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 1 -

一、规划背景.................................................. - 1 -

二、总体规划解读.............................................. - 2 -

三、任务理解.................................................. - 3 -

四、规划重点.................................................. - 4 - 第二章现状分析............................................... - 5 -

一、规划范围.................................................. - 5 -

二、用地现状.................................................. - 5 -

三、建筑质量................................................. - 10 -

四、人口分布................................................. - 11 -

五、道路交通................................................. - 11 - 第三章发展规划.............................................. - 13 -

一、规划依据................................................. - 13 -

二、发展分析................................................. - 13 -

三、规划构思................................................. - 17 - 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 20 -

一、用地规划概况............................................. - 20 -

二、居住用地规划............................................. - 21 -

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 22 -

四、商业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 24 -

五、工业用地规划............................................. - 25 -

六、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 25 -

七、道路交通规划............................................. - 26 -

八、公用设施规划............................................. - 29 -

九、绿地与广场规划........................................... - 29 -

十、景观系统规划............................................. - 30 - 十一、旧城改造............................................... - 31 -

十二、移民安置............................................... - 33 - 第五章专项规划.............................................. - 35 -

一、平面定位与竖向规划....................................... - 35 -

二、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 35 -

三、综合防灾规划............................................. - 44 -

四、环境保护规划............................................. - 46 -

五、环卫设施规划............................................. - 48 - 第六章规划导控.............................................. - 51 -

一、地块划分................................................. - 51 -

二、分区导控................................................. - 55 -

三、“四区”控制............................................. - 58 -

四、“五线”控制............................................. - 59 -

五、分期建设................................................. - 62 -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发展协调的需要

2012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被国务院批准发布,为所在的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2013年湖北省政府批准实施了《湖北省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被定位为大别山片区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之一。该规划要求在大别山片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点发展的中心镇,是实践新“四化”、协调区域发展、实现老区扶贫攻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二)城镇产业发展的需要

多年来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得当前产业发展存在传统产业规模小、层次不高、空间布局较为混杂的局面,这已经成为制约城镇产业集聚和升级的发展瓶颈。近几年,依托大别山的优质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吴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先后在北部建成,旅游业的强势发展的同时特色农业、中药材加工、跨省商贸等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和升级。因此,迫切需要编制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意图,科学调整镇区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城镇产业拓展新的发展平台。(三)城镇科学管理的需要

曾于2002年编制了首轮城镇总体规划,由于编制时间仓促、近年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各方面原因,上轮总体规划已很难满足现状发展需要。同时,由于的发展阶段和规划发展规律等各方面因素,区一直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城镇建设失去了有效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在此背景下,2012年组织了新一轮的城镇总体规划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中总体规划现已获

得审批。因此,继续编制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意图,为城镇建设发展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成为当期城镇规划工作的重点。

(四)宜居城镇建设的需要

不断增加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展的建成区面积以及传统家庭作坊的分散经营模式给整个城镇的管理、污染物的处理造成不利的影响。随着石材加工等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和城镇建设的多年无序蔓延,给有限的生态环境容量带来了极大压力,河网水体污染、垃圾围城、居住品质下降等问题不断出现并有加剧趋势。因此,如何优化镇区空间布局,合理布置绿地及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居住环境品质是建设宜居城镇的客观要求,这也是本次控规的出发点之一。

(五)近期项目落实的需要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镇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其法定地位和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镇区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滞后,导致多项近期建设项目难以顺利实施。因此本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落实近期建设项目空间,确保城镇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依据。

二、总体规划解读

2012年10月-2013年7月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湖北省黄冈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下文简称《总体规划》),并获得通过,成为引领镇域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镇区发展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也不例外,都应遵循《总体规划》的指引。

(一)规划概要

1.性质定位

鄂东优质云雾茶主产镇、蚕桑产业发展示范镇、大别山地区中药材集散中心镇、鄂皖边际经济贸易重点镇、湖北小城镇建设先进镇、中部地区生态旅游明星镇。

2.城镇规模

规划近期(2017年),镇区常住人口2.1万人,城镇建设用地1.71km2,人均城镇建设用地达到80.4m2/人;规划远期(2030年)镇区常住人口3.2万人,

城镇建设用地3.1km2,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7.8m2/人。

3.规划结构

镇区东部:用地以林地、一般农田为主,用地条件好,适合镇区扩展开发。

镇区南部:用地为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用地条件好,有一定扩展空间,且临近S201省道,发展引力大,条件好。

镇区西部:用地为山地,扩展要跨越西河,用地空间狭小,发展门槛高,阻力大。

镇区北部:用地主要是林地、一般农田和园地,用地条件较好,交通便利、且邻近规划的县级旅游服务集散中心,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4.道路交通

规划形成“三纵六横”的道路网状结构。“三纵”包括天柱路、S201省道、河西大道,“六横”包括石南一路、二程路、大鹏路及其延长线、毕坳路及其延长线、石北一路、石北二路。

(二)指导意义

1.功能构成

以城镇性质为依据,《总体规划》明确了轻工业、旅游产业、商贸、居住四大功能。其中商贸功能基本集中规划于老镇区及周边区域,规划在原有基础上改造、充实、提升;同时S201省道以东大鹏路以南机场北路以北区域发展相应的商贸服务功能。在产业功能方面,通过对老镇区内零散企业的迁并,将镇区轻工业集中布置于窑湾村东部,旅游产业相关接待设施布置于程璋河西部。居住功能在优化现有用地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和分区,以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本次规划将以《总体规划》确定的总体功能结构为指导,细化量化用地布局。

2.空间布局

在遵从《总体规划》中镇区总体空间结构规划前提下,本次规划将继续深化其相应功能区块的内部空间,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三、任务理解

由于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紧接于《湖北省黄冈市总体规划(2013-2030)》进行编制的,其规划思路有着很好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因此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要根据《总体规划》成果、当地建管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数次实地踏勘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相关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深化并落实总体规划意图,落实近期建设项目,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为的建设发展和城镇管理提供法定依据。

四、规划重点

(一)深化城镇总体规划方案

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深化用地分类、道路系统、空间布局,落实近期建设项目,进行平面定位,确定各个地块控制指标,以此落实总体规划意图。(二)量化各类建设用地规模

从规划内涵看,城镇总体规划的内涵在于战略层面的规划引导,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涵则在于操作实施层面的控制和指引,这就要求在本次规划中将总体规划结构性的、定性描述的内容进行量化。其重点内容是对包括居住、各类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规模的确定,确保相应功能能够满足城镇发展的需求。(三)科学制定规划控制指标

规划控制指标是控规的核心内容,控制指标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规划的前瞻性和操作性。城镇建设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规划控制指标的确定也是控规的主要难点。本次规划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置原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近期建设项目的控制指标,确保近期建设项目落实,给予地块指标一定的弹性,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也给未来的建设发展预留合理的空间。

第二章现状分析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湖北省黄冈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定的镇区控制规划范围,主要包括东至饼子铺村、南至冯家畈村、北至周家畈村、西至毛家坳村之间的区域,规划范围总面积7.1km2,规划远期(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3.1km2。(详见图2-1)

图2-1 本规划范围

二、用地现状

规划区现状建设用地为86.1公顷,主要包括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公用设施用地(U)、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等几种类型。规划区现状各类建设用地构成情况见表2-1和土地利用现状见图2-2:

表2-1 现状建设用地构成表

图2-2 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一)居住用地(R)

规划区现状居住用地42.68公顷,占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49.57%,人均居住用地水平约为35.57 m2/人。由于规划区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复杂,同时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区各地块用地功能混杂,没有形成空间界线明确的居住小区。现有居住用地主要以镇政府为中心,沿S201省道、天柱路、大鹏路、河西大道等主要道路呈带状分布。

镇区内普遍存在着居住、经营“二合一”的生产生活组织模式,造成了规划区居住用地形成了“户户临街,家家面巷”的街坊式沿街布局形态。此外规划区的住宅的建设和组织形式则多采用商住混合式,尤其是临街居民修建的多层住宅。规划区居民多从事家庭作坊式工商业生产活动,住宅底层往往作生产之用,或发挥产品展示和交易功能,二层及更高层则作起居之用。总的来说,现状居住用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居住用地占总建设用地比例的比例较大,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公

用设施用地很少甚至缺失,表明规划区的城镇建设相对处于自发建设状态,缺乏规划引导。

2.临街的居民住宅的商住混合方式布置和建造,带来了严重的占道经营现象,增加安全隐患的同时,造成了内部交通的通行效率低下。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

规划区现状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11.64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3.52%,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水平约为15.03 m2/人。规划区现状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包括四类,分别为行政办公用地(A1)1.78公顷、文化设施用地(A2)0.49公顷、教育科研用地(A3)8.71公顷、医疗卫生用地(A5)0.66公顷。现状体育用地(A4)方面,规划区内除各级学校设有相应的体育设施之外,没有独立的体育用地类型。

1.行政办公用地(A1)

规划区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分布于大鹏路及天柱路两侧,包括镇政府、居委会、镇粮管所、财政所、工商行政管理所、税务所、派出所等机构。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总计1.7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2.07%。

大致来看,规划区行政办公用地呈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特点。集中主要指以大鹏路和天柱路交口处的镇政府为中心,沿两条主要道路布局;分散是指各行政机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布局方式一方面保证居民能够在相对集中的空间范围内,方便快捷地了解政务信息和与各职能机构沟通处理相应事务;一方面可以避免政务活动带来的人车流在高峰段过于集中,同时还有利于提高行政机构周边地区的治安水平和运行效率。

此外,从现状建设质量来看,规划区各行政机构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办公设施设备不足,亟待更新和补充。

2.文化设施用地(A2)

规划区现状文化设施用地较为缺乏,主要包括文化站和电影院,二者皆处于设备落后且数量短缺的局面,不能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需要。现状文化设施用地总计0.49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0.57%。

3.教育科研用地(A3)

规划区内现状教育科研用地约8.71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10.12%。

相应教育机构主要包括二程希望中学、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以及幼儿园。各教育机构都具有独立用地范围,二程希望中学为镇区南部,背山面水周边环境较为优良;镇初级中学和镇小学分别布局在镇区的东北角、东南角,远离过境交通,且背靠山坡,环境优美、安全安静。

4. 医疗卫生用地(A5)

规划区现状医疗卫生用地总计0.66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0.77%。相应机构主要包括卫生院和福利院,两者的用地规模都比较狭小,其设施设备陈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有效提供保质保量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积极升级拓建。

(三)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

规划区现状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格局大致为以天柱路、S201省道和府前路交汇地区为中心,沿S201省道和天柱路向南北两个方向扩展。现状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合计6.41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45%,用地比例较小。

其商业设施主要包括便利店、小型超市、杂货店、理发店、餐馆、旅店等类型,沿S201、天柱路、呈带状分布,主要服务于镇域居民,一般规模较小、卫生状况不大理想,考虑到未来发展需要整合升级。

商务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石咀分行和中国邮政局石咀支局等,该类设施提供服务类型较少层级较低,难以满足未来规划区产业发展和本地居民不断增长的相关需求,有必要增加建设。

集贸市场是农村地区重要的物质交换场所,也是城镇发展中的重要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区内现状没有规范成型的集贸市场,仅在镇政府附近的天柱路与府前路交汇处自发形成了零散的不规范的临时性农贸产品摊点,规划区亟待规划建设规范的集贸市场。

(四)工业用地(M)

规划区工业基础薄弱,多属于初级加工工业,且业态较单一,主要有石材加工、中药材加工、茶叶加工等几类。同时现状工业用地分布较为零散,主要分布在S201省道南段、河西大道北段和大鹏路西段等区域。主要工业企业包括板材厂、小型的大理石切割加工厂、砖厂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新星板材厂、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公司药材加工厂等。现状工业生产设施用地5.14公顷,占城镇

建设用地总量的5.97%,用地比例较小。

(五)绿地(G)

规划区位于大别山主峰南麓,西河从镇区中心贯穿而过,山水相映、周边生态环境优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本底。但由于城镇建设和发展阶段的制约,规划区内目前还没有为居民生活服务的独立设置的公共绿地,也即现状规划范围内绿地为0公顷。同时,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工业区防护绿地、道路绿地等其他形式的绿地也很少,且绿化结构简单、水平较低。

目前,规划区仅有的一处烈士陵园背山面路,自然环境优越,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

(六)物流仓储用地(W)

规划区内现状物流仓储用地主要包括位于镇区北部的国家储备粮库以及一些小型中药材仓库等,其用地总计6.35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38%。除国家级的储备粮库之外,其他仓储物流设施规模较小,设备简陋。

(七)公用设施用地(U)

规划区内公用设施用地主要包括水利水保中心、变电站、镇电信局和镇消防站,其中消防站位于镇政府内,设施陈旧简陋,无法满足的消防需要。现状公用设施用地总计0.81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0.94%,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非常滞后。

三、建筑质量

经现场勘查分析,规划区现状建筑按承重构件材料和建筑质量可分为三种类型(详见表2-2):一类建筑是指混凝土结构建筑,大多建于2000年以后,结构完整、外观良好,抗震性能好,占现状总建筑的51%;二类建筑是指砖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合使用的建筑,主要建于1990年代,现虽已较为陈旧,但坚固程度和建筑质量较好,占现状总建筑的47%;三类建筑是指砖结构建筑,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外观破损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占现状总建筑的2%。

表2-2 规划区建筑质量现状分析

四、人口分布

规划区现状人口涉及1个居委会和8个建制村,即居委会、徐家套、毛家坳、程早冲、田家畈、窑湾、程璋河、饼子铺和周家畈,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总数约12000人。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镇区中心,即沿天柱路从大鹏路到毕坳路之间的区域;其余人口大部分沿西河两岸分布,即S201省道东侧和河西大道西侧的区域;此外,山前冲积平原处也有少量人口呈带状分布。总地说来,规划范围区人口分布特点是集中分布与零散分布相结合,集中分布地区成团块状布局,分散分布地区沿河流或道路呈带状布局。

五、道路交通

(一)对外交通

现状对外交通能够联系安徽省金寨县和霍山县、湖北省罗田县以及域其他乡镇。其中南北向对外交通主要通过S201省道,向北通达安徽,向南通达城,现状路面宽度12米;东西向对外交通主要有大鹏路,联系的另外一个副中心城镇——杨柳镇以及雷家店镇,现状路面宽度6米。此外,通过若干乡、村道路联系镇域范围的其他村庄以及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吴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景区。

(二)镇区内部交通

规划区内现状城镇内部道路与交通用地13.07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5.18%,人均10.89 m2/人。

1.路网

规划区主要道路已基本形成以干道为支撑,以支路、街巷为辅助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表2-3)。干道以东北-西南向的S201省道、天柱路,西北-东南向

的大鹏路、毕坳路、河西大道为主,交通组织方式为以车为主的人车混行模式;支路和街巷则主要以干道为骨架,担负着联通局部区块之间及地块内部的任务,是居民日常通勤的主要通道,且主要承载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出行方式。

从通行效果来看,镇区东北-西南向道路等级较高、路况较好,且贯穿整个镇区,通达性较好。南北向由于现状建筑以及自然山体和河流的阻隔,道路短小且曲折不畅。在局部地段尤其是靠近旧镇区的区域,道路通行能力难以满足日常通行需求,时常出现交通拥堵。

表2-3 现状主要道路一览表

2.广场和停车场

规划范围内尚未设置独立的广场和停车场用地,未建成任何形式的广场和停车场,车辆随处停放,占用道路现象普遍存在。

3.城镇公交

规划区内目前由兴和客运公司运营多条客运线路,每天有多趟汽车发往县城和周边乡镇,但镇域内部的交通主要依靠个体小汽车甚至摩托车承担,尚未形成独立有效的公共交通系统。

第三章发展规划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9)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7)

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6.《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

7.《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8.《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08)

9.《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6)

10.《湖北省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2013.03)

11.《黄冈市农村建房规划和用地法规知识问答汇编(2009.06)》

12.《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13.《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4.《湖北省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

15.《湖北省黄冈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3.05)

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17.《社会经济统计年报(2009-2011)》

18.国家、湖北省及黄冈市相关规划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发展分析

(一)机遇

1. 区位优势

地处鄂皖边界,与安徽省的霍山、金寨两县接壤,鄂皖公路、大别山腹地公路纵穿全镇,是湖北省百名重点中心镇和边贸口子镇之一,同时是两大副中心镇之一,区位条件优越。

2. 政策优势

(1)国家发展政策

国家最近几年陆续推进“中部崛起”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力倡导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国家发展政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了重要的战略契机,指引了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2)区域发展策略

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湖北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湖北省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的提出、湖北省脱贫小康试点,这一系列的区域政策则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现实的机遇。

3.资源优势

(1)资源丰富多样

还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比如其气候条件良好、茶园果园大量分布,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林木繁盛、山地自然风光独特,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石材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石材加工业。丰富多样的资源能够为规划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生态环境良好

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很好的后发优势。之前由于地理区位原因,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这客观上保障了规划区生态环境没有受到较大破坏。促使其保持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风貌景观,经济后发劣势转变为明显的生态环境优势,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砝码。

4. 区域经济的带动

(1)黄冈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据相关统计公报,2011-2012年黄冈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协调,区域发展内在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

(2)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近些年来,经济呈平稳发展态势。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消费市场需求平稳,外贸出口恢复性增长,社会民生继

续改善,旅游开发步伐加快,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16亿元。作为中心镇之一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受到县域经济平稳增长的辐射和带动。

(3)交通区位的改善和提升

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交通条件的改善,规划区所在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质的飞跃。武英高速通车和S201“红色旅游公路”的打造。使的交通区位大大改善,并明显形成交通优势,加入到了“武汉城市圈”的辐射范围;同时镇域内部的村组公路等道路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交通区位的提升促使的商贸业、旅游业不断繁荣,镇域内部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地处山区的经济社会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二)挑战

1. 发展基础薄弱

(1)经济实力薄弱

是一个革命老区和省际边区,处于大别山国家级贫困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经济发展相比同类乡镇较为缓慢;同时它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一个镇区,经济发展也滞后于其他地区。

(2)产业基础薄弱

地处大别山主峰南麓,镇域范围内多山地沟谷,可供农业垦殖和工业发展的成片地块较为稀缺。农业以茶叶、桑园、板栗、中药材的种植和初加工为主,尚未向精深加工的产业化方向发展,发展形式单一;工业主要较为低级的石材初加工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给排水设施、公共设施、休闲设施、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混乱滞后和不完善,不仅不利于镇区的空间形态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基础的提高。

2. 自然环境限制

(1)气候

属于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降水集中且量大,容易带来洪水

威胁,同时也给日常给排水系统造成压力。

(2)地形

地处大别山主峰南麓,地形地貌变化多样,以山地沟谷为主,地势高低起伏,加上西河河流的分割,建设用地面积有限。

(3)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易受到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一旦破坏较难恢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面较广。

3.城镇建设空间混乱

(1)居民点临街随意布置

居民住宅沿交通线路随意分布,布局散乱无序,造成居民点空间分布零散和破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2)居住用地无序扩张

房屋分散布局,存在着多栋房屋围合包围农业用地的情况,这造成农业用地分散影响耕作的同时,造成了城市空间的破碎化,给城镇空间形态发展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

(3)房屋间距过小

居民房屋之间的间隔太小,不仅造成房屋局部密度过大,而且造成了街景凌乱的现象。

(4)居住用地对其周围用地的影响

居住用地的随意性临街布局,致使居住用地后方的土地成为主要的纳污、垃圾场所,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还造成土地利用的浪费。

4. 资源利用瓶颈

资源利用状况相对比较单一,除茶叶、中草药等传统特色资源外,其他资源赋存很少或者开发有限,需要发掘新的优势资源或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以突破现有的资源瓶颈。

5. 思想文化落后

当地新农村建设局面良好,但大部分居民的思想意识并没有与时俱进,得到明显的提升,思想文化状态大大落后于规划区现状发展进程,比如居民在住房建设上表现出较强随意性、镇区居民“离土不离乡”在规划区继续从事生猪养殖、生活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等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安土重迁、小农思想等思想文

化层面的因素也成为规划实施的阻碍之一。

三、规划构思

(一)规划理念

1.区域协调发展理念

坚持空间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加强老镇区与周边地区功能的协调及与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的相互衔接,同时强化以水系和山体为景观风貌特色的共同塑造。

2.生态环境优先理念

在生态环境方面虽然具有较好基础,但是也存在诸如无序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和谐的行为挑战着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后发优势。因此,本次控规首先遵循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追求社会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创造与水、山相融的绿色产业发展空间和人居环境

3.规划布局弹性理念

市场环境和外部政策环境的可变性为规划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要素,因此本次控规努力维护规划的前瞻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规划的弹性,在控制指标的刚性与弹性、用地功能的适度混合性、空间布局结构的灵活性和可伸展性等方面慎重对待。

(二)规划结构

1.规划构思

(1)梳理产业关系,调整功能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引导人口分布,整治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

(2)厘清旅游业接待服务和镇区内部日常生活服务的关系,减少二者的相互干扰,在日益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质量的同时,促进本地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3)明确镇区的发展方向,建立镇区建设有序的控制和引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改善镇区居住环境品质,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5)完善交通体系,重点解决道路规划和路况质量问题,完善基础设施,形成镇区便捷高效的主干道系统。同时处理好交通功能与景观塑造之间的关系,建立与水网相结合的道路系统;

(6)工业以轻工业(石材、中草药、茶叶及其他农特产品)为主,以“生态工业园”理念为指导建立石材、中药材和茶叶加工园区,促进工业入园集中管理的同时,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7)在保护现有河川和山体资源的基础上,整治污染河段和破坏山体,一方面营造景观形象,一方面提升生态功能。

2.规划结构

规划区形成“内外分明、一轴两心三区四片”的空间布局结构(详见图3-1)。

“内外分明”——基于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和预期,在镇区空间形态的发展上逐步形成对外服务游客、对内服务居民,内外互不干扰、和谐共生的基本格局,这一基本宗旨和格局具体体现在“一轴两心三区四片” 的空间布局中。

“一轴”——即沿西河和S201省道的城镇拓展轴,一方面依托S201省道向南北辐射引导城镇空间扩展和产业空间发展,一方面以依托西河河道形成镇区的生态轴线和景观轴线。

“两心”——即镇区北部旅游中心和镇区南部商贸中心。镇区北部县级旅游集散中心及其周边旅游接待和商贸设施形成镇区北部旅游中心,主要以游客集散、旅游接待和旅游商贸等旅游消费为主,主要服务以旅游为目的的外来游客,为的旅游产业提供支撑;

在机场南路-二程路之间的区域着力打造商业街、农特产品市场、酒店服务设施、休闲广场及商住综合项目,以形成镇区南部商贸中心,主要服务本地居民和经常往来的商旅人士,为内部居民便利,为石材加工、中药材加工及其他商贸产业提供支持。

“三区”——指工业发展区、旅游产业区、公共服务区。其中工业发展区位于窑湾东部,规划建设石材加工园区项目、中药材和茶叶的加工、仓储和贸易园区项目。公共服务区位于镇区中心的天柱路与大鹏路、府前路交汇区域,这里是旧时的镇区中心,镇政府、工商税务管理部门、派出所、卫生院、邮电部门、中小学校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均集中分布于此。旅游产业区位于程璋河-饼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

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图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 1 设计思路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前期策划(重点1)--现状调研(重点2)--方案编制(重点3)--汇报论证(重点4)--报批归档(重点5)--质量与服务保障(重点6) ????重点详解 重点1:前期策划 1、项目组成立,内部分工,责任到人,总体工作计划安排;

2、副总、项目负责人主持,台州市总规、椒江区分区规划与地方控规编制技术规范文件学习,理解与常规不同之处,并留有记录; 3、针对下陈、三甲片区的区域协调、功能定位及较复杂的现状条件,编制系列调查表格和调查要求规则,并经副总、项目负责人修改确定,重点开展对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 4、根据控规编制工作的一般规则,提出需甲方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事宜。 重点2:现状调研分析 1、接收甲方提供的地形图,调研外围及内部已确定的“六线”(道路、绿地、河道、文保、市政、高压下走廊)和背景资料; 2、听取当地有关部门对片区概况、发展态势及有关规划、近期建设动向和相关专业规划的介绍; 3、进行系统的土地利用、产权属性和建筑、风貌景观等开展田野调查,根据制订的调查规则进行图上作业、标注、拍照等,同时对重要企事业单位、大用地单位、重要建筑、可能进行规划调整的产权单位和设施进行发展调查; 4、系统对所属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如人口、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大单位等; 5、系统对相关规划及管理信息进行调查; 6、进行土地利用等现状图件的电子版汇总制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调查。 重点3:方案编制 1、编制现状调研分析报告,进行院内部讨论交流,重点在与城市关系和片区理解,上位与周边规划关系研讨,类似案例研究; 2、对发展思路、空间布局进行多方案比较,要求参加的规划专业人员均应提供一个以上方案,并进行内部交流,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概念性初步方案;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 区位条件 (2) 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 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 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 2.1 规划编制依据 (5) 2.2 规划思想 (5) 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5)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 3.1 环境容量分析 (7)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 3.3 人口规模预测 (9)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 4.1 布局原则 (11) 4.2 规划结构 (11) 4.3 用地规模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5.1 交通规划策略 (12) 5.2 道路网格局 (12) 5.3 对外交通规划 (12) 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2) 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3) 5.6 停车场规划 (13)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5) 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5) 6.2 居住组团规划 (15) 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5) 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5)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7) 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7) 7.2 商业用地布局 (17) 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7) 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7) 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7) 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8) 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19) 8.1 景观格局 (19) 8.2 绿地系统规划 (19) 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19)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1) 9.1 土地利用要求 (21) 9.2 开发时序 (21) 9.3 开发控制指标 (21)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3) 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3) 10.2 建筑设计 (23) 10.3 环境景观控制 (24) 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4) 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6) 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6) 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6) 11.3 旅游项目策划 (26)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 12.1 给水规划 (28) 12.2 排水规划 (28) 12.3 雨水规划 (28) 12.4 供电规划 (29) 12.5 通信规划 (30) 12.6 燃气规划 (30) 12.7 环卫设施规划 (30) 12.8 管线综合规划 (30) 12.9 消防规划 (31) I

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1.总则 (1) 1.1.目的和依据 (1) 1.2.适用范围 (1) 1.3.基本要求 (1) 1.4.编制范围 (1) 1.5.规划原则 (2) 1.6.编制深度 (2) 1.7.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 (2) 2.术语 (4) 3.土地使用 (7) 3.1.规划导向 (7) 3.2.用地分类 (7) 3.3.混合用地 (12) 4.开发强度 (15) 4.1.规划导向 (15) 4.2.控制方法 (15) 4.3.中心城及宝山新城、闵行新城、虹桥商务区等的开发强度控制 (15) 4.4.其它城镇的开发强度控制 (16) 4.5.地块容积率的确定 (17) 4.6.其它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17) 5.空间管制 (18) 5.1.规划导向 (18) 5.2.空间景观构架 (18) 5.3.建筑高度 (21) 5.4.建筑界面 (22) 5.5.公共空间 (23) 5.6.风貌保护 (23) 5.7.地下空间 (24) 5.8.其它 (25) 6.住宅 (26) 6.1.规划导向 (26) 6.2.基本要求 (26) 6.3.具体标准 (26)

7.公共服务设施 (28) 7.1.规划导向 (28) 7.2.基本要求 (28) 7.3.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8) 7.4.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30) 7.5.基础教育设施 (32) 8.生态环境 (34) 8.1.规划导向 (34) 8.2.基本要求 (34) 8.3.生态建设 (34) 8.4.防护距离 (35) 9.综合交通 (37) 9.1.规划导向 (37) 9.2.基本要求 (37) 9.3.道路系统 (38) 9.4.轨道交通系统 (41) 9.5.交通枢纽 (42) 9.6.常规公交 (43) 9.7.出租车 (44) 9.8.加油(气)站 (44) 9.9.静态交通 (45) 9.10.慢行系统 (46) 9.11.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控制 (47) 10.市政设施 (48) 10.1.规划导向 (48) 10.2.基本要求 (48) 10.3.给水 (48) 10.4.雨水 (50) 10.5.污水 (51) 10.6.供电 (52) 10.7.燃气 (54) 10.8.通信 (55) 10.9.邮政 (55) 10.10.环卫 (56) 10.11.水系 (57) 10.12.市政设施的设置方式 (58) 11.防灾避难 (60) 11.1.规划导向 (60) 11.2.基本要求 (60) 11.3.防洪除涝 (60)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内容 (4) 三、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现状解析 (5) 一、现状基本情况 (5) 二、规划区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5) 三、现状建筑评价 (6) 四、规划区发展特征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上位规划、相关案例解读及规划对策 (7) 一、上位规划要求及解析 (7) 二、相关案例解读 (8) 三、纯化镇镇区发展趋势判研 (10) 四、现状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10) 五、规划对策 (11) 第四章规划总则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纯化镇中心区范围 (12) 三、规划原则 (12) 四、规划目标 (12) 五、规划区功能定位 (13)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13) 一、规划构思 (13) 二、规划结构 (14) 三、用地布局规划 ......................................................................................................................................... 14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一、规划原则 (17) 二、对外交通规划 (17) 三、道路系统规划 (17) 四、交通设施规划 (18)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9) 二、绿地系统布局 (19) 三、绿化种植 (20) 第八章道路竖向规划 (20)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20) 二、竖向规划设计 (20)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用水量预测 (21) 三、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22) 四、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22) 五、供水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污水工程规划 (23) 一、编制依据 (23) 二、编制原则 (23) 三、排水体制 (24) 四、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一章热力工程规划 (25) 一、规划依据及原则 (25)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属后山地区。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商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冀、蒙交汇处,是连接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东三省和蒙古的重要枢纽;是承接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大西北的前沿地带。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呼满省际通道、商张、商集、商化、商土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集通铁路及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区规划总用地为28.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7.3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市建设用地及部分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12.76平方公里用地。 商都县有电力、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正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物流运输和商贸餐饮为重点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7088万元,同比下降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同比下降20.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商都县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2009年,投资4.1亿元,新建混凝土道路13条,面积7.6万平方米,同步铺设了排污管道6632延长米、供水管道。7900延长米、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更新和栽植各类树木2.8万株,安装路灯332机,对街道两侧路林中毁坏枯死的树木进行了更换补植,新建道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在七台大街绿化带建防护栏4200延长米;完成了府前广场和文化公园广场改造任务;新建了华都、廉租房等住宅小区,实施了万福花园、新都佳苑等商住小区二期工程。城镇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4.4%。通过全方位建设,城镇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由2008年的12.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38万人,城镇化率由去年35.8%提高到今年的36.4%,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10年紧紧抓住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明年将在商都县召开的契机,大力开展以“兴城建、上水平、塑形象”为主题的“城镇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旧区拆迁改造与新区扩容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好七台镇市政建设工程,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旧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形象,落实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为七台镇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特编制《商都县七台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上位规划要求 在上一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论述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总体空间发展目标是:以经济繁荣、生活小康为目标,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把商都县建设为商贸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镇。构建以城市现状及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布局发展呈集中团状的空间布局形态。以“一

惠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三方技术审查工作办法

惠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三方技术审查工作办法(试行) 1 总则 为加强惠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管理,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规定,在现有专家评审、部门征询、公众参与等程序的基础上,决定增加第三方规划设计机构技术审查程序,为规范第三方技术审查组织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惠州市区(含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及所辖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上报审批前的审查工作。各县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方技术审查机构应具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经验。 第三方技术审查机构出具的审查意见,与专家评审意见、部门意见、公众意见共同作为规划主管部门的审查报批依据。 第三方技术审查主要依据为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管理办法,其它相关依据与所审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依据相同。 2 校审组织 计划与委托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制定年度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计划时,统筹安排第三方技术审查(以下简称“校审”)工作。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收到规划编制送审方案后,选定委托第三方校审机构开展校审工作,明确总体要求并签订委托合同。第三方校审工作也可在项目专家评审前启动开展。 材料准备 由区规划主管部门(或镇政府)及规划编制单位配合市规划主管部门向第三方校审机构提供校审所需材料,材料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 (1)控规送审方案文件(纸质)及相关电子文件(含cad矢量文件)各一份。 (2)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资料(含cad矢量文件)。 (3)规划设计基础资料(含cad矢量文件)。 (4)各阶段公众参与意见及回复、相关部门审查意见、专家评审会议记录和专家评审意见及回复(可附于公众参与报告中)。 (5)若规划已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则提供对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意见落实的说明,详细阐述除城市规划委员会意见之外的修改。 校审单位对材料进行初步梳理后,可结合校审需求提出补充及答疑。 审查分为校审报告编制验收、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期跟进三个阶段。 第三方校审机构依照本办法开展技术审查后,对存在疑义的校审意见与设计方进行技术答疑,继而形成校审报告并提交市规划主管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 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 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启动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 本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文件,要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三、规划范围 根据《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确定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以下称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范围为西起狮子山和乌龟山脚,东至滨经二路和金鳞湖东岸,南起海游港,北至横港河北岸,规划面积866.18公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某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 总则 本规划区市政公用设施各种管线均为地下直埋敷设,为协调各种管线之间的分布,各管线沿道路横向原则上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的排布顺序为:电力、电信、给水、供热、污水。具体位置以管网综合道路横断面图为准,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动。 给排水部分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建设单位提出使用要求及相关资料。 建筑专业提供图纸资料。 二、设计范围 规划区内给排水设计包括:给水系统、消防系统、绿化系统、排水系统。 三、给水规划 1、本规划《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确定用水定额,本规划用水定额200L/(人.天),最高日用水量为965.5(m3/d),居民住宅最高日用水量的时变化系数取2.5,其它取2.0,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为113.8(m3/h)。 2、根据《某市中心城给水专项规划2006-2020》及供水公司要求,给水在北京路、西风路西侧新建DN600给水管线上已有预留的DN400管线,可直接接入小区内,区内给水主管管经DN200, 给水管线采用HDPE管, 给水管道接入点压力0.40MPa,但用水高峰期水压难以保证,因此,规划区内设置管网叠压给水系统,平常利用管网压力直供,高峰期采用叠压供水,规划区内的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与枝管网结合供水的形式,泵房设置在A-03地块内。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文本与说明书内容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基本内容要求 1、总则(规划的目的、依据、规划原则、规划范围、适用范围、执行主体和管理权限等内容) (1)规划背景、目标 简要说明规划编制的社会经济背景与规划目标,一般是就规划地区与周边环境的目前经济发展情况与未来变动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应的社会结构变化和城市土地资源、空间环境面临重大调整,城市开发需求与规划管理应对等情况予以说明,突出在新形势下进行规划编制的必要性,明确规划的经济、社会、环境目标。 (2)规划依据、原则 简要说明与规划区相关联并编制生效使用的上级规划规划,各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政府文件和技术规定,这些都是规划内容条款制定必须或应当遵照参考的依据;规划原则是对规划内容编制具体行为在规划指导思想和重大问题价值取向上的明确和界定。 (3)规划的范围、概况 简要说明规划区自然地理边界;说明规划区区位条件,现状用地的地形地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对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4)文本、图则之间的关系、各自作用、适用范围、强制性内容的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与图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实现规划控制的意图,单靠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文字性控制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图图则图形化控制都不能达到理性的效果,所以,一般应当将两者结合使用。此外,文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那些方面使用,也要说明,即说明文本的适用范围。同时,规划文本、图则的法律地位、强制性条款指标内容设置也要明确说明。 (5)主管单位、解释权 规划文本的技术性和概括性较强,所以需要明确规划实施过程中,由谁来对各种问题的协调进行处理和解释,明确规划实施主管单位和规划解释主体的权限。 2、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规划结构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在一定区域环境中的功能定位,确定规划期内的人口控制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规模,提出规划发展目标,确定本规划区用地结构与功能布局,明确主要用地的分布、规模。 3、土地使用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划分地块,明确细分后各类用地的布局与规模。对土地使用的规划要点进行说明,特别要对用地性质细分和土地使用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