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学

土地资源管理学
土地资源管理学

土地资源管理学

1.1 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

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1.2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二者关系: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4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1.3 土地功能:负载(生物和非生物负载);养育(使各种生物生存、繁殖);仓

储(矿产、能源资源);提供景观(自然景观.);储蓄和增值(价格上身趋势)。

1.4 土地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

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1.5 土地管理概念: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2)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

产生的人与人、人于地、地于地之间的关系;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4)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5)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6)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制约。

1.6 土地管理学

基本任务:应用土地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阐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调整土地关系,监督调控土地利用的规律性,以达到平衡土地供求矛盾,取得尽可能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内容:原理;内容和方法;案例分析;操作实务

内容:1)包括地籍管理(管理)、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土地市场;2)四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共同构成完整的土地管理内容体系;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

2.1 土地管理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

3.1 政府对土地实施宏观管理的必要性:1)土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

源,同时又是稀缺资源;2)公有制土地的存在;3)土地利用外部性的存在(土地利用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不通过影响价格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另一经济主体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的现象);4)土地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公有土地资源和公有产品的存在;土地利用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土地投机行为)。

3.2 政府失灵原因:公共决策失误(信息不充分、不完全,政策的“时滞”);政

府庞大行政机构运行的低效率和“内部效应”(职责重复,部门内部层次多、职责不清);寻租活动(权钱交易,行贿、受贿)。

对策:1)强化政府对土地的公共管理职能;2)加强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建立良好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3)强化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4)建立健全土地法律体系和加大执法力度。

3.3 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行为模式:1)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2)作为

公共利益的代表,对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3)消除土地利用的外部

性;4)协调个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保障土地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3.4 土地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任务:1)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努力实现土地,特别是耕地供求的动态平衡;2)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3)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4)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5)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6)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根本好转。

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科学滴管理土地的原则。

3.5 土地管理方法:行政方法(命令、指示、规定、通知等);经济方法(地租

地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税收杠杆);法律方法(贯彻执行法规,调整关系,规定准则);技术方法(GPS GIS RS).四种方法各具特色,又有局限,只有综合利用才能事半功倍。

5.1 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

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它反映着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

土地所有制度:是法律所有权,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使用制度: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映和体现前者,是实现和巩固前者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5.2 我国现阶段土地所有制及其形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所有制和劳动

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城市:接管、没收,赎买,土地征收,立法等形式确立。

5.3 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具有排他性;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土地

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土地产权相对性。

5.4 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国家;客体:一切国家所有的土地,包括:城市市区的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国家征收的土地;依照宪法规定属国家所有的荒山、荒地、林地、草地、滩涂及其他土地。

5.5 土地权属管理内容:依法确认土地权属;依法管理土地权属变更(土地所有

权、使用权的变更);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5.6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

概念: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两种情况: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根据公共利益需要

特征:受让主体广泛性;有偿性;计划性

基本原则: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原则;平等、自愿、有偿、诚信原则;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原则。

年限:居住70年;工业50年;科教文卫体50年;商业、旅游、娱乐40年;

综合或其他50年。

方式:以协议方式出让;以招标方式出让;以拍卖方式出让。

5.7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

概念:是指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再转移的行为,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基本形式:出售、交换和赠与。

特征:1)是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进行的民事活动,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不损害公共利益等民事活动基本原则;2)只是转让一定年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有权仍属于国家;

3)土地所有权转让时,原受让人同时转让了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新的受让人成为出让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新的承受者。

转让内容:权利和义务转移;建筑物、附着物转移;使用年限;转让价格。5.8城镇土地使用权出租管理:

概念:是指合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民事主体将土地使用权及地上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全部或部分提供给他人使用,承租人为此支付租金的行为。

法律特征:土地使用权出租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与土地使用权转让一样,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民法原则;土地使用权出租是出租人在保留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把部分土地使用权能租赁给他人使用,并收取租金,不发生作为物权的整个的转移;出租地块必须是合法取得且法律允许出租的地块;土地使用权出租后,出租人扔需要继续履行出让合同规定的义务;土地使用权出租主体是通过出让或者转让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不同于土地所有人——国家或代表的出让主体,这也是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法律特征之一;土地使用权出租,必须将出租土地上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连同土地使用权一并出租,而民法上的财产租赁合同无此限制。

5.9 土地征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

地的行为。

特征:公益性、强制性、有偿性、程序的合法性。

补偿费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偿费;社会保障费用;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

6.1 土地利用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的文化素质

6.2 土地利用管理概念: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

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

6.3 级差地租:是指那些利用生产条件较好的土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任何一块土地,即使最劣等地,也绝对必须支付的地租。

6.4 耕地利用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

具有永续利用性能。

6.5 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规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地;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

6.6 建设用地特点:利用的非生态性;位置的特别重要性;高度集约性;稳定性;

扩张性。

6.7 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措施:确定城镇合理用地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

城镇盲目扩张;充分挖掘建设用地内部潜力(首先,要鼓励旧城改造;其次,进行土地置换,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再次,实施有利于建设用地内部挖潜的政策);逐步缩减农村建设用地规模。

6.8 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目标:土地利用整体效率最大化;协调“吃饭”和“建设”的矛盾;消除土地利用中不利的外部性影响,保护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7.1 城市土地市场层次结构:

一级市场(是指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城市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出让(协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出租和入股);

二级市场(是指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将剩余年期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予其他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反映的是土地使用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转让、转租、抵押和入股)。

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和城市土地二级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整个土地市场。1)一级市场的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对二级市场的土地供给和价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若一级市场运行不规范,二级市场运行无序就不可避免;2)二级市场的供需状况和价格高低又会反馈到一级市场,从而调节一级市场的供需和价格。这样就形成了城市土地使用权流动和信息传导的闭合系统。

7.2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原则:整合性利益原则;平等对待原则;控制与弹性管理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内容:宏观管理:(是指国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和长远目标出发,通过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城市土地市场进行干预,以达到抑制土地投机、维护土地市场稳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土地收益的目的。包括两方面:城市土地市场供需管理,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

微观管理:(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城市土地市场主体、客体和交易程序进行管理,保证土地市场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以发挥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调节功能)。

7.3 城市土地供需不平衡四种情况:

S1h >D1h:一级市场土地供过于求,城市中有大量未开发的闲置土地

S1h <D1h:一级市场土地供不应求,城市内没有未开发的闲置土地,且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极高

S2h >D2h:二级市场土地供过于求,大量的土地未脱售而空置

S2h <D2h:二级市场土地供不应求,居民住房和营业性用房极为紧张

7.4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

作用;2)有利于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资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3)有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4)有利于推行土地招标拍卖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

7.5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运作程序:

三个阶段: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供应

土地收购,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政府的授权以及土地储备计划,收购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活动。

收购方式:土地征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依照法定程序将集体所有土地变成国家所有土地,并给与原土地权利人一定补偿的一种行政行为)、土地收回(土地储备机构代表国家依法收回闲置的、逾期未开发的土地使用权)、土地置换(土地储备机构对部分使用不合理的工业用地,利用市场机制,采取差价补偿的方式,实现不同位置的土地使用权置换、从而取得待开发土地的使用权,以达到重新配置土地资源的目的)、土地购买(土地储备机构对于那些地段好、价值高,但使用不合理的土地或者在土地转让过程中价格明显偏低的交易地块,政府通过市场机制,从原土地使用者手中购回土地使用权)。

土地储备:土地进行开发和再开发(使生地、毛地变成熟地);储备:(储备时间的长短根据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情况以及土地储备中心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定。)

土地供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土地供应计划,采取竞争性的出让方式(拍卖、招标和挂牌)向用地者供应土地。

7.6 地价管理作用:1)调节土地供求关系,抑止土地投机,保证土地市场均衡、

平稳发展;2)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3)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依据;4)规范土地市场中交易各方的行为;5)规范土地估价方法,培养土地估价人才;6)防止国有土地收益流失;7)通过地价管理,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7.7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实行最低限价制度;

土地价格定期公布制度;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制度;土地价格申报制度;政府对土地使用权转移有优先购买权;政府对地价上涨可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征收土地增值税;规范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土地价格评估制度;土地估价人员资格认证及土地估价机构资格评级制度。

7.8 地价指数:反映土地价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幅度的相对数,是反映一个城

市各类土地价格变化及其总体综合平均变化趋势的相对数。

定基地价指数是将各报告平均地价与基期平均地价相比较而得的相对指数。

环比地价指数是将各报告期平均地价逐期比较而得的相对指数,它所反映的是某年低价相对于前一年的变化方向和幅度。

8.1 土地信息:是指与土地相关的信息,包括描述一块土地的空间特性、自然属

性、经济属性和权属属性以及这些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信息。

土地管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1.doc

土地管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1 土地管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湖北天尚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4-2014年个人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转眼间2014年已经来临了,在公司领导关怀下、在全公司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能恪尽值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加强自身思想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尽自己的全力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这里我将自己过去一年的思想、及工作情况等简要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2014年2月底-3月中旬参与仙桃市 张沟镇三角垸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可研、规划设计预算编制等工作; 2014年3月中旬-3月底协助xxx参与桂林市大河乡潘家、尧山村委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2014年4月初-6月底驻守监利县白螺镇韩铺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现场,协助业主、施工单位解决相关问题,为后期变更做好准备工作; 2014年7月初-8月底负责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仙桃市排湖高效种养基地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基

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 2014年9月初-9月中旬单独完成仙桃市张沟镇三角垸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变更设计工作并上报省厅; 2014年10月初-11月中旬负责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监利县白螺镇韩铺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工作; 2014年11月底-2014年1月中旬参 与天长市铜城镇土地整治项目 1,3 可研设计、协助xxx完成定远县连江镇三合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研、规划设计等工作。 二、在工作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向身边的先进模范学习在公司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等不靠、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各项工作,身体力行,协助领导开展各项工作。 我认真坚持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在政治思想觉悟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系列的学习与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工作的责任心得到了加强。 三、自我的缺点与不足 我也很清楚自己还存在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我今后要想提高自己必须有领导同志们的批评、指导和自我的总结,我的缺点与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题注:1.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全部做在答题纸上。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一、填空(20X1=20分)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2、我国主要牧区和主要农区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而在东部,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乂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 3、前苏联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 4、农村土地调查以比例尺为主,高山区、高原等地区可采用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需要可采用或比例尺。 5>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mm,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为mm,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为mm。 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mm;山地不得超过mm。 7、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分为、、三级序列。二、名词解 释:(8X2=16 分) 1、土地类型 2、线状地物 3、土地自然适宜性 4、贴现系数 5、可持续土地利用 6、土地生产潜力 7、基本农田 8、土地退化三、、计算题:(2X5二10分) 1、根据最小上图图斑标准,求出比例尺1:10000的地形图及比例尺1:20000 的航片上最小上图耕地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m2)

2、某调查区有一宅基地占地150m2,调查底图比例尺为1:5000,该宅基地能上图吗,如果能上图,图上面积为多大,(mm2)。 2 2 2 四、简答题(5X6分二30分) 1、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 4、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5、农业生态区法的工作程序 五、论述题:(24分) 1、某县即将开始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农村调查工作,他们应该怎样开展这 项工作,谈谈你的看法。(12分) 2、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适用专业年级: 一、填空(20X1=20 分) 1、光;温;水。 2、400 mm;800 mm 3、相、限区、地方 4、1:10000 , 1:50000, 1:2000 或1:5000。 5> 6 mm, 4 mm, 15 mnu 6、0? 5 mm; 1? 0 mm。 7、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说明: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 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 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土地管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土地管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湖北天尚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4-2014年个人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转眼间2014年已经来临了,在公司领导关怀下、在全公司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能恪尽值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加强自身思想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尽自己的全力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这里我将自己过去一年的思想、及工作情况等简要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2014年2月底-3月中旬参与仙桃市

张沟镇三角垸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可研、规划设计预算编制等工作; 2014年3月中旬-3月底协助xxx参与桂林市大河乡潘家、尧山村委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2014年4月初-6月底驻守监利县白螺镇韩铺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现场,协助业主、施工单位解决相关问题,为后期变更做好准备工作; 2014年7月初-8月底负责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仙桃市排湖高效种养基地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 2014年9月初-9月中旬单独完成仙桃市张沟镇三角垸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变更设计工作并上报省厅; 2014年10月初-11月中旬负责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监利县白螺镇韩铺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工作; 2014年11月底-2014年1月中旬参

与天长市铜城镇土地整治项目 1,3 可研设计、协助xxx完成定远县连江镇三合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研、规划设计等工作。 二、在工作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向身边的先进模范学习在公司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等不靠、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各项工作,身体力行,协助领导开展各项工作。 我认真坚持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在政治思想觉悟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系列的学习与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工作的责任心得到了加强。 三、自我的缺点与不足 我也很清楚自己还存在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我今后要想提高自己必须有领导同志们的批评、指导和自我的总结,我的缺点与不足及努力方向自我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16土地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的分布及人与土地的矛盾。 【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小设计师、小评论家、小推测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中国轮廓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有了这样深刻的感受:高楼多了、道路宽了、厂房多了等等,这些变化,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那么在同一块土地上应该如何合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共同来探究土地资源。我们先来看一首赞美土地的诗歌: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 这首诗说明了土地的重要性。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土地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土地呢?我们人类又是如何利用的呢? [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主题——小小规划师 1.提出任务: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2000平方米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小组合作设计一块 土地利用图(注意确定图中的图例、比例尺、方向) 2.小组合作讨论:…

《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最新土地资源学考研试题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55 一、概念(每题6分) 土地资源——国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结构 二、简答题(每题12分)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工作有哪些特点? 2、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5、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当你参加工作以后,你将会采用什么措施去保护仅有的耕地? 2、用1—2个实例论述我国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55 一、概念(每题5分共40分) 土地资源——土地所有制——土地报酬递减率——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2、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5、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2、分析一下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 3、阐述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及其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过程。并简要论述其对解决当前中国人地矛盾的意义。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 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影响因素。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对农业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的影响。 3.土地类型调查的内容。 4.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壤评价的区别。 二、论述题 1.土地整治对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作用。 2.土地利用中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二课时)教案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麦积区石佛中学:潘灵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内型和区域性差异。 3、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多媒体播放我国几种土地资源类型幻灯片,对上节课简单复习,同时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区域差异明显。 二【新课学习】 1、耕地(耕地区域差异一) 【教师指导】同学们拿出地图册,前后排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打到地图册19页“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20页“中国气候类型”、13到14页的“中国地形图”以及课本68页的图3-13“中国耕地分布”小组分工又合作,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第几阶梯? (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那些干湿地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4.土地退化: 5.土地分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 略地分为、 、 、 、 和 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 、 、 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 、 、 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 之间的关系。 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

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 高原 和 盆地等五大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利与弊;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我国地大物博的观念,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点和缺点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学难点 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缺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感性认识,无法更透彻地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即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课堂练习法、讨论对话法、引导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再生吗?(学生作答,教师给予总结并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小诗——赞土地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提问)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同学们会从各个角度说出很多) (教师总结)土地,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 (承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我们会如何利用它呢? 【推入新课】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活动设计一)模拟土地开发活动——“我的地盘我做主”

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理解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2 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并以此来衡量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及善恶美丑。 2 通过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1)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含义。 2 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土地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土地管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20xx年个人(土地) 湖北天尚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xx-20xx年 光阴似箭,转眼间20xx年已经来临了,在公司领导关怀下、在全公司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能恪尽值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加强自身思想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尽自己的全力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这里我将自己过去一年的思想、及工作情况等简要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20xx年2月底-3月中旬参与仙桃市张沟镇三角垸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可研、规划设计预算编制等工作; 20xx年3月中旬-3月底协助xxx参与桂林市大河乡潘家、尧山村委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20xx年4月初-6月底驻守监利县白螺镇韩铺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现场,协助业主、施工单位解决相关问题,为后期变更做好准备工作; 20xx年7月初-8月底负责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仙桃市排湖高效种养基地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

20xx年9月初-9月中旬单独完成仙桃市张沟镇三角垸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变更设计工作并上报省厅; 20xx年10月初-11月中旬负责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监利县白螺镇韩铺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工作; 20xx年11月底-20xx年1月中旬参与天长市铜城镇土地整治项目 1,3 可研设计、协助xxx完成定远县连江镇三合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研、规划设计等工作。 二、在工作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向身边的先进模范学习在公司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等不靠、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各项工作,身体力行,协助领导开展各项工作。 我认真坚持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在政治思想觉悟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系列的学习与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工作的责任心得到了加强。 三、自我的缺点与不足 我也很清楚自己还存在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我今后要想提高自己必须有领导同志们的批评、指导和自我的总结,我的缺点与不足及努力方向自我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比较粗心;今后我会慢慢改掉这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 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学36212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6212 制定单位: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制定人(执笔人):江民锦 审核人:周早弘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年2月16日

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 1 《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总述 本课程大纲是以2010级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36212 课程代码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名称资源经济学、管理课程性先修课专业选修 232 周学时总学时江民旅游与城市管理学任课教开课院 201江民编写时周早江民大纲主审课程负责《土地资源管理学(第二版,王万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使用教《土地资源管理学,刘卫东,彭俊主编,复旦大学出版, 2005.8 . 教学参考资《土地资源管理学,张正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5 《土地资源管理学,张占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系统应用及土地开发经营的技术 课程教学目3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 课程教学要详见三、教学目 本课程的重详见三、教学重点难和难闭卷考课程考 2 二、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分实验(上机668462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讲绪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掌握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原理。 【重点难点】土地的概念、管理的要素和原理 【授课要点】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第二节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原理;第三节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第四节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讲地籍管理 第二章地籍管理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地籍与地籍管理,掌握地籍管理的任务、内容和手段。 【重点难点】地籍管理的任务、内容和手段 【授课要点】第一节地籍与地籍管理;第二节地籍管理的任务、内容和手段;第三节我国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第四节国外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土地调查 【教学目的】了解土地调查基本情况,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重点难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授课要点】第一节土地调查概述;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第四章土地评价 【教学目的】了解土地评价的原则和程序,掌握土地评价的含义和分类等 【重点难点】土地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授课要点】第一节土地评价的含义和分类;第二节土地评价的原则和程序;第三节土 3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 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 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 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 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 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 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 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 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 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

中国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中国的土地资源概况 2、中国的土地资源特点 3、土地资源的分布。 4、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况,特点,及利用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和危机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土地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利用中的问题。 2、特点的分析过程,分布及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引入 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特点,引入新课。 二基本概况 1、土地资源的数量。 学生读《地理图册》24页“中国陆地面积、人均陆地面积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比较”图。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土地资源最多?中国是多少?排第几? 2、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 学生读《地理图册》24页“中国陆地面积、人均陆地面积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比较”图以及课本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问:世界人均土地资源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人均是多少? 3、土地资源的类型。 学生读课本图3.8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 问:有哪几种类型?比例是多少? 三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特点。 2、学生观察刚读的图及所讲的内容与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的情况,归纳中国土 地资源的特点。 3、特点: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未利用土地面积大。 四土地资源的分布

1、学生读图3.9完成活动。 2、归纳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东部季风区为耕地。西部非季风区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山区多林地。 五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建设大量占用耕地。 2、耕地大量水土流失。 3、草地大量沙漠化。 4、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六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基本概况 1、中国土地资源的数量 2、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 3、土地资源的类型。 二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2、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未利用土地面积大。 三土地资源的分布: 东部季风区为耕地。西部非季风区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山区多林地。 四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建设大量占用耕地。 2、耕地大量水土流失。 3、草地大量沙漠化。 4、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八教学反思 1、该课属于传统教学课,没有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主要通过引导学 生联系前面章节所学习的内容,通过联系实际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是学生在讨论、联系生活、总结中得出所学的新知识。 2、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 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国土个人工作总结【一】

范文:________ 国土个人工作总结【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国土个人工作总结【一】 xx年以来,乡国土资源工作在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盛市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国土资源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依法行政、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提高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认真开展了国土资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首先,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为契机,组织镇政府办公室、国土、司法、综治、民调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开展专题咨询活动等方式,把《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作为普法的重点,坚持广泛深入地宣传,确保了普法宣传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其次,注意把普法宣传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在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国土资源信访案件的解决、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土地登记预审、土地调查之中,一边解决处理问题,一边宣传法律知识,收到了良好效果。另外,我们还有重点、 有区别的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对于乡镇村社干部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法律知识普及、对中小学师生加强了地质矿产科普知识的讲解,对采矿 第 2 页共 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