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解读: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 注释: 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右溪记》 唐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白话译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

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作品赏析】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这一层重在描写。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全文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从开头至“垂阴相荫”是第一部

右溪记阅读答案

右溪记阅读答案 篇一:《右溪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txt”>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

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篇二:《右溪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txt”>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古诗五人墓碑记翻译赏析

古诗五人墓碑记翻译赏析 《五人墓碑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赉以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

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注释】 ⑴本文作于明崇祯元年(1628)。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遍天下,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天启六年(1626),派人到苏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的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爆发了反抗宦官统治的斗争。本文是为这次斗争中被阉党杀害的五位义士而写的碑文。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⑵蓼(iǎo)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后周顺昌被捕遇害。崇祯年间,谥忠介。 ⑶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当道:执Org掌政权的人。

古诗浮槎山水记翻译赏析

古诗浮槎山水记翻译赏析 文言文《浮槎山水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佑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

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翻译】浮槎山在慎县南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人叫它浮巢山,也有人叫它浮巢二山,这出自于那些佛教道教之徒荒怪虚诞幻化的说法。山上有泉水,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这里的泉水。我曾经读《茶经》,欣赏陆羽擅长谈论水(的本事)。(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等级,(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这些说法都不符合。张又新是个狂妄怪异的人,他所说的话很难让人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等到我见到浮槎山的泉水后,更加相信陆羽是了解水的人。浮槎山、龙池山均位于庐州界中,比较它们的水质,(龙池山的水)远远比不上浮槎山的水。但若张又新记载的,把龙池的水列为第十,浮槎山的水却弃而不录;从这里可以知道张又新有很多没有收录到的泉水。陆羽却不是这样,他论述说:“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是最差的。山水中又以像乳汁一样喷流的泉水和石池里漫流四溢的泉水为最佳。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已经)达到极点了。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嘉佑二年,李侯凭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

《五人墓碑记》虚词、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全注释

五人墓碑记 张溥1 五人者2,盖3当蓼洲周公4之5被逮6,激7于8义而9死焉10者11也12。至于今,郡之13贤士大夫请于14当道15,即16除魏阉17废祠之18址19以20葬之21;且立石于22其墓之23门,以24旌25其26所为27。呜呼,亦盛28矣29哉! 1.张溥:pǔ (1602-1642),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 2.者:与(11)“也”组成“者......也”格式,典型的判断句格式。 3.盖:句首语气词,无实际意义。

4.蓼洲周公:liǎo 周顺昌(1584-1626),号蓼洲,明末吴县(今江苏)人。明熹(xī)宗时任吏部郎中,因得罪魏忠贤而被逮捕,死在狱中。 5.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逮:dài 逮捕。 7.激:鼓动,激发。激于义,被义理所激发。 8.于:<介>介绍原因。 9.而:<连>顺承关系,连接的前后两项在事理上前后前后相承。 10.焉:指示代词,指代处所。 11.者:与动词性词组组成名词结构,“......的人。” 12.也:参考注释(2)。 13.之:<助>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 14.于:<介>介绍对象。 15.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16.即:<副>表示急速。立即,立刻。 17.魏阉:yān 此处指魏忠贤,明熹宗时为秉笔太监,兼管特务机关东厂,权倾一时,各地纷纷给他建生祠(cí)。阉,指宦官。 18.之:<助>同<14>。 19.址:<名>地基。 20.以:<连>连接前后两项,后项是前项的目的。 21.之:<代>代指此五人。 22.于:<介>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地发生。 23.之:<助>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 24.以:<连>连接前后两项,后项是前项的目的。 25.其:<代>代指五人。 26.旌:jīng 表彰。 27.所为:“所+动”表示行为的对象。 28.盛:shèng 盛大,隆重。 29.矣:“了”。通常情况下“矣”报道一种新情况。 夫30五人之31死,去今之32墓33而34葬焉35,其36为时37止38十有39一月耳40。夫41十有42一月之43中,凡44富贵之45子,慷慨得志46

核舟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核舟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别云间》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 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篛(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àn)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tǎn)胸露(lù)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yǐ)之——珠可历历数(sh ǔ)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j 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 曰:叫。 以:用。 径:直径。 之:的。 为:做,这里指雕刻。 罔不:无不、都。 因:顺着,就着[1]。 势:样子。 象:模拟,仿照,这里指雕刻。 具:具有。 情:神情。 各:各自。 态:姿态。 尝:曾经。 贻:赠。 余:我。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苏轼。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为“大苏”、“小苏”。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元结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 (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南:向南。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悉,全。

(7)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 (11)垂阴:投下阴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18)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阅读思考】 10.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因为)②不可名状(说出)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柳宗元《小石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比较阅读答案 内容提要:(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

右溪记翻译

P84右溪记翻译 【注释】[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 [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3]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4]悉皆:谓两岸都是。[5]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攲”。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屈折的样子。[6]名状:说出它们的状态。[7]洄(huí):漩涡。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8]垂阴:投下阴影。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10]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 [11]都邑:都会城镇。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2]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13]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已来:同“以来”。[14]之:指“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15]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16]俾(bì):以便,准备。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17]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18]裨:补益,增添好处。形胜:优美的风景。[19]为:因为。[20]命:命名。[21]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22]彰示:明白地告诉;这里告诉以后来的人。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右溪记》精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右溪记》同步练习及答案 [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 (1)洄悬激注( ) (2)垂阴相荫( ) (3)乃疏凿芜秽( ) (4)俾为亭宇( ) (5)以裨形胜( ) (6)彰示来者( ) (7)欹嵌盘屈( ) (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南流数十步南:步:(2)合营溪合: (3)水抵两岸抵:(4)洄悬激注激注: (5)不可名状名:状:(6)遂命之曰“右溪”命: (7)为之怅然怅然:(8)以裨形胜形胜: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而置州已来通 4.辨析比较,解释加点的词。 (1)则可为都邑之胜境(2)为之怅然 (3)为溪在州右(4)俾为亭宇 5.填空。 (1)《右溪记》的作者是,字,河南府人。代文学家。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次上书,请求免老百姓的租税,得到皇帝的许可,受到人民的爱戴。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有《》。 (2)水抵两岸,,,。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湖北随州中考题) A.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C.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D.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 (一)课内精读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 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 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7.解释加点的字。(3分) ①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南: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荫: ③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已: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②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

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hé zhōu jì 核舟记 wèi xué yī 魏学洢 míng yǒu jī qiǎo rén yuē wáng shū yuǎn ,néng yǐ jìng cùn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 zhī mù ,wéi gōng shì 、qì mǐn 、rén wù ,yǐ zhì niǎo shòu 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mù shí,wǎng bù yīn shì xiàng xíng ,gè jù qíng tài 。 cháng 、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 yí yú hé zhōu yī ,gài dà sū fàn chì bì yún 。 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zhōu shǒu wěi cháng yuē bā fēn yǒu jī ,gāo kě èr shǔ xǔ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zhōng xuān chǎng zhě wéi cāng ,ruò péng fù zhī 。páng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 kāi xiǎo chuāng ,zuǒ yòu gè sì ,gòng bā shàn 。qǐ chuāng 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 ér guān ,diāo lán xiāng wàng yān 。bì zhī ,zé yòu kè “shān 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 gāo yuè xiǎo ,shuǐ luò shí chū ”,zuǒ kè “qīng fēng xú 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 lái ,shuǐ bō bù xīng ”,shí qīng shēn zhī 。 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chuán tóu zuò sān rén ,zhōng é guān ér duō rán zhě wéi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dōng pō ,fó yìn jū yòu ,lǔ zhí jū zuǒ 。sū 、huáng gòng 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 yuè yī shǒu juàn 。dōng pō yòu shǒu zhí juàn duān ,zuǒ shǒu 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 fǔ lǔ zhí bèi 。lǔ zhí zuǒ shǒu zhí juàn mò ,yòu shǒu zhǐ 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 juàn ,rú yǒu suǒ yǔ 。dōng pō xiàn yòu zú ,lǔ zhí xiàn zuǒ 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

《小石潭记》《右溪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三](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 ①道州:在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qī):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 (2)俶尔远逝俶尔: 忽然 (3)乃记之而去乃: 于是 (4)南流数十步南: 向南 (5)不可名状名: 说出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分)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秀丽的树木与奇异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2分) 17.【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2分) 【甲】文从侧面(间接)描写水的清澈透明。(1分) 【乙】文从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1分) 18.【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请具体说明。(4分) 【甲】文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2分)【乙】文作者借写右溪美好的景色无人欣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2分) 【参考译文】 【乙】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水流拍打着两岸,(两岸的岩石)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秀丽的树木和奇异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

《右溪记》阅读答案_1

《右溪记》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右溪记》,完成22~26题。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垂阴相荫荫庇,遮蔽;②乃疏凿芜秽污秽,肮脏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4、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25、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正面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侧面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26、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五人墓碑记》一字一句字词解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五人墓碑记 1.重点字词 五人者,盖当.(处在某个地方或时候)蓼洲周公之.(取独)被逮.(逮捕),激于义而死焉.(这件事)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当权者),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表扬)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筑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通又)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 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 ..(埋没)不足道者,亦已 ..(患病)而死,死而湮没 众矣;况草野 ..(乡间)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 ..(通皎皎,明亮的样子),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每月十五)。吾社之行为 ..(品行,成为)士先者, 为之声义 ..(伸张正义),敛赀.(通资,钱财)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忍受),抶而仆.(使……倒下)之。是时以.(以…… 身份)大中丞抚.(抚慰)吴者为魏之私人 ..(党羽)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 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责骂),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 ..(厕所)以免。既而以吴民之 乱请.(申告)于朝,按.(追究)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 傫然 ..(并和在一起的样子)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面对)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斥骂)之,谈笑以死。断头置 城上,颜色 ..(脸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支付)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用棺材收敛)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 ..(平民) 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 ..(假托君命发出的诏令) 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株连惩治);大阉亦逡巡 .. (迟疑不决的样子)畏义,非常 ..(自缢)道 ..(不同寻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 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近处、远处),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显露)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 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头 颅,即性命),以老.(老死)于户牖 ..(家中)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 ..(当作奴仆驱使)之,安能屈.(使屈身)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表明)死生之大,匹夫 ..(平民)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2.重点句子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4)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

《核舟记》全文及翻译

《核舟记》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雕橄榄核小舟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

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 左手倚一衡木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作者简介】 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

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右溪记》翻译

23、《右溪记》 一、全文翻译。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流入营溪。 原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译文:溪水到达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有的倾斜,有的凹陷,极不规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原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译文:清澈的溪流冲击岩石,有的形成漩涡,有的卷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原文: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文:岸边有美树奇竹,垂下绿荫相互遮蔽。 原文: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译文: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应当是隐士游玩居住的地方;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可以成为繁华都市的名胜风景区,喜爱清净的人植树建亭的地方。 原文: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译文:然而设置州府以来,没有人欣赏喜爱;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感到很失落。 原文: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译文:于是疏理开凿荒芜污秽的地方,使它变为亭台和屋宇,种植松树和桂树,加上香草,以增加景物之美。原文: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就命名它为“右溪”。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人。 二、重点字词解释。

23、《右溪记》过关卷 元结[2] 【题解】 这篇文章实是一篇游记,是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期的作品。全文一百六十多个字,描述了一条风景优美的无名小溪,先描绘小溪幽美的景色,“怪石不可名状”,清流“激注”,溪岸是佳木异竹,再写美景“无人赏爱”,然后写元子加以整理,使它光采显露,并为之命名。作者在深情的描写里,表现对美的向往、追求以及恬静的思想情趣和怀才不遇的情感。文字简洁,内容充实。清末古文家吴汝纶评论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3],水抵两岸[4],悉皆怪石[5],欹嵌盘屈[6],不可名状[7],清流触石,洄悬激注[8],佳木异竹,垂阴相荫[9]。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10],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11],静者之林亭[12]。而置州已来[13],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14]。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五人墓碑记》一一对应翻译

五人墓碑记〔明〕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本郡有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所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意气激昂,得志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唯独这五个人声名显赫,为什么呢?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丙寅年农历三月十五。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之声义,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 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缇骑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担任苏州一带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周公被捕就是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斥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城头上,脸上的神情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棺材收起来,最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那么大的中国,能有几个呢?但这五个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义无反顾,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 敢再将我们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继位,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