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

第一章

1.社会医学概念?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2. 社会医学研究的目的?

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3.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①通过社会卫生状况调查,掌握社会卫生状况及人群健康状况,分析人群健康水平及其变动规律;

②发现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重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

③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及保障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和措施,为改善卫生事业提高决策依据,包括为政

府管理和决策部门制订工作方针政策;

④确定工作卫生重点,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和评价。

4.医学卫生服务需要哪四个扩大?

①从单纯治疗到预防保健; ②从生理扩大到心里;③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会;④从单纯的医疗技术

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5.三次卫生革命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6.社会医学研究的对象?

社会医学以群体为研究的对象,应用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7.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

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②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8.首先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是谁?

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社会医学”。

9.是谁开设的社会医学课?

德国的格罗蒂安根据社会科学的原理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社会卫生学一整套理论和概念。

10.预防医学的概念?

①狭义的预防医学研究范畴集中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广义的预防医学是既要研究控制和消灭疾病的策略,

又要研究影响疾病和健康的因素,保护和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第二章

1.医学模式的概念?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哪五个阶段? (如果是简答题就答五点,如果是论述题要把这五点扩展一下)

①神灵主意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现代医学模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的概念?

机械论医学模式以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否定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和医学观,把医学引向实验医学时代,对医学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生物医学模式的概念?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浪潮一方面造就了城市化,另一方面带来了传染病的蔓延。

5.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④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和外部交叉发展。

6.首次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科学家?

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提出。

7.阐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 (如果是简答题就答3点,如果是论述题要把这3点扩展一下)

①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②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医学的价值;

③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8.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

①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9.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如果是简答题就答五点,如果是论述题要把这五点扩展一下)

①对临床工作的影响;②对预防工作的影响;③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④对医学目的的影响;⑤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10.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第三章

1.社会因素概念?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

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②恒常性与累积性;③交互作用。

3.社会因素影响人类健康的中介?

社会因素影响人类健康主要是通过心理感受这个中心环节发生作用的。

4.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①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②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社会因素作用的中介;

④中枢神经系统(脑)——社会因素作用的调节控制器。

5.常用的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有哪些?

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

6.论述:社会因素与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影响?

⑴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的提高。经济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高,科学技术先进,物质生活丰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人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卫生状况、保健水平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有显著改善;在疾病组成上,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⑵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社会经济发展在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对人类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环境的污染和破坏;②不良行为生活方式;③社会负性事件增多;

④现代社会病的产生;⑤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

⑶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同时,人群的健康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分析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加深对经济发展与健康关系的认识,而且有利于使全社会认识健康投资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社会劳动力;另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

7.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指标?

经济地位是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指标。

8.评价居民营养状况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的?

评价居民营养状况主要是从热量摄入和食物营养结构两方面进行。

9.生活质量指数的概念或含义?

生活质量指数(PQLI)这是社会发展指标研究方面一个著名尝试,曾引起广泛的轰动和影响。该指标突出强调了卫生与教育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弥补了仅用国内生产总之指标的不足。

PQLI=(婴儿死亡率指数+1岁的期望寿命指数+识字率指数)/3

10.ASHA计算公式?

ASHA=(成人识字率*就业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期望寿命)/(出生率*婴儿死亡率)

11.社会制度概念?

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包括观念、规范、组织、设备等。

12.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

⑴社会分配制度对居民健康的影响;⑵社会卫生政策对健康的影响;⑶社会规范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13.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和社会凝聚力等。

14.简述:家庭关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它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生活群体。人一出生首先接触的社会关系是家庭,以后在学校、单位、社会上遇到的实践的解决也往往离不开家庭。家庭的状况对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否、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都对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15.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生育、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和娱乐等四个方面。

16.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主要有老年人口系数(或比例)和儿童少年人口(15岁以下人口)系数(或比例)。

17.人口素质的概念?

人口素质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

18.卫生服务的功能可分为哪两个方面?

保健功能和社会功能。

19.医疗保健制度的概念?

医疗保健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的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健基金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20.根据医疗保健费用负担方式的不同,将医疗保健制度分为哪三种类型?

自费医疗、公费医疗、集资医疗。

21.城市化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哪些因素?

⑴环境污染的加重;⑵精神障碍性疾病增加;⑶现代病的出现。

22.文化的概念(或内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了思想意识、观念形态、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道德规范、法律、习俗、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23.社会文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从文化的组成上看,支配人们生活的全过程。文化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文化的认知成分,包括知识和信仰。第二是文化的规范成分;第三是文化的符号成分。从文化的类型上看,不同类型的文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人群健康。智能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主要通过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作用于人群健康;规范文化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主要通过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人群健康;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作用于人群健康。

24.文化的特点?

⑴历史性;⑵现实性;⑶渗透性;⑷继承性;⑸社会性。

25.判断受教育程度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指标?

生活能力和求医行为。

26.教育影响健康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首先,教育影响人们生活的选择,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教育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能了解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对健康服务能够更合理的利用;第三,教育可以通过影响收入、社会凝聚力等其他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

27.宗教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宗教伦理及教义以观念意识注入人的思想,影响人的心理过程及行为。宗教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⑴宗教的发展推动医学的发展;

⑵宗教的精神力量;

⑶宗教对行为的影响;

28.反文化的概念?

反文化是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人的某些思想行为,常常是某些对现实不满的人的心理爆发。

第四章

1.人格概念?

人格是稳定地表现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举足轻重。

2.现代压力理论是由哪三个因素构成?

现代压力理论是由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压力管理三方面要素所构成。

3.心理压力的不良后果?

过度的压力可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癌症、关节炎、呼吸道疾病、溃疡、大肠炎和肌肉紧张性疾病等。过度的压力还可引起心理情绪疾患和行为问题,如心理障碍、吸烟、酗酒、自杀和反社会行为等。

4.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5.社会工程干预的措施有哪些?

⑴社会设施干预【通过某种社会设施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干预效果。】

⑵政策干预【在所有的干预策略措施中,政策干预被认为是效益提高的。】

⑶组织干预【组织干预是通过对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进行改变,达到干预的目标。】

6.论述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健康的影响?

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不良的生活方式所致疾病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整体健康水平;

⑵失控的生活节奏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⑶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直接的影响人的生理状况;

⑷睡眠不足可以导致人类的各种疾病;

⑸体力劳动的缺乏也会引起人身体的疾病;

⑹心理刺激也会导致人类精神状态的变化和疾病的产生。

第五章

1.医学研究方法?

按照医学研究过程中是否行人为干预,可以将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大体分为两类,即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除此之外,为了综合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及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卫生服务因素,社会医学研究中也采用一些特有的评价研究方法,例如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等。除了在现场进行研究,社会医学有时也采用专家评价的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

2.社会医学所做的实验研究主要是现场实验研究。

3.社会医学特有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哪些?

⑴健康危险因素评价;⑵生活质量评价;⑶卫生服务评价。

4.德尔菲法的含义?

此方法是基于专家会议预测法发展而来,其核心是专家独立评价,但又相互了解、逐渐取得一致。具体做法是

通过多轮函询征求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并对每一轮意见汇总,剔除专家共同否定的问题,增加专家共同否定的问题,增加专家提出的新建议,在下一轮函询时寄给专家供其在评价时参考。通过2~4轮的反复评价,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5.评价一个课题是否值得研究,可根据哪个原则来衡量?

⑴需要性原则;⑵创造性原则;⑶科学性原则。

6.抽样的方法可分为哪两类?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7.概率抽样方法的含义?

在概率抽样中,每一个对象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概率抽样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

8.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有哪些?

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等。

9.定性研究的特点?

⑴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

⑵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

⑶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

⑷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10.常用的定性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⑴观察法;⑵深入访谈法;⑶专题小组讨论法;⑷选题小组讨论法。

11.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有哪些?

观察法的调查结果一般是定性的,量化和分析往往比较困难,切难于重复调查。参与性观察常常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许多研究人员来说可能难以进行。

12.深入访谈的概念?

深入访谈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更具访问提纲,通过与研究对象的深入交谈了解其对某些问题的想法、感觉与行为。

13.深入访问包括哪几个步骤?

⑴准备工作:⑵调查对象的选择;⑶设计访谈提纲;⑷访谈员选择与培训;⑸现场访谈;⑹访谈结果分

析和撰写报告。

14.专题小组访谈的概念?

专题小组访谈是通过召集一小组同类人员,对某一研究议题进行讨论,得出深入结论的定性研究方法。

15.简述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⑴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

⑵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

⑶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

⑷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⑸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

16.问卷调查的含义?

问卷调查中的访谈是由调查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表或问卷对调查对象逐一进行询问来收集资料的过程,因此,这种访谈又称之为问卷访谈或结构式访谈。

17.自填法的概念?

调查人员将设计好的问卷通过某种途径交给被调查者,又被调查者自己独立填答问卷的方法。

18.问卷的一般结构?

问卷一般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部分。

19.编码的目的是什么?

对问题和答案进行转换,这样才能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0.将问题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21.开放式问题有哪些优点?

可用于事先不知道问题答案有几种的情况,开放式问题可让回答者自由发挥,能收集到生活的资料,回

答者之间的一些较细微的差异也可能反映出来,甚至得到意外的发现。另外,当一个问题有10种以上的答案时,若使用封闭式问题,回答人可能记不住那么多答案,从而难以做出选择。而且,问题和答案太长,容易使人感到厌倦,此时用开放式问题为好。

22.封闭式问题有哪些优点?

省时间,文化程度较低的回答者也能完成,回答者比较乐于接受这种方式,因而问卷的回收率较高。从测量的层次看,封闭式问题在测量级别、程度、频率等一些等级问题方面有独特优势,这类问题必须列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答案,供回答者选择。例如,“您认为您的健康状态如何?①很好;②好;③一般;④差;⑤很差”,若用开放式问题,由于回答者可能用很多不同的方式进行描述,因而很难将答案归纳为统一的等级结果。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如经济收入等,用登记资料的方式,划出若干等级,让回答者选择,往往比直接用开放式问题更能获得相对真实的答案。从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面看,封闭式问题列出答案种类,可以将不相干的回答减少到最小程度,收集到的资料略去了回答者间的某些差异,统一归为几类,便于分析和比较。

23.问题设计的常规错误有哪些?

⑴双重装填;⑵含糊不清;⑶抽象的提问;⑷诱导性提问;⑸敏感性问题。

24.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有哪些?

信度和效度之间,一般有下述四种关系:

①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会高。

②可信的测量既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即信度高,不一定效度也高。

③无效的测量既可能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

④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测量。即效度高,效度一定也高。

第六章

1.生命质量的概念?

宏观层次研究人口群体的生活质量,微观层次研究个体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2.世界卫生组织将生命质量定义为什么?

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生活状态的体验。

3.生命质量的评价内容是什么?(看看书拓展一下)

⑴生理状态;⑵心理状态;⑶社会功能状态;⑷主观判断与满意度;⑸其他内容。

4.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通常包括哪些?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通常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度,此外,针对具体疾病的量表还包括疾病症等内容。

5.生理状态的内容是什么?(看看书拓展一下);

①活动受限;②社会角色受限;③体力适度。

6.生命质量的评价方法,哪种是主流方法?

标准化量表测定是主流。

7.生活质量评价的主要工具(即量表)来源于哪两种途径?

一是利用现成的量表,二是重新制定新的量表。

8.量表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⑴设计者的测量主题和测量目的:⑵评价的层次;⑶通用型量表与特异型量表;⑷量表的特性;⑸内容的文化适应性。

9.量表性能评价的指标是什么?

主要的评价指标有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等。

10.论述: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看看书拓展一下)

⑴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⑵疾病负担的评估;⑶卫生服务效果评价;⑷卫生服务方案的选择;⑸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⑹健康影响因素与防治重点的选择。

11.计算质量调整生存年,通常用生命质量得分充当一种权重值,计算公式如下:

E=∑Wk*Yk (看看书)

第七章

1.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

健康危害因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含义?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3.慢性病自然史分为哪六个阶段?

⑴无危险阶段;⑵出现危险因素;⑶致病因素出现;⑷症状出现;⑸体征出现;⑹劳动力丧失。

4.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

⑴潜伏期长;⑵特异性弱;⑶联合作用;⑷广泛存在。

5.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⑴环境危险因素;⑵心理、行为危险因素;⑶生物遗传危险因素;⑷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所需的哪些资料?

⑴当地性别年龄别的疾病死亡率;⑵个人健康危险因素;⑶计算危险分数的有关资料。

7.危险分数的意义?

当被评价个体的危险因素相当于某地人群的平均水平时,其危险分数定位1.0,平均为西安分数为1.0时,个体死于某病的概率相当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大于1.0时,个体的疾病死亡概率大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越高,死亡概率越大;反之,危险分数小于1.0时,个体发生死亡的概率小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如果个人危险因素只在表上介于相邻两组之间,可以选用两个指标间相邻值或用内插法计算平均值。

8.怎样计算评价年龄?

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呈评价年龄。

9.计算增长年龄又称为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10.增长年龄与评价年龄之差说明了什么?

增长年龄与评价年龄之差,说明被评价者采取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可能延长的寿命年龄。

1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中,个体评价由哪些类型?

⑴健康型;⑵自创性危险因素型;⑶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⑷一般性危险型。

12.健康危险因素群体评价是在个体评价的基础进行的,一般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评价和分析?

⑴不同人群的危险程度;⑵危险因素的属性;⑶分析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第八章

1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去决策方,医疗保险公司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过程。

2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

(1)卫生系统研究(2)卫生工作研究(3)防治效果评价(4)行为医学研究3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4系统分析法:是一种运用系统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世界卫生组织在1976年提出了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

6卫生服务要求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有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7常用疾病指标和死亡指标来反映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

8疾病频率指标常用的指标有

(1)两周换病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数(次)/调查人数*100%

(2)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3)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即每日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的百分比。

9.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1)两周卧床率=调查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2)两周活动受限率=调查前两周内活动受限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3)两周休工(学)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调查人数

10.影响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主要因素有:

(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2)社会经济因素

(3)文化教育

(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

(5)医疗保健制度

(6)气候地理条件

(7)行为心理

(8)婚姻与家庭

11.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宝贵且具活力的一种资源,是制定与实现国家卫生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卫生人力规划是建立在对未来卫生人力需要量,供应量及拥有量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13.卫生人力需求是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劳动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研究卫生部门在目标年间需要卫生人力的数量和质量,经典的预测方法有:

(1)健康需要法

(2)服务目标法

(3)健康需求法

(4)人口比值法

15.卫生人力供给包括现有卫生人力拥有量,未来卫生人力增加量及流失量三个部分。

16.卫生费用的概念:

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以货币来计量;狭义的卫生费用是指在一定能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第九章

1.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人群健康状况评价,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

2.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程序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

(2)把社会卫生状况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若干范畴

(3)根据所确定的范畴,寻找适合的有针对性的指标

(4)根据所选定的指标,制定收集有关资料的计划,开展收集资料的工作

3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资料的来源

(一)文献资料 1生命统计资料2人口普查资料3卫生服务常规登记4疾病登记5卫生相关部门的资料

(二)调查和监测资料 1调查资料2监测资料

4 伤残调整生命年的概念

衡量健康生命损失情况的单位,用年数表示。它是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指标,是生命数量和生活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性指标。目前全球疾病负担以伤残调整生命年为单位进行测算。

5卫生保健指标包括卫生保健服务指标和卫生保健资源指标两大类。

第十章

1. 医疗保健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筹集、分配和支付医疗卫生费用以及提供卫生

服务的综合性制度,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公共管理的实现方式

2.医疗保险是一种为保险对象提供医疗费用的补助形式,是医疗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也是国民收入分配与再

分配的一种方式。

3.医疗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及代表国家)

(1)社会医疗保健模式(德国)

(2)国家医疗保险模式(英国)

(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美国)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新加坡)

第十一章

1.社区是一个以地理和行政管理为依据明确划分的局部区域

2社区有五个要素: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3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4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

(1)健康人群

(2)亚健康人群

(3)高危人群

(4)重点保健人群

(5)病人

5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1)以健康为中心

(2)以人群为对象

(3)以家庭为单位

(4)提供综合服务

6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2)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主要支点

(3)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

(4)社区卫生服务是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

(5)社区卫生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6)社区卫生服务是国际卫生服务的大趋势

(7)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医学模式转变的最佳途径

7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方式(形式)

(1)门诊服务

(2)出诊(上门)服务

(3)急诊服务

(4)家庭护理、家庭照顾和家庭访视

(5)家庭病床服务

(6)日间住院/日间照顾服务

(7)长期照顾

(8)临终关怀服务

(9)电话/网络咨询服务

(10)转诊服务

(11)医疗器具租赁服务与便民服务

(12)契约制服务

第十三章

1.社会病的特点:

(1)社会病必须具有公共性

(2)社会病的产生根源非常复杂,但主要在于社会

(3)社会病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4)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的综合努力,包括改变不合适的社会公共政策,建立健康的社会文化等

(5)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2.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三类

3.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

(1)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

(2)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

(3)规范有关自杀事件的报道

(4)减少自杀的机会

(5)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

(6)对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4.特殊人群(精神病人和大中学生)的自杀

5.吸毒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吸毒严重损害吸毒者的健康

(2)吸毒已经成为艾滋病重要传播途径

(3)吸毒破坏社会稳定

(4)与吸毒密切相关的种毒、制毒、贩毒行为常常以有组织犯罪的形式存在,不仅对社会稳定,而且对局部经济甚至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作用

6.意外伤害是指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伤

7.影响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生物因素

(3)心理、行为因素

(4)社会经济

8.性传播性疾病是主有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疾病

9.决定性传播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原因

(1)性禁锢

(2)性放纵

(3)人口流动

(4)医疗条件

10. 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1)健康性观念和安全性行为是预防STDs最有效措施

(2)采取适当的形式,广泛宣传性病防治知识

(3)加强对性传播性疾病的监测

(4)对性传播性疾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

医学模式的发展及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发展及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摘要]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是医学同哲学结合而产生的概念,随着人类观念的变更、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正逐步转变人们对于医学的认知,促使人们从生理、心理、社会多角度系统性地考查疾病与健康。当今社会下,由于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多元化,使得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显得更加适合当今的时代发展。 [关键词]医学模式;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分析 医学模式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1]。医学模式的产生,必然是以医学实践为基础的,在医学模式中,包含了人类对医学的总体认知,同时医学模式也是对例如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概括[2]。随着人类观念的变更、对健康与疾病认知的深化以及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 1、医学模式的发展历程 医学模式的发展历史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远古时期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与巫术文化相关,多采用诸如祈祷祭祀等神秘主义的方式,可以称这种方式为巫术医疗模式[3];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发现了动植物的药理作用,于是形成了以天然动植物为药物,以朴素的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哲学医学模式[4],这是医学模式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生物医学模式,公元十四、五世纪以来,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也大大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之父”英国的哈维(1578—1657)创立了“血液循环说”[5]并建立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德国菲尔绍(1821—1902)创立的细胞病理学等成果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生物医学的模式也随之诞生和建立;第四个阶段既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家恩格尔(G.L.Engel)在Science上发表了《需要新的医学模型: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首次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概念[6],这种医学模式概念既考虑了病人发病的生物学因素,还充分考虑到了有关的心理因素及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医学模式的发展体现了两次医学发展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以感官和实地观察为手段获得对人体生命现象、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理解的古代经验医学,变为通过有目的地实验、进行科学论证,立足于科学实验和生物科学成就基础之上的现代实验医学;第二次飞跃是充分认识到人类除了自然的生物属性外,还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在考虑生物致病因素的同时,重视社会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从而产生了现代医学模式[7]。 这四种医学模式历时性的转变深刻反映出了人类对生命认识和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通过对医学模式的不断思考、不断完善,到现如今,虽然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当代医学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且在某些医学领域有进一步深化的倾向,但是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除生物因素之外的心理、社会因素对于影响疾病的重要性,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开始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领域之中。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1977 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首先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 [8],这一医学模式被誉为“现代医学模式”,是对科学医学的补充与完善。也就是说健康问题不仅仅是生物学问题,还包括人的心理问题、患者所处的环境(自然和社会因素)及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9]。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教学大纲社会医学(第二版龚幼龙主审李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教研室编制 2004年12月

《社会医学》课程简介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他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本学科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交叉边缘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众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主要从社会角度研究与人群的生、老、病、死有关的社会医学问题,在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提高生命质量三个不同阶段中研究社会因素发挥的综合作用,研究卫生保健和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依据,为保障人群健康制订相应的卫生目标、政策、策略与措施。社会医学运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学、社会学和医学心理学及医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状况制订综合性卫生策略。其研究的内容有: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本学科主要的任务是: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3、发展区域卫生规划,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社会医学重点

1.社会医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 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研究健康与疾病的现象,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探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策略) 2.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开出改善卫 生状况的“社会 研究对象:从医学角度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3.社会医学的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认识上) 健康观: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现代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行为上) 现状、特征、变化及演变趋势 3、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政策上) 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伦理上)

3.为什么会发展为现代医学模式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个人分散的医疗活动转变为社会分工协作 的系统医学活动的过程 2、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世界各 国都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趋势。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立体化、网络化、多层次、 多角度) 5、健康因素多元化 4.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关系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 经济发展与健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 的发展;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 2.经济发展给健康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的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出现; 3.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也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工作时间延长、提高劳动效率) 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减少资源耗费;降低病伤缺勤损失 4.健康管理与治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 狭义:以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整理(1)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社会因素)与医学(健康或疾病)的联系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医学模式: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现象的总的看法、基本观点和实践原则,亦称医学观。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鬼神作怪,天遣神罚,健康与生命乃神灵赐与,总之归之于某种无所不在的神灵。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 的朴素、辩证、整体的医学观念,称为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把人体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疾病是机器某部分故障失灵,需 修补完善”,人和动物不同在于“多几个弹簧和齿轮”,这就是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认为每种疾病都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该能够找到治疗的手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是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亚健康状态:指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亚临床疾病:无症状疾病,无临床症状体征,但有临床检测证据。 整体病因论:疾病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作用结果的复合体。 健康投资: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 人口流动: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亲密,也可以是疏远和敌对。 社会支持:即个体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物质和情感帮助。 城市化: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其结果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文化(广义):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文化,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格:是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 心理压力: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和内在要求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身心紧张或不适。 社会事件:指个体在现代社会中遇到的重大正负性生活变化及危机。 文献研究:利用已有资料,采用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指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 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称之为定量研究。 访谈法: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或电话交谈,了解情况,收集资料。

最新社会医学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学模式 2.社会制度 3.专题小组讨论 4.生活质量 5.人口老龄化 参考答案: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理论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它实质上是一种医学观,是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医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方法,医学发展应该抓住哪些根本问题,医学实践操作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等方面,做出的高度理论概括。 2.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的涵义有三层,一是社会形态,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二是指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等;三是指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等。 3.专题小组讨论:专题小组讨论是通过召集一小组(通常为6—12人)同类人员,对某一研究专题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展开讨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4.生活质量:是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整体情形的一种感觉体验。 5.人口老龄化:是指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在总人1:1中所占的比重的变化。国际上较通用的标准是60(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l0%(7%),则表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老年型。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健康的概念包括()健康、()健康和()。 2.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 3.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 4.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是两个理论,一个是(),另一个是()。

参考答案: 1.躯体心理社会适应2.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3.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动员全社会参与 4.二元论还原论 三、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首次提出社会医学一词的是() A.希波克拉底 B.威尔啸 C.德威尔 D.格罗蒂扬 E.盖林 2.生活质量指数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的() A. 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B. 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15岁及以上人Iq识字率 C. 婴儿死亡率,1岁平均期望寿命,l5岁及以上人M识字率 D.5岁儿童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E. 5岁儿童死亡率,1岁平均期望寿命,l5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 3.下列不属于个别访谈实施中的主要工作内容的选项是() A.提问B.倾听 C.评价D.回应E.交流 4.存在死亡危险等于() A.平均死亡率×组合危险分数 B.平均死亡概率X危险分数 C.平均死亡概率×组合危险分数 D.预期死亡概率×危险降低程度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97k4b) 考试题型:单选(15到20分)名词解释判断简答(25分)论述(30分)名词解释 1.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 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 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3.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SDH):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 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4.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被个体所用 5.倡导促动(advocacy):指向目标组织或个人提出主张并促使其采纳的行动 四个要素:倡议(proposition),联盟(coalition),宣传(publicity),行动(action) 6.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7.效度(validity):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 ):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 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

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9.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 HRA )是研究危险因素 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0.生命质量: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 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观满意度。 11.社会病(sociopathy)的概念: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 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12.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 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13.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14.卫生保健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所采取的综合 性政策和措施,包括卫生费用筹集,分配与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措施等基本要素。 15.精神活性物质: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情,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形 态,并具有依赖性(成瘾)的物质。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3)研究社会

最新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 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 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 第二章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 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意义:P20第三章 2.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3.疾病的社会性: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4.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 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四章 5.“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6.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 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 社会健康指标 一、卫生政策指标 1. 政府政治承诺 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 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 4. 社区参与程度 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 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 (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与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得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得卫生工作方针就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得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围、 需求为导向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得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得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得作用有、持久性、 得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与。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得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与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得观点就是两个理论,一个就是 ,另一个就是。 12.围产保健得目得①降低孕产妇与得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得与残疾儿得出生率;③提高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 15.问卷得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与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得主要缺点就是 ( ) A.资料得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 D.难获得“有说服力”得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得结果不能外推 E.观察研究得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就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得( ) A.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社会医学复习考试大纲

《社会医学》课程教学简介social medicine 一、学时: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34学时;实践教学(社会卫生调查):14学时。学分数:3学分, 二、承担课程教学的院系: 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系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有自身的基本理论和内容,亦与卫生管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或医学模式,认识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为培养正确的医学思维模式奠定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社会医学的性质和定义,掌握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健康的概念,掌握社会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2.掌握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3.掌握现代社会病基本概念以及性病(包括艾滋病)、自杀等的社会危险因素和社会防治措施; 4.掌握PHC的概念和HFA的含义,掌握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 5.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内容、实施的意义; 6.掌握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状况的主要指标,生命质量评价方法及危险因素评价方法的应用范围。 (二)基本技能 1.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 2.掌握分析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基本思路; 3.掌握生命质量评价、人群健康状况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社会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及调查设计的基本方法; 5.掌握几种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五、必须选修学习的课程:医学基础课 六、所用教材和参考书籍:教材:卢祖洵主编《社会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七、考试成绩的折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20%(课堂讨论参与情况)理论成绩占80% 第一章绪论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精选.)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和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的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 围、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的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有、持久性、 的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和。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的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和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是两个理论,一个是,另一个是。 12.围产保健的目的①降低孕产妇和的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的和残疾儿的出生率;③提高 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15.问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和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 A.资料的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D.难获得“有说服力”的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的结果不能外推E.观察研究的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的 ()

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论文

姓名: 班级:临床11班 学号: 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健康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斗争和认识生命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其核心是科学发展的医学观,它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研究医学的属性,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随着时代的进步,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演变。研究者先后提出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科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其中前四种为传统医学模式,第五种为现代医学模式。 随着死因谱和疾病谱的转变,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从传染病转向慢性非传染病,如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意外死亡等。这些疾病的病因已不是单纯的生物病因所能解释的了,还有许多社会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的运用在单纯的生物因素解释疾病的病因和控制慢性传染病的发展和发生。即使是从生物因素为主导的一些传染病,如性传播的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也明显受到社会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的作用,许多疾病的生物因素要通过社会和心理因素而发挥作用。疾病的变现形式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多果发展。医学进步呼唤着更加完美的医学模式,与此相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

一,现代医学产生的背景医学发展的趋势 医学社会是指从个体医疗活动转变为社会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医学活动。长期以来,他局限于个体疾病的预防,主要是个体治疗与预防行为,限制了其他社会系统的参与,限制了卫生服务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的发展,生产和消费行为的社会化经常加速,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的社会化作用日益明显。 二,疾病谱和死因谱转变 在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以控制传染病性疾病为主要任务的第一次卫生改革命,需要借助现代医学模式提供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为指导,从生物,心里和社会的角度采取综合性社会防治策略。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任务的第二次卫生革命,更加显示出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性。 三,健康需求普遍提高 为了应对人们健康的需求的变化,卫生系统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卫生服务系统的四个扩大,强烈体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卫生系统不失时机的进行改革,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变化。 四,医学学科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相互渗透 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相关学科交叉,相关知识的融合渗透,才能解决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生不仅需掌握诊治疾病和健康维护的知识,而且必须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掌握相关科学的知识。由于人的社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 第一章概论 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 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 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 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 (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 (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 (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 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 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7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1社会因素的定义(掌握)指社会的各项构成

2018社会医学重点考试重点内容

2018社会医学重点! 单选20题、简答5题、论述2题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性质)。 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 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 康水平。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卫生革命 第一次:防治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目标,采取抗生素、免疫接种、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措施。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通过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等措施。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健康为奋斗目标,通过进一步树立健康新观念和大卫生观念、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保护环境、发展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及社区保健等综合性措施。 社会医学的任务:1. 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 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 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发展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医学之父 盖伦解剖鼻祖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 阿维森纳医中之王认为土壤和水可以传播疾病,而精神感情活动对机体也有影响。 帕拉塞尔苏斯瑞士1534年提出《水银病》一文 拉马兹尼意大利人职业医学之父《论手工业者的疾病》(1700年)中描述了52种职业工人的健康与疾病状况 弗兰克德现代公共卫生学奠基人 社会医学首次提出概念(1848) 法国医生盖林 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医学模式的特点 1.经验总结 2.动态地变化发展 3.螺旋式发展变化 4.社会性 5.普遍性 6.广泛性 7.稳定性 医学模式的演变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强调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因素 ?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修正和补充 ?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宏观到微观(社会政策---基因)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社会医学作业(1)及答案

实习社区卫生服务 案例1 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间不长,大部分群众对这一新型服务还很陌生;有些人一谈起全科医生,就以“万金油"呼之,认为水平太低,不屑一顾,让上门家访的医护人员吃“闭门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对此也很苦恼,有些人下社区已经一、两年了,还是门庭冷落,惨淡经营。怎样才能让居民尽快地认识我们的能力、欢迎我们的服务昵? 要想让群众认识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首先要从大多数人的最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看病、就医入手,做好每一个上门病人的接待和诊治。如何迅速打开局面? 一位83岁男性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来到社区站。 病人:我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二十多年了,到你们这里就是量量血压,血糖都不用你们量,因为怕你们量不准。 护士(瞥了他一眼):那我先给您建份病历吧? 病人:我不建,我不在你们这里看病。 (护士一转身进里屋了) 医生:想量血压没问题,但需要先休息一会。您坐下来好吗? 病人:我家离你们这里很近,3-5分钟就到了,一点都不累,不用休息! 医生:不是因为您身体感到劳累了,是因为您刚刚活动以后,心脏的活动是比安静情况下增强的,这样测量的结果就不准了。所以,您需要坐5分钟,行吗? (病人就坐下了。医生趁机详细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患病经过、治疗情况等,顺手记录在健康档案里) 医生(看表):好,5分钟到了,现在给你测量血压吧! (帮病人脱下袖子测量血压,紧接着进行了心肺听诊等检查,之后又搬了一个凳子过来) 医生:请把鞋子脱了,我要查一下您的足背动脉。 病人:什么“足背动脉”? 医生(表情惊讶):您得糖尿病20多年了,还不知道什么是足背动脉吗? 病人:20多年我一直在大医院找专家看病,可没有人说过这事啊?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 第一章概论 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 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 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 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 (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 (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医学模式 1医学模式的演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 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 (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 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 (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 (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 (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 (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 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 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7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1社会因素的定义(掌握)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

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得意义

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得意义 医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去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观察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医学模式随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而发展演变,现正处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以下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科学研究、卫生保健事业和医学教育方向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略论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指导作用。 1生物医学模式的历史贡献及其缺陷 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模式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健康和疾病问题的一种认识,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们以生物学观点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疾病发生的机理、治疗和预防进行了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控制了烈性传染病,大大提高了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为医学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日益显露,表现在基础医学研究中,脱离人体整体性进行分割或孤立的研究,忽视人体的整体性;在临床医学中过于强调生物因素的作用,忽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妨碍了对疾病发生受多因素影响的全面认识;重医疗轻预防等[1]。现代疾病谱已发生了变化,现代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

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理论、新成果不断带入医学领域,医学整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等这一系列重大变化,表明,现代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正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2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指导作用 医学模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思维结构和医学观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问题认识的思维结构和医学观反映了医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趋势,对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完善临床思维结构,提高诊疗水平 长期以来,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临床医学,以单一生物因素进行临床思维和观察,立足于确定疾病的生物或理化的特定原因,在疾病观察上重器官、组织或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治疗上寻找消除生物病原或理化因素的手段。这种单一生物因素的临床思维结构和方式,限制了它对疾病观察的视野,对现代慢性病的诊治,生物医学模式是无法解释其病因和疾病过程的复杂变化。现代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受到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临床医学应在生物医学基础上,把观察健康和疾病的视野向心理和社会领域拓展,不断完善临床思维的结构,根据病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特征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提高医疗水平。 更新医学观念

最新社会医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精品文档 2,人际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在互相交往,联系与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3,效度,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4,增长年龄,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7,卫生人力,卫生资源中最宝贵且最具有活力的一种资源,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在卫生系统工作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规范化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人员。 11,卫生资源,包括卫生人力,经费,设施,装备,药品,信息,知识等技术,一个国家拥有的卫生资源总是有限的,社会提供的卫生资源与实际需要总是存在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差距,研究卫生资源的潜力是卫生服务的一项基本任务。 12,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1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5,评价年龄,是一句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推算得出的年龄值称为评价年龄。 16,社会阶层,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18.信度,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是,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19,两周患病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简答题 1,简述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特异性,泛影响性,恒常性,累积性,交互作用。 2,简述社会医学调查表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即问题必须依据假设提出。明确性原则,既问题提出必须简明易懂容易回答。反向性原则,即便于整理分析原则,问题答案的设计要考虑结果的统计分析。逻辑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即简短精炼。 3,简述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价值和总目标。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个理想,即在人们的生存机会中最大限度的实现每个人的健康。总目标,1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命质量。2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3,卫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4,简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特征。(1)需求特征,1有限的人群与有限的资源和病种。2需求的多样化,3预防性,干预性和公共卫生的需求增加,(2)供给的特征,1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规模必须小而精,和社区医生的相对通科化。2攻击的多样化个体化和家庭化趋势。 5,简述社会病防止原则,社会病一般采用社会性防止措施才能加以控制,运用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社会社会致病因素与社会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社会病提供有效依据。1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习惯。2加强社会病的社会控制,从卫生立法,社会预防,社会制度和规范等方面控制社会病。3,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子女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4,建立社会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