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距的计算

热焦距的计算
热焦距的计算

function varargout = thermal_lens(varargin)

% THERMAL_LENS M-file for thermal_lens.fig

% THERMAL_LENS, by itself, creates a new THERMAL_LENS or raises the existing

% singleton*.

%

% H = THERMAL_LENS returns the handle to a new THERMAL_LENS or the handle to

% the existing singleton*.

%

% THERMAL_LENS('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 calls the local

% function named CALLBACK in THERMAL_LENS.M with the given input arguments.

%

% THERMAL_LENS('Property','Value',...) creates a new THERMAL_LENS or raises the

% existing singleton*. Starting from the left, property value pairs are % applied to the GUI before thermal_lens_OpeningFcn gets called. An % unrecognized property name or invalid value makes property application % stop. All inputs are passed to thermal_lens_OpeningFcn via varargin. %

% *See GUI Options on GUIDE's Tools menu. Choose "GUI allows only one % instance to run (singleton)".

%

% See also: GUIDE, GUIDATA, GUIHANDLES

% Edit the above text to modify the response to help thermal_lens

% Last Modified by GUIDE v2.5 06-May-2014 10:33:17

% Begin initialization code - DO NOT EDIT

gui_Singleton = 1;

gui_State = struct('gui_Name', mfilename, ...

'gui_Singleton', gui_Singleton, ...

'gui_OpeningFcn', @thermal_lens_OpeningFcn, ...

'gui_OutputFcn', @thermal_lens_OutputFcn, ...

'gui_LayoutFcn', [] , ...

'gui_Callback', []);

if nargin && ischar(varargin{1})

gui_State.gui_Callback = str2func(varargin{1});

if nargout

[varargout{1:nargout}] = gui_mainfcn(gui_State, varargin{:});

else

gui_mainfcn(gui_State, varargin{:});

end

% End initialization code - DO NOT EDIT

% --- Executes just before thermal_lens is made visible.

function thermal_lens_Opening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varargin)

% This function has no output args, see OutputFcn.

% hObject handle to figure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varargin command line arguments to thermal_lens (see VARARGIN)

set(handles.k,'string','0.103');

set(handles.pump_power,'string','130');

set(handles.dn_dT,'string','9.86*10^(-6)');

set(handles.length,'string','5');

set(handles.diameter,'string','0.8');

set(handles.alfa,'string','3.2');

set(handles.min,'string','1');

set(handles.max,'string','2');

% Choose default command line output for thermal_lens

handles.output = hObject;

% Update handles structure

guidata(hObject, handles);

% UIWAIT makes thermal_lens wait for user response (see UIRESUME)

% uiwait(handles.figure1);

% --- Outputs from this function are returned to the command line.

function varargout = thermal_lens_Output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varargout cell array for returning output args (see VARARGOUT);

% hObject handle to figure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Get default command line output from handles structure

varargout{1} = handles.output;

function k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k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Hints: 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k as text

% str2double(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k as a double

% --- Executes during object creation, after setting all properties. function k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k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empty - handles not created until after all CreateFcns called

% Hint: edit controls usually have a white background on Windows.

% See ISPC and COMPUTER.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pump_power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pump_power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Hints: 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pump_power as text

% str2double(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pump_power as a double

% --- Executes during object creation, after setting all properties.

function pump_power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pump_power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empty - handles not created until after all CreateFcns called

% Hint: edit controls usually have a white background on Windows.

% See ISPC and COMPUTER.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dn_dT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dn_dT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Hints: 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dn_dT as text

% str2double(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dn_dT as a double

% --- Executes during object creation, after setting all properties. function dn_dT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dn_dT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empty - handles not created until after all CreateFcns called

% Hint: edit controls usually have a white background on Windows.

% See ISPC and COMPUTER.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length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length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Hints: 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length as text

% str2double(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length as a double

% --- Executes during object creation, after setting all properties. function length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length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empty - handles not created until after all CreateFcns called

% Hint: edit controls usually have a white background on Windows.

% See ISPC and COMPUTER.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diameter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diameter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Hints: 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diameter as text

% str2double(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diameter as a double

% --- Executes during object creation, after setting all properties. function diameter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diameter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empty - handles not created until after all CreateFcns called

% Hint: edit controls usually have a white background on Windows.

% See ISPC and COMPUTER.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 --- Executes on button press in cal_f_pushbutton.

function cal_f_pushbutton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cal_f_pushbutton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k=str2num(get(handles.k,'string'));

p=str2num(get(handles.pump_power,'string'));

dn_dT=str2num(get(handles.dn_dT,'string'));

alfa=str2num(get(handles.alfa,'string'));

l=str2num(get(handles.length,'string'));

w=str2num(get(handles.diameter,'string'))/2;

f=pi*k*w.^2/(p*dn_dT*(1-exp(-alfa*l/10)));

set(handles.f,'string',num2str(f));

function alfa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alfa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Hints: 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alfa as text

% str2double(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alfa as a double

% --- Executes during object creation, after setting all properties. function alfa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alfa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empty - handles not created until after all CreateFcns called

% Hint: edit controls usually have a white background on Windows.

% See ISPC and COMPUTER.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 --- Executes on button press in plot_pushbutton.

function plot_pushbutton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plot_pushbutton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k=str2num(get(handles.k,'string'));

p=str2num(get(handles.pump_power,'string'));

dn_dT=str2num(get(handles.dn_dT,'string'));

alfa=str2num(get(handles.alfa,'string'));

l=str2num(get(handles.length,'string'));

wmin=str2num(get(handles.min,'string'))/2;

wmax=str2num(get(handles.max,'string'))/2

w=wmin:(wmax-wmin)/1000:wmax;%光斑半径0.4mm

f=pi*k*w.^2/(p*dn_dT*(1-exp(-alfa*l/10))); %带入到热焦距公式中去,计算出来的单位为mm

plot(2*w,f);

xlabel('diameter of pump light /mm');

ylabel('focal length/mm');

function min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min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Hints: 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min as text

% str2double(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min as a double

% --- Executes during object creation, after setting all properties. function min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min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empty - handles not created until after all CreateFcns called

% Hint: edit controls usually have a white background on Windows.

% See ISPC and COMPUTER.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max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max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Hints: 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max as text

% str2double(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max as a double

% --- Executes during object creation, after setting all properties. function max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max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empty - handles not created until after all CreateFcns called

% Hint: edit controls usually have a white background on Windows.

% See ISPC and COMPUTER.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f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f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 Hints: 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f as text

% str2double(get(hObject,'String')) returns contents of f as a double

% --- Executes during object creation, after setting all properties. function f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f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empty - handles not created until after all CreateFcns called

% Hint: edit controls usually have a white background on Windows.

% See ISPC and COMPUTER.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代码部分粘贴到M文件,直接运行就可以了。可以设置不同晶体的参数。主要用于端面泵浦棒状的晶体计算泵浦光造成的热焦距。

监控摄像头焦距与距离(最新整理)

监控摄像头焦距与距离一、监控摄像头镜头可视角度表 二、监控摄像头镜头可视距离表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f=w*D/W f=h*D/h f:镜头焦距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D: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 单位mm 规格 W H 1/3" 4.8 3.6 1/2" 6.4 4.8 2/3" 8.8 6.6 1" 12.7 9.6 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 当L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镜头参数 3.6/4MM6MM8MM12MM16MM25MM60MM 镜头角度75.7/69.650.0度38.5度26.2度19.8度10.6度 5.3度最佳距离10米内20米内30米内40米内50米内60米内80米内镜头大小的主要区别是:镜头越小看的越近,但是视觉范围越宽;镜头越大看的越远, 但是视觉范围越窄.

选择镜头要点: 1、镜头大小可以自由选择. 根据摄像头监控的实际距离,参照上表选择相对合适的镜头毫米数.同系列产品镜头大小不影响价格。例如:宝贝名称为10米摄像机,而您的实际距离是25米.那么您可以选择8MM的镜头,产品价格不变,同样,宝贝名称为50米摄像机,而您的实际距离是35米,那么您可以选择12MM的镜头,产品价格不变。 2、镜头毫米数所对应的最佳距离,指的是发现距离.有客户问3.6MM的镜头,能看清10米内的人吗?回答是肯定的.这里说的"看清",是说的看清人的大致面貌和活动.如果要求看清楚人脸的话,选择更大的镜头.如图: 图中3个人的大致面貌和活动可以清楚的看到,如果是您熟悉的人,您一眼就可以认出来.如果是陌生人,您就没办法清楚的辨认五官。这个镜头是3.6MM的,看的距离是在10米左右。如果您换成16MM的镜头,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但是视觉范围就很窄。上图右边的部分就看不到了。这也就是大镜头与小镜头的根本区别。如所需监控的范围较小,建议对照表格选择大一个规格的镜头。这样在清晰度(芯片线数)相同的情况下,目标物体看起来放的更大,细节看的更清楚,视觉效果更好;如您所需监控的范围较广,建议您对照表格选择规格相对大的镜头。在清晰度(芯片线数)相同的情况下,这样您会感官上觉得目标物体更清晰。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1080P、720P、4CIF、CI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先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监控摄像机镜头焦距计算方法

监控摄像机镜头焦距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 2008-9-27 14:26:45 一、公式计算法: 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f=wL/W f=hL/h f:镜头焦距 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 规格 W H 1/3" 4.8 3.6 1/2" 6.4 4.8 2/3" 8.8 6.6 1" 12.7 9.6 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 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2、视场角的计算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水

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β=2tg-1= 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角度) q=2tg-1= 式中w、H、f同上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 q=或=q 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摄像层和不同焦距f时的水平视场角b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高度H和视场宽度W. H=2Ltg、W=2Ltg 例如;摄像机的摄像管为17mm(2/3in),镜头焦距f为12mm,从表2中查得水平视场角为40℃而镜头与被摄取物体的距离为2m,试求视场的宽度w。W=2Ltg=2×2tg=1.46m则H=W=×1.46=1.059m焦距f越和长,视场角越小,监视的目标也就小。 二、图解法 如前所示,摄像机镜头的视场由宽(W)。高(H)和与摄像机的距离(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机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来3个因素决定; *.欲监视景物的尺寸 *.摄像机与景物的距离 *.摄像机成像器的尺士:1/3"、1/2"、2/3"或1"。图解选择镜头步骤:所需的视场与镜头的焦距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可选择适当的镜头。估计或实测视场的最大宽度;估计或实测量摄像机与被摄景物间的距离;使用1/3”镜头时使用图2,使用1/2镜头时使用图3,使用2/3”镜头时使用图4,使用1镜头时使用图5。具体方法:在以W和L为座标轴的图示2-5中,查出应选用的镜头焦距。为确保景物完全包含在视场之中,应选用座标交点上,面那条线指示的数值。例如:视场宽50m,距离40m,使用1/3"格式的镜头,在座标图中的交点比代表4mm镜头的线偏上一点。这表明如果使用4mm镜头就不能覆盖50m的视场。而用2.8mm 的镜头则可以完全覆盖视场。 f=vD/V f=hD/H 其中,f代表焦距,v代表CCD靶面垂直高度,V代表被观测物体高度,h代表CCD 靶面水平宽度,H代表被观测物体宽度。 举例:假设用1/2”CCD摄像头观测,被测物体宽440毫米,高330毫米,镜头焦

镜头角度与距离计算方法

专用的镜头角度计算方法 镜头焦距的计算 1公式计算法: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f=wL/W 2、f=hL/h f;镜头焦距 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 规格 W H 1/3" 1/2" 2/3" 1" 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2视场角的计算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水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β=2tg-1= 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角度) q=2tg-1= 式中w、H、f同上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 q=或=q 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摄像层和不同焦距f时的水平视场角b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高度H和视场宽度W. H=2Ltg、W=2Ltg 例如;摄像机的摄像管为17mm(2/3in),镜头焦距f为12mm,从表2中查得水平视场角为40℃而镜头与被摄取物体的距离为2m,试求视场的宽度w。W=2Ltg=2×2tg= 则H=W=×= 焦距f越和长,视场角越小,监视的目标也就小。 图解法如前所示,摄像机镜头的视场由宽(W)。高(H)和与摄像机的距离(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机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来3个因素决定; *.欲监视景物的尺寸 *.摄像机与景物的距离 *.摄像机成像器的尺士:1/3"、1/2"、2/3"或1"。图解选择镜头步骤:所需的视场与镜头的焦距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可选择适当的镜头。估计或实测视场的最大宽度;估计或实测量摄像机与被摄景物间的距离;使用1/3”镜头时使用图2,使用1/2镜头时使用图3,使用2/3”镜头时使用图4,使用1镜头时使用图5。具体方法:在以W和L为座标轴的图示2-5中,查出应选用的镜头焦距。为确保景物完全包含在视场之中,应选用座标交点上,面那条线指示的数值。例如:视场宽50m,距离40m,使用 1/3"格式的镜头,在座标图中的交点比代表4mm镜头的线偏上一点。这表明如果使用4mm镜头就不能覆盖50m的视场。而用的镜头则可以完全覆盖视场。 f=vD/V 或 f=hD/H 其中,f代表焦距,v代表CCD靶面垂直高度,V代表被观测物体高度,h代表CCD靶面水平宽度,H代表被观测物体宽度。 举例:假设用1/2”CCD摄像头观测,被测物体宽440毫米,高330毫米,镜头焦点距物体2500毫米。由公式可以算出: 焦距f=440≈36毫米或 焦距f=330≈36毫米

海康威视录像容量计算

2017-02-20 15:29:28 从14年开始,我们陆续地推送过多次设备录像容量的计算方法~ 然而,还是会有很多用户询问录像容量如何计算的问题,最近比较集中的是关于Smart265编码格式下录像容量怎么算,重庆监控安装今天就来跟大家唠个两分钟的~ 来了,录像容量计算的新规则,可查阅 【新版】录像容量计算方法告诉你如何选择硬盘! 开启Smart 264功能后的容量规则,以及非Smart 264情况,可查阅 必备!HDTVI 时代容量计算方法! 容量计算工具哪里有,怎么用?可查阅 海康设备录像容量计算方法 以上是之前我们推送过的录像容量计算相关文章的精选,大家有需要就可以点进去瞅瞅哦~ 下面来说说Smart265~ 关键点一:Smart 265覆盖全系列经销产品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提到的摄像机=Smart265摄像机, NVR=Smart265 NVR(当然,这仅限于我们大海康的产品,Smart265是海康威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视频编码技术!) 关键点二:Smart265比带宽再减,存储再省! 空闲场景(基本静止): 码率大小可在基础上再降低70%以上 常规场景: 码率大小可在基础上再降低50%以上 复杂场景: 码率大小可在基础上再降低30%以上 根据《【新版】录像容量计算方法告诉你如何选择硬盘!》,录像容量计算的结论是2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20G,3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30G,依次类推。 所以,很方便就能得出结论:Smart265按常规场景计算,2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10G,3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15G,依次类推。 Smart265常规场景

监控摄像头焦距与距离 ()

监控摄像头焦距与距离 一、监控摄像头镜头可视角度表 二、监控摄像头镜头可视距离表 三、计算监控摄像头的有效距离 (一)、公式计算法: 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f=wL/W f=hL/h f:镜头焦距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 规格W H 1/3" 4.8 3.6 1/2" 6.4 4.8 2/3" 8.8 6.6 1" 12.7 9.6 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2、视场角的计算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水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β=2tg-1= 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角度)q=2tg-1= 式中w、H、f同上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q=或=q 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摄像层和不同焦距f时的水平视场角b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高度H和视场宽度W. H=2Ltg、W=2Ltg 例如;摄像机的摄像管为17mm(2/3in),镜头焦距f为12mm,从表2中查得水平视场角为40℃而镜头与被摄取物体的距离为2m,试求视场的宽度w。W=2Ltg=2×2tg=1.46m 则H=W=×1.46=1.059m 焦距f越和长,视场角越小,监视的目标也就小。 (二)、图解法 如前所示,摄像机镜头的视场由宽(W)。高(H)和与摄像机的距离(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机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来3个因素决定;*.欲监视景物的尺寸*.摄像机与景物的距离*.摄像机成像器的尺士:1/3"、1/2"、2/3"或1"。图解选择镜头步骤:所需的视场与镜头的焦距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可选择适当的镜

焦距计算公式

焦距计算公式: f=v× D/V---(1) f=h× D/H---(2) f: 镜头的焦距长度 V:拍摄对象的纵向尺寸 H:拍摄对象的横向尺寸 D:镜头至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格式 V(纵向) H(横向) 1英寸 9.6mm 12.8mm 2/3英寸 6.6mm 8.8mm 1/2英寸 4.8mm 6.4mm 1/3英寸 3.6mm 4.8mm 1/4英寸 2.7mm 3.6mm 举例说明:

a) 垂向尺寸时: 1/2英寸摄象机v=4.8mm 景物垂向尺寸 V=330mm(33cm) 镜头至景物距离 D=2500mm(250cm) 将以上资料代入公式(1) f=4.8×2500/ 330= ≒36mm b) 横向尺寸时: 1/2英寸摄象机h=6.4mm 景物横向尺寸 H=440mm(44cm) 镜头至景物距离 D=2500mm(250cm) 将以上资料代入公式(2) f=6.4×2500/ 440=≒36mm 镜头用语说明 1.视角和视野θ: 视角 (A)视角数值可从下列公式求得 h : 摄象机画面尺寸θ=2tan-1h/2f f: 焦点距离

(B)视野的数值可从下列公式求得 H: 视野 H=Hl/f L: 物距 2. F值(口径比) 镜头的亮度可通过镜头的口径和焦距计算出来。口径越大,焦距越短F值越小,因此可知镜头的亮度越好。 F值(F-Number)=f/A f=焦距(focal length) A=物径的有效径(aperture) 3. 摄象机画面尺寸 (1)摄象机的画面尺寸比为 1': 0.69:0.5:0.38 (2)使用同一镜头时,视角根据摄象机的画面尺寸而变化,摄象机的画面尺寸越小,视角越窄。 (3)当1/2'的镜头用在1/3'摄象机上时,显示的效果和用1/3'镜头相似。 4. 凸缘背部与后焦距 (A)凸缘背部 从镜头安装的基本面到焦点面的距离 C接口(“C”Mount):17.526mm CS接口(“CS”Mount):12.5mm (B)后焦距 从镜头中心到焦点面的距离 (C)机械后焦距 从镜头主体的最后部到焦点面的距离,是判断镜头最后部是否接触到摄象机内部相吻合的标准。

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存储系统计算总结 一.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磁盘容量有两种指标,一种是非格式化容量,指一个磁盘所能存储的总位数;另一种是格式化容量,指各扇区中数据区容量总和。 公式有: 记录密度(存储密度):一般用磁道密度和位密度来表示。 磁道密度:指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内磁道的条数。 (1)总磁道数=记录面数×磁道密度×(外直径-内直径)÷2 (2)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3.14×最内圈直径×总磁道数 (3)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 (4)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最内圈直径×3.14×位密度×盘片转速 或: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例1:假设一个硬盘有3个盘片,共4个记录面,转速为7200r/min,盘面有效记录区域 的外直径为30cm ,内直径为10cm ,记录位密度为250b/mm ,磁道密度为8道/mm , 每磁道分16个扇区,每扇区512字节,试计算该磁盘的非格式化容量,格式化容量 和数据传输率。 答: 非格式化容量=最大位密度×最内圈周长×总磁道数 最内圈周长=100*3.1416=314.16mm 每记录面的磁道数=(150-50)×8=800道; 因此,每记录面的非格式化容量=314.16×250×800/8=7.5M 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16×512×800×4/1024/1024=25M 硬盘平均数据传输率公式: 平均数据传输率=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盘片转速=16×512×7200/60=960kb/s 二.数据线和地址线的计算: 的位数,这里算出来是11位;4是一个存储单元的位数,也就是数据线的位数,所以这个芯片的地址线11位,数据线4位。 三.存储容量(1字节=8位二进制信息)及换算: 例:CPU 地址总线为32根则可以寻址322=4G 的存储空间 1KB=102B=1024Byte 1MB=202B=1024KB 1GB=302B=1024MB 1TB=402B=1024GB 1PB=502B=1024TB 1EB=602B=1024PB 四.用存储器芯片构成半导体存储器(主存储器组成) 用现成的集成电路芯片构成一个一定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大致要完成以下四项工作: 1、根据所需要的容量大小,确定所需芯片的数目 2、完成地址分配,设计片号信号译码器 3、实现总线(DBUS ,ABUS ,CBUS )连接 4、解决存储器与CPU 的速度匹配问题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例子,说明如何用现成芯片来构成一个存储器。 扇区 磁道

摄像机焦距和视场角计算.doc

焦距与视场角计算 部门:网络通讯室 编辑:小李

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距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f=wL/W f=hL/H f:镜头焦距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 规格w h 1/3" 4.8 3.6 1/2" 6.4 4.8 2/3"8.8 6.6 1"12.79.6 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摄像机镜头的视场由宽(W)。高(H)和与摄像机的距离(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机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来3个因素决定;*.欲监视景物的尺寸*.摄像机与景物的距离*.摄像机成像器的尺士:1/3"、1/2"、2/3"或1"。图解选择镜头步骤:所需的视场与镜头的焦距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可选择适当的镜头。估计或实测视场的最大宽度;估计或实测量摄像机与被摄景物间的距离。 举例:假设用1/2”CCD摄像头观测,被测物体宽440毫米,高330毫米,镜头焦点距物体2500毫米。由公式可以算出:

焦距f=6.4X2500/440≈36毫米或 焦距f=4.8X2500/330≈36毫米 当焦距数值算出后,如果没有对应焦距的镜头是很正常的,这时可以根据产品目录选择相近的型号,一般选择比计算值小的,这样视角还会大一些。 摄像机视场角、拍摄范围与镜头、CCD的关系 摄像机拍摄的视角与镜头的毫米数、CCD的尺寸大小密不可分,下表为镜头毫米 CCD,电耦合器,感光元件,CCD靶面的大小和像素的高低是影响拍摄效果的主要因素。CCD靶面的尺寸一般分为1英寸,1/2英寸,1/3英寸,1/4英寸,现在在向1/5英寸发展。

摄像机焦距的基本知识

摄像机焦距的基本知识 计算焦距的软件有多少?好的就更少了,毕竟太专业或是说冷门,所以我作了一个小工具,目前为止应该算是最好的,希望能对朋友们有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不要你先回贴才可见内容,不要你留邮件,不要你的金钱,完全绿色免费软件,行业特供,极为稀有,一顶之功,你帮了大家帮了我,自己还留下了大名,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听到有用户提出诸如某摄像机能够“看多远”之类的问题,比如100m、500m甚至1km远外的物体还能否在监视器上清晰地显示出来。有了前面关于镜头的成像尺寸、焦距及视场角等概念后,这个问题就不难解释了,即“看多远”问题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说,用某定焦镜头可以看清100m远处的钞票的面值。一般来说,镜头焦距越长,“看”得就越远,但同时视场角却变小,结果观看的范围变窄了。举个简单的例子,若用标准镜头刚好看清远处某人的基本特征(是男或是女),则换用长焦距镜头则可能看清其面部特征(是否有痣或疤),但却无法看见该人穿的是什么裤子和鞋(这部分已经“涨”出了画面),而换用广角镜头则只可能看到画面中有人(连男女都分辨不出),但却可看清该人在整个监视场景中的所处的位置,周围还有什么别的人物或参照物。因此,关于“看多远”的较为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在屏幕上成的像大小可对应于实际观测距离处多高或多宽的景物”。例如,用8mm镜头观测10m远处的景物,如果该处有10个人站成一排则刚好可横向充满整个监视器屏幕。 一般情况下,为了能够较为清楚的探测到监视范围内的目标并实现自动跟踪,一般要求在CCD靶面上的目标至少占有三行电视线。若要能分辨出人物,则一般应要求人物的面部成像在356mm(14in)监视器上占到12.7mm(0.5in)以上。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有用户提出该摄像机能看清楚多么远的物体或该摄像机能看清楚多宽的场景等问题,这实际上要由所选用的镜头的焦距来决定,另外还与所选择的摄像机的分辨率及监视器的分辨率有关。 光学系统的焦距是指光组主点到焦点的距离。而镜头的焦距实际上就是构成镜头的组合光组的焦距,它决定了摄取图象的大小,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对同一位置的物体摄像时,配长焦距镜头的摄像机所摄取的景物尺寸就大,反之,配短焦距镜头的摄像机所摄取的景物尺寸就小。 理论上,任何一种镜头均可拍摄很远处的物体,并在摄像机的成像靶面上成一个很小的像,但受象素的限制,当成像小到小于图像传感器的一个象素大小时,便不再能形成被摄物体的像,即便成像有几个象素大小,该像也难以辨别为何物。 当已知被摄物体的大小及该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则可根据下面的两式估算所选配镜头的焦距: f=h*D/H f=v*D/V f——镜头的焦距 h、v——CCD感光靶面的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 D——镜头中心到被摄物体的距离 H、V——被摄物体的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 基本知识 2. 2. 1、接口 镜头的安装方式有C型安装和CS型安装两种。图2-4画出了这两种镜头的接口部位示意图。其中上半部为CS型镜头,下半部为C型镜头。在电视监控系统中常用的镜头是C型安装镜头(in32牙螺纹座),这

监控摄像头镜头焦距计算方法

监控摄像头镜头焦距计算方法。 转载: 一、公式计算法: 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f=wL/W f=hL/h f:镜头焦距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 规格W H 1/3" 4.8 3.6 1/2" 6.4 4.8 2/3"8.8 6.6 1"12.79.6 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 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2、视场角的计算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水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β=2tg-1= 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角度)q=2tg-1= 式中w、H、f同上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q=或=q 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摄像层和不同焦距f时的水平视场角b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高度H和视场宽度W. H=2Ltg、W=2Ltg 例如;摄像机的摄像管为17mm(2/3in),镜头焦距f为12mm,从表2中查得水平视场角为40℃而镜头与被摄取物体的距离为2m,试求视场的宽度w。W=2Ltg=2×2tg=1.46m 则H=W=×1.46=1.059m 焦距f越和长,视场角越小,监视的目标也就小。 二、图解法

监控摄像机镜头焦距计算方法及参数介绍

监控摄像机镜头焦距计算方法及参数介绍 一、不可小瞧的镜头 镜头是摄像机的眼睛,为了适应不同的监控环境和要求,需要配置不同规格的镜头。比如在室内的重点监视,要进行清晰且大视场角度的图像捕捉,得配置广角镜头;在室外的停车场,既要看到停车场全貌,又要能看到汽车的细部,这时候需要广角和变焦镜头,在边境线、海防线的监控,需要超远图像拍摄。 1、镜头的主要参数 焦距(f):焦距是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可以改变镜头的放大倍数,改变拍摄图像的大小。当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很远的时候,我们可用下面公式表达:镜头的放大倍数≈焦距/物距。增加镜头的焦距,放大倍数增大了,可以将远景拉近,画面的范围小了,远景的细节看得更清楚了;如果减少镜头的焦距,放大倍数减少了,画面的范围扩大了,能看到更大的场景。 视场角:在工程实际中,我们常用水平视场角来反映画面的拍摄范围。焦距f越大,视场角越小,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的画面范围越小;反之,焦距f越小,视场角越大,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的画面范围越大。 公式计算法: 视场和焦距的计算 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镜头的焦距 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公式1:F= w D / W 公式2:F= h D / H F:镜头焦距 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D: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 单位mm 规格 W H 1/3" 4.8 3.6 1/2" 6.4 4.8 2/3" 8.8 6.6 1" 12.7 9.6 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 视场角的计算 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水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β=2tg-1= 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角度) q=2tg-1= 式中w、H、F同上 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 q=或=q 光圈:光圈安装在镜头的后部,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的光量就越大,图像的清晰度越高;光圈开得越小,通过镜头的光量就越小,图像的清晰度越低。通常用F(光通量)来表示。F=焦距(f)/通光孔径。在摄像机的技术指标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6mm/F1.4这样的参数,它表示镜头的焦距为6mm,光通量为1.4,这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通光孔径为4.29mm。在焦距f相同的情况下,F值越小,光圈越大,到达CCD芯片的光通量就越大,镜头越好。 2、镜头的分类 按外形功能分 按尺寸大小分 按光圈分 按变焦类型分 按焦距长矩分 球面镜头 1” 25mm 自动光圈 电动变焦 长焦距镜头 非球面镜头 1/2” 3mm 手动光圈 手动变焦 标准镜头 针孔镜头 1/3” 8.5mm 固定光圈 固定焦距 广角镜头 鱼眼镜头 2/3” 17mm (1)以镜头安装分类

硬盘存储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D1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D1,大家都以为D1是硬盘录像机显示、录像、回放的分辨率,实际上不是的,D1是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的标准,共分为以下5种规格:D1:480i格式(525i):720×480(水平480线,隔行扫描),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行频为15.25kHz,相当于我们所说的4CIF(720×576) D2:480P格式(525p):720×480(水平480线,逐行扫描),较D1隔行扫描要清晰不少,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行频为31.5kHz D3:1080i格式(1125i):1920×1080(水平1080线,隔行扫描),高清放送采用最多的一种分辨率,分辨率为1920×1080i/60Hz,行频为33.75kHz D4:720p 格式(750p):1280×720(水平720线,逐行扫描),虽然分辨率较D3要低,但是因为逐行扫描,市面上更多人感觉相对于 1080I(实际逐次540线)视觉效果更加清晰。不过个人感觉来说,在最大分辨率达到1920×1080的情况下,D3要比D4感觉更加清晰,尤其是文字表现力上,分辨率为1280×720p/60Hz,行频为45kHz D5:1080p格式(1125p):1920×1080(水平1080线,逐行扫描),目前民用高清视频的最高标准,分辨率为1920×1080P/60Hz,行频为67.5KHZ。( D5:实为电视高清最新标准:1920×1080) 其中D1 和D2标准是我们一般模拟电视的最高标准,并不能称的上高清晰,D3的1080i 标准是高清晰电视的基本标准,它可以兼容720p格式,而D5的 1080P只是专业上的标准,并不是民用级别的,上面所给出的60HZ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场频,而它的行频为67.5KHZ,目前还没有如此高行频的电视问世,实际在专业领域里1080P的场频只有24HZ,25HZ和30HZ。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D端子是日本独有的特殊接口,国内电视几乎没有带这种接口的,最多的是色差接口,而色差接口最多支持到D4,理论上肯定没有HDMI(纯数字信号,支持到1080P)的最高清晰度高,但在1920:1080以下分辨率的电视机上,一般也没有很大差别。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DVR,Digital Video Recording)采用什么分辨率?怎样计算硬盘容量?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4CIF(D1),分为两种型号。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 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吧? 计算举例:8路CIF格式24小时不间断录像30天所需硬盘容量? 8路×200M×24小时×30天÷1024M = 1125G (注:1G = 1024M) 安装硬盘总容量的参考计算方法

镜头及焦距计算方法

镜头及焦距计算方法 一、公式计算法: 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是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距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f=wL/W f=hL/H f:镜头焦距 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 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不变,H 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2、视场角的计算: 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 水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

β=2arctg(w/2f)=2arctg(W/2L) 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角度) q=2arctg(h/2f)=2arctg(H/2L) 式中w、H、f、L同上 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 4/3=tg(β/2)/tg(q/2) 镜头角度表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摄像层和不同焦距f时的水平视场角β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高度H和视场宽度W。 H=2Ltg(q/2)、W=2Ltg(β/2) 例如;摄像机的传感器靶面为17mm(2/3in),镜头焦距f为12mm,从查得水平视场角为40°而镜头与被摄取物体的距离为2m,试求视场的宽度w。 W=2Ltg(β/2)=2×2tg20°=1.46m 则H =1.095m 焦距f越长,视场角越小,监视的目标也就小。 二、图解法: 如前所示,摄像机镜头的视场由宽(W)、高(H)和与摄像机的距离(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机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3个因素决定;*.欲监视景物的尺寸*.摄像机与景物的距离*.摄像机成像器的尺寸:1/3"、1/2"、2/3"或1"。 图解选择镜头步骤:所需的视场与镜头的焦距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可选择适当的镜头。估计或实测视场的最大宽度;估计或实测量摄像机与被摄景物间的距离。具体方法:在以W和L

视频监控工程中硬盘存储容量的计算

视频监控工程中硬盘存储容量的计算 根据常规的容量计算公式: 1、每通道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 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2、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 码流 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以16路硬盘录像,CIF格式举例: 每通道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 512×3600÷8÷1024=225Mbps/小时 硬盘容量为 225Mbps×24小时×16路×3030天=2592000Mbps(约2600G) 常用的存储格式和码流: 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目前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D1,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 音频码流为固定16kbps,每小时所占容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

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 硬盘容量占用计算:以正常画面质量计算,每路每小时200M。例如16路硬盘录像机,同时录像的情况下每小时共占用硬盘3.2G。根据不同应用场所,可以采用动态录像等方式进行录像,这样保证录像资料均为有效部分。 有些情况下为减少硬盘投入,可按每路每小时100M设置录像质量,但画面质量不能保证。建议只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 各种DVR录像画质与占用硬盘空间对比表 一般工程计算公式:每小时数据量 * 24小时 * 天数 = ? G 注: 这里说的硬盘容量大小的工程计算,是指在一定的视频格式和分辨率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硬盘最小容量的确定。 由于采用各类编码技术(软件)和编码设备(硬件),即所谓智能(自动)调整码率而可以节余的容量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1G = 1024M;1T=1024G,但硬盘容量都因为工业生产的方便,实际都是以1000为单位。

焦距计算

视场和焦距的计算 视场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 焦距的计算 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f=wL/W f=hL/h f;镜头焦距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 规格 1/3" 1/2" 2/3" 1" W 4.8 6.4 8.8 12.8 H 3.6 4.8 6.6 9.6 由于摄像头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 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举例:假设用1/2”CCD摄像头观测,被测物体宽440毫米,高330毫米,镜头焦点距物体2500毫米。 由公式可以算出: 焦距f=6.4 * 2500 / 440≈36毫米或 焦距f=4.8 * 2500 / 330≈36毫米 当焦距数值算出后,如果没有对应焦距的镜头是很正常的,这时可以根据产品目录选择相近的型号,一般选择比计算值小的,这样视角还会大一些。 (2) 视场角的计算 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 W=2LtanQw/2 ( Qw:水平视角) H=2LtanQh/2 ( Qh:垂直视角) 水平视场角Qw(水平观看的角度) Qw =2tg-1(W/2L) 垂直视场角Qh(垂直观看的角度) Qh =2tg-1(H/2L) 视场由宽(W)、高(H)和与摄像头的距离(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头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3个因素来决定: l 欲监视景物的尺寸 l 摄像头与景物的距离 l 摄像头成像器的尺寸 8、选配镜头的原则 为了获得预期的摄像效果,在选配镜头时,应着重注意六个基本要素:(1)被摄物体的大小;(2) 被摄物体的细节尺寸;(3) 物距;(4)焦距;(5) CCD摄像机靶面的尺寸;(6) 镜头摄像系统的分辩率。

硬盘计算

帧率、码流与分辨率 帧率是每秒图像的数量,分辨率表示每幅图像的尺寸即像素数量,码流是经过视频压缩后每秒产生的数据量,而压缩是去掉图像的空间冗余和视频的时间冗余,所以,对于静止的场景,可以用很低的码流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而对于剧烈运动的场景,可能用很高的码流也达不到好的图像质量,所以结论是设置帧率表示您要的实时性,设置分辨率是您要看的图像尺寸大小,而码率的设置取决于摄像机及场景的情况,通过现场调试,直到取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图像质量,就可以确定码流大小。 ?帧率概念 一帧就是一副静止的画面,连续的帧就形成动画,如电视图象等。我们通常说帧数,简单地说,就是在1秒钟时间里传输的图片的帧数,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几次,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象,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每秒钟帧数 (fps) 愈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愈流畅。 ?码流概念 码流(Data 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他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分辨率概念 视频分辨率是指视频成像产品所成图像的大小或尺寸。常见的视像分辨率有352×288,176×144,640×480,1024×768。在成像的两组数字中,前者为图片长度,后者为图片的宽度,两者相乘得出的是图片的像素,长宽比一般为4:3。 硬盘容量计算 首先弄清楚几个单位: bit,中文名称是位,音译“比特”,是用以描述电脑数据量的最小单位。 bit 来自binary digit (二进制数字) 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 用途 表示数据率—就是数据的传输速率,单位是:比特/秒(意思是每秒传送多少二进制数字《1或0》) 通常记为:bit/s b/s Kb/s Mb/s Gb/s Tb/s bps(bit per second)而这几个英文字母的来源:K:kilo(千) M:mega(兆) G:giga(吉) T:tera(太) 单位换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换算表: 1Byte=8bit 1KB=1024Byte(字节)=8*1024bit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关于镜头的焦距和监控范围的计算公式

在电视监控系统中如何根据现场被监视环境,正确选用摄像机镜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组成后在系统末端监视器上所看到的被监视面画的效果能否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就画面范围或图像细节而言), 所以正确的选用摄像机镜头可以使系统得到最优化设计并可获得良好的监视效果。 摄像机镜头就光圈而言可分为手动光圈镜头及自动光圈镜头两种,就焦距而言又可分为定焦镜头及变焦镜头两种。 下面就以使用环境的不同谈如何正确选用摄像机镜头。 1、手动、自动光圈镜头的选用手动、自动光圈镜头的选用取决于使用环境的照度是否恒定。 对于在环境照度恒定的情况下,如电梯轿箱内、封闭走廊里、无阳光直射的房间内,均可选用手动光圈镜头, 这样可在系统初装调试中根据环境的实际照度,一次性整定镜头光圈大小,获得满意亮度画面即可。 对于环境照度处于经常变化的情况,如随日照时间而照度变化较大的门厅、窗口及大堂内等, 均需选用自动光圈镜头(必须配以带有自动光圈镜头插座的摄像机),这样便可以实现画面亮度的自动调节,获得良好的较为恒定亮度的监视画面。 对于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又可分为DC及VIDEO控制两种,即直流电压控制及视频信号控制。 这在自动光圈镜头的类型选用上,摄像机自动光圈镜头插座的连接方式上,以及选择自动光圈镜头的驱动方式开关上,三者注意协调配合好即可。 2、定焦、变焦镜头的选用定焦、变焦镜头的选用取决于被监视场景范围的大小,以及所要求被监视场景画面的清晰程度。 在镜头规格(镜头规格一般分为1/3″、1/2″和2/3″等)一定的情况下,镜头焦距与镜头视场角的关系为:镜头焦距越长, 其镜头的视场角就越小(见图1所示);在镜头焦距一定的情况下,镜头规格与镜头视场角的关系为:镜头规格越大,其镜头的视场角也越大。 所以由以上关系可知:在镜头物距一定的情况下,随着镜头焦距的变大,在系统末端监视器上所看到的被监视场景的画面范围就越小,但画面细节越来越清晰; 而随着镜头规格的增大,在系统末端监视器上所看到的被监视场景的画面范围就增大,但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