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厌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因素。从心里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厌学的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教科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总之,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

一、厌学产生的原因

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到消极的强化推作用,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改变,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等等,都会便学生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产生厌学。

(一)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在给人们创造选择机会和竞争环境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选择和竞争的压力。包括校内竞争和校外竞争,使学生陷入了紧张和焦虑中,家庭作烽的减少,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增多,随之又带来了其它的问题,据调查,54%的学校周围的网吧,5%学生“经常去玩”,25%的学生认为“赌博挺有意思,想玩一玩。”“想参加赌博和参加赌博的两项合计为11.9%,不良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影响是一个决不容许忽视的问题,可以说,网吧,歌厅,录像厅,游戏厅等活动场所对学生的诱惑太大了,致使一些学生不顾学长,学校的反对,我行我素,时间一长,必然跟不上同学们学习的时度,使厌学成为必然的结果。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原因。我国虽然早己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政策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然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仍然没有被大多数的教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都没有实质性的减少,用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还在流行,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

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也就是说由于社会价值的多原化,各种观念一直冲击着原本规范的意识形态,我们时时在提高素质教育,喊着素质教育,在其掩盖下,还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中心,追求升学率,从而在学校中出现了许多只满足于形式而不注重教育实质的反教育行为,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用分数说话,以重结果,轻过程的终结性评价为主,表扬和鼓励往往是发奖金,大会表扬等。这些掷地有声的评价方式固然重要,但涉及的学生人数少,次数少,对学生的影响不持久,特别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他们更注重这方面的情况,但由于这种单调性,打击了学生积极性,造成了学生产生了失败感,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加加剧中了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家长和教师的原因

1、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心理需求,假如一个人在行动之前已断定自己成功地可能性很小,他就很难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对活动缺乏兴趣因而效率也就低。这是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也调动不起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曾见这样一份家长意见,在刚上一年级的儿子88分的数学试卷上这样写道:“老师,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好,希望多加管教。天哪!88分的成绩还不算好,究竟多少分还是好呢?难道只有100分才是好。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规定70分为及格,90分为优秀,不管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是否有进步,也不问学生原因,反正及格分以下都要受到惩罚,从而造成众多学生成了失败者。于是乎,所有班级活动中的精彩镜头,特写镜头都留给了少数的班干部和教师心目中的“优等生”,他们是成功者,而大多数普通学生由于总是缺乏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总是体验着努力也没有用的失落感,偏低的成功可能性降低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导致学生学习倦怠,出现了消极情绪,这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又会泛化为对教师,学科甚至学校的厌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毫无疑问,社会竞争的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的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2、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师学生厌学的催化剂

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感兴趣,他们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见到学生就烦,因而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冰冷的心,冷漠的脸。”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学生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教师与学生毫无向心力,导致学生对他所教课产生情绪。亲师才能重道,学生爱老师而过度到爱老师所教这科知识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在小学,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眼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老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三)学生的自身原因

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学生们吵架甚全打架,最后同学们都小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有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教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学生们再对他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学情绪就会产生。如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学生,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二、对策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有效的控制这种现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针对社会现状更新教育理念,实施成功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作为学校领导者,必须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根据培养人才的要求,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用师爱尊重、理解、关心等一切方法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用热情,智慧,心血启迪诱导学生,教会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他们主动进取地人生态度,富有自信,自尊,自重,自强的品质,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为大多数的成功才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教师要把握时代精神,研究当代学生在新时期的个性特点,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规律,以科学的现代学生观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及挑战。

(二)从教师和家长自身入手,探索实施有效办法途径,促进“厌学”生转化

1、实行情感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要时刻怀有一腔热血,以饱满,振奋的良好状态,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达到情景并茂,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微小的进步,生活上关心他们和他们做知心的朋友,使他们感受到班级这一大家庭的温暖,他们对班主任老师的情感,会变成一积极进取,积极向上的心理,为其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诗经》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由是要去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教师行为要与他们对学生的要求相符合,甚至超出,既成为他们的榜样,又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只要“精诚所至”才有“金石为开。”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学生厌学心理

“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这是“理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者也。”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增强民主平等意识,把他们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关心、尊重、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个别谈话法,多与之交流沟通,使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心情舒畅繁荣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学生厌学心理的前提。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归结为这样一种公式:教师素质=长*宽*高o “长”即专长或特长,是最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的本领。例如:一手漂亮的好字,也有助于建立威信,孟子曰:资之深则取其左右逢其源。”“宽”就是教师的知识面要宽。教书育人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外,应当把自己的视野放开,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当今社会,学生的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教师应当“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陌生”,这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高”是指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其核心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才有德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表率,这种“高”不是凭空拔高,而是需要一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赤子情怀,有一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三)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

1、对“厌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

厌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和爱好。因此,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进行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他们。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还可以尽可能的多让学生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长处,让学生接受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爱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的意识。

2、扩大阅读范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的阅读范围。必须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多读书,所以他们从所读书籍和周围世界所遇到的事物发现让他们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书籍和由书籍所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就把学生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厌学问题。

(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共育的教学模式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积极的作好厌学学生的思想工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生活和思想上关心他们,组织其他同学在学习上辅导和帮助他们,这样既能接近同学之间的距离,使有“厌学”情绪的同学消除孤独感,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有“厌学”情绪的同学在班级中形成“小气候”同时,教师要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感情,多与家长联系,全面公正评价学生,努力作到认识一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齐抓共管,使他们从不喜欢学习阶段上升到喜欢学习阶段,良好的家教也使学生的身心有健康的保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兴趣等行为,对孩子有莫大的影响。如果家长的精神境界高,勤奋好学,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因此,家长要自学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儿童知识,对孩子的提问,作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必要时,可以向一些专家询问,请教,开阔自己的眼界,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同时,需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多与之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对孩子的期望要客观,实际,使孩子不要有心理上的负担,家长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如教育机智等,必须有信心和勇气,理智和宽容,恒心和耐心等心理素质,只要长具备以上的素质,才能起到像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的“其身,不令而行”的效果。

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出坚毅而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应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不是无药可救,对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吴昕,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郑国庆、徐铁军,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邹群、王琦,教育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6、蒙台梭利教育研究组,儿童教育大秘密,2004年

7、钟思嘉,儿童心理诊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8、陈淑娟,和孩子一起成长,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成因及对策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调查研究表明,国内外都存在学龄儿童在某种程度和方式的学习困难问题,这说明小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在教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才引发国内外许多学者加入到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行列中。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学困生的数量不在少数,存在阅读能力低下的更是不少。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为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如果忽视对语文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就无异于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 (一)研究培养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以往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笔者发现:对学习困难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但研究内容的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多数还是集中于心理特征、诊断与评估、教育与矫治等内容的探索,学习困难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研究成果从后期开始兴起,相对有些零散、有限。虽然有一些研究者亲临一线与许多的学困生进行深入的内心交流,其研究目的仍是为探讨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转化策略,但并没有针对具体的某一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进行研究性指导。本课题力图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来探究我校语文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现状、存在问题、

主要原因及培养策略。通过此研究可以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还可以充实与丰富相关的研究理论。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既要确保每位小学生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又要确保其获得适合自身的优质教育。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研究的过程中对这个因素要充分考虑。这类学生因受其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和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成为班级中的语文学困生。本次调查主要以我校的语文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对本校的语文学困生及其家长和教师采取问卷和访谈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详细了解了本校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揭示导致他们当前语文学习状况,尤其是阅读能力不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的探索和思考,提出培养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的阅读素养,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表现自己,在家长的帮助下改变自己,逐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困难,为其探寻新的使之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舞台的方法与策略,实现教育艺术的真谛。 (二)研究培养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符合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目的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莫定基础。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一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赤金中学教师行为规范 忠于学校成绩显著 , 招生有方吃苦耐劳 创新求实爱岗敬业 守时守纪热情接待 诚实可靠宽容仁爱 教师行为规范-上班“十要” 按时签到来去告知 热情接待多用敬语 井然有序主动问好 打扫卫生仪表整洁

精神饱满认真负责 : 赤金中学教师形象标准 一、依法执教,明德笃志; 二、爱岗敬业,乐群敦行;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四、关爱学生,呵护心灵; 五、修炼身心,完善自我; 六、终身学习,求真至善。 赤金中学教师行为规范-上班“十不准” 不准接打电话; 不准打牌下棋; ' 不准私自外出; 不准闲聊神侃; 不准冷淡来宾;

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pdf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附件:【以身立教】

(一)师德是高于一般社会公众道德水准的职业道德 在意识水准上,师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个工作岗位、一个饭碗。但是教师职业与其他工作又不一样,他的服务对象是人,他们的劳动在于培养、塑造一代新人,其一切行为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所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比一般的职业更特殊一些。纵观人类道德史,师德总是处在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孔子曾用“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来描述他理想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并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道德含义,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他所开创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为历代不断继承和丰富。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更进一步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这些论述充分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点。当前,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他们不但要用丰富学识教人,更要用高尚品格育人;不但要通过语言传授知识,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去提升学生的品格,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秩序的一代新人。正是基于这一特点,社会对教师的职业

(完整版)西南大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30) 1.教育研究(6) 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或关于教育的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解释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6) 也成量化研究,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3.定性研究(6) 也称质性研究,是指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观察,体验,调查和分析,以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4.文献研究(6)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许多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反思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5.现场研究(6)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虽然这种研究也需要作文献的考察,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研究者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状况,体现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一致性。这种研究最适合于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 二、简答题(50)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班总有少数语文学习困难生,他们不太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想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激发这些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所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为我们的孩子安排了一篇篇充满童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语文老师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班级里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新课程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课堂上不愿发言,即使是发言了,也是闪烁其词,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都说不上来,又谈何理解和体验呢?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感到学习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7805

附件一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附件二 毕节市中小学教师“十个不”的承诺 一、不发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 二、不讽刺、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驱赶学生出教室和用不文明言行对待学生家长。 三、不违规公布学生成绩名次及按成绩排座位。 四、不缺课、迟到、早退、无教案和浓妆异服上课。 五、不敷衍批改作业或请学生代批作业和试卷。 六、不酒后上课、课堂上吸烟和使用移动通信工具。 七、不从事有偿家教和未经学校批准在外兼课。 八、不向学生及家长推销教辅资料及商品和向学生乱收费或以家长委员会名义变相乱收费。 九、不向学生及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和借婚丧喜庆事宜敛财。 十、不参与黄、赌、毒等有损教师形象的活动。

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指南

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全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健康发展,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社会实践、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实施,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化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的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是学校根据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引导中小学生到校外开展社会实践、研学旅行活动的场所。 第三条申报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单位应是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第四条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服务于中小学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服务于中小学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基地是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实现育人功能的教育基地。 第五条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是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开展,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第二章基地建设 第六条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项目设置要根据地域环境、 - 1 -

特色资源实际,按照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研学旅行活动的需要,科学设置实践、研学活动项目。主要包括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等活动项目。活动项目的设置要满足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天及以上要求。 第七条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活动内容设置要有效衔接国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特点和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应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连续性。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纵深发展,满足中小学生的个性需求。 第八条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活动主题要从学生自身成长需要出发,强化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在主题活动中充分体现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阶段目标的实现。加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会生存生活等实践、探究、体验主题活动。 第九条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课程建设应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结合基地特色和可用资源建立课程体系,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每个活动课程应有明确的活动内容、目标、重难点及活动准备要求,要有明细的活动实施过程、总结分享与反思环节,要有适宜的拓展延伸内容和活动评价量标及结果。 第十条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筑及附属设施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建筑规范、环保规范、安全规 - 2 -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导入:什么是科学研究 1.案例:视频播放镜像自我认知测试研究、守恒实验 提问:这是科学研究吗?你愿意做这样的研究吗? 2.互动: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与认识小学教育? 直接的感觉经验 他人的看法 专家意见 实证方法 3.分享: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整个科学无非是对整个日常思考的提炼。研究得越深,我们会发现我们有待知道的就越多。——爱因斯坦 一、科学研究 1.内涵 (1)科学 ●日常理解:科学即正确或正确的知识(科学算命、科学发展观、这个东西做 得好“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的目的出 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知识。 (2)研究: ●日常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稍作认真的分析与思考。 ●一般概念: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美国学者贝斯特和卡恩:曾经比较全面地给出了“研究”的12个特征。概 括起来,主要包括这样几个要素: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图的活动;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规范概念: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认识活动,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

术,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实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的过程。 (3)科学研究: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2.科学研究的特点 1)客观性:①资料来源于客观②研究过程客观③研究结果客观 2)创造性:没有创新的研究是毫无价值的 3)继承性:科学研究探求新的问题必须要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4)系统性:研究的内容、方法、程序是系统的 5)控制性:科学研究必须有严格的设计方案,严格地实施方案,科学 地定性定量分析,以使研究结果可信、有效。 二、教育研究 1.主要内涵 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理论的指导下,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问题予以分析、解释、预测和控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 ●教育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消息报道有区别。 经验中含有规律,经验经过反复筛选可以找到本质的规律性东西。但仅凭经验,不仅花的时间长,而且有时费了很大周折仍不能发现规律。 案例:教育研究不能“自说自话” 在一个“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的课题中,研究者指出出学困生的若干成因,其中两个是:1)学生痴迷网络而影响了学习;2)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我们想知道,做出这样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很遗憾,作者并没有提供证据。即使上述两个判断看起来有道理,但是我们仍然会怀疑:确实是这样吗?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可能性吗? 如果作者能在做出这两个判断之前开展一个调查,发现在他的班级、年级或学校,发现有80%的学困生都痴迷网络,有75%的学困生其父母对其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无疑,这两个数据就成为做出结论比较有力的证据。虽然这个证据还不能完全说明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但做出因果推测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了。 ●教育研究也不同于权威专断。 如亚里斯多德认为苍蝇有五条腿,(其实他碰巧抓了只丢了一条腿的苍蝇),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我班的学困生有:郭津源、郭恒源、谭欣然、丁浩、王栋、张家畅、杨卓函、程俊哲、张卓、葛育嘉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我班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无动力,自主性差。他们在学习上都有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好动,容易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怕动脑筋等。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1、当今社会环境还是一种应试的氛围。2、有的家长们都忙于挣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而有的太过宠爱。3、一些是因为在早期教育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零乱,记忆力差,理解不深,加之消化不良,造成知识掌握不牢。 三、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有些学生一遇到比较复杂的题,或是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诱惑,就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自卑感强,自暴自弃。丧失学习的信心。 今后对待学困生的方法: 一、针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我要和家长结合,改变一味批评的教育方式,努力寻找学生的微小进步,对他们每一点努力和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学好的,老师和家长对他有信心。

二、对于学困生的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我仍需要和家长结合,让家长在家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学习时间表,并严格按照时间表去做。养成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学习时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我要花大力气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哪怕牺牲一些学习进度。 三、树立榜样。学困生的作业的书写质量一般都很差,在班里要重点表扬作业好的同学,把他们的作业让全班学生传阅,用这种正面强化的方式来激励后进生。 四、继续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学困生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出现分心现象,因此余部引导他们在有干扰的环境中或有限的时间内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政策解读 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日前,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修订《规范》意义何在?与过去相比有什么特点?如何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为此,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作了政策解读。 一、重新修订并颁发《规范》的意义 修订颁发《规范》,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在这个时候修订颁发《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英模教师学习,以英模教师为榜样,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方式、手段等,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同时,修订颁发《规范》,也是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二、《规范》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此次修订《规范》力图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新《规范》中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尊重教师,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2016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2016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一、规范具体条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新增)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新增)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新增)二、规范的核心内容解读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一个人的文明礼貌的言行,在展示着自身形象的同时,也在展示一种职业、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形象。 而教师的文明礼貌的言行,在学生面前更是胜过千百句空洞的说教,它会成为学生仿行的榜样。 那些一提到学生种种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便痛心疾首,轮到自己时却将文明礼貌置之脑后的教师,是不是应该从学生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身为教师,还应强化自身"明礼"的意识。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一在线测试答案

问题一: 科学研究,我们简称为研究,是寻求问题解释、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社会现象或是精神现象。广义的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狭义的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限定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验证,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

问题二: 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问题三: 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问题四: 定性研究通常是从质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运用综合、比较和归类、归纳与演绎等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问题五: 定量研究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验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的预定假设,它通常是从量的方面分析,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对所收集的量化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验和解释。 问题六: 教育研究通常来源于教育实践,并根据教育的实际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并服务于教育实践。但教育研究不同于日常的教育实践工作,它属于科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活动,具有研究活动的一般特点: (1)组织性与自觉性 (2)继承性与创新性 (3)(3)探索性与长期性 教育研究除了具有一般研究活动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性和难控性 (2)广泛性和反思性 (3)长期性和时代性 问题七: 1.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教育的发展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为探索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3.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丰富我国教育科学理论宝库,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4.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问题八: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理论更具有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借鉴移植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以及更有操作性。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宝应县小官庄中心小学相志辉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学困生是指不包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类型有基础差,底子薄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多动的、意志薄弱的和对授课老师不感兴趣的等等。不管属于哪一类,他(她)们都厌学。这些学困生是怎么产生的,有该如何应对,以及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等。 一、学困生的界定: 1、确定依据: 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包含非智力因素的学生)主要是符合以下几点的学生。 (1)平时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速度太慢和正确率较低的学生; (2)基础知识较差,许多知识点都记不住。因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时对时错。 (3)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正常测试成绩在70分到45分左右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类型 1、基础差,底子薄的“学困生”。他们主要因为基础薄弱,脑海中的基础知识记得少,用什么知识都是糊里糊涂。所以总是跟不上同学,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2、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这类学生态度是好的,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时间一长,他们会觉得学习不好是自己天生太笨,渐渐的也就变成了“学困生”。 3、意志薄弱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比如做题,一遇到难题就等着抄袭答案。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了“学困生”。 4、多动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掉头与别人讲话,就是玩学具等。因此他们的听课效率低,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5、对授课老师缺乏好感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对上课老师没有好感,上课自然就没了兴趣,日子一长,也就成了“学困生”中的一员。 三、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内在的意志力、学习意识,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认为,小官庄中心小学“学困生” 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数学学科的特点造成的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最大的特征是抽象,逻辑性强,这也是“学困生”最怕的。而学生中有的属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思维层次低;有的先天不足,很多

新 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韩渠小学杨海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为何重新修订《规范》 《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

1档案馆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报表 教育厅

附件1: 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报表基地名称:湖北省档案馆

湖北省档案馆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档案教育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建立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档案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7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的作用,使未成年人了解档案,感知档案,走进历史,全面实施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培育和弘扬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精神,结合我馆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宗旨 使青少年了解档案,感知档案,走进历史,体验档案服务,感受档案文化。旨在树立“知我湖北,爱我湖北”的思想,激发青少年爱国爱省情怀,为和谐湖北的建设贡献力量和热情。 二、活动主题 了解档案文化抒发爱国情怀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每周法定工作日的星期五下午14:40——17:00: 地点:湖北省档案馆(武昌区水果湖洪山路87号) 四、活动对象与区域

活动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年龄为6岁——18岁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活动区域主要是武汉市洪山区、武昌区。 五、活动的内容、安排与后续工作 湖北省档案馆是湖北省重要的档案保管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省级示范基地;也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阵地;更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的重要场所。 1、参观档案利用服务大厅。通过介绍查档流程与服务项目,体验档案查阅服务(登录电子目录查询系统或查询纸质目录查询档案)、查阅档案,现场解答档案咨询。 2、通过参观展览厅了解实物、展板、文献资料,或通过讲解员讲解、提出问题、讨论、谈感受等了解档案、感知历史、感受文化魅力、抒发爱国爱省情怀。 3、参观修裱室。了解整个裱糊技术的原理及过程(对破损的纸质档案载体进行修裱、托裱),使小学生实地体验档案的抢救(增强和恢复档案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档案的寿命,便于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增强档案保护意识。 4、参观展览厅。通过参观展览厅,了解实物、展板、文献资料,或通过讲解员讲解、提出问题、讨论、谈感受等走近档案、感知历史、感受档案文化魅力、抒发爱国爱省情怀。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概念解释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些社会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便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研究方法。它适合于描述那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客观现象。 2.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注重理论假设,强调严格控制,关注假设检验,从而主动地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在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3.个案研究 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二.简答题 叙事研究的特点: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自我反思为媒介;强调民主、平等 2. 田野研究的意义 (1)不会因科学理论的既有框架,限制了观察的角度与诠释的幅度,研究者可以深入当事人的生活世界; (2)自然情境不会因高度人为的控制而失去事物真实面貌,增加研究外在效度; (3)多种来源的资料可以互相比对,查证,日後有迹可寻,并且逐字记录可以反覆思索,以重现在地人之主观意义; (4)促进参与和分享,并且减少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并能更增进尊重当地文化与主体性。 3. 比较研究的类型 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三、论述题(40) 1.历史研究与教育科学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教育科学其他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围或内容: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②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③根据教育研究的性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④根据教育研究工作的场所:文献研究和现场研究。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不同。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对社会而言,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因此,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更应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小部分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产生一定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选择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这一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予以研究,进行了探讨。 二、课题研究意义 实践意义:学困生大都是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材。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高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在分析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 三、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 3、新的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习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4、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研究内容主要有: 1、课题界定: (1)小学学生:指小学阶段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明天。

参加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活动总结

参加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活动总结 2012年5月21日—5月25日,我校初一年级103名同学在10名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淄川区教育实践基地西校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既紧张有序,又生动活泼,既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同时我们带队教师也得到一次师德修炼。这次实践活动,给我们全体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现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带队教师认真负责 本学期开学初接到劳动实践任务时,学校就非常重视,专门召开校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行了前期准备。校长多次询问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并亲自召开全体带队教师会,给予具体指导。在基地的每一天我校领导都有一个跟班,领导的关心及榜样的示范作用,极大的鼓舞了基地的全体师生,增强我校基地师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我们全体带队老师严格按照校领导的要求,处处注意自己的师表,育人先严已。两天中我们老师不请假、不掉队,与全体同学们同吃住,共同劳动,同拉练,自始至终,从早到晚,每天一次总结会,精心策化,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即是老师又是父母更是朋友。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三个班主任老师表现突出,他们即要安排同学们一切活动,更多的还要关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身体状况、思想状况,白天活动结束,他们要一个个地找同学们谈心,了解情况,当同学们犯错误时,他们那句严厉的话语后面包含着一片苦心。晚上同学们就寝,他们要一个个房间检查,同学们被子掉了,是他们一个个的盖好,夜深人静时,同学们进入梦乡,我们的老师还在考虑,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二.基地管理有序,活动安排合理 我们进驻基地后,不论是劳动,还是训练,还是饮食起居方面的安排,基地领导都给予我们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使我们在基地各项活动都能顺利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好效果。室内外军训活动中,基地两位教官耐心示范,认真指导,使每位营员都掌握了基本要领。另外活动处两位主任对我校营员各项活动进行精心安排指导,在学生饮食方面,后勤处要求食堂每天不断变换花色品种,同时保证师生及时用水方便。在两天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基地各位领导及时协助,做到管理严格,制度健全,使学生各项活动开展井然有序。 三.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首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国防知识等教育,5月21日上午一到达基地,我校学生就开始自己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下午劳动军训,听环保知识讲座。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先后参加锄地、抬土、浇水、电器安装、手工制作、帮厨等活动,并且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干,洗衣、整理内务,打地、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