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导学案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导学案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导学案

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及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连接方式。

2.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的写法和区别。

3.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一、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的结构及成键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①个电子,不易②或③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是④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⑤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以⑥相结合。?

2.碳原子的结合方式

(1)碳原子间不仅可以形成稳定的⑦,还可以形成稳定的⑧或⑨。

(2)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还可以带有,还可以结合成,和也可以相互结合。

3.甲烷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结构示意图

二、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但不同,因而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具有的化合物互为。?

2.常见的同分异构现象

(1)由碳链骨架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

(2)由官能团在碳链中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

(3)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叫。

1.有机物都有同分异构体吗?

2.甲烷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分别有几种结构?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关系?

探究1: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及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型

观察下列分子的结构模型,讨论碳原子的不同成键方式与有机物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1.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

2.有机物键线式书写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

根据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写出分子式为C4H8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讨论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方法。

1.写出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2.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下列各组物质属于位置异构的是()。

A.CH3CH2CH2CH3和CH3CH(CH3)2

B.CH3CH2CH2CH2Br和CH3CH2CHBrCH3

C.CH3CH2OH和CH3OCH3

D.CH3CH2CH2COOH和CH3COOCH2CH3

2.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和异戊烷

B.CH3CH2CH2OH和CH3COOH

C.和

D.和

3.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且含有苯环结构的共有种。?

4.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如CH3—CH CH—CH3可简写为。已知某有机物X的键线

式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写出Y的结构简式:。?

(2)X与足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状的饱和烃Z,Z的一氯代物有种。?

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4 ②失去③获得④每个碳原子⑤4个⑥共价键⑦单键⑧双键⑨三键⑩碳链碳链

支链碳环碳链碳环CH4H

正四面体分子式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基础学习交流

1.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有同分异构体,比如甲烷、乙烷就没有同分异构体。

2.根据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可知甲烷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均只有一种结构。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或不同。由碳骨架不同及官能团位置不同引起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相似;由官能团类别不同引起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不同。

重点难点探究

探究1: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及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型

互动探究

(1)当碳原子以单键与其他4个原子相连时,碳原子将采取四面体取向与之成键;

(2)当碳原子形成双键时,形成该双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相连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3)当碳原子形成三键时,形成该三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相连的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4)当分子中含有苯环时,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与苯环在同一平面内。

探究拓展

1.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都可以用来表示有机物分子的结构,较常用结构简式和键线式。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

2.①一般表示3个以上碳原子的有机物;②只忽略C—H键,其余的化学键不能忽略;③碳氢原子不标注,其余原子必须标注(含羟基、醛基和羧基中的氢原子);④计算分子式时不能忘记两端的碳原子。

探究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

互动探究

C4H8的同分异构体有:

a.CH2CH—CH2—CH3

b.

c.CH3—CH CH—CH3

d.

e.

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1)先写碳链异构:①将分子写成直链形式,写出a;②从直链上去掉一个—CH3,依次连在剩余碳链中心对称线一侧的各个碳原子上,写出b。

(2)再写位置异构:在碳架上移动官能团(双键),写出c。

(3)最后写官能团异构:变化官能团,写出d、e。

探究拓展

1.写出3-甲基戊烷的碳的骨架,找到对称轴,在对称轴一侧移动氯原子即可得到一氯代物的种数,一共有4种:、、、。分析

见图:。

2.在书写同分异构体时,要特别注意有序性、对称性和等效性,防止出现重写或漏写现象。熟练掌握碳原子数小于7的烷烃和碳原子数小于4的烷基的异构体数量,即CH4、C2H6、C3H8、—CH3、—C2H5仅有1种结构;C4H10、—C3H7有2种结构;—C4H9有4种结构;C5H12、C6H14、C7H16依次有3种、5种、9种结构。基础智能检测

1.B 【解析】A项是碳链异构,C、D两项是官能团异构,B项是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2.D

3.6

4.(1)

(2)2

【解析】(1)根据有机物X的键线式可得X的分子式为C8H8。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

则可写出Y的结构简式:。(2)X与足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状的饱和烃Z,根据对称性,Z的一氯代物有2种。

思维导图构建

①4 ②单③双④三⑤链⑥环⑦碳链⑧位置⑨官能团⑩类别碳链位置饱和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1)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拿来主义(教师) 【学习目标】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比喻论证。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1?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案|自主学习一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 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同学们 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 ?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 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 来主义”。 【知识链接】 1. 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 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 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 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鲁迅 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 短小、犀利、幽默、灵巧、隽永,常借助典故、 笑话、趣闻、传说等,通过打比方、分类别、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等手法使议论形象化 ,内容广泛,形式 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 归入杂文一类。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 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 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 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黑暗现实。 4. 背景介绍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 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 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 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 “拿来主义”的口号, 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自主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 冠冕堂皇(gu 01 mi an )吝啬(I ins e )玄虚(xu 岔) 蹩进(bi e ) 残羹冷炙(g aig zh i )脑髓(su i ) 孱头(c m ) 自诩(xu )'掘起(ju e ) ?磕头(k e )徘徊(p dhu 6 )譬如(p i )国粹(cu i )' 2. 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 (1)礼尚往来 (2)大度 (3) 残羹冷炙 (4) 冠冕堂皇 (5) '孱头 (6)玄虚 (7)国粹 【整体感知】仔细反复朗读文章,思考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3.怎样“拿来”?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 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 3、4段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高一语文必修4 导学案

《驿路梨花》导学案

《驿路梨花》导学案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本文的写作特点。 4.本文的中心。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学习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一、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朗读2遍,疏通字词障碍;默读2遍,对文章的基本情节有所了解。 2.将生字、解词整理在预习笔记本(即活页本)上。 二、预习检测: 背景资料:《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情之所钟,使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我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2.给加点字注音: 驿.路()露宿 ..()竹蔑.()喷.( )香撵.()走麂.子()恍.惚.()修葺.()着.()想折.()损菌.()子 3.解词: (1)陡峭:(2)修葺:葺, (3)恍惚:(4)修长:修,

三、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二)依据表格内容,分别概括出这五件事: 1. 2. 3. 4. 5. (三)理出文章思路: ()小茅屋---投宿小茅屋---()---()小茅屋---()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 知识点: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陶冶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我国。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新课] 一、时代背景 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布置阅读]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生字词,并理出文章思路 二、阅读:

《1.2排列与组合》习题课导学案

《§1.2 排列与组合》习题课导学案.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 1.能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常见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解题策略、解题方法的选择 【学法指导】 1.结合具体问题,归纳题型特点,选择解题方法 2.比较区别,找准不同问题情境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链接】 排列组合的定义,排列数组合数公式 【学习过程】 练1用0,1,2,3,4,5这六个数字: (1)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 (2)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且为5的倍数的五位数? (3)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且比1 325大的四位数?

知识点二:相邻不相邻排列问题(即某两或某些元素不能相邻的排列问题) 例2.7位同学站成一排, (1)甲、乙和丙三同学必须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2)甲、乙和丙三名同学都不能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3)甲、乙两同学间恰好间隔2人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知识点三:选排问题先取后排 例3.(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 (2)四个不同球放入编号为1,2,3,4的四个盒中,则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有多少种? 练2(1)6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3位同学,每人各得2本,有多少种分法? (2)把6个不同的小球全部放到5个有编号的小盒中,每小盒至少有1个小球,有多少种方法? (3)把6个相同的小球全部放到5个有编号的小盒中,每小盒至少有1个小球,有多少种方法? (4) 某校准备组建一个10人的篮球队,由高一的6个班学生组成,要求每班至少1人,则名额的分配方案有多少种?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4、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A级) 1、注音: 自诩()残羹()冷炙()譬如()给与()脑髓()孱头()蹩进()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电子教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 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4、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A级)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 知识点一:圆柱的认识 (1)底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2)侧面: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3)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注:圆柱有无数条高 (4)侧面展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 长方形的是圆柱的高。 知识点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侧面积:圆柱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面积。 (2)侧面积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3)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4)表面积计算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 知识点三:圆柱的体积 (1) 定义: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⑵ 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X高 随堂练习: 一.圆柱的表面积 1. 求下面圆柱体的表面积 (1) 底面半径是3 厘米,高是10厘米

(2)底面直径是2 米,高是底面直径的倍 ⑶底面周长是,咼是(n取)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5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n取)?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分米,咼是6 分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n取)? 4.把一段长12 分米的圆木锯成3 段,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求原来圆木的表面积?

5.一个圆柱形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6分米,做一个这样的 油桶(无盖)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6.把一段圆柱木料经过底面直径沿高切成两块,它的切面是一个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原来圆柱体表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n 取)? 二.圆柱的体积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n取): (1)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0cm (2)底面积是平方厘米,高分米: (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底面直径的今倍: 2.一个圆柱形粮仓,底面直径是2 米,高米,每立方米空间可以装小 麦750千克,这个粮仓可以装小麦多少千克(n取)?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 【使用说明】 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 (一)知识链接 1、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排列组合中的分类讨论学案

2.(人教A版选修2-3第29页例4)1:某人手中有5张扑克牌,其中2张为不同花色的2,3张为不同花色的A,有5次出牌机会,每次只能出一种点数的牌但张数不限,此人有多少种不同的出牌方法? 变式2:将7个小球任意放入四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都不空, (1)若7个小球相同,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2)若7个小球互不相同,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变式3:一个口袋内有4个不同的红球,6个不同的白球, (1)从中任取4个球,红球的个数不比白球少的取法有多少种? (2)若取一个红球记2分,取一个白球记1分,从中任取5个球,使总分不少于7分的 取法有多少种? 例2:设()443322104 13x a x a x a x a a x ++++=-. (1)求43210a a a a a ++++; (2)求420a a a ++; (3)求31a a +; (4)求4321a a a a +++; (5)求各项二项式系数的和. 变式4: 若( ) 100 100332210100 32x a x a x a x a a x +++++=- , 求()()299 53 12100420a a a a a a a a ++++-++++ 的值.

1【分析】:分类讨论,由于情况太多,要做到不重不漏. 【解答】出牌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5张牌全部分开出,有55A 种方法; (2)2张2一起出,3张A 一起出,有25A 种方法; (3)2张2一起出,3张A 分开出,有45A 种方法; (4)2张2一起出,3张A 分两次出,有3523A C 种方法; (5)2张2分开出,3张A 一起出,有35A 种方法; (6)2张2分开出,3张A 分两次出,有4523A C 种方法; 因此,共有不同的出牌方法8604523353523452555=+++++A C A A C A A A 种. 【点评】分类讨论一直是高中的难点,但更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所以同学们不能回避,应加强训练. 变式2:【解析】:(1)解法1:∵7=1+1+1+4=1+1+2+3=1+2+2+2, ∴分三类,共有分法 解法2(隔板法):将7个小球排成一排,插入3块隔板, 故共有分法 (2)∵7=1+1+1+4=1+1+2+3=1+2+2+2, ∴共有分法.65101 1 23252711122435274447=++C C C C C C A C C A C 变式3:【解析】:(1)将取出4个球分成三类情况1)取4个红球,没有白球,有4 4C 种 2) 取3个红球1个白球,有1634C C 种;3)取2个红球2个白球,有,2 624C C 种 符合题意的取法种数有 或或则个白球个红球设取种 186142332)60(72) 40(5,,)2(1151 64 42 63 43 62 42 624163444=++∴?? ?==???==???==∴?? ?≤≤≥+≤≤=+=++∴C C C C C C y x y x y x y y x x y x y x C C C C C 例2【分析】:本题旨在训练二项展开式各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 【解答】(1)令x=1得()16134 43210=-=++++a a a a a ; ). (201 42 41 4种=++C A C ). (203 6种=C

《拿来主义》学案及答案

《拿来主义》学案及答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二、知识链接: 孤独的鲁迅(节选) 周劼人 夏日午后,风雨欲来,并不明澈的天光从玻璃天顶照射下来。 在展厅间穿行浏览,满墙满壁的作品,除了“文革”中那几张加了工农形象的宣传画外,涉及鲁迅的画作和影像,大约总是他孤零零的面容,被置在纸中央,或是“抽小烟冷冷看人的样子”,定格在时空里。

他怎么会孤独呢?当他从《故乡》向人们指出路的所在,写《阿Q正传》揭开国人的“乏相”,《呐喊》着给你看中国儿女们灰色人生的时候,他周围有梁启超鼓吹立宪,有孙中山订立主义,有陈独秀创建政党。那不是一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在回答历史命题的答卷上,也不止印着他这一张“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面容。 但作为怀疑论者的鲁迅又真的很孤独。“孤独是因为他总走在别人的前面”,研究了半辈子中国现代文学的陈思和教授,坦言直到中年,才越来越理解鲁迅。“他总是很容易看穿别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其实与他理想的状态相距甚远。”就如著名作家张定璜描绘的那样,“鲁迅先生站在路旁边……不等到你开嘴说话,他的尖锐的眼光已经教你明白了他知道你也许比自己知道的还更清楚。” 鲁迅一直在寻找同盟、加入同盟,也曾屡屡被奉为领袖与导师,但他从未真正领导过一个团体,也未曾组织过以自己为中心的团体。他的面容就这样不断被摆放在图谱的中心,却事实上把所有人都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他是一个文人,不懂政治,也不介入政治,”这是尹鸿的解释,“他对这一切都深表怀疑,只因为这组织能对中国有一些贡献,他就勉强参加进去。”所以曹聚仁说,鲁迅一生,总是“荷戟独彷徨”的日子为多,他是天空的飞鹫,并非蚁群的首领。

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拿来主义》教学案 孙爱然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 目标 2、3、4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基础积累 一、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 年5 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旁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 《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 杂文》。 2、背景介绍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3、给加点字注音: 冠冕堂皇()吝啬()玄虚()蹩进() 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 掘起()磕头()徘徊( ) 蹩进()

排列组合复习教学设计

《排列组合的复习》教学设计 上传: 李火年更新时间:2012-5-8 6:27:3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熟练判断所研究问题是否是排列或组合问题; (2)进一步熟悉排列数、组合数公式的计算技能; (3)熟练应用排列组合问题常见解题方法; (4)进一步增强分析、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认清题目的本质,排除非数学因素的干扰,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注重不同题目之间解题方法的联系,化解矛盾,并要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总结,真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认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3)解决问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教学重点: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学策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学生的学习活动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媒体选用: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测度等)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精析 (一)基本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办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个步骤,做第一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步有种不同的办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

3.两个原理的区别在于一个与分类有关,一个与分步有关即“联斥性”: (1)对于加法原理有以下三点: ①“斥”——互斥独立事件; ②模式:“做事”——“分类”——“加法” ③关键:抓住分类的标准进行恰当地分类,要使分类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2)对于乘法原理有以下三点: ①“联”——相依事件; ②模式:“做事”——“分步”——“乘法” ③关键:抓住特点进行分步,要正确设计分步的程序使每步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二)排列 1.排列定义:一般地说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的一个排列。特别地当时,叫做个不同元素的一个全排列。2.排列数定义: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 3.排列数公式:(1)…,特别地 (2)且规定 (三)组合 1.组合定义:一般地说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组合数定义: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表示。 3.组合数公式:(1) (2) 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规定(2) (四)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1.排列的应用问题 (1)无限制条件的简单排列应用问题,可直接用公式求解。 (2)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可根据具体的限制条件,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求解。2.组合的应用问题 (1)无限制条件的简单组合应用问题,可直接用公式求解。 (2)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可根据具体的限制条件,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求解。

《拿来主义》导学案附练习题和答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一、读经典,悟人生 鲁迅语录 1.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娜拉走后怎样》1926 2.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经验》1933 3.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文艺与政治的歧途》1927 4.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

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海上的儿童》1933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作家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他发表的我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了解背景 1934年,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发展的。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 三、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自诩.⑵磕.头⑶残羹.⑷冷炙.⑸冠冕.

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

高二语文必修四阅读鉴赏(人教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准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二)水平: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三)情感:理解如何准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重难点】1、比喻论证;2、准确理解几种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 1、学习提示: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学习时要注意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积极展开讨论,重要语段增强朗读,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深入理解。 2、论证方法:认真理解本导学案【课后阅读】中归纳的几种论证方法,仔细揣摩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学会区别、使用常见的论证方法。 3、课题趣解: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准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有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点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理解,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所以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排列组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p99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为什么?今天曲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要到“数学广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课件出示:去数学广角得买门票,儿童票5角钱一张,请大家将准备好的5角钱拿出来。如果你能用这些钱币说出5角钱的一种付法,就可免费到数学广角去玩。

2.学生小组合作后,展示学生不同的拿法: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①(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数字宫,我们先做个摆数游戏!用数字卡片1、2能够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要求:请孩子们先独自摆摆,能够边摆边记,看谁摆最完整? (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能够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②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那用数字卡片1、2、3能够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③学生汇报: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2、合作探究排列 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请每个小组实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再按你们的方法,边摆,找一个人把他记下来!(学生带着问题实行第二次操作) (生汇报,师板书)

拿来主义经典导学案及答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编写人:刘涛审核:高二语文组编写时间:20XX年10月8日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

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绩溪县实验小学 吴晓秋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112例1、例2。 教学分析: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 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 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操作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 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 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 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 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想和我一起去数学广角吗?相信凭借你们的智慧,今天一定会玩的非常开心! 二、操作探究 1、破译密码——体会排列。 (1)初步体会 课件出示:请输入密码 密码提示:用1、2、3组成的三位数。 有多少种可能性? (2)深入探究 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共有几种可能?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写在答题卡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写法。 (3)比较优化: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输入密码,开启数学广角 2、握手庆贺——体会组合 (1)实际感知 同桌互相握手庆贺合作愉快。 两个人握手几次?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呢?猜猜看? 现在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作指挥,小组内的另外三个同学握一握,看看一共握手多少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选择小组上台展示有序握手的方法。 (2)提炼符号 有没有好方法把这个结果简单而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呢?用自己喜

拿来主义学案答案

课题:《拿来主义》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思考。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 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自主思考问题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 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 第二部分(第3~5段)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 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 第三部分(第6~7 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 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 “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着重批判“送去” 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 。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其中第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