C, or less than once a week at 0°C) the localized hydrogen bonding arrangement breaks before allowing the separated ions to return [191], and the pair of ions (H+, OH-) hydrate independently and continue their separate existence a for about 70 μs (this lifetime also dependent on the extent of hydrogen bonding, being shorter at lower temperatures). They tend to recombine when only separated by one or two water molecules. H2O H+ + OH- K w = [H+][OH-] Although the extent of ionization is tiny ([H+]/[H2O] = 2.8 x 10-9 at 37°C), the ioniz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tiny concentrations of hydrogen ions have absolute importance to living processes. Hydrogen ions are produced already hydrated (that is, as hydronium ions, H3O+; also called oxonium or hydroxonium ions) and have negligible existence as naked protons in liquid or solid water, where they interact extremely strongly with electron clouds. All three hydrogen atoms in the hydronium ion are held by strong covalent bonds and are equivalent (that is, C3v symmetry). The above equations are better written as: 2 H2O H3O+ + OH- K w = [H3O+][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