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甲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甲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甲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接下来为你整理了甲烷的物理化学性质,一起来看看吧。

甲烷的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气味无味熔点-182.5℃沸点-161.5℃溶解度(常温常压)0.03分子结构正四面体形非极性分子分子直径0.414nm 蒸汽压53.32kPa/-168.8℃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相对密度(水=1)0.42(-164℃)相对密度(空气=1)0.5548(273.15K、101325Pa)临界温度(℃)-82.6临界压力(MPa)4.59爆炸上限%(V/V)15.4爆炸下限%(V/V)5.0闪点(℃)-188引燃温度(℃)538燃烧热890.31KJ/mol 总发热量(产物液态水)55900kJ/kg(40020kJ/m3)净热值(产物气态水)50200kJ/kg(35900kJ/m3)H—C—H 键角109°28′C—H 键413kJ/mol 晶体类型分子晶体国标编号21007IUPAC名methane别名天然气,沼气,生物气CAS号74-82-8SMILESCInChI1/CH4/h1H4溶解性(水)3.5 mg/100 mL (17 °C)摩尔质量16.0425 g·mol警示术语R:R12安全术语S:S2-S9-S16-S33密度(标准情况)0.717g/L特殊性质极难溶于水甲烷的化学性质

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取代反应甲烷的卤化中,主要有氯化、溴化。

甲烷与氟反应是大量放热的,一旦发生反应,大量的热难以移走,破坏生成的氟甲烷,只得到碳和氟化氢。

因此直接的氟化反应难以实现,需用稀有气体稀释。

碘与甲烷反应需要较高的活化能,反应难以进行。

因此,碘不能直接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甲烷。

但它的逆反应却很容易进行。

以氯化为例:可以看到试管内氯气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变淡,有白雾生成,试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这是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所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或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四氯甲烷)、氯化氢和少量的乙烷(杂质)的混合物。

CH4+Cl2→(光照)CH3Cl(气体)+HClCH3Cl+Cl2→(光照)CH2Cl2(油状物)+HClCH2Cl2+Cl2→(光照)CHCl3(油状物)+H ClCHCl3+Cl2→(光照)CCl4(油状物)+HCl试管中液面上升,食盐水中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的缘故。

因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增加了水中氯离子的浓度,使氯化钠晶体析出。

用大拇指按住试管管口,提出液面,管口向上,向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可验证它是稀盐酸。

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气,主要得到四氯化碳。

工业上通过精馏,使混合物一一分开。

以上几个氯化产物,均是重要的溶剂与试剂。

特点:①在室温暗处不发生反应;②髙于250℃发生反应;③在室温有光作用下能发生反应;④用光引发反应,吸收一个光子就能产生几千个氯甲烷分子;

根据上述事实的特点可以判断,甲烷的氯化是一个自由基型的取代反应。

如图。

[3]氧化反应甲烷最基本的氧化反应就是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的含氢量在所有烃中是最高的,达到了25%,因此相同质量的气态烃完全燃烧,甲烷的耗氧量最高。

点燃纯净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很快就可以看到有水蒸气在烧杯壁上凝结。

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把甲烷气体收集在高玻璃筒内,直立在桌上,移去玻璃片,迅速把放有燃烧着的蜡烛的燃烧匙伸入筒内,烛火立即熄灭,但瓶口有甲烷在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这说明甲烷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但不助燃。

用大试管以排水法先从氧气贮气瓶里输入氧气2/3 体积,然后再通入1/3 体积的甲烷。

用橡皮塞塞好,取出水面。

将试管颠倒数次,使气体充分混和。

用布把试管外面包好,使试管口稍微下倾,拔去塞子,迅速用燃着的小木条在试管口引火,即有尖锐的爆鸣声发生。

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也容易失败。

把玻璃导管口放出的甲烷点燃,把它放入贮满氯气的瓶中,甲烷将继续燃烧,发出红黄色的火焰,同时看到有黑烟和白雾。

黑烟是炭黑,白雾是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形成的盐酸雾滴。

加热分解在隔绝空气并加热至1000℃的条件下,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CH4=(1000℃)=C+2H2氢气是合成氨及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原料甲烷的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远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的甲烷,可致冻伤。

气溶胶物理与化学

课程名称:气溶胶物理与化学 Title: Aerosol physics and chemistry 课程编号:070602C02 Course Number: 070602C0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Course Type:Required major course 学时:60 Units: 60 hours 学分:3 Credit:3 实用专业: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研究生 Designed for: Atmospheric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气溶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一些基本测量方法。 Objectives: The course is designed to make student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inciples of aerosol and instruments used to measure them. 对选课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普通物理学和大气化学的基础知识。 Prerequisites: The student should have a good background in chemistry and physics and understands the concept of calculus.

主要内容: Major Contents: 气溶胶对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健康等有重要影响。本课程论述了大气气溶胶的基本特征和测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气溶胶的排放和分布、布朗运动和扩散、碰并凝结和蒸发过程、电学和光学特性、气溶胶测量、干湿沉降、气溶胶化学以及气溶胶气候效应。 Aerosol particles affect visibility, climate, and our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This course covers the properties, behavior, and measurement of aerosol. The major contents include the e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Brownian motion and diffusion, coagulation, condensation and evaporati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optical properties, measurement of concentration, dry and wet deposition, aerosol chemistry, and climate effect of aerosol. 第一章绪论 Chapter 1 : Introduction 第二章大气气溶胶的排放与分布 Chapter 2: The E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 2.1 Properties of Size Distributions 2.2 Moment Averages 2.3 Weighted Distributions 2.4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2.5 Log-Probablity Graphs 2.6 The Hatch-Choate Conversion Equation 2.7 Statistical Accuracy 第三章气溶胶运动 Chapter 3:Uniform Particle Motion 3.1 Newton’s Resistance Law 3.2 Stokes’s Law 3.3 Settling Velosity and Mechanical Mobility 3.4 Slip Correction Factor 3.5 Nonspherical particles 3.6 Aerodynamic Diameter 3.7 Settling at High Reynolds Number 3.8 Relaxation Time 3.9 Stopping Distance 第四章布朗运动与扩散 Chapter 4: Brownian Motion and Diffusion

第二章乳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业

乳地胶体性质有那些? 答:. 真溶液:乳糖、水溶性盐类、水溶性维生素等呈分子或离子态分散于乳中,形成真溶液.其微粒≤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 高分子溶液:乳白蛋白及乳球蛋白呈大分子态分散于乳中,形成典型地高分子溶液.其微粒直径约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 胶体悬浮液:酪蛋白在乳中形成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体胶粒. 胶粒直径约为~. . 乳浊液:乳脂肪以脂肪球地形式分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直径约为~ . 乳地物理性质有哪些? (一)乳地光学性质乳地色泽是由于乳中酪蛋白胶粒及脂肪球对光地不规则反射地结果 (二)乳地热学性质 . 冰点:牛乳冰点地平均值为﹣~﹣℃,平均为﹣℃. . 沸点:在(个大气压)下约为℃. . 比热牛乳地比热一般约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乳地电学性质 . 电导率由于乳中含有盐类,因此具有导电性,可以传导电流.正常牛乳地电导率℃时为~ . 氧化还原电势一般牛乳地氧化还原电势为~.乳经过加热,则产生还原性强地硫基化合物,而使降低;铜离子存在可使上升;而微生物污染后随着氧地消耗和产生还原性代谢产物,使降低.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四)乳地滋味与气味特殊地香味:挥发性脂肪酸及其它挥发性物质.另外:很容易吸收外界地各种气味.稍带甜味:乳糖.稍带咸味:氯离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五)乳地密度与比重乳地比重(相对密度)指乳在℃时地重量与同容积水在℃时地重量之比.正常乳地比重以℃为标准,平均为=. 乳地密度系指乳在℃时地质量与同容积水在℃时地质量之比.正常乳地密度平均为=.我国乳品厂都采用这一标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六)乳地酸度与值新鲜乳地酸度称为固有酸度或自然酸度,这种酸度与贮存过程中因微生物繁殖所产生地酸无关.挤出后地乳在微生物地作用下产生乳酸发酵,导致乳地酸度逐渐升高.由于发酵产酸而升高地这部分酸度称为发酵酸度.自然酸度和发酵酸度之和称为总酸度.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解答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一. 水的物理性质(形态、冰点、沸点): 常温下(0~100℃),水可以出现固、液、气三相变化,利用水的相热转换能量是很方便的。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 1)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 2)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 3)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4)水是无色、无臭、无味液体,在浅薄时是清澈透明,深厚时呈蓝绿色。 5)在1atm时,水的凝固点(f.p.)为0℃,沸点(b.p.)为100℃。 6)水在0℃的凝固热为5.99 kJ/mole(或80 cal/g)。 7)水在100℃的汽化热为40.6 kJ/mole(或540 cal/g)。 8)由於水分子间具有氢键,故沸点高、莫耳汽化热大,蒸气压小。 9)沸点: (1)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於液面上大气压之温度,此时液体各点均呈剧烈汽 化现象,且液气相可共存若液面上为1 atm(76 mmHg)时,则该沸点称为「正常沸点」,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2)若液面的气压加大,则液体需更高的蒸气压才可沸腾;而更高的温度使得更高 的蒸气压,故液体的沸点会上升。液面上蒸气压愈大,液体的沸点会愈高。 (3)反之,若液面上气压变小,则液面的沸点将会下降。 10)水在4℃(精确值为3.98℃)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D = 1g/mL。 11)三相点: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 和压力的数值。举例来说,水的三相点在0.01℃(273.16K)及611.73Pa 出现。 12)临界点(critical point):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 →水→水蒸气),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 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之温度为临界温度,压力为临界压力。 13)临界温度:加压力使气体液化之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如水之临界温度为374℃, 若温度高於374℃,则不可能加压使水蒸气液化。 14)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加压力使气体液化的最小压力称之。临界压力等於该液 体在临界温度之饱和蒸气压。 二. 水的比热: 把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水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水的比热为4.18xKJ/Kg.K。 在所有的液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因此水可作为优质的热交换介质,用于冷却、储热、传热等方面。 三. 水的汽化热: 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水完全变成同温度的气态水(水蒸气)所需的热量,叫做水的汽化热。 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水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水的汽化热为2257KJ/Kg。一般地:使水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五倍于把等量水从1℃加热到100℃所需要的热量。

甲烷氯化物物化性能

甲烷氯化物的物化性能 甲烷氯化物(Chloromethanes,CMS)是一氯甲烷(methyl choride)、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三氯甲烷(chloroform)、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的简称。甲烷氯化物主要以甲醇、氯化氢、氯气为原料而制得,也可以用甲烷(天然气)、氯气为原料而制得。甲醇法是以甲醇、氯化氢为原料进行氢氯化反应而制得一氯甲烷、一氯甲烷和氯气进行氯化反应而得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混合物,经过精制后分别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产品。甲烷氯化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良的有机溶剂,在有机硅、有机氟、发泡剂、甲基纤维素及其基衍生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甲烷氯化物应用范围的开拓和发展,它在国民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甲烷氯化物的物化性能 1一氯甲烷 1.1 物理性能 一氯甲烷是无色、无刺激气味的易液化气体。有醚样的微甜气味。气体有着火危险。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三氯甲烷、乙醚等,并能与大多数有机物溶液互溶。高温时水解成甲醇和盐酸,与金属镁反应生成氯化钾基镁格利雅试剂。无腐蚀性。 分子式:CH3Cl 分子量:50.49 熔点:-97.6℃沸点:-23.76℃ 相对密度:液体(水=1) 0.92

气体(空气=1) 0℃ 0.1MPa:1.74 临界温度143.8℃临界压力6.68MPa 临界体积:2.83 cm3/g 临界密度:0.353g/cm3 液体比热容(20℃) Cp:1.599 J/g·k 气体比热容(25℃) Cv:0.649 J/g·k 导热系数:液体(20℃) 1.61×10-2 J/cm·s·℃ 气体(沸点) 8.37×10-4 J/cm·s·℃ 表面张力(0℃):19.5dyn/cm 自燃温度:632℃ 空气中扩散系数(28℃,0.1MPa):0.105cm2/s 空气中爆炸极限(Vt):8.1~17.2% 液体膨胀系数(-30~30℃):2.09×10-3 粘度:液体(20℃):4.4×10-4 N·S/m2 气体(20℃):1.06×10-5 N·S/m2 熔化热:129.8 J/g 蒸发热:429.75 J/g 生成热:(理想气体 25℃):-81.93 kJ/mol 生成自由能(理想气体 25℃):-58.41 kJ/mol 水中溶解度(25℃):0.48g/100g H2O 水在一氯甲烷中的溶解度(25℃):0.0725g/100g CH3Cl 1.2 化学性能 一氯甲烷是最简单的烷基氯化物,它是氯代烷烃中热稳定性最好

物理化学性质

甲醇 MSDS 基本信息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木精;木醇英文名: Methyl alcohol;Methanol 分子式:CH4O 分子量: 32.04 CAS号: 67-56-1 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97.8 沸点: 64.8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 1.11 饱和蒸汽压(kPa):13.33/21.2℃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7.95 燃烧热(kj/mol):727.0 甲醇由甲基和羟基组成的,具有醇所具有的化学性质。[3] 甲醇可以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水蒸气(I)和二氧化碳(IV)。另外,甲醇也和氟气会产生猛烈的反应。[4] 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 燃烧。燃烧反应式为: CH3OH + O2 → CO2 + H2O 具有饱和一元醇的通性,由于只有一个碳原子,因此有其特有的反应。例如:① 与氯化钙形成结晶状物质CaCl2·4CH3OH,与氧化钡形成B aO·2CH3OH的分子化合物并溶解于甲醇中;类似的化合物有MgCl2·6CH3OH、CuSO4·2CH3OH、CH3OK·CH3OH、AlCl3·4CH3OH、AlCl3·6CH3OH、AlCl3·10CH3OH等;② 与其他醇不同,由于-CH2OH基与氢结合,氧化时生成的甲酸进一步氧化为CO2;③ 甲醇与氯、溴不易发生反应,但易与其水溶液作用,最初生成二氯甲醚(CH2Cl)2O,因水的作用转变成HCHO与HCl;④ 与碱、石灰一起加热,产生氢气并生成甲酸钠;CH3OH+NaOH→HCOONa+2H2;⑤与锌粉一起蒸馏,发生分解,生成 CO和H2O。[2] 产品用途 1.基本有机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胺和硫酸二甲酯等多种 有机产品。也是农药(杀虫剂、杀螨剂)、医药(磺胺类、合霉素等)的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之一。还是重要的溶剂,亦

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简介 (一)物理处理方法 利用固体颗粒和悬浮物的物理性质将其从水中分离去除的方法称为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易行,效果良好,费用较低。 物理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对象是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 常用的物理处理法有格栅与筛网、沉淀、气浮等。 (1)格栅与筛网 格栅是用于去除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备正常工作的一种装置。格栅通常有一组或多组平行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组成,倾斜或直立地设立在进水渠道中,以拦截粗大的悬浮物。 筛网用以截阻、去除水中的更细小的悬浮物。筛网一般用薄铁皮钻孔制成,或用金属丝编制而成,孔眼直径为0.5~1.0mm。 在河水的取水工程中,格栅和筛网常设于取水口,用以拦截河水中的大块漂浮物和杂草。在污水处理厂,格栅和筛网常设于最前部的污水泵之前,以拦截大块漂浮物以及较小物体,以保护水泵及管道不受阻塞。 (2)沉淀 沉淀是使水中悬浮物质(主要是可沉固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使水质得到澄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分离效果良好,是水处理的重要工艺,在每一种水处理过程中几乎都不可缺少。按照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性质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淀现象可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水中颗粒杂质的沉淀,是在专门的沉淀池中进行的。按照沉淀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斜流式四种。 (3)气浮 气浮法亦称浮选,它是从液体中除去低密度固体物质或液体颗粒的一种方法。通过空气鼓入水中产生的微小气泡与水中的悬浮物黏附在一起,靠气泡的浮力一起上浮到水面而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操作。其处理对象是: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 浮选过程包括微小气泡的产生、微小气泡与固体或液体颗粒的粘附以及上浮分离等步骤。实现浮选分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数量的

我国甲烷氯化物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甲烷氯化物产业发展概况 关键词:甲烷氯化物,生产,消费 我国甲烷氯化物产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小型工业装置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起步、初级发展、高速发展3个阶段。 一、国内甲烷氯化物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 我国甲烷氯化物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在四川进行以甲烷直接氯化法为主的中试和工业规模试验。1958年四川永川天然气化工研究所借鉴罗马尼亚经验,建成了42吨/年天然气热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中试,1965年由四川自贡鸿鹤镇化工厂(当时名称,下同)建成了2200吨/年二氯甲烷工业规模试验装置;1965年6月,重庆天然气化工研究所建成了我国天然气热氯化法制四氯化碳500吨/年中试装置,于1979年10月在四川自贡鸿鹤镇化工厂建成1000吨/年生产装置,并投入生产。 2、初级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自贡鸿鹤化工厂在工业规模试验装

置的基础上,开发了天然气热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装置;重庆天然气化工研究所开发的四氯化碳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 在自贡鸿鹤化工厂扩大其天然气热氯化法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生产装置生产能力的同时,在重庆、四川泸州等地也相继建成一批天然气热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生产装置,使天然气热氯化法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生产能力达到6.6万吨/年。 在这期间天津化工厂和湖南株洲化工厂用氯油法生产三氯甲烷装置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2万吨/年。 国内有机硅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所需原料一氯甲烷大部分为农药敌百虫生产中的副产物,仅在北京第二化工厂和江西星火化工厂建有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氯甲烷生产装置,生产能力约为5000吨/年。 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甲烷氯化物生产能力约为8.3万吨/年,产量约为5.1万吨/年。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7、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8、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9、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 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0、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1、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2、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3、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4、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5、黄绿色气体:氯气 16、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4、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1.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 1、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2、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3、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1、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2、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5、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6、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7、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3、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4、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5、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6、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new: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2、乙醇(C2H5OH):酒精 3、乙酸(CH3COOH):.2.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 关键词: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理化性质一部分与氨基酸相似,如两性电离、等电点、呈色反应、成盐反应等,也有一部分又不同于氨基酸,如高分子量、胶体性、变性等。 一、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蛋白质分子量颇大,介于一万到百万之间,故其分子的大小已达到胶粒1~100nm范围之内。球状蛋白质的表面多亲水基团,具有强烈地吸引水分子作用,使蛋白质分子表面常为多层水分子所包围,称水化膜,从而阻止蛋白质颗粒的相互聚集。 与低分子物质比较,蛋白质分子扩散速度慢,不易透过半透膜,粘度大,在分离提纯蛋白质过程中,我们可利用蛋白质的这一性质,将混有小分子杂质的蛋白质溶液放于半透膜制成的囊内,置于流动水或适宜的缓冲液中,小分子杂质皆易从囊中透出,保留了比较纯化的囊内蛋白质,这种方法称为透析(dialysis)。 蛋白质大分子溶液在一定溶剂中超速离心时可发生沉降。沉降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之比值即为蛋白质的沉降系数S。校正溶剂为水,温度20℃时的沉降系数S20·w可按下式计算:式中X 为沉降界面至转轴中心的距离,W为转子角速度,W2X为向心加速度,dX/dt为沉降速度。单位用S,即Svedberg单位,为1×1013秒,分子愈大,沉降系数愈高,故可根据沉降系数来分离和检定蛋白质。 二、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其分子中除两端的游离氨基和羧基外,侧链中尚有一些解离基,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残基中的γ和β-羧基,赖氨酸残基中的ε-氨基,精氨酸残基的胍基和组氨酸的咪唑基。作为带电颗粒它可以在电场中移动,移动方向取决于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蛋白质颗粒在溶液中所带的电荷,既取决于其分子组成中碱性和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又受所处溶液的pH影响。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游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zwitterion,净电荷为O),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isoelectricpoint,简写pI)。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并不移动。蛋白质溶液的pH 大于等电点,该蛋白质颗粒带负电荷,反之则带正电荷。各种蛋白质分子由于所含的碱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的数目不同,因而有各自的等电点。 凡碱性氨基酸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等电点就偏碱性,如组蛋白、精蛋白等。反之,凡酸性氨基酸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等电点就偏酸性,人体体液中许多蛋白质的等电点在pH5.0左右,所以在体液中以负离子形式存在。 三、蛋白质的变性 天然蛋白质的严密结构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如酶失去催化活力,激素丧失活性称之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变性蛋白质只有空间构象的破坏,一般认为蛋白质变性本质是次级键,二硫键的破坏,并不涉及一级结构的变化。 变性蛋白质和天然蛋白质最明显的区别是溶解度降低,同时蛋白质的粘度增加,结晶性破坏,生物学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分解。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可分为物理和化学因素两类。物理因素可以是加热、加压、脱水、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的作用等;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重金属盐、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在临床医学上,变性因素常被应用于消毒及灭菌。反之,注意防止蛋白质变性就能有效地保存蛋白质制剂。 变性并非是不可逆的变化,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去除变性因素,有的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来的构象及功能,变性的可逆变化称为复性。例如,前述的核糖核酸酶中四对二硫键及其氢键。在巯基乙醇和8M尿素作用下,发生变性,失去生物学活性,变性后如

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摘要:实践表明,在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如若属于管理就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类似的工业生产而言,危险有害因素的有效识别以及危险等级评定是生产安全评估的首要任务。而且,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危险有害因素,则要第一时间制定出处理这些不利因素的具体措施,直至顺利完成生产任务。本文就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别阐述,剖析每项危险有害因素所产生的条件及该因素给生产带来的危害,以期能为相关的操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以此来避免危险有害因素给甲烷氯化物生产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保障安全生产。 关键词: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环节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需要诸多环节的密切协作,才能将危险有害因素成功的辨识出来,进而顺利完成安全评价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从对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的危险源分析着手,考虑工艺条件、操作环境、故障状态等一系列因素,将危险辨识工作执行到位。 一、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析及辨识过程 从我国各类基础建设产业链条的发展来看,甲烷氯化物是较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及有机溶剂,其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材料燃点较低且有毒性,如果发生生产事故,则会给周围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1]。甲烷氯化物的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甲烷氯化生产四种氯甲烷;另一类则是采用不同的原料专门生产四氯化碳或一氯甲烷[2]。在实践中,需要对甲烷氯化物的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找到危险有害事故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便维护生产环境及人们生命安全。 1.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概述 一般情况下,甲烷氯化物的生产工艺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一是氢氯化环节,二是热氯化环节,三是细化产品制造工艺环节,这三个生产环节中都埋藏着危险有害因素,需要操作人员做好各项环节的质量把控。另外,像消防系统运行环节等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中的辅助制造环节也存在一些危险有害因素。 1.1甲烷氯化物的生产物料本身的危险性分析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甲烷氯化物的生产物料有甲醇、液氯、硫酸等等化学物质,大部分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且一旦条件符合物料燃点,就会引发危险事故。其中,甲醇为易燃液体,该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为50mg/m3;同样,液氯物质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甲烷氯化物生产物料其易燃的特性较为明显,给生产过程埋下了隐患;物料中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都是有毒的,所以,在对生产物料进行生产操作时,要加倍仔细,以免发生物料泄漏,给生产

物理化学练习题(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练习题--胶体化学(胶体分散系统及其基本性质、憎液溶胶的稳定与聚沉乳状液泡沫悬浮液和气溶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10-138 当入射光的波长()胶体粒子的线度时,则可出现丁达尔效应。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于 10-139 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表明()。 A.分散介质是带电的 B.胶体粒子带有大量的电荷 C.胶团是带电的 D.胶体粒子处等电状态。 10-140 电渗现象表明()。 A.胶体粒子是电中性的 B.分散介质是电中性的 C.分散介质是带电的 D.胶体系统处于等电状态 10-141 在胶体系统中,ξ电势()的状态,则称为等电状态。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等于热力学电势 10-142 若分散相微小粒子的表面上选择性地吸附了大量相同元素的负离子,则该溶胶的ξ电势必然是()。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无法确定 10-143 在过量的AgNO 3 水溶液中,AgI溶胶的胶体粒子则为()。 A.[AgI(s) m ]·nAg+ B.{[AgI(s)] m ·nAg+·(n-x)NO- 3 }x+ C.{[AgI(s)] m ·nAg+·(n-x)NO- 3 }x+·xNO- 3 D.[AgI(s)] m 10-144 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与憎水溶胶在性质上最根本的区别是()。 A.前者是均相系统,后者为多相系统 B.前者是热力学稳定系统,后者为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C.前者黏度大,后者黏度小 D.前者对电解质的稳定性较大,而后者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就能引起聚沉

10-145 在20ml、浓度为0.005mol·dm-3的AgNO 3 溶液中,滴入20 mL浓度为0.01mol·dm-3的KBr溶液,可制备AgBr溶胶,则该溶胶的ξ电势()。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无法确定 10-146 为使以KI为稳定剂的AgI溶胶发生聚沉,下列电解质溶液中聚沉能力最强者为()。 A.KNO 3 B.Ba(NO 3) 2 C.Cu(NO 3) 2 D.La(NO 3) 3 10-147 在一定温度下,在四个装有相同体积的As 2S 3 溶胶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体 积V和浓度c皆相等的下列电解质溶液,能使As 2S 3 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 A.KCl B.NH 4 Cl C.ZnCl 2 D.AlCl 3 10-148 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的乳化剂分子亲水一端的横向大于亲油一端的横截面,则形成()型乳状液。 A.W/O B.O/W C.无法确定 D.无特定类

甲烷知识点总结与精练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考纲点击 1.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重点: 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组成里含 碳 元素的化合物。(CO 、CO 2、H 2CO 3 及其盐除外) 烃:仅由 碳 和 氢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一、甲烷 1. 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① 分子式 ②电子式 ③结构式 ④ 结构简式 CH 4 CH 4 ⑤结构特点: 整个分子呈 正四面体 型结构,4个C —H 键的键长、键角、 键能(强度)完全相同,键的空间排列对称, 键角为 109°28 ,分子为非极 性分子。 注意:CH 2Cl 2(二氯甲烷)只有1 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2.物理性质: 甲烷是一种 无 色、 没有气味 的气体, 极难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小 。 3.化学性质: 比较稳定,通常不与 强酸 、 强碱 、 强氧化 剂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即跟二者不反 ) 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1)氧化反应: CH 4(g )+ 2O 2 (g ) CO 2(g)+2H 2O (2)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某些 原子 或 原子团 被其他的 原子 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现象 : ①试管内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 ②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 点燃

③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④试管内液面上升 结论: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①生成的卤代物:均不溶于水 ②甲烷中每取代1molH ,需1molCl 2来反应 (3)甲烷受热分解:CH 4 C + 2H 2 二、烷烃 1.定义: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 单 键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 氢 原子相 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 饱和 ”。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2.组成通式: C n H 2n +2 。 3.结构特点 ①碳碳单键(C —C) ②呈链状(直链或带支链) ③ “饱和”: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氢原子结合, 每个碳原子都形成 4 个单键。 烷烃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异丁烷 分 子 式 CH 4 C 2H 6 C 3H 8 C 4H 10 C 4H 10 结构简式 CH 4 CH 3CH 3 CH 3CH 2CH 3 CH 3CH 2CH 2CH 3 CH 3CH 2CH 3 4物理性质: 烷烃随着碳原子增多,其熔沸点升高, 碳原子1——4的烷烃,常温下是气态,多于4个碳原子的烷烃是液态或固态。 (新戊烷是气态) 烷烃分子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相对密度越小。 5.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通常状况下很稳定,跟 强酸 、 强碱 、 强氧化剂 都 高温 (炭黑) CH 3

甲烷氯化物

甲烷氯化物 简介: 甲烷氯化物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总称,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溶剂。 上游原料:甲醇、氯气 工艺: 甲醇氢氯化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甲醇与氯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第二步是一氯甲烷与氯反应生成多氯甲烷; CH3OH +Cl2 +H2 →CH3Cl +HCl +H2O CH3Cl +Cl2 →CH2Cl2 +HCl CH2Cl2 +Cl2 →CHCl3 +HCl CHCl3 +Cl2 →CCl4 +HCl 气相法甲醇氢氯化工艺是气化后的甲醇同氢以最佳比送入氢氯化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反应生成氯甲烷和氯化氢,生成物在水洗涤塔与碱洗塔中分别用水与苛性钠溶液洗涤,除去少量未反应的甲醇与氯后,送至脱氢,用浓硫酸洗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甲醚,获得纯净的一氯甲烷。一氯甲烷氯化后经精馏得产品甲烷氯化物。甲醇氢氯化制甲烷氯化物以甲醇计其收率可达95% ~ 96%。 用途: 一氯甲烷主要用作有机硅的原料,近年来在医药、农药、甲基纤维素和季胺化合物等方面的需求迅速增长。 二氯甲烷国外主要用于溶剂、金属清洗剂、医药、电影胶片溶剂、

聚氨酯等泡沫塑料的发泡剂;国内最早主要用于生产醋酸纤维素片剂,近年来在金属清洗、脱漆剂、医药、发泡剂、化工产品等方面的用途增长很快。 三氯甲烷主要用作R22的原料,在医药工业中用于甲基三乙酯、氢化可的松、黄体酮、生物碱、天然咖啡因萃取剂、还可做兽药品的麻醉剂以及还原染料的溶剂等。 四氯化碳主要用作生产R11、R12,还可以用作发泡剂、工业溶剂、用于生产农药、染料、医药等。 市场价格: 甲烷氯化物目前市场售价4700元/吨,副产盐酸400元/吨,副产硫酸150元/吨。 附加值: 成本估算(人均工资福利30000元/年,蒸汽单价100元/吨;动力电0.5元/度;循环水0.2元/吨;管理费为工资福利的100%;项目按10年折旧;大修费为每年折旧费的50%,增值税为不含税销售收入的10%;其他小税为增值税的9%,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企业所得税为年利税的33%。) 甲醇:0.36 ×2450 元/吨=882元 液氯:1.08×1500 元/吨=1620元 硫酸:0.075×500 元/吨=37.5元 烧碱:0.002×2000元=4元 水:8.85 ×1.2元/吨=10.62元

高中化学甲烷说课稿(共5篇)

篇一:甲烷说课稿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黄梅三中的吕小霞,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④通过对甲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讲授、讨论、自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通过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分子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及时对比、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二: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具体的教学流程: 【引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上了天然气,请问天

甲烷氯化物

甲烷氯化物 一、产品性质: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氯气和甲烷的不同比例决定一氯到四氯的生产比例,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0.8:1时,一氯甲烷生成最多;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2.6:1时,主要生成三氯甲烷;当氯气和甲烷的克分子比为3.6-3.8:1时,主要生成四氯化碳。 二、应用领域与用途: 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也用于甲基纤维素等产品的生产;二氯甲烷主要用作医药、农药、替代CFC11用作聚氨酯发泡剂、替代苯和二甲苯用作粘结剂溶剂,也可用于金属清洗和电子清洗行业,近年来开始作为生产致冷剂HFC32的原料;三氯甲烷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大部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三氯甲烷也是优良的有机氯溶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于生产HCFC-11/12和有机氯溶剂。所有氯甲烷都广泛用作溶剂,它们的溶解性强,且具有不燃(除CH3Cl外)的优点;其缺点是均有毒,使用时须采取特殊措施。一氯甲烷可用作低温聚合生产丁基橡胶的低温溶剂。二氯甲烷常用作涂料、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碳酸酯等生产中的溶剂,也用于金属脱脂。三氯甲烷则是青霉素、维生素、油脂及生物碱等的萃取剂。此外,它们还作为中间体或反应组分应用于各个领域,其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大。例如:一氯甲烷是生产甲基纤维素、甲基氯硅烷、甲基铅的原料和某些农药的甲基化试剂,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主要用于制造氟利昂。纯净的氯仿,过去作为麻醉剂使用,但因有毒现已不用。 三、生产方法:

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检测

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检测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的一般是指能使蛋白质成为人们所需要的食品特征而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对食品的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发生作用的那些性质,这些性质对食品的质量和风味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与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用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开发和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的重要依据。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可以分为水化性质、表面性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关性质三个主要类型,主要包括有吸水性、溶解性、保水性、分散ing、粘度合粘着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作用的等等。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定性地了解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性质。 二、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1. 实验材料 2.1.1 2%蛋清蛋白溶液:取2g蛋清加98ml蒸馏水稀释,过滤取清夜。 2.1.2 卵黄蛋白:鸡蛋除蛋清后剩下的蛋黄捣碎。 2.2 试剂 2.2.1 硫酸铵、饱和硫酸铵溶液 2.2.2 氯化钠、饱和氯化钠溶液 2.2.3 花生油 2.2.4 酒石酸 2.3 仪器 若干试管、100ml烧杯、冰箱、均质机 三、操作步骤 3.1蛋白质水溶性的测定 在10ml试管中加入0.5ml蛋清蛋白,加入5ml水,摇匀,观察其水溶性,有无沉淀产生。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 取上述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3ml,加入3ml饱和硫酸铵溶液,观察球蛋白的沉淀析出,再加入粉末硫酸铵至饱和,摇匀,观察清蛋白从溶液中析出,解释蛋

清蛋白质在水中及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3.2蛋白质乳化性的测定 取10g卵黄蛋白于均质机料液瓶中,加入90g 水,加入5ml花生油,均质1min后,取约10ml于试管中;另取100g水于均质机料液瓶中,加入5ml花生油,进行均质1min后,取约10ml于试管中,两试管中液面相平即可,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每隔15min观察一次,共观察4次,观察油水是否分离。 3.3蛋白质起泡性的测定 (1) 在二个100ml的烧杯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30ml,一份用玻璃棒不断搅打1~2min;另一份用吸管不断吹入空气泡1~2min,观察泡沫的生成、泡沫的多少及泡沫稳定时间的长短。 (2) 在二支10ml试管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ml,一支放入冰箱中冷至10℃,另一支保持常温(30~35℃),以相同的方式振摇1~2min,观察泡沫产生的数量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 (3) 在三支10ml试管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ml,其中一支试管加入酒石酸0.1g,一支加入氯化钠0.1g;另一支作对照用,以相同的方式振摇1~2min,观察泡沫的多少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 3.4蛋白质凝胶作用的测定 在试管中加入1ml蛋清蛋白,再加1ml水和几滴饱和食盐水至溶解澄清,放入沸水中,加热片刻观察凝胶的形成。 四、实验结果 4.1蛋白质的水溶性 蛋白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受到一些条件,如pH值、离子强度、温度、溶剂类型的影响。蛋清蛋白加水后产生白色沉淀,这是因为蛋清蛋白的水合能力比较差。随后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了澄清的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这是由于不同浓度范围的盐类对蛋白质的溶解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当中性

甲烷危险特性(甲烷理化性)

甲烷的危险有害特性表 标识中文名甲烷英文名Methane 分子式CH4危规号21007UN编号:1971 分子量16.04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理化特性熔点(℃)-182.5沸点(℃)-161.5 燃烧热(kJ/mol)889.5 饱和蒸气压 (kPa) 53.32(-168.8℃) 相对密度(水=1) 0.42(-164℃) (空气=1) 0.55 外观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稳定性---聚合危害--- 禁忌物 强氧化剂、氟、 氯 燃烧(分解)产 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 碳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燃爆特性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 级 甲 闪点(℃)-188引燃温度(℃)538 爆炸下限(V%) 5.3 爆炸上限 ( V%) 15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 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毒性及健康危 害 车间卫生标 准 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健康危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 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 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应急急救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