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doc

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doc
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doc

骨的成分

骨的成分(第二课时) 复习长骨的结构及结构特点: 新课的引入可从观察用力折骨和敲打骨的现象分析开始。教师取一根长骨,先用力折,再敲打几下,学生观察容不容易折断和敲碎?再取一根肋骨,用手轻轻弯,观察弯曲的程度。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鱼肋骨的两端,体验有什么感觉?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得出: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骨有这样的特性?骨里有哪些物质使它具有这样的特性? 提示:先把骨中的无机物去除,剩下有机物,观察骨的特性,再将骨的有机物去除,剩下无机物,观察骨的特性。 原理:无机物——不能燃烧,溶于酸有机物——能燃烧,不溶于酸。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实验步骤: 提示:实验类型——对比实验法。 提问学生至少需要几根骨?什么与什么的对比?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 反馈:至少需要三根骨,煅烧骨与正常骨的对比,脱钙骨与正常骨的对比,煅烧骨与脱钙骨均是实验组,正常骨是对照组。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与用具:培养皿(装15%的稀盐酸,盖上盖)、筷子、酒精灯、镊子、鱼肋骨(每组三根)清水(装烧杯里)。 指导学生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两人一组) 1.取三根鱼肋骨,把第一根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筷子取出,用清水冲洗。 2.第二根用镊子夹牢,至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烧至灰白色,冷却。 3.第三根作对照。 观察内容: 1.煅烧时骨的颜色有何变化? 2. 骨放在盐酸中时有什么现象产生? 3.煅烧的骨用镊子敲一敲怎样?与对照的骨作对比。 4.酸泡过的骨用手摸一摸质地与对照的骨有何不同?试一试能否打结?

思考: 1.用盐酸浸泡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2.用火焰煅烧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3.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学生动手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注意:用酒精灯的正确方法;盐酸不要弄到手上、别碰翻,从酸中取出的骨要用清水冲洗;观察时要仔细,且边观察边思考。 实验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骨在煅烧后,变得脆硬,用盐酸浸泡后,骨变得柔软有弹性,能弯曲打结。 实验结果的分析:骨在煅烧时,烧掉的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骨变得脆硬。骨放在 性。 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提问引入:那么骨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各占多少呢?人一生中骨成分是否都一样?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骨成分各个时期变化表。学生看完后,让学生总结出人一生骨成分的变化及物理特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解释: 1.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教师可进一步强调: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稍多于1/3,因此,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以使身体长得健康端正。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增多,因此,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所以,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行走、坐车的安全,防止他们跌倒骨折。这也是青少年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 讲述:骨的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其物理性质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年时不断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中成骨细胞不断产生骨质使骨长粗。同时注意讲清随着长骨增粗,骨髓腔也增大,以保持轻便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骨生长的多媒体软件) 厚,骨松质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样骨更加坚固。 板书:四、骨折和骨折后的急救教师提醒同学,主要骨折部位多发生在四肢,不要活动骨折部位,可用夹板或其它材料把骨折部位两端关节固定,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 板书设计

“洁厕灵主要成分探究”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洁厕灵主要成分探究”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设计思路 2013年3月15日接到邗江区教研室通知,要求我在邗江杨庙中学面向全区开设一节有关第七章酸碱盐的复习课。如何使中考化学复习既有新意又能达到巩固知识拓展能力的目的?2013年扬州中考化学研讨会上张海洋老师的一节“胃病诊治中的化学问题”的课,对我很有启发,让我感受到也就是中学化学的复习课呈现的模式多种多样。所以我也尝试着将生活中常见的“洁厕灵”作为载体进行酸的复习。由于扬州中考化学探究题都不乏从定性到定量来考察学生的题例,因此,从“洁厕灵”主要成分的定性探究到“洁厕灵”中盐酸含量的定量探究,成为了这节课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以及学会对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2)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推论”的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品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评价实验等综合实验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洁厕灵”成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关注社会,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播放一则新闻报道视频 温州有位小伙在家清洁洗手间时,先倒了些“威猛洁厕灵”,觉得不干净,又倒了“84”消毒液,结果,两种试剂混合到一起,立即产生了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到5分钟这位小伙就瘫倒在地。 [引导过渡]洁厕灵和“84”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两种清洁消毒用品(出示实物),但这位小伙为什么会瘫倒在地?“洁厕灵”里究竟有些什么啊?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洁厕灵”的主要成分。 [板书]“洁厕灵”主要成分的探究 探究一:“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教师]倒出部分洁厕灵于烧杯中,展示给学生。提问:大家猜一猜,这里面可能会有什么呢? [学生]Cu2+ [教师]这里面真的有Cu2+吗?你有方法来检验吗? [学生演示实验]①取样插入打磨后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②取样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没有蓝色沉淀生成 得出结论:没有Cu2+ [教师]其实“洁厕灵”的蓝色是因为添加了色素。所以,平时我们不能光靠直觉来判断某一物质,还需要借助实验来验证。 [板书]一、“洁厕灵”主要成分 1.色素 [引导过渡]那“洁厕灵”中除了色素,还有些什么成分呢?我们能否从它的标签中找到一些线索?

初中八年级生物: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xplore the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bon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 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材料器具】 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 (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 (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 (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4.执行计划 (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1.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CO;猜想Ⅲ:。 2 3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则证明猜想成立。 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生。 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实验过程中产 生。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 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为。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 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 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 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3)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又提出了一个定量实验方案,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实验如下:准确称取m克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 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克,若猜想Ⅱ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 为(用含m和n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下同);若猜想Ⅲ成立, 则m与n的关 系式又为。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K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KOH;假设2:含KOH和K2CO3;假设3:只含K2CO3 (1)成分中可能含有K2CO3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 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假设2或假设3 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①“操作 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检验.②“固体 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空气成分的探究(提高)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空气成分的探究(提高) 【考纲要求】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主要用途;能根据一些实验事实和现象,证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及氮气的存在。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3.了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知识网络】 ①氮气占78%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用途:制氮肥,作保护气等 ②氧气占2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成分(体积分数)③稀有气体占0.94%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作保护气等 ④二氧化碳占0.03% 用途:灭火,制冷剂 ⑤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空气 二氧化氮 气态二氧化硫 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 可吸入颗粒物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改进燃料结构 污染防治措施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考点梳理】 考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1.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可用于医疗、飞行、登山、潜水、炼钢、焊接切割金属等。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较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以防腐。 3.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过去又叫惰性气体,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由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考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并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且氧气约占空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教学设计 庆阳五中 刘丽萍 探究为主体验为主知识介绍为主 复习练习为主 问题引探型任务活动型整体三学型梳理练习型 【2013-庆阳中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酸碱盐的有关知识。 2.学会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课时主题:质量守恒定律

1.例题解析:小兰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 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 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猜想1: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 猜想2: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 猜想3: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确定探究内容) 方案一:取样,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观察到,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三: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四:取样,加入生锈的铁钉,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教师点拨】:酸和碱是否完全中和的验证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上述内容。 (在此期间教师巡视各组,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学生活动】 1.例题模拟: 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沉淀,滤出沉淀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 (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小明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请你替他补充完整。 ①NaOH;②NaOH和Na2CO3;③。④ NaOH、Na2CO3和Ca(OH)2 小琪认为只有三种情况,其中情况不可能,理由是 。 (2)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小强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完成。 (3)小强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定骨的成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试股成人骨的压力数据理解还将有成分与物理特性有密切关系; (2)、通过燃烧和溶解实验,使学会鉴定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探究式实验,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激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骨的成分是决定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实验器具】 新鲜鲢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清水、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前的准备: 对于鉴定骨的成分实验,煅烧的骨我选用长而薄的鱼肋骨,脱钙骨我选用细而长的小的鱼肋骨。这样我认为会效果较好些,还可以节省时间。骨的脱钙需要较长时间,我在课前预先做好一份,待学生在实验操作完毕后,可以先观察我预先做好的那份实验结果。在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强调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以防灼伤等。 二、知识介绍: 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的物质; 无机物:一般不易燃烧的物质。 补充:有些无机物在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

三、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1)、体验感知:请同学们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鲫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2)、思考问题:骨为什么具有这种物理特性呢?骨具有什么成分和特性呢? 2.做出假设: (1)、阅读课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2)、依据这些事实做出假设: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 3.设计与实施方案: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 (1).实验组:取鲫鱼的相同部位的鱼骨共2块,并将鱼骨清洗干净;将一块鱼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20分钟,将浸泡在稀盐酸中的鱼骨取出,用清水洗净; (2)、用酒精灯烧另一块鱼骨,烧2-3分钟,用酒精灯烧的鱼骨用解剖针敲击,用稀盐酸浸泡的鱼骨对折弯曲,另一块敲击且弯曲; (3)、对照组:再取鱼骨1块,不做任何处理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4.观察实验现象及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6.交流与讨论: 【思考与练习】 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习题】 (一)选择题 [1-210] A 型题 [1-90] 1.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2.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丙酮 B. 醋酸乙酯 C. 正丁醇 D. 氯仿 E. 石油醚 3.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 乙醚 B. 丙酮 C. 甲醇 D. 乙醇 E. 丙酮/甲醇(1:1) 4.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 A. 甲醇 B. 正丁醇 C. 丙醇 D. 丙酮 E. 乙醇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 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 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 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 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 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A. 石油醚 B. 氯仿 C. 苯 D. 乙醚 E. 乙酸乙酯 7.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 A. Et 2 O B. CHCl 3 C. C 6 H 6 D. EtOAc E. EtOH 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A. Et 2 O B. EtOAc C. CHCl3 D. EtOH E. BuOH

9.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10.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 A. MeOH、Me 2 CO、EtOH B. n-BuOH、Et 2 O、EtOH C. n-BuOH、MeOH、Me 2 CO、EtOH D. EtOAc、EtOH、Et 2 O E. CHCl 3 、Et 2 O、EtOAc 1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鞣质 D. 黄酮 E. 皂苷 12.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 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 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C. 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D.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 E. 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 13.不能以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的提取方法是 A. 回流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冷浸法 E. 连续回流法 14.以乙醇作提取溶剂时,不能用 A. 回流法 B. 渗漉法 C. 浸渍法 D. 煎煮法 E. 连续回流法 15.提取含淀粉较多的天然药物宜用 A. 回流法 B. 浸渍法 C. 煎煮法 D. 蒸馏法 E. 连续回流法 16.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连续回流法 E. 蒸馏法 17.提取挥发油时宜用 A. 煎煮法 B. 分馏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盐析法 E. 冷冻法 18.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暖宝宝主要成分的组成分析研究 读书报告

暖宝宝主要成分的组成分析研究读书报告 一.暖宝宝的由来 暖宝宝最早由日本人发明,并兴起于日本国内,为最新一代日本高科技产品。该产品薄如纸,轻如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取暖用品也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当中,由于叫法不同可分为:保暖贴、发热贴、取暖片、暖手袋、暖手包、一贴热、暖足贴、舒经贴、暖宫宝、妇经暖贴、随身暖贴等。 二.基本原理 暖宝宝发热材料主要由铁粉、活性碳、蛭石、水、盐等材料构成。加入相关成分材料可以增加远红外功能、负离子功能、药性的功能。 暖贴所用内袋是在无纺布上敷的一种可透气薄膜,它是以PE为载体,通过特殊工艺使透气膜形成独特的微孔结构。这些高密度分布在薄膜表面的特殊结构能像皮肤一样进行呼吸。从而使取暖袋内袋中的发热材料与内袋的两个面可以平整均匀的吸附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暖贴片。该透气膜透气量均匀性又决定了产品发热温度、保持时间等的稳定性。 暖宝宝的反应原理为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为了使温度能够持续更长,产品使用了矿物材料蛭石来保温。 因为产品在使用前不能发生反应所以袋子材质要很特别,由原料层,明胶层和无纺布袋组成。无纺布袋是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它还得有一个常规不透气的外袋——明胶层。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内袋(无纺布袋)暴露在空气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里面。放热的时间和温度就是通过透气膜的透氧速率进行控制的。如果透氧太快,热量一下子就放掉了,而且还有可能烫伤皮肤。如果透氧太慢,就没有什么温度了。使用后为黑褐色固体,其中含碳粉、NaCl固体、Fe2O3固体以及含镁铝的盐类。 发热的反应: 负极:Fe-2e-=Fe2+ 正极:O2 + 2H2O + 4e-=4OH- 总反应:2Fe + O2 + 2H2O=2Fe(OH)2 4Fe(OH)2 + 2H2O + O2=4Fe(OH)3↓ 2Fe(OH)3 ==== Fe2O3+3H2O 三.实验用品 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暖宝宝用后的剩余混合物(黑褐色固体)、NaOH溶液、稀HCl、AgNO3溶液、H2O、KSCN溶液、5%NaCl溶液 仪器:烧杯、试管、漏斗、滤纸、铁架台、胶头滴管、玻璃棒、pH试纸、药匙、酒精灯四.暖宝宝成分分析 1.铁粉和活性炭: 检验方法:先将少许“黑色粉末”溶于稀硫酸,冒出大量地气泡,再观察溶液颜色呈现绿色(可能是铁粉和氧化铜)。将所得绿色溶液稀释,仍旧是浅绿色(排除硫酸铜的可能性,只有铁粉)。接着,将较多“黑色粉末”放在致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试图点燃,并在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干燥烧杯不多久,烧杯内壁出现一层白膜(C+O2=CO2,Ca(OH)2+CO2=CaCO3+2H2O) 取暖的原理在于铁粉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而活性炭起着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加快缓慢氧化的速度。 2.蛭石: 蛭石一种铁镁质铝硅酸盐矿物,成分为Mg0.5(H2O)4Mg3[AlSi3O10](OH)2,因加热时能迅速膨胀,弯曲呈水蛭(蚂蟥)状而得名。蛭石一般呈褐色、褐黄色或暗绿色,带油脂的玻璃光泽。

探究骨的成分与特性实验教案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 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骨的成分和与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化学方法鉴定骨的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骨的成分。 难点: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三、【实验器具】 新鲜草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15%的稀盐酸、烧杯(200ml x2)、解剖盘、解剖针、镊子、酒精灯、打火机、一次性杯子(盛有清水)。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准备好鱼骨5根以上(周一下午)和其他仪器材料(实验室借)。提前将鱼骨泡入稀盐酸中。 2、导入: 同学们来上课都背着书包,大家的书包是不是有点重呀?我们能背起书包,是靠我们身体里面的骨骼来承受书包的重量。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股骨是哪里呀?就是大腿的这个骨头【拍大腿】,肱骨呢?就是手臂这里啦【捏手臂】。大家想一想,骨能承受这么高的压力,是不是与骨的组成成分有密切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骨的成分和特

性。【板书:骨的成分与特性】 3、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请一位同学上台,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有什么感觉?(硬度、弹性){谢谢,请回} 下面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骨为什么既有硬度又有弹性?【板书:一、骨的特性:硬度、弹性】*做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的主要成分是钙质。记不记得之前学过钙质是一种——(无机物)。骨也可以熬成骨胶,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骨胶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是不是有机物?(是)根据这个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骨的组成成分有?(无机盐和有机物)【板书:二、骨的成分:假设:无机盐、有机物】 *设计实验:那么我们怎么检测骨中是否真的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呢? ①我们说,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是什么成分呢?{忘记了?有机物燃烧掉,剩下的灰烬是什么?}(无机物)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无机物?(可以)【板书:燃烧法】 ②那么有机物怎么测定?我们刚刚说骨里面含有钙质,现在老师告诉大家,骨中的钙质等无机物可以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而溶解。请同学们思考: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骨中的钙质溶解)钙溶解掉,有机物不溶解,那留下来的会是什么?(有机物)由此我们就可以测定骨中含有——(有机物)【板书:稀盐酸浸泡】 ③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我们用一个对比实验来探究其成分,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铁砂主要成分的探究》教学案例(探究式学习)(人教选修6)

铁砂主要成分的探究 学校门前有条河,附近不少村民在河里淘铁砂。铁砂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它为何可以卖高价?这些问题引起师生的注意。于是,教师组织学生对铁砂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第一步:铁砂的收集 鉴于村民都是用一组大型磁铁淘铁砂,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了一个小的磁铁。利用课间十分钟,教师带领同学一起去河边收集铁砂。有的同学用裸露的磁铁吸引铁砂,有的用废纸或手帕把磁铁包起来吸引铁砂。后者无需处理磁铁上粘着的铁砂,磁铁光亮如新,前者必须处理磁铁上的铁砂残留,显然很麻烦。教师对后一种操作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夸他们肯动脑筋。所有的同学都情绪高涨,很快都收集到需要的铁砂。 第二步:铁砂的干燥 由于同学们收集铁砂的地点不同,收集到的铁砂有干燥的(在干燥的沙滩收集),也有潮湿的(河水边收集)。同学们将潮湿的铁砂放到干燥器里进行干燥处理。 第三步:观察铁砂 教师请各组同学观察铁砂,并描述它的物理性质。 学生1:铁砂是黑色的固体。难溶于水。 学生2:铁砂是黑色的晶体,能被磁铁吸引。难溶于水。 学生3:铁砂是黑色的粉末,能被磁铁吸引。难溶于水。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固体、晶体、粉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学生4:晶体和粉末都是固体,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粉末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学生5:粉末是描述物质形态,与物理性质没太大关系;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固体一般可以分成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区别与联系就是:粉末是固体的一种形态;晶体是固体的一种种类;而固体是对物质的一种状态的统称。 哪个同学说的正确并全面呢?教师请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完成一篇科普小论文。 第四步:猜想铁砂的成分 同学讨论、交流: 学生6:铁砂是黑色的固体并且具有磁性: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铁。 学生7:铁砂不溶于水,黑色并有磁性:猜想它的主要成分是硅。 学生8:我们猜想它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骨的成分和特性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第二学期导学案 课题(一)骨的成分和特性课型新课 学习目标(1)概述骨的成分物理特性。 (2)尝试探究骨的成分,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知识 链接 学法 指导 自主合作互助 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一、自主学习 复习提纲:学生回顾记忆知识,再师友互相抽查。 1、人体的运动系统组成。 2、骨的形态:、、、。 3、人体有_____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4、骨的结构? 导学提纲:自主学习新知识,找出疑难问题。 1、取一根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 度又有弹性。为什么骨坚硬而有韧性?它为什么又有这样的物理特性呢? 2、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3、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5、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 性? 二、探究释疑 师友共同总结骨的特性和骨成分的关系。

弹性变____,易骨折 既坚硬又有弹性 弹性____ ,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特性 <1/3 1/3 >1/3 ________ >2/32/3<2/3无机物老年人成年人少年儿童 骨的成分及特性 ①成分:水分、无机盐(主要是____ 盐,所以骨质坚硬)、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 能使骨具有______) 。②人体骨成分的特性 钙韧性有机物大小 三、巩固理解 师友自主理解骨的成分、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互助提高 幻灯片出示检测题,学生自主完成。 全班交流正确答案,基础题让学友讲给师傅听,学友解决不了的请师傅讲解,较高难度题型教师点拨后,师友交流合作提高。 1、公共汽车上年轻人未给老人让座,请对此加以评述,并说明其科学 道理。 2、出示学生课堂上标准的坐资图片,质疑:为什么老师上课要求正确 的坐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 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 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5、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的原因是:( ) A 、骨中有机物成分多 B 、骨中无机物含量超过1/3 C 、骨中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 D 、骨中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 6、人体内终身存在红骨髓的部位是:( ) A 、骨密质内 B 、骨髓腔中 C 、骨松质内 D 、骨膜中 7、少年儿童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正确姿势骨骼就会变形原因:( ) A 、骨中无机物多,有机物少 B 、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相等 D 、骨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 五、梳理总结 师友谈收获: 1、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 2、师友互评(主要是感谢或激励的话) 3、评选优秀师友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探究

探究性实验设计——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探究 姓名:*** 学号:067 【前言】 鸡蛋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大量鸡蛋壳被当做废品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近年来鸡蛋壳的综合利用逐渐受到重视。对蛋壳的有效利用既增加了一些行业的经济效益,又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鸡蛋壳巾含有大量钙,主要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其余还有少量镁、钾和微量铁。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在90%以上,是钙的良好来源,而钙对人体有不可替代的生理功能。鸡蛋壳有脱硫效果,含有的溶菌酶可用于抑菌剂、抗菌剂及食品防腐剂等作用。 蛋壳在生中来源广泛易得,在实验教学中开设“蛋壳中成分的测定”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水平,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 1、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2、通过了解鸡蛋壳的结构和形成,探究鸡蛋壳成分差别原因。 3、拓展鸡蛋壳的综合利用。 4、提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水平,增加课堂趣味性。 【探究过程】 1、鸡蛋壳的形成

蛋壳是多微孔隙结构,由一有机支架或基质及含有矿物质的无机部分所组成,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影响蛋壳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有环境、年龄、营养、育种、季节和疾病等。食物中钙或维生素D的不足,会使蛋壳越来越薄,最后引起产蛋完全停止。 钙的来源:形成蛋壳的多数钙,由进食所得。一般说来,雏鸡在食物中的钙,需要量为1%,而产蛋和繁殖母鸡的需要量为%~%。形成蛋壳的钙,除食物中摄取的外,便是取自鸡体内贮藏的钙,直接来源是血液和骨骼。 2-)既来源碳酸钙的形成:形成蛋壳的钙离子由血液供给,而碳酸根离子(CO 3 -离子。任何减少血液中这两种物质供应的因于血液、亦来自于蛋壳腺中的HCO 3 素,都能使碳酸钙不能沉积于蛋壳而造成蛋壳质量低劣。环境温度高就会造成血液中的供应减少,因而天气炎热时蛋壳质量总是很差。 2、鸡蛋壳的结构 废弃鸡蛋壳的物理组成主要是三部分:蛋壳、蛋壳膜、残留蛋清。其中总的废弃蛋壳约占全蛋重量的12%;蛋壳膜约占蛋壳重量的5%,其厚度约为;蛋白质纤维构成蛋壳的基质,在蛋白质基质上堆积钙质构成蛋壳,蛋壳是鸡蛋的保护屏障,同时也提供给鸡蛋巨大的支撑强力。蛋壳膜位于蛋壳与蛋清之间,为双层结构的纤维状薄膜,由外层蛋壳膜和内层蛋壳膜构成。在蛋未产出以前是没有气室的,当产出后遇冷,内容物收缩,外层蛋壳膜和内层蛋壳膜之间分离,于是在蛋的钝端就形成了气室。 3、鸡蛋壳的化学成分 蛋壳主要由无机物构成,无机物约占蛋壳的94%~97%,有机物约占蛋壳的3%~6%。无机物中主要是碳酸钙(约占93%),另有少量的碳酸镁(约占1%)及磷酸钙、磷酸镁。有机物中主要为蛋白质,属于胶原蛋白,其中约有16%的氮,%的硫。 下表列出了前苏联诸氏对鸡蛋壳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七年级生物下册《骨的成分和结构》讲学稿(无答案) 冀少版

《骨的成分和结构》讲学稿 课题:骨的成分和结构 【学习目标】: 1.知道骨的成分和结构。 2.了解骨的功能。 3.了解骨的卫生保健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1.骨的成分和结构。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学会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由运动、支持、连结等作用。 (一) 人体的主要的骨 人体骨骼由________块连接而成,以其分布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详细内容看课本P121图6-2。 (二) 骨的成分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4.完成实验: [ 方法步骤 ] (1)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有什么感觉? (2)用镊子夹取一块肋骨,放到酒精灯上燃烧,直到再不能燃烧为止,看看此时骨的颜色,用镊子触及骨,有什么感觉? (1)青少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冀少版七下生物讲学稿] 第六章 第一节 一 骨的成分和结构 兴华路中学 08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2)分析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原因。 (四) 生活在线 1. 骨为什么硬而不脆,坚而不重? 2. 什么是骨折?骨折之后怎样处理? 3. 为什么骨能够生长和再生? 二、课堂教学 1、小组内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视发现优秀的作品以及代 表性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解决疑难。 2、组织观看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三、小小练兵场 1.人体骨骼包括_______块骨。骨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构成。躯干骨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骨的基本成分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构成的,骨质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在长骨中,集中在骨干的是_______,骨的两端是_______。 3.青少年时期,骨中的有机物成分含量超过_______,容易使骨骼变形。 4.青少年的胫骨长长,新增的骨组织主要来自() A.软骨层 B.骨髓 C.骨膜 D.骨质 5.法医鉴定某被害人的遗骨,发现无机物和有机物之比是2:1,则此人可能正处于 ()

化学成分研究

收稿日期:2004-02-26作者简介:李丹(1979-),女(蒙古族),辽宁沈阳人,在读硕士;吴立军(1945-),男(汉族),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Tel :(024)23843711-3330,E -mail :Wulijun -111@ho tmail .co m 。 文章编号:1006-2858(2004)05-0346-03 苦参的化学成分 李 丹,左海军,高慧媛,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苦参(Sophora f lavescens A it )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的手段,利 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苦参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鉴定。结果从苦参根中分离得到2个紫檀素类化合物、一个异黄酮类化合物、一个酚酸类化合物和β-谷甾醇。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高丽槐素(maackiain ,Ⅰ)、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酸酯(trifolirhizin 6′-mono acetate ,Ⅱ)、芒柄花黄素(for -mono netin ,Ⅲ)、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 benzoic acid ,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Ⅴ)。结论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酰酯(trifolirhizin 6′-mono acetate )为首次从苦参中分离得到。关键词:苦参;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酰酯;波谱分析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识码:A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为豆科槐属 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外较为重视苦参的研究[1] 。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其次还含有二烷基色原酮、醌类和三萜皂苷[2]。其中生物碱成分主要有苦参碱、槐根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药理实验证明苦参碱有利尿作用;氧化苦参碱对3种实验性肝损伤模型都有一定保护作用[3] ,并且和槐定碱对心脏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和苦参碱又有明显的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苦参总黄酮也有抗心律失常[3]的作用。苦参酮和苦参啶为cAM P 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2]。总之,苦参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作者主要对苦参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1 H -NM R 、13 C -NM R 、 HM QC 、HM BC 、1 H -1H COSY 、DEPT )确定了其结构,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苦参中分离得到。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药品:苦参干燥根,购于沈阳中街同仁堂药房,由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孙启时教授鉴定。 试剂:色谱用试剂均为色谱纯,均购于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柱色谱用硅胶(200~300目), 薄层色谱用硅胶(10~40μm ),均为青岛海洋化 工有限公司生产。1.2 仪器 恒温水浴锅:DK —98—1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GCMS —QP5050A 气质联用仪,日本岛津生产;Agilent 1100series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SL )[1100型离子阱质谱仪(S L ),美国Agilent 公司];Bruker IFS —55型红外光谱测定仪;Bruker —ARX —300型核磁共振仪(TMS 为内标);Yanaco M P —S3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 2 提取方法 将苦参根(3kg )水煎煮3次,分别为4、2、1h 。再用80%(φ)乙醇沉淀至醇的体积比为60%(φ),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水浴蒸干至浓浸膏约586g 。取其中约453g ,用蒸馏水加热使溶解,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其中氯仿萃取部分通过硅胶柱进行分离,并以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反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5~8号合并,15mg ,氯仿-甲醇(V ∶V =100∶2)]、Ⅲ[13~21号合并,10mg ,氯仿-甲醇(V ∶V =100∶2)]。又将苦参根(5kg )用95%(φ)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 ,用上述方法萃取,将其中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通过硅胶柱进行分离,以氯仿-甲醇 第21卷第5期2004年9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 niversity V ol .21 No .5 Sep .2004p .346 DOI :10.14066/j .cn ki .cn21-1349/r .2004.05.007

2020届中考化学第一轮科学探究能力《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测试试题(word版有答案)

科学探究能力《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被部分腐蚀的无色试剂(如图),该试剂可能是() A.Na2SO4B.CuSO4C.FeSO4D.Al2(SO4)3 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如图所示,溶质为碳酸钾、硫酸钾、氢氧化钾中的一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钾B.可用水鉴别 C.可用稀盐酸鉴别D.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 3、如图是实验室里标签破损的一瓶溶液,只能看清“K“和“O4“.某同学对瓶中溶液是什么作了如下猜想,你认为她的猜想一定不合理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B.锰酸钾溶液 C.碳酸钾溶液D.硫酸钾溶液 4、如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A.NaHCO3B.NaCl C.Na2SO4D.NaOH 5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2)将(1)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3)将(1)产生的气体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A.金属氧化物B.盐C.金属单质D.碱 6、可园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有一瓶无色溶液,由于保管不当,标签残缺不全.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瓶溶液的PH值一定为7 B.这瓶溶液不可能是硫酸铜溶液 C.这瓶液体不可能是碱 D.这瓶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7、右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液体,某同学对瓶中液体是什么物质做了如下猜想,你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水B.稀硫酸 C.过氧化氢溶液D.盐酸 二、填空题: 1、小宁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的一种,张宁通过以下实验活动确认了该试剂.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 查阅资料三种溶液的PH: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入2~3 滴 (填“石蕊”或“酚酞”)试液 该溶液时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中的一 种 ②另取少量液体于另一试管中, 该溶液是 溶液 )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李同学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实验员老师只记得该瓶试剂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为了确定该瓶溶液的成分,小李和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碳酸氢钠 常温下溶解度/g 36 109 21 0.18 9.5 【讨论交流】通过分析资料,同学们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钠,他们的理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