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几所大学情况

东盟几所大学情况
东盟几所大学情况

各大学情况简介

一、越南海防大学

越南海防大学成立于2000年,前身是越南海防师范大学,2004年更名为越南海防大学。现设有40多个专业学科,以培养师范类学生为主。越南海防大学与芬兰、俄罗斯、泰国、中国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据了解,广西民大2006年开始接收第一批来自越南海防大学的学生,目前该校共有49名越南海防大学学生。2006年,越南海防大学也接收了31名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今年已增至95名。

越南海防大学成立于2000年,前身是越南海防师范大学,2004年更名为越南海防大学。现设有40多个专业,以培养师范类学生为主,该校目前未成立硕士点,在硕士生培养方面采取与越南国内其他高校共同培养的模式。越南海防大学与芬兰、俄罗斯、泰国、中国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海防大学位于越南五大直辖市之一的海防市。学校已有45年历史,现有教职工542人,48%的教职工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教授1人,硕士和博士123人。学校开设有11个系,分别是;数学与信息系、文学系、自然科学系、社会科学系、外语系、军事体育系、小学系、幼儿教育系、经济管理系、工艺系和农业系。

越南海防大学位于越南中央直辖市海防市.海防东临北部湾,东北部有越南著名的下龙湾旅游区,西部102公里是越南首都河内,南部是太平省,海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

交通方面,海防每天都有航班飞往越南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每二十分钟就有一班车发到河内.从海防到河内只需两个半小时就可以到河内了,同时海防也有车发到芒街但这条路比较难走.路费不是很贵.

海防属于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所以海防的空气不是很好,但还是可以过生活的,鞋厂比较多,大多都是中国台湾投资,所以过来海防学越南语,找工作还是很容易的,.

海防大学在海防有两个校区,一个在是市中心,一个在建安郡,建安的校区相对来说要大.中国的学生就是在这个区学习,从学校门口可以坐二路车去市中心,5000越屯就可以了.校区离市中心14公里,坐车要20分钟 .同时学校门口有一辆免费的公车去一个大超市.回来时凭票上车.我们学生都喜欢去这里买东西,这里有肯德鸡,但没有麦当劳.呵呵

现在讲一下海防大学的基本状况:学校里有一栋专门为中国学生准备的四层宿舍楼,一楼是食堂,建安校区分成三个区:A,B,C.我们宿舍在第一区,这个区还有越南学生宿舍,礼堂,老师办公楼.在第二区:主要是教室,也有一栋两层的宿舍楼,这是给越南军训学生住的,在这里有两个排球场,有一个阶梯教室.然后就是最后的一个区:主要的也是教室,我们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是在这里上课,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个足球场.图书馆也在这个区.

讲一下宿舍吧:宿舍条件我觉得是比较好的拉,因为我去过河内大学,岘港经济大学觉得他们的没有海防的好.一个宽敞,有个人书柜,电视机,电风扇等等.

海防大学校区有点偏僻,还有海防不属于旅游城市,所以娱乐的地方和玩的地方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学校少一点.平时可以去唱唱歌,也可以去一下海防的涂山--一个海防景点,但不怎么样.还有就是去市中心吃中餐.

海防大学一个值得选择的学校

二、越南岘港大学

越南岘港大学所属外语大学成立于2002年8月26日,由越南岘港大学所属师范大学5个外语系基础上组建而成,是越南岘港大学所属5所大学之一。

学校教职工206人,其中专任教师168人,硕士97人,博士13人。现有英语系、俄语系、法语系、中日语系、大学英语系和国际学系6个系。

学校与俄、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印度、中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等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岘港大学授权委托该校负责与广西民族大学开展3+1和2+2合作培养模式项目,由该校科研、研究生与外事处负责组织实施。

2008年1月21-22日,越南岘港大学校长裴文嘉率代表团一行7人到访广西民族大学,两校就“3+1”、“2+2”模式合作培养本科生以及进一步开展合作培养研究生等事项进行磋商,并签订了合作协议。洽谈会上,两校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办学、国际交流及国际教育等情况。广西民大副校长容本镇说,广西民大以具有国家级水平的东盟语种优势为依托,在学生的国际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与国外院校的友好交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同时,学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也得到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领导人的重视,成效显著。他希望两校在合作培养本科生的基础上提升合作层次,进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

越南岘港大学校长裴文嘉介绍了岘港大学的情况,表示对与广西民大的合作留下了良好印象,广西民大派出的留学生在岘港大学学习期间表现都很好。他对双方在学生教育方面的合作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在谈到现有的“2+2”和“3+1”合作培养模式时,双方都肯定了合作所取得的成绩,都对这两个模式持认可的态度,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两个合作模式提出了建议,还分别就合作协议及研究生合作培养方案进行分组协商讨论。最后两校达成一致,表示在现有合作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

会谈结束时,裴文嘉校长说,此次会谈成果很大,希望拓展硕士研究生合作及创新

“1+3”合作模式能对双方合作能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也希望能通过合作,培养出一批有利于两国发展的人才。

广西民大校长何龙群对裴文嘉校长的看法表示赞同。在研究生合作培养问题上,她认为,该项合作可推动两校共同研讨一些新的课题。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对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重视,两校将有更多的问题值得共同关注、共同研讨,这将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扩大合作。

三、胡志明大学

找不到相关资料

四、泰国博乐大学

泰国博乐大学地处曼谷市中心地带,是一所具有40多年办学历史的综合大学。大学所在地曼谷是泰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学校设有七个学院,一个英语部,一个研究生院及一个ECT研究院。现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8个学科硕士点,两个学科博士点,所开设专业覆盖经济管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等多个学科,是泰国办学规模

大、建校历史长、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也是泰国著名的大学之一。

博乐大学是私立大学,

KBU泰国博乐大学地处于曼谷市中心地带,是一所具有40多年办学历史的综合大学。大学所在地曼谷是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所在地曼谷市素有“天使之城”的美誉,也是世界旅游胜地,比如:大皇宫玉佛寺水上市场及距离曼谷不远举世闻名的“芭堤雅”海岛等。博乐大学有着40多年的办学经验,同时也是泰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学校分为帕它那甘和龙高两个校区,占地近600亩,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优良。现有七个学院,一个英语部,一个研究生院及一个ECT研究院。现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8个学科硕士点一个学科博士点,所开设专业覆盖经济、管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等多个学科,是泰国办学规模大、建校历史长、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也是泰国著名大学之一。学校现采取双语教学模式(英语、泰语),并设有两个图书馆和七个院级资料室,藏书82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学员10000余人。

新校区我去过,很漂亮,环境很好,还有些非亚洲留学生,但是博乐大学的学历不在教育部承认的泰国19所大学之内.

五、泰国商会大学

学校属性:私立

泰国商会大学是泰国高等教育机构里最早成立的私立大学,其前身是泰国商会于1940年创办的位于曼谷市中心商会大院的商业学院。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该校在创办后的第二年便停止了办学。1963年该校重新开放,并于1974年迁到目前的所在地,占地约2英亩。当时主要由校内的商业管理学院、财会学院和经济学院负责传授商业课程。后来,又相继建成了人文学院、科技学院、工程学院、交流艺术学院和法律学院。1984年该校获泰国教委的批准,更名为泰国商会大学。

该校拥有20,000名在校生,其中有750名为研究生。大约有700多名的全职和兼职学术人员在该校8个学院和研究生学院任教。其八大学院为:

一、商业学院,专业有:人类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管理、国际商务管理、管理学、工业管理、行政管理、旅游及酒店管理、国际商务管理(英语方向)。

二、财会学院,专业有:财会学、出纳学、审计学、经营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学。

三、经济学院,专业有:银行与财政、商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国际贸易。

四、人类学学院,专业有:英语、英语文学、日语、传媒泰语、图书与信息科学、汉语。

五、自然科学学院,专业有:应用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食品科学、食品工业技术、信息工业技术。

六、传媒艺术学院,专业有:新闻学、播音学、公关学、广告学。

七、工程学院,专业有:电子工程学、电力工程学、工业工程学、计算机工程学、后勤工程学。

八、法律学院,专业有:商业法学。

另外,该校还拥有八大学术科研中心,他们是:学术服务中心、经济商业、预测中心、中小型企业研究中心、国际商贸研究中心、东盟大众传媒研究中心、商标注册研究中心、商贸泰-汉语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与泰国商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

这是一所私立大学对吗?2、它有没有在中国教育部承认学历的19所泰国大学范围之内?换言之就是这所大学的文凭中国承不承认?3、这所学校一年的学费大概在多少?加上生活费呢?4、入学条件。

1.是·

2.貌似没有,但他与国内很多院校合作,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很好!!我们学校就和他们建立了紧密的留学生交换合作项目,我明年出国有可能选着他,他的经济学专业够硬。3、学费大概大概在两万,生活费也要两万左右。你知道商会大学位于市中心嘛,而且他办学条件好,当然就贵一些啦~~再加上旅游什么的可能就要再多一些。(他的住宿费要两三千吧,无线宽带收费)4、校园环境好,硬件设施齐全~学校以经济学闻名,不过学校在曼谷市中心附近,比较小。但是出门很方便,老师对学生很关心~我学姐现在在那读,老师请全班吃饭呢~~哈哈!!

六、印尼大学

印度尼西亚大学(以下简称印大)是印尼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设有12所学院和一间研究所。本校毕业生,数十年来在印尼政界和社会,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自从1950年建校以来,本校师生不断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目前,本校在教研方面,保持着世界一流的水准。就读于本校的大约三万名学生,也包括了来自世界各地,如韩国,日本,中国,中国台湾,东盟各国,土耳其,印度,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本校位居印尼高等学府的榜首,学生和师资素质,均属国内一流。在国际交流方面,本校与国外多间大学及研究机构,在教学,研究,磋商以及师生交换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也与驻印尼各国大使馆的外交使节,以及工商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2009年,印度尼西亚大学简称印尼大学,建校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是印尼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心,也是亚洲古老的大学之一。在荷兰统治印尼的上世纪30年代,印尼大学学者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至今为印尼政府及商界培养了大量人才。印尼大学设有36个研究中心、12个学院和1个研究所,目前有学生及教师4万余名。

据了解,目前在印尼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20多人。

大概在两、三年前,我们仅与中国的三所大学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目前,我们已与中国20多所大学开展了合作,我们非常欢迎中国留学生前来学习,Somantri说,以前,我们留学生学费比较昂贵,一学期3500美元;现在经过大幅调整,每学期降至1500美元。目的是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师生前来印尼,让他们成为连接两国和平和发展的文化使者。

Somantri说,中国学生不应只知道欧美的名牌大学,其实在东南亚,也有不少高校很有实力。印尼大学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ssociationofthePacificRimUniversities,简称APRU)的成员之一,在东南亚,能进入这个联盟的大学不多。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一个契机,通过这个桥梁增进彼此相互了解,Somantri说,这次来到中国,我十分乐于接受媒体采访,是为了让中国学生了解印尼的教育水平,这样,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印尼作为深造目的地。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交流已经很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应改善,双方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Somantri说。

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后,新政府一直认为,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支柱。因此,建国后不久,就在首都雅加达,成立了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学院(BPTRI)。这所高等教育学院,设有医药学院,文学院和法学院;同年有90名医学院毕业生。1945年年底,荷兰军队占领雅加达,共和国政府把BPTRI迁往爪哇岛中部克拉登、索罗、日惹、以及爪哇岛东部泗水和玛琅。

1946年,荷兰军队占领了印尼各大城市及近郊地区,并在雅加达,设立了临时大学,并于1947年,把临时大学改名为印度尼西亚大学。1949年年底,荷兰向印尼移交主权。1950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下令合并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学院和(荷兰军政府设立的)印度尼西亚大学,成为印度尼西亚大学(Universitas Indonesia)。建校当初,印尼大学的各学院,分别设立于国内各地:医学院,法学院和文学院设于雅加达,农学院和兽医学院设于茂物,工学院,数学院和理工学院设于万隆,医学院和牙科学院设于泗水,经济学院设于苏拉威西岛南部的锡江。

1954年,泗水的两个学院合并,成立了埃尔朗卡大学。1955年,锡江的经济学院,成为哈山努丁大学。1959年,万隆的学院,成为万隆工科大学;而万隆市的医疗保健学院,于1960年与其他学府合并,成立了巴查查兰大学。1964年,茂物的学院,合并后改名茂物农学院;设于雅加达的师范学院,改名雅加达师范大学(目前已再次改名为雅加达国立大学)。

换言之,印度尼西亚大学,是目前分布于印尼国内各地的这些大学的母体。

1965年,印大在雅加达拥有三座校舍,就是萨联巴校舍(医学院,牙科学院,经济学院,工学院,理工学院和研究所),拉瓦芒文校舍(文学院,法学院,社会学院和心理学院),以及博刚萨安校舍(社会保健学院和医学院)。

自从建校以来,印大可说是各方面的人才辈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按照2000年12月26日第152号政府法令,印度尼西业大学的法律地位,由之前的国立大学改为国立自治大学。这对印尼大学来说,是一项挑战。今后,学校必须再接再厉,以更高的效率和透明化的程序,培养出素质更高的人才。

印度尼西业大学力求在研发方面,取得最佳成就。此外,在教学方面,印尼大学设有非本科的课程,12个学院和研究所,以及交叉学科的课程,总共有200多个学科。目前,总共有3万8千名国内外学生,在印尼大学就读。

七、缅甸大学

找不到相关资料

八、老挝语大学

找不到相关资料

学习小语种后跟今后出国学习有必然联系吗?

出国学习是学习专业课程还是学习外语课程?

各国家各学校的专长是什么?那些大学比较有名?以前出去的学长都是去那?太多人去的也不好,大家挤在一条船上,那可能要另辟异径了?

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的高低要知道,有多少差别?

对以上的信息要有所了解。现在广西或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以哪国为大?现在从了解的情况来看,泰国主要是旅游,贸易跟越南、印尼是比较多一些。

浅谈广西与东盟旅游经济合作

浅谈广西与东盟旅游经济合作 摘要:充分发挥广西的比较优势,加强与东盟的旅游经济合作,能为双方的经 济腾飞再助一臂之力。本文通过分析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对如何发展 广西与东盟的旅游经济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广西东盟旅游经济 1 广西与东盟旅游经济合作的现状 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疆,濒临北部湾,与越南接壤,亚热带风光十分优美,不 仅有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北海银滩,而且壮、瑶、苗等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还 有百色、龙州等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老区,有南珠、猫眼石等珍贵旅游产品,这 些都推动着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东盟近年也吸引了大量的广西游客及中国内地游客。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是我国首批开放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目的地 国家,也是广西自费旅游的主要目的地。越南的下龙湾,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 宫殿和佛教寺庙以及风光旖旎的海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喱岛,马来西亚的云顶景区 等等都是我们喜爱的旅游胜地。广西与东盟这两个区域风俗接近,文化传统相似,客源流向变化周期短,回头率很高,为双方开展旅游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广西政府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使得广西近年来旅游的基础设施建 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东盟国家的政府也纷纷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大 量的外资,希尔顿饭店、喜来登旅馆集团、国际假日饭店纷纷在东盟亮出招牌。 2 广西与东盟加强旅游经济合作的建议 近年来,广西旅游资源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加强与东 盟国家旅游业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更好的满足和适应两区域旅游经济的 合作发展的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在借鉴别国旅游发展的经验 的基础上,结合广西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推动旅游 经济合作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具体建议如下: 2.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旅游经济合作的发展 旅游业是行业相关度很高、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直接为旅客提供服务的行业,还涉及通讯、银行、保险、水电、医疗 等为游客提供辅助服务的行业,并且需要这些行业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光靠旅 游行业自身来协调,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应由政府来主导、协调。首先,政府要做好规划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旅游生态 环境,建设一批旅游饭店,使旅游景点有路可通。其次,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 为旅游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第三,政府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制定广西 与东盟两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规划,合理利用资金、人才等有利因素。第四,政府还要加强对旅游行业本身的管理,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整顿,提高旅游服 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树立广西旅游整体新形象。要使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旅游经济 合作迅速、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广西区政府的主导、协调 作用,做好发展旅游业合作的长远的、整体的规划。 2.2 坚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是广西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经过人们精心保 护的俊山、秀水等环境给人们带来了让人倾慕的回报。因此,在发展广西与东盟 旅游经济合作的时候,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要开发与保护共同 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 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在开发中强化保护,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其

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序言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与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东盟”或“东盟各成员国”,单独一国简称“东盟成员国”)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 忆及我们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达鲁萨兰国斯里巴加湾东盟-中国领导人会上关于经济合作框架和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决定,自由贸易区将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国(以下简称“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并对早期收获做出规定,其涉及的产品及服务清单将通过相互磋商决定; 期望通过具有前瞻性的《中国与东盟(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各缔约方”,单独提及东盟一成员国或中国时简称为“一缔约方”)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以构筑双方在21世纪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期望最大限度地降低壁垒,加深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联系;降低成本;增加区域内贸易与投资;提高经济效率;为各缔约方的工商业创造更大规模的市场,该市场将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容量;以及增强各缔约方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 确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在各缔约方之间创造一种伙伴关系,并为东亚加强合作和维护经济稳定提供一个重要机制; 认识到工商部门在加强各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以及进一步推动和便利它们之间的合作并使它们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更多商业机会的必要性; 认识到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对灵活性的要求,特别是为东盟新成员国更多地参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提供便利并扩大它们出口增长的需要,这要着重通过加强其国内能力、效率和竞争力来实现; 重申各缔约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为WTO)和其他多边、区域及双边协议与安排中的权利、义务和承诺; 认识到区域贸易安排在加快区域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中起到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历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为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由十一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1991年中国与东盟创建对话同伴关系,此后双方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逐渐地变得更加紧密,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93年中国被东盟邀请参加了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29届东盟部长会议。1997年,中国对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盟各个国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携手度过了金融危机阶段。因为双方在政治关系上比较良好,于是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上面的合作。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但是1999年东盟各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并且慢慢地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始终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更是在2001年11月加入WTO后,经济情况更为可观。双方都意识到建立自贸区的必要,以此来加快经济发展。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同年成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7日,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正式签约了两年十八个合作项目。 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2年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采取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措施,直到它减小到最小值为止。自2002年11月到2010年1月1日为止,中国对东盟各个国家大约93%的产品贸易关税都减小至零了。第二个阶段,2011年到2015年,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化,双方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投资市场以及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第三个阶段,2016年之后,必须要巩固自贸区从而完善它。预测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世界经济发挥更加重要与独特的作用,那时候我们都将离不开它的存在。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论文关键词]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发展前景探讨[论文摘要]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10+1模式)这一经济课题研究已经过了十多年的历程,有必要对次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对次区域合作的十年的历程进行回顾,对次区域合作的成就和阻力进行总结,对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其中主要是次区域合作的对策探讨,分别为政府对策、企业对策、“桥头堡”对策和次区域局部自由贸易区对策等。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主要包括合作范围、合作方式、应采取的合作对策等。一、理论基础(一)规模经济理论所谓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形。简单地说,就是单位要素投入量所耗费的成本比由这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或收益少。规模经济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外部规模经济,另一种是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来源于产业或行业的规模大小。即当一国的某个产业或行业规模比较大时,相互在技术方面的影响和节约成本方法上的影响比较容易传播和推广,因而可以起到规模经济的作用,其结果是在同样单位要素投入的情况,得到更多的产出。内部规模经济则产生于某个企业内部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主要指的是外部规模经济。加强区域合作尤其是是自由贸易区后,可以使产业或行业规模大大扩大,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同时由于国际分工的细化和比较优势的作用,也可使某国的某一强势工业或某一企业大大扩大内部生产规模,产生内部规模经济。(二)区域相互依赖理论这一原理的基本点是:(1)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2)这种相互依赖、日益扩展到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扩展到各个方面,而不只是哪两个国家、哪两个民族的相互依赖,也不是在某一领域内的相互依赖,既包括物质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3)这种依赖是相互的、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单方面的;(4)经济上这种相互依赖的纽带,把各个极不相同的民族联结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促进了某些民族隔阂和民族利益对立的消灭,有利于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孤立的状态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于落后状态的主要原因。相互依赖的本质原因是:(1)生产力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力;(2)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冲破分散、狭隘、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格局,在广阔的空间内代之以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3)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各自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形成各自的经济社会特色;(4)在加速率的作用下,技术的空间推移规模大大扩大,推移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的更新期大大缩短;(5)资本的国际化。(三)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经历了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等一系列的演变阶段。 [!--empirenews.page--] 马克思主义地域分工理论要如下几个要点:(1)社会生产专业化以至商品生产各个阶段的专业化,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地区专门化,导致地域分工。地域分工是在广阔的区域内,按商品分工实行生产的专门化。这种分工,把一定的生产部门固定在一定地区;(2)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地域分工的性质及其进步意义;(4)地域分工的作用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变革。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与阻力(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环境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1.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多边贸易谈判的艰难推动了开放性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2.经济发展多样性和互补性,推动了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3.APEC的阶段性成功,推动了开放性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4.社会文化上的亲和或联系以及地缘关系促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结成区域市场。(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阻力1.目标定位的模糊。东盟合作首先是从政治层面上起步的,至今为止,仍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上,但“10+1”却要求从经济层面上展开合作。2.社会制度等的差异。在东盟内部和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甚至对立。3.主导力量的错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必须有经济上占优势的强势国家或联盟来主导,但“10+1”模式框架下,因为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上,却在相当

浅谈东盟发展与历程

浅析东盟发展及历程 一、导论 东南亚国家联盟,中文简称为“东盟”(以下统一使用“东盟”的简称),英文缩写为ASEAN,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它团结区域内外国家,为维护地区秩序、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及社会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从1967-2015年,东盟已经走过了48年的历程,48年来,东盟完成了量上的扩张(从最初的5个成员国发展到囊括本地区所有成员国)和质的飞跃(即区域合作水平的提升与深化),东盟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及至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国际性组织,东盟还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一面旗帜,是新区域主义的成功典范。 二、东盟的历程 东盟1967年成立至今的历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冷战时期和冷战后。 (一)冷战时期的东盟 这个时期促进东盟团结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遏制共产主义;二是柬埔寨问题。冷战时期的东盟的主要贡献,是使原本一盘散沙的东南亚国家出现了初步的团结,培养了地区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合作,确立了各种组织架构,为冷战后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此时的东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政治与安全合作方面,在经济合作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二)冷战后的东盟 冷战后,地区与全球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下降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成为影响同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两大趋势并行不悖,改变了全球与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这一时期的东南亚地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下降了,但它仍然企图主导该地区,但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日本的作用正在日益提升.它在该地区的作用开始跳出经济的范围,向政治与安全等领域扩张;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它成为对该地区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而东盟作为该地区的一个组织得最好的国际组织。在地区事务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该地区的一支主导力量。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1994年7月成立东盟地区论坛,1999年9月成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此外,东盟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韩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10个国家形成对话伙伴关系。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分别与中日韩(10+1)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 为了早日实现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根据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发表的《东盟协调一致第二宣言》(亦称《第二巴厘宣言》),东盟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为实现这一目标,2004年11月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还通过了为期6年的《万象行动计划》(VAP)以进一步推进一体化建设,签署并发表了《东盟一体化建设重点领域框架协议》《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计划》等。会议还决定起草《东南亚国家联盟宪章》以加强东南亚国家联盟机制建设。 三、东盟的发展 冷战后的东盟不仅完成了量上的扩充,而且广泛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浅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201015018 李玮琳

外交学院 2012 —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浅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课程名称国际一体化经济 课程号及课序号 12301034 学号 201015018 姓名李玮琳 班级 2010511 提交时间 2013/03/04

摘要 CAFTA是一种新型自由贸易区,内容不仅涉及到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诸多方面。驱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的是经济利益,而只有双方的利益共赢才能使得各方合作更加深入。本文回顾了CAFTA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建立取得的经济效应。并针对现今仍然存在的一些制约CAFTA 发展的问题,找到适当的策略,以促进CAFTA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中国推进CAFTA进程的策略选择

引言 (1)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3)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静态经济效应 (3) 1.贸易扩大效应 (3) 2.贸易重整效应 (4) 3.社会福利效应 (5)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态经济效应 (5) 1.投资效应 (5) 2.促进竞争效应 (6) 3.规模经济效应 (7) 三、CAFTA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我国的策略调整 (7) (一)CAFTA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二)推进CAFTA进程中我国的策略选择 (8) 四、结论 (9) 参考文献 (9)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众多国家选择加入区域的一体化经济组织,以谋求更低的关税和更健康的经济持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也不例外。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认识到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并将东亚作为重点地区。中国作为WTO的一员,已经在融入世界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然而,随着经济一体化区域内贸易的数量急剧加大,仅仅加入WTO显然不能使得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和利益。因此我们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而这一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在实施这一战略后首先进行商谈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东盟的第一个单独国家同盟,对中国和东盟双边利益都意义重大。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CAFTA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大的自贸区,也是经济规模第三大的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物贸易自由,更是包括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很多方面,CAFTA的建设加强了双方经贸合作关系,也对亚洲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纵观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从1975年中国正式承认东盟存在之日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走过了35年,下表是1995年至2010年的大事记和发展历程。 ①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d53190259.html,/index/zhuangti/2010dmjrfh/201010/910612.htm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盟的外资流入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盟的外资流入 内容提要外商投资是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东盟国家曾经因为外资减少而对中国采取竞争手段。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反而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外资流入。本文首先描述了东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外资流入的变化状况而后分析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东盟外资流入的原因最后在计量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上面的结论。关键词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外资流入面板数据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中国抢走了外商投资”“应该和中国竞争外资”曾是东盟国家重要的话题。面对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在外资流入方面对东盟国家的逐个超越东盟国家始终存在与中国外资竞争的激励而在东亚金融危机中遭遇的经济衰退以及“外资转移到中国”的被夸大的事实又使东盟国家找到了与中国公开竞争外资的理由。正是基于此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1999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将变成一个深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除非我们有能力同它竞争不然在本区域的投资都将转移到中国去”。我们知道外商投资与对外出口是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两大支柱所以可以理解东盟国家对外商投资的重视。事实上东盟国家的确采取了与中国争夺外资的手段然而结果并不理想。反倒应该强调的是近年来由中国主动推动的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扩大了东盟国家的外资流入。本文就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此给予验证并深化对一些相关问题的认识。一、东亚金融危

机后的东盟外资流入状况东亚金融危机使东盟国家的外商投资遭受严重的打击这充分体现在很多国家外商投资的剧减甚至负增长上。我们相信东亚金融危机不仅使东盟国家的外国企业在盈利方面面临困难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国内政局动荡使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这是上述外商投资剧减和负增长的最重要原因。外商投资剧减和负增长与撤资现象密切相关而东盟国家又常常将之与“转移到中国”联系起来。东盟中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外商投资剧减和负增长的状况最具有代表性。1997年印度尼西亚的外商投资额还有46.78亿美元而1998年上一数据变为-2.41亿美元这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没有任何新增外商投资的情况下原有外商投资中有2.41亿美元撤出了印度尼西亚。而且上述恶化的趋势在不同国家连续保持了三至五年左右如印度尼西亚此后几年的数据是:1999年-18.85亿美元;2000年-45.50亿美元;20__年-29.78亿美元。总体来看尽管东盟其他国家没有像印度尼西亚那样出现外商投资的负增长但在引进外资上的挫折也同样严重。然而一个一致的情况是在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的20__年之后所有东盟国家的外资流人都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时期。下面利用图表给予描述如图1。考虑到将十个国家的外商投资数据绘制在一张图中会比较混乱而且外资金额的差异也不允许这样做。所以我们将东盟十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分成两组来进行描述。其中图1a中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组的外资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2015 年底,东盟将宣布东盟共同体正式建成。 东盟共同体包括了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 , 其中经济共同体是东盟共同体的基石。 自 2007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进程正式启动后, 该共同体的建设已历时 8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历程和总体进展自然引人关注。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历程 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向 经济共同体迈进的发展历程。 自 1978 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 15 年的时间。 1993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10 年 1 月 1 日东盟自由 贸易区如期正式建成。 2003 年 10 月,各国同意建立东盟共同体,2007 年 1 月东盟将实现共 同体的时间表从 2020 年提前至 2015 年。 早在 1997 年 12 月, 东盟宣布的"2020 年东盟远景目标"2020,就计划在 20 世纪的前 20 年实现范围广泛的一体化。 在 1998 年 12 月的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发表了《河内宣言》 和《河内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在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自由贸易

区、产业政策、统一货币、农业与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对外经济关系等 广泛领域的合作。 2002 年 11 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八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新加 坡总理吴作栋正式提出了在 2020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简称的构想。 他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将使东盟成为一个拥有 5 亿多人口 的单一市场。 2020 年是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恰当时机, 到那时东盟自由贸易区计 划已经得到全面落实。 2003 年 10 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九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通过 了第二个《东盟协调一致宣言》Ⅱ各国同意在 2020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 体,加速推进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 [1]在此次会议, 时任泰国总理他信建议将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时间 表提前至 2015 年,这一建议得到新加坡的支持,其他成员国也同意对其 可行性进行研究。 根据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东盟将全面推进和落实自由贸 易区、服务贸易协定和投资区计划。 各国确定了在 2010 年之前率先实施 11 个领域的一体化,这 11 个领 域包括木材、橡胶、汽车、纺织、电子、农业、资讯科技、渔业、保健产 品、航空以及旅游等。 该经济共同体的目标,不仅是要建成单一的市场,而且要成为具有竞 争力的生产基地,向全球推出"东盟制造"的品牌。 2004 年 11 月,在老挝举行的第十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领导人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pdf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2015 年底,东盟将宣布东盟共同体( ASEAN Community) 正式建成。东盟共同体包括了政治安全共同体(APSC) 、经济共同体( AEC) 和社会文化共同体( ASCC) ,其中经济共同体是东盟共同体的基石。自 2007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进程正式启动后,该共同体的建设已历时 8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历程和总体进展自然引人关注。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历程 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到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 、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的发展历程。自 1978 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 15 年的时间。1993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10 年 1 月 1 日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正式建成。2003 年 10 月,各国同意建立东盟共同体,2007 年 1 月东盟将实现共同体的时间表从2020 年提前至 2015 年。 早在1997 年12 月,东盟宣布的"2020 年东盟远景目标"( ASEAN Vision 2020) ,就计划在 20 世纪的前 20 年实现范围广泛的一体化。在 1998 年 12 月的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发表了《河内宣言》和《河内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在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自由贸易区、产业政策、统一货币、农业与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对外经济关系等广泛领域的合作。2002 年 11 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八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正式提出了在 2020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 AEC) 的构想。他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将使东盟成为一个拥有 5 亿多人口的单一市场。2020 年是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恰当时机,到那时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已经得到全面落实。 2003 年 10 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九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第二个《东盟协调一致宣言》(Declaration of ASEAN Concord Ⅱ) .各国同意在 2020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加速推进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1]在此次会议,时任泰国总理他信建议将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时间表提前至 2015 年,这一建议得到新加坡的支持,其他成员国也同意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根据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东盟将全面推进和落实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和投资区计划。各国确定了在 2010 年之前率先实施 11 个领域的一体化,这 11 个领域包括木材、橡胶、汽车、纺织、电子、农业、资讯科技、渔业、保健产品、航空以及旅游等。该经济共同体的目标,不仅是要建成单一的市场,而且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向全球推出"东盟制造"的品牌。 2004 年 11 月,在老挝举行的第十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同意加快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确定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稳定、繁荣、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实现区域内货物、服务、资本和熟练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确定了原有 6 个成员国在 2007 年之前率先实施上述 11 个领域的一体化,新成员国将在2010 年前实现这一目标。 2007 年 1 月,东盟通过了《东盟提前在 2015 年建立共同体宿务联合宣言》,确定将实现东盟共同体的时间表从2020 年提前至 2015 年。[2]2007 年 11 月,在第十三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通过了《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 Declaration on the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Blueprint) ,该蓝图确定了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目标、时间表和具体措施。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 ( 1) 创造一个单一市场与生产基地,包括促进商品、服务、投资、资本、技术工人的自由流动,重点发展优先一体化部门行业; ( 2) 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包括制定竞争政策、保护消费者机制、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 3)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包括加速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东盟区域一体化倡议行动计划;( 4) 融入全球经济,包括采取一致方式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提升全球供应链的参与度。[3]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将分阶段实施,2009 年前,将实施短期内落实的优先项目,如 2008 年起,东盟 6 国推行"东盟单一窗口"( ASEAN Single Window) ,以简化货物通关手续; 到 2011 年,各成员国将落实现有的各项行动计划;2012—2015 年,各成员国的相关领域都可提出有助于实现总蓝图目标的愿景。在区域经济整合中,东盟将尽可能灵活采用"东盟减 X"的方式,即让一些成员国率先实施某些领域的开放,加速区域经济整合,其他成员国可在日后跟上。[4]截至 2013 年底,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所规定必须采取的 279 项措施中已完成 229 项,完成率达 82.1%.[5]据报道,除新加坡外,印尼称其完成率已达 80%,越南称其完成率达 90%,是完成工作量最多的两个国家。 2015 年,东盟区域经济整合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至今仍未能落实的措施主要涉及如农业、航空业以及服务业等敏感领域。根据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时间表,在 2015 年和 2018 年前将制定一般产品和敏感产品的关税减免时间表,2015 年将逐步把外国资本在服务业的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到70%,并实现在会计、建筑师、牙医、医生、工程师、护士、勘测技术人员和旅游等 8 个专业人才资质的互相认可,(范文先生网 以建成包括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务自由流动的经济共同体。 总之,从"东盟自由贸易区"到"东盟经济共同体",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技能劳动力的相对自由流动,它标志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建立经济共同体的实质是形成一个共同市场。在这一共同市场内,它要求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不过,由于东盟各成员国的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和法律体系均不相同,决定了东盟经济共同体是一个有限的共同市场。 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的目标和措施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朱丙梅经济研究院国际贸易专业201302110270 从2000年11月,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突出贡献。不过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纵观对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客观的角度去系统的深入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中国经济的现状分析并提出对策。目前,研究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完善的对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展望。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祤永明(2010)认为: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双方正在金融、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方面逐步展开合作。不论是在贸易投资方面,还是在合作机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进展,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在双方经济合作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赵银亮(2003)认为: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框架之上的有益探索。全力塑造东亚经济圈的努力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将在艰难中曲折前进。 陈德照(2005)认为:近几年,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从单一的双边合作发展到双边合作与不同范围的地区合作相结合;从单纯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到贸易、投资和货币、金融多领域相结合;从非机制性合作发展到非机制性同机制性合作相结合的多种性质合作并存的局面。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谈判已经取得重要结果,但也存在问题和困难。我们要始终坚持双赢的原则。建立自贸区本身不是目的。它对发展经济能起多大作用,最终取决于成方经济的结构和企业与产品等竞争能力。 二、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保建云(2008)认为: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东盟北部地区四国和南部地区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存在显著地差异,北部四国中的越南队外贸易增长较快,南部六国中新加坡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与多边贸易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面临着贸易不平衡性、农产品贸易摩擦、区域外部势力不当干预等多方面的风险。 冯伟杰,魏磊(2010)认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区域合作的动力来源问题、区域合作的主导权问题、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大国博弈问题、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区域整合问题以及敏感的农产品贸易问题。 彭晓野(2005)认为:东亚集体认同观念的淡薄、利他因素的缺乏影响了各国对东亚经

浅析中国与东盟的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

浅析中国与东盟的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双方在电子领域的合作将大大加强。中国和东盟各国在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紧密程度相当高,双方进行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优势互补的产品将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文章就双方目前在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中国和东盟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举措。 【关键词】:电子产品;贸易;机遇;挑战;举措 中国与东盟在电子产业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一体化组织。在自由贸易区内,中国和东盟电子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加快电子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将会是未来中国和东盟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去做的事情。 一、中国与东盟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面临的机遇 1. 电子产业贸易势头良好 电子产品作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大类产品,中国电子企业与东盟电子企业之间存在广泛的双赢合作基础,各方应依托自身的优势来进行电子产品的生产和贸易。2005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电子类产品总额达400多亿美元,双方在电子产品方面的贸易占到双方工业品贸易的一半左右,占全部产品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以成品为主,而东盟国家以半成品、零配件为主。如在各国电子产品出口比例中,电子组件与零配件所占比重,新加坡为89%,马来西亚为70%,菲律宾为66%,泰国为43%,而中国仅为15%;在家用电器占出口电子产品的比重中,中国是85%,新加坡10%,马来西亚28%,菲律宾33%,泰国57%。 2. 国际投资的支持 随着80 年代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急剧增强和日元的升值,从1993年至2003年,中国和东盟五国(新马泰菲印尼)所吸收的直接投资净额呈上升趋势。93年中国和东盟五国吸收直接投资净额为343亿美元,除2001年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一系列措施放宽对银行交易的限制,鼓励资本流出,因而导致新加坡大量的资本流出之外,1993至2003年中国和东盟五国每年接受的直接投资均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2003年流入中国和东盟五国的直接投资净额为614亿美元,是全球接受直接投资最多的区域。这无疑将对中国和东盟电子产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双方的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我们可参考图1-1。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中国”)与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东盟”或“东盟各成员国”,单独提及一国时简称“东盟成员国”); 忆及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金边由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署的《中国与东盟(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各缔约方”,单独提及东盟一成员国或中国时简称为“一缔约方”)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以及2003年10月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由各缔约方经济部长签署的《关于修改<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议定书》; 再次忆及《框架协议》的第二条(1),第三条(1)和第8条(1)款反映出的各缔约方的承诺,即对于中国和东盟六国,将在2010年建成涵盖货物贸易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于东盟新成员国,将在2015年建成自贸区; 重申各缔约方在规定的时间框架内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承诺,同时允许各缔约方按照《框架协议》规定,享有解决敏感领域问题的灵活性。 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定义 就本协议而言,将适用下列定义,除非文中另有规定:(一)“WTO”指世界贸易组织;(二)“the GATT 1994" 指《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包括附件一(注释和补充条款);(三)“东盟六国”指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四)“东盟新成员国”指柬埔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和越南;(五)“实施最惠国税率”应包括配额内税率,且1.对东盟成员国(2003年7月1日时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和中国,指其各自于2003年7月1日的实施税率;以及2.对东盟成员国(2003年7月1日时为非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指其在2003年7月1日对中国产品实施的税率;(六)“非关税措施”应包括非关税壁垒;(七)“AEM”指东盟经济部长;(八)“MOFCOM”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九)“SEOM”指东盟经济高官会。 第二条国内税和国内法规的国民待遇 一缔约方应根据《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三条向所有其他缔约方的本协议和《框架协议》涵盖的货物给予国民待遇。为此,《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三条的规定应在必要修正后纳入本协议,并作为本协议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关税削减和取消 一、各缔约方的关税削减或取消计划应要求逐步削减被列明税目的实施最惠国税率,并在适当时依照本条予以取消。 二、依照本协议纳入关税削减或取消计划的税目应包括所有未被《框架协议》第六条所列的早期收获计划涵盖的税目,这些税目应按如下规定进行关税削减和取消: (一)正常类:一缔约方自愿纳入正常类的税目应依照本协议附件1中列明的模式逐步削减和取消各自的实施最惠国税率,并应实现模式中的降税门槛所规定的目标。 (二)敏感类:一缔约方自愿纳入敏感类的税目应依照本协议附件2中的模式削减或取消各自的实施最惠国税率。 三、根据本协议附件1和附件2,各缔约方按照本条履行的承诺应适用于其它所有缔约方。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历程知识讲解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 历程

精品文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为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由十一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1991年中国与东盟创建对话同伴关系,此后双方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逐渐地变得更加紧密,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93年中国被东盟邀请参加了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29届东盟部长会议。1997年,中国对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盟各个国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携手度过了金融危机阶段。因为双方在政治关系上比较良好,于是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上面的合作。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但是1999年东盟各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并且慢慢地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始终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更是在2001年11月加入WTO后,经济情况更为可观。双方都意识到建立自贸区的必要,以此来加快经济发展。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同年成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7日,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正式签约了两年十八个合作项目。 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2年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采取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措施,直到它减小到最小值为止。自2002年11月到2010年1月1日为止,中国对东盟各个国家大约93%的产品贸易关税都减小至零了。第二个阶段,2011年到2015年,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化,双方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投资市场以及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第三个阶段,2016年之后,必须要巩固自贸区从而完善它。预测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世界经济发挥更加重要与独特的作用,那时候我们都将离不开它的存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02年11月4日 2002年11月4日,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框架协议》是未来自贸区的法律基础,共有16个条款,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包括的内容: 根据《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其中货物贸易是自贸区的核心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人类健康、公共道德、文化艺术保护等WTO允许例外的产品以及少数敏感产品外,其它全部产品的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都应逐步取消。 二、相关领域的谈判时间安排: 关于货物贸易的谈判将从2003年初开始,2004年6月30日前结束。关于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谈判将从2003年开始,并应尽快结束。在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商定将以农业、信息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促进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为重点,并逐步向其它领域拓展。 三、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时间框架: 《框架协议》规定,中国和东盟双方从2005年起开始正常轨道产品的降税,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即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将建成自贸区,2015年和东盟新成员,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建成自贸区,届时,中国与东盟的绝大多数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双方的贸易将实现自由化。 四、“早期收获”方案的主要内容: 为使中国和东盟双方尽快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双方制订了“早期收获”方案,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产品(主要是《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实行降税,到2006年这些产品的关税将降到0. 五、关于给予东盟非WTO成员以多边最惠国待遇的承诺: 东盟中越南、老挝、柬埔寨尚未加入WTO.为了帮助这些国家的发展,我国同意给予东盟非WTO成员以多边最惠国待遇,即将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适用于这些国家。 六、有关贸易规则的制订: 《框架协议》规定,中国与东盟将制订原产地规则,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争端解决机制等贸易规则,以保证未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常运转。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将为中国和东盟带来互利双赢的局面,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