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报告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报告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报告量具名称/编号:

产品名称:产品特性/规格:

评价人A:评价人B:评价日期:

分析人员/日期: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3.2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3.3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 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0.02mm。 4.8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 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4.9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10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

实验大数据误差分析报告和大数据处理

第二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22221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计量型MSA五性分析报告

XXX 公司 计量型MSA 分析报告 日 期: 实 施 人: 评 价 人: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分析结论: 合格 不合格 审 核: 批 准: 2017年2月23日 陈秋凤、雷丽花、欧阳丽敏 张志超 数显卡尺(中间检验) XXX

计量型MSA分析报告 目录 稳定性 (1) 偏倚 (4) 线性 (7) 重复性和 (9) 再现性 备注: 对于有条件接收的项目应阐述接受原因.

第一节稳定性分析 1.1 稳定性概述 在经过一段长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即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变化。 1.2 试验方案 2017 年 02 月份,随机抽取一常见印制板样品,让中间检验员工每天的早上及晚上分别使用数显卡尺对样品外形尺寸测量5次/组,共测量25组数据,并将每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1。 1.3 数据收集 表1 稳定性分析数据收集记录表

1.4 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 1.4.1 不允许有超出控制限的点; 1.4.2 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 1.4.3 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 1.4.4 连续14点交替上下变化; 1.4.5 连续3点有2点距中心的距离大于两个标准差; 1.4.6 连续5点中有4点距离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 1.4.7 连续15点排列在中心线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 1.4.8 连续8点距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

1.5 数据分析 图1 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 Xbar-R控制图 从图1 Minitab生成Xbar-R控制图可知,没有控制点超出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1.6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判定 对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报告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的每一个课题的完成,一般分为预习、课堂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 实验前的预习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在弄清本次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在实验报告纸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下列栏目: 实验名称 写出本次实验的名称。 实验目的 应简单明确地写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扼要地叙述实验原理,写出主要公式及符号的意义,画上主要的示意图、电路图或光路图。若讲义与实际所用不符,应以实际采用的原理图为准。 实验内容 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为了使测量数据清晰明了,防止遗漏,应根据实验的要求,用一张A4白纸预先设计好数据表格,便于测量时直接填入测量的原始数据。注意要正确地表示出有效数字和单位。 §2 课堂操作 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其次就是熟悉仪器和安装调整仪器(例如,千分 尺调零、天平调水平和平衡、光路调同轴等高等)。 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测量的原始数据(一定不要加工、修改)应忠实地、整齐地记录在预 先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表格里,数据的有效位数应由仪器的精度或分度值加以确定。数据之间要留有间隙,以便补充。发现是错误的数据用铅笔划掉,不要毁掉,因为常常在核对以后发现它并没有错,不要忘记记录有关的实验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等),仪器的精度,规格及测量量的单位。实验原始数据的优劣,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读数时务必要认真仔细。运算的错误可以修改,原始数据则不能擅自改动。全部数据必须经老师检查、签名,否则本次实验无效。两人同作一个实验时,要既分工又协作,以便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并将桌面收拾整洁方能离开实验室。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报告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实验报告 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矩,结果正确,讨论认真。应养成实验完后尽早写出实验报告的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几部分内容: 数据表格 在实验报告纸上设计好合理的表格,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之中(有老师签 名的原始数据记录纸要附在本次报告一起交)。 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可采用列表和作图法(用坐标纸),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 实验要求计算待测的量值、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书写在报告上的计算过程应是:公式→代入数据→结果,中间计算可以不写,绝对不能写成:公式→结果,或只写结果。而对误差的计算应是:先列出各单项误差,按如下步骤书写,公式→代入数据→用百分数书写的结果。 结果表达 按下面格式写出最后结果: )N ()(N )N (总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待测量?±=.. %100(??=N N )Er 相对误差

(完整版)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2)

表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评价条目评价内容描述具体评价问题 1.随机分配方法详细描述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有助于评估组间可比性随机化分配序列的产生是否正确? 2.分配方案隐藏详细描述隐藏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从而帮助判断干预措施分配 情况是否可预知 分配方案是否有效地隐藏? 3.盲法描述对受试者或试验人员实施盲 法的方法,以防止他们知道受试 者的干预措施,提供判断盲法是 否成功的相关信息 盲法是否完善? 4.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报告每个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完 整性,包括失访和退出的数据。 明确是否报告以上信息及其原 因,是否采用意向性分析(ITT) 结果数据是否完整? 5.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描述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可能性及 情况研究报告是否提示无选择性报告结果? 6.其它偏倚来源除以上5个方面,是否存在其他 引起偏倚的因素?若事先在计划 中提到某个问题或因素,应在全 文中作答研究是否存在引起高度偏倚风险的其他因素? 表2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评价条目评价结果评价内容描述 1.随机分配方法正确?采用随机数字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抛硬币、掷骰子或抽签等方法 不正确?按患者生日、住院日或住院号等的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交替分配方法; ?根据医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或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分配患者入组 不清楚?根据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 ?信息不详、难以判断正确与否 2.方案隐藏完善?中心随机,包括采用电话、网络和药房控制的随机 ?按顺序编号或编码的相同容器 ?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的信封 不完善?公开随机分配序列如列出随机数字 ?未密封、透光或未按顺序编号的信封 ?交替分配 ?根据住院号、生日等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不清楚?未提及分配方案隐藏 ?提供的信息不能判断是否完善,如使用信封,但未描述是否 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 3.盲法正确?没有采用盲法,但结果判断和测量不会受影响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且盲法不会被破坏 ?对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未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 法,但不会导致偏倚 不正确?未采用盲法或盲法不完善,结果判断或测量会受影响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但盲法可能被破坏

量具偏倚分析作业指导书

量具偏倚分析作业指导书 偏倚分析之执行 : 独立取样法 : ?选取一个样品, 并建立可追溯标准之真值或基准值, 若无样本则可从生产线中取一个 落在中心值域的零件, 当成标准值, 且应针对预期测试值的最低值,最高值及中程数的标准各取得样本或标准件,每个样本都要求单独分析,并对每个样本或标准件测量10次, 计算其平均值, 将其当成“基准值” . ?由一位作业者以常规方式对每个样本或标准件测量10次. 并计算出平均值, 此值为 “观测平均值” . 计算偏倚 : ?偏倚= 观察平均值–基准值 ?制程变异= 6δ ?如果需要一个指数,把偏倚乘以100再除以过程变差(或公差),就把偏倚转化为过程变 差(或公差)的百分比,偏倚占过程变差的百分比计算如下: ?偏倚%=100[(偏倚)/过程变差] ?偏倚占公差百分比采用同样方法计算,式中用公差代替过程变差。 ?判定:针对偏倚之部份,判定之原则为: ?重要特性部份其偏倚%须<=10%; ?一般特性其偏倚%须<30%;应依据仪器之使用目的来说明其接受之原因。 ?其偏倚%大于30%者,此项仪器不适合使用。 如果偏倚较大,查找以下可能的原因: ?标准或基准值误差,检验校准程序。 ?仪器磨损,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分析上,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的计划。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 ?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 ?仪器校准不正确,复查校准方法。

评价人员操作仪器不当,复查检验方法。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

量具偏倚分析报告 QR/HC31007-002A 产品名称/型号:质量特性:制造过程变差: 分析人:日期:审核:日期: 备注:如制造过程变差不知道,用规范公差代替。

计数型MSA分析报告

XX 公司 计数型MSA 分析报告 日 期: 实 施 人: 评 价 人: 系统名称: 所属工序: 分析结论: 合格 不合格 审 核: 批 准: 胡梅青、彭春玲、罗玉容 2017年07月19日 张志超 印制板外观检验 中间检验

计数型MSA分析报告 目录 有效性 (4) 合格品误判率 (4) 不合格品错发率 (5)

印制板外观检验(中间检验) MSA分析报告 一、计数型MSA评测说明 所谓计数型MSA就是指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就是让检验员评测覆铜板或印制板的某一项缺陷,并判定检验员评测结果与标准值不一致的严重度是否可接收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中,主要评估:有效性(检验员对样品三次评测结果均与基准值一致的总次数,占样品总数量的比率)、合格品误判率(检验员对基准值为合格的样品,评测为不合格的次数,占基准值为合格样品被评测总次数的比率)、不合格品错发率(检验员对基准值为不合格的样品,评测为合格的次数,占基准值为不合格样品被评测总次数的比率)是否均满足接收要求。 二、试验方案 2.1 准备50块印制板,对于这50块印制板,外观合格样品 32 块,外观不合格样品18 块,对每一块样品随机编号,便于对应编号记录检验员每次对样品的评测结果,在让检验员对样品进行检验评测时,不允许检验员知道各个样品的编号。 2.2 2017 年 07 月,选择中间检验工序3位从事外观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在其都不知晓每个试样判定结果前提下,分别让这3位检验人员在不同时间段对每块样品进行3次评测,并将每位检验人员评测结果及样品定义结果分别对应记录,不合格用“0”标记,合格用“1”标记。 三、数据收集 表1 计数型测量系统数据收集记录表

偏倚计算

偏倚计算 一名制造工程师需要对一个新的测量系统进行偏倚的分析,他的研究程序是: 1.选取一个样件,得出一个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基准值。这个基准值是“6.0”。 2.请一个评价人,以工作状态通常的方法测量这个样件15次。 3.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评审直方图,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出现异常;如果没有,继续分析。

4.计算该评价人n个读数的均值。公式如下: 该评价人15次测量的平均值是:6.0067 5.计算可重复性标准偏差σr,既σ重复性。 其中d2*可以从《与均值极差分布相关的值》的表中查到,查出的d2*值是:注:g=1(子组容量为1),m=n=15(子组大小)。 计算结果:0.22514 6.确定偏倚的t统计量: t= 偏倚/σb

偏倚 = 测量值的平均值—基准值该评价人15次测量的偏倚值是:0.0067 σb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计算结果是:0.1153 7.根据子组的容量和子组的大小,通过173页的《与均值极差分布相关的值》表格,查找出自由度(v或df);查出的结果是df=10.8 8.再查表找出显著的t值。 该值是通过查《t分布分位数表》来找出的,依据自由度v(df)10.8,选α(置信度)= 0.05,α/2就是0.025,1-α/2=0.9750,则从表p=0.9750与自由度V值10.8的交叉处选值。该表中的自由度只有10和11,没有10.8我们所要求的数,故应予以分摊。其中10为2.22814,11为2.20099,分摊到10.8的自由度为2.20642。 8.下面开始计算; 0.0067-[0.05813(2.20642)]= -0.12156

第九章 偏倚及其控制概要

第九章偏倚及其控制 一、学习要求 1. 应掌握内容偏倚的概念,以及流行病学三种主要偏倚的概念;控制混杂偏倚的分层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2. 需熟悉的内容研究真实性的概念,分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及混杂偏倚产生的原因及对结果真实性的影响。 3. 需了解的内容研究结果变异的概念及来源;分层分析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要点 (一)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1. 变异性的概念研究结果包括描述性和分析性数据(指标)的变动或波动,称为研究结果的变异性(variability)。 2. 变异性的来源与水平 (1)变异的来源:包括生物学真实变异和测量误差,其中测量误差可再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2)变异的水平:包括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样本水平三个层次。个体水平的变异性是指某个体特征测量值的变化,它可以是个体真值随时间的改变,也可以是由于测量误差引起的变化。群体水平的变异性可以看成是各个体的累计变异,因为构成群体的各个体具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并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样本(研究)水平的变异性是指通过不同样本的研究所得结果的差异性。 (二)研究的真实性 1. 真实性的概念及与研究变异性的关系 (1)研究的真实性或效度(validity)是指研究收集的数据、分析结果和所得结论与客观实际的符合程度。 (2)研究的误差是研究真实性的反面,反映了研究数据的测量误差的程度,因此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部分。研究中的系统误差部分称为偏倚(bias)。研究中的随机误差大小用信度(reliability)来反映,信度越高则随机误差越小,反之则随机误差越大。 2. 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 (1)内部真实性(in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