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简介

精选阅读一: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Galilei,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萨城,他原籍佛罗伦萨,出身没落的名门贵族家庭,是16-17世纪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比萨大学教授。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他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和“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1616年开始,伽利略开始受到罗马宗教裁判所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伽利略重要发现有: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

精选阅读二:

伽利略·伽利雷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之后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家族姓伽利雷,他的全名是GalileoGalilei,但现已通一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因为翻译难题,所以姓众说纷纭,以伽利略·伽利雷为准。

精选阅读三:

文本框: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户外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N 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所以,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生平和学术生涯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父亲芬琴齐奥?伽利莱精通音乐理论和声学,著有《音乐对话》一书。1574年全家迁往佛罗伦萨。伽利略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诗歌、绘画以及机械兴趣极浓;也像他父亲一样,不迷信权威。17岁时遵从父命进比萨大学学医,但是对医学他感到枯燥无味,而在课外听世交、著名学者o里奇讲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静力学,感到浓厚兴趣。1583年,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注意到一盏悬灯的摆动,随后用线悬铜球作模拟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以及摆长对周期的影响,由此创制出脉搏计用来测量短时间间隔。1585年因家贫退学,担任家庭教师,但仍奋力自学。1586年,他发明了浮力天平,并写出论文《小天平》。1587年他带着关于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到罗马大学学求见著名数学家和历法

家c克拉维乌斯教授,大受称赞和鼓励。克拉维乌斯回赠他罗马大学教授P 瓦拉的逻辑学讲义与自然哲学讲义,这对于他以后的工作大有帮忙。1588

年他在佛罗伦萨研究院做了关于A但丁《神曲》中炼狱图形构想的学术演讲,其文学与数学才华大受人们赞扬。次年发表了关于几种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其中包括若干静力学新定理。由于有这些成就,当年比萨大学便聘请他任教,讲授几何学与天文学。第二年他发现了

摆线。当时比萨大学教材均为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学者所撰,书中充斥着神学与形而上学的教条。伽利略经常发表辛辣的反对意见,由此受到校内该学派的歧视和排挤。1591年其父病逝,家庭负担加重,他便决定离开比萨。帕多瓦时期1592年伽利略转到帕多瓦大学任教。帕多瓦属于威尼斯公国,远离罗马,不受教廷直接控制,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在此良好气氛中,他经常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文化活动,与具有各种思想观点的同事论辩。此时他一面吸取前辈如NF塔尔塔利亚、GB贝内代蒂、F科门迪诺等人的数学与力学研究成果,一面经常考察工厂、作坊、矿井和各项军用民用工程,广泛结交各行业的技术员工,帮他们解决技术难题,从中吸取生产技术知识和各种新经验,并得到启发。在此时期,他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落体户外、抛射体

户外、静力学、水力学以及一些土木建筑和军事建筑等;发现了惯性原理,研制了温度计和望远镜。1597年,他收到j开普勒赠阅的《神秘的宇宙》一书,开始坚信日心说,承认地球有公转和自转两种户外。但这时他对柏拉图的圆户外最自然最完善的思想印象太深,以致对开普勒的行星椭圆轨道理论不感兴趣。1604年天空出现超新星,亮光持续18个月之久。他便趁机在威尼斯作几次科普演讲,宣传哥白尼学说。由于讲得精

采动听,听众逐次增多,最后达千余人。1609年7月,盛传一荷兰眼镜工人发明了供人玩赏的望远镜。他未见到实物,思考竟日后,用风琴管和凸凹透镜各一片制成一具望远镜,倍率为3,后又提高到9。他邀请威尼斯参议员到塔楼顶层用望远镜观看远景,观者无不惊喜万分。参议院随后决定他为帕多瓦大学的终身教授。1610年初,他又将望远镜放大率提高到33,用来观察日月星辰,新发现甚多,如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球与其他行星所发的光都是太阳的反射光,水星有4颗卫星,银河原是无数发光体的总汇,土星有多变的椭圆外形等等,开辟了天文学的新天地。是年3月,出版了他的《星空信使》一书,震撼全欧。随后又发现金星盈亏与大小变化,这对日心说是一强有力的支持。伽利略日后回顾在帕多瓦的18年时,认为这是他一生中工作最开展、精神最舒畅的时期。事实上,这也是他一生中学术成就最多的时期。托斯卡纳时期20年来伽利略在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上的丰硕成果,激起了他学术上的更大企求。为了取得充裕时间致力于科学研究,1610年春,他辞去大学教职,理解托斯卡纳公国大公聘请,担任宫廷首席数学家和哲学家的闲职与比萨大学首席数学教授的荣誉职位。为了使科学免受教会干预,伽利略曾多次去罗马活动。1611年他第二次去罗马,目

的在于赢得宗教、政治与学术界认可他在天文学上的发现。他在罗马受到包括教皇保罗五世和若干高级主教在内的上层人物的热情接待,并被林赛研究院接纳为院士。当时耶稣会的神父们承认他的观测事实,只是不一样意他的解释。这年5月,在罗马大学的大会上,几个高职位的神父公开宣布了伽利略的天文学成就。同年,他观察到太阳黑子及其户外,比较黑子的户外规律和圆户外的投影原理,论证了太阳黑子是在太阳表面上;他还发现了太阳有自转。1613年他发表了3篇讨论太阳黑子难题的通信稿。另外,1612年他又出版了《水中浮体对话集》一书。1615年,一诡诈的教士集团和教会中许多与伽利略敌对的人联合攻击伽利略为哥白尼学说辩护的论点,控告他违反基督教义。他闻讯后,于是年冬第三次去罗马,力图挽回自我的声誉,企求教廷不因自我持续哥白尼观点而受到惩处,也不公开压制他宣传哥白尼学说,教廷默认了前一要求,但拒绝了后者。教皇保罗五世在1616年下达了著名的“1616年禁令”,禁止他以口头的或文字的形式持续、传授或捍卫日心说。1624年,他第四次去罗马,期望故友新任教皇乌尔邦八世能够同情并明白他的意愿,以维护新兴科学的生机。他先后谒见6次,力图说明日心说能够与基督教教义相协调,说“圣经是教人如何进天

国,而不是教人知道天体是如何运转的”;并且试图以此说服一些大主教,但毫无效果。乌尔邦八世坚持“1616年禁令”不变;只允许他写一部同时介绍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书,但对两种学说的态度不得有所偏倚,而且都要写成数学假设性的。在这辛勤奔波的一年里,他研制成了一台显微镜,“可将苍蝇放大成母鸡一般。”此后6年间,他撰写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1630年他第5次到罗马,取得了此书的“出版许可证”。此书最后在1632年出版了。此书在表面上持续中立,但实际上却为哥白尼体系辩护,并多处

对教皇和主教隐含嘲讽,远远超出了仅以数学假设进行讨论的范围。全书笔调诙谐,在意大利文学史上列为文学名著。

二、教廷的迫害和晚年生活

《对话》出版后6个月,罗马教廷便勒令暂停出售,认为作者公然违背“1616年禁令”,难题严重,亟待审查。原来有人在教皇乌尔邦八世面前挑拨说伽利略在《对话》中,借头脑简单、思想守旧的辛普利邱之口以教皇惯用辞句,发表了一些可笑的错误言论,使他大为震怒。曾支持他当上教皇的集团激烈地主张要严惩伽利略,而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王国认为如纵容伽利略会对各国国内的异端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提出联合警告。在这些内外压力和挑拨下,教皇便不顾旧交,于这年秋发出了伽利略到罗马宗教裁判所受审的指令。年近七旬而又体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节抱病前往罗马,在严刑威胁下被审讯了三次,根本不容申辩。几经折磨,最后在1633年6月22日在圣玛丽亚修女院的大厅上由10名枢机主教联席宣判,主要罪名是违背“1616年禁令”和圣经教义。伽利略被迫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在教廷已写好的“悔过书”上签字。主审官宣布:判处伽利略终身监禁;《对话》务必焚绝,并且禁止出版或重印他的其他著作。此判决书马上通报整个天主教世界,凡是设有大学的城市均须聚众宣读,借此以一儆百。

伽利略既是勤奋的科学家,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深信科学家的任务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教会的职能是管理人们的灵魂,不应互相侵犯。所以他受审之前不想逃脱,受审之时也不公开反抗,而是始终服从教廷的处置。他认为教廷在神学范围之外行使权力极不明智,但只能私下有所不满。显然,G 布鲁诺的被处火刑和T康帕内拉的被长期打入死牢,这两位意大利杰出的哲学家的遭遇,给他精神上投下了可怕的阴影。宗教裁判所的判决随后又改为在家软禁,指定由他的学生和故友A皮柯罗米尼大主教在锡耶纳的私宅中看管他,规定禁止会客,每一天书写材料均需上缴等。在皮柯罗米尼的精心护理和鼓励下,伽利略重行振作起来,理解皮柯罗米尼的推荐继续研究无争议的物理学难题。于是他仍用《对话》中的三个对话人物,以对话体裁,和较朴素的文笔,将他最成熟的科学思想和科研成果撰写成《关于两门新科学的

写伽利略的故事读后感3篇

写伽利略的故事读后感3篇 伽利略的故事读后感【一】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伽利略》。这本书很好看,详细记载了伽利略生活史和他为人们做出的贡献。 伽利略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对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凭借他指向星空的望远镜敲开了近代天文学的大门。 1564年2月15日,伽利略诞生于意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萨城,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以后他的家又迁回原籍佛罗伦萨。 年轻的伽利略思想活跃,不满足于为了谋生而学医学。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而且进步很快。在青年数学家利希的关怀与指导下,他走上了专心研究自然科学的道路。从1604年开始,他又把研究的主要方向转向了天文学。 等伽利略成名之后,他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临死之际,他又写了《运动的法则》一书。 读完这本书,我很敬佩伽利略。他虽然曾被教皇关进监狱,但还是不向敌人屈服。我明白:想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还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知难而进。我懂得:金钱不是最重要的,好的品质,诚信,爱国,才是第一位。

伽利略的故事读后感【二】打懂事以来,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可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第一本课外书,书名叫《伽利略》。 这本书主要介绍伽利略在成长的大道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一个部落贵族家里,但是,他的父母却没有因为贫穷而不疼爱伽利略,他的父亲却对伽利略寄予厚望,一心想让伽利略成为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但伽利略却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他不想发财,也不想光宗耀祖。他对医学事业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却对数学情有独钟。伽利略在数学家里奇的启迪下,一步一步走上了荆棘,甚至有生命危险的道路上。 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伽利略对于里士多德的理论,一个物体与一个比它重10倍的物体同时落地,一定是重的先落地。伽利略却不认为,他要用自己的实验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于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当着世人的面做了一个实验:一个一斤和一个10斤的铁球同时放下,结果是同时落地。我很敬佩伽利略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伽利略一生都为科学事业奋斗,他不信权威,不迷信教条,一切都以客观现实为依据。他从崇拜亚里士多德到怀疑亚里士多德。从怀疑哥白尼到信服哥白尼,一切都是因为尊

伽利略生平及主要贡献

伽利略生平及主要贡献 伽利略 Galileo (1564~1642)----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1564年2月1 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家族姓伽利莱(Galilei),他的全名是Ga 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 伽利略1572年开始上学,1575年随家迁居佛罗伦萨进修道院学习。1589年被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1591年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1609年回佛罗伦萨,1611年到罗马并担任林嗣科学院的院士。1633年2月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1638年以后,双目逐渐失明,晚景凄凉。1642年1月8日逝世。三百多年后,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不得不在公开集会上宣布:1633年对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1 980年10月又提出重审这一案件,并组成一个包括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委员会来研究伽利略案件的始末,研究科学同宗教的关系,研究伽利略学说的科学价值及其对现代科学思想的贡献。 主要贡献可分下列三个方面:力学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接着在158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离开比萨大学期间,他深入研究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据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写出了第一篇题为《天平》的论文。不久又写了论文《论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实质并给出准确的数学表达式,因此声名大振。与此同时,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提出质疑。在1589~1591年间,伽利略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根据伽利略晚年的学生V.维维亚尼的记载,落体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进行的,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并未明确说明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因此近年来对此存在争议。伽利略对运动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详尽研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静力学部分有定量的描述。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过惯性定律(见牛顿运动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这为牛顿正式提出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础。在经典力学的创立上,伽利略可说是牛顿的先驱。伽利略还提出过合力定律,抛射体运动规律,并确立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在力学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在他晚年写出的力学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有详细的描述。在这本不朽著作中,除动力学外,还有不少关于材料力学的内容。例如,他阐述了关于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正确地断定梁的抗弯能力和几何尺寸的力学相似关系。他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他还分析过受集中载荷的简支梁,正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简单对比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2011年12月27日,对于中国的高精度测绘定位领域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NSS)正式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三个投入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在此之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欧盟也在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 那么,这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通过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劣分析,给大家一个较为明显的概念。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各有优势,详情如下: GPS:成熟 GPS,作为大家最为熟悉的定位导航系统,她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方面最为成熟。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也是技术最成熟的导航定位系统。GPS空间部分目前共有30颗、4种型号的导航卫星。1994年3月,由24颗卫

星组成的导航“星座”部署完毕,标志着GPS正式建成。 中国北斗:互动开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目前市面上定位导航仪器公司如国外的天宝、拓普康,国内的华测导航等都已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欧盟伽利略:精准 伽利略定位系统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称。伽利略定位系统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俄罗斯格洛纳斯:抗干扰能力强 早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各项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方面争锋相对,在美国GPS技术遍布全国的同时,苏联也没闲着,一直忙于研发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俄罗斯的这套格洛纳斯系统便是其不断努力的结果。格洛纳斯由24颗卫星组成,也是由军方负责研制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

伽利略单摆等时性的发现故事

有效课堂小记(研修点此)>研修总结> 测量消失的光阴——单摆等时性的发现 上传: 涂继龙更新时间:2012-5-18 9:13:41 人类生活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直探索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人发明了用沙漏、水钟等测量时间的装置,到了17世纪还在沿用这种计时手段.1656年,惠更斯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摆钟,使人类对时间的测量进入崭新的时代.摆钟是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原理测量时间的.那么,单摆的等时性是如何发现的呢?下面就讲一讲这个故事. 最初的发现 1564年2月15日,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出生不久,全家就移居到佛罗伦萨近郊的一个地方.在那里,伽利略的父亲万桑佐开了一个店铺,经营羊毛生意. 孩提时的伽利略聪明可爱,活泼矫健,好奇心极强.他从不满足别人告诉的道理,喜欢亲自探索、研究和证明问题.对于儿子的这些表现,万桑佐高兴极了,希望伽利略长大后从事既高雅、报酬又丰厚的医生职业,1581年,万桑佐就把伽利略送到比萨大学学医.可是,伽利略对医学没有兴趣,他却把相当多的时间用于钻研古希腊的哲学著作,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 伽利略(1564——1642)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周都坚持到教堂做礼拜.1582年的一天,伽利略到教堂作礼拜.礼拜开始不久,一位修理工人不经意触动了教堂中的大吊灯,使它来回摆动.摆动着的大吊灯映入了伽利略的眼帘,引起他的注意.伽利略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脑海里突然闪出测量吊灯摆动时间的念头,凭着学医的经验,伽利略把右手指按到左腕的脉搏上计时,同时数着吊灯的摆动次数.起初,吊灯在一个大圆弧上摆动,摆动速度较大,伽利略测算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过了一阵子,吊灯摆动的幅度变小了,摆动速度也变慢了,此时,他又测量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让他大为吃惊的是,两次测量的时间是相同的.于是伽利略继续测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直到吊灯几乎停止摆动时才结束.可是每次测量的结果都表明来回摆动一次需要相同的时间.通过这些测量使伽利略发现:吊灯来回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与摆动幅度的大小无关,无论摆幅大小如何,来回摆动一次所需时间是相同的.即吊灯的摆动具有等时性,这就是伽利略最初的发现. 伽利略的脉搏仪 伽利略带着初次发现的喜悦回到自己的房间,但是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伽利略是一位十分认真又喜欢研究问题的人,根本不会满足只从一次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对于自然现象,他总是反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严密推理探索客观规律,对单摆规律的研究也是如此. 伽利略回到房间后,到处寻找实验所需要的东西.他找来丝线、细绳、大小不同的木球、铁球、石块、铜球等实验用品,在他的桌子上堆满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伽利略用细绳的一端系上小球,将另一端系在天花板上,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单摆.用这套装置,伽利略继续测量摆的摆动周期.他先用铜球实验,又分别换用铁球和木球实验.实验使伽利略看到,无论用铜球、铁球,还是木球实验,只要摆长不变,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就相同.这表明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可是,摆动周期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伽利略继续从实验中寻找答案. 伽利略首先做了两个摆长完全相等的单摆测量它们的周期,测量结果使他看到这两个单摆的周期完全相等.他又做了十几个摆长不同的摆,逐个测量它们的周期.实验表明:摆长越长,周期也越长.在实验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伽利略证明了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这样,伽利略不但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而且发现了决定单摆周期的因素. 伽利略是一位善于解决问题的科学家.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他就提出了应用单摆的等时性测量时间的设想.此时伽利略想到医生治病时经常需要测量病人脉搏跳动的快慢,只凭经验测量往往出现较大误差.能不能用单摆计时测量脉搏呢?于是伽利略亲自制作了一个标准长度的单摆测量脉搏的跳动时间,使用这种装置测量比原来准确得多.于是伽利略建议医生诊脉时使用这种装置,不久这种装置在当时医学界就十分流行了.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脉搏仪”,它是伽利略为医学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GPS系统 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美国的GPS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可供全民使用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由28颗中高轨道卫星组成,其中4颗为备用星,均匀分布在距离地面约20000千米的6个倾斜轨道上。 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 格洛纳斯是前苏联国防部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冷战的产物。该系统耗资30多亿美元,于1995年投入使用,现在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管理。格洛纳斯是继GPS之后第2个军民两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伽利略系统 伽利略系统是欧空局与欧盟在1999年合作启动的,该系统民用信号精度最高可达1米。 计划中的伽利略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2005年12月28日,首颗实验卫星Glove-A发射成功,第2颗实验卫星Glove-B在2007年4月27日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基地发射升空。 中国北斗系统 北斗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模式。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当初的“最高机密”,到今日向民用市场推广,北斗计划已经走过了20多年。曾经的主力科学家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院士,北斗系统的理论创始人也已经故去。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颗卫星将与2010年发射的5颗导航卫星共同组成“3+3”基本系统(即3颗GEO卫星加上3颗IGSO卫星),经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将具备向我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初始服务条件。今明两年,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完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满足测绘、渔业、交通运输、气象、电信、水利等行业,以及大众用户的应用需求。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2003年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系统由三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和地面系统组成,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的中、低动态用户提供定位、短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已应用于水利、渔业、交通、救援等国民经济领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第二步,2012年左右,将建成由1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采用无源定位体制,具有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功能。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性能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还保留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伽利略系统的应用规划

伽利略系统的应用规划 3.1农业和渔业 精细农业要求实时获取地块中每个小区间(每平方米到每百平方米)土壤与作物信息,诊断作物长势和产量在空间上差异的原因,并按每个小区间作出决策,准确地在每个小区间上进行灌溉、施肥、喷药等等,以求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肥、药的利用率。精细农业要求实现:①精确的定位,精确地确定灌溉、施肥、沙虫的地点;②精确的定量,精确地确定水、肥、杀虫剂的施用量;③精确的定时,精确地确定作业的时间。正是卫星定位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实现精细农业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在渔业领域,利用导航仪可以方便地进行航迹跟踪、制定航线并实现导航功能,获取各种有用的渔业信息,为分析、掌握渔场变化,争取稳产高产提供可靠手段。另外,导航系统能大范围防止非法捕鱼,监测国际条约的实施,并提供各种船舶的安全导航服务。 伽利略系统在农业和渔业方面的具体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药品喷洒 众所周知,化学药品通过控制病虫害和杂草来增加产量,但这些化学药品会污染环境,还会扩散到那些并不需要有高经济效益的地区。通过伽利略系统可以为飞机提供精确定位,因此飞行员能在需要的地区准确地喷洒适量的除草剂、杀虫剂或化肥。这种应用所需的定位精度优于1m,精确到厘米级会更理想。如果把伽利略接收机与喷洒工具、数据库或地理信息系统相连接,利用野外数据,操作人员就能控制整个喷洒过程。 (2)农作物产量监测 利用伽利略系统,农民能够辨认其土地是高产还是低产,从而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如改变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在增产的同时也能将环境污染和费用降到最低。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某片农田进行连续监测,伽利略接收机可以安装在收割机上,这样就能选择特别区域进行数据采样,并存储数据,从数据分析中形成产量图。 (3)农作物面积和牲畜跟踪 一些农业机构需要了解农用土地上的农作物面积,利用这些信息来发放农业补贴,并在自然灾害破坏庄稼时作为支付保险费的依据。以往,农民一般利用历史地籍簿资料所显示的地界线来上报其庄稼面积,但实际上每个季节都会有变化,这种信息并不准确;而伽利略系统可以提供农作物的精确面积,获得的测量数据还能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农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4)渔船导航和监测 利用电子导航系统,结合导航图数据和从伽利略系统获得的当前精确位置,了解渔船所在区域,能够实现渔船的安全导航,同时主控中心通过跟踪渔船的位置,确保其不在捕鱼禁区内。一旦渔船不遵守国际法,驶入禁区将会受到高额罚款,甚至被撤销捕鱼权。 3.2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一个精度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领域。通过与数字绘图相结合,伽利略系统能够对未来的建筑结构进行规划,并维护现存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监测 伽利略接收机能精确测量建筑物、桥梁、历史纪念碑等结构的移动和河流、湖泊的水位。监测中心利用这些数据对建筑结构的任何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例如,任何桥梁都有一个比其设计参数更高的负载量,对负载量的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卫星接收机技术和实时处理软件是有效的工具,能用于自动监测系统。 (2)机械导航 伽利略接收机与实时运动学技术相结合能用于引导各种重型机械设备,还能自动引导机械设备在危险环境下工作。

伽利略的故事读后感

伽利略的故事读后感 伽利略一生都为科学事业奋斗,他不信权威,不迷信教条,一切都以客观现实为依据。下面是伽利略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借鉴。 伽利略的故事读后感达芬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是将军,实践是士兵。”正是如此,科学与实践密不可分,实践是一切理论的来源。科学巨匠伽利略把这个道理诠释得很清楚,他不顾世人的眼光,毅然决然地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有谁能说,这伟大的发现不是伽利略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实践,永不服输的精神而得来的呢?后人给他“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的封号,他着实当之无愧! 读完《伽利略传》,我的心里一阵翻滚:是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敬佩,还是对当时那些无知人们的嘲笑?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受了这本书的影响,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科学,不由自主地敬佩起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那天,我在一本科学杂志中看到一个小实验,书上说:“用一根竹筷子能否将盛满米的杯子提起来?”旁边的同伴说它都这样问了,绝对可以提起来。我倒是不以为意,对他说了句:“凡是得亲自动手过后,才能知道答案!”于是我便

兴冲冲地去准备材料了。 我先用米装满整个杯子,然后用大拇指将其摁实,接着,再拿起一根筷子插入杯中,最后,我小心翼翼地往上提,我怀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紧张极了,脸也涨得通红,生怕实验失败。就这样,一点点地杯子离开了桌面,就高举到头顶也没有掉下来。我激动万分,原来实验成功的心情是如此美妙,想必伽利略在实验成功后,也像我一样很自豪吧!我又查了一下原理,看过原理之后,真可谓是“拨开云雾见月明”啊! 如果科学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我们就好比生活在海里的鱼儿,一刻也离不开它。科学是文明进步的标志,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一个个正确结论的诞生都不容易,背后都掩藏着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历和一滴又一滴的辛酸泪水,但是毫无疑问的,他们都未曾退缩,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实践才出真理!我爱科学,但我更爱、更敬佩为了真理而坚持不懈、永不服输的科学精神! 伽利略的故事读后感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伽利略》。这本书很好看,详细记载了伽利略生活史和他为人们做出的贡献。 伽利略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对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凭借他指向星空的望远镜敲开了近代天文学的大门。

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最近发展趋势

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最近发展趋势 一、概况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是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于1999年2月系统由欧洲委员会公布,欧洲委员会和欧空局共同负责。欧盟于1999年首次公布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其目的是摆脱欧洲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的依赖,打破其垄断。该项目总共将发射32颗卫星,总投入达34亿欧元。经过多方论证后,采用方案为: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每次发射将会把5或6颗卫星同时送入轨道,并2002年3月正式启动。系统建成的最初目标是2008年,但由于技术等问题,延长到了2011年。2010年初,欧盟委员会再次宣布,伽利略系统将推迟到2014年投入运营。 二、最新进展 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的首批两颗卫星2011年10月21日从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欧盟希望在2019年完成全部 30颗卫星的发射,从而对全球卫星导航市场进行重新洗牌。 第三颗和第四颗“伽利略”在轨验证(IOV)卫星预计搭乘“联盟”火箭于2012年10月发射升空。这些新卫星将加入2011年发射的首批两颗伽利略卫星,定位于距地23222千米高的中地球轨道。此举标志着该项目迈进了重要一步,因为它将完成IOV阶段所需的基础设施部署,并首次实现仅仅基于伽利略卫星进行地面定位估算。IOV阶段后将是继续按需部署卫星和地面段,最终实现“全面运行能力”,达到服务预期。 首批22颗“全面运行能力”卫星目前正在德国建造,德国还将负责平台和最终卫星的集成。英国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建造有效载荷。 2012年10月12日,随着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批两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该系统建设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目前太空中已有4颗正式的伽利略系统卫星,将可以组成网络,初步发挥地面精确定位的功能。这4颗卫星将组成一个微型网络以对系统进行初步测试,并确保今后发射的该系统其他卫星能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正常运转。 2013年春季,已组网的这4颗卫星将可以首次提供导航服务。欧洲航天局计划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发射3次和2次“联盟”火箭,每次火箭携带两颗伽利略系统卫星。此外,欧航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与贡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与贡献 作者:朱少锋 作者单位:安徽教育学院九九级物理本科学员,安徽,合肥,230061 刊名: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1,19(6) 参考文献(3条) 1.张三慧从伽利略到牛顿 2.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 3.陈毓芳;邹延肃物理学史简明教程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钟凯牛顿那些事儿[期刊论文]-物理教学探讨2009(3) 2.李春勇.Li Chunyong徐光启的科学思想及其影响[期刊论文]-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6(5) 3.程倩春.CHENG Qian-chun论人文观念的近代科学基础[期刊论文]-学术交流2006(11) 4.祖国颂从《伽利略传》看"陌生化"的现代主义特征[期刊论文]-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4) 5.康日新核工业人爱国奉献的楷模——纪念王淦昌同志诞辰100周年[期刊论文]-物理2007,36(5) 6.邱德胜.钟书华.QIU Desheng.ZHONG Shuhua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2005,27(3) 7.程黎阳近代科学技术中心的五次转移[期刊论文]-科技与管理2000(1) 8.木沙江·阿布都维力开普勒的科学贡献及其评价[期刊论文]-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26(z1) 9.赵志祥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一代先驱——纪念王淦昌诞辰100周年[期刊论文]-物理2007,36(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515590618.html,/Periodical_ahjyxyxb200106009.aspx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物理教科书上,亚里士多德给同学们的印象不佳,他老是出错,老是作出一些轻率的结论.同学们觉得亚氏实在太不高明而伽利略则比他伟大百倍.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一位伟大的学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他有着成就事业的理性方法,又有几乎无所不及的理想成果,他在哲学、逻辑学方面的成就至今还被应用着,不过他在物理学中却的确是错误百出并且谬种流传,整整贻误物理学二十个世纪.亚里士多德的悲哀不在于头脑也不全在于时代,而在于研究方法不当.亚里士多德的物理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呢?或许可以用“观察加直觉”来概括,亚里士多德观察了众多的自然现象:火焰向上窜,石头往下落、马车要马拉着跑、尖利的声音传得远……于是便依赖于直觉推理得出一系列直觉结论.固然,观察与直觉对物理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翔实的观察与良好的直觉往往导致伟大的发现,观察使人脑累积事物的形象,形成一种潜知,直觉的想象、鉴别与启发便是这种潜知的信息外传.阿基米德巧解王冠之谜发现浮力规律、牛顿由落地苹果而及月亮乃至天地万物间的引力,就是亚里士多德本人也曾从观察月食现象而正确判断地球是圆球形的.然而,物理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他们有时会将人们引入歧途,将“观察加直觉”作为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正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失败之所在. 伽利略是第一位创造通过实验检验理论推导的科学研究方法的

科学家.他崇尚“实验加推理”,他拒绝听信任何未经实验的科学思想,哪怕那是来自于教堂或权威.伽利略用尽毕生的精力探索落体运动的规律,他首先通过落体佯谬的思想实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结论.通过观察棉花、羽毛等在空气中落下,伽利略曾经提出过落体速度与密度成正比的法则.然而通过科学的推理,使伽利略认识了不易察觉的空气阻力,从而发现了自己最初的法则的错误,并猜想到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切物体都在同样地增加着速度.为了建立真正的落体法则,伽利略仔细地实验研究了摆的运动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严格地定义了匀变速运动,设计出精密的时间测量方法,尽量地消除各种阻力的影响.运用数学工具……最终找到了物体下落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的正确法则.伽利略的贡献不只是建立了一个新法则,而且将物理学研究推向正确的轨道.从此开始了物理学的突飞猛进. 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而能力与方法比知识更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地拥有一个健全的大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可以像伽利略那样去思索.重要的是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若我们能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以及其他各位伟大学者的失败与成功中寻求启发和借鉴,我们也将会拥有一个杰出的闪烁出智慧之光的大脑,去容纳经典的与现代的物理知识,去面对已知的与未知的物理世界.

GPS与伽利略导航系统的异同

GPS与伽利略导航系统的异同 孙诗剑 2010040704019 摘要: GPS系统与伽利略系统都是现有的导航系统。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精准报时,导航定位等功能上,它们有着显著的共同点。但在技术实现,系统控制的主体上,两者又有着显著的区别。下面我将介绍GPS与伽利略导航系统之间的相同点。 一、GPS与伽利略导航系统之间的相同点: (1)有相同的设计功能。 精确定时:广泛应用在天文台、通信系统基站、电视台 工程施工:道路、桥梁、隧道的施工中大量采用设备进行工程测量 勘探测绘:野外勘探及城区规划中都有用到 导航: 武器导航:精确制导导弹、巡航导弹 车辆导航:车辆调度、监控系统 船舶导航:远洋导航、港口/内河引水 飞机导航:航线导航、进场着陆控制 星际导航:卫星轨道定位 个人导航:个人旅游及野外探险 定位: 车辆防盗系统 手机,PDA,PPC等通信移动设备防盗,电子地图,定位系统 儿童及特殊人群的防走失系统 精准农业:农机具导航、自动驾驶,土地高精度平整 授时:用于给电信基站、电视发射站等提供精确同步时钟源 伽利略系统又独有搜索救援服务。 (2)都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3)有类似的地面控制系统组成:伽利略导航系统由监控站、控制中心和遥控站组成。GPS导航系统由1个主控站、4个地面天线站和6个监测站组成。 二、GPS与伽利略导航系统之间的不同点: (1)建设系统的国家不同。GPS系统建设的国家只有美国,而伽利略系统参与建设的国家有欧盟、美国,中国,以色列,乌克兰,印度,摩洛哥,挪威,阿根廷,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巴西, 智利, 墨西哥, 马来西亚, 沙特阿拉伯… (2)两个系统使用的轨道不同。GPS系统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即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卫星。卫星轨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的轨道倾角为55°,各轨道平面的升交点的赤经相差60°,一个轨道平面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道平面上的相应卫星升交角距超前30°。而伽利略系统30颗卫星分别在轨道高度23616千米、半长轴29994千米、轨道倾角56度、轨道平面数为3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14小时4分钟。 (3)卫星的尺寸不同。GPS卫星是由洛克菲尔国际公司空间部研制的,卫星重774kg,使用寿命为7年。卫星采用蜂窝结构,主体呈柱形,直径为1.5m。卫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一、美国的GPS系统: 美国的GPS系统,由24颗(3颗为备用卫星)在轨卫星组成。 GPS的信号有两种C/A码,P码。 民用:C/A码的误差是29.3m到2.93米。一般的接收机利用C/A码计算定位。美国在90代中期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在信号上加入了 SA(Selective Availability),令接收机的误差增大,到100米左右。在2000年5月2日,SA取消,所以,咱们现在的GPS精度应该能在20米以内。 军用:P码的误差为2.93米到0.293米是C/A码的十分之一。但是P码只能美国军方使用,AS(Anti-Spoofing),是在P码上加上的干扰信号。 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发射35颗卫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颗。按照规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采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又细分为27颗中轨道(MEO)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IGSO)卫星组成,27颗MEO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55度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21500公里。“北斗”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则是军事用途的马甲,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外加继承自北斗试验系统的通信服务功能,精度可以达到重点地区水平10米,高程10米,其他大部分地区水平20米,高程2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这和美国GPS的水平是差不多的。 另外,“北斗一号”还可以提供用户的双向通讯功能,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均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通过“北斗”系统,用户一次最多可以传输120个字符【汉字】。 在国产的GPS——“北斗二号”投入使用后,会不会取代GPS呢?曹冲研究员的答案是否定的。“北斗二号”和GPS以后将形成竞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另外,中国的“北斗二号”车载导航仪将兼容GPS,这样,使用者将非常方便。 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俄罗斯从前苏联时期的1976年就开始推进和美国GPS相抗衡的“格洛纳斯”系统,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陷入经济危机,计划被迫中断,只运营了一半,也就是16颗卫星。格洛纳斯系统系统单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

关于好奇心的六则小故事

关于好奇心的小故事 1.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轻的先着地。但伽利略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验后,得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公开作了落体实验,验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使统治人们思想长达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一次发生动摇。而应邀前来观看的一些著名学者却否认自己亲眼见到的一切,他们群起攻击伽利略。1591年,伽利略被比萨解聘。 亚里士多德说的“铁球的轻重不同,落下的速度也不同”。伽利略公开在比萨斜塔上用一大一小两个铁球进行公开试验,得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 2.爱迪生小时候特别调皮乐观好玩并好奇。在被学校开除后的一天,他看见一只母鸡在孵蛋,心想,鸡蛋怎么变成小鸡呢?母鸡能孵蛋我也能孵蛋?于是他就学着母鸡的样子,蹲在自制的鸡窝里孵蛋。他的成功离不开? 正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去探索未知世界地各种奥秘,给自己、人类的生活增添情趣。 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从小喜爱玩弄机械玩具。有时把家里的钟拆下,看里面有什么“奥秘”,研究它们是怎样转动和报时的。他从小喜爱理科,从对机械的兴趣入门。最终成为我国第一位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设计并建造了外国人认为无法建造的京张铁路。 4.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察武功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了。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察昆虫的活动,突然听到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他大吃一惊……原来自己竟然被人当成了小偷! 5.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鲁班也是充满了好奇心。他从爬山时遇到小树叶割伤腿受到启发,结果发明了人们广泛使用的锯子。 6.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正是由于对“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来”产生了好奇心,才钻研得出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说好奇心打开了兴趣的大门,人类智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即将到来 伽利略计划是欧洲筹建的全新的全球导航服务计划,将于2020年推出部分服务。与现在普遍使用的gps相比,它更先进、有效、可靠。 公开服务(os) 供消费者免费使用,也为导航仪或智能手机提供导航和lbs服务。 商业服务(cs) 作为一项收费服务,商业版的伽利略服务能够提供更高级别的定位准确率和更强大的功能。该服务借助定位跟踪设备收取服务费。 搜救服务(sar) 到目前为止,只有气象卫星能够接收到遇险紧急信号,而且这种信号存在时间差,并且精度只有三英里。可以预测的是,伽利略系统将会使救援工作变得简单。 生命安全服务(sols) 这项服务需要非常高的信号质量,并对数据完整性有很高要求。特别是在像空中交通安全等关键领域,对信号质量的要求会更高。 公共特许服务(prs) 由于发射频率争端问题尚未解决,目前还不清楚伽利略可否为军警机构提供加密信号发射服务。 名词解释 egnos(european geostationary navigation overlay service)欧洲地球同步导航覆盖服务),目前正在使用gps的数据,2014年后,将与伽利略的数据对接。 esa(european space agency,欧洲空间局)是欧洲的空间探测和开发组织。 glonass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缩写。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缩写。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通常是指美国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sa(european gnss supervisory authority,欧洲gnss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伽利略欧洲卫星导航项目。 iov(in-orbit validation,在轨验证)卫星在轨道上测试的阶段。 sbas(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星基增强系统)星基增强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gnss计算精度。 目前,共有197颗导航卫星在太空轨道上运行。事实上,开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初衷只是为汽车司机提供指路服务,帮他们在大城市自如穿行。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将军备竞赛推向外太空,第一个人造卫星也是在那个时期升入太空进入轨道。在苏联解体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军事和经济都在世界上领先。glonass(格洛纳斯系统)从前苏联时期就开始组建,苏联解体之后,glonass由俄罗斯政府继续运作管理。如今,这套原苏联的卫星系统开始复苏,并取得很大进展。而中国的北斗系统也有了初步规模,只有欧盟的伽利略计划相对滞后。欧盟方面迫切需要加速完善伽利略计划,但是进来伽利略计划的卫星与中国的军事卫星导航系统在发射频率上发生冲突。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定,在发射频率有冲突的情况下,谁先发送信号谁将先得到频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抢得发射频率的绝对不会是伽利略计划。 近日,欧洲gnss机构(gs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卫星导航市场交易额为1 330亿欧元,2020年将达到2 440亿欧元。目前,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仍主要由美国控制。为了发展自身的导航系统,俄罗斯今年将进口非glonass系统接收装置的税率提升了25%。自2011年起,很多智能手机,如iphone 4s或xperia系列产品,已经能够同时支持glonass和gps

科学家介绍---伽利略

科学家介绍——伽利略 一、人物简介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 -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摆针、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世界创造了巨大成就,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 人之一。 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 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推翻了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 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 日心学说。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 学之父”。其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他对17世纪的自然科学和世界观的发展 起了重大作用。 二、人物生平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生于比萨(意大利中西部城市),卒于阿切特里(意大利一城市)。伽利略家族姓伽利莱(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伽利略”(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 伽利略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父亲芬琴齐奥·伽利莱(Vincenzio Galilei 1520—1591)精通音乐理论和声学,著有《音乐对话》一书。 伽利略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诗歌、绘画以及机械兴趣极浓;也像他父亲一样,不迷信权威。17岁时遵从父命进比萨大学学医,可是对医学他感到枯燥无味,而在课外听讲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静力学,感到浓厚兴趣。伽利略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并且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

1583年,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注意到一盏悬灯的摆动,随后用线悬铜球作模拟(单摆)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以及摆长对周期的影响,由此创制出脉搏计用来测量短时间间隔。 1587年他带着关于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到罗马大学求见著名数学家和历法家C.克拉维乌斯教授,大受称赞和鼓励。克拉维乌斯回赠他罗马大学教授P.瓦拉的逻辑学讲义与自然哲学讲义,这对于他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 1588年他在佛罗伦萨研究院做了关于但丁《神曲》中炼狱图形构想的学术演讲,其文学与数学才华大受人们赞扬。次年发表了关于几种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其中包括若干静力学新定理。由于有这些成就,当年比萨大学便聘请他任教,第二年发现了摆线。 1592年伽利略转到帕多瓦大学任教。帕多瓦属于威尼斯公国,远离罗马,不受教廷直接控制,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在此良好气氛中,他经常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文化活动,与具有各种思想观点的同事论辩。此时他一面吸取前辈如N.塔尔塔利亚、G.贝内代蒂、F.科门迪诺等人的数学与力学研究成果,一面经常考察工厂、作坊、矿井和各项军用民用工程,广泛结交各行各业的技术员工,帮他们解决技术难题,从中吸取生产技术知识和各种新经验,并得到启发。 在此时期,他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落体运动、抛射体运动、静力学、水力学以及一些土木建筑和军事建筑等;发现了惯性原理,研制了温度计和望远镜。 1597年,他收到开普勒赠阅的《神秘的宇宙》一书,开始相信日心说,承认地球有公转和自转两种运动。但这时他对柏拉图的圆运动最自然最完善的思想印象太深,以致对开普勒的行星椭圆轨道理论不感兴趣。 1604年天空出现超新星,亮光持续18个月之久。他便趁机在威尼斯作几次科普演讲,宣传哥白尼学说。由于讲得精采动听,听众逐次增多,最后达千余人。 1609年7月,盛传一荷兰眼镜工人发明了供人玩赏的望远镜。他未见到实物,思考几日后,用风琴管和凸凹透镜各一片制成一具望远镜,倍率为3,后又提高到9。他邀请威尼斯参议员到塔楼顶层用望远镜观看远景,观者无不惊喜万分。参议院随后决定其为帕多瓦大学的终身教授。1610年初,他又将望远镜放大率提高到33,用来观察日月星辰,新发现甚多,如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球与其他行星所发的光都是太阳的反射光,木星有4颗卫星,银河原是无数发光体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17岁那一年,伽 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 问题。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纹) 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 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 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 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 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 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失学了就努力自学 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 家里刻苦钻研数学。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10千 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 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 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 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 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 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 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制成了第一架望远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