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9个核心考点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9个核心考点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9个核心考点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9个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复习重要的是要把考点进行梳理,然后各个击破。整体把握科目内容,才能更好地系统复习。考研分手大师把毛中特重要考点进行了总结,分享给同学们。准备考研的同学可进行知识巩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考点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考点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

考点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考点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1)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2) 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 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重要意义: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考点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考点8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时代背景是战争与革命,实践基础是我党领导的革命实践。

考点9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提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考点10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提示:(1)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考点1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考点12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 邓小平理论包含着丰富内容,较鲜明的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

考点13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③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提示: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①时代背景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②实践根据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③现实依据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④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考点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2)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考点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提示: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17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实基础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是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考点18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考点19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①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提示: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考点就为同学们总结完了。进入考研复习后期阶段,除了要集中精力攻破基础的知识点,还要随时总结做题技巧。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中国化反思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为彻底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基本特点创造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并且这种反思又直接构成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反思的辫证运动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良性运行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等特点在理论的现实化过程中表现出具体的丰富性、鲜活的生命力、内在的调节与发展的机制等独特的理论品质,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获得创造性发展的内在的直接根据所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用与证明,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反思、科学坚持、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面对中国现实的深刻的理论反思既是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和基

础,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与现实国情寻找“结合点”与“平衡点”的关键环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这既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具体化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基本特点,进行“中国化”反思的具体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定义为三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有一个科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研究对象的革命;二是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彻底的辩证法;三是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由此马克思主义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根据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化的实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仅仅由其理论的内在逻辑特性决定是抽象的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必须在实践中获得历史性的具体化的证明、充实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是被给予的,而是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和永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诠释;成果;经验 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理论。若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首要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化背景的移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融合,成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因子带有模糊、猜测、玄想的非科学成分,又与封建宗法的、封闭狭隘的小农意识因素混杂在一起。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现实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相融合之处,因此,一方面能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中得到认同,另一方面能够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相结合的、互动的融合关系。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又切合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指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了共同的理论渊源、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以及目标和价值追求,在内容 和本质上一脉相承,而又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践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 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有了马克思主义这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要想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入手。 一、从历史进程初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思想首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迎接新世纪的时期,“三个代表”重大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4578651.html,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者:李理哈刚 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1期 摘要: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它也是构建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符合客观规律性,同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最后提出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c)-0208-02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血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唯一经历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断的文化,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务实性、崇尚统一、伦理道德至上的特征,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最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并作出了科学阐述的。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过程。同时又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运用和传承不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机械移植,也不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消融,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广袤的土壤中滋生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被中国人民所接纳必须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要依托马克思主义。 2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过碰撞、对立及融合,所以作为外来思想文化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存在相异之处。但马克思主义既然可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萌芽、结果也正说明了二者在本质上除了相异性也存在相通性。如

2018年考研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二)

2018年考研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二) 41、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B A、保护环境 B、男女平等 C、服务群众 D、平等尊重 42、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C A、诚实守信 B、保护环境 C、夫妻和睦 D、平等尊重 43、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D A、爱岗敬业 B、保护环境 C、服务群众 D、尊老爱幼 44、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自己的快乐。这是社会公德中( ) 正确答案:D A、保护环境的要求 B、遵纪守法的要求 C、爱护公物的要求 D、助人为乐的要求 45、公共生活属于“( )社会”。正确答案:B

A、熟人 B、陌生人 C、外国人 D、无职业者 46、维护公共程序的基本手段是( )。正确答案:D A、法律 B、道德 C、风俗 D、法律、道德、风俗、宗教教规、礼仪等 47、社会公德涵盖了( )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D 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48、下列哪项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 ) 正确答案:D A、警告 B、罚款 C、拘留 D、逮捕 49、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 ) 正确答案:A A、团结友善的要求 B、明礼诚信的要求 C、勤俭自强的要求 D、敬业奉献的要求

50、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被称为( ) 正确答案:D A、公共领域 B、公共场所 C、公共秩序 D、公共生活 51、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这是社会公德中( ) 正确答案:A A、爱护公物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52、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 正确答案:C A、办事公道的要求 B、爱岗敬业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53、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 正确答案:B A、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B、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C、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D、共同合作的道德原则 54、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是() 正确答案:C A、友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西学东承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从文化传播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一个新的民族或地区中,要为该民族或地区的人民所接受并得到发展,都必须与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在坚持自身基本思想和根本性质的前提下,采取该民族或地区人民所认同的方式,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讲解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一、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经验 三、正文: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根本性的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目标总方向。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制约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条件,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总目标总方向的应有之义、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会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失去了本意。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两者的实质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是它们的灵魂和精髓。当然,其前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原因,那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和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伟大事业和实际运动,是需要不断推动、推进和实现的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成果,是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特指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泛指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思想观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党的七大才首次提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并使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要突出它的中国属性,强调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即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并科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也就是说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使其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说明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必须适应中国国情,特别是要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因为从文化形态上看,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它的思维模式和理论特点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理论特点有差异的。只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文化改造,使其理论具有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使之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才能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才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冲突、融合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现代化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从文化视角进一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系别专业姓名学号………………………………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考查试卷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 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理论和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告诉我们: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 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因而有了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 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的题为<<论新阶段>>中提出开始,已经走.过了72个春夏秋冬,共有两个理 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中国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从这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相当的丰富 从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中国人民开始实践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时代 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大众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的斗争过程中,深刻和创造性地分析了中国各个阶级情况和社会 形态,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 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时共产党人在不断实践不 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创造性的得到了毛泽东思想这一 重要理论成果,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 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引导我们成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论文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有其自身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85年奋斗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单靠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建设和照搬外国经验是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更无法照抄别人的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特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是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很好的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又要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嫁衣马克思主义的提炼和升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这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要是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矿业大学 结课论文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姓名殷飞 班级机自10 —1班 学号22100077 2012 年 6 月01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 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慢慢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相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被中国化。在这个历程中,主要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体系中又包含了四个伟大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成果对中国的革命与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体系四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过程,通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并使之符合中国国情进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历史。历史发展至今,也逐步形成了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两大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也是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先进者。邓小平曾说过:“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2]所以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来,并在实践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以及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成立和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片断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2011年七一讲话)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不断创新体制与完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二个重大问题。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三个重大问题。 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通常都是说这样三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段,是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段,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阶段,两次飞跃,三大成果,与时俱进,无限发展。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单而精确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结束,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继续。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断地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124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124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12,分数:24.00) 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 ) (分数:2.00) A.加强政权建设√ B.减租减息 C.文化建设 D.干部教育 解析:解析:以上各项内容均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任务,但是,“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加强政权建设,从而逐步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 2.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 (分数:2.00) A.信念√ B.理想 C.梦想 D.幻想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信念的内涵。B选项,理想指的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C,D选项,要么在认识基础上有缺失,要么在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上有缺失,故错误。因此,选项A正确。 3.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依据,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的区分依据是 (分数:2.00) A.主体 B.时间 C.内容√ D.层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想分类的依据。教材中只讲述了理想的类型,并没有提及理想分类的依据。但是可以根据语义进行逻辑反推。A选项,根据主体,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B选项,根据时间,理想可以分为近期理想与远期理想;D选项,根据层次,理想可以分为一般理想与崇高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的划分依据应该是内容或领域。因此,选项C正确。 4.下列选项中,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并且是中华民族的兴国强国之魂的是(分数:2.00)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中国精神√ D.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精神的定位(意义)。A,B选项从属于c选项。D选项,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但却不能完全涵盖中国精神。c选项,中国精神准确地对应了题干的定位。因此,选项C正确。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到经过建党以来数十年的奋斗得到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历史教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今天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马克思主意必须中国化,也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其过程则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产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找到了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继而又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时代特征的嬗变和转换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要解决中国面临的中心课题,即民族独立和国强民富两大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引领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并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同的时代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主题。 新民主主义时期,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无疑要围绕战争与革命的主题。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提出的:“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毛泽东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以实践精神去理解和把握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认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动力以及发展方向,创立了具有中国革命特色的新

民主主义理论,这便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准确地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认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实现了我们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世纪之交,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世纪新阶段,顺应如何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时代课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活动,又是一种理论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破解面临的历史课题,对不同时代主题给予了准确判断和科学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昭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与时俱进,坚持马的、正确的理论成果。我们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吸取一切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