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造成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随即出现。这个“特殊群体”因为没有了直接监护人的管理,思想上缺少正确指导,心理上缺少辅导,行为上缺少教育,作业上缺少家庭辅导,生活上缺少照料,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

同样“留守儿童”也成了各地中小学教育的盲点,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失学、辍学的儿童更多了,青少年违纪、犯罪的比例大大增加了。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分析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就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1、父母的思想观念一定要改变。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自己对孩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面挣到钱后,思想意识形态完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认为自己也没有读很多书,甚至连初中也没毕业,同样可以在社会上挣到大钱,所以对自己的子女读不读书感到无所谓。更有甚者把学生犯错的责任都抛到学校,蛮不讲理。其实是他们不想管罢了,找个理由搪塞而已。又看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连工作都没有找到,父母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投资好像白白浪费了。于是就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与其花费大量的财力供孩子读书,还不如让他们早一点走向社会,这样既可以为家庭挣钱又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所谓“两全其美”。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儿童失学、辍学现象的发生。所以唯有改变留守儿童父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观念,加强对留守儿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才能树起留守儿童正确的读书观,从而减少失学、辍学现象的发生。

留守在家里的儿童,一般都是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叔伯、亲朋好友充当“监护人”,属于隔代、近亲管教。他们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直接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甚至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甚至有违法行为发生。孩子一旦出现了问题,“监护人”一般都不敢太苛刻,硬办法用得少,甚至不敢用,因为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根苗,“监护人”生怕有什么三长两短,自己担当不起责任,因而大多用的是一般说教的方式,但这种说教的方式却很难有效果。现在的孩子,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可以软硬兼施,他们还可以听一下话。但一旦离开,因为小时候被长辈娇惯了,这时“小皇帝”、“小公主”的本性又显现出来了。没有了直接监护人的管理,生活上缺少照料,其身心健康就畸形发展。所以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孩子跟随父母一起生活、学习。不允许的话,也不要夫妻双双离家去,做父母的也要留下其中的一个在家看管孩子,不要为了经济上能有所改观而忽略自己子女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后一辈的前途与希望或许因为这而再也没有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唯有抛弃读书无用论、金钱至上的观念,留守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2、学校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当地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校舍等教育资源的限制,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适当平衡城乡教育资源,让农村中小学生能够接受平等教育,这也是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但现在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教育资源有越来越集中的趋势,农村教育资源反而更薄弱了,这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们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更加困难。另一个方面,国家虽然颁布了城市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法律法规,但真正实施起就很不容易,这与其原有教育资源有限有关,同时还有很多其它因素的制约,主要原因是城市学校接受额外生源的能力有限,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工子女读书的实际要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完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加大对民办、联营合办学校的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民办、联营学校也应该享受国家所有的补贴政策,比如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等等。这样更多的打工一族就会把自己的子女带到自己的身边就读,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九年义务教育才能得到保障。

面对当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留守儿童的当地学校,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自身的职责。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教育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爱孩子的责任。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其次,班级要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录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等。班主任每个月定时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学校也要开通亲情电话,用手机短信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交流。第三,充分发挥班团干作用,班级要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让其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留守儿童完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让他们的身心发展得到健康成长。

3、社会应负起共同监管的职责。村委、村民小组是农村最基本的基层组织,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应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留守儿童的一举一动,村委、村小组最为清楚,生活遇到的困难,要责无旁贷的去关心帮助。乡镇政府更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成立由村委会负责,联合学校、派出所、村小组组成管理机构,充分利用教师、乡镇干部、村干和村医的力量,积极构建立体网络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监护体系,全面、动态、深入细致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往等情况,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发现问题之后及时采取联动措施,妥善处理他们生活、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仅靠家庭、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执法机关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全社会都群策群力,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均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 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 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情和 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问题之一:留守儿童教育主体的变更。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 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 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 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

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 场上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便或者不善于对孩子进行管理教育,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 问题之二: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 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 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留 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 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 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 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如笔者牵手的湘乡市小学五年级小 女孩刘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孩 子非常胆小,自我封闭,自我防备意识强。我们驱车两小时到他家看 她,她很少讲话,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 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而代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中江县回龙中学:邓海棠“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其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按户籍分,可分为城市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近日表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中江的实际,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一些粗略探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从区域分布看,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具体表现为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沿海、农村多于城镇。以中东为例,素有“七分山三分地”的回龙镇,仅小学阶段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就占全区的20.6%。 从性别比例看,留守儿童中的女性多于男性。以泉港为例,全区小学阶段1670名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中,女性952名,占57%。 从监护形式看,具体可分为五种:一是隔代监护型,即留守儿童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监护形式;二是单亲监护型,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监护形式;三是亲朋监护型,留守儿童由父母托付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要好朋友管理的监护形式;四是学校监护型,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住读,生活、学习由学校负责管理的监护形式;五是自我管理型,由留守儿童自己管理自己。其中,以单亲监护型为最多,隔代监护型次之。据中央教科所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单亲监护的达56%,隔代监护的占32%。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

隔代监护比例大大提高,如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江晓村的调查报告中,隔代监护的比例高达84.6%。 从留守形态看,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稳定留守型。这类儿童长期生活在户籍地,从未有过流动经历,与父母离多聚少。其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绝大多数。二是流动—留守型。这类儿童幼年跟随父母生活,到了入学年龄,被送回老家上学。三是留守—流动—再留守型。这类儿童在幼年时期主要生活在户籍地,后跟父母在外生活,出于某种原因,又回到老家生活、学习。四是阶段留守型。这类儿童主要为留守学生,他们在寒、暑假与外出父母共同生活,开学时又回到老家继续上学。 从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健康型。这类留守儿童能自己约束自己,自觉性强,善解人意,往往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柱之一,即俗话所讲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是情绪型。这类留守儿童的情绪波动性极大,时好时坏;三是问题型。这类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强,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任性、孤僻、郁闷、暴躁、冷漠、敏感等,容易走极端,如2004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问题型留守儿童人数在所有留守儿童中占大多数,也是各级关注的焦点。 从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看,一是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扭曲,“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在留守儿童中相当流行。这是当前留守儿童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监护不力或不足,具体表现为监护人不会管、管不了,监护过程中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现象较为突出;三是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过于单一化,亲情抚慰弱化,家庭教育缺失,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6641702.html,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周玉江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4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致使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均外出打工,而这样的现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1 家庭教育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等,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年纪一般比较大,同时没有什么文化修养,故而直接致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明显存在不足。农村留守儿童没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难以形成良好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受父母外出打工的影響,他们认为学习没有用,想和父母一样外出打工。还有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一些儿童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一定的差距,产生了自卑感,没有安全感与安全意识,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不健全。 1.2 学校教育不健全。大部分的农村学校仍是以学生的文化成绩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只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而没有有效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这样的学校教育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当然,由于学校在农村,其教学资源也不够充分,大部分的学校是寄宿学校,住宿条件一般不如城市学校好,学生的生活环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此外,教室的教学设施也不健全,像多媒体技术教学等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村学校之中。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而学校也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这也使得学生难以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从而对英语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1.3 社会教育存在问题。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加强重视,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实行有效的对策。同时,由于社会对农村学生监管不够,而一些农村学校环境不够优越,存在网吧、台球厅等不良场所,这些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让学生无法专心学习。 2.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2.1 家长应承担起教子之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_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

2020年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培养了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新邵县龙溪铺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 【课题简介】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那些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但是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而无法亲自照顾,这样的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就是农村留守儿童。我校582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272人,约占学生总数的46.7%。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的教育现状如何?我们又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势在必行。2007年3月学校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提出立项申请,本年教育局批准申请立项,学校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和研究目标。9月开展留守儿童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选择方法与对策。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实现了预定目标,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学校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被推荐为新邵县示范家长学校,课题组相关科研论文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级获奖,学校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龙溪铺镇地处边远山区,这种现象更严重。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由于家庭监护力度不够,这必然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许多问题。这些孩子人格发展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性格上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容易掉眼泪。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甚至憎恨他们;2、学习上往往变得消沉,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同时由于缺少家庭对他们学习的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应付了事,有的干脆不做不交作业,导致成绩直线下滑。据调查,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较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也是留守学生。更令人担忧的是学习无用论在他们心里滋长,他们认为以后不管学历如何都是出去打工的,那现在学习好坏就无关紧要了。3、行为上存有偏差:一是学校的要求他们很难认真做到,比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等等。二是在学校里受不得一点委屈。特别是在班上和同学发生冲突时,往往喜欢去占上风,要是没有占到上风的话,就会想方设法去报复。三是语言不文明,行为粗野,基本的日常文明礼貌规范都不遵守。有部分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是一片空白,长辈们只管吃的饱,穿的暖,其他的一切都希望学校来管。不管孩子在家里多么不守规矩,多么横行霸道,他们都能忍让和迁就。这部分学生在学校违反学校纪律,不服管教,总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骂人,打架甚至是斗殴。 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

浅谈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浅谈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摘要:“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我在农村学校已经工作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农村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学生也随着发生变化,特别是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

我素。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入学率低,学习成绩差,人格发展不健全,思想品德问题较多等,是这些儿童的突出表现。生活中留守儿童的60%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也因此成了教育这些孩子的主阵地。学校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另一方面,不断改进教育方法,采取下列措施,使这些孩子能在一个健康、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开展相关法制安全讲座,减少儿童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自制力较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易受到广播电视及犯罪团伙的影响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长期以来,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导致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事故频频发生。学校开展一定层面的法制教育,可使儿童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自己的那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从而大大减少各种违法犯罪事故的发生。 二、开设适当的心理教育课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小学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黄某,男,12岁,父母离异后另组家庭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姥姥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畏难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逃避一切,游离于班集体和同学之外。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黄某和他的家

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姥姥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黄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黄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和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姥交谈,同时我对黄某提出以下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戈本成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关键字]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策略 一、“留守儿童”概念 何谓“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留守孩子”、“留在家里的子女”,要相对贴切一点说,它应该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它不仅是一个特殊群体而且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搞清楚这个特殊群体是如何产生的? 二、“留守儿童”研究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我国农村也改变了一代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很多家庭不再单纯地以耕地来维持生计,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量地涌向城市,而将年幼的儿童留在家里。致使他们“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①。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劳动力外流家庭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这种形势随着地域水平差异的不断拉大,将呈继续增加的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阻碍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最新资料推荐------------------------------------------------------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近年来,由于打工潮的影响,不少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把子女甩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或者寄养在亲朋好友家,从而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缺少关爱。 行为上缺少管教,从而造成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学习差差。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长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与与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作作为班主任的我,根据政府和和学校实施关爱留守工作要求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对对留守儿童管理采取了一些策策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育效果,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康成长和学习。 一、让留留守儿童的生活充满阳光作为班主任切忌因为留守学学生缺少监护,行为习惯和学学习成绩差就歧视他们或放任任不管,应千方百计从情感上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 。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心去爱护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他们。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 1 / 4

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把自己关在狭小的自我生活活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情感冷漠;所以教师要给予留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并使他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暖,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断层与真空。 同时,教师要了了解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经经常与他们谈心,使自己成为为留守儿童最信任的朋友!在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丰富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感恩教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身体验感受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还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系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的消极影响。 总之,教师要用用充分自己的言行和集体的温温暖去感化教育他们,让他们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条件,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况。 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平时,要要求家长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学校教育与家家庭教育的合力。 经常通过电电话联系,情感沟通了,孩子子的幸福感增强了,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喜洲镇第二中学李如金 内容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也是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外出务工,迫不得已将其未成年子女寄居于父母或亲戚朋友农村家中,走入城市谋生,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及保护孩子的人生安全就是监护人所有的职责了,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需要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生计,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导致他们遇到问题和烦恼时无人倾诉、无人商量,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他们觉得自己缺失了父母的爱,对父母有一种抵

触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脾气暴躁、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暴自弃、易冲动等心理障碍。 2、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亲戚朋友来照看,基本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无意识地对留守儿童溺爱、放任自流,再加之儿童本身自控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因此,挑食挑穿、不服管理、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打架斗殴、早恋、迷恋上网、乱花钱等现象时有发生。 3、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是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农活,有的年龄过大、观念陈旧、行动不便。有的偏重于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 (2)是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很难对留守儿童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 (3)是有的长辈们由于教育意识的缺乏,他们认为:只要吃饱穿暖,不饿着不冻着,也算尽力了,至于教育,那是学校老师的事,与我无关。有的甚至认为:孩子的父母当年没读多少书,现在不是照样挣钱?觉得学习好坏无关紧要,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不想学到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4、留守儿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探索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探索 民主乡中心学校蒋浩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这一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这一特殊的群体多由祖辈或亲戚照顾,父母关爱的和教育监护的缺失,使他们的健康成长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孩子性格孤僻、古怪;学习缺乏自觉性、拖欠作业、上课迟到;甚至失学、辍学、犯罪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与关注的社会问题。 而以上问题,在我任教的这所偏远农村小学尤为突出。 每学期,我校都会对学生留守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本学期我校488名小学生,留守儿童达到378人,其中父母只有一方(大多数是母亲)在家的为182人,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有163人,寄养在亲戚朋友家的33人,留守学生已达到77.5%。在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学习困难的学生全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的孩子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和自信心,造成了学习成绩差、不良行为多、厌学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与探索。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1、教师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以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家庭对儿童教育的偏颇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只能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照管。这些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更多的是不应有的溺爱,且独生子女较多,隔代养育“隔代亲”,对孩子娇生惯养,助长了他们不少恶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极不协调,使得学校教育收效甚微。 (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社会上“斗地主”、“打麻将”等赌博风气对不少儿童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中有的利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赌博;还有电视、录像里的黑帮老大之类的镜头和社会上“称王称霸”的不良现象,也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中出现“拉帮结派”“充老大”,以强欺弱的现象。这些都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一)以身为范,教育儿童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监护人就要以身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用“爱”激励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亲人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监护人和教师要经常与儿童谈心,使他们心情愉快,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三)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监护人和教师要

(完整word版)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铜陵县老洲乡白沙小学魏百海徐家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下一代健康成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 1、缺少家庭教育,缺乏亲情抚慰 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另外,临时监护人的

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父母的关怀和交流,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从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93.1﹪的农村留守儿童希望“爸爸妈妈在家”,认为“无所谓”的学生占6.9﹪。老师提问“最想对外出父母说的一句话”时,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这句话正是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渴盼的真实写照。 2、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对所在乡中小学124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样问卷,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12人,占9.7﹪;良好的38人,占30.6﹪;合格的61人,占49.2﹪;不合格的13人,占10.5﹪,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与父母的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有厌学倾向。而他们的监护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加之忙于操持家务和农活,无法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对其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问一下孩子:“作业写完了吗?”,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数据显示,当学习上遇到问题时,56.3﹪的会找教师,只有6.3﹪的会找家人,6.9﹪的会找同学,30.5﹪的选择自己

关爱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制度

关爱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制度 威远县连界镇中新小学 一、留守儿童档案和登记制度 各班主任对本班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加强学校与儿童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二、“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为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队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儿童。为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特制定此帮扶制度,希遵照执行。 1、每名教职工要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家庭了解家庭经济、人口、留守儿童父母和第二监护人的详细资料。 2、每周至少要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是否有困难,并要积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帮扶人员要熟记自己帮扶的留守儿童家长、现监护人的联系电话,保证随时能联系帮扶对象的家人,每周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条件,和其父母通话一次。每月帮扶人员至少要和帮扶对象的父母通话一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4、谈心、通话情况要有记录,每周上交政教处备查。 5、帮扶人员有切实负起责任,要从学习、生活、情感上帮扶,确保自己所帮扶的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学习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温馨。 三、留守儿童谈心制度 1、谈话便于了解儿童的思想动向,掌握儿童的心理状态,便于及时全面了解每位儿童. 2、教师要主动,积极,热情的找每一位儿童,每学期要谈话两次. 3、谈话要重视后进生,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树立”|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的信心. 4、找优生谈话,要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一定能把班中的学习风气树立起来,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5、代理家长和儿童的谈话面,须100%. 6、学期中,代理家长应及时把握,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等现象的儿童,进行个别谈话. 7、谈话后要求谈话教师做好谈话记录,关注重要信息. 8、谈话记录要求每学期开学后上交教导处,情况分析后存档 四、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 1、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每学期一次,并向监护人汇报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通报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会宁头寨子镇小寨小学:杨海存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学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成为学校十分现实而又亟待。 解决的难题 本文结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阐述了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在有子女的农民工中,绝大多数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者是其他亲戚朋友等照顾,这些孩子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成为学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弱势群体。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寻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对策,笔者所在学校对学校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所有的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共74人。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

访谈。首先对这74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父母回家的频率、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的态度、学习状况及行为习惯等。其次,从这些留守儿童中选取了4名在行为、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了访谈,以期能够得到更深层的情况。最后,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访谈,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和家访,了解了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代沟现象较为明显 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90%的儿童承认跟监护人发生过冲突,冲突的理由主要是代理监护人唠叨和不被代理监护人理解,这两项合计占86%。在回答“如果你有机会给现在的监护人提一个要求的话,你最想说什么”的问题时,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都表达了要求被理解和要求得到帮助的愿望。 (二)缺乏必要的学习指导 被调查的留守儿童,89.5%的留守儿童是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寄居在亲友家的约占2%。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都是年老体弱,同时,文化水平很低,因此,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调查还了解到,85%的留守儿童希望能够在学习上得到大人的帮助,而实际情况是只有8%的留守儿童认为,代理监护人能够在学习上给予指导,更多的代理监护人只是在学习上提醒一下而已,总体来讲,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必要的家庭指导。(三)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参与的课题是《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研究》,下面我从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惑等方面做简要。 本课题研究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xx年4月~xx年8月),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在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等有关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4月11日,我们选取了6名有志于做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并着手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了各班级共63名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 5月16日,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人汇报所了解的各班级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月23日,我们根据研究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我们立刻与9月19日进行了传达,并集体学习了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理论。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参考了有关资料于10月19日编制了问卷。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每项都设计了很多问题。问卷设计好后又请学校其他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0月24日,课题组成员对各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座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1月7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包括思想状态、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目的等)、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健康、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安全保障等)、心理健康(包括性格情感、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性等),经过认真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初步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转变的方法。 接着又拟定测试卷,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学综合测试,各班抽取2~3名得分较低的学生(智力正常)作为问题学生个案,并建立个案档案,收集他们的评价材料(、科任教师、家长、监护人、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找出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主观因素(学生自己的智力、行为、习惯因素等)、客观因素(家长因素、监护人因素、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影响等)。然后我们讨论商量对策: 主要有1.建好留守儿童之家,(一方面在学校中,我们还联系有条件的村委会,例如西平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亲情QQ,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有一个文化娱乐、交流感情的休闲场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亲爱的同学们:你好!我们是平顶山学院的学生,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是来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 习教育等情况,目的是调查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为号召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问 题做一些努力。这是一份有关你们自己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请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 填答。 【篇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 这则顺口溜,点出了留守儿童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反映出许多留 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 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 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 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 影响。 本课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工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或父母早出晚 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一般与自 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课题以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为调查对象, 深入浅出地分析、研究、思考,探讨并加深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 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认识。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 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 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内容 1.开展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