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共物品概念是指纯公共物品,而现实中有大量的物品是基于两者之间的,不能归于纯公共物品或纯私人

物品,经济学上一般统称为准公共物品。广义的公共物品就包括了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现代经济对公共物品理论的研究始于Samuelson,他认为公共物品是指每个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不会

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在此基础上,经Musgrave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公

共物品的两大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意味着增加额外的消费者不会影

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或者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的非排他性意味着某物品的消费要排

除其他人是不可能的。典型的纯公共物品有国防、公共安全等,这些物品一旦被国家提供,该国的居民都

能享用,同时增加居民一般也不会降低其他居民的国防或公共安全服务。与纯公共物品相反的另一个

极端是纯私人物品,它是指一种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使得纯私人物品不

能被两个或更多的消费者同时占有或使用,而消费的排他性使其从技

术上或代价上很容易将其他消费者

排除出去。典型的私人物品如衣服、食品等。

根据信息商品属于公共物品的观点,市场机制会造成信息商品的生产不足,即私人市场提供的信息商品数量将小于最优值。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观点来看,公共物品理论认为,信息商品的公共产权安排更为有效。由此,需要政府干预。干预的形式一般有两种:

政府自己充当信息生产者。

对私人信息生产者给予补贴和资助。

在这种产权安排下,信息商品一般只能采取统一定价,或在统一定价的基础上适当调整。

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作者:上海论文代写阅读次数:201次更新时间:2011-7-1 9:57:37

「摘要1狭义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竟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义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的物品,包括纯公共物、俱乐部物品与公共池塘资源三人类。萨缪尔森、布坎南和奥斯特罗姆等指出了广义公共物品而临的典型问题,如搭便车问题、排他成本问题、公地悲剧问题、融资与分配问题,并基于不同的物品分类及其而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如纯公共物品理论、俱乐部理论和公共池塘资源理论。近期广义公共物品的

研究重心转向了供给问题,政府供给、私人供给自愿供给与联合供给及各供给方式的匹配与融合是广义公共物的基本供给方式。研究表明,生态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学科与公共物品理论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公共物品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公共物品,:搭便车:公地悲剧:供给方式

公共物品问题是导致市场失灵的根源之一。公共物品理论是经济理论热点之一,理论创新可为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从经济物品的卞要分类入乎,综述了公共物品的内涵界定、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问题、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模型、公共物品的典型供给方式,并指出了未来公共物品理论的研究方向。

一、经济物品的主要分类

物品分类的标准各不相同,有排他性与竞争性标准、公共性标准、相对成本标准等。如H ead和Show,发现相对成本标准可以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该标准也被称为经济效率标准。他们认为无论服务以何种方式被提供,只要它在非排他的情形下以更低的成本在特定的时间或地点被提供,那么它就是公共物品。Holtermann认为界定公共物品的标准是物品属性。不同经济物品具有不同的公共性,对应不同的产权配置。巴泽尔则认为由于存在信息成本,任何一项权利都不可能完全被界定。生态资源的一部分价值由于其权利界定的缺失而留在了“公共领域”。H udson和Jones也认为产权和技术的变化会引起该物品属性的变化,物品分类的唯一标准是公共性。减旭恒和曲创种在研究中采用"N分法(N= 2,3)"讨论物品的分类。这单进一步将N扩展到4,阐述下列三种物品分类:

1.两分法

基于对公共物品研究的简单化处理原则,萨缪尔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两分的相对概念:私人消费物品与集体消费物品,私人消费物品与公共消费物品,纯私人物品与纯公共物品等。在萨缪尔森的两分法中,公共物品相对于私人物品具有显著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布坎南等也采用两分法,将物品分为纯私人物品与俱乐部物品。而Sandler和T schirhart在萨缪尔森私人消费向量的基础上,将公共物品变量修,为俱乐部物品变量。也就是说,居民消费物品由纯公共物品纯私人物品的组合转变为纯私人物品和俱乐部物品的组合。

2.三分法

布坎南提出了物品分类的可分性标准。据此,将物品分为不可分物品、部分可分物品与完全可分物品三类。巴泽尔提出了准公共物品的概念,认为它是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的混合。因此,三分法是指将物品分成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和私人物品三大类。不同类别的物品具有不同的定义特征刘一象、需求曲线和供给原则等。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对个体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是效用加总;而联合生产私人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与常见的完备的市场需求曲线无异,是水平加总,产量加总。混合物品则更多地表现为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属性,在需求曲线上更多地体现出条件加总特性。

3.四分法

随着布坎南、奥斯特罗姆等人研究的深入,混合物品又被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即俱乐部物品或自然垄断物品;另一类是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即公共池塘资源或共有资源。当然,不同学者运用四分法的方式各不相同。如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将物品四分为私人物品、自然垄断、共有资源和纯公共物品伙奥斯特罗姆则以排他性和共同使用为标准,将物品分为私益物品、收费物品、公共池塘资源与公益物品四大类。奥斯特罗姆等人认为,公共事物研究与公共物品研究是等价的,但是IP:等人却给出了这两类物品的具体差异,如表1所示.

从经济物品分类可知,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具有公共性的事物。公共性的事物可以指具有非排他性的事物,也可以指具有非竞争性的事物。具体包括三类:一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事物;一是具有非竞争性但有排他性的事物;三是具有非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事物。第一类即为纯公共物品;第一类即为俱乐部物品;第三类即为公共池塘资源。

三、公共物品的内涵界定

从经济物品的分类可知,公共物品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共物品是指纯公共物品,即那些既具有非排他性又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广义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具有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的物品,一般包括俱乐部物品或自然垄断物品、公共池塘资源或共有资源以及狭义的公共物品三类。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公共物品是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是指一定程度上共同享用的事物。后来的研究进一步指出了广义公共物品的另外两种定义。布坎南提出了俱乐部物品的概念,他认为俱乐部物品是指相匀_的或集体的消费所有权的安排。奥斯特罗姆认为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共同性的物品是公共池塘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

然而,与萨缪尔森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布坎南的不可分性、奥斯特罗姆的共同性等特征相比,制度学派则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的或集体的利益通常被经济学家称为“公共物品”,那些没有购买任何公共或集体物品的人不能排除在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之外。张五常认为公共物品是一种制度安排,存在公有产权,其交易受交易成本的制约。然而,相对于“私人物品私有产权,公有物品公有产权”的简单逻辑,公共产权的产生逻辑不仅停留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消费特性上,也不仅仅归因于单一的“搭便车”困境,还应从外部性视角考察公共物品的概念属性。

从上述定义可知,萨缪尔森、布坎南、奥斯特罗姆等人都对公共物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定了帕累托有效的经济或制度安排。但是萨缪尔森的定义以及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双重属性被一些学者所诉病,M argolis认为无处寻找如萨缪尔森所定义的公共物品。即便如月塔一类的公共物品,科斯等人也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产权以削减它的公共性质也对萨缪尔森的公共支出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公共支出由政府执行,但一些公共活动却可由私人代理。总之,对于公共物品的内涵研究卞要存在三方面的争论:

一是数量说。在萨缪尔森的定义中,个人消费物品指物品本身,是从量定义的私人消费束。也因如此,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如萨缪尔森所定义的此类公共物品,他的数量说也就不被学者广泛接受。

二是效用论。物品的不可分性逐渐地被人们所质疑。学者们认为公共物品的内涵并不是物品的物理属性,而是公共物品的效用属性,是指个人对该物品的效用评价。也有学者认为公共物品是私人消费变量,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转变也就体现在从因变量转变为自变量的过程。

三是外部性。公共物品指的是个人在经济体中面临的外部性。公共物品可以是个人产出,也可以是个人投入。Holtermann认为由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都存在严重的市场机制失灵情形,外部性物品经常被认为是公共物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外部性物品都是公共物品,也并非所有的公共物品都是外部性物品。这种关系卞要取决于公共物品的范围和使用途径。如Nordhaus以一氧化碳为例,论证了该类公共物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上均存在外部性,但一氧化碳并不一定是公共物品。

无论是新占典学派关于公共物品的分析,还是制度学派关于集体物品的分析,俱乐部物品和集体物品都不属于纯公共物品研究范畴。但是,人们普遍把公共物品的概念拓展成为一个包含俱乐部物品、集体物品、混合物品、非纯粹的公共物品等相近物品在内的广义概念。

如《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序中所指出的:"the Commons"是泛指与公共相关的事物,即除了私益物品之外的所有物品,如公益物品、公共池塘资源、收费物品(俱乐部物品)等。公共物品作为私人物品的对立面出现,因而公共物品的内涵研究实际上是非私人物品的研究②。

因此,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研究依然是公共物品研究的两大卞流视角,广义公共物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公共物品研究的核心内容。因为虽然公共物品非排他性意味着联合性,但公共物品并不是联合商品。虽然公共物品表现出一定的公共性,但它也可以通过私人供给、俱乐部供给等非公共形式给予提供。虽然公共物品表现出一定的契约性质,但是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形成合作行为的不同配置收益,不同的产权体制会形成收入分配与生产水平上的差异。

三、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问题

(一)“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首先由奥尔森提出}15196-97,它是指由于参与者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而可以享受到与支付者完全等价的物品效用。该问题影响着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分担的公平性,以及公共物品供给能否持续和永久。“搭便车”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享受到组织提供的种种权利后,毫不尽个人对组织的义务;一是在此时此处享受到组织提供的权利后,没有在此次此处尽义务,而是在其他时间或地点尽了义务。有关“搭便车”问题的研究卞要集中在解决方案的探讨上。虽然在“选择性激励”的条件下,多数集团不能向自己提供最优数量的集体物品,但是小集团成员间具有相讨价还价的激励因素,最小的集团一定能够通过其成员的讨价还价来实现集体物品的最优供给另外,H on发现一些公共物品的消费总是与一定的私人物品消费联系在一起的,如免费高速公路的使用与汽车和汽油的私人消费密不可分,利用司法系统的公,性和权威性也与自身所雇用的律师密切关联,因此人们可以通过个人对私人物品的偏好来刻画他们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有关“搭便车”问题的解决机制研究成果丰硕:H urw icz机制要求每个私人传递包括数量与价格的信息;W alk e:机制要求每个私人传递服务于数量与价格的综合的单一信息;机制认为每个参与者的信息都是一个向量,包括参与者的私人物品则富、公共物品的价格、私人物品的价格与数量等信息;Bailey机制是上述三种机制的替代性选择机制,是指单一拍卖商的林达尔税在真实的林达尔一帕累托最优框架下存在纳于}一均衡。

(二)排他成本问题

排他成本问题是公共物品非排他性的延续。由于排他成本高,因此纯公共物品与公共池塘资源具有不可排他性。非排他性的原因卞要有三:一是经济成本的不可排他;一是技术成本的不的排他;三是制度成本的不可排他。然而布坎南的俱乐部物品理论认为,对于一些广义的公共物品的以做到有成本排他,即消费者能够而目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以享用具有一定程度排他的物品。较之于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无限消费卞体,俱乐部物品的消费卞体是有限的。

(三)公地悲剧问题

哈丁最早提出公地悲剧问题:“这是一个悲剧。每个人都被锁定进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迫使他在一个有限的世界上无节制地增加他自己的牲畜。在一个信泰公地自由使用的社会单,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最佳利益,毁灭是所有的人趋之若鹜的日的地。公地悲剧常被形式化为因徒困境的博弈。在因徒困境的博弈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个占优策略,博弈双方的占优策略构成了博弈的均衡结局,然而博弈均衡结果并不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结局。相反,个人理性的博弈过程与战略选择却导致了集体行动的悖论。奥斯特罗姆认为,公地悲剧、因徒困境和合成谬误是公共事物治理所面临的三大难题只而目这些问题都是“搭便车,问题。如果所有人都参与“搭便车,那就不会产生集体利益;如果有些人提供集体物品,而另一些人

“搭便车”,就会导致集体物品的供给达不到最优水平。

《难得的是有份清闲时光,难得的是有种知途迷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你冷暖,懂你悲欢,把你放在了心头上的人。难得的是面对片深山广林、教你为人,怎样处事,面对人生;淡泊世事,践行伯乐,明镜心扉。

心似无物化有物,道似无情渡有情,佛似无边胜有边,儒似学而不思厌也,山高不止于流水,流水不止于小桥,除非去哪里在看看,除非去哪里在历历,除非去哪里在观光!一路走马观花,沐浴星星的乐园,想哪,念那。

白若溪在月牙泉唱着:每当太阳落下西边的阳,也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也是沙漠的眼。就在那片天的很远很远,从那年我月牙泉

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牵梦绕,也许是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

我们都是追梦的人,有些人,有些事,该忘的那就都忘了吧。这世界即没平白无故的付出,也没有平白无故的缘分,那我们就因更当珍惜,当你的眼泪忍不住快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或许会让你看到世界由清晰、变模糊的全过程,在你心泪落下的那一瞬间,至此变得清澈明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