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2015年12月13日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国民支配收入增多,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公路里程等三个解释变量建立了理论模型。在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基础上,

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旅游业一班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包括吃、住、行、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的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说旅游业的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由于旅游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理论研究的有力支撑。因此,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旅游者的主观需求因素,主要为旅游者的收入情况;二是旅游资源的客观供给因素,主要为公路和铁路所代表的交通情况等。具体说来包括:

(一)居民旅游观念的变化

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GDP指标越高,国民的富裕程度越高,消费观念越强。(二)公路建设

随着经济的逐步增长,我国的交通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公路的增多,条件的完善,使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居民也因此更乐于到各个地方旅游。

(三)铁路建设

铁路的增多使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收集了1997-2008年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相关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诸如国内生产总值,公路里程和铁路里程等,并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细致分析和比较,得出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程度。

二.模型的建立

根据分析,旅游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者可支配收入、出游的偏好和动机、旅游产品的价格、非旅游消费品的价格、闲暇时间、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旅游地的安全状况和旅游地的形象等等。

(一)模型设定

综合上述因素和变量的可观测性,我们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 +u ,其中:β1,β1,β2,β3,回归系数;u为随机扰动项。

年份旅游消费

支出(亿元)

(Y)

国内生产总

值(亿元)(X

1)

公路里公路里

程(万公里)(X

3)

铁路里程(万公

里)(X4)

1997 2112.7 78973 122.64 6.6

1998 2391.2 84402.3 127.85 6.64 1999 2831.9 89677.1 135.17 6.74 2000 3175.5 99214.6 140.27 6.87 2001 3522.4 109655.2 169.8 7.01 2002 3878.4 120332.7 176.52 7.19 2003 3442.3 135822.8 180.98 7.3 2004 4710.7 159878.3 187.07 7.44 2005 5285.9 183084.8 193.05 7.54 2006 6229.7 217656.6 345.7 7.71 2007 7770.62 268019.4 358.37 7.8 2008 8749.3 316751.7 373.02 7.97

(二)估计参数与模型检验

1.直接对模型进行OLS法估计

2、多重共线性检验

(1)分析:由上表我们看到解释变量x2和x3的t值不显著,而可决系数R和F 统计量显著,说明极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计算解释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结果如下:

X1 X2 X3

X1 1.000000 0.255067 0.937396

X2 0.255067 1.000000 0.302748

X3 0.937396 0.302748 1.000000

由表可以看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多重共线性修正:采用剔除法

剔除x2后得到结果如下表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3/15 Time: 18:59

Sample: 1997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1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718.838 3350.323 -0.513037 0.6203

X1 0.025598 0.003093 8.276319 0.0000

X3 311.7478 525.3794 0.593376 0.5675

R-squared 0.986208 Mean dependent var 4508.385 Adjusted R-squared 0.983143 S.D. dependent var 2122.402 S.E. of regression 275.558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28780 Sum squared resid 683393.8 Schwarz criterion 14.40902 Log likelihood -82.72678 Hannan-Quinn criter. 14.24291 F-statistic 321.7791 Durbin-Watson stat 1.983605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回归方程为:

Y=-1718.838+0.025598X1+311.7478X3

T=-0.513037 8.276319 0.593376

R-squared=0.986208 Adjusted R-squared=0.983143 F=321.7791

DW=1.976784

3.自相关检验

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86208,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比较好。对样本量为12、3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L=0.658,DU=1.864,模型中,DW>DU,显然消费模型中没有自相关.

4.异方差的检验

White检验法: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White

F-statistic 0.492104 Prob. F(3,8) 0.6975 Obs*R-squared 1.869477 Prob. Chi-Square(3) 0.5999 Scaled explained SS 1.093284 Prob. Chi-Square(3) 0.7787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3/15 Time: 19:37

Sample: 1997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1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61605.8 489414.3 -0.738854 0.4811

X1^2 -2.40E-06 2.25E-06 -1.069429 0.3161

X2^2 -2.05E-06 2.95E-06 -0.696865 0.5056

X3^2 9476.139 10475.30 0.904618 0.3921

R-squared 0.155790 Mean dependent var 56937.21 Adjusted R-squared -0.160789 S.D. dependent var 96472.41 S.E. of regression 103939.3 Akaike info criterion 26.20220 Sum squared resid 8.64E+10 Schwarz criterion 26.36384 Log likelihood -153.2132 Hannan-Quinn criter. 26.14236 F-statistic 0.492104 Durbin-Watson stat 2.443779 Prob(F-statistic) 0.697544

Obs*R-squared=1.869477,在α=0.05下的临界值X2=5.9915,同时旅游人数和铁路里程的t检验值也显著,因为Obs*R-squared=1.869477<χ2=5.9915,所

以接受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根据以上回归模型的建立分析,结合国内旅游的实际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强劲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国内旅游市场的逐步繁荣。社会经济的进步,良好的社会环境还促使人们外出旅游。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渐走向小康,走向富裕,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也会相应上升。

(二)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大力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线路的延伸促进了旅游经济增长。

三.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一些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国内旅游消费模型。该模型经过检验,能够较好的拟合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实际情况,表明了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了旅游的强烈愿望。

鉴于这些影响我国旅游需求的因素,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1、政府要加大致力于完善交通的力度,提高车辆上的环境以及服务水平,减少乘客不必要负担。

2、政府应该在农村、特殊人群中推行优惠政策来普及消费,缩小城乡旅游消费的差距。

3、政府应加大旅游事业的发展力度,而且应该密切关注与旅游事业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情况。

4、我国应加快经济建设,以经济增长带动旅游消费的增长。从模型中可看到国民经济的变化与旅游需求呈同步变化,且国民经济的增长会带动旅游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最终刺激旅游消费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编委会.中国旅游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2013.

[2] 刘德谦. 我国国内旅游的需求现状与前景. 【J】社会科学家,2002 [3] 雷平,施祖麟.我国国内旅游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J】人文地理,2009.

[4] 中华人民共扣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0—2013.

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资料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 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省的经济一直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消费、财政支出对省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省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财政支出 一、前言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投资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2001—2014年的14中,我省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1.5%,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省目前

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了2001-2014年的省生产总值等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表如下: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教学号:21140731 姓名:王月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年-2015年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CPI、GDP、投资、预算支出、进出口、经济增长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指出,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大类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有,Y=C+I+G+NX。

从公式可知,GDP主要受这四方面影响,因此本文用公共预算支出衡量一部分政府购买,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选取了CPI物价指数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随着对外经济加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出口额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与参数设计 (一)数据的收集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的困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得归功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处在转变之中,正从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美国、日本的经验相比,吸引巨额国际资本流入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而汇率问题则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难题。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与美国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前,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表现为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外,资本的增长则主要来自国内,而现在,资本的增长更加依赖于外国资本和台湾资本,而需求增长则依赖于本地资源。印证这种变化趋势的是,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气势似乎盖过了珠江三角洲,上海与香港的金融中心之争也是咄咄逼人,如果说香港、深圳和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体系,那么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体系在地缘和传统上则较多是以内向(国内市场)为主要特征,这也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投资更多的选择上海的原因。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最终要超过国外市场,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颠倒过来。 翻开世界经济历史地图就会发现,经济大国的近代工业均发轫于沿海,但成功的大国经济很快就转向内地工业资源密集区,至少美国的经济历程是如此。美国经济沿着这条道路发展起来的,而法国、西班牙、荷兰、汉萨同盟则在相反道路上衰弱了。在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生产力和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但美国人并没有长期沉浸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政策,而是调头西进,走“内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特别是19世纪早期,运输业和通信业的新技术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美国通过其东部沿海的城市纽约和波士顿的金融中心从英国输入资本,运用这些资本在纽约、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等州建立了炼钢和采煤等新兴工业。这些产品运往内陆,供应芝加哥等新兴城市和西海岸的城市。这些新城市则在美国的腹地开发出新的农业产地以供应世界市场。而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各国等周边国家向美国提供原材料和某些特定的制成品以满足美国工业生产的需要。同时,从企业债券到股票融资等金融工具的出现,标志着19世纪末华尔街资本证券市场的成熟,这为20世纪产业重组和企业并购提供了金融平台,那些20世纪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就是以此为基础成长起来的。结果,半个世纪以后,整个西部地区就为美利坚的民族生产力所充溢,为美国迅速跨入世界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20世纪初,当美国的民族生产力已足以称霸世界时,才打出“世界主义”和“门户开放”的旗帜。 这个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如“西部开发”和“启动内需”仍有借鉴意义。只是,这个经验对一个世纪之后的中国经济所具有的挑战意味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那些在成长中具有时序关系的阶段和过程将被压缩在一个较短时期来完成。 二、作为反例的日本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经济奇迹被归结为这样一种基本发展模式:在日本式经济中,政府为了达到它的(贸易立国、出口导向)目标,在市场中同时嵌入了激励和抑制因素。在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后,日本实行的国家指导而私人所有的经济体制是日本二战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高效的经济体的主要因素。南韩和台湾学习了它的主要原则和机构,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日本对美国的持续贸易顺差,即美国对日本的持续贸易逆差开始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时,对日本经济成功的主流解释是它享有特别优惠的汇率,这一汇率是美国在战后占领期间为了帮助日本经济复苏而确立的,名义上1美元可兑换360日元。1971年,尼克松总统结束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迫使日元升值,削弱日货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优势。15年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规模有两个德国那么大,在汽车、钢铁、电子产品、机器人、半导体、液晶显示器和其他工业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美国人更是惊呼日本的“威胁”。像尼克松一样,里根政府又寻求利用汇率

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我国正处于绿色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绿色经济全面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文中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有过深入探索研究并建议从更深层次完善省域绿色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绿色经济;研究综述 0.引言 2013年最新公布的数据上看,我国在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在数据的背后所隐藏的是我国森林平均每年减少520万公顷,土地沙化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并且沙化以每年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递增等等。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沙漠化等现象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人类意识到由于自身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以后,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措施,提倡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政府不断做出努力,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的焦点就是世界各国政府以及世界人民应当注意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世界气候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不能以地球环境破坏的代价换取世界经济的发展;在2012年里约热内卢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新概念。 在严峻的生态形势下,迫切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里约+20”成果文件中提出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经济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有效工具、发展绿色经济是降低生态稀缺性的必然选择。[1]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绿色经济的国外研究现状 绿色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1]绿色经济学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能够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大部分学者认为绿色经济应该与绿色新政、绿色工作相结合来讨论,当然也有基于气候变化的绿色经济思想,“里约+20峰会”的主题之一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下发展绿色经济。[2] 英国学者认为经过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后,英国可再生能源供应所占比例将会提高,住房的节能改造也将使得生活方式朝节能方向改进,政府从政策和资金

经济增长论文: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论文: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优势资源禀赋有效性的发挥,该理论能够解释经济增长发生的条件和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资源禀赋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经济体应该随着优势资源禀赋的变化而调整促进优势资源禀赋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解决原有经济结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创造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优势资源禀赋;有效性 一、前言 中国作为新近崛起的发展中大国,研究中国的经验,对于其它落后国家具有借鉴意义。日本,“亚洲四小龙”和“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增长有没有共性,这些共性是否具有可移植性,对于这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可复制性,那么,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因素分析可以为现在大多数经济落后国家带来福音。 二、文献综述 1. 斯密的《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分析》一书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第一本理论著作,斯密把经济发展归结为分工,市场容量决定分工,市场和分工相互促进,形成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斯密从他那一时代的特征和作坊生产发展出

发,归纳总结出他所看到的现象背后的因素。作为起点,斯密的理论有突出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经济增长理论,斯密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过于简单,框架太粗,没有涉及经济增长的核心分析,没有具体到经济增长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 斯密之后经济增长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发展,熊彼得提出了第一个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他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和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对“创新理论”进行了阐述和系统的运用,把经济增长归为一系列自发产生的非连续的变化:“创新”活动。“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经济技术的变迁,“创新”的主体则是企业家,经济发展是个别企业家的“创新”的结果。“创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一面,总结供给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排除了需求方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事实上,任何一个经济过程,都是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的结果,需求和供给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促进整个经济良性的发展,发展也具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熊彼得“创新理论”中提出的破坏性概念,即“创新”过程是对原有经济结构的破坏和新经济结构的建立,这一概念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变迁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只是我们需要把这一活动的原因和主体需要重新定位分析,从事实经济活动中和大量的经济现象总结根本性的原因。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班级:电0802—2班 姓名:*** 学号: 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投资在景荣活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具体有: 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紧密。在经济理论界,西方和我国有一个类似的观点,即认为经济增长情况主要是由投资决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要素投入和资源配置来分析。 2、投资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投资对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投资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任何技术成果应用都必须通过某种投资活动来体现,它是技术与经济之间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技术本身也是一种投资的结构,任何一项技术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和资源(如试验设备等)等的产物。技术进步的产生和应用都离不开投资。 从国际资本大体分类看,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指一国的某行为主体通过经营对另一国的某企业有持久利益和一定程度的控制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流向表现出以美、欧、日三极双向互流为核心,同时向各自地区外围扩散的特征,在核心层与外围层的投资流动中,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投资新的增长极和生长带,这一方面指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成倍上升,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资本输入国的地位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是指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跻身资本输出国行列。建国以后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当时不利的国际环境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联系都很少,实行“关起门来搞建设”的经济建设方略,对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利用和引进几乎为零。 经过多年的建设,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虽然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国民工业体系,但产业结构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经济发展缓慢,总体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改革开放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本国市场,大力引进外资加速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经济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且技术升级换代加快,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是与大量外资参与国内经济建设所密不可分的,中国也由于自身资源、市场、劳动力、外资投资政策等各方面的优势而成为国际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我国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拥有着许多机遇,如:①海外直接投资的注入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海外直接投资的进入通常会引致母国企业的追加或辅助投资,跨国企业还通过为东道国当地资本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能够有效地动员当地储蓄,成为引发国内投资的催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内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这种增长,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人口素质、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战略构想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应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强调人类利用生物圈的管理,目的是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利益,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理论最早出现于1980年联合国规划署(unep)委托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lucn)起草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的文件中[1]。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已从一开始注重生物方面,扩展到注重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相关因素,并使之相互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有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指标,缺一不可[1]。”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空前的城市化和令人瞩目的工业化过程,其经济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9%,确立了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形象,但是,按照“生态—经济—社会的指标”进行衡量,我们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更不一定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显示,如果从GDP中扣除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是零增长。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宏观上看有人口及其素质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一、中国人口及其素质 (一)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使人口的增长率得到明显的下降,以至到1998年降到1%以下,但2001年的最新统计表明全国人口已达到12.95亿,而且今后平均每年新生人口仍高达2100万,自然增长人口达1350万。虽然我国资源丰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按人口平均计算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且,应该看到,我国人口有70%在农村,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贡献主要来自城市,上海已经趋近零增长,而农村,尤其是内地较贫困地区生育率仍然很高。有资料表明:1990年,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达1.8亿以上,农村就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盲近36%,据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截止到1995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率达16.48%,农村(县以下)则为19.66%。城乡人口结构失衡,导致整体国民素质的低下,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表明,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小学生为43%,中学生为108%,大学生为300%。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必然会影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影响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湖北省农村抽样调查队早在1986年对湖北省农村调查发现,文化水平不同的家庭人均收入呈明显的梯度差异,对人口本身的数量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生育率与文化的高低成反比是普遍规律。我们应从高生育率—低人口文化素质—低劳动生产率—高生育率的初级循环模式向低

绿色会展发展模式及发展策略

绿色会展发展模式及发展策略 ★精品文档★ 绿色会展发展模式及发展策略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会展提倡绿色节能理念。本 文试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三个案例来探讨绿 色会展发展模式,希望能为绿色会展的发展提供参考。 3.1北京奥运模式 “绿色奥运”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其内涵是要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运动会的工程建设、市场开发、采购、物流、住宿、餐饮及大型活动等,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北京奥运会充分利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了全民的环境意识。北京奥运会的的绿色模式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筹办、举办及赛后利用的过程中。这是历届大型活动中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绿色概念,并作为主题予以实施。奥运会之后也为北京留下一个奥林匹克森林公

园,为北京市民留下了一大片绿色天地,极大地改善了北京的城市面貌。北京奥运会始终践行绿色概念,例如森林公园的各种座椅均是由回收的废旧牛奶盒制作而成的。通过北京奥运会绿色模式可以看出:会前高调提倡,会中积极探索,会后留下绿地。3.2上海世博模式

继北京奥运会绿色概念之后,上海世博会也围绕绿色、环保大作文章。前期,通过举办各种论坛集思广益,如和GE (解释一下?)举办“绿色创想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活动, 引领整个世博努力打造有序世博、安全世博、环保世博、绿色世博理念,例如在场馆建设方面重点实施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战略。通过这一系列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深层次含义。 上海世博会共建设了200多个展示场馆。有关场馆建设的要求,组委会提出要选择节能材料,并明确只给节能开绿灯。不仅各国的场馆建设使用了节能概念,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充分利用了节能材料,其中世博轴的设计就是一个节能轴。作为世博园区最大的景观轴线,世博轴的照明相关设施除了使用新型科技节能材料外,还大胆采用了“阳光谷” 设计。六个巨型的“阳光谷”排列在世博轴中,引导阳光自然倾斜而下,使用大自然的恩赐实现节能的最大化。借助上海世博会的示范作用,节能建筑和节能材料的使用得到了有力推广。 通过上海世博会绿色模式可以看出:会前积极研讨,会中主打节能,会后带动产业。 3?3西安世园模式 西安世园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在中国 大陆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会。西安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纳率:57%11级2013.05.16 一、信用缺失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实和日趋 严重的问题,它以经济领域为辐射中心,向其它领域扩散,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集中表现在有的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骗上,他们采取偷梁换柱、偷工减料等种种手法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不惜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生产,以牟取暴利。同时有的销售者,为了拓展销售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在经济活动中放任假货通行,甚至知假卖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从而造成假烟、假酒、假药等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在金融领域,恶意贷款和有意拖欠不还或故意逃债等现象造成金融秩序混乱。虚假广告,不履行承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政治领域,存在着政治造假,瞒上欺下,贪污腐败等为官为利不为民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有的当权者不为民造福、谋利,喜欢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掺水数字”、“面子项目”、“政绩工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浮夸造假的工作作风日趋严重,一些官员实事做得少,缺乏基本的求实精神。政治领域的信用缺失与政治腐败相互助长,成为

政治腐败的一大症结。文化领域也存在信用缺失现象。不少书商和出版社为牟取暴利而置法律道德于不顾,肆意抄袭、剽窃、盗版他人作品,造成文化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学术界也净土不再,学术腐败。学术界诚信求真精神面临挑战。在名利的诱惑和驱动下,各种假文凭,假证书也随处可见。二、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信用:多是指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有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诚实无欺和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一致,不危害他人,不正当获得的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我们不能设想,没有了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政府债券和信用卡及按揭等,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仍能正常进行。 1.信用做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削弱,使经济运行受阻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人们之所以能有序地进行商品交易,是基于经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但是面对大量的失信现象,为了防范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僵持在“钱不到帐不发货”,“收不到货不给钱”的尴尬局面,许多企业宁愿放弃大量的订单和客户,也不采取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的方式退化,极大地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2.加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在市场经济活中,由于各部门、各企业生产不同商品的周期长短不一,资金周转的情况各不相同,客观上产生商品赊购赊销以及资金借贷要求。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的说来30 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说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市场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是大起大落还是平稳增长。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低,各种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几乎完全由政府管制,市场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受到极端压抑,计划体制的管制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力量,外在的政府干预因素经常冲击正常的经济周期,导致经济多次大起大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经济增长? 其次是宏观调控的完善,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也就是1998 年年中以来扩大 内需的政策,其政策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6 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政策转向是成功的,理论分析上也站得住脚。扩大内需的政策能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征,还在于这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该项政策组合持续达6 年之久。2004 年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转变是很必要和及时的,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出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政策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有个很好 的反面案例,就是日本20 世纪90 年代的财政政策。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影响。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之和2008 年中国消费和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资10<1>班雷超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崛起是文化的崛起,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被其他的强势文化取而代之,那么这个国家无论从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成了强国的傀儡,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不可取代的灵魂!”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髓之一,具有着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文化,既是国家的根,也是国家的魂。曾经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一个民族,只要文化延续,精神不垮,便是守住了自强之根基。纵观人类历史,侵略者要消灭一个民族,必先消灭这个民族的文化,抹除这个民族的记忆,把它的文化消灭掉。当这个民族的文化消失时,这个民族也随之荡然无存。可以说,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桑而不死,是因为她精神不灭,文化不死。中国人的血性,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的核心价值在此有了很好的诠释。 而文化同时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素之一。如果说经济带来的是物质上的需要,那么文化带给人们的就是精神上的需求。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求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任何物质产品都要满足人民一定的物质需要,同时它也往往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某种需要。同样地,精神需求的存在也离不开物质

上的需要,任何精神需求都必然或直接或间接地以一定形式的物质需要作为依托和基础。 在市场经济国家,文化早已成为庞大的产业,有许多经济活动与精神产品的生产相关。如第一类是直接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产业,除了不以直接盈利为目的的科学、教育、艺术外,还包括电影、电视、广播、音乐、戏剧、娱乐、报刊、出版等。第二类是提供与之相关的物质载体的产业,如造纸、印刷、音像、电器、信息等。第三类是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产业,如旅游业、部分建筑装饰业、高档服装业和饮食业等。离开了文化,这些行业就很难有大的发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经济越发展,它们就越发达,同时它们对文化的依赖性也越强。 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及行为方式。不同的国家因为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发展程度也就有所差异。如韩国。韩国人文物保护的热情让家大业大的中国人看来有时有点小题大做。在韩国,一处不起眼的小陶窑遗址,一段乱石砌成的古墙,一座小庙,都可能是国家重要的“有形文化财产”,被郑重其事大兴土木地建馆保护。许多到韩国旅游的中国人,按着导游图兴冲冲地赶到那些所谓的“重要文物遗址”,看到的往往不过是一座小亭子或者一块大石头,不免大失所望。然而韩国人却对此津津乐道。相对于文物遗迹的保护,韩国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得更出色。 当你和韩国人接触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觉也许是他们强烈的民

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代敏华、卢俊、王成 摘要:本文分别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和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对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本文借助《西藏统计年鉴》的数据(数据范围为1985—2009年),通过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的去除,建立了西藏产出GDP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C-D生产函数,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西藏经济的增长总体上仍是资本和劳动力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增长质量不高,为此西藏要想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需要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努力。 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本文通过《西藏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数据范围为1981—2009年),并借助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去除数据的多重共线性,建立了西藏GDP关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消费在影响西藏GDP的这三个因素中对GDP的刺激作用最强,投资其次,净出口最弱。为此,要想保持西藏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西藏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商品出口的结构,大力培养新的出口增长点,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经济增长;C-D生产函数;投入;产出;国民收入核算

目录 1.引言:问题的提出 (1) 2.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 (1) 2.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说明 (1) 2.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3) 2.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3) 2.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3) 2.3.2模型序列相关性的去除 (5) 2.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6) 3.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分析 (6) 3.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的描述 (6) 3.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8) 3.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9) 3.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9) 3.3.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9) 3.3.3模型的主成分回归 (10) 3.3.4模型诊断 (11) 3.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12) 4.结论与启示 (12) 参考文献 (15) 附录:文中模型建立所用到R统计软件代码 (16)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主要特点(一)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主要特点(一)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具备几个主要特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调节基础上的宏观调控;坚持开发国内资源基础上利用外资的模式;坚持渐进式的改革开放道路;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路径;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稳定促发展、和平促发展的根本方针。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特点 现存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书本上找不到,只能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 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国人民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确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加进了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 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共同接受的向导,这是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必备的首位要素。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设计了三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认为到2000年,中国GDP比1980年翻两番后,也只是初步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根据中国2000年人均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事实,把中国从2000年到2020年的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新情况,在发展目标中加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内涵。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生动运用和创新。 对于一个后进的国家,找准自己的现实方位,科学地确立本国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十分重要。日、韩两国五、六十年代因发展目标选择恰当而受益,有的拉美、非洲国家近十至二十年因发展目标选择不当而受损。幸运的是,中国确立了2l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并正确规定了2000年、2020年的阶段目标,今天还加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更重要的是,这些目标不仅是国家领导层的理念和战略,而且为广大人民普遍认同。从本质上说,它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目标,是人民在每个阶段均能真实感受到的可望可及的符合实际的目标。 二、逐步明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向,这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发展体制 传统的资本主义实行的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我国经历了艰难的体制探索: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确定为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与英、美、日、韩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及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这种体制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区别是:它虽然保留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多样化了,更重要的是,它允许私营经济、外国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的共同发展。这种体制在保存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基础上充分利用了人类创造的市场经济这个一般的体制成就。这种体制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分散生产、小生产在农业和农村还占统治地位。城市的手工业生产、旧式工商业仍占很大比重,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难以改造和提升这些产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二是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仍处于经济不发达的边缘地位,贫困落后,边缘化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根本特征,在此条件下,不借助于市场经济体制,无法与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取得紧密联系,难以获得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成果;三是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抛弃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公有制为主体及按劳分配,以及借助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参与经济剩余的再分配,

河南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评述论文

文献综述 论

文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学号:09202028 :振华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评述 振华 农业大学450002 摘要: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和现代化是以资源的巨大浪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的。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发展绿色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平等、保障人权的和谐社会环境。只有建立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才能达到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同发展。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环境;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

Review of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in Henan (Zhenhua Zhang) Abstract:The realization of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s at the base of hug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the cost of sacrific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een economy is a new form of market-oriented economy based o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economy and for the purpo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ed in harmony. The ultimate goal of developing the green economy is to achieve social justic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and improve human health, to create an egalitarian,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Only by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promoting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can we achiev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Green economy Environment Industria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cial Justice 1背景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和现代化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传统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它是沿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走过来的。其运行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发调节,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然而,它是以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代价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的,结果造成了资源的短缺和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 近几十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本国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宏观管理政策及立法来强化生态经济,并加强了防止环境污染、以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建设,谋求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中国这样的一个经济迅速腾飞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着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发展历程,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关键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0年代后期,大量“戏说历史”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则是市场力量最集中的代表。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选择的题材都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政治力量没有直接关联,《戏说乾隆》和《还珠格格》是其代表,1999年《还珠格格》在中国风靡一时,在上海甚至创造了42%以上的收视纪录。《还珠格格》上、下两部共60余集电视剧播出之后, 剧中嬉笑自如、无拘无束的青春女性小燕子成了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的人物。该剧不仅在电视市场上创造了播出权几十万元一集的价格,而且不少电视台在播放该剧时还在剧中插播广告,有的电视台插播广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播出电视剧本身的时间。这表明,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在中国的确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在这些电视剧中,历史被虚拟化为假定的陌生舞台,上演的完全是一种宣泄性的游戏。这些电视剧在给予观众解构过去所形成的历史概念的的快感的同时,也将当代人的压抑、苦闷、不安通过历史的游戏得到了释放。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中都得到了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华语文化一种普遍的历史解构和道德解构的需求。 而历史题材电视剧,事实上也为知识分子立场提供了一定的表述空间和修辞策略。从《宰相刘罗锅》(1996)到《雍正王朝》(1998),再到《铜嘴铁牙纪晓岚》(2001),尽管这些电视剧都采用了通俗情节剧的叙事模式,甚至采用了喜剧的类型化手法,但是这些电视剧都通过对特定历史人物和历史环境的营造,不仅仅是回忆历史,而且也是模拟现实。例如,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它不仅通过100多位人物、600多个景点叙述了清代从康熙到雍正年间的政权斗争,而且还借助与历史的相似性和对历史的重新改写发掘了历史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以古鉴今、借古讽今历来是中国的叙事传统。这些电视剧显然继承了这一知识分子的叙事传统。这些电视剧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对历史的重写,其意义不在于还原历史,而在于温故而知新。 如果说历史剧是各种社会力量共有的策略,那么类型化电视剧的出现则是电视剧市场化的结果。中国电视剧从《渴望》开始出现了类型化倾向。在各种类型的通俗电视剧中,以《渴望》、《皇城根》、《京都纪事》《儿女情长》等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以《爱你没商量》、《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牵手》等为代表的言情剧数量最多。此外,以《公关小姐》、《广告人》、《情满珠江》等为代表的都市商战剧也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公关小姐》甚至在某些地区创造了52.76%的收视率,最高收视率达到了90.78% 。在这些电视剧中,社会的现实矛盾和权力较量、人们实际的生存境遇和体验都被戏剧化为人物的善恶冲突,社会或历史经验通常都被简化为“冲突—解决”的模式化格局,通过叙事的策略性过程的处理,文本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最终被“驯服”,随着那个被预订好的叙事高潮的到来,最后是一个善恶分明、赏罚公正的结局。 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的《编辑部的故事》带动了中国城市电视喜剧的风行,1995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的《我爱我家》的播出,则使情景喜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通俗电视剧形式。情景喜剧的形式虽然是舶来品,但其叙事的策略却是本土化的,这体现为其常常采用幽默、滑稽、戏闹的传统喜剧形态,常常启用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喜剧演员和明星,用小品似的故事编造、小悲大喜的通俗样式,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梦想和尴尬都作了喜剧化的改造,最终将中国百姓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和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这些平民化、世俗化的喜剧,通过对一些杜撰的喜剧人物的滑稽言行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摘要】近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商品价格,还是股市价格,抑或楼市价格,均发生不容乐观的变化。在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深入分析,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剖析,试图从原因入手提出一些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股价房价消费价格指数 1.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概况。中国经济的发展迅速且平稳,在2006和2007年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较快且平稳的发展速度,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加之近几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良好,人们的投资热情越来越高,股价和房价涨幅大增。与此同时,其它商品的价格也在提高,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食品类价格更是飞涨,人们的生存压力加大,很多人士撰文评论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这也是政府、经济学界和社会各层所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针对上述股市和楼市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2.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及其成因。 2.1股票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的股票市场形势逐渐好转,以上证指数为例,2005年在1100点左右,而到2007年,最高时竟达到6100点,短短两年时间,增长5000点。但从2007年11月份开始,股市开始出现下跌情况,至2008年9月已跌至2000点左右。人们也由2007年对股票市场的趋之若鹜,变为现今的想方设法如何从股市抽身。 本轮股市上涨的背景是股权分置改革与人民币升值。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股票的全流通,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说,此次改革无疑是迈向市场化的里程碑,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由原来的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调整到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此次人民币升值时机合适,不仅改变了当时的市场预期,同时也配合和促进了股改,两者一起推进了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然而短期内,当越来越多的资金大量涌入股市,而股票本身的价值并未得到大幅增加时,就会产生股市泡沫,而泡沫必然要破裂。另外,国家的紧缩政策也是重要原因。从2007年3月至8月,央行进行了四次加息,使得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分别由2.52%、6.12%提高到3.60%、7.02%。与以往“越紧缩,越上涨”的现象不同,此次紧缩政策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产生了方向性的变化。以上可称之为股市下跌的内因。另外,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股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007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也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影响到我国的股市,这可以看作是我国股市下跌的外部原因。 2.2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房地产业作为与百姓生计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房价的上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衡量房价上涨的指标很多,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