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5.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完整版)5.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完整版)5.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6—1 填充题

1. EDTA 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为( ),用符号( )表示。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 二钠盐,分子式为( ),其水溶液pH 为( ),可通过公式(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

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 )等( )型体存在,其中以(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

3. K /MY 称( ),它表示一定条件下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

4. 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金属离子的( )和络合物的条件形成

常数(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K /MY 值越( ),突跃也越( );

在条件常数K /MY 一定时,( )越大,突跃也越( )。

5. K MY 是( )时的稳定常数,而K /MY 是考虑( )时的稳定常数。

6. EDTA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 /MY 随溶液的酸度而改变。酸度愈小,K /MY 愈( ),

配合物愈( ),滴定的pM 突跃就愈( )。

7. 配位滴定法的特征是在等量点附近溶液的( )发生突变。

8. 若金属指示剂的K /MIn > K /MY ,则用EDTA 滴定时就不能从MIn 中夺取( ),

这种现象称为( )。

9. 当1g c M ·K /MY 一1g c N ·K /NY >5 时 (M 为被测金属离子,N 为干扰离子),若控制

( ),可以使共存的离子不干扰对M 离子的测定。

l0. 配位滴定中为使不出现指示剂僵化现象,应保证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的配合 物有足够的( )。

11.配位滴定法测定水中镁含量时,少量Fe 3+ 的存在对指示剂有封闭作用,此时应该加入

( )掩蔽之。

12.EDTA 由于结构上具有( )和( ),所以它是多基配位体。

13.配位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随溶液的pH 增大而( )。

14.在配位滴定中,金属离子的M 能够被直接滴定的条件是( )。

15.在配位滴定中,若是金属离子与金属指示剂生成的MI n 为难溶的配合物时,将发生( )现象。

16.配位滴定中增加酸度会使滴定结果偏( )。

答 案

1.乙二胺四乙酸 ;H 4Y ;O H Y H Na 2222?;4.4;5

4][a a K K H ?=+;0.01mol?L -1。 2.H 6Y 2+、H 5Y +、H 4Y 、H 3Y -、H 2Y 2-、HY 3-和Y 4;七种;Y 4-;pH >10;1∶1。

3.条件形成常数;Y M MY MY K K ααlg lg lg lg /--=。

4.分析浓度C M ;K/MY;大;大;C M;大。

5.[Y]总=[Y];αY(H)(或酸效应)。

6.大;稳定;大。

7.pM值(或被测金属离子浓度)。

8.M(或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9.溶液酸度。10.溶解度。11.三乙醇胺。

12.两个氨基;四个羰基。

13.增大。

14.c M·K/MY≥106 或K/MY≥108。

15.指示剂僵化。16.高。

§6—2 选择题

1.EDTA与Al3+ 以( )比例结合成稳定配合物。

a.1:1, b. 1:3, c. 3:1 。

2.E DTA法滴定水中C a2+、Mg2+ 时,需要往被测溶液中加入适量三乙醇胺,其目的是( )。

a.调节溶液酸度;b.掩蔽Fe3+ ;

c.加快反应速度;d.增加配合物的溶解度;

3.由于酸效应的存在,配合物的稳定性将( )。

a.降低;b.升高;c.不变。

4.控制酸度在EDTA法中具有重要意义,故常选用适当的( )来控制溶液的酸度。

a.掩蔽剂;b.配合剂;c.有机溶剂;d.缓冲剂。

5.在EDTA法中常用下列哪种试剂来调酸度? ( )

a.缓冲溶液;b.氯化铵;c.氨水;d.强酸。

6.EDTA直接法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a.指示剂一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c.EDTA一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d.上述a与b的混合色;

e.上述b与c的混合色。

7.若用浓度为0.02 mo1·L-1 的EDTA溶液准确滴定等浓度的Mg2+ ,则1gαY(H)最低应是下列中的哪个? (已知K MgY=8.7 )( )

a.2.7;b.0.7 ;c.-0.7 ;d.1.7。

8.EDTA与金属离子作用时,酸效应系数αY(H) = [Y]总/[Y],式中[Y]总表示为:( ) a.EDTA的总浓度;b.EDTA的平衡浓度;

c.未与M离子配合的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

d.与M离子配合的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

9. 25.00mL浓度为0.1000 mo1·L-1 Ca2+标准溶液恰好与25.04 mL EDTA溶液作用,则

EDTA浓度的正确表达式为:(单位:mo1·L-1 ) ( )

a.0.01997;b.0.02;c.0.0998;d.0.09984。

10.在EDTA法中,当计算允许最低pH值时,在下列因子中需要用到的是:()

a.整合物的1g K MY值;b.EDTA的K值

c.溶液中叶的浓度;d.EDTA物质的量浓度值。

11.测定水中钙镁总量时,加入4%KCN的目的在于:()

a.提高EDTA配合能力;

b.防止Ca与Mg的互相干扰;

c.防止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d.减小酸度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e.防止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12.影响EDTA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为哪些? ( )

a.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b.金属指示剂的加入量;

c.指示剂的封闭现象;d.溶液pH值的大小;e.KMY值的大小。

13.在pH=10时,铬黑T与Mg2+ 作用而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为( )。

a.酒红色;b.蓝色;c.橙色;d.无色。

14.在Ca2+、Mg2+ 混合液中,用EDTA法测定Ca2+ ,要消除Mg2+ 的干扰,宜用:()a.控制酸度法;b.配位掩蔽法;c.离子交换法;

d.沉淀掩蔽法;e.氧化还原掩蔽法。

15.pH=5.0时,1gαY(H) =6.45,若用ED'TA直接滴定M离子,则1g K至少为( )。

a.14.45;b.12.15;c.8;d.12.90。

16.用浓度为0.02000 mo1·L-1 EDTA溶液,滴定含有0.1000g ZnSO4(分子量=16.14)试样的溶液时,耗去25.00mL,则试样中ZnSO4的质量分数为;( )。

a.0.9900;b.0.8070;c.0.4035;d.0.0807;e.0.0404。

17.随着溶液酸度增加,配合物的稳定性将( )。

a.降低;b.升高;c.不变。

18.EDTA在pH>10.3的溶液中,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

a.H4Y; b. H2Y2-;c.y4- ;d.HY3- 。

答案

1.a ;2.b; 3.a ;4.d; 5.a ;6.e ;7.b;

8.c; 9.c ;10. a,d;11. c;12. a,d,e;

13. a;14. d;15. a;16. b;17. a;18. c 。

§6—3 判断题

1.金属指示剂并非金属。它与金属离子形成有色配合物。( )

2.使用铬黑T做为指示剂时,A13+、Fe3+、Ca2+、Ni2+ 等离子有封闭作用,须用KC 1把这些干扰离子掩蔽起来。( )

3.金属配合物1g K MY越大,滴定时pM的起点越低,突跃越大,等量点前后金属离子浓度变化越显著。( )

4.在水溶液中EDTA以7种形式存在。但是在一定pH值条件下,只有以其中的一种形式存在。( )

5.平衡时,溶液中的[Y]总和[Y] 的比值称为有效浓度系数。()

6.许多金属指示剂既是配合剂,又是多元弱酸(或弱碱)。在不同pH值下显示不同颜色。

( )

7.在大多数情况下,EDTA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酸效应。( )

8.EDTA是多基配位体,和多元酸一样在水溶液中有几种不同存在形式,所以,与金属离子配合时分级进行。( )

9.在任何条件下,K/MY小于K MY 。( )

10.αY(H) 称为酸效应系数,它的大小象征溶液酸度的大小。( )

11.金属指示剂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在滴定的pH条件下K/MIn>K/MY,并要大100倍。( ) 12.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在滴定前一定要用单一的酸或碱调好溶液的pH值,然后进行滴定。( )

13.控制溶液的酸度可以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14.配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还受溶液酸度影响。( )

答案

1.∨;2.;3.×;4.×;5.×;6.∨;7.∨;

8.×;9.×;10. ∨;11. ×;12. ×;13. ∨;14. ∨。

§6—4 思考题

1. 如何检验水中是否含有金属离子?如何判断它们是Ca2+、Mg2+, 还是Fe3+、Cu2+?2.能否用浓度为0.02 mol·L-1 的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Ag+ ,(1g K AgY=7.3)?

答案

1.由于Ca2+、Mg2+、Fe3+、Cu2+都为有色的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加入EDTA则形成颜色更深的络合物。可以检验水中含有金属离子。在pH=10时,加入EBT,则Ca2+、Mg2+形成红色的络合物;CuY2-为深蓝色,FeY-为黄色,可分别判断是Fe3+、Cu2+。2.不能,因为lg K AgY-lgαY(H)<8 。

第五章_配位滴定法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1.氨羧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2.何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离解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何谓副反应系数?何谓条件稳定常数?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4.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是什么? 5.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它应具备哪些条件? 6.何谓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怎样消除封闭? 7.EDTA 滴定单一离子时,如何确定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 8.在有共存离子时,如何控制合适的酸度范围以提高选择性?若控制酸度仍不能达到目的,还能采取什么措施? 9.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掩蔽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哪些情况? 10.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滴定方式有哪些?各适用于哪些情况? 11.在0.050mol/L 的Al 3+溶液中,加入NaF 固体,使溶液中游离F -浓度为0.10mol/L ,计算铝的副反应系数)(F Al α。这时溶液中[Al 3+]、[AlF 2+]、[AlF 2+]、[AlF 3]、[AlF 4-]、[AlF 52-]、[AlF 63-]各为多少? 解:14 66221A l(F)1051.3]F []F []F [1?=++++=---βββα mol/L 1042.110 51.305.0]Al [1614)Al(F Al 33-+?=?==+ αc mol/L 1079.11.01042.110]][F Al []AlF [11161.6312---++?=???==β mol/L 1001.2]][F Al []AlF [72322--++ ?==β mol/L 1042.1]][F Al []AlF [43333--+?==β mol/L 1012.7]][F Al []AlF [34344--+-?==β mol/L 1057.3]F ][Al []AlF [253525--+-?==β mol/L 1012.7]][F Al []AlF [363636--+- ?==β 12.称取0.2513g 纯CaCO 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250ml 溶液。吸取25.00ml ,在pH>12时,

第5章、配位滴定法(答案)

第5章配位滴定法习题答案 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有何特点? 答:广泛,EDTA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稳定,一般lg K MY> 15; 络合反应速度快,水溶性好;EDTA与无色的金属离子形成无色的络合物,与有色的金属离子形成颜色更深的络合物;络合比简单,一般为1:1。 2.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什么不同?影响条件稳定常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在无副反应存在的情况下用平衡常数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在有副反应存在的情况下用条件平衡常数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响条件稳定常数大小的因素有:酸效应、配位效应、干扰离子效应等。 3. 影响配位滴定图月范围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是怎样影响的? 答:(1)lg K′的影响:K′增大10倍,lg K′增加1,滴定突跃增加一个单位。 (2)C M的影响:C M增大10倍,滴定突跃增加一个单位。 4. 为什么大多数的配位滴定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 答:络合滴定中广泛使用pH缓冲溶液来保持酸度相对稳定,因为:(1)滴定过程中的[H+]变化:M + H2Y = MY + 2H+ (2)K′MY与pH有关; (3)指示剂需在一定的酸度介质中使用 5.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应当具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金属指示剂本身是弱的配位剂,在一定条件下,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配合物,该配合物与指示剂本身具有显著不同的颜色。 6. 指示剂为什么会被封闭?如何消除? 答: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指某些指示剂能与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极为稳定的络合物,这些络合物较对应的MY络合物更稳定,以致到达化学计量点时滴入过量的EDTA,也不能夺取指示剂络合物(MIn)中的金属离子,指示剂不能释放出来,看不到颜色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可能原因:(1)MIn(或共存离子N的NIn)的稳定性大于MY。 (2)终点变色反应的可逆性差。 解决方法:(1)若封闭现象是滴定离子本身M引起的,则可采用返滴定法。例二甲酚橙XO,Al3+对其有封闭现象。可加过量EDTA,采用返滴法测定铝。

配位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计算pH=5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αY(H)。若此时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为·L-1,则[Y4-]为多少 pH=5时,锌和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假设Zn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pH=5时,能否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Zn2+ 假设Mg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在pH=6时,镁与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并说明在此pH条件下能否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Mg2+。如不能滴定,求其允许的最小pH。

试求以EDTA滴定浓度各为mol·L-1的Fe3+和Fe2+溶液时所允许的最小pH。 计算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Cu2+离子溶液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称取0.1005g纯CaCO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100mL溶液。吸取25mL,在pH﹥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试计算: (1)EDTA溶液的浓度; (2)每毫升EDTA溶液相当于多少克ZnO和Fe2O3。

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锌(ZnCl2)的含量。称取0.2500g试样,溶于水后,稀释至250mL,吸取,在pH=5~6时,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试计算试样中含ZnCl2的质量分数。 称取1.032g氧化铝试样,溶解后移入2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吸取,加入T Al2O3=mL的EDTA标准溶液,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OAc)2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至红紫色终点,消耗Zn(OAc)2标准溶液。已知1mL Zn(OAc)2溶液相当于EDTA溶液。求试样中Al2O3的质量分数。

5-配位滴定习题答案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习题答案 练习题答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其螯合比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DTA与金属离子 络合时,一分子的 EDTA可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位原子。(6) 3. 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降低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M 与丫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络合剂L存在,若口M(L)=1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o (M 与L没有副反应) 5. 两种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只有稳定常数的差值满足△ Igk》5时才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6. 以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是:(B) A K MY ' =C Y/C M C Y B K MY ' =[MY' ]/([M]+ [ML i])( [Y]+、[H i Y]) C K MY ' =[MY' ]/([MY]+ [ML i])( [Y]+、[H i Y]) D K MY ' =[MY]/([M]+ ' [ML i])( [Y]+ x [H i Y]+[MY]) 7. 在 pH = 10.0 的氨性溶液中,已计算出:Zn(NH3) = 104'7,: Zn(OH) = 102'4,-Y(H)=10°5, 已知 lgK znY=16.5;在此条件下,IgK znY'为_____________ 。(11.3) 8. 络合滴定中,若封闭现象是由被测离子引起的,则可米用回滴定法进行 9. 络合滴定法直接滴定Zn2+,铬黑T In-作指示剂,其滴定终点所呈现的颜色实际上是: (D) A. ZnIn的颜色 B. In-的颜色 C. ZnY的颜色 D. ZnIn和In-的颜色 10. 在EDTA法中,当MIn溶解度较小时,会产生( B ) A 封闭现象B僵化现象C掩蔽现象 D 络合效应和酸效应 11. 当K MIn>K MY时,易产生(A ) A 封闭现象B僵化现象C掩蔽现象 D 络合效应和酸效 12. 下列指示剂中,全部适用于络合滴定的一组是:(C) A 甲基橙、二苯胺磺酸钠、EBT B 酚酞、钙指示剂、淀粉 C 二甲酚橙、铬黑T、钙指示剂 D PAN、甲基红、铬酸钾

第6章 配位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思考题与习题 1.简答题: (1)何谓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对滴定反应有何要求? 答: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地点分析方法称为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要求配位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定量进行,且能进行完全;反应必须迅速;可以用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 (2)EDTA 与其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答:E DT A具有广泛的配位性能;EDTA 与金属离子配位时可生成的螯合物稳定性高,配位反应的完全程度高;E 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几乎均为1:1;ED 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大多能溶于水;配位反应迅速;EDTA 与无色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也无色,便于用指示剂确定终点。 (3)配位滴定可行性的判断条件是什么? 答:MY M K c lg ≥6 (4)配位滴定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哪些?从理论上看,哪些对滴定分析有利? 答:配位滴定副反应包括:EDTA 的酸效应,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金属离子与其他配位剂的配位反应,干扰离子效应,配合物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副反应等。配合物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副反应对滴定分析有利。 (5)何谓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怎样消除封闭? 答:如果指示剂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极其稳定,以至于加入过量的滴定剂也不能将金属离子从金属-指示剂配合物中夺取出来,溶液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就没有颜色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受到了封闭。可加掩蔽剂消除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条件与措施有哪些? 答:1)控制酸度;2)分别采用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掩蔽干扰离子;3)分离干扰离子。 2.名词解释 (1)酸效应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2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一、选择题 1.直接与金属离子配位的EDTA 型体为( ) (A )H 6Y 2+ (B )H 4Y (C )H 2Y 2- (D )Y 4- 2.一般情况下,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络合比是( ) (A )1:1 (B )2:1 (C )1:3 (D )1:2 3.铝盐药物的测定常用配位滴定法。加入过量EDTA,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滴定方式是( )。 (A )直接滴定法 (B )置换滴定法 (C )返滴定法 (D )间接滴定法 4.αM(L)=1表示( ) (A )M 与L 没有副反应 (B )M 与L 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C )M 的副反应较小 (D )[M]=[L] 5.以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 )Y M MY MY c c c K =' (B )[][][]Y M MY K MY =' (C )[][][]Y M MY K MY = (D )[][][]MY Y M K MY = 6.用EDTA 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M ,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A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B )EDTA-M 络合物的颜色 (C )指示剂-M 络合物的颜色 (D )上述A+B 的混合色 7.配位滴定中,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由( )引起的 (A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 (B )被测溶液的酸度过高 (C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翁定性小于MY 的稳定性 (D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大于MY 的稳定性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酸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 )共存离子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 )配位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 )各种副反应均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9.用Zn 2+标准溶液标定EDTA 时,体系中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的目的是( ) (A )中和过多的酸 (B )调节pH 值 (C )控制溶液的酸度 (D )起掩蔽作用 10.在配位滴定中,直接滴定法的条件包括( ) (A )MY K c '?lg ≤8 (B )溶液中无干扰离子 (C )有变色敏锐无封闭作用的指示剂 (D )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11.测定水中钙硬时,Mg 2+的干扰用的是( )消除的。 (A )控制酸度法 (B )配位掩蔽法 (C )氧化还原掩蔽法 (D )沉淀掩蔽法 12.配位滴定中加入缓冲溶液的原因是()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一、选择题 1.欲用EDTA 测定试液中的阴离子,宜采用: ( )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D ) 2.用EDTA 测定Cu 2+,Zn 2+,Al 3+中的Al 3+,最合适的滴定方式是: ( ) A.直接滴定; B.间接滴定; C.返滴定; D.置换滴定 (已知lg K CuY =18.8,lg K ZnY =16.5,lg K AlY =16.1) (D ) 3.EDTA 滴定Al 3+的pH 一般控制在 4.0~7.0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H<4.0时,Al 3+离子水解影响反应进行程度; B.pH>7.0时,EDTA 的酸效应降低反应进行的程度; C.pH<4.0时,EDTA 的酸效应降低反应进行的程度; D.pH>7.0时,Al 3+的NH 3配位效应降低了反应进行的程度 (C) 4. 在Fe 3+,Al 3+,Ca 2+,Mg 2+的混合液中,用EDTA 法测定Fe 3+,Al 3+,要消除Ca 2+,Mg 2+的干 扰,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 ( )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溶液萃取法; D.离子交换法 (B) 5. 用指示剂(In),以EDTA(Y)滴定金属离子M 时常加入掩蔽剂(X)消除某干扰离子(N) 的影响。不符合掩蔽剂加入条件的是: ( ) A.K NX >K NY ; C.K MX <K MX (A) 6. 已知lg K BiY =2 7.9;lg K NiY =1 8.7。今有浓度均为0.01mol ?L ?1的Bi 3+,Ni 2+混合试液。 欲测定其中Bi 3+的含量,允许误差 A.<1; B.1~2; C.2~3; D.>4 (B) 二、填空题 1. EDTA 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 ,用符号 表示,其结构式 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 二钠盐,分子式为 ,其水溶 液pH 为 ,可通过公式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 (乙二胺四乙酸 , H 4Y , HOOCCH 2 -OOCCH 2CH 2COO -2COOH ++HN CH 2CH 2NH 。 O H Y H Na 2222?,其水溶液pH 为 4.4 , 54][a a K K H ?=+,0.02 mol?L -1) 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 等 型体存在,其中 以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 型体存在。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 (H 6Y 2+、H 5Y +、H 4Y 、H 3Y -、H 2Y 2-、HY 3-和Y 4-、七种 、Y 4- 、pH?10、1∶1)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配位反应中副反应系数的计算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熟悉配位剂的特性;掌握配位滴定中化学计量点时参数的计算和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使用条件;熟悉配位滴定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及滴定条件的选择。了解配位滴定的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配位反应中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概述:配位(络合)滴定法是以形成配位化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大多数无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其稳定常数小,因而无机配位剂在滴定分析中无法广泛应用。有机配位剂中氨羧配位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组成一定而且很稳定,除碱金属离子外,几乎能与所有金属离子配位。目前配位剂应用最广的是EDTA(乙二胺四乙酸)。 EDTA 与金属离子配位的特点是:(1)EDTA 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物,形成的螯合物立体结构中具有多个五元环,因此,绝大多数配位物都相当稳定。(2)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物都是简单的1∶1的关系,计算时都是1∶1的关系。(3)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物大多数是易溶于水的,故能在水溶液中滴定。(4)EDTA 与金属离子的配位物大多数是五色的,便于用指示剂指示终点。所以目前常用的配位滴定就是EDTA 滴定。 §6-1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一、配位平衡 1.配位物的稳定常数 M + X == MX MX []K [][] MX M X MX K 称为配合物(MX )的稳定常数。 当金属离子与配位剂形成MX n 的配合物时,其形成是分级的,每级都有

稳定常数,其各级稳定常数的乘积称为累积稳定常数。用β表示。 β1 = K1第一级累积稳定常数 β2 = K1·K2 第二级累积稳定常数 …… βn = K1·K2…K n第n级累积稳定常数 2.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 配位滴定中涉及的化学平衡比较复杂,除了被测金属离子M与滴定剂Y之间的主反应外,还存在其它的一些副反应,其总的平衡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ML HY NY ML2 M(OH)2 H2Y ┇┇┇ML n M(OH)n H6Y 显然,这些副反应的发生都将对主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反应物M、Y发生副反应对主反应不利,生成物MY发生副反应则有利于主反应的进行。为了定量地表示副反应进行的程度,引入副反应系数α—未参加主反应的反应物的各种存在型体的总浓度与能参加主反应的反应物的平衡浓度之比。它是分布系数的倒数。 (1)配位剂Y的副反应系数 它是未与金属离子M配位的EDTA的各种存在型体的总浓度[Y,]是游离Y4 -的浓度[Y]的多少倍。用Yα表示。 [] [] Y Y Y α ' = 配位剂的副反应主要有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 ①酸效应系数() Y H α:由于H+的存在,在H+与Y之间发生副反应,使Y参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习题答案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习题答案 1计算pH=时EDTA 的酸效应系数αY(H)。若此时EDTA 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为·L -1,则[Y 4-]为多少 解:(1)EDTA 的61~K K :,,,,, 61~ββ:,,,,, pH=时: ()66554433221H Y ]H []H []H []H []H []H [1ββββββ++++++++++++=α =1++++++ = — (2)[Y 4-] = 45.610020.0=×10-9(mol·L -1) 2. pH=时,锌和EDTA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假设Zn 2+和EDTA 的浓度皆为10-2 mol·L -1(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pH = 时,能否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Zn 2+ 解: 查表5-2: 当pH = 时,lg αY(H) = ,Zn 2+与EDTA 浓度皆为10-2 mol·L -1, lg K ’= lg K 稳-lg αY(H) =- = >8,可以准确滴定。 3. 假设Mg 2+和EDTA 的浓度皆为10-2 mol·L -1,在pH= 时,镁与EDTA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并说明在此pH 条件下能否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Mg 2+。如不能滴定,求其允许的最小pH 。 解:(1)查表5-2: 当pH = 时,lg αY(H) = ,lg K ’= lg K 稳-lg αY(H) = - = ,lg K ’<8, ∴不能准确滴定 (2)lg αY(H) = lg K 稳-8 = ,查表5-2或114页林邦曲线得pH ≈ 。 ! 4.试求以EDTA 滴定浓度各为 mol·L -1的Fe 3+和Fe 2+溶液时所允许的最小pH 。 解:(1)Fe 3+:lg αY(H) = lg K 稳-8 =-8 = ,查表5-2或114页林邦曲线得pH ≈ (2)Fe 2+:lg αY(H) = lg K 稳-8 =-8 = ,查表5-2或114页林邦曲线得pH ≈ 5.计算用 mol·L -1 EDTA 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Cu 2+离子溶液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解:(1)lg αY(H) = lg cK 稳-6 = lg ×-6 =,查表5-2得pH ≈ (2)[OH -] =]Cu [2+sp K =0200.0102.220-?=×10-9, pOH= pH = ,∴ pH 范围:~ 6.称取0.1005g 纯CaCO 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溶液。吸取,在pH >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试计算: · (1)EDTA 溶液的浓度;

第6章 配位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第6章配位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思考题与习题 1.简答题: (1)何谓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对滴定反应有何要求? 答: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地点分析方法称为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要求配位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定量进行,且能进行完全;反应必须迅速;可以用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 (2)EDTA 与其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答:EDTA 具有广泛的配位性能;EDTA 与金属离子配位时可生成的螯合物稳定性高,配位反应的完全程度高;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几乎均为1:1;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大多能溶于水;配位反应迅速;EDTA 与无色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也无色,便于用指示剂确定终点。 (3)配位滴定可行性的判断条件是什么? 答:MY M K c lg ≥6 (4)配位滴定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哪些?从理论上看,哪些对滴定分析有利? 答:配位滴定副反应包括:EDTA 的酸效应,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金属离子与其他配位剂的配位反应,干扰离子效应,配合物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副反应等。配合物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副反应对滴定分析有利。 (5)何谓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怎样消除封闭? 答:如果指示剂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极其稳定,以至于加入过量的滴定剂也不能将金属离子从金属-指示剂配合物中夺取出来,溶液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就没有颜色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受到了封闭。可加掩蔽剂消除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条件与措施有哪些? 答:1)控制酸度;2)分别采用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

法掩蔽干扰离子;3)分离干扰离子。 2.名词解释 (1)酸效应 答:由于H+的存在使配位剂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2)酸效应系数 答:定量表示酸效应进行的程度的系数称为酸效应系数。 (3) 配位效应 答:由于存在其他配位剂L 与金属离子M 配位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4)配位效应系数 答:定量表示配位效应进行的程度的系数称为配位效应系数。 (5)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 答:]n I []MIn ['=当点。变,此即指示剂的变色时,指示剂发生颜色突 3.计算题: (1)用EDTA 滴定法检验血清中的钙。取血清100μl ,加KOH 溶液2滴和钙红指示剂1~2滴,用0.001042mol/LEDTA 滴定至终点,用去0.2502ml 。计算此检品中Ca 2+含量(Ca 2+mg/100ml )。若健康成人血清中Ca 2+含量指标为 9~11mg/100ml ,此检品中Ca 2+含量是否正常?(尿中钙的测定与此相似,只是要用柠檬酸掩蔽Mg 2+) 解: EDTA Ca S Ca ()100 Ca%(0.0010420.2502)40.0810010.45(mg /100ml)(40.08g/mol)0.1 cV M V M ??=???=== (2)精密称取葡萄糖酸钙(C 12H 22O 14Ca·H 2O )0.5403g ,溶于水中,加入适量钙指示剂,用0.05000mol/LEDTA 滴定至终点,用去23.92ml 。计算此样品中

分析化学-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5.5

山东科技大学§5.5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5.5.1 不同酸度下的分步滴定 5.5.2 掩蔽法 5.5.3 用其它配位剂滴定 5.5.4 化学分离法

山东科技大学若溶液中存在两种离子M 、N ,需准确滴定M 而N 不干扰。 M + Y MY H 6Y H +N NY Y MY MY K K αlg lg lg '-=当) ()(H Y N Y αα>>) ()(' lg lg lg lg N Y MY N Y MY MY K K K αα=-=] [1)(N K NY N Y +=α5.5.1 不同酸度下的分步滴定

][lg lg 'N K c K K c NY M MY MY M =如K NY 不太大, N 与EDTA 反应完后生成的[NY]较小,或理解当M 与EDTA 反应完全时, N 基本上没与EDTA 反应,则可认为:c N = [N] 代入前式中,有N NY M MY NY M MY MY M c K c K N K c K K c lg ][lg lg '≈=][][1)('' N K K N K K K K K NY MY NY MY N Y MY MY MY ≈ +===α) lg (lg lg N M NY MY c c K K +-=) lg (lg N M c c K +?=

山东科技大学 当ΔpM=0.2,E≤|±0.3%|时,且c M = c N ,由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判断条件:lgc M K MY`≥5,则需: 上式可作为判断能否可用控制酸度方法进行分别滴定或选择性滴定金属子的依据。ΔlgK≥5 )lg (lg lg ' N M MY M c c K K c +?=NY MY K K K lg lg lg -=?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5.1计算pH=5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αY(H)。若此时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为0.0200mol·L-1,则[Y4-]为多少? 5.2 pH=5时,锌和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假设Zn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pH=5时,能否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Zn2+? 5.3假设Mg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在pH=6时,镁与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并说明在此pH条件下能否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Mg2+。如不能滴定,求其允许的最小pH。

5.4试求以EDTA滴定浓度各为0.01mol·L-1的Fe3+和Fe2+溶液时所允许的最小pH。 5.5计算用0.0200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Cu2+离子溶液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5.6称取0.1005g纯CaCO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100mL溶液。吸取25mL,在pH﹥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4.90mL。试计算: (1)EDTA溶液的浓度; (2)每毫升EDTA溶液相当于多少克ZnO和Fe2O3。

5.7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锌(ZnCl2)的含量。称取0.2500g试样,溶于水后,稀释至250mL,吸取25.00mL,在pH=5~6时,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0.01024 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17.61mL。试计算试样中含ZnCl2的质量分数。 5.8称取1.032g氧化铝试样,溶解后移入2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吸取25.00mL,加入T Al2O3=1.505mg/mL的EDTA标准溶液10.00mL,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OAc)2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至红紫色终点,消耗Zn(OAc)2标准溶液12.20mL。已知1mL Zn(OAc)2溶液相当于0.6812mL EDTA溶液。求试样中Al2O3的质量分数。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 经典习题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 经典习题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 经典习题 1(计算pH=2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 ,+2解: pH=2时,[H]=10mol/L。 = 1+ 108.26+1012.42+1013.09+1013.09+1012.69+1011.59 = 3.25×1013 lgα = 13.51 Y(H) 本题若采用EDTA的累积质子化常数计算,则公式就和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的公式相一致:αY(H) = 1, 23456HHHHHHβ[H+],β[H+],β[H+],β[H+],β[H+],β[H+],质子化常 数是离解常数的倒数,累积质子化123456 常数可由逐级质子化常数求得。 2+2+2(在pH6.0的溶液中,含有浓度均为0.010mol/L的EDTA、Ca和Zn。计算α和α值。 Y(Ca)Y 2+2+解:因为是计算α和α值,所以将Zn与Y视作主反应,Ca作为共存离子,根据题意滴定是在pH6Y(Ca)Y 4.65的溶液中进行,因此,总的副反应包括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查表得:K = 10.69,pH6时,α = 10。 CaYY(H) 2+10.698.69所以:α,1,K[Ca] = 1+10×0.010 = 10 Y(Ca)CaY 4.658.698.69α,α + α = 10 +10?10 YY(H)Y(Ca) ,3+3(在0.10mol/L的AlF溶液中,游离F的浓度为0.010mol/L。求溶液中游离Al的浓度,并指出溶液中配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 ,,,,,,23456解:α= 1 + β[F] + β[F]+ β[F]+β[F]+β[F]+ β[F] Al(F)123456

5.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6—1 填充题 1. EDTA 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为( ),用符号( )表示。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 二钠盐,分子式为( ),其水溶液pH 为( ),可通过公式(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 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 )等( )型体存在,其中以(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 3. K /MY 称( ),它表示一定条件下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 4. 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金属离子的( )和络合物的条件形成 常数(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K /MY 值越( ),突跃也越( ); 在条件常数K /MY 一定时,( )越大,突跃也越( )。 5. K MY 是( )时的稳定常数,而K /MY 是考虑( )时的稳定常数。 6. EDTA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 /MY 随溶液的酸度而改变。酸度愈小,K /MY 愈( ), 配合物愈( ),滴定的pM 突跃就愈( )。 7. 配位滴定法的特征是在等量点附近溶液的( )发生突变。 8. 若金属指示剂的K /MIn > K /MY ,则用EDTA 滴定时就不能从MIn 中夺取( ), 这种现象称为( )。 9. 当1g c M ·K /MY 一1g c N ·K /NY >5 时 (M 为被测金属离子,N 为干扰离子),若控制 ( ),可以使共存的离子不干扰对M 离子的测定。 l0. 配位滴定中为使不出现指示剂僵化现象,应保证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的配合 物有足够的( )。 11.配位滴定法测定水中镁含量时,少量Fe 3+ 的存在对指示剂有封闭作用,此时应该加入 ( )掩蔽之。 12.EDTA 由于结构上具有( )和( ),所以它是多基配位体。 13.配位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随溶液的pH 增大而( )。 14.在配位滴定中,金属离子的M 能够被直接滴定的条件是( )。 15.在配位滴定中,若是金属离子与金属指示剂生成的MI n 为难溶的配合物时,将发生( )现象。 16.配位滴定中增加酸度会使滴定结果偏( )。 答 案 1.乙二胺四乙酸 ;H 4Y ;O H Y H Na 2222?;4.4;5 4][a a K K H ?=+;0.01mol?L -1。 2.H 6Y 2+、H 5Y +、H 4Y 、H 3Y -、H 2Y 2-、HY 3-和Y 4;七种;Y 4-;pH >10;1∶1。 3.条件形成常数;Y M MY MY K K ααlg lg lg lg /--=。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习题答案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习题答案 1计算pH=时EDTA 的酸效应系数αY(H)。若此时EDTA 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为·L -1 ,则[Y 4- ]为多少 解:(1)EDTA 的61~K K :,,,,, 61~ββ:,,,,, pH=时: ()66554433221H Y ]H []H []H []H []H []H [1ββββββ++++++++++++=α =1++++++ = (2)[Y 4-] =45.610020.0=×10-9 (mol·L -1 ) 2. pH=时,锌和EDTA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假设Zn 2+ 和EDTA 的浓度皆为10-2 mol·L -1 (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pH = 时,能否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Zn 2+ 解: 查表5-2: 当pH = 时,lg αY(H) = ,Zn 2+与EDTA 浓度皆为10-2 mol·L -1 ,

lg K’= lg K稳-lgαY(H) =- = >8,可以准确滴定。 3. 假设Mg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在pH= 时,镁与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并说明在此pH条件下能否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Mg2+。如不能滴定,求其允许的最小pH。 解:(1)查表5-2: 当pH = 时,lgαY(H) = ,lg K’=lg K稳-lgαY(H) = - = ,lg K’<8,∴不能准确滴定 (2)lgαY(H) = lg K稳-8 = ,查表5-2或114页林邦曲线得pH ≈。4.试求以EDTA滴定浓度各为mol·L-1的Fe3+和Fe2+溶液时所允许的最小pH。 解:(1)Fe3+:lgαY(H) = lg K稳-8 =-8 = ,查表5-2或114页林邦曲线得pH ≈ (2)Fe2+:lgαY(H) = lg K稳-8 =-8 = ,查表5-2或114页林邦曲线得pH ≈ 5.计算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Cu2+离子溶液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解:(1)lgαY(H) = lg cK稳-6 = lg ×-6 =,查表5-2得pH≈

分析化学第5章思考题习题答案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思考题答案 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 1配合物;(2)多数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较强(可答:(1)EDTA与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 形成五个五原子环);(3)EDTA与金属配合物大多数带有电荷,水溶性好,反应速率快;(4)EDTA 。 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仍为无色,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 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引用条件稳定常数? 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受其它反应条件如介质浓度、溶液pH值等的影响;条件稳定常数是以各物质总浓度表示的稳定常数,受具体反应条件的影响,其大小反映了金属离子,配位体 度的影响。 和产物等发生副反应因素对配合物实际稳定程 滴定时的pH? 选择 考 3.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 虑 答: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防止被测离子水解,提高滴定准确度。具体控制溶液pH值范围时主要考虑两点:(1)溶液酸度应足够强以消去干扰离子的影响,并 能 准确滴定的最低pH值;(2)pH值不能太大以防被滴定离子产生沉淀的最高pH值。 4.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如何?它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配位剂,能与金属形成有色配合物,当被EDTA等滴定剂置换出来时,颜色发生变化,指示终点。金属指示剂应具备如下条件:(1)在滴定的pH范围内,指示剂游离状态的颜色与配位状态的颜色有较明显的区别;(2)指示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适中,既要有一定的 稳定性K’MIn>10 MY/K’MIn≥10 4 ,又要容易被滴定剂置换出来,要求K’4(个别102);(3)指示剂与金 、 迅速,有良好的可逆性。 敏 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4)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要灵 5.为什么使用金属指示剂时要限定适宜的pH?为什么同一种指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条件不一定相同? 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存在着酸效应,不同pH时指示剂颜色可能不同,K’MIn不同,所以需要控制一定的pH值范围。指示剂变色点的lgK’Min应大致等于pM ep,不同的金属离子由于其稳定 常数不同,其pM ep也不同。金属指示剂不象酸碱指示剂那样有一个确定的变色点。所以,同一种指 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条件不一定相同。 6.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如何避免? 答: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常数比E DTA与金属离子稳定常数大,虽加入大量E DTA也不能置 换,无法达到终点,称为指示剂的封闭,产生封闭的离子多为干扰离子。消除方法:可加入掩蔽剂来掩蔽能封闭指示剂的离子或更换指示剂。指示剂或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溶解度较小,使得指示剂与滴定剂的置换速率缓慢,使终点拖长,称为指示剂的僵化。消除方法:可加入适当有机溶剂或加热 以 增大溶解度。 7.两种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什么条件下才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l gc M K’MY≥6,ΔlgK≥6;ΔpM= 答:当c M=cN时,lgcMK’MY=Δl K g。若Δp M=±0.3,E t≤±0.1%,则 ±0.3,E t≤±0.5%,则l gc M K’MY≥5,ΔlgK≥5;ΔpM=±0.3,E t≤±1%,则l gc M K’MY≥4,ΔlgK≥4; 才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8.掩蔽的方法有哪些?各运用于什么场合?为防止干扰,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掩蔽方法?答: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有时用掩蔽法亦无法解决问题,可用预先分离法。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 概 述 配位滴定法是以形成配位化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常用的配位滴定是 EDTA 滴定。 EDTA 全称为乙二胺四乙酸,常用H 4Y 表示,其结构式为 H O OCCH 2 CH 2CO O H N -CH 2- CH 2-N H O OCCH 2 CH 2CO O H EDTA 与金属离子能形成螯合物,配位比为1:1。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配位平衡 1. 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与EDTA 的反应通式为: M + Y = MY K MY = ]][[] [Y M MY …… 稳定常数 金属与EDTA 配合物的lg K 稳值见表6-1。 金属离子与其他配位剂L 的逐级反应: M + L = ML k 1 = ]][[] [L M ML …… 第一级稳定常数 ML + L = ML 2 k 2 = ]][[] [2L ML ML …… 第二级稳定常数 ┊ ML n -1 + L =ML n k n = ]][[] [1L ML ML n n - …… 第n 级稳定常数 将逐级稳定常数依次相乘,得各级累积稳定常数β

β1 = k 1 = ]][[][L M ML β2 = k 1? k 2 = 22] ][[][L M ML …… βn = k 1? k 2 …… k n = n n L M ML ]][[] [ [ML n ] = βn [M] [L]n 2. 副反应系数 主反应 M + Y = MY L OH H N H OH ML NY M(OH)Y ML 2 M(OH)2 H 2Y 副反应 ┊ ┊ ┊ ML n M(OH)n H 6Y 配位效应 酸效应 共存离子效应 1) 配位剂Y 的副反应系数α Y (1) 酸效应系数α Y(H) 在水溶液中,EDTA 有H 6Y 2+、H 5Y +、H 4Y 、H 3Y -、H 2Y 2-、HY 3-和Y 4-等 七种存在型体,真正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是Y 4-离子。设[Y]为Y 4-的浓度, [Y ']为未与M 配位的EDTA 各种存在型体的总浓度: α Y(H) = [Y '] / [Y] = ][] [][][][][][][4265432234-++----++++++Y Y H Y H Y H Y H Y H HY Y = 3 456445635626][][][][1K K K K H K K K H K K H K H ++++++++ 1234566234565][][K K K K K K H K K K K K H ++++ α Y(H)为配位剂与H +的副反应系数,由于α Y(H)是 [H +]的函数,故又称为酸 效应系数。 不同pH 下,lg α Y(H) 见表6-2。 结论:① pH ↓ ? αY(H) ↑ ,副反应越严重。 ② 当pH ≥12时,[Y]≈[Y '],αY(H)≈1,几乎无副反应发生。 (2)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N)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习题解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习题解答 11.在0.05 mol/L 的Al 3+溶液中,加入NaF 固体,使溶液中游离的F -浓度为0.10 mol/L ,计算铝的副反应系数αAl (F)。这时溶液中[Al 3+]、[AlF 2+]、[AlF 2+]、[AlF 3]、 [AlF 4-]、[AlF 52-]、[AlF 63-]各为多少? 解:查P483附录六附表6-1得: 7.194.197.170.155.111.6lg ~lg 61,,,,,AlF 分别为的ββ-; 而[F -]=0.10mol/L ,L mol C Al /050.03=+ 14 67.1954.1947.1730.1525.111.66 6554433221)(105.3)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1?=?+?+?+?+?+?+=++++++=------- F F F F F F F Al ββββββα 所以 )/(104.110 5.3050.0][1614)(33L mol C Al F Al Al -+?=?==-+ α )/(108.110.0104.110]][[][11161.6312L mol F Al AlF ---++?=???==β ) /(100.200.1104.110]][[][72165.112322L mol F Al AlF ---++?=???==)(β ) /(104.110.0104.110]][[][43160.153333L mol F Al AlF ---+?=???==)(β)/(100.710.0104.110]][[][34167174344L mol F Al AlF ---+-?=???==)(。β)/(105.310.0104.110]][[][251641953525L mol F Al AlF ---+- ?=???==)(。β )/(100.710.0104.110]][[][36167.1963636L mol F Al AlF ---+-?=???==)(β 13.待测溶液含2?10-2 mol/L 的Zn 2+和2?10-3 mol/L 的Ca 2+,能否在不加掩蔽剂 的情况下只用控制酸度的方法选择滴定Zn 2+ ?为防止生成Zn(OH)2沉淀,最 低酸度为多少?这时选用何种指示剂? 解:(1)当%3.0%,2.0=='?TE M p 时,在N 离子存在下,选择滴定M 离子的 条件是: 5lg lg lg ≥'-'='?NY N MY M K C K C K C , 若N 离子与M 离子无副反应,即5lg lg lg ≥-='?NY N MY M K C K C K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