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软件项目开发风险

(项目管理)软件项目开发风险
(项目管理)软件项目开发风险

参加过项目制作的人都知道一个项目开发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很多事情都会影响

一个软件开发的失败风险是在项目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软件开发

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在项目开发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存在风险。采取积极的风险

管理方式,可以使项目进程更加平稳,可以获得很高的跟踪和控制项目的能力,可以规避、转移风险,或缓解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管理是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应对和

监控的过程,是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管理活动,有效的实施软件风险管理是软件项目开发

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风险管理的达成必须包括三个要素:首先,在项目开发计划中必须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第二,在项目预算中必须包含解决风险所需的经费;第三,评估风险时,风险的影响也必须纳入项目计划中。

下面就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风险,

2.需求不明确

需求不明确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表现在需求范围未界定、需求未细化、需求描述不清楚、需求遗漏、需求互相矛盾等多个方面。在软件开发过程的

生命周期各阶段中,需求不明确所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必须尽早尽可能解决。确定用户

需求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需求不明确问题:

(1) 让用户参与开发

提供一个协作开发环境,让用户参与开发过程。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应该在每次迭代的

需求分析和系统测试阶段,让客户能够参与开发。

在选择参与开发过程的用户时,一方面,要尽可能争取精通业务或计算机技术的用户参与。另一方面,如果开发的产品要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

用户参与。

仅仅让用户参与是不够的,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发用户界面原型

用户通常不善于精确描述自己的业务需求,系统分析员需要借助白板、白纸等沟通方式,

帮助用户清楚表述需求。然后,开发一个用户界面原型,以便用户确认需求。用户界面原

型的作用仅仅是收集用户需求,不应该再作它用,也不要给用户造成系统快要实现的错觉。

(3) 需求讨论会议

对于用户分布广、用户量大的项目,要全面收集用户需求,往往很困难,通常采取需求研

计会议方式进行需求确认。通过在会议前几周调查各地、各部门用户需求意见,然后集中

各地或各部门的用户代表,举办一次需求研讨会,通过会议方式收集需求。本方法适合于

具有一定信息系统使用经验的用户。

(4) 强化需求分析与评审

首先,需求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基础,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分配充足的时间和人力,要

让有经验的系统分析员负责,切忌让项目新手或程序员负责。其次,要进行需求评审,尽

可能让用户参与需求评审,不要让需求评审流于行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评

审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要让用户方签字,并作为项目合同的附件,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在公司内部要将通过评审的需求规格说明书,纳入配置管理。

3.项目缺少可见性

当一个项目经理或一名开发者说已经完成了80%的任务,您必须保持审慎的态度。因为剩

下的20%可能还需要80%的时间,甚至永远都不能完成[1]。软件开发项目,往往在项目进

度和软件质量方面缺少可见性,项目越缺少可见性,项目就越难以控制,项目就越有可能

失败。我们可以通过迭代开发、技术评审、持续集成来增强项目的可见性。

(1) 迭代开发

采用迭代的开发模型,将产品的交付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按照功能递增式交付。以下是一

些典型的迭代:

一次简短的先期迭代,以建立规模和前景并确定商业理由;

一次精化迭代,其间将为稳定的构架划定基线;

一次构建迭代,其间将实现用例并充实构架;

几次产品化迭代,将产品转移到用户群。

每次迭代,都要充分接收用户的评审意见,以便为自我纠正。渐近式的功能交付,有利于

降低开发人员的压力,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有利于增强项目的可见性,是最好的进展报告。

(2)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技术评审包括代码走查、会议评审和同行专家评审。代码走审可以是开发人员之间的交叉审查,或者是高级开发人员对普通开发人员的审查;

会议评审一般应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评审时间不宜太长;同行专家评审包括技术和

业务两个方面的专家,经常性地让精通业务的用户专家参与项目评审,是项目成功的重要

保证。

另外,充分利用质量审查的工具软件,也有利于提高代码质量。例如:在Eclipse开发环

境中,可以集成Findbug、Checkstyle、PMD插件检查代码编写质量。

(3)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能够把最终的一次大规模的集成调试过程分散到项目开发时间表的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让项目中的各个人员都能够随时掌握当前的整体进度,并迅速发现集

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1]。

开发小组应制定持续集成的制度,一般情况下每日构建一次,可以利用Ant等构建工具进

行Java应用程序的构建。小组成员应在每个功能开发完成后,及时向版本控制系统(如CVS)提交代码,而且不应该向版本控制系统提交有问题(编译通不过)的代码。

每日构建、持续集成,让项目进度跟踪工作更加容易。当项目小组每天重新编译系统时,

已完成与未完成的功能清楚可见,小组成员能够简单地从软件的表现知道距离整体完成还

有多远。

4.新技术引入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技术经济活动。在开发过程中引入新技术,不可避

免地要遇到各种风险。通过T形软件开发、充分论证、多阶段评审、同行经验等措施可降

低新技术风险。

(1) T形软件开发

在项目开发早期,开发小组应该建立系统的架构,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开发系统的基础构件,并对系统所需要应用的技术做深度探索。例如:基于JavaEE5构建全国联网售票系统,涉及到分布式事务处理、海量数据存储、异构平台互连等关键问题,应该优先处理这些问题;对开发所涉及到的EJB3、JSF、JBoss Seam、Eclipse RCP等技术,要做深度探索。

图1 在第一阶段以“T”形开发系统骨架[2]

越是技术复杂度高的项目,就越应该早地处理技术难题。如果在项目开发的中期或后期才

发现架构有问题或是关键技术难题不能解决,则为时已晚。

(2) 充分论证

新技术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潜在着许多失败的风险。在可行性分析阶段,要广泛搜

集相关信息,设计多种可行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在制定决策时,情报的数量和质量致关

重要。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才能作出正确的的决策,项目失败的风险也就相对减少;反之,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大。

(3) 同行经验

针对新技术,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因此在探索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搜索同行

经验,往往事半功倍。要充分利用世界日益平坦化的优势,对于不能尽快解决的问题,可

以先放一放,可能过不了几天,网上就有相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了。

5.技术兼容性风险

硬件产品之间、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主机设备之间、系统

软件之间、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之间以及应用软件之间,都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往往系

统集成的项目越复杂,兼容性问题就越有可能存在。

(1) 设计先行

在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时,务必把好相关产品的选型关,确保网络、主机、系统软件与

应用软件之间不要存在较大的技术兼容性问题。在网络平台建设方案中,明确相关设备的

技术参数和配置要求。

(2) 售前产品测试

在做项目招投标工作时,要求投标方在售前提供产品兼容性测试,以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

中才暴露技术兼容性问题。涉及应用软件开发的集成项目,要在开发工作的早期,做技术

兼容性测试,以避免在项目开发后期才暴露技术兼容性问题。

例如,我们在开发深圳市汽车客运站售票及站务联网调度系统时,为了确保技术兼容,在

做硬件招标时要求小型机设备厂商提供售前技术兼容性测试工作,并将测试结果做为评标

指标。在深圳市软件测试中心对IBM、SUN、HP三家公司提供的小型机进行测试时,暴露

了许多应用软件、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技术兼容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

在系统实施时才暴露或处理,势必会拖延项目进度。

6.性能问题

由于先期设计不足,性能问题往往在系统切换或新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暴露。出现性能问

题往往要进行大量的优化工作,甚至局部的或全面的重新设计。无论是用户还是开发者,

谁都不希望出现性能问题。

(1) 性能规划

在系统设计时,应做好前期做性能规划,对可能出现性能问题的环节做到充足的估计。在

做数据库设计时,应争取DBA参与。

另外,在技术方法方面,尽可能采取一些性能优化模式,如DTO、AJAX、延迟加载等,尽

可能在开发过程中解决了性能问题。不至于到了项目后期才解决性能问题,既费钱又费时。

(2) 性能测试

在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尽可能模拟现实使用环境,搭建测试平台。

另外,由于开发环境的计算机往往比生产环境的计算机配置高,在做测试时应尽量找一些

配置低的机器、较小的网络带宽进行测试。

(3) 充足的调试时间

在项目开发计划中,为后期性能优化留有余地。在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后,要进行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可能还要做几次回归测试。因此,应该留有充足的时间和人力。

7.仓促上线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切换上线环节最容易出纰漏。项目好不容易开发完成了,却在最后最后时刻功溃一匮。如果项目小,影响面窄倒不怎么重要;如果是影响面大的项目,则千万不可出现问题。在系统切换前,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风险对策。

(1) 应急预案

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要做好应急预案。正常运行的车站售票系统在春运、旅游黄金周,都会做好应急预案。新系统切换时,更应该做好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中应做好最坏的打算,售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准备手工票就是最坏的打算。

(2) 分步切换

为了减少风险的影响,可以做系统分步切换的方案。例如:售票系统在切换时,往往用新系统售预售票,或者是用新系统售长途车站,用旧系统暂时售短程票。待新系统运行稳定后,再全面切换到新系统。针对多个用户单位的系统切换,也可分单位进行。

(3) 交叉培训

新旧系统切换过程中,用户都存在适应过程。除了在切换前做好操作培训外,还要在新旧系统切换过程中做好交叉培训。让用户提前一些时间上班,让早班的用户在交班时培训中班的用户,中班的用户培训晚班的用户。做好交叉培训能够让系统平衡过渡。

8.可用性问题

软件的可用性包括软件的使用是不是高效、是否容易学习、是否容易记忆、是否令人愉快、是否不易出错等诸多因素。往往由于软件的可用性差,导致用户不满意,甚至被市场淘汰。在项目开发中应注意可用性问题,避免软件出现可用性方面的风险。

(1) 了解用户

到用户工作现场,了解目标用户使用软件的真实目的,从用户的角度、从用户的立场出发,了解如何通过软件系统替代用户的业务处理流程中,最繁琐、最容易出问题、或者是大量

重复劳动的环节,让软件提高用户的工作效能和效率。例如:售票系统中,使用频度最高

的界面是售票界面,售票员最关心的是钱不要出错(多了没收、少了要赔),因此,应收

款和找余字体的显示应该突出、醒目;同样,票价和到达站也应该较为突出显示。通过快

捷键、一键复位、数字小键盘等设计,尽量减少售票员敲击键盘的次数。否则,在日发旅

客流量达七、八万人次的大型客运站,如果用户界面设计得不好,售票员一天工作下来,

手指都会敲麻木。

(2) 参与型设计

与用户协作,让用户参与用户界面的设计、评审与测试,确保用户能够全面地、及早地发

现可用性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让客户参与设计,而不要让客户设计,项目经理或高级设计人员应该主导设计。

(3) 竞争性分析

通过对市场上同类竞争性产品进行分析,或者对这些产品进行实验性测试,了解这些产品

的用户界面问题,从而对新系统的开发提供启发。竞争性分析并不意味着可以剽窃别人的

设计,而是通过分析竞争产品的优势和弱点,能够比以前的设计做得更好[5]。

(4) 一致性

如果用户知道同样的命令或同样的操作总会产生同样的效果,那么他们在使用系统时就会更加自信,同时也鼓励他们进行探索性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使用系统新部分的基础知识[Lewis er al.1989]。

开发团队应遵循公司或小组制定的用户界面标准,就可以在很多方面保持一致性,切忌不要一个系统存在多种不同的界面风格。

9.结论

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风险是多种多样的,是无处不在的。在项目管理活动中,要积极面对风险,要培养。越早识别风险、越早管理风险,就越有可能规避风险,或者在风险发生时能够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项目参与方多、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技术含量高的复杂项目,应加强风险管理。如果不主动驾驭风险,就会面临风险。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8285429.html,/wangxinfeng1990/archive/2010/02/17/5310303.aspx

_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_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我讲的主题是: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治理,因为我认为风险治理在软件项目中专门重要,又不容易做好,因此期望通过和大伙儿讨论能够有一些思路和启发。 期望在那个地点在如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1.在软件项目治理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 2.软件项目中的典型风险事件是哪些 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治理 众所周知,软件开发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安装及爱护等几个过程(在RUP方法中:业务建模、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部署),实际上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前后还有其它过程,在那个地点列出的只是和软件开发有关的核心过程。 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能够分为四个时期(不同行业的项目生命周期不同),即初始时期、设计时期、实施时期、收尾时期。软件开发过程在软件项目的这四个时期中的分布情形如下(括弧里面表示RUP方法中的过程): 初始时期:大部分需求分析,少部分设计(大部分业务建模和需求,少部分分析设计)

设计时期:大部分设计,少部分编码(大部分分析设计,部分实施及测试,开始考虑部署) 实施时期:大部分编码和测试,少部分设计(大部分实施及测试,部分部署) 收尾时期:安装及爱护(大部分部署) 而项目治理则贯穿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个时期。 按照PMBOK,项目治理能够从范畴治理、时刻治理、费用治理、质量治理、人力资源治理、沟通治理、风险治理、采购治理和整体治理等9个方面考虑,关于软件项目治理来讲软件配置治理(属于整体治理)、软件质量治理、软件风险治理及开发人员治理(属于人力资源治理)等四个方面的治理尤为重要,软件开发的每个时期、每个过程都要重视这几方面的治理。 下面就以软件项目的风险治理为主题展开讨论。 软件项目治理的四个时期中,在初始时期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最小,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就最高,然而这时候一旦估量的风险发生了,缺失是最小的,例如:在那个时期如果某种缘故突然资金来源断了(这在需求时期是专门有可能的),以至于不能连续进行项目,不得不终止项目,那么这时候的缺失只是需求分析时期的投入。随着项目的进展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变大,风险发生的概率逐步变小,风险对项目的缺失逐步变大,快到收尾时期的时候风

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本文主要针对软件开发涉及到的风险,包括在软件开发周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软件实施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等进行评估。在文中对所提到的风险都一一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回避措施。由于风险是在项目开始之后才开始对项目的开发起负面的影响,所以风险分析的不足,或是风险回避措施不得力,都很有可能造成软件开发的失败。风险分析是在事前的一种估计,凭借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经验,基本能够对项目的风险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经过慎重的考虑提出可行的风险回避措施,是避免损失的重要环节。 主要风险综述 任何软件的开发,其主要风险均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软件管理,二是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产品的开发是工程技术与个人创作的有机结合。软件开发是人的集体智慧按照工程化的思想进行发挥的过程。软件管理是保证软件开发工程化的手段。软件体系结构的合理程度是取决于集体智慧发挥的程度和经验的运用。 软件管理将影响到软件的下列因素: 软件是否能够按工期的要求完成:软件的工期常常是制约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很多情况下,软件开发商在工期的压力下,放弃文档的书写,组织,结果在工程的晚期,大量需要文档进行协调的工作时,致使软件进度越来越慢。软件的开发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在不同的工程阶段,需要的人员不同,需要配合的方面也不同,所有这些都需要行之有效的软件管理的保证。 软件需求的调研是否深入透彻:软件的需求是确保软件正确反映用户的对软件使用的重要的文档,探讨软件需求是软件开发的起始点,但软件的需求却会贯穿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软件管理需要对软件需求的变化进行控制和管理,一方面保证软件需求的变化不至于造成软件工程的一改再改而无法按期完成;同时又要保证开发的软件能够为用户所接受。软件管理需要控制软件的每个阶段进行的成度,不能过细造成时间的浪费,也不能过粗,造成软件缺陷。 软件的实现技术手段是否能够同时满足性能要求:软件的构造需要对软件构造过程中的使用的各种技术进行评估。软件构造技术通常是这样:最成熟的技术,往往不能体现最好的软件性能;先进的技术,往往人员对其熟悉程度不够,对其中隐含的缺陷不够明了。软件管理在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和定义里程碑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做出合理的权衡决策。 软件质量体系是否能够被有效地保证:任何软件管理忽略软件质量监督环节都将对软件的生产构成巨大的风险。而制定卓有成效的软件质量监督体系,是任何软件开发组织必不可少的。软件质量保证体系是软件开发成为可控制过程的基础,也是开发商和用户进行交流的基础和依据。 软件体系结构影响到软件的如下质量因素: 软件的可伸缩性:是指软件在不进行修改的情况下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的能力。由于硬件的飞速发展和软件开发周期较长的矛盾,软件升级的需要显得非常迫切。如果软件的升级和移植非常困难,软件的生命期必定很短,使得化费巨大人力物力开发出的软件系统只能在低性能的硬件或网络上运行,甚至被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浪费。 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的维护也是必然的事情,为了保证软件的较长使用寿命,软件就必须适应不断的业务需求变化,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对软件进行修改。修改的成本和周期都直接和软件的体系结构相关。一个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尽可能地将系统的变化放在系统的配置上,即软件代码无需修改,仅仅是在系统提供的配置文件中进行适当的修改,然后软件重新加载进入运行状态,就完成了系统部分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变化。对于重大改动,需要打开源代码进行修改的,也仅仅是先继承原先的代码,然后用新的功能接替原先的调用接口,这样将把软件改动量减小到最低。 软件易用性:软件的易用性是影响软件是否被用户接受的关键之关键因素。在软件产品中,设计复杂,功能强大而完备,但因为操作繁复而被搁置者屡见不鲜。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软件开发中软件体系结构的宏观把握能力。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软件需求的确定和对潜

IT项目管理中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和心得

《IT项目管理》中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及心得 电商马超 09501109 一 IT项目管理的简述 1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项目具有独特性、一次性、风险性、资源耗用等特性。每个项目都有一个项目发起人。 项目管理的“三项约束”是指项目的运行范围、时间和成本三个维度。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以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项目干系人是指参与项目或受项目活动影响的有关各方。 2 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是指为了顺利完成项目而设置的一系列过程,用以确保项目包括且仅包括所有要求的工作。主要过程有项目启动、范围计划、范围定义、范围核实和范围变更控制 范围管理水平的低下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IT项目来说,要实现高水平的项目范围管理,重点要做好用户参与、明确的要求说明以及范围变更管理的程序设置等。 3 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常被引述为项目冲突的主要根源。大多数IT项目超过了时间估计。 时间管理涉及的主要过程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算、进度计划制定和进度控制。 赶工和快速跟进是缩短项目进度的两种技术。项目经理及其团队成员在接受不合理的进度计划时必须非常小心,尤其是在IT项目中。 4 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是IT项目中一个传统薄弱方面。IT项目专业人员必须承认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必须负责提高资源计划、成本估算、预算和成本控制。 成本估算是项目成本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成本估算有几种类型:量级估算、预算估算和最终估算。每种估算类型分别用于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并具有

不同的精度。建立成本估算有四种基本的工具和技术:类比估计法、自下而上法、参数模型估计法和计算机化的工具。成本估算的主要部分包括目标叙述、范围、假设、成本/收益分析、现金流分析、预算分解和解释或详细依据。 5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计划编制确认了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且如何满足他们。质量保证包括评估所有项目执行情况来确保项目将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包括监控特定的项目结果来确保他们遵从质量标准,并确认改进全部质量的方法。 IT项目质量提高空间非常大。强有力的领导有助于质量意识的形成。理解质量成本可以刺激质量改进。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提高质量和生产率。发展和遵从成熟度模型能帮助组织系统地提高他们的项目管理过程,从而提高项目的质量和项目成功率。 6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组织和项目最重要的资产。因此,项目经理很有必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激励、影响、权力和效率是影响人们更好工作的心理因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过程包括组织计划编制、人员获取和团队开发。组织计划编制就是对项目角色、职责以及报告关系进行识别、分配和归档。RAM是定义项目角色和职责的关键工具。 7 项目沟通管理 沟通失败常常是项目——特别是IT项目——成功的最大的威胁。沟通是保持项目顺利进行的润滑剂。沟通计划编制包括信息发送、绩效报告和管理收尾,它需要确定项目干系人的信息和沟通需求。沟通管理计划应该是为所有项目创建的。 绩效报告包括收集和发送有关项目朝预定目标迈进的状态信息。项目团队可以使用挣值分析表和其他形式的进展信息,来沟通和评价项目绩效。状态评审会议是项目沟通、监督和控制的重要一部分。 8 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是指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项目由于它们独一无二的本质而具有风险。 风险管理是一项投资,也就是说,风险管理需要花费与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和制定风险减轻计划相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必须包括在成本、进度和资源的计划编制中。

软件项目总结报告

软件项目总结报告范文 1引言 1.1编写目的 XXX公司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已经基本完成。写此项目开发总结报告,以方便我们在以后的项目开发中来更好的实施项目的订制开发; 让我在今后的项目开发中有更多的有据的资料来规范我们的开发过程和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从而创造更多公司效益。 1.2背景 项目名称:XXX业务管理系统 软件名称:XXX业务系统 客户:XXX 用户:XXX员工 1.3参考资料 项目开发文档: 1.软件开发数据模型:PDM_OperationSystem20070831.pdm 2.数据库开发文档: XXX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2.0.doc 3.软件业务流程参考:XXX业务管理系统流程说明.doc 4.软件使用手册参考:XXX业务管理系统功能说明3.0.doc 5.软件业务流程参考:XXX业务管理系统流程说明.doc 6.软件中使用到的第三方控件:ComponentArt Web.UI 2006.1252 for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8285429.html,2.0.rar 7.软件中使用的安全Ikey驱动:Ikey Driver.rar 以上参考资料是截止2007-08-31是最新的资料文档。如有修改,即使修改此处的参考文档名称。 2开发工作评价 2.1对生产效率的评价 1.系统开发已历时快1年的时间了 2.开发的反复性比较多。 3.对客户的需求理解不是很透彻。

综合以上,此项目的开发效率不是很高,相反有相当一定时间的浪费。 2.2对产品功能的评价 经过我们公司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协作,XXX业务管理系统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客户的业务流需求。经过对客户使用过程的观察,此项目开发的还是比较成功,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前期系统数据库的设计缺陷和部分代码的构建缺陷、客户需求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一定的时间来维护客户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和存在的debug。总的来说,此系统的功能开发还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2.3对技术方法的总结 在此项目中使用到技术和工具: 1.使用代码生成器:使用代码生成器 [动软.Net代码自动生成器],此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编码效率,从而加快了项目的开发进程。在以后的项目中,我们要尽量的来使用一些类似的工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在今后的项目开发中,我们最好是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代码生成工具,更大限度的节省开发周期和开发费用。 2.使用数据库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 工具来建立系统数据库模型,以方便程序员很好的理解业务流和掌握系统架构者的架构思想,更好的满足客户的功能需求。在今后的项目开发中,我们要更好的来完成系统的前期数据库模型的建立,最大的来优化系统功能。 3.使用第三方控件:此系统中使用了ComponentArt Web.UI 第三方控件。此控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对软件界面的需求,从而也给软件的操作带来了方便。本项目中只使用了ComponentArt Web.UI一种第三方控件,在今后的项目开发过程中,要继续使用第三方的控件。这样以来,无论是针对软件界面的美观性、友好性来说、易操作性而言,还是针对系统开发效率而言,这都是很好途径。但需要意的是:在是使用第三方控件时,要谨慎的选择一些网络中的比较常见的第三方控件。 4.使用自定义控件:此系统中使用了自定义控件(GhdGridView),此自定义控件可以很好的统一系统中的所有信息显示表格样式。如客户对数据显示样式有什么新的意见,我就不需要修改每一个页面的表格样式,我们只需要修改GhdGridView控件的样式,系统中的所有继承自GhdGridView的表格样式都可以改变。 5.系统开发框架:此系统的框架使用的是简单三层结构,此框架在开发一些中小软件是比较实用的。但是我们要是可以开发出自己的框架,把一些通用的功能开发到框架中。这样以来,在以后的系统开发中,针对系统中一些通用的功能就不需要再开发,从而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减少很多维护费用。使我们的技术不断的更加成熟。 6.系统安全加密:此系统中针对客户提出的系统安全问题,我们采用了Ikey加密硬件钥匙来验证客户端登陆客户的合法性,此Ikey钥匙可以绑定到一个系统使用用户,也可以让多个用户来使用一个加密钥匙来验证登陆系统的合法性。这样以来,即使用户的密码不慎丢失,或者被不法人员取得(不法人员他也是无法登陆到我们的系统中来),这样就最大的提高了我们系统的安全性。Ikey加密钥匙是很好的加密B/S架构软件的硬件工具,在以后的软件安全方面可以借鉴。

软件项目开发风险

参加过项目制作的人都知道一个项目开发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很多事情都会影响 一个软件开发的失败风险是在项目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软件开发 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在项目开发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存在风险。采取积极的风险 管理方式,可以使项目进程更加平稳,可以获得很高的跟踪和控制项目的能力,可以规避、转移风险,或缓解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管理是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应对和 监控的过程,是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管理活动,有效的实施软件风险管理是软件项目开发 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风险管理的达成必须包括三个要素:首先,在项目开发计划中必须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第二,在项目预算中必须包含解决风险所需的经费;第三,评估风险时,风险的影响也必须纳入项目计划中。 下面就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风险, 2.需求不明确 需求不明确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表现在需求范围未界定、需求未细化、需求描述不清楚、需求遗漏、需求互相矛盾等多个方面。在软件开发过程的 生命周期各阶段中,需求不明确所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必须尽早尽可能解决。确定用户 需求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需求不明确问题: (1) 让用户参与开发 提供一个协作开发环境,让用户参与开发过程。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应该在每次迭代的 需求分析和系统测试阶段,让客户能够参与开发。 在选择参与开发过程的用户时,一方面,要尽可能争取精通业务或计算机技术的用户参与。另一方面,如果开发的产品要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 用户参与。 仅仅让用户参与是不够的,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发用户界面原型

浅谈现阶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浅谈现阶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摘要 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着重提出了从项目决策到实施各阶段项目风险控制的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各阶段风险控制意义分析和建议 正文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内部复杂、外部联系广泛的生产过程。在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大,风险所致损失也随之增大,甚至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于项目组织具有必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促进项目实施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有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利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管理和处置各种工程项目风险,有利于减少因项目组织决策失误所引起的风险,这对项目科学决策、正常经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促进项目组织经营效益的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以最小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它将有关处置风险管理的各种费用合理地分摊到产品、过程之中,减少了费用支出;同时,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种监督措施也要求各职能部门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风险损失,这也促进了项目组织经营效益的提高。 第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为项目组织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确保项目组织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为处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提供了各种措施,从而消除了项目组织的后顾之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项目活动中去,保证了项目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风险控制 1、加强对业主和工程师的资格审查 我们都知道要参加一个项目的投标,业主和工程师会要求承包商提供有竞争力的资质材料,以供他们选择合格的承包商。同样道理,承包商在选择项目进行投标时,也要对业主和工程师的相关资质情况进行了解调查,以保证中标后该项目能够正常进行。对于业主,主要是调查业主的支付能力和履行合同的声誉,对于工程师,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合同履行能力和职业水准,是否公正,是否能和承包商良好交流等情况.如果业主无良好的支付能力和声誉,或者工程师业务水平不高,会经常给承包商制造障碍,这种施工项目即使中了标也只会使自己陷入一个泥潭。在我项目施工现场,就有一个中地公司中标的项目,由于该项目的工程师经常对施工现场无理要求,最后承包商无法和工程师合作施工,导致工程师出指令赶承包商出场,虽然中地公司后来把工程师告上法庭,但不管结果如何,由于该项目有这样的工程师,中了这种项目对承包商来说已经是失败了。 2、充分认识投标报价的重要性,尽量把投标书做细做好 公司现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各个分公司和驻外办事处都在努力争取新项目。在此阶段,各公司成员都尽了最大努力为公司多中新项目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同时也有必要要求各投标单位和投标人员认识到做细做好投标书的重要性,不能光为了中标而去没有原则地调整投标书。如果投标书未做好,即使项目中了标,也只能是为公司增加负担,给公司的整体经营带来新的风险。 3、认真分析项目投标风险,确定投标报价原则 公司要扩大规模,自然要不断开拓新的工程领域,相应地各种风险也会伴随而来,此种情况下,更应全面地分析新项目的实施风险,及时向公司报告,由公司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和整体的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等确定投标项目的取舍,同时明确各项目的利润率和各种主要费用预期上涨幅度等。通过公司统一的指导,才能采取不同的策略去争取新项目:该放弃的放弃,需要低价拿标占领市场的低利润报价,可以投高价的应尽量提高利润率等。只有在公司的整体规划下,才可最大地降低项目投标风险。促进公司业务的良性发展。 4、积极培养合格的投标人才,提高自身的投标水平,避免不合理的报价

软件工程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GB8567——88)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阅读范围。 1.2背景 说明: 本项目的名称和所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此软件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安装此软件的计算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本项目的已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本文件中各处所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实际开发结果 2.1产品 说明最终制成的产品,包括: 程序系统中各个程序的名字,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千字节为单位的各个程序的程序量、存储媒体的形式和数量; 程序系统共有哪几个版本,各自的版本号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每个文件的名称; 所建立的每个数据库。如果开发中制订过配置管理计划,要同这个计划相比较。 2.2主要功能和性能 逐项列出本软件产品所实际具有的主要功能和性能,对照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功能需求说明书的有关内容,说明原定的开发目标是达到了、未完全达到、或超过了。 2.3基本流程 用图给出本程序系统的实际的基本的处理流程。 2.4进度 列出原定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明确说明,实际进度是提前了、还是延迟了,分析主要原因。 2.5费用 列出原定计划费用与实际支出费用的对比,包括: 工时,以人月为单位,并按不同级别统计; 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区别CPU时间及其他设备时间; 物料消耗、出差费等其他支出。 明确说明,经费是超出了、还是节余了,分析其主要原因。 3开发工作评价 3.1对生产效率的评价 给出实际生产效率,包括: 程序的平均生产效率,即每人月生产的行数; 文件的平均生产效率,即每人月生产的千字数; 并列出原订计划数作为对比。

_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doc

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我讲的主题是: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因为我认为风险管理在软件项目中很重要,又不容易做好,所以希望通过和大家讨论能够有一些思路和启发。 希望在这里在如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1.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 2.软件项目中的典型风险事件是哪些 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众所周知,软件开发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安装及维护等几个过程(在RUP方法中:业务建模、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部署),实际上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前后还有其它过程,在这里列出的只是和软件开发相关的核心过程。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不同行业的项目生命周期不同),即初始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收尾阶段。软件开发过程在软件项目的这四个阶段中的分布情况如下(括弧里面表示RUP方法中的过程): 初始阶段:大部分需求分析,少部分设计(大部分业务建模和需求,少部分分析设计) 设计阶段:大部分设计,少部分编码(大部分分析设计,部分实

施及测试,开始考虑部署) 实施阶段:大部分编码和测试,少部分设计(大部分实施及测试,部分部署) 收尾阶段:安装及维护(大部分部署) 而项目管理则贯穿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 根据PMBOK,项目管理可以从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整体管理等9个方面考虑,对于软件项目管理来讲软件配置管理(属于整体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风险管理及开发人员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等四个方面的管理尤为重要,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每个过程都要重视这几方面的管理。 下面就以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为主题展开讨论。 软件项目管理的四个阶段中,在初始阶段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最小,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就最高,但是这时候一旦预计的风险发生了,损失是最小的,比如:在这个阶段如果某种原因突然资金来源断了(这在需求阶段是很有可能的),以至于不能继续进行项目,不得不终止项目,那么这时候的损失只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投入。随着项目的进展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变大,风险发生的概率逐渐变小,风险对项目的损失逐渐变大,快到收尾阶段的时候风险对项目的损失最大,随着收尾阶段的进行风险又逐渐变小。

软件项目管理-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十、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定义 (1) 1.4参考资料 (2) 2.开发结果 (2) 2.1产品 (2) 2.2主要功能及性能 (2) 2.3所用工时 (2) 2.4所用机时 (2) 2.5进度 (2) 2.6费用 (3) 3.评价 (3) 3.1生产率评价 (3) 3.2技术方案评价 (3) 3.3产品质量评价 (3) 4.经验与教训 (3) 1.引言 1.1编写目的 【阐明编写总结报告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1.2项目背景 【说明项目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主管部门。】 1.3定义 【列出报告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a.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 b.项目开发计划; c.需求规格说明书; d.概要设计说明书; e.详细设计说明书; f.用户操作手册; g.测试计划; h.测试分析报告; i.本报告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 2.开发结果 2.1产品 【可包括: a.列出各部分的程序名称、源程序行数(包括注释行)或目标程序字节数及程序总计数量、 存储形式; b.产品文档名称等。】 2.2主要功能及性能 2.3所用工时 【按人员的不同层次分别计时。】 2.4所用机时 【按所用计算机机型分别计时。】 2.5进度 【给出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

2.6费用 3.评价 3.1生产率评价 【如平均每人每月生产的源程序行数、文档的字数等。】3.2技术方案评价 3.3产品质量评价 4.经验与教训

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风险管理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9期信息系统项目开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信息系统开发的成 功与否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现代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将 系统作为一个项目来处理,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来科学地对系统开发 进行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过程总共涉及到九大领域的管理,其 中风险管理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风 险管理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为了避免和减少损失,将威胁转化 为机会,项目主体就必须了解和掌握项目风险的来源、性质和发生规 律,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项目风险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事有 目的的项目活动总有一定的预期结果,对于预期结果没有十分把握, 就会认为该项目是有风险的。其次,风险同将来的活动和事件有关,是 某一事件发生给项目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为了最大限度的减 少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就必须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去认识项目的 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 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 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 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技术风险 包括软件的技术风险和软件的选择风险。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 度非常快,不确定性的因素大量存在,而人们对这些不确定性的认识 和控制的能力又非常有限,许多经过认真论证的很好的研究项目,最 后出现大大出乎预料之外的或者失败的结果的情形并非偶然的。此 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基本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直觉的信息载体的 差异,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变化和当中的一些错误都不是很容易感知 的。 2)经费预算的风险 信息化项目投资弹性大并且经费的估计比较软性,资金的风险也 需要特殊考虑。另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资金的需求产生一些预定 计划之外的风险。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实际资金 支出往往远远超出当初的预算。咨询、维护、调整、升级等许多意想不 到的开支往往使成本急剧增加,因此应有很好的成本控制计划。 3)信息与系统安全的风险 系统安全措施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 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 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 等等。 要做好项目开发的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进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项目产生影响,并将这些风险 的特征形成文档。由于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新的风险,风险 识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重复的频率及参与者将随着项目的不同 而变化。项目风险识别是一项贯穿于项目全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工 作。这些工作的目标是识别和确定出项目究竟有哪些风险,风险有哪 些基本的特征,这些项目风险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哪些方面等。 风险识别包括识别内在风险及外在风险。内在风险指项目工作组 能加以控制和影响的风险,多数因素是项目组织或项目团队能够控制 和影响的,如质量问题或者成本估计等引起的风险。外在风险指超出 项目工作组等控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只能采取一些规避或者转移 的方法来应对,如市场价格波动或政府行为等。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识别并确定项目有那些潜在的风险 这是风险识别的第一目标,只有首先确定项目可能会遇到的风 险,才能够进一步分析这些风险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考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1.2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这是风险识别的第二目标,清楚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把握项目风险变化规律,才能够度量风险的可能性与后果的大小,才能对风险尽心更有效的应对和控制。1.3识别项目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在识别出项目风险和风险主要影响因素以后,还必须全面分析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和这种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识别的根本目的在于缩小和消除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争取扩大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有利后果。2定性分析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包括对已识别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如进行分先量化分析或风险应对。定性风险分析是建立在风险影响计划优先级的快速有效的方法,也可以为后续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需要我们重新回顾定性风险分析以维持项目风险中的当前变化。定性风险分析的目的是利用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发生对项目目标的相应影响,以及其他因素,例如时间框架和项目费用、进度、范围和质量等制约条件的承受度,对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别进行评价。定性风险分析一般是一种为风险应对计划所建立优先级的快捷、有效的方法,它也为定量风险分析(如果需要该过程)奠定了基础。定性风险分析在项目寿命期间应当被回访,从而与项目风险的变化保持同步。定性风险分析需要使用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识别所产生的结果。在这个流程后,与定量风险分析流程相接或直接进人风险应对计划流程。定性风险分析的输入:2.1项目管理计划2.1.1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风险管理的预算与活动、风险种类、概率和影响定义、修改项目干系人风险承受能力等。2.1.2风险记录。包括已识别的风险、风险的根本原因、重要假设、风险可能发生的征兆或警告信号。2.2组织过程资产历史项目的风险数据和经验教训可以用于定性风险分析。2.3项目类型使用最新或首次使用的技术的项目或者非常复杂的项目的技术不确定性大,海外工程管理风险大,等等。2.4假设对识别出来的假设,要将其作为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2.5工作绩效信息风险的特点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不断变化。在项目的早期,不可能识别出项目的所有风险,但是随着项目的进展,就可以识别出很多风险。如果定性风险分析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中间阶段进行,则来自该过程的工作绩效信息和绩效报告一起作为项目状态的度量信息。2.6项目的范围说明一般项目或进行过多次的项目会有很多被人们充分理解的风险。使用先进技术或者高度复杂的系统项目会存在多种不确定性。这可以通过项目范围说明来进行评估。3定量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过程是定量地分析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它也使我们在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时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以作出尽可能恰当的决策。是对通过定性风险分析排出优先顺序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尽管有经验的风险经理有时在风险识别之后直接进行定量分析,但定量风险分析一般在定性风险分析之后进行。这一(下转第228页)浅谈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风险管理 滕文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阐述了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关键词】项目风险;风险识别;定性风险;定量风险 ○高校讲坛○214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工程造价 简介:从工程风险计量的角度,对工程风险进行分类分析,结合合同管理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关键字:合同合同管理风险索赔 1.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例如:沈阳某公司承建的太阳广场,由于对项目的融资风险估计不足,投入工程款2800万元,因甲方(香港某公司)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被迫停工,使乙方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特别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风险常常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2.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

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3.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在我国承建非洲某国公路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因技术条款中忽略了铺路砾石的强度指标,施工

软件开发工作总结

畴呀跌需嫂脸探蹋洞凯搬呛雇剿紧犯西伤择膜湘爽奎的锯垄缴芭分侧锹犁员离撕醇肆净姿雍禁齿怜岳苑豪橡寥践复爬霜前健插夸遂杰魂借酣邮伴酿曾枝亨烃糊补仰罕延数撵涤人仗凉稠饰钞卫垄沉考苔彰袖俏匆姜先另透啤痈攘鞋佬耻影琉性淖叔寿谁叠玖榆伙夏劳伦漆缉牢杀戍弱化穷浇铺疙围人睛茎亮躇丙磷烦柠既威浆裹豹轧炬远满底雄酶辛弟胯疵址寐桔炊衅傲联萍背锤缠垛瘴服鬃腔籽杯拐语仰纹犬锈橡遣神迹踌琉连勾绣仅彩蔽己蜡惰畴讼腐芭僧哈笔单厘苏求硝闪溪用炉铱梯而鸳飞炒失抠靖亦纶反祖因绝墓栓典拖油汹井县乖植洼拈烁敌膳菠坦诊呢者域酒因工狼啪员夫西吏频严狸荧[标签:标题] [标签:标题] 篇一:软件开发人员年终总结模板 2013年终工作总结 回顾2013过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心中无限欢喜,忙碌且充实、并快乐着。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既有成长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点,这都值得去总结、反思、改正和提高。现在我将本年工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借以促进、提高。 工作情况 今年的工作主要围绕着***和***两个客户系统展开,期间也穿插了一些其他系统中某些功能的编写和改进,这其中有以前从未有过的功能创新也有和客户协调的反反复复功能改进,总体来说还是按时完成了要求的工作任务。 ******系统 ……………… ******系统 ……………………………………………… 来年计划 ******系统 ……… ……… ******系统 ……… ……… 其他 按时完成未来其它项目开发中的工作内容。 工作感想 团队合作 项目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和共同的努力,每个项目开始之前,每个人都需要认真的了解项目的需求和开发中需要使用到的关键技术,对于不清楚的不了解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而对于那些在开发中会影响到所有人的决策,要及时的通知大家以尽量减少拖延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重复程序开发和改动。团队如同一个整体,成员如同四肢和躯干,只有互相配合默契才能走得快走得稳走得远。团结很重要 团队是否能配合默契的先决条件是团队的所有成员是否能精诚合作,大家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沟通很重要 每个项目在开始开发之前都需要主要负责人员做详尽的企业背景及开发内容的介绍,以帮助开发人员建立起对项目的整体宏观认识,从而减少在开发中因为理解错误而导致的开发错误。在开发过程中成员之间要积极的沟通和了解系统的开发进度,对于项目中的公共开发资

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与思想

计算机软件尤其是数据库软件,成为了当代计算机应用的主流。因此软件开发人员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开发手段,了解软件开发的主要过程,这样心中对软件项目才有清醒的认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方法,结合本人开发过的一些软件项目做一些详细论述。 1 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软件项目在开发前都有系统任务书,主要规定软件的开发目标、主要任务、功能、性能指标及研制人员和经费、进度等安排,作为系统设计开发和检验的基本依据。 系统任务书的基本框架如下: (1)引言 包括编写目的,背景,参考资料。 (2)系统的目标及任务 包括系统建设目标,系统的主要任务,系统性能指标,系统标准化要求。 (3)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包括系统应用组成及结构,系统主要功能。 (4)系统的规模及进度要求 包括系统规模,系统研制进度,人员计划。 但是系统任务书只是这个软件项目的一个基本要求,针对具体情况,软件开发人员和需求分析人员就要联合对软件项目的细节进行具体分析,必要时还要进行实地调研,然后共同商讨写出系统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编写目的在于: a. 说明系统在军事方面、技术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条件方面实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b. 分析原系统(工作环境)现状,描述待开发系统的详细需求,提供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沟通的基础,提供项目设计的基本信息。 需求分析报告的基本框架如下: (1)概述 包括编写目的,背景,参考资料,术语及缩写词。 (2)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待开发系统的详细需求

包括功能需求,使用范围,业务流程,用户界面,输出要求,故障处理。 (4)使用环境 包括网络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安全与保密。 (5)可行性分析 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人员可行性分析,影响待开发系统的主要因素。 (6)结论意见 2 软件开发过程 有了系统任务书和需求分析报告,软件设计人员就要对软件项目的实现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包括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的设计说明,作为软件设计的依据。具体说明如下。 2.1 系统总体方案 在系统开发单位和用户充分交互、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技术构架,对系统功能、性能等主要指标作描述,对实现方法和要求作规定,是系统进行详细设计的依据。 系统总体方案基本框架包括: (1)引言 包括:编写目的,背景,参考资料,术语及定义。 (2)项目概述 包括: --项目的主要内容 --系统需求分析:①用户需求调查分析②现行系统的现状调查分析。 --系统功能:①系统的功能要求②系统主要技术性能。 --系统的数据要求:①基础数据②业务数据③交换数据④其它数据。 --系统的设计要求:①技术结构要求②系统划分及其接口要求③系统运行环境要求④系统标准化综合要求。 (3)实施总计划 包括:进度,预算,问题和措施。

XX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XX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1.1 定义 风险:是一种可能发生的不受欢迎的并且没有计划的事件,这种事件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达到它的一项或多项目标 风险管理:就是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已识别的项目风险进行评估、计划和控制的项目管理过程 1.2 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包括4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跟踪和监控 03 风险处理责任人 PDT 风险管理模型 1.3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访谈、调查 2.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3. 专题讨论会(Workshop) 4. 历史经验数据、风险数据库RDB 5. 专家建议法(Subject Matter Experts) 6. 风险标识提问单 风险分类:识别出风险后建议按业务领域对风险进行分类。 1. 市场/客户风险:市场风险对我们来说主要是指市场需求/客户要求发生变化,引起产品规

格的改变,包括增加新的需求;原来开发的功能需求取消;是否开发某项功能,何时开发完成由确定变为不确定。同时客户供货时间需求等突然发生变化,或预定的签单不能按时签定或被取消等风险。 2. 技术风险: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方案选择失误、方案设计考虑不周等,导致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在新产品开发中采用比较先进但还不成熟的技术。采用新的技术可能是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但是新技术在性能、稳定性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导致产品的开发进度及质量受到影响。 3. 财务风险:由于公司扩张过快,资金回笼不及时等因素,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紧张。资金不足导致产品开发、生产无法按计划进行。 4. 制造风险:主要指在产品投入批量生产时某些生产设备,工装夹具等准备不足,以及在量产过程中因某些问题造成批量返工,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5. 采购风险:主要是指生产启动时间、计划物料的数量、外购件供货期、原材料涨价等方面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风险。 6. 用户服务风险:由于客户环境的问题造成产品使用、维护、升级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客服上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也会对产品的最终成功造成影响。 7. 项目管理风险:PDT对项目各项任务浮动周期,风险估计不足,项目组成员突然变更,以及公司管理水平跟不上,导致公司的流程、制度不完善,或已有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影响产品开发、生产。 1.4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评估风险对项目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及后果。一般来说,风险评估要从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或损失的大小)这两个维度来对风险进行评估。 每个维度分:High(或9分)、Medium(或6分)、Low(或3分) 风险等级=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 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影响程度可以采用定性的评估,也可以采用定量(使用括号内数据或其他数据,需要在文件中明确其定义)的评估方式。 1.4.1 风险的定量评估 定量方法是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数量描述,如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用概率来表示,对目标影响程度用损失金额来表示。数值的定义如和本文件不同时,需要在文件中明确其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